正文

日本訪書志卷十五

日本訪書志 作者:清·楊守敬


○《大藏經(jīng)》五千七百四十卷(宋槧本) 宋理宋嘉熙三年安吉思溪法寶資福禪寺所刊。是《經(jīng)》日本有兩部,一藏近江國菅山寺,一藏山城國天安寺,此即天安寺本也。自“天”字起至“最”字止,凡五千七百四十卷,間有鈔補(bǔ),系元祿九年以菅山寺本照錄重修,不知何時(shí)又缺六百馀卷。余在日本,有書估為言欲求售之狀,適黎星使方購佛書,即囑余與議之,價(jià)三千元,以七百元作定金立約,期三月付書。及逾期而書不至,星使不能待,以千元購定日本翻明本。久之書至,星使以過期不受,欲索還定金,書估不肯退書,難以口舌爭。星使又不欲以購書事起公牘,囑余受之,而先支薪俸以償。余以此書宋刻,中土久無傳本,明刊南、北《藏》本,兵燹后亦十不存一,況明本魯魚豕亥不可枚舉,得此以訂訛鋤謬,不可謂非鴻寶,乃忍痛受之。缺卷非無別本鈔補(bǔ),以費(fèi)繁而止。且此書之可貴,以宋刻故也。書至六七千卷,時(shí)至六七百年,安能保其毫無殘闕,此在真知篤好者,固不必徇俗人之見以不全為恨也。 ○高麗刊本《大藏經(jīng)》六千四百六十七卷 今藏日本東京三緣山增上寺。當(dāng)宋至道間,高麗國王以其國前本、國后本、中本、丹本、東本、北本、舊宋本飭諸大德校正刊行。日本舊有二部,一建仁寺本,為永嵩禪師由高麗赍歸,天保八年九月廿六日毀于火,今僅存四十九卷。一為大和國忍辱山圓成寺所藏,系后土御門天皇文明年間寺主榮弘所請,慶長十四年大將軍德川家康移貯增上寺,償以食邑百五十石,即今本也。余嘗就三緣山寺中見之,字大如錢,紙堅(jiān)白,摺疊式,校宋、元《藏》篇幅稍大,其中多宋、元、明《藏》所不載者。而希齡《續(xù)一切經(jīng)音義》十卷,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百卷,尤為特出至寶。黎星使嘗使人以西法照出擬刻,卒未就也。今列其為宋、元、明《藏》所不載諸經(jīng)目于左。 高麗《藏經(jīng)》所有、宋元明《藏經(jīng)》所無者: 《須摩提經(jīng)》一卷(“服”函內(nèi)),唐菩提流志譯。 《佛說般舟三昧經(jīng)》一卷(“代”函內(nèi)),后漢支婁迦讖譯。 《阿彌陀佛說咒》一卷(“鞠”函內(nèi)),失譯。 《佛說月燈三昧經(jīng)》一卷(“鞠”函內(nèi)),宋先公譯。 《佛說申日經(jīng)》一卷(“敢”函內(nèi)),西晉竺法護(hù)譯。 《佛說枯樹經(jīng)》一卷(若”函內(nèi)),失譯。 《佛說舍衛(wèi)國王十夢經(jīng)》一卷(“若”函內(nèi)),附《西晉錄》。 《佛說受新歲經(jīng)》一卷(“竟”函內(nèi)),西晉竺法護(hù)譯。 《佛說金光王童子經(jīng)》(“戶”函內(nèi)),宋法賢譯。 《難你計(jì)濕■〈口縛〉啰天說支輪經(jīng)》一卷(“兵”函內(nèi)),宋法賢譯。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一卷(“磻”函內(nèi)),唐法月重譯。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jīng)》八卷(“曲”函內(nèi)),唐不空譯。 《大圣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yán)經(jīng)》三卷(“阜”函內(nèi)),唐不空譯。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jīng)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誦儀軌》一卷(“微”函內(nèi)),唐不空譯。 《金剛頂經(jīng)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shí)處念誦成佛儀軌》一卷(“旦”函內(nèi)),唐不空譯。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一卷(“孰”函內(nèi)),唐不空譯。 《修習(xí)般若波羅密菩薩觀行念誦儀軌》一卷(“營”函內(nèi)),唐不空譯。 《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華部念誦法門》一卷(“營”函內(nèi)),唐不空譯。 《大華嚴(yán)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jīng)》一卷(“桓”函內(nèi)),唐般若共利言譯。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桓”函內(nèi)),唐般若共利言等譯。 《佛說回向輪經(jīng)》一卷(“合”函內(nèi)),唐尸羅達(dá)摩譯。 《佛說十地經(jīng)》九卷(“合”函內(nèi)),唐尸羅達(dá)摩譯。 《佛說十力經(jīng)》一卷(“合”函內(nèi)),唐勿提提犀魚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十八卷(“濟(jì)”、“弱”函內(nèi)),唐義凈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四卷(“綺”函內(nèi)),唐義凈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綺”函內(nèi)),唐義凈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隨意事》一卷(“綺”函內(nèi)),唐義凈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一卷(“綺”函內(nèi)),唐義凈譯。 《佛說佛名經(jīng)》三十卷(“寧”、“晉”、“楚”函內(nèi)),失譯。 《佛說勝義空經(jīng)》一卷(“馳”函內(nèi)),宋施護(hù)等譯。 《佛說隨勇尊者經(jīng)》一卷(“馳”函內(nèi)),宋施護(hù)等譯。 《佛說佛十力經(jīng)》一卷(“馳”函內(nèi)),宋施護(hù)等譯。 《佛說清凈心經(jīng)》一卷(“馳”函內(nèi)),宋施護(hù)等譯。 《金色童子因緣經(jīng)》十二卷(“郡”函內(nèi)),宋惟凈等譯。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四卷(“秦”函內(nèi)),宋惟凈等譯。 《六趣輪回經(jīng)》一卷(“亭”函內(nèi)),馬鳴菩薩集,宋日稱等譯。 《尼乾子問無我義經(jīng)》一卷(“亭”函內(nèi)),馬鳴菩薩集,宋日稱等譯。 《諸法集要經(jīng)》十卷(“雁”函內(nèi)),觀無畏尊者集,宋日稱等譯。 《福蓋正行所集經(jīng)》十二卷(“門”函內(nèi)),龍樹菩薩集,宋日稱等譯。 《父子合集經(jīng)》二十卷(“紫”、“塞”函內(nèi)),宋日稱等譯。 《大藏經(jīng)》未收古經(jīng)目錄: 余在日本所得古鈔佛經(jīng),不下六七百卷,其中有唐人書寫者,有日本人傳錄者,工拙不一,而時(shí)有出于高麗《藏》、宋《藏》、元明《藏》之外。有島田蕃根者,篤好佛書,為言此皆其國入唐求法僧所赍回者。會其國集股印《大藏經(jīng)》,并借余所得本校補(bǔ),因以知宋、元、明《大藏》不收之目,今列于左。 《受五戒八戒文》一卷,唐不空譯。 《菩提心義》一卷,唐不空譯。 《無畏三藏禪要》一卷,唐善無畏造。 《大毗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jīng)》一卷,唐菩提金剛譯。 《供養(yǎng)儀式》一卷,唐菩提金剛譯。 《金剛頂經(jīng)毗盧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一卷,唐善無畏、一行同譯。 《諸佛境界攝真實(shí)經(jīng)》三卷,唐般若譯。 《金剛頂瑜伽格述三十七尊心要》一卷,唐不空譯。 《大日經(jīng)持誦次第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大圣妙吉祥菩薩說除災(zāi)教令法輪》一卷,唐一行述。 《施八方天儀則》一卷,大興善寺翻經(jīng)院阿阇梨述。 《堅(jiān)牢地天儀軌》一卷,唐善無畏譯。 《新集浴像儀軌》一卷,唐慧琳述。 《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jīng)》一卷,唐慧琳述。 《大輪金剛修行悉地成就及供養(yǎng)法》一卷,唐慧琳述。 《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jīng)計(jì)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愿補(bǔ)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zhí)持三摩耶標(biāo)幟曼荼羅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三種悉地破地獄轉(zhuǎn)業(yè)障出三界秘密陀羅尼法》一卷,唐善無畏譯。 《慈氏菩薩略修愈誐念誦法》二卷,唐善無畏譯。 《白傘蓋大佛頂王最勝無比大威德金剛無礙大道場陀羅尼念誦法要》一卷,唐善無畏譯。 《毗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xí)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地藏菩薩儀軌》一卷,唐輪婆迦羅譯。 《都表如意摩尼轉(zhuǎn)輪圣王次第念誦秘密最要略法》一卷,解說師子譯。 《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圣者念誦秘密法》三卷,唐不空譯。 《佛說無量壽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羅金剛念誦瑜珈儀軌法》一卷,唐金剛智譯。 《說矩里迦龍王像法》一卷,唐金剛智譯。 《佛說金色迦那缽底陀羅尼經(jīng)》一卷,唐金剛智譯。 《摩利支菩薩略念誦法》一卷,唐不空譯。 《摩利支天一印法》一卷,唐不空譯。 《阿吒薄拘付囑咒》一卷,唐不空譯。 《焰羅王供行法次第》一卷,唐阿謨伽撰。 《何耶揭唎婆像法》一卷,唐阿謨伽撰。 《何耶揭唎婆觀世音菩薩受法壇》一卷,唐阿謨伽撰。 《馬鳴菩薩大神力無比驗(yàn)法念誦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誦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佛說金毗羅童子威德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治病合藥經(jīng)》一卷,伽梵達(dá)摩譯。 《播般曩結(jié)使波金剛念誦儀》一卷,伽梵達(dá)摩譯。 《金剛藥叉瞋怒王息災(zāi)大威神驗(yàn)?zāi)钫b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金剛頂瑜珈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自在王菩薩廣大圓滿無礙自在青頸大悲心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火吽軌別錄》一卷,唐不空譯。 《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hù)法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宿曜儀軌》一卷,唐一行撰。 《如意寶珠轉(zhuǎn)輪秘密現(xiàn)身成佛金輪咒王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法華十羅剎法》一卷,唐不空譯。 《深沙大將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摩醯首羅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藝天女念誦法》一卷,唐不空譯。 《供養(yǎng)十二大威德天報(bào)恩品》一卷,唐不空譯。 《寶藏天女陀羅尼法》一卷,唐不空譯。 《摩訶吠室羅末那野提婆喝升陀羅尼儀軌》一卷,唐般若斫羯羅譯。 《冰揭羅天童子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使咒法經(jīng)》一卷,菩提留支譯。 《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并咒印》一卷,唐不空譯。 《梵天擇地法》一卷,唐不空譯。 《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一卷,唐慧琳譯。 《釋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樹降魔贊》一卷,唐不空譯。 《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jīng)》一卷,唐般若譯。 《悉曇字記》一卷,唐智廣譯。 《木槵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大圣妙吉祥菩薩秘密八字陀羅尼修行曼荼羅次第儀軌法》一卷,中天竺菩薩■〈口栗〉使譯。 《大隨求八印》一卷,宗叡傳。 《總釋陀羅尼義贊》一卷,唐不空解譯。 《十八契印》一卷,唐慧果譯。 《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jīng)》一卷,達(dá)磨棲那譯。 《尊勝佛頂修瑜珈法軌儀》二卷,唐善無畏譯。 《釋迦文尼佛金剛一乘修行儀軌法品》一卷,唐善無畏譯。 《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zāi)除難念誦儀軌》一卷,唐善無畏譯。 《藥師如來念誦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印念誦法》一卷,唐不空譯。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一卷,唐不空譯。 《圣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一卷,大興善寺翻經(jīng)院述。 《建立曼荼羅護(hù)摩儀軌》一卷,大興善寺翻經(jīng)院述。 《火■〈合牛〉供養(yǎng)儀軌》一卷,大興善寺翻經(jīng)院述。 《北斗七星護(hù)摩秘要儀軌》一卷,翻經(jīng)院阿阇梨述。 《北斗七星念誦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咒功能法經(jīng)》一卷,唐金剛智譯。 《大隨求即得大陀羅尼明王懺悔法》一卷,唐金剛智譯。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七星如意輪秘密要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一卷,唐金剛智譯。 《藥師如來念誦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大日如來劍印》一卷,唐不空譯。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頂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金剛頂經(jīng)一字頂輪王儀軌音義》一卷,唐不空譯。 《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zhuǎn)業(yè)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種悉地真言儀軌》一卷,唐善無畏譯。 《佛說俱利伽羅大龍勝外道伏陀羅尼經(jīng)》一卷,唐金剛智譯。 《常曉和尚請來目錄》三卷,唐金剛智譯。 《新書寫請來法門等目錄》一卷,宗叡和尚。 《靈嚴(yán)圓行和尚請來目錄》一卷,宗叡和尚。 《惠運(yùn)禪師請來教法目錄》一卷,宗叡和尚。 《大使咒法經(jīng)》一卷,唐菩提流支譯。 《圣賀野紇哩縛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驗(yàn)供養(yǎng)念誦儀軌法品》二卷,唐不空譯。 《佛說不空羂索陀羅尼儀軌經(jīng)》二卷,師子國阿目佉譯。 《佛心經(jīng)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二卷,唐菩提流志譯。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準(zhǔn)提陀羅尼法》一卷,唐善無畏譯。 《七俱胝獨(dú)部法》一卷,唐善無畏譯。 《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yàn)秘密式經(jīng)》一卷,唐金剛智譯。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一卷,唐不空譯。 《蕤呬耶經(jīng)》三卷,唐不空譯。 《佛說毗奈耶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啰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華嚴(yán)經(jīng)心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轉(zhuǎn)法輪菩薩摧魔怨敵法》一卷,唐不空譯。 《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陀羅尼》一卷,唐實(shí)又難陀譯。 《如意輪菩薩觀門義注秘訣》一卷,唐不空譯。 《文殊滅淫欲我慢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阿吒薄俱元帥大將上佛陀羅尼經(jīng)修行儀軌》三卷,唐善無畏譯。 《伽馱金剛真言》一卷,失譯。 《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zhuǎn)業(yè)障出三界秘密陀羅尼》一卷,唐善無畏譯。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jīng)》一卷,三味蘇■〈口縛〉羅譯。 《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一卷,唐善無畏譯。 《念誦結(jié)護(hù)法普通諸部》一卷,唐金剛智。 《青龍寺軌記》一卷,唐金剛智。 《勝軍不動明玉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一卷,唐不空、天竺遍智集。 《圣無動尊安鎮(zhèn)家國等法》一卷,唐金剛智。 《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hù)法真言》一卷,唐不空譯。 《毗沙門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賢劫十六尊》一卷,唐不空譯。 《大圣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歸依念誦供養(yǎng)法》一卷,唐善無畏譯。 《大圣歡喜雙身毗那夜迦悉天形像品儀軌》一卷,憬瑟撰。 《毗那夜迦誐那缽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一卷,含光記。 《大黑天神法》一卷,嘉祥寺神愷記。 《十二天供儀軌》一卷,嘉祥寺神愷記。 《般若守護(hù)十六善神王形體》一卷,唐金剛智譯。 《七曜攘災(zāi)決》一卷,西天竺金俱吒撰。 《七曜星辰別行法》一卷,唐一行撰。 《北斗七星護(hù)摩法》一卷,唐一行撰。 《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jīng)》一卷,婆羅門僧。 《梵天火羅九曜》一卷,唐一行述。 《攝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攞廣大念誦儀軌供養(yǎng)方便會》,唐輸婆迦羅譯。 《大毗盧遮那經(jīng)廣大儀軌》三卷,唐輸婆迦羅譯。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蓮華胎藏悲生曼荼羅廣大成就儀軌供養(yǎng)方便會》二卷,玄法寺法全集。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蓮華胎藏菩提幢標(biāo)幟普通真言藏廣大成就瑜珈》三卷,青龍寺法全集。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jīng)疏》二十卷,唐一行記。 附《不思議疏》二卷,唐不可思議撰。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三十卷(日本享保刊本) 唐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奉敕撰。其書體例,一同釋智升《開元釋教錄》,而下止于貞元十六年,凡加一百三十九部,三百四十二卷,亦多有訂定《開元錄》者。此書宋、元,明南、北《藏》,皆不載。此本為日本享保十六年書坊所刊,卷后多署“丙午歲”或署“丁未歲高麗國大藏都監(jiān)奉敕雕造”。前有高野山釋妙端序,稱此本得之《高麗藏》,粵山釋迦文院又以其國秘書本及《開元錄》、《梁高僧傳》等書校之,題于書楣,而圈記其下。余按此本訛謬滿紙,尚多未校者,或妙端校后又為刻梓所誤,未暇重校與?余初以為校書圈記始自阮文達(dá)之刊十行本《十三經(jīng)》,今此本刊于享保十六年,當(dāng)我中國雍正九年,而已有圈記,豈暗合與?抑別有前規(guī)與?記之以俟博雅。 原序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謹(jǐn)按,《舊錄》云:“夫目錄之興也,蓋所以別真?zhèn)巍⒚魇欠?,記人代之古今,?biāo)卷部之多少,摭拾遺漏,刪夷駢贅,欲使正教合理,金(疑‘經(jīng)’字)言有緒,提綱舉要,歷然可觀也?!钡苑ㄩT幽邃,化綱恢弘,前后翻傳,年移代謝,屢經(jīng)散滅,卷軸參差。復(fù)有異人,時(shí)增偽妄,致令混雜,難究蹤由。是以先德儒賢,制斯條錄,今其存者,殆六七家。然猶未極根源,尚多疏闕。升以庸淺,久事披尋,參練異同,指陳臧否,成茲部帙,庶免乘違。幸諸哲人,俯共詳覽。今觀先覺所撰,冠絕群英,伏從庚午以來,增七十祀,三藏繼踵,于今四朝。圣上欽明,翻譯相次。一百馀部,《經(jīng)》、《律》特明,累降鴻私,許令修述。圓照等才智短淺,思不延文。祗奉皇恩,俯仰恭命。今所詳者,約以類分,隨三藏文相次附入。自惟以索繼組,以礫次金,疑則闕之,以俟來哲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