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皇宋通鑒長編紀(jì)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一

皇宋通鑒長編紀(jì)事本末 作者:(宋)楊仲良


  徽宗皇帝

  禁元祐黨人上元符附

  崇寧元年五月乙丑,臣僚上言:『臣聞天下之罪,其名不正,則天下之善,無自而明。神考在位凡十有九年,所作法度,皆本先王。元祐黨臣秉政,紊亂殆盡,朋奸罔上,更唱迭和,氣焰薰炙,不可向邇者,皆神考之罪人也。紹圣追復(fù),雖以竄逐,陛下即位,仁德涵養(yǎng),使之自新。黨類實煩,所在連結(jié),罪廢者一旦牽復(fù),不以其漸,所與過當(dāng),又復(fù)紛然,莫之能御。內(nèi)外相應(yīng),寢以滋蔓,為害彌甚。今皆坐享榮名,顯職厚祿,大郡以至分居要路,疑若昔未嘗有罪者,非所以正名也?!挥衷唬骸航窦辄h姓名,具在文案甚明,有議法者,有行法者,有為之唱者,有從而和者。罪有輕重,情有淺深,使有司條析,區(qū)別行遣,使各當(dāng)其罪,數(shù)日可畢,庶幾得罪名者無所致怨,不憂后禍,觀望者消于冥冥之中,天下忠臣良士,各得自盡,以悉心于上,不疑復(fù)有害之者,以顯神考盛德大業(yè),以成陛下繼志述事之孝,而天下可以無為而治矣。伏望早賜施行?!辉t新文殿學(xué)士、知河南府安燾降充端明殿學(xué)士,龍圖閣學(xué)士、知潤州王覿降充龍圖閣直學(xué)士,樞密直學(xué)士、知越州豐稷降充寶文閣待制,顯謨閣待制、知潁昌府陳次升降充集賢殿修撰,左朝議大夫、集賢殿修撰、知應(yīng)天府呂仲甫落職,故資政殿大學(xué)士、贈金紫光祿大夫李清臣奪職,追所贈官,并例外所得恩例指揮更不施行?!桓纾剂派涎裕骸悍娤瘸H斥司馬光等異意害政,大臣論列,布告中外,天下共知。方陛下即位之初,未及專攬萬機之際,當(dāng)國之臣,不能公心平意檢會事狀,詳具進(jìn)呈,以次牽復(fù)。今日再招人言,遂致煩紊。臣愚伏望陛下明諭執(zhí)政大臣,使公共參議,詳酌事體,原輕重之情,定大小之罪,上稟圣裁,特賜行遣。如顯有欺君負(fù)國之實跡,自宜放棄,不足收恤。其間亦有干連牽掛、偏執(zhí)愚見、情非奸誣者,乞依近年普博之恩,使有自新之路,則天下之氣平,而紛紛之論息矣?!?br />
  據(jù)鄒余奏議,其文頗有與詔旨不同者,當(dāng)考。然上言者必鄒余也。更詳之。

  又言:『蘇轍坐窮兵黷武之謗,如此之類有實跡者,宜行放棄?!挥盅裕骸涸?jīng)責(zé)降人,見今任監(jiān)司、藩部者,必不肯公心奉行法度,亦乞朝廷契勘,改授閑慢差遣?!挥盅裕骸焊`見元符之末,簾帷同聽政之日,元祐大臣乘間用事,盡復(fù)紹圣間負(fù)罪責(zé)降之人,或盡復(fù)舊官,或超授職任,不問其得罪之因,惟務(wù)合黨,扶同異論。賴陛下察見弊端,力持正道,保全神考法度,紹復(fù)祖宗基業(yè),萬世之治,自此而定。然前后得罪之人,所授官職過當(dāng),與援引之奸不治,未厭公論云云。伏望圣慈,令所屬取上件合該行遣之人,或削奪官職,或旋行懲戒,各以類舉,必當(dāng)其罪,即號令簡重,刑罰肅清?!灰液ィt故追復(fù)太子太保司馬光降復(fù)右正議大夫,太子太保呂公著降復(fù)左光祿大夫,太師、河?xùn)|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原尹、潞公文彥博降復(fù)太保,光祿大夫呂大防降復(fù)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劉摯降復(fù)右朝議大夫,右中散大夫梁燾降復(fù)朝請大夫,朝奉郎王巖叟降復(fù)定遠(yuǎn)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朝奉郎蘇軾降復(fù)崇信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其元追復(fù)官告并繳納。贈右銀青光祿大夫王存追所贈官,資政殿學(xué)士、太中大夫鄭雍追所復(fù)職,贈右銀青光祿大夫謚獻(xiàn)簡傅堯俞、右銀青光祿大夫謚懿簡趙瞻并追所贈官及謚告,贈太中大夫趙卨追所贈官。已上告身并追毀。朝散郎、集賢殿學(xué)士孫升追所復(fù)職,朝奉郎孔文仲、朝散郎朱光庭、宣德郎秦觀、延福宮使入內(nèi)都知定國軍留后贈安化軍節(jié)度使謚僖獻(xiàn)張茂則并追所復(fù)贈官。贈開府儀同三司范純?nèi)首防馑贫鲾?shù),中大夫劉摯葬事依前宰相例指揮勿行。資政殿大學(xué)士太子少傅韓維、贈開府儀同三司孫固為系神考潛邸人,已復(fù)職名及贈官,免追奪。太中大夫蘇轍、朝散大夫范純粹、朝奉大夫吳安詩更不敘復(fù)職名,端明殿學(xué)士、太中大夫范純禮落端明殿學(xué)士、提舉崇福宮,朝奉大夫、顯漠閣待制、知潁昌府陳次升降集賢殿修撰,朝請郎、集賢殿修撰韓川落集賢殿修撰、管勾崇福宮,朝奉郎、直龍圖閣、知汝州張耒落直龍圖閣、管勾明道宮,直秘閣朝請大夫知曹州呂希哲、朝請郎知相州劉唐老、朝奉大夫知蔡州歐陽棐并落直秘閣,差遣依舊。朝奉大夫提舉永興軍路刑獄孔平仲、朝奉大夫淮南路轉(zhuǎn)運副使畢仲游、朝奉大夫提舉河?xùn)|路常平徐常、朝奉郎知太平州黃庭堅、朝散郎知密州晁補之、朝散郎軍器少監(jiān)韓跂、朝散郎王鞏、劉當(dāng)時、常安民、承議郎黃隱、通直郎張保源并送吏部與合入差遣。朝散郎江衍、瀛州防御推官余爽、陳州別駕湯馘更不收敘[1]。泉州教授鄭俠放罷。通直郎常立追所得一子官。奉議郎程頤追所復(fù)官,依舊致仕。西上閤門使張巽追所復(fù)兩官,依舊差遣。曾經(jīng)貶責(zé)人,除遺表及罷政恩例已給還外,其亡歿后所復(fù)官職已得指揮依遺表條與推恩之人并減半。其三人以上,余數(shù)聽從多;并與假承務(wù)郎,用上件恩例轉(zhuǎn)官升資者,依此比折磨勘資考年月;應(yīng)送吏部人,并令在外指射差遣[2],吏部依條差注。承議郎任伯雨準(zhǔn)此,陳祐、張庭堅、商倚等任滿送吏部,陳瓘管勾沖祐觀,龔夬候服闕準(zhǔn)此。制詞皆右仆射曾布所草定。責(zé)光等云:『尊主庇民,大臣之職。其事上則不敬,其謀國則不忠,犯義干刑,孰大于此?爾等遭時艱疚,身處廟堂,垂簾之際,惟□淵嘿[3],退托之間,坐肆威福。崇聚黨與,據(jù)諸要途,肆為詆誣,妄議宗廟。已行之法度,靡不變更;所進(jìn)之人才,靡不斥逐。以道聽途說□□□施之政事[4],而不恤于民情,以朋比諂諛自謂直諒,而不稽于士論。蓋內(nèi)懷怨望,好勝遂非,而忘事君之義。推原罪慝,何可勝誅?紹圣躬攬萬幾,甫加竄逐。朕入纘大服,與物更新,而朋邪之人,適復(fù)在位,甄敘眷恤,靡不過優(yōu)。言路交章,謂宜追改。稍從裁削,姑示至公,尚其有知,庸此陰命。』責(zé)大防、純?nèi)试疲骸哄市蕦嫾矎浟?,永泰陵年已及冠,而委政閹寺,莫肯以?fù)辟為言,不視長君,處之虛器?!回?zé)軾云:『嘗以謗訕抵罪,神考貸而不誅。元祐之間,躐登華近,挾持親黨,鼓動群邪,肆為詆誣,以逞怨望。紹圣投之荒裔,聊正典刑;昨乃以誤恩,復(fù)還朝著。推原罪慝,在所當(dāng)誅,追削故宮,置之冗散。庶其黨類,知所創(chuàng)懲。』

  十一月先責(zé)安燾等,曾布所草制書,今附見。奸言無所忌憚至此,固宜存之。詔書見二十二日。

  詔:應(yīng)元祐并元符末今來責(zé)降人韓忠彥、曾任宰臣安燾系前任執(zhí)政官、王覿、豐稷

  見任從官外,

  蘇 轍  范純禮  劉奉世  范純粹  劉安世

  賈 易  呂希純  張舜民  陳次升  韓 川

  呂仲甫  張 耒  歐陽棐  呂希哲  劉唐老

  吳安詩  黃庭堅  黃 隱  畢仲游  常安民

  劉當(dāng)時  孔平仲  徐 常  王 鞏  張保源

  晁補之  商 倚  張庭堅  謝良佐  韓 跂

  馬 琮  陳彥默  李 祉  陳 祐  任伯雨

  陳 郛  朱光裔  蘇 嘉  鄭 俠  劉 昱

  魯君貺  陳 瓘  龔 夬  汪 衍  余 爽

  湯 馘  程 頤  朱光庭  張 巽  張士良

  曾 燾  趙 約  譚 扆  楊 偁  陳 恂

  張 琳  裴彥臣

  并令三省籍記,不得與在京差遣。丙子,詔曰:『昔在元佑,權(quán)臣擅邦,倡率朋邪,誣詆先烈。善政良法,肆為紛更。紹圣躬攬政機,灼見群慝,斥逐流竄,其正典刑,肆朕纘承,與之洗滌,悉復(fù)收召,置諸朝廷。而締交合謀,彌復(fù)膠固,惟以沮壞事功、報復(fù)仇怨為事,翕翕冠冠,必一變熙寧、元豐之法度,為元祐之政而后已。凡所論列,深駭朕聽。至其黨與,則遷敘不次,無復(fù)舊章,或繇冗散之中,登殿閣而滿方面;或既殂謝之后,還舊職而橫加恩。玩法肆奸,鮮不類此。稍從屏遠(yuǎn),姑務(wù)含容。而言路交攻,義不可遏。乃擇其尤者,第加裁削,以適厥中。尚慮中外詿誤之人未免反側(cè),宜詳示訓(xùn)諭,以慰安群情。應(yīng)元祐以來及元符末,嘗以朋比附黨得罪者,除已施行外,自今以往,一切釋而不問。在言責(zé)者,亦勿復(fù)輒言。朕言不渝,群聽毋惑。宜令御史臺出榜朝堂?!辉t詞,曾布所草定也。己卯,翰林學(xué)士承旨蔡京為尚書右丞。

  閏六月壬戌,右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曾布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潤州。壬申,通直郎、寶文閣待制、新知越州鄒浩衡州別駕、永州安置(見鄒浩本事)。

  七月乙酉,臣僚上言:『準(zhǔn)尚書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昨行遣裁削責(zé)降元祐人數(shù)內(nèi)輕重失常,或漏落之人,令御史、諫職彈劾以聞,余依詔旨施行。除先次彈劾外,緣本局文字散漫□□[5],難以檢會犯由,比較輕重,及指定裁削的確人數(shù),伏望特賜睿旨,下所屬契勘施行?!挥殖剂派涎裕骸簝?nèi)一項其余人為元祐送吏部罷職或監(jiān)當(dāng)者,今或為監(jiān)司,或為要郡。其逐一考驗未詳。乞令所屬檢尋元犯,一例詳酌施行,庶無漏落?!挥殖剂派涎裕骸 航鼫?zhǔn)尚書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昨行遣裁削責(zé)降元祐人數(shù)內(nèi),有輕重失當(dāng)或漏落之人,仍令御史、諫職彈劾以聞,余依詔旨施行者。臣自奉圣旨,雖已旋具所見奏劾外,緣諫省文案不具,艱于檢尋,或恐漏落,雖加采訪,亦恐不真。臣竊謂元祐黨人,其植根固,其流波漫。今使言者一一彈劾,不惟重?zé)鎽]遺落有過之人,則于陛下大公之誅有所未均。臣伏望圣慈詳酌,更賜指揮,下所屬檢會元祐責(zé)降人,除今來見行遣外,有漏落及輕重失當(dāng)之人,令詳具聞奏施行。檢會崇寧元年五月二十一日三省同奉圣旨,應(yīng)元祐初、元符末今來責(zé)降人,令三省籍記姓名,不得與在京差遣。除韓忠彥曾任宰臣、安燾見系前執(zhí)政官、王覿、豐稷見任侍從官外,自蘇轍至裴彥臣五十七人(姓名見丑月乙亥),三省同奉圣旨,并依崇寧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指揮籍記姓名:

  曾 肇  陸 佃  王 朝  豐 稷  王 古

  李格非  謝文瓘  鄒 浩  魯君貺  劉 昱

  徐 常  呂仲甫  朱光裔  馬 琮  劉當(dāng)時

  謝良佐 陳彥默

  已上更不籍記姓名。此據(jù)《祐圣故事》所錄,在洞真宮后。已上臣僚上言與故事同,但俱無月日。詔誥冊在七月初間。蔡京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所書黨籍,猶有朱光裔姓名。此九人內(nèi),除光裔一人累歷崇寧元年九月十七日。陸佃編入黨籍當(dāng)在七月初,不在九月分半也。

  七月庚戌,臣僚上言: 『朝散郎、管勾明道宮張耒在潁州,聞蘇軾身亡,出己奉于薦福禪院為軾飯僧,縞素而哭?!辉t張耒責(zé)授房州別駕、黃州安置。

  八月丙子,詔: 『司馬光、呂公著、王巖叟、朱光庭、孔平仲、孔文仲、呂大防、劉安世、劉摯、蘇軾、梁燾、李周、范純?nèi)?、范祖禹、汪衍、湯馘、李清臣、豐稷、鄒浩、張舜民子弟并不得與在京差遣;陸傅、吳儲、呂好問、呂凝問、蘇適、呂能問、王撫、張禹并與外任合入差遣?!?br />
  《宣和錄》有此,他書無之。七月十二日可考。

  九月乙亥,御批付中書?。骸 簯?yīng)系元祐責(zé)籍并元符末敘復(fù)過當(dāng)之人,各具元籍定姓名人數(shù)進(jìn)入,仍常切契勘,不得與在京差遣。』(詔旨及《宣和錄》俱有此)

  文臣曾任執(zhí)政官:

  文彥博  呂公著  司馬光  安 燾  呂大防

  劉 摯  梁 燾  王巖叟  范純?nèi)省 ⊥酢~?br />
  王 存  傅堯俞  趙 瞻  韓 維  孫 固

  范百祿  胡宗愈  李清臣  蘇 轍  劉奉世

  范純禮  陸 佃

  曾任待制以上官:

  蘇 軾  范祖禹  王欽臣  姚 勔  顧 臨

  趙君錫  馬 默  孔武仲  王 汾  孔文仲

  朱光庭  吳安持  錢 勰  李之純  孫 覺

  鮮于侁  趙彥若  趙 南  孫 升  李 周

  劉安世  韓 川  賈 易  呂希純  曾 肇

  王 覿  范純粹  楊 畏  呂 陶  王 古

  陳次升  豐 稷  謝文瓘  鄒 浩  張舜民

  余官:

  秦 觀  湯 戫   杜 純  司馬康  宋保國

  吳安詩  張 耒   黃 隱  歐陽棐  呂希哲

  劉唐老  晁補之   黃庭堅  畢仲游  常安民

  汪 衍  孔平仲   王 鞏  張仙?! ∮唷∷?br />
  鄭 俠  常 立   程 頤  余 卞  唐義問

  李格非  商 倚   張庭堅  李 祉  陳 祐

  任伯雨  陳 郛   朱光裔  蘇 嘉  陳 瑾

  龔 夬  呂??儭 W陽中立 吳 儔  呂仲甫

  徐 常  劉當(dāng)時  馬 琮  謝良佐  陳彥默

  內(nèi)臣:

  張士良  魯 濤  趙 約  譚 康  楊 偁

  陳 詢  張 琳  裴彥臣

  武臣:

  王獻(xiàn)可  張 遜  李 備  胡 田

  七月二日,魯君貺、劉昱、徐常、呂仲甫、朱光裔、馬琮、劉當(dāng)時、謝良佐、陳彥默八人已出籍,恐此姓名不當(dāng)又見九月十七日。

  十月丙子,臣僚上言:『元佑之初,共成黨與、變壞法度等人,朝廷近已施行。所有元符之末共成黨與、變壞法度,復(fù)為元祐等人,伏望詳酌施行。』詔奉議郎、寶文閣待制、知越州周常落職、管勾崇禧觀、婺州居?。ǔ踝院脑剑怀凶h郎、知廬州龔原管勾玉局觀、和州居住;中大夫、知徐州劉奉世落職,提舉崇福宮、光州居住。

  奉世落端明、知徐州在崇元五月四日,此猶帶端明,詔旨誤也。詔旨又誤以光為沂州,今改之。

  朝奉大夫、知潁州呂希純管勾鴻慶宮、汝州居住(四月十三日知潁州);降授承議郎王覿管勾太平觀;朝散大夫王古管勾崇道觀,降授承議郎、知濮州謝文瑾管勾玉隆觀,并本處居住。

  文瓘此年二月三日已罷給事中、濮州。詔旨此云罷給事中,誤也。

  朝請郎、知滑州陳師錫管勾靈仙觀;朝奉大夫、知蔡州歐陽棐管勾崇道宮。

  棐以直秘閣知蔡州在靖元十月七日,后與呂希哲、劉唐老并落職在崇寧元年五月十六日。朝請大夫、知邢州呂希哲管勾沖佑觀。六月六日自曹改相,十一自相改邢。朝請郎、知曹州劉唐老管勾鴻慶宮。六月六日自相改曹。《宣和錄》于八月二十五日載唐老管鴻慶,十月二十五日卻不書。按:唐老與歐陽棐、呂希哲升黜多同,今移入此。詔旨載鴻慶宮于十月五日,今亦不取。

  朝散郎晁補之管勾太平觀,朝散郎黃庭堅管勾玉隆觀,承議郎黃隱管勾靈仙觀,朝奉大夫畢仲游管勾崇禧觀,朝散郎常安民管勾玉局觀,朝奉大夫孔平仲管勾太極觀,王鞏管勾太平觀,張保源監(jiān)西岳廟,朝奉大夫陳郛管勾洞霄宮,朝散郎朱光裔管勾仙都觀,蘇嘉管勾云臺觀,余卞監(jiān)中岳廟,鄭俠監(jiān)南岳廟,胡田管勾仙都觀,并外州軍任便居住,仍依陳乞?qū)m觀新格,余遵守不得同在一州指揮。

  此據(jù)《宣和錄》崇寧元年十月二十五日事。詔旨系之八月二十五日,今不取。但《宣和錄》不載責(zé)降人前官及差遣,今卻取詔旨所載增入,其差誤者仍改正。詔旨又于八月二十五日載劉安世、范純粹居住光、鄂,皆誤也。八月二十五日,安世,秘罷沂州,十月二 十五日,乃令光州居住。純粹罷金州在十月六日,其居往鄂州亦在十二月十五日。詔旨并罷及居住于一日載之,今不取。詔旨又載呂仲甫落集撰于八月二十五日,今從之?!缎弯洝酚谑露迦找嗖惠d呂仲甫姓名也?!缎弯洝酚谑露迦蘸锵掠钟忻显谛彰駨脑t旨,移入八月二十五日。

  十二月庚申,臣僚上言:『臣聞謚以易名,所以昭其人美惡,而寵辱之宜,不可以忽也。夫慮國忘家之謂忠,美聞周達(dá)之謂宣。若范純?nèi)收?,以「忠宣」命之,可?當(dāng)時定議之博士、覆議之郎官承順風(fēng)旨,不恤國是,謚其美而上之。其謚議具存,而議之者固在也。其世濟忠直既不得名其碑,則前日未嘗未謚,理所應(yīng)論,不特純?nèi)识?。有如司馬光之謚文正、呂公著之謚正獻(xiàn),其類不一,顧于此時,皆當(dāng)奪本議,各謚其惡,以訓(xùn)萬世?!辉t:『范純?nèi)手u定議、覆議官各罰銅十斤,其范純?nèi)噬竦辣缫宴澚?,令潁昌府毀磨?!槐?,詔:『應(yīng)責(zé)降安置及編管羈管人,令所在州軍依元符令常切覺察[6],不得放出城?!?br />
  二年正月乙酉,中書檢會任伯雨等上言云云。詔任伯雨除名勒停,編管昌化軍。陳瓘除名勒停,編管廉州;龔夬除名勒停,編管象州;馬涓除名勒停,編管澧州;陳祐除名勒停,編管歸州;李深除名勒停,編管復(fù)州;張庭堅除名勒停,編管鼎州;江公望責(zé)授衡州司馬、永州安置;鄒浩除名勒停、昭州居住。以上并永不得收敘。王覿除名勒停、臨江軍居往,責(zé)授道州別駕、臺州安置;豐稷除名勒停,建州居?。环钭h郎監(jiān)中岳廟陳次升除名勒停、建昌軍居??;降授承議郎管勾玉隆觀謝文瓘除名勒停、邵武軍居??;責(zé)授楚州團練副使張舜民除名勒停、房州居住。

  三月乙酉,詔:『應(yīng)元祐及元符之末黨人親子弟,不論有官無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闕下,令開封府界各據(jù)地分覺察,如當(dāng)職官知而不糾,或不用心控緝,遂致容隱,別因事敗露者,并重行黜責(zé)。其應(yīng)緣趨附黨人、罷任在外指射差遣及得罪停替臣僚,并依黨人子弟施行?!恍撩?,朝奉郎、管勾玉隆觀黃庭堅除名勒停,送宜州編管。湖北轉(zhuǎn)運判官陳舉奏庭堅撰《荊南承天院碑》,語言涉謗訕也。

  本傳云: 采摘其間數(shù)語,以為幸災(zāi)。此碑今不傳。

  四月丁巳[7],詔焚毀蘇軾《東坡集》并《后集》印板。

  臣僚上言,當(dāng)考姓名明著之。只云『從某人之言』,即可不失事實,其言不須具載。詔旨有之。

  戊辰,詔:『應(yīng)自元祐以來,將元豐、熙寧臣僚責(zé)降及自元符三年責(zé)降紹圣、元符臣僚,除已降指揮牽復(fù)外,其合得恩數(shù),有尚拘存亡之限,仰吏部勘會。元非犯贓罪,看詳指實,計其合得官,除俸給外,不以存亡,并特與給還。應(yīng)見貶謫命官,除元祐奸臣及到貶所未及年外,未量移者與量移。應(yīng)合敘用人,依該非次赦恩與敘。』

  乙亥,詔三蘇、黃、張、晁、秦及馬涓文集、范祖禹《唐鑒》、范鎮(zhèn)《東齋記事》、劉攽《道話》、僧文瑩《湘山野錄》等印板悉行焚毀。

  二年正月二十四日戊寅,臣僚上言:『故宰相王珪遭遇神宗,擢左政府,凡十六年。其所蒙被恩澤,無與比倫。逮神宗違豫,至于大漸,是宜早建儲君,以定人心,而乃遲疑顧望,語及同列,謂「他自家事,外庭不當(dāng)管」,又密召高士充,欲成其奸謀。其為悖逆,前后臣僚言之甚詳云云。伏望檢會元符三年后來指揮,并令改正,依所得指揮?!恍t[8]:『王珪追贈官并謚、王仲端、王仲薿并放罷,遺表恩例減半?!怀剂派涎裕骸褐?jǐn)按:通直郎致仕程頤學(xué)術(shù)頗僻,素行譎怪,專以詭異,聾鼓愚俗。頃在元祐中,因奸黨為引,朝廷遂命以官,勸講經(jīng)筵,則進(jìn)迂闊不經(jīng)之論,有輕視人主之意。議法太學(xué),則專出私見,以變亂神考成憲為事?!辉t:『程頤追毀出身以來文字,除名。其入山所著書,令本路監(jiān)司常切覺察?!唬ㄔt旨)

  五月甲午,詔頒梁安國等二十二人昨上書謗訕節(jié)文云云。詔寶文閣直學(xué)士、左中散大夫、知應(yīng)天府路昌衡落職、提舉明道宮;朝散大夫、直秘閣、管勾太極觀張恕落直秘閣,降授朝奉大夫、添差監(jiān)高郵軍酒務(wù);朝請郎、管勾鴻慶宮楊瑰寶降授朝奉郎、添差監(jiān)宿州鹽酒稅;降授奉議郎、權(quán)發(fā)遣華州陳并降授承事郎、添差監(jiān)漣水軍鹽茶酒稅;降授宣德郎、新差簽書秀州判官事周鍔降授承務(wù)郎、添差監(jiān)泉州茶鹽院;朝散郎、管勾崇禧觀蕭利降授承議郎、添差監(jiān)漳州鹽稅;右朝散大夫、管勾崇福宮趙越降授朝散大夫、添差監(jiān)無為軍鹽酒稅;丁憂人前承議郎倪直孺降授宣德郎、添差監(jiān)南劍州鹽稅;朝奉郎滕友特降授奉議郎、添差監(jiān)泗州鹽稅;梁安國、何大受、蘇迥、檀固、王箴并勒停,永不收敘。安國齊州,大受襄州,迥華州,固湖州,箴通州,并羈管;鄧允中、梁俊民、江恂、陸表民、方適并特沖替,私罪事理重,永不得改官,葉世英追奪元授假承務(wù)郎,劉經(jīng)國前死,不及責(zé)。

  安國等五人、允中等六人及世英、經(jīng)國并不見所居官,當(dāng)考。此十三人本末具載之?!秾嶄洝返d路昌衡等二十二人責(zé)罰,其所上書詞并削去,今復(fù)具載于前。

  七月乙巳,吏部言:『責(zé)降官程頤子端彥見任鄢陵縣尉,即于有子弟不得任在京府界差遣指揮。詔端彥放罷,今后似此之子依此?!?br />
  八月丁未朔,詔:『湟州近已收復(fù),其元行廢棄及迎合議論、沮壞先烈之人,理當(dāng)更加黜降,曾布已責(zé)廉州司戶參軍、衡州安置外,龔夬移送化州,張庭堅送象州,并編管;責(zé)授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韓宗彥、責(zé)授磁州團練副使?jié)h陽軍安置安燾責(zé)授祁州團練副使依舊漢陽軍安置,右正議大夫、知杭州蔣之奇降授中大夫,依舊知杭州;降授朝議大夫、少府監(jiān)、分司南京、徐州居住范純禮責(zé)授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徐州安置;除名勒停人陳次升送循州居住,降授承議郎、權(quán)發(fā)遣坊州都貺降授宣義郎、添差監(jiān)撫州鹽礬酒稅務(wù),任滿更不差人;錢景祥、秦希甫并勒停;李清臣身死,其男祉當(dāng)時用事,移送英州編管;降授復(fù)州防御使姚雄特勒停、光州居住。

  九月壬午。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人子孫及有服親為婚姻,內(nèi)已定未過禮者并改正。庚寅,吏部言:『勘會責(zé)降官已有碑石籍定姓名外,其子弟系選人者,即未有指揮。今欲將降官子弟選人,令所屬開具,申部籍記,不許注在京及府界差遣?!辉t吏部:『應(yīng)系今來狀內(nèi)責(zé)降人子弟,告不候參選及到闕日,并于家狀內(nèi)供父親、兄弟系與不系籍記之人,及后來續(xù)添王珪、張商英、李格非、商倚、吳儔、鄧忠臣、陳琥、朱紱、姚雄,亦仰照會施行?!还锼?,詔于元祐籍記姓名人子弟在外指射差遣指揮內(nèi),添人『親兄』二字。丙申,詔:『建中靖國元年及元符末奸黨并合焚毀文字等,并依元祐辛丑?!怀剂派涎裕骸航鍪垢珀愔荩咳擞幸远硕Y門石刻元祐奸黨姓名問臣者。其姓名、朝廷雖嘗行下,至于御筆刻石,則未盡知也。陛下孚明賞罰,奸臣異黨,無問存沒,皆第其罪惡,親灑宸翰,紀(jì)名刊石,以為天下臣子不忠之戒。而近在畿內(nèi)輔郡,猶有不知者,況四遠(yuǎn)乎?欲乞特降睿旨,具列奸黨,以御書刊石端禮門姓名下,外路州軍,于監(jiān)司、長吏廳立石刊記,以示萬世?!粡闹?。御史臺鈔錄到下項:

  元祐奸黨曾任宰臣:

  文彥博(故)  呂公著(故)  司馬光(故)  呂大防(故)  劉 摯(故)

  范純?nèi)省 №n忠彥  王 珪(故)

  曾任執(zhí)政官:

  梁 燾(故)  王巖叟(故)  王 存(故)  鄭 雍(故)  傅堯俞(故)

  趙 瞻(故)  韓 維(故)  孫 固(故)  范百祿  胡宗愈(故)

  李清臣(故)  蘇 轍  劉奉世  范純禮  陸 佃(故)

  安 燾

  曾任待制以上官:

  蘇軾(故)  范祖禹(故)  王欽臣(故)  姚勔(故)  顧臨(故)

  趙君錫(故)  馬 默(故)  孔武仲(故)  王 汾(故)  孔文仲(故)

  朱光庭(故)  吳安持(故)  錢 勰(故)  李之純(故)  孫 覺(故)

  鮮于先(故)  趙彥若(故)  趙 卨(故)  孫 升(故)  李 周

  劉安世  韓 川  賈 易  呂希純  曾 肇

  王 覿  范純粹  楊 畏  呂 陶  王 古

  陳次升  豐 稷  謝文瓘  鄒 浩  張舜民

  余官:

  秦 觀(故)  湯 戫   杜 純(故)  司馬康  宋保圖

  吳安詩  張 耒  歐陽棐  呂希哲  劉唐老

  晁補之  黃庭堅  黃 隱  畢仲游  常安民

  孔平仲  王 鞏  張保源  汪 衍  余 爽

  鄭 俠  常 立  程 頤  唐義問  余 卞

  李格非  商 倚(故)  張庭堅  李 祉  陳 祐

  任伯雨  陳 郛  朱光裔  蘇 嘉  陳 瓘

  龔 夬  呂??儯ü剩 W陽中立  吳 儔

  詔:『緣奸黨入籍,并子弟等,除曾任監(jiān)司罷任指定與知州人外,將其余不得到闕、合授差遣人,今后并令于所在州依條審量,具官吏保明堪與不堪厘務(wù)。內(nèi)初出官,仍驗付身,令召保二人依條式聲說委保事因,各連家狀,一就繳申吏部?!粡睦舨可袝螆?zhí)中奏請也。乙巳,詔建中靖國元年及元符末奸黨并合焚毀不用文字等,并并依元祐?!窘馨矗簯?yīng)是衍一"并"字?!?br />
  十二月庚戌,詔:『應(yīng)元祐系籍人,并依寄祿官與請給,更不注差遣。見有差遣人并罷。其子并親兄弟,并與宮觀、岳廟差遣。內(nèi)系選人者,與監(jiān)當(dāng)差遣,不得與改官。』

  臣僚姓名當(dāng)檢,附姓名已見九月二十五日、三年十月末。張商英罷提舉靈仙觀,當(dāng)考。

  癸酉,臣僚上言:『伏睹元符之末,朋黨遞用,陛下以先定之志,獨見之明,屏斥奸回,以斷國是,自總攬以至于今,百廢具舉,效應(yīng)顯著。紹述大有為之功,斯既成矣。陛下復(fù)懲前日紛更之由,深思遠(yuǎn)慮,謂事雖小,而其端足以成害者,不可不禁,乃詔有司自元豐八年三月五日以后,至紹圣元年四月十三日已前,及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以后,至崇寧元年正月以前,凡官司比例,勿復(fù)引用,蓋所以防微杜漸,遏絕其萌芽,以垂無疆之休也。然臣區(qū)區(qū)之愚,尚以為崇寧元年六月以前奸黨猶在朝,其懷私害正,持心不移,與夫官吏,希望風(fēng)旨于下者?;蛞蛉艘詮U事,或因事以廢法,其所立一時之例,若謂其在崇寧正月以后而用之,則與建中靖國之例相去幾何哉?陛下嘉靜天下,以隆太平,事無大小,其坐朋黨而害政者,不可以不盡也?!?br />
  十一月辛巳,詔:『元祐系籍人通判資序以上,依新條與管勾宮觀;知縣以下資序,與注監(jiān)岳廟,并令在外投狀指射差注?!灰矣?,朝奉大夫江南西路提舉常平韓宗直、朝請大夫知亳州孫載并放罷。臣僚論宗直暴刻昏昧,載庸邪貪墨,皆嘗附元祐奸黨以得進(jìn)用故也。

  十二月丁巳,詔:『應(yīng)臣僚姓名與奸黨等人相同者,并令改名?!粡臋?quán)開封府吳拭奏請也。

  《故事》二十五卷,有拭全奏可考。改名: 朱紱、李積中、王公彥、江洵、張鐸。

  己未,詔:『元祐系籍人子并親兄弟,若因功賞各該酬獎,改官循移,知、令只于階下官上循移,仍不得實任知、令差遣?!桓辏t: 『應(yīng)責(zé)降不注在京差遣及緣黨與停替未該敘復(fù)之人,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闕下。其合注差遣,令在外指射,吏部檢會姓名,關(guān)送開封府覺察。』壬戌,詔: 『元祐系籍人子并親兄弟,系大使臣、路分都監(jiān)已上資序,與諸路宮觀、岳廟差遣,系親民資序,與外路監(jiān)廟差遣;系監(jiān)當(dāng)資序并小使臣,與外路監(jiān)當(dāng)差遣;差使、借差,與外路合人差遣。』己巳,準(zhǔn)都省批,應(yīng)籍記人子孫并親兄弟選人與監(jiān)當(dāng)差遣,不得改官,自不合舉送吏部照會。

  ??庇?br />
  [1]湯戫 原本『戫 』字作墨丁,據(jù)《長編拾補》卷十九補。原本校云:『戫 』,原本并誤作『馘』,今悉改正。

  [2]指射 原本『射』字作墨丁,據(jù)《長編拾補》卷十九補。

  [3]惟□ 《長編拾補》卷十九無墨丁。茲仍其舊。

  [4]□□□施之政事 《長編拾補》卷十九無三墨丁。茲仍其舊。

  [5]散漫□□ 《長編拾補》卷宗十九無二墨丁,茲仍其舊。

  [6]常切覺察 原本脫『切』字,據(jù)文意補。

  [7]四月丁巳 原本作『丁巳四月』 ,據(jù)《長編拾補》卷二十一乙正。

  [8]旋詔 原本作『施詔』 ,據(jù)《長編拾補》卷二十一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