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雍正上諭 一、我雍正是將遺詔的“十”改成“于”字而謀取皇位的嗎?

大義覺迷錄 作者:清·愛新覺羅胤禛


  【原文】

  奉上諭:自古兇頑之徒,心懷悖逆,語涉詆誣者,史冊所載,不可枚舉。然如今日曾靜此事之怪誕離奇,張為幻,實以古所未見,為人心之所共忿,國法之所斷不可寬者。然朕往復思之,若伊訕謗之語,有一事之實,在朕有幾微不可問心之處,則不但曾靜當蓄不臣之心,即天下臣民,也應共懷離異之志;若所言字字皆虛,與朕躬毫不干涉,此不過如荒山窮谷之中,偶聞犬吠?鳴而已,又安得謂之訕謗乎!上年此事初發(fā)之時,朕即坦然于懷,實無絲毫仇怒之意,笑而覽之。此左右大臣皆深知之。嗣令侍郎杭奕祿、副都統(tǒng)海蘭,前往湖南拘曾靜到案,明白曉諭,逐事開導,動以天良,祛其迷惑。而伊始豁然醒悟,悔過感恩。其親筆口供,不下數(shù)萬言,皆本于良心之發(fā)見,而深恨從前之誤聽浮言,遂妄萌悖逆之念,甘蹈赤族之誅也。蓋其分別華夷中外之見,則蔽錮陷溺于呂留良不臣之邪說;而其謗及朕躬者,則阿其那、塞思黑、允、允等之逆黨奸徒,造作蜚語,布散傳播,而伊誤給以為實之所致。自上年至今,已將一載。朕留心體察,并令內外大臣各處根究,今日案內著邪書、造謗言之首惡俱已敗露,確有證據(jù),并不始于曾靜者,盡明白矣。與朕初意毫無差謬。則曾靜之誤聽,尚有可原之情,而無必不可寬之罪也。  據(jù)曾靜供稱,伊在湖南,有人傳說:先帝欲將大統(tǒng)傳于允,圣躬不豫時,降旨召允來京,其旨為隆科多所隱,先帝賓天之日,允不到,隆科多傳旨遂立當今。其他誣謗之語,得之于從京發(fā)遣廣西人犯之口者居多等語。又據(jù)曾靜供出,傳言之陳帝錫、陳象侯、何立忠之人,昨從湖南解送來京。朕令杭奕祿等訊問,此等誣謗之語,得自何人?陳帝錫等供稱:路遇四人,似旗員舉動,憩息郵亭,實為此語。其行裝衣履是遠行之客,有跟隨擔負行李之人,言中京師王府中來,往廣東公干等語。查數(shù)年以來,從京發(fā)遣廣西人犯,多系阿其那、塞思黑、允、允門下之太監(jiān)等匪類,此輩聽伊主之指使,到處捏造,肆行流布。

  【譯文】奉皇上旨意:自古以來,那些兇頑之人,心懷反叛之意,以言論詆毀朝廷,這種情況,史冊上可以說很多。但是像今天曾靜這件事的古怪離奇程度,是自古以來所罕見的。為人心之所共仇,國法也萬萬不能寬容的。但是我經(jīng)過反復考慮,如果他所說的誹謗之言,有一件屬實,那么對我個人來講也值得有捫心自問之處,而曾靜則不但應當有反叛之心,而且天下百姓也應該共懷離異之志,大家反對我,我無話可說;如果他的誣謗之詞都不是事實,與我毫不相干,這樣的話,那就不過是荒山窮谷之中,偶然聽到幾聲獸叫禽鳴罷了,又怎么能說是訕謗呢?去年這個事情剛剛發(fā)生的時候,我的心情就十分坦然,沒有一點忿怒之意,含笑而審閱這個案情。這是左右大臣都知道的。

  后來令侍郎杭奕祿、副都統(tǒng)海蘭,前往湖南把曾靜緝拿歸案,對他講明道理,進行開導,以天良感動他,使他解除了迷惑。而他也開始豁然醒悟,痛悔過錯。他的親筆口供,不下數(shù)萬言,看來都是出自他的良心發(fā)現(xiàn),深恨自己從前誤聽謠言,而做出反叛的舉動,因此他甘心受到嚴刑處置。大概他鄙視少數(shù)民族的觀點,都是因為受了呂留良邪說的影響。他對我個人的誹謗誣蔑,完全是因阿其那、塞思黑、允、允等逆黨奸徒作謠言到處傳布后,他誤信所致?! ∽詮娜ツ曛两?,已將近有一年時間,我留心體察,并且命令內外大臣到各處調查,追究原因。那種暗著邪書,造遙誹謗的首惡,都已經(jīng)敗露,確有證據(jù),并不是從曾靜開始的,這已經(jīng)很明白了。與我一開始的判斷一樣。那么曾靜的誤聽,還是有情可原的,而沒有必要非治他的罪不可。根據(jù)曾靜的供詞中所言,他在湖南聽有人傳說:先帝本想將大位傳給允,然而皇上生命垂危時,降旨通知允從邊關回京,圣旨被隆科多所隱藏。先帝去逝之日,允不到,隆科多傳旨就立了當今皇上。其它誣蔑誹謗的話,是從一些自京城發(fā)遣到廣西的犯人口中得知的等等。又根據(jù)曾靜的供詞中講到的傳言之人陳帝錫、陳象侯、何立忠等,昨天從湖南把他們解送來京,我令杭奕祿等人訊問他們:這些誣謗謠言,從什么人那里聽到的。

  陳帝錫等供道:“在路上遇到四個人,好像是旗人的舉動,在郵亭休息時說的話。他們的衣著打扮,是行遠路的客人,另外還有幾名跟隨擔行李的仆從,他們說從京師王府中來,往廣東出差等等。經(jīng)查,這幾年以來,從京城發(fā)遣去廣西的人犯,多屬阿其那、塞思黑、允、允門下的太監(jiān)等匪類。這些人聽從他主子的指使,到處捏造,散布流言。

  【原文】

  現(xiàn)據(jù)廣西巡撫金奏報,有造作逆語之兇犯數(shù)人,陸續(xù)解到。訊據(jù)逆賊耿精忠之孫耿六格供稱,伊先充發(fā)在三姓地方時,于八寶家中,有太監(jiān)于義、何玉柱向八寶女人談論:圣祖皇帝原傳十四阿哥允天下,皇上將“十”字改為“于”字。又云:圣祖皇帝在暢春園病重,皇上就進一碗人參湯,不知何如,圣祖皇帝就崩了駕。皇上就登了位。隨將允調回囚禁。太后要見允,皇上大怒,太后于鐵柱上撞死?;噬嫌职押湾捌渌鷭?,都留于宮中等語。又據(jù)達色供,有阿其那之太監(jiān)馬起云向伊說:皇上令塞思黑去見活佛,太后說:“何苦如此用心!”皇上不理,跑出來。太后甚怒,就撞死了?! ∪己谥赣H,亦即自縊而亡等語。又據(jù)佐領華賚供稱,伊在三姓地方為協(xié)領時,曾聽見太監(jiān)關格說,皇上氣憤母親,陷害兄弟等語。八寶乃允管都統(tǒng)時用事之鷹犬,因抄搶蘇克濟家私一案,圣祖皇帝特行發(fā)遣之惡犯;何玉柱乃塞思黑之心腹;太監(jiān)關格系允親給之太監(jiān);馬起云系阿其那之太監(jiān);其他如允之太監(jiān)馬守柱、允之太監(jiān)王進朝、吳守義等,皆平日聽受阿其那等之逆論,悉從伊等之指使。是以肆行誣捏,到處傳播流言,欲搖惑人心,泄其私仇。昨據(jù)湖南巡撫趙弘恩等一一查出,奏稱:查得逆犯耿六格、吳守義、達色、霍成等,經(jīng)過各處,沿途稱冤,逢人訕謗。解送之兵役,住宿之店家等,皆共聞之。凡遇村店城市,高聲呼招:你們都來聽新皇帝的新聞,我們已受冤屈,要向你們告訴,好等你們向人傳說。又云:只好問我們的罪,豈能封我們的口!等語。是此等鬼蜮之伎倆,一無所施,蓄心設謀,惟以布散惡言為煽動之計,冀僥幸于萬一而已。夫允平日,素為圣祖皇考所輕賤,從未有一嘉予之語。曾有向太后閑論之旨:“汝之小兒子,即與汝之大兒子當護衛(wèi)使令,彼也不要?!薄 〈颂髮m內人所共知者,圣祖皇考之鄙賤允也如此。而逆黨乃云,圣意欲傳大位于允,獨不思皇考春秋已高,豈有將欲傳大位之人令其在邊遠數(shù)千里外之理!雖天下至愚之人,亦知必無是事矣。只因西陲用兵,圣祖皇考之意,欲以皇子虛名坐鎮(zhèn),知允在京毫無用處,況秉性愚悍,素不安靜,實借此驅遠之意也。

  【譯文】

  現(xiàn)在根據(jù)廣西巡撫金報告,抓住了幾個造謠的兇犯,陸續(xù)解到。經(jīng)審訊,據(jù)逆賊耿精忠之孫耿六格供稱,他原被發(fā)配到三姓地方的時候,在八寶家中,有兩個太監(jiān)于義和何玉柱向八寶女人談論道:“圣祖皇帝本來是把天下傳給十四阿哥允,皇上把“十”字改為“于”字,又說:圣祖皇帝在暢春園病重,皇上就進了一碗人參湯,不知為什么,圣祖皇帝就崩了駕,皇上就登了位。后來馬上將允調回來囚禁。太后要見允,皇上大怒,太后撞鐵柱自殺。皇上又把和妃及其他妃嬪,都留到自己宮中享用等等。又根據(jù)達色供詞說,有阿其那的太監(jiān)馬起云向他說:皇上令塞思黑去見活佛,太后說:“何苦這樣用心!”  皇上不理,跑出來。太后十分忿怒,就撞死了。塞思黑的母親,也即自縊身亡等等。又根據(jù)佐領華賚供道,他在三姓地方為協(xié)領時,曾聽到太監(jiān)關格說,皇上氣死他的母親,殺害了他的兄弟。八寶是允管都統(tǒng)時用的鷹犬走狗,因搶劫蘇克濟家私一案,圣祖皇帝時特行發(fā)遣邊遠的惡犯;何玉柱是塞思黑的心腹;太監(jiān)關格是允親信小太監(jiān);馬起云是阿其那的太監(jiān);其他如允的太監(jiān)馬守柱、允的太監(jiān)王進朝、吳守義等,都是平時吸取阿其那等叛逆論調,并且受他們的指使。所以肆意進行誣蔑捏造,到處傳布流言,想迷惑人心,發(fā)泄私忿。不管是押送的兵士,或者沿途的客店,都聽見過這些謠言。特別更為嚴重的是,他們每遇城市,村店人群多的場合,就高聲招呼人們:“你們都來聽呵,新皇帝的新聞,我們已經(jīng)蒙受冤屈,要向你們告訴,希望你們向大家傳說傳說。又說什么,他們只能制造我們的莫須有罪名,他們是封不住我們口的”等等。像這種鬼蜮伎倆,是他們在沒有辦法情況下,想以散布謠言達到他們的目的的卑劣行徑。圣祖皇考在世時,平時就對允十分輕賤,從沒有說過他一句褒獎的話,并且曾在同太后閑話時說:“你的小兒子,就是給你那大兒子當護衛(wèi)、當傳令兵,他都不要?!?br />
  這是太后宮內的人都知道的。圣祖皇考對允這樣鄙視,而其逆黨卻說,圣意想把皇帝之位傳給允,他們卻沒有看到,皇考到了老年,哪有把他將要傳位之人放在幾千里之外的邊遠地區(qū)的道理呢?天下再傻的人,也知道不會有這種事哩!只因為西部邊疆用兵打仗,圣祖皇考的本意,是想以皇子的名義在那里坐鎮(zhèn),其實知道允在京沒一點用處,況且秉性粗魯,從不安靜,不過是找個借口,把他趕到遠處罷了。

  【原文】  朕自幼蒙皇考鐘愛器重,在諸兄弟之上,宮中何人不知!及至傳位于朕之遺詔,乃諸兄弟面承于御榻之前者,是以諸兄弟皆俯首臣伏于朕前,而不敢有異議。今乃云皇考欲傳位于允,隆科多更改遺詔,傳位于朕,是尊允而辱朕躬,并辱皇考之旨,焉有不遭上帝皇考之誅殛者乎!

  朕即位之初,召允來京者,彼時朕垂涕向近侍大臣云:痛值皇考升遐大故,允不得在京,何以無福至此!應降旨宣召,俾得來京以盡子臣之心。此實朕之本意,并非防范疑忌而召之來也。以允之庸劣狂愚,無才無識,威不足以服眾,德不是以感人,而陜西地方,復有總督年羹堯等在彼彈壓,允所統(tǒng)者,不過兵丁數(shù)千人耳,又悉皆滿州世受國恩之輩,而父母妻子俱在京師,豈肯聽允之指使,而從為背逆之舉乎!其以朕防范允,召之來京者,皆奸黨高增允聲價之論也。及允將到京之時,先行文禮部,詢問見朕儀注,舉朝無不駭異?! 〖暗骄┮婋蓿渑e動乖張,詞氣傲慢,狂悖之狀不可殫述。朕皆隱忍寬容之。朕曾奏請皇太后召見允,太后諭云:我只知皇帝是我親子,允不過與眾阿哥一般耳。未有與我分外更親處也。不允。朕又請:可令允同諸兄弟入見否?太后方諭允。諸兄弟同允進見時,皇太后并未向允分外一語也,此現(xiàn)在諸王阿哥所共知音者。后允于朕前肆其咆哮,種種不法,太后聞知,特降慈旨,命朕切責允,嚴加訓誨之,此也宮中人所共知者。允之至陵上,相去太后晏駕之前三、四月,而云太后欲見允而不得,是何論也?且何玉柱等云,太后因聞囚禁允而崩;馬起云向伊妹夫達色又云,太后因聞塞思黑去見活佛而崩。同一誣捏之語,彼此參差不一者如此。

  且塞思黑去西大同,在雍正元年二月,朕將不得已之情,曾備悉奏聞太后,太后是而遣之者,并非未請慈旨太后不知不允之事也。即允之命往守陵,亦奏聞太后,欣喜嘉許而遣之者,亦非太后不知不允之事也。雍正元年五月,太后升遐之時,允來京,朕降旨封伊為郡王,切加教導,望其省改前愆,受朕恩眷。后伊仍回陵寢地方居住。其間阿其那在京,塞思黑在陜,悖亂之逆日益顯著。是其逆心必不可折,邪黨必不肯散。而雍正四年,又有奸民蔡懷璽投書允院中,勸其謀逆之事,朕始將允召回京師拘禁之。是允之拘禁,乃太后升遐三年以后之事,今乃云太后因允囚禁而崩,何其造作之舛錯至此極耶!

  【譯文】

  朕從小受皇考鐘愛器重,在眾兄弟之上,宮中哪個人不知道!至于說傳位于朕的遺詔,是眾兄弟當時在御榻都看到了的,當時眾兄弟都臣服于朕的面前,沒有任何人有異議的。而現(xiàn)在,他們卻說皇考想傳位于允,隆科多更改了遺詔后,傳位于朕,這是尊敬允而污辱朕,并且也是對皇考圣旨的污辱。那有不遭皇考在天之靈的憤怒呢?朕剛剛即位時召允來京,當時朕垂淚向近侍大臣說道:“正值圣祖皇考升天大故之時,允卻不在跟前,為什么他竟這樣沒有福氣。應馬上降旨宣召,讓他趕緊回京以盡子臣的孝心。朕的本意就是這樣,并不是為了防范疑忌他而召他來的。允庸劣狂愚,無才無識,威不足以服眾,德不足以感人;而陜西那個地方,有總督年羹堯等人在那里彈壓。允統(tǒng)兵不過幾千人,這些人又都是滿州族人的子弟,世世代代都受朝廷的恩惠,他們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城,那肯聽允的指使而做叛逆之舉呢?那種說朕為了防范允,才召他來京,都是允的奸黨為了抬高允的聲價罷了。允將到京時,先行文禮部,詢問見朕儀注,滿朝無不駭異。到了進京見到朕時,舉動乖張,詞氣傲慢,狂悖之狀不可細述,朕都隱忍寬容了他。朕曾奏請皇太后召見允,太后諭旨說:“我只知皇帝是我親兒子,允不過與眾阿哥一樣罷了,沒有同我有特別親密的地方,所以沒有允許?!薄 ‰抻终埵荆嚎闪钤释值軅円黄疬M見嗎?這時太后才允許了。諸兄弟同允進見時,皇太后并沒有多跟允說一句話,這是現(xiàn)在諸王阿哥都知道的。后來允在朕的面前大肆咆哮,種種不法,太后聽說后,特降下慈旨,命朕批評允,嚴加訓誨。這也是宮中人都知道的。允去陵上之事,是太后晏駕之前三四個月的事,而有人說太后想見允而見不到他,這是什么議論呢?而且何玉柱等人說,太后因聽到囚禁了允而駕崩的;馬起云向他妹夫達色說,太后因聽說塞思黑去見活佛而駕崩的。同一誣蔑之語,前后這樣矛盾。況且塞思黑的去山西大同,是在雍正元年二月,朕把不得已的心情,曾詳細地奏聞了太后,太后同意后而派他去的。并不是沒有請示太后,也不是太后不知不允的事情。即使命允去守陵,也是先奏聞了太后,并且是太后對此事很高興,而不是什么太后不知不允的事情。  雍正元年五月,太后升天之時,允來京,朕降旨封他為郡王,切加教導,希望他改正錯誤,接受朕的恩眷。后來他仍回陵寢地方居住。這期間阿其那在京,塞思黑在陜,謀反的跡象一天比一天明顯。這是因為他們的逆心必不可以折服,奸邪之黨必不肯散的緣故。雍正四年,又有奸民蔡懷璽向允投書,勸他謀反。這時朕才將允召回京師拘禁起來。這允被拘禁之事,是太后升天三年以后的事,今天他們卻說太后是因允被朕囚禁而崩的。他們的謠言竟錯到這種程度。

  【原文】

  又馬起云云,塞思黑之母親自縊而亡?,F(xiàn)今宜妃母妃,朕遵皇考遺旨,著恒親王奉養(yǎng)于伊府中,而逆賊等以為昔年自縊,真鬼魅罔談也。前康熙四十七年,圣祖皇考圣躬違豫,朕與諸醫(yī)同誠親王等,晝夜檢點醫(yī)藥,而阿其那置若罔聞。至圣體大安,朕與之互相慶幸,而阿其那攢眉向朕言;目前何嘗不好,雖然如此,但將來之事奈何?是阿其那殘忍不孝之心,不覺出諸口矣。朕曾將伊不是處,對眾宣揚羞辱之,而伊深為愧恨。今乃以六十年之進奉湯藥,加惡名于朕,可謂喪盡天理之報復,無怪乎遭神明之誅殛也。至于和妃母妃之言,尤為怪異莫測。朕于皇考之宮人,俱未曾有一見面者,況諸母妃輩乎!七年來,如當年皇考宮中之人,即使令女子輩,若曾有一人在朕左右,朕實不對天日以君臨兆庶也。又曾靜供稱,伊在湖南時,傳聞皇上令浙江開捐納之例,欲將銀六百萬兩修造西湖為游幸之地。彼時為其所惑,今乃知皆奸黨造作,毫無影響之語,無所不至。夫西湖所有昔年地方官蓋造之行宮,朕尚皆令改作佛宇矣,而奸黨云,欲捐納銀兩修造西湖為游幸之地,不知出自何論。又三姓地方,有人造播流言:皇上在蘆溝橋蓋造官房,收往來客商之飯錢等語。朕因應試士子來京者,橋上查檢行李,不免風雨露處之苦,是以特發(fā)帑金,蓋造房舍,俾其住歇。令管理稅務之人,到店驗看應試文憑,即令放行。在士子輩既有投足之地,又可免奸商冒充應試之人,致于漏稅之咎。此朕之仁政,直省舉子感恩頌德之事,而奸黨以朕為欲收容商飯錢,作此等誣謗之語,實為可笑,亦可怪也。

  【譯文】

  還有馬起云說,塞思黑之母親是自縊身亡?,F(xiàn)在的宜妃母妃,朕遵照皇考的遺旨,讓恒親王把他們奉養(yǎng)在他的府里,而逆賊卻造謠說,他們過去已經(jīng)自縊,真是鬼話連篇吶。前康熙四十七年,圣祖皇考圣躬得病。朕與幾位御醫(yī)和誠親王等人,晝夜檢點醫(yī)藥,而阿其那卻置若罔聞。到了圣體康復,朕與大家相互慶賀,然而阿其那卻皺眉向朕說道:“雖說目前沒有什么不好,但將來之事怎么辦?”  這是阿其那殘忍不孝之心,不覺說出來了。朕曾把他的不是處,對眾人宣揚并羞辱之,而他深感愧恨?,F(xiàn)在他們又以六十一年進奉湯藥的話,給朕加一惡名,真可以說是喪盡天理良心的報復,無怪乎神明也不容哩。

  至于和妃母妃之言,更是怪異莫測,朕對皇考的宮人,都沒有見過一面,何況諸母妃之輩呢!七年來,如果當年皇考宮中之人有一個曾在朕的左右,就算朕對不起天日,也可以說不應該君臨天下百姓。又根據(jù)曾靜供稱,他在湖南時,聽說皇上令浙江百姓額外捐款納稅,把所得六百萬兩銀子,用在為自己在西湖修造游幸之地。當時人們被他們所迷惑,今日都已澄清事實,知道是奸黨的造謠。即使西湖過去地方官所蓋造的那些行宮,朕還令其改作寺廟呢!而奸黨卻說欲捐納銀兩修造西湖游幸之地,不知這出自什么論調。還有三姓地方,有人傳布謠言說:皇上在蘆溝橋蓋造官房,收往來客商的飯錢等等。朕因應試士子來京的問題,橋上查檢行李,不免有風雨露宿之苦,所以特發(fā)帑金,蓋造房舍,讓他們有地方住宿和休息,令管理稅務的人,到店里驗看應試文憑,即令放行。

  對于士子們來講,既有投宿之處,又可免奸商冒充應試之人,造成漏稅的問題。這都是朕的仁政,受到舉子們感恩戴德之好事,而奸黨卻造謠說,朕想收客商的飯錢,造這種誣蔑之言,真是可笑,也是怪誕和荒謬的。

  【原文】

  阿其那、允縱酒無忌,而加朕以酗酒之名。阿其那等蓄心陰險,存傾陷國家之念,懷與皇考為仇之心,而反一一加之于朕??傄虬⑵淠堑绕饺罩嬷\不遂,畜養(yǎng)匪類者久矣。播散訛言,分門立戶,各各收買黨羽,欲以蠱惑人之耳目,俾素蓄逆念之蠢動而起,然后快心,祖宗之社稷所不顧也。夫加朕以兇暴惡名,其罪猶輕,獨不念圣祖皇考六十余年之豐功懋烈,而作如此歸結,豈為人子者所忍為乎!阿其那、塞思黑等之罪,實萬死不足以贖矣。

  伊等之奸謀若此,目今敗露者,即不勝其數(shù),其他匪類邪黨之聽其驅使者,奚止數(shù)千百人!造作種種誣謗之語,已流散于極邊遠塞,則宇宙之內,鄉(xiāng)曲愚人,為其所惑者,豈止曾靜數(shù)人而已哉!即如三姓之協(xié)領華賚,身在地方,有稽查之責,乃伊將所見所聞,俱行隱瞞,不以入告。朕在九重大內,何由而知之?何從而究之?又何自而剖晰開示,使天下臣民共曉之?今蒙上天皇考俯垂默佑,令神明驅使曾靜自行投首于總督岳鐘琪之前,俾造書造謗之奸人一一呈露,朕方得知若輩殘忍之情形,明日張膽將平日之居心行事,遍諭荒陬僻壤之黎民,而不為浮言所惑于萬一。亦可知阿其那、塞思黑等蓄心之慘毒,不忠不孝,為天祖之所不容,國法之所難宥處。天下后世,亦得諒朕不得已之苦衷矣。此朕不幸中之大幸,非人力之所能為者,即此則曾靜不為無功,即此可寬其誅矣。

  從來奸宄兇丑,造作妖言,欲以誣民惑眾者,無時無之。即如從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zhàn)場”。此語已流傳三十余年矣。又如廣西張淑榮等言:欽天監(jiān)奏紫微星落于福建,今朝廷降旨,遣人至閩,將三歲以上九歲以下之男子,悉行誅戮。又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系前明后裔,遇星士推算伊有帝王之命,似此誕幻荒唐,有關世道人心之語,往往地方大臣官員希圖省事,目為瘋癲,茍且掩護于一時,而未念及其迷惑之害,日月漸遠,傳播漸多,遂不能究問其所自來,轉令無辜之人,受其牽累。此皆庸碌無能,視國家利害于膜外之大臣等養(yǎng)癰之害也。

  【譯文】

  阿其那、允縱酒無忌,而反給朕加上酗酒之名。阿其那等人心存陰險,企圖反叛朝廷,懷著與皇考為仇之心,反而一一強加在朕的身上??傊且驗榘⑵淠堑绕饺盏年幹\作亂沒有實現(xiàn),所以畜養(yǎng)匪類已經(jīng)很久了。他們散布訛言,分門立戶,各有收買黨羽,想以蠱惑人心,讓那些有逆念的人們蠢動而起反對朝廷,他們然后幸災樂禍。他們那里為祖宗社稷著想。加到朕身上的惡名,還算是輕的;而不顧圣祖皇考積六十余年的豐功偉業(yè)將毀于一旦,這難道是為人子的忍心做的事嗎?

  阿其那、塞思黑等人的罪惡,實在是萬死都不能贖其罪過。他們的奸謀涉及的敗露人員今天已不勝其數(shù),那么其他匪類邪黨或聽其驅使的人,何止千萬人。所造種種誣謗之語,已經(jīng)流傳到極遠的邊塞,則普天之下,鄉(xiāng)曲愚人,被他們迷惑的,豈只是曾靜幾個人而已。比如三姓那個地方的協(xié)領華賚,身在地方,有稽查之責,他還把所見所聞,盡行隱瞞,不進行報告。朕在九重大內,怎么能夠得知呢?怎么能夠追究呢?又怎么能夠說明清楚,使天下臣民都明白呢?今蒙上天皇考的在天之靈暗中保佑,令神靈驅使曾靜自行投首于總督岳鐘琪的面前,使那些造謠誹謗的奸人一一暴露出來,朕才能知道他們殘忍的情形。他們明目張膽地把平日的居心行事,告訴荒山僻壤的百姓,而不被浮言所蠱惑的則成為了少數(shù)人。從此,可知阿其那、塞思黑等存心不良,狠毒慘忍,不忠不孝,為天祖所不容,國法也難寬大處理?! √煜潞笫?,也得原諒朕不得已的苦衷啊。這是朕不幸中的大幸,不是人力所能為的。根據(jù)這個情況看來,曾靜不能說沒有功勞,就憑這就可以寬大處理,免其死罪。從來奸賊小丑,造作妖言,想以此誣陷人民迷惑眾人,沒有一個時期不存在。比如從前有句妖言說道:“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zhàn)場”。這句話已經(jīng)流傳三十多年了。又如廣西張淑榮等說:欽天監(jiān)奏有紫微星下落到福建一帶,朝廷將降下圣旨,派人去那個地方,把三歲以上九歲以下的男童,盡行殺戮。又如山東人張玉,假稱自己姓朱,是前明后裔,遇到星相人士推算,說他有帝王之命。

  像這些荒唐言語,往往是那些地方大臣或官員為了省事,把其看成瘋癲之人的瘋話,總想掩蓋過去了事,而沒有想到它的害處,是迷惑人心,時間一長,傳播漸漸多起來,便無法追問由來,使那些無辜之人,受到牽累。這也是那些無能之輩、對國家利害漠不關心的大臣等造成的養(yǎng)癰之患?!?br />
  【原文】

  又如村塾訓蒙之人,本無知識,而又窮困無聊,心懷抑郁,往往造為俚鄙怪妄之歌詞,授于村童傳唱。而不知者遂誤認以為童謠,轉相傳流布。此皆奸民之欲煽惑人心,紊亂國法者。地方大吏有司,視為泛常,不加稽察懲創(chuàng),以防其漸??珊??  前年,有人捏稱侍郎舒楞額密奏八旗領米一事,欲以搖惑旗人之心。舒楞額聞之,據(jù)實入奏。此時朕隨降旨根究,即得其造言之人,加以懲戒。凡屬流言初起之時,若地方大臣能肯悉心窮究,必得其根由,使奸宄不至漏網(wǎng),庸愚無知亦不至拖累,其有裨于人心世道者,良非淺鮮。今因曾靜之事,而查出首先造謗之渠魁,蓋以此案發(fā)覺尚早,易于追尋,故可遞推而得其根源也。且朕之寬宥曾靜,非矯情好名而為此舉也。《虞書》曰:“宥過無大,刑故無小?!?br />
  曾靜之過雖大,實有可原之情。若我皇考時時訓誨子臣曰:“凡人孰能無過?若過而能改,即自新遷善之機,故人以改過為貴。但實能改過者,無論所犯之大小,皆不當罪之也?!?br />
  朕祗承圣訓,日以改過望天下之人。蓋過大而能改,勝于過小而不改者,若曾靜可謂知改過者矣。朕赦曾靜,正欲使天下臣民,知朕于改過之人,無不可赦之罪,相率而趨于自新之路也。且朕治天下,不以私喜而賞一人,不以私怒而罰一人。曾靜狂悖之言,止于謗及朕躬,并無反叛之實事,亦無同謀之眾黨。彼跳梁逆命之人,果能束身歸命,畏罪投誠,尚且邀赦宥之典,豈曾靜獨不可貸其一死乎!

  【譯文】

  再如,有些村中私塾先生,本來沒有多少知識,而且加上窮困無聊,心中懷著抑悶壓抑之情,往往造作一些俚俗怪妄的順口溜,教給不懂事的村中兒童傳唱。而不知道原因的,誤以為是什么童謠,繼而相傳流傳開去。這都是那些奸民想煽動人心,擾亂國法的行為。地方上的大吏有司,負責法制的官員或部門,不當回事,不加懲處,不防止它的蔓延。這是不行的。前年,有人捏造說侍郎舒楞額密奏八旗領米一事,想以此擾亂迷惑旗人之心。舒欏額聽到后,馬上向朝廷報告,此時朕隨即降旨追究,立即找到了造謠之人,加以懲戒?! 》彩橇餮猿跗鹬畷r,如果地方大臣能詳細認真予以追究,必然能夠找到根由,不致使奸人漏網(wǎng),那些庸俗愚蠢的人不知道,也受不了拖累,這樣對人心的凈化,世道的治理,是非常有益的。今因曾靜的事,而查出首先造謠的首惡,這是因為這個案件發(fā)覺的早,容易追查,所以順藤摸瓜而找到了根源。朕的寬待曾靜,不是因為他說了奉承的話而才這樣的。《虞書》曰:“宥過無大,刑故無小”。曾靜之過錯雖大,實在是有情可原。過去我皇考時時教導子臣說:“凡是人,誰沒有過錯?有了錯誤而能改正,這是重新做人的機會,所以人以能改正錯誤為貴。凡是確實能改正錯誤者,不論他的錯誤大小,都不應當把他當成罪行去處理?!?br />
  朕堅信圣訓,希望天下人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所以錯誤大而能改正,比錯誤小而不改正要好。像曾靜可以說是知道改正錯誤的人。朕赦曾靜,正想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對于能改錯的人,都可以赦免其罪,使大家都能走上自新的道路。況且朕治理天下,不以個人的喜好行事,不因為喜歡某人而獎賞他,也不以個人的惱怒而懲罰他。曾靜過去那些誹謗之言,僅僅對著朕個人本身。他并沒有反叛整個朝廷的實事,也沒有什么同謀眾黨或組織,屬于不安分守己的跳梁小丑。他果能束身歸命,畏罪投誠,而且想獲得赦宥的恩典。那怎么不能免他一死呢?

  【原文】

  且曾靜之前后各供,俱系他親筆書寫,并非有所勉強逼勒,亦并非有人隱受意指,實由于天良感動,是以其悛悔之心迫切誠懇,形于紙筆。此及可原之情,并非以其為諂媚頌揚之詞,而欲寬其罪也。若今日喜其諂媚而曲宥之,則從前即當怒其誣謗而速誅之矣。況曾靜今日頌揚之詞,較之從前誣謗之語,其輕重懸殊,何止千百?論其情罪,豈足相抵!若有人議朕喜曾靜之諂媚而免其罪者,則與曾靜從前之犬吠?鳴無以異矣。然朕亦不論。除造作布散流言之逆黨,另行審明正法外,著將曾靜、張熙免罪釋放,并將伊之逆書及前后審訊詰問之語,與伊口供,一一刊刻頒布,使天下人共知之。

  湖南省地方大小官員等,平日既不能宣布國恩,敷揚朕訓,化誨百姓,盡去邪心,致有此等愚昧狂亂之人,實有鬮忝于父母斯民之責,此則深當愧恥者。今若以羞忿怨恨之心,或將曾靜,張熙有暗中賊害情形,朕必問以抵償之罪。曾靜等系朕持旨赦宥之人,彼本地之人,若以其貽羞桑梓有嫉惡暗傷者,其活罪亦然。即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究誅戮之。蓋曾靜之事,不與呂留良等。呂留良之罪,乃皇考當日所未知而未赦者,是以朕今日可以明正其罪。若曾蒙皇考赦免之旨,則朕亦自遵旨而曲宥其辜矣,特諭?!  咀g文】  并且曾靜的前后供詞,都是他親筆書寫,并不是逼他說出違心的話,也沒有暗中授意指使他,確實是由于天理良心受了感動,所以他的悔罪之心迫切誠懇,形成了文字。這是他可原之情,更不是因為他說了些諂媚頌揚之詞,才對他寬大處理的。如果說今日因喜其諂媚而寬宥他,那么從前何不因怒其誣蔑誹謗而馬上殺掉呢?況今天曾靜的頌揚之詞,比以前的誣蔑誹謗之語,可以說輕重懸殊的程度,相差千百里。論他的情罪,是兩者不能相抵消的。如果有人議論朕是因為喜歡曾靜的諂媚而免其罪,那就與曾靜從前的犬吠?鳴沒有區(qū)別了。即使這樣,朕也不以罪論處。除了造謠布散謊言的逆黨,另行審明正法外,還是要將曾靜、張熙免罪釋放,并把他的逆書及前后審訊中答問之語、各種口供,一一刊刻印刷,頒布天下,使全國人民都知道這件事情?! 〕〉胤降拇笮」賳T等,平日既然不能宣傳朝廷恩德,公布朕訓,教育百姓,盡去邪心,致使出現(xiàn)這種愚昧狂亂之人,實在有失職之責任,此時應該深深地感到有愧?,F(xiàn)在如果在他們羞忿怨恨之心的驅使下,有人暗地里把曾靜、張熙殺害之事,朕必然讓其抵命。曾靜等系朕特別下旨赦免罪行之人。當?shù)刂?,若因為丟了鄉(xiāng)土人的面子而對他們進行暗傷者,其罪也要嚴肅處理。即使朕的子孫,將來也不得以其詆毀朕躬之名,而追究殺害他們??傊?,曾靜之事,與呂留良不同。呂留良之罪,是皇考當日不知道而且也沒有赦免的罪行,所以朕今天可以治其罪。若曾蒙皇考赦之旨,則朕也自然遵旨而對其寬大處理,特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