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百三十二 人事部七十三

太平御覽 作者:宋·李昉


慈愛
《說文》曰:慈,愛也。
《釋名》曰:慈,字也。
《韓詩外傳》曰:夫?yàn)槿烁刚撸膽汛热手異?,以畜養(yǎng)之。愛子不詈,髦子不笞。
《禮記□學(xué)記》曰:夫慈者,所以使眾也。
《左傳□昭五年》曰:子產(chǎn)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
《孝經(jīng)援神契》曰:母之於子也,鞠養(yǎng)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宋均曰:火則自絕,甘則分。)
《家語》曰:孔子曰:“明君心寬裕,以容其民,慈愛以優(yōu)柔之?!?br />《漢書》曰:翟方進(jìn)少為郡小吏,號遲鈍,因病歸,欲游學(xué),後母愍其志,而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履以給之。
謝承《後漢書》曰:楊彪子循為曹操所殺。後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辈贋橹娜荨?br />《列女傳》曰:魏孟陽之女,芒卯之後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愛慈母。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罪當(dāng)死。慈母憂感悲哀,帶因減赤。人有謂慈母曰:“人不愛母,何為憂懼勤勞如此?”母曰:“其父為其孤也,而使妾為之繼母,如為人母而不能愛其子,何謂慈乎?”魏王聞之,高其義,赦其子而復(fù)其家。自此之後,五子親侍慈母。
老子曰:吾有三寶,一曰慈。
《韓子》曰:愛子者,慈於子。重生者,慈於生。貴功者,於事仁。
《淮南子》曰:堯立孝慈,使民如子弟。
《說苑》曰:魏文侯封太子摯於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曰:“為人子三年不聞父問,不可謂孝;為人父三年不聞子問,不可謂慈。臣愿奉使,侯何所好?”太子曰:“侯嗜晨鳧,好北犬?!眰}唐纟北犬,奉晨鳧,文侯賜太子衣一襲,令以雞鳴時致之。太子發(fā)筐視衣,盡顛倒。太子曰:“趣具駕,君侯召我也。”唐來不受。太子曰:“《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彼煳髦?,文侯大喜,倉唐一使文侯為慈父,摯為孝子。
潘岳《西征賦》曰:夭赤子於西安,坎路側(cè)而瘞之。亭有千秋之號,子無七日之期。雖逸厲於延吳,實(shí)潛慟於余慈。
《蔡邕書》曰:邕薄早喪二親,年逾三十,鬢發(fā)二色,叔父親之,猶若幼童,陸則對座,食則比豆。
恭敬
《說文》曰:恭,肅也。
《釋名》曰:恭,供也,自持也。亦言供給事人,敬警也。
《易□小故翟》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於恭。(取過於禮,而不為害。)
《易□系辭》曰:君子致恭,以存其位。
《易□文言》曰: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尚書□五子歌》曰:居民上者,奈何弗敬?
《毛詩□小弁》曰:惟桑與梓,必恭敬止。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
《大戴禮》曰:昔禹見耕者五偶而式,過十室之邑,則下為秉德之士存焉。
又曰:昔武王踐祚,入于戶,未嘗越履,往來過之不履影。
《禮記□曲禮》曰:君子恭敬蹲節(jié),退讓以明禮。
又《檀弓上》曰:晉獻(xiàn)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痹唬骸叭粍t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殺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於狐突曰:“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圖,謀。)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又《少儀》曰:賓客主恭,祭祠主敬。
又《樂記》曰:中正無邪,禮之質(zhì)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
又《哀公問》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令而恭敬。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br />又《經(jīng)解》曰:恭儉莊敬,《禮》教也。
《左傳□宣上》曰:晉靈公不君,趙宣子驟諫,公患之,使□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退而嘆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庇|槐而死。
又《襄二十三年》曰:季氏以公□為馬正,(賈逵曰:馬正,家司馬。)慍而不出。閔子馬見之,(閔子馬,曾大夫閔馬父也。)曰:“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恭敬父命,何常之有!”公□然之。敬恭朝夕,恪居官次。
又《昭七》曰:正考父佐戴、武、宣,(三人皆宋君也。)三命滋益恭。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俯恭於傴,傴恭於僂。)循墻而走,(言不敢安行也。)亦莫余敢侮?!?br />《論語》曰:恭近於禮,遠(yuǎn)恥辱也。
又曰: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dú)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br />又曰: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br />又曰:子禽語子貢曰:“子之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
《家語》曰:孔子曰:“恭則近禮,堯舜篤恭,以王天下。”
又曰:顏淵將西游宋。問孔子曰:“何以為身?”子曰:“恭敬而已矣。恭則近於禮,忠敬則人愛。”
《史記》曰: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鬃釉唬骸氨《鄩眩蛛y治。然則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zhí)勇?!?br />《漢書》曰:萬石君石奮,其父趙亡,徙溫。高祖東擊項(xiàng)籍,過河內(nèi),時奮年十五,為小吏。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奮積功勞,孝文時太中大夫。恭勤,過宮闕門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子孫為小吏,來歸謁,萬石君必朝服見之。
《魏略》曰:常林少單貧,帶經(jīng)耕鋤。其妻自擔(dān)餉饋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過於賓客。
《吳書》曰:顧悌,字子通。待妻子有禮,常夜入晨出,希見其面。常疾篤,妻出看之,悌命左右,自扶起冠幘。
王隱《晉書》曰:庾袞執(zhí)事有恪,與弟子治藩,跪而受條。其人曰:“今在隱屏,先生胡不踞?”袞乃揖而延之,正席而坐。告之曰:“何以幽顯,易其操者乎?”
《樊英別傳》曰:英嘗病臥便室中,英妻遣婢拜問,英答拜,或問之,英曰:“妻,齊也。
《說苑》曰:魯有恭士,名曰機(jī)泥,行年七十,其恭甚益。冬日行陰,夏日行陽,一食之間三起。見衣裘褐之士,則為之禮。魯君問曰:”機(jī)子年甚長矣,不可釋恭乎?”泥對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學(xué)恭以除其刑,斧鉆加於泥者,何釋恭為?”
又曰:趙簡子乘弊車瘦馬,衣設(shè)羊裘。其宰諫曰:“車新則安,馬肥則往來疾,狐格之裘溫且輕?!焙喼髟唬骸拔岱遣恢?,吾聞君子服美則益恭,小人服美則益倨。我以自備,恐有小人之心也?!?br />知
《易□系辭》曰:知周乎萬物而道濟(jì)天下。
《禮記□中庸》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
《論語□公冶長》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寧武子,衛(wèi)大夫?qū)幱?。?br />又《雍也》曰:知者樂水。
又曰:知者動。
《爾雅》曰:距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丹穴之人知。
《史記》:秦使王稽於魏。知范雎賢,載入秦。至湖,穰侯至,勞稽,曰:“君得無與諸游子俱來?”稽曰:“不敢?!奔磩e去。雎曰:“吾聞穰侯知士也,其見事遲,向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膘妒窍萝囎撸惺爬?,果使騎還索車中,無人,乃止。
又曰: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弟也?;嘀?,秦人號曰:“知囊”。
又曰:胨錯以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知囊”。
又曰:項(xiàng)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雄雌?!睗h王笑謂曰:“吾寧斗知不斗力。”
《漢書》曰:陳嬰者,東陽令史也。少年殺其令,相聚邑中,從之者得二萬人。欲立嬰為王,嬰母謂曰:“吾為乃家婦,聞先故未曾貴,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屬,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亡為世所指名也?!眿肽瞬桓覟橥?。
范曄《後漢書》曰:魯恭祖父匡,王莽時為羲和,有權(quán)數(shù),號曰“知囊”。
干寶《晉紀(jì)》曰:桓范出赴曹爽,宣王謂蔣濟(jì)曰:“知囊往矣?!?br />《晉中興書》曰:王允之,字淵猷,年在總角,從伯敦深知之。嘗夜飲,允之辭醉,先眠。時敦將謀作逆,因允之醉,別床臥,夜中與錢鳳計議。允之已醒,悉聞其語,恐或疑,便於眠處大吐,衣面并污。鳳既出,敦果照視,見其眠吐中,以為大醉,不復(fù)疑之。
《華陽國志》曰:任文孫,字文公,閬中人。初,武檐山石折,文公曰:“噫!西方知士死,吾其應(yīng)之?!彼熳?。益部為之諺曰:“任文公,知無雙?!?br />《文子》曰:神者,知之淵也,神清則知明。知者,心之府也,知公則心平。
《莊子》曰:巧者勞,知者憂。
《尹子》曰:兩知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商君書》曰:知者見於未萌。
《申子》曰:知均不相使,力均不相勝。
《呂氏春秋》曰:目之見也籍於照,心之知也籍於重。
《淮南子》曰:知之以知權(quán)者,人英也。
又曰:裨諶出郭而知,以成子產(chǎn)之事。
《新序》曰:魏文侯曰:“知士者,國之器也。國有知士,則無諸侯之憂?!?br />桓譚《新論》曰:楊子云何人耶?答曰:“才知開通,能入圣道。漢興以來,未有此也?!?br />《論衡》曰:其知如傾,其德如山。知能之人,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以乃能自通。
又曰:劉子駿,漢朝知囊,筆墨淵海。
袁子《正書》曰:楊子曰:“莊周何人哉!”袁子曰:“太而不儉,重而畏禍,知人也?!?br />孫卿《知賦》曰:血,氣之釋也;志,意之榮也。百姓待之,是謂君子之知。
聰敏
《論語□公冶長》曰: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匾?,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br />《漢書》曰:桑弘羊,雒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為侍中。
謝承《後漢書》曰:應(yīng)奉讀書,五行并下。
《九州春秋》曰:夏侯淵為劉備所殺於陽平。曹公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備拒險守峽,王欲還,晨☆曰:“雞肋?!惫賹俨恢^,楊修便曰:“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王欲還也?!币€。
《吳志》曰:顧譚每省簿書,未嘗下籌,徒屈指心計,盡發(fā)疑謬。
《後魏書》曰:祖瑩,字玄珍,十二為中書學(xué)生。博士張?zhí)忑堉v《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曉。催講既切,遂誤持《曲禮》卷上座。博士嚴(yán)毅,不敢復(fù)還,仍置《禮》於前,誦《尚書》三篇,不遺一字。
沈約《宋書》曰:劉穆之內(nèi)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壅滯。目覽辭訟,手答箋書,耳行聽受,口并酬應(yīng),不相參涉。
《益部耆舊傳》曰:何祗補(bǔ)成都令,使人投算,聽其讀,而心計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費(fèi)別傳》曰:于時軍國多事,眾務(wù)煩猥。識寤過人,每讀書記,粗舉目暫視,已充其數(shù)。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不廢也。董允代為尚書令,欲則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紆滯。允為嘆曰:“才力相懸若此之遠(yuǎn)?!?br />《說苑》曰:昔鄒忌為齊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屬七十二人皆輕鄒忌,為設(shè)妙辭,淳于三稱,鄒忌三知之,如應(yīng)響。淳于等辭詘而去。故所以尚干將莫耶者,貴於立斷也;所以尚騏驥,為立至也。是以聰明敏捷,欲人之入也。
《世說》曰: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題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魏武謂修:“卿解不?”答曰:“解!”魏武帝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毙腥?,乃曰:“已得?!绷钚迍e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帝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不如卿三十里。”
《世說》曰:人餉食魏武帝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題上為“合”字以示眾。眾莫之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一口,何疑?”
強(qiáng)記
《禮記□曲禮》曰:博聞強(qiáng)識,謂之君子。
《漢書》曰:上行幸河?xùn)|,嘗亡書一篋。張安世憶記之,後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安世長子千秋為中郎將,將兵隨渡遼將軍范朋友擊烏桓。還,謁大將軍光,光問千秋戰(zhàn)斗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
《東觀漢記》曰:虞延,字君大,為郡督郵。光武東巡,路由小黃,高帝母昭靈后園陵宰繕。詔呼延引見,問園陵之事。延占對可觀,其陵株梓皆識其數(shù),俎豆?fàn)奚?,頗曉其禮。
謝承《後漢書》曰:應(yīng)奉常從彭城相袁賀,時出行閉治,車師門內(nèi)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另後數(shù)十年,於道路見車師,識而呼之。
又曰:吳郡陸續(xù),初仕郡戶曹史。饑荒,太守尹興使續(xù)於都亭賦悶セ饣粥。續(xù)悉簡閱其人,訊以名氏。事畢,興問所幾?因說六百馀人,皆分別姓字,無有誤謬。
又曰:王充,字仲任,上虞人。家貧無書,常游洛陽肆,閱所賣書,輒能誦憶。
袁山松《後漢書》曰:荀淑與陳實(shí)神交,及其棄朗陵而歸也,數(shù)命駕詣之。淑御慈明,從叔慈抱孫文若而行,實(shí)亦令玄方侍側(cè),季方作食,抱孫長文而坐,相對怡然。嘗一朝求食,季方尚少,跪曰:“高聞大人荀君言甚善,竊聽之,甑壞飯成糜?!睂?shí)曰:“汝聽談解乎?”諶曰:“惟因令與二慈說之?!辈皇б晦o,二公大悅。
《典略》曰:延篤,字柿裴,南陽人。初從堂锨季度受《春秋左傳》,借本便諷。
《魏志》曰:初,王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卿能誦否?”曰:“能!”即暗誦之,不差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復(fù)之。棋者不信,以巴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強(qiáng)記默識如此。
《吳志》曰:朱桓強(qiáng)識,與人一面,數(shù)十年不忘,部曲妻子悉識之。
《晉中興書》曰:陶侃明識過人,武昌道上種楊柳,人有竊之,植于其家。侃見而識之,問何以盜官所植乎?時以為神。
《益部耆舊傳》曰:張松識達(dá)精異,劉璋遣曹公,楊修以公所撰兵書示松,飲宴之間一省,即便暗誦。
《禰衡別傳》曰:衡字正平。黃射作章陵太守,衡俱有所之,見蔡伯喈所為碑,正平一過,視之,嘆之言好。後各歸章陵,自恨不令使寫之。正平曰:“吾雖一過,皆識其所言,惟第四行中石盡磨滅,兩字不分明。”因援筆書之,初無遺失,惟兩字不著。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邕之女。年六歲,邕鼓琴弦,琰曰:“第一弦。”邕故斷其一,問之,琰曰:“第二弦。”邕故斷一弦,琰曰:“第四弦。”
《世說》曰:夏侯策,魏文示其爵里刺,一見之悉憶。
《俗說》曰:桓宣城喪後,家至貧??追蛉思不迹氀蚪馍?,不能得。桓溫以弟買得,質(zhì)羊,羊主家富,謂桓言:“仆乃不須買得郎為質(zhì),但郎家貧,幸可為郎養(yǎng)。”買得郎者,車騎沖也。後江州出射,堂射,羊主東邊看射,車騎猶識之,呼來問:“公識我不?”答云:“不識?!被腹唬骸拔沂俏羧召I得郎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