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九百一十三 獸部二十五

太平御覽 作者:宋·李昉


雜獸
單奚(上音顛,下音奚)
《說(shuō)文》曰:單奚,野馬屬。
《史記》曰:匈奴畜則(古穴切。)是(下奚切。)單奚。
勞魚(yú)
《爾雅》曰:勞魚(yú)研,善升。(孫炎曰:勞魚(yú)之馬,蹄平如研,而善升山者。郭璞曰:秦時(shí)有勞魚(yú)死。)昆余,(大胡切。)枝蹄研,善升。
蒙頌
《爾雅》曰:蒙頌,猱狀。(郭璞癥曰:即蒙貴也,似隹而小,紫黑色,可畜,捕鼠勝貓。九真、日南出之。猱,獼猴之屬也。)
[QRDP]
《爾雅》曰:[QRDP],(乎犬切。)有大力。(郭璞癥曰:出西海,大秦國(guó)有養(yǎng)之,似山狗,多力獷惡也。)

《爾雅》曰:,如小熊,竊毛而黃。
隹(余救切)
《爾雅》曰:隹,鼻而長(zhǎng)尾。(郭璞曰:似獼猴而大,黃黑色,長(zhǎng)數(shù)尺,鼻露向上,雨則自懸於樹(shù),以尾塞鼻,或以?xún)芍敢?。?br />(古役切)
《爾雅》曰:鼠,身長(zhǎng)須而賊,秦人謂之小驢。(郭璞曰:為鼠而馬彖,一贖千斤,為物殘賊也。)
(音渠)
《爾雅》曰:迅頭。(郭璞癥曰:匠波平山中有,大如狗,似獼猴,多髯,能舉石摘人。)

《爾雅》曰:,(音攜)如馬一角,不角者騏也。
(丑略切)
《說(shuō)文》曰:獸,似兔,青色而大,頭與兔同,足與鹿同。
《山海經(jīng)》曰:氵彖光之山,獸多。(郭璞曰:似兔,而鹿腳,青色也。)
石
《說(shuō)文》曰:,(大木切。)類(lèi)犬,腰以上黃,腰以下黑,食母猴。或曰似羊。
《風(fēng)土記》曰:石,似貉而形短,常捕取猴犭爰。
司馬相如《上林賦》曰:犭斬(音讒)犭胡犭厄。(音厄)
猶(余救切)
《說(shuō)文》曰:猶,ㄑ屬。一曰,隴西謂犬子為猶。
《爾雅》曰:猶,如麂,善登木。
犭屯
《魯獵縈》曰:北方有獸,名為犭屯,生而角當(dāng)心。俯厲其角,潰心而死。
竹犭屯
徐哀《南方記》曰:竹犭屯,野生,長(zhǎng)一丈三寸,在土穴中,常食竹根。味如鴨肉。

《山海經(jīng)》曰:翠望之山(亦作翠山。)有獸,狀如貍,一目三尾,名曰原。音奪眾聲,(言能作百種聲。)可以御兇也。
天狗
《山海經(jīng)》曰:陰山氵蜀谷之水出焉,有狩,狀如貍,(或作狗。)白首,名曰天狗??梢杂鶅?。
犭(音鄰)
《山海經(jīng)》曰:依轱之山有狩焉,狀如虎,有爪甲,名曰犭。(言體有鮮甲也,食之不畏風(fēng)。)
犭叟(上音渠,下音叟)
《山海經(jīng)》曰:犭叟獸,食猛獸。
鹿蜀
《山海經(jīng)》曰:丑陽(yáng)之山有獸,狀如馬而白文,頭如虎而長(zhǎng)尾,其音如謠,(如人歌。)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山海經(jīng)圖贊》曰:鹿蜀之獸,馬質(zhì)虎文,驤首吟鳴,矯矯騰群。佩其皮毛,子孫如□。
類(lèi)
《山海經(jīng)》曰:受之山有獸,狀如貍而有發(fā),其名曰類(lèi)。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犭專(zhuān)讠也(上音搏,下音他)
《山海經(jīng)》曰:基山有獸,其狀如羊,九尾四目,其目在背,名曰犭專(zhuān)讠也,佩之不畏。
《山海經(jīng)圖贊》曰:犭專(zhuān)讠也似羊,眼乃在背。視之則奇,推之無(wú)怪。欲不恐懼,厥皮可佩。
貍力
《山海經(jīng)》曰:拒山有獸,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見(jiàn)則其縣多土功。
土螻
《山海經(jīng)》曰:昆侖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
歡歡
《山海經(jīng)》曰:翼望之山(或作王翠。)有獸,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歡歡(音歡,或原。)其音如{右木}百聲。(言其能作百種物聲也?;蛟唬簥Z百,物名也,未詳。)是可以御兇,服擲晡癉。
幽(音遏)
《山海經(jīng)》曰:邊春之山有獸,狀如禺而文背。善笑,見(jiàn)人則臥,名曰幽。(賣(mài)會(huì)。)其鳴自呼也。
《山海經(jīng)圖贊》曰:幽似猴,俾愚作智,觸物則笑,見(jiàn)人佯睡。
足訾
《山海經(jīng)》曰:蔓聯(lián)之山有獸,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jiàn)人則笑,名曰足訾,其鳴自呼也。
那父
《山海經(jīng)》曰:灌題之山有獸,狀如牛而白尾,音如叫,(如人叫喚。)名曰那父。
天馬
《山海經(jīng)》曰:馬成之山有獸,如白犬而黑頭,見(jiàn)人則飛,其名天馬,其鳴自呼也。
能(音那,或作能)
《山海經(jīng)》曰:甘棗之山有獸,狀如數(shù)鼠而文題,(數(shù)鼠,未詳。)名曰那。食擲晡癭。
フ(音普妹切)
《山海經(jīng)》曰:霍山有獸如貍,白尾有鬣,名フ。畜之亡憂。

《山海經(jīng)》曰:放皋之山有獸,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名文。
開(kāi)明
《山海經(jīng)》曰:開(kāi)明獸,身類(lèi)虎而九首,皆人面,東鄉(xiāng)立昆侖上。
窮奇
《山海經(jīng)》曰:封山有獸,狀如牛而猬毛,名曰窮奇,食人?;蛟聘F奇聞人斗,乃助不直者。文王出獵所獲。
張揖注《上林賦》曰:窮奇,其音如狗嗥。
《神異記》曰:西北有獸,狀如虎,有翼,名窮奇。
礻胃(上音謂,下音懷)
《山海經(jīng)》曰:堯光之山有獸,如人而彘尻,冬蟄,名礻胃。音如斫木。(如人斫木聲。)見(jiàn)則其縣有役。

《山海經(jīng)》曰:浮玉之山有獸,狀如虎而牛尾,音如犬,名曰彘。
咸羊
《山海經(jīng)》曰:華山植黨曰錢(qián)來(lái)山,有獸,狀如羊而馬尾,名曰咸羊。其脂可以已臘。(治體臘也。)

《山海經(jīng)》曰:俞次之一山有獸,狀如禺而長(zhǎng)臂,其名曰囂。
長(zhǎng)古
《山海經(jīng)》曰:長(zhǎng)古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名長(zhǎng)古。(因其山名。)音如吟。見(jiàn)則郡縣大水。
溪邊
《山海經(jīng)》曰:天帝之山有獸,狀如狗,名溪邊。席其皮者不蠱。
犭瞿(古縛切)
《山海經(jīng)》曰:皋途之山有獸,狀如鹿,白尾,馬足,人手,(前兩腳似人手。)而四角,名曰犭瞿。
犰狳(上音求,下音余)
《山海經(jīng)》曰:馀我之山有獸,狀如兔,鳥(niǎo)喙,鴟目,蛇尾,見(jiàn)人則眠。(言陽(yáng)死也。)其名曰犰狳,其鳴自叫。見(jiàn)則蟲(chóng)蝗為敗。
渾沌
東方朔《神異經(jīng)》曰:昆侖西有獸,其狀如犬,有兩目而不見(jiàn),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wú)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而徑過(guò)。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人有兇惡而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曰渾沌,一名無(wú)耳,一名無(wú)心。所居無(wú)為,常咋尾回轉(zhuǎn),向天而笑。
杌
東方朔《神異經(jīng)》曰:西方荒中有獸焉,狀如虎而身大,虎毛,長(zhǎng)尺,(張華注曰:言此獸毛皆如豪豬毛也。)人面虎足,口有豬牙,尾長(zhǎng)一丈八尺,名曰杌。此獸食人。
犭羔(音羔)
東方朔《神異經(jīng)》曰:北方有獸焉,其狀如獅子,食虎食人,吹人則病,(口中吹人。)名曰犭羔。恒近人村里,入人居室中,百姓患苦,天帝徙之北方荒中也。
無(wú)損
《神異經(jīng)》曰:南方有獸,其狀如鹿,豕頭,有牙,鹿尾,善依人求五,名曰無(wú)損。其肉可作鮮,使沉(呂審也)肥美而鮮,肉不壞,吞不入。沉盡,更添肉使復(fù)以作鮮如初,愈久而乃美。名曰不盡鮮。

《神異經(jīng)》曰:西方深山有獸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體大如驢。善緣高木,皆雌無(wú)雄。名曰綢。須人三合而有子,要路強(qiáng)牽男人,將上絕冢之上,取果并竊五食,更合三畢而定。十月乃生。
嚙鐵
《神異經(jīng)》曰:南方有獸,角足大小狀如水牛,其毛黑如漆,食鐵而飲水。其糞可為兵器,其利如鋼。名嚙鐵。
飛駭獸
《洞冥記》曰:漢武帝時(shí),翕韓國(guó)獻(xiàn)飛骸獸。狀如鹿,青色,以寒青之絲為繩系之。獸死,帝愛(ài)而不埋,掛之於苑門(mén)。皮毛皆爛朽,惟骨色猶青。時(shí)人咸知其神,更以繩系其足,閉於重觀。後數(shù)日往觀,惟見(jiàn)繩之所系處頭尾,背皆飛去。有野人於草間得其斥脊,皆能飛起,取還以獻(xiàn)。帝乃以野人所獻(xiàn)骨脊及頭尾之骨舂為粉,以蝙蝠和為丸,以療百疾。其丸夜視之有光,服之體有光明。
破鏡
《漢書(shū)□郊祠志》曰: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黃帝用破鏡。(孟康曰:獸名,食父,黃帝要欲絕其類(lèi),使祠用之。破鏡,如ァ而虎眼也。)
犭(音湍)
《淮南子》曰:犭知曲穴,亦鳥(niǎo)獸擲昵。

《說(shuō)文》曰:鼠,鼠屬,善旋。
《吳錄□地理志》曰:建安陽(yáng)縣多,似猿而露鼻,雨則以尾反塞鼻孔???nèi)及臨海皆有之。
犭(力水、力為二切)
《異物志》曰:犭,鼠之屬,捷勇於猿犭內(nèi)。面皮鼻微倒向上,尾端分為兩條,天雨便以插鼻孔中,水不入。性畏人,見(jiàn)人則顛倒投擲,或墮地奔走,無(wú)所回避,觸樹(shù)沖石,或至破頭折脛。俗人罵恃力人云:“癡如犭”。
張揖注《上林賦》曰:飛犭,飛鼠也。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髯飛。(郭璞癥曰:鼯鼠也。毛紫赤色。飛且乳,一名飛生。)
{鹿齊}狼(上才兮切)
《異物志》曰:{鹿齊}狼,狀似鹿而角前向,入林掛角,故恒在平淺草中。肉肥脆香美。逐入林則得之。皮可作履襪。角正四據(jù),南人因以作路床。
兩頭獸
盛弘之《荊州記》曰:武陵郡西有陽(yáng)山,山有獸如鹿,前後有頭。常以一頭食,一頭行。山中時(shí)有見(jiàn)之者。
犭斬猢(上音讒,下音胡)
《蜀地志》曰:犭斬猢獸似獼猴,為獸奇捷,常在樹(shù)上倏然騰躍百步五十步,若鳥(niǎo)。
黃要
《蜀地志》曰:黃要獸,一名單微,一名虔己,鼬身狐首。生子長(zhǎng)大自活,群逐其母,令不得飲食。將有所求,而先見(jiàn)此獸,則不得矣。
含利
張衡《西京賦》曰:含得呀呀,化為仙車(chē)。
《鄭氏婚禮謁文贊》曰:含利為獸,廉而能謙,禮義乃食,口無(wú)譏愆。
茲白
《博物志》曰:茲白若白馬,鋸牙,食虎豹。(其狀如昔,耳、身若虎豹,尾長(zhǎng)參其身。)
虎豹
《博物志》曰:逢伯云所說(shuō):有獸緣木,綠文似豹,孟仆,毛可為筆。
聆鼠
《博物志》曰:丹里之山有獸焉,狀如鼠,名曰聆鼠,以其尾飛也。
野羊
張揖注《上林賦》曰:野羊,羚羊也,似羊而青。
猛氏
孟康注《上林賦》曰:蝦蛤、猛氏,皆獸名。
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飛遽
張揖注《上林賦》曰:飛遽,天上神獸,鹿頭而龍身。
射干
郭璞癥《子虛賦》曰:騰遠(yuǎn)、射干。
張揖注曰:騰遠(yuǎn),什。射干似狐,能緣木。
曼蜒(上音萬(wàn),下丑延切,又音延)
郭璞癥《子虛賦》曰:曼蜒,大獸,似貍,長(zhǎng)百尋。
蒲勞
李善注《東都賦》曰:海畔獸名蒲勞,性畏鯨。每食於海畔,鯨輕躍擊之,蒲勞則鳴聲如鐘。今人多鑄蒲勞之形於鐘上,斫撞作鯨形以擊鐘,天子出則擊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shū)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