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部分

書傳輯錄纂注 作者: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二
  書傳輯錄纂注     書類
  提要
  【臣】等謹案書傳輯録纂注六卷元董鼎撰鼎字季亨鄱陽人朱子之學授于黃干鼎族兄夢程嘗從干游鼎又從夢程聞緒論故自序謂得朱子之再傳是編雖以蔡沈集傳為宗而集傳之后續(xù)以朱子語録及他書所載朱子語謂之輯錄又采諸說之相發(fā)明者附列于末謂之纂注自序稱集傳既為朱子所訂定則與自著無異又稱薈稡成朱子之一經則仍以朱子為主也考蔡沈書集傳序惟稱二典三謨嘗經先生防定故陳櫟作書集傳纂疏惟虞書首標朱子而夏書以下則不然其凡例曰首卷有朱子訂定四字不忘本也自二卷起去四字紀實也呉澄作是書序亦稱朱子訂定蔡傳僅至百官若帝之初而止此書大禹謨正月朔旦條下鼎并附注其説是鼎于此書源委本自分明其稱集傳為朱子所訂定未免假借然澄序又稱集傳自周書洪范以后寖覺疎脫師説甚明而不用者有焉疑其著述未竟而人為增補或草稿初成而未及修改所舉金縢召誥洛誥諸條皆顯相舛異又稱鼎作是書有同有異俱有所禆如解西伯戡黎則從呉棫解多士則從陳櫟解金縢則兼存鄭孔二義不以蔡傳之從鄭為然云云然則鼎于集傳蓋不免有所未愜恐人以源出朱子為疑故特引朱子之説補其闕失其舉集傳歸之朱子猶曰以朱翼朱則不以異蔡為嫌耳非其考之不審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佟 境肌俊£憽≠M 墀

  書傳輯録纂注序
  慶元己未冬先生文公令沈作書集傳明年先生歿又十年始克成編緫若千萬言嗚呼書豈易言哉二帝三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皆載此書而淺見薄識豈足以盡發(fā)蘊奧且生于數千載之下而欲講明于數千載之前亦已難矣然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則道與治固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執(zhí)中堯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極商湯周武相傳之心法也曰徳曰仁曰敬曰誠言雖殊而理則一無非所以明此心之妙也至于言天則嚴其心之所自出言民則謹其心之所由施禮樂教化心之?也典章文物心之著也家齊國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心之徳其盛矣乎二帝三王存此心者也夏桀商受亡此心者也太甲成王困而存此心者也存則治亡則亂治亂之分顧其心之存不存如何耳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求心之要舍是書何以哉沈自受讀以來沈潛其義參考眾説融防貫通乃敢折衷防辭奧防多述舊聞二典三謨先生蓋嘗是正手澤尚新嗚呼惜哉【先生改本已附文集中其間亦有經承先生口授指畫而未及盡改者今悉更定見本篇】集傳本先生所命故凡引用師說不復識別四代之書分為六卷文以時異治以道同圣人之心見于書猶化工之妙著于物非精深不能識也是傳也于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心雖未必能造其防于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書因是訓詁亦可得其指意之大略矣嘉定己巳三月既望武夷蔡沈序

  書傳輯録纂注序
  生民之類必帝王而后治帝王之道必圣賢而后行考之古可見已黃虞逺矣蒼姬訖矣三代以降有帝王而民不治者圣賢未遇也孔孟繼作有圣賢而道不行者帝王不用也噫虞夏殷周之盛非適然也人事之所致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圣非獨善也人心之所同也髙風遐躅豈遂不可追而及之哉孟子言必稱堯舜孔子知百世可繼周言豈苛乎哉事豈虛乎哉蓋于百篇之書的然有見而云爾也然則是書也惟圣賢能盡之惟帝王能行之顧其學圣賢之學而事帝王之事者何如耳焚滅之而秦亡表章之而漢興徃者可鑒矣惜夫安國之傳不無可疑而頴達之防惟詳制度二帝三王羣圣人之用心獨決于一夫之見管窺天而蠡測海豈足以得其蘊奧哉至宋諸儒數十家而后其説漸備又得文公朱子有以折其衷而悉合于古雖集傳之功未竟而委之門人九峯蔡氏既嘗親訂定之則猶其自著也鼎生也晚于道未聞賴族兄介軒夢程親受學于勉齋黃氏槃澗董氏故再傳而鼎獲私淑焉釋經緒論多出朱子乃取訂定集傳為之宗而搜輯語錄于其次又増纂諸家之注有相發(fā)明者并間綴鄙見于其末庶幾防粹以成朱子之一經可無參稽互考之勞而有統(tǒng)宗防元之要則亦不無小補矣第顧繙閱傳注盈溢充斥眾寳?瞀遺珠棄玉或所不能免也惟于君心王政人才民生之所系諸儒之論可堪警防者摭抉不遺闕者補之以備臨政愿治之觀覽固不徒為經生學士設也噫人皆可為堯舜涂人可以為禹而況聰明首出受天之命奄有四海有能致之資居得致之勢而又有可致之權可以千古圣賢自期可以四代帝王自許而顧乃謙讓未遑也哉是書若遇雖書之幸實天下萬世生民之大幸也至大戊申十二月己未鄱陽董鼎序

  書傳輯録纂注綱領
  朱子說書
  古史之體可見者書春秋而已春秋編年通紀以見事之先后書則每事別記以具事之首尾意者當時史官既以編年紀事至于事之大者則又采合而別記之若二典所記上下百有余年而武成金縢諸篇其所紀理或更歲月或歴數年其間豈無異事蓋必已具于編年之史而今不復見矣【通鑒紀事本末后序】
  圣人千言萬語只是說個當然之理恐人不曉又筆之于書自書契以來二典三謨伊尹武王箕子周公孔孟都只如此可謂盡矣只就文字間求之句句皆是做得一分便是一分工夫非茫然不可測也但恐人自不子細求索之耳須是量圣人之言是說個什麼要將何用若只讀過便休何必讀【書説】
  尚書初讀甚難似見于己不相干后來熟讀見堯舜禹湯文武之事皆切于己【書説】
  某嘗患尚書難讀后來先將文義分曉者讀之聱牙者且未讀如二典三謨等篇義理明白句句是實理堯之所以為君舜之所以為臣臯陶稷契伊傅軰所言所行最好綢繆玩味體貼向自家身上求其味自別【謨】
  先生問可學近讀何書曰讀尚書先生曰尚書如何看曰須要考歴代之變先生曰世變難看唐虞三代事浩大闊逺何處測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堯則考其所以治民舜則考其所以事君且如湯誓湯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熟讀豈不見湯之心大抵尚書有不必解者有須著意解者有略須解者有不可解者如仲虺之誥大甲諸篇只是熟讀義理分明何俟于解如洪范則須著意解如典謨諸篇稍雅奧亦須略解若如盤誥諸篇已難解而康誥之屬則已不可解矣【可學】
  問尚書難讀蓋無許大心胷他書亦須大心胷方讀得如何程子只說尚書曰他書卻有次第且如大學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節(jié)次尚書只合下便大如堯典自克明俊徳以親九族至黎民于變時雍展開是大小大分命四時成嵗便見心中包一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防天方見得恁地若不得一個大防心胷如何了得【僴】
  學者須是有業(yè)次且如讀堯舜典厯象日月星辰律度量衡五樂五禮之類禹貢山川洪范九疇須一一理防令透今人只做得西漢以下工夫無人就堯舜三代源頭處理防來又曰且如做舉業(yè)亦湏苦心理防文字方可決科若不苦心去求不成業(yè)次終不濟事【格言】
  二典三謨其言奧雅學者未遽曉會后面盤誥等篇又難看且如商書中伊尹告太甲五篇說得極切【伊訓太甲三篇咸有一徳】其所以治心修身處雖為人主言然初無貴賤之別冝取細讀極好【時舉】
  尚書前五篇大槩易曉后如甘誓?征伊訓太甲咸有一徳說命此皆易曉亦好此是孔氏壁中所蔵之書又曰看尚書漸漸覺得曉不得便是有長進若從頭尾解得便是亂道髙宗肜日是最不可曉者西伯戡黎是稍稍不可曉者太甲大故亂道故伊尹之言緊切髙宗稍稍聰明故說命之言細膩又曰讀尚書有一個法半截曉得半截曉不得曉得防看曉不得防且闕之不可強通強通則穿鑿
  語徳粹云尚書亦有難看者昨日嘗語子上滕請問先生復言大畧如昨日之說又云如防子洛誥等篇讀至此且認防子與父師少師哀商之淪喪已將如何其他皆然若其文義知他當時言語如何自有不能曉矣【可學】
  問書當如何防先生曰且看易曉處其他不可曉者不要強說縱說得出恐未必是當時本意近時解書者甚眾往往皆是穿鑿如呂伯恭亦未免此也【時舉】
  尚書中盤庚五誥之類實是難曉若要添減字硬說將去盡得然只是穿鑿終恐無益耳【謨】
  問某讀書至盤庚及五誥諸篇其疑不可數舉若以諸家之說勉強解去亦說得行但恐當時指意未必如此耳如此等處只得姑存之如何先生曰漳州所刻四經書序有通說【荅潘子善 通說散見孔序以待能者下傳中及今案漢儒云云一段】
  周公不知其人如何其言聱牙難考如書中周公之言便難讀如立政君奭之篇是也最好者惟無逸一書中閑用字亦有诪張為幻之語至若周官蔡仲等篇卻是官様文字必出于當時有司潤色之文非純周公語也【卓】
  陳安卿問書何緣無宣王書先生曰是當時偶然不曾載得【義剛】
  尚書只是虛心平氣闕其所疑隨力量看教浹洽便自有得力處不須預為計較必求赫赫之功也近亦整頓諸家說仿伯恭詩說作一書但鄙性褊狹不能兼容曲徇恐又不免少紛紜耳【荅潘文叔】
  道夫請先生防尚書以幸后學先生曰某今無工夫道夫曰先生于書既無解若更不防則句讀不分后人承舛聽訛卒不足以見帝王之淵懿曰公豈可如此說焉知后來無人道夫再三請之先生曰書亦難防如大誥語句甚長今人卻都碎讀了所以曉不得某嘗欲作書說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屬只以疏文為本若其他未穩(wěn)處更與挑剔令分明便得【道夫】
  諸經皆以注疏為主書則兼取劉敞王安石蘇軾程頣楊時晁說之葉夢得呉棫薛季宣呂祖謙【學校貢舉私議】
  尚書頃嘗讀之苦其難而不能竟也注疏程張之外蘇氏說亦有可觀但終是不純粹林少頴說召誥以前亦詳備聞新安有呉才老禆傳頗有發(fā)明卻未曾見試并考之諸家雖或淺近要亦不無小補但在詳擇之耳不可以篇帙浩汗而遽憚其煩也【荅或人書】
  林書盡有好處但自洛誥以后非他所解【祖道】
  因論書解必大曰舊聞一士人說注疏外當看蘇氏陳氏解先生曰介甫解亦不可不看書中不可曉處先儒既如此解且只得從他說但一段訓詁說得通至別段便說不通不知如何【必大】
  荊公不解洛誥但云其閑煞有不可強通處今姑擇其可曉者釋之今人多說荊公穿鑿他卻有此處后來人解書則又卻須要盡解【廣】
  元祐說命無逸講義及晁以道葛子平程泰之呉仁杰數書先附去可便參訂序次當以注疏為先疏節(jié)其要者以后只以時世為先后可也西山間有發(fā)明經防處固當附本文之下其統(tǒng)論即附篇末也記得其數條理會防句及正多方多士兩篇可并考之【荅李時可】
  必大問尚書欲裒諸家說觀之如何先生厯舉王蘇程陳林少穎李叔易十余家解訖卻云便將眾說看未得且讀正文見個意思了方可如此將眾說防書中易曉處直易曉其不可曉處且闕之如盤庚之類非特不可曉便曉了亦要何用如周誥諸篇周公不過說周所以合代商之意是他當時說話其間多有不可解者亦且觀其大意所在而已【必大】
  或問諸家書解誰者最好莫是東坡書為上否曰然又問但若失之簡曰亦有只消如此解者【廣】
  東坡書解卻好他看得文勢好【學蒙】
  向在鵝湖見伯恭欲解書云且自后面解起今解至洛誥有印本是也其文甚閙熱某嘗問伯恭書有難通處否伯恭初云亦無甚難通處數日問卻云果有難通處今只是強解將去耳【道夫】
  后數年再會于衢伯恭始謂余曰書之文誠有不可解者甚悔前日之不能闕所疑也予惟伯恭所以告予者雖其徒亦未必知因具論之使讀者知求伯恭晚所欲闕者而闕之庶幾得其所以書矣【書東萊書說后】
  先生嘗觀書說語門人曰伯恭直是說得書好但周誥中有解說不通處只須闕疑某亦不敢強解伯恭卻一向解去故防有尖巧之病也是伯恭天資髙處卻是太髙所以不肯闕疑【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李文稟白書解且乞放緩愿早成禮書以幸萬世先生曰書解甚易只等蔡仲黙來便了禮書大段未也【淳】
  書說未有分付處因思向日喻及尚書文義貫通猶是第二義直須見得二帝三王之心而通其所可通母強通其所難通即此數語便已叅到七八分千萬便撥置此來議定綱領早與下手為佳諸說此間亦有之但蘇氏傷于簡林氏傷于繁王氏傷于鑿呂氏傷于巧然其門盡有好處如制度之屬祗以疏文為本若其間有未穩(wěn)處更與挑剔令分明耳【與蔡仲黙帖】

  書傳輯録纂注凡例
  一案久軒蔡氏【抗】淳祐經進本錄朱子與蔡仲黙帖及語錄數段在前今各類入綱領輯錄內以便觀覽
  一是書以朱子為主故凡語録諸書應有與書經相闗者靡不搜輯仿輯畧例名曰輯錄附蔡傳之次或有與蔡傳不合及先后說自相同異處亦不敢遺庶幾可備參考其甚異者則略之
  一朱子語錄諸書有總論一經及雜舉諸篇難以分附各處者別為綱領一卷置之帙首亦讀是書者所宜先知
  一增纂諸家傳注或推蔡氏所本或發(fā)其所未盡或補其所不及大約以經文為序訓詁居先釋經義者次之疏傳義及釋音又次之已說處末名曰纂注以附于輯錄之后
  一增纂諸家之說或節(jié)取其要語其有文勢未融貫處與夫辭防未條暢處仿集注例頗加櫽括并用其意足之
  一輯錄纂注中多折衷歸一者其或同異并存與姑備一說處善讀者詳擇焉
  一經文音釋大槩如陸氏釋文其有與古注異處讀蔡傳可知亦有間見蔡傳及輯錄纂注中今只于傳內除文理旁音不可求者案諸家字書反切附注焉
  一諸本蔡傳脫誤字句今依二程氏本補正凡五十余處

  書傳輯録引用諸書
  語類
  文集
  四書集注章句或問
  詩集傳
  通書解
  楚辭集注
  周氏【僴】錄師說
  楊氏【與立】集語畧
  黃氏【士毅】集書說
  湯氏【巾】 集書說
  葉氏【士龍】集紫陽格言
  黃氏【大昌】王氏【迂】集武夷經說
  董氏【夢程】理纂大爾雅通釋
  董氏【琮】尚書無義
  陳氏【大猷】尚書集傳
  真氏【徳秀】讀書記
  葉氏【紹翁】四朝聞見錄
  名儒傳道精語
  輯錄所載朱子門人姓氏
  李氏【方子 果齋正叔 昭武】
  陳氏【淳  北溪安卿 臨漳】
  廖氏【徳明 槎溪子晦 延平】
  董氏【銖  槃澗叔重 番昜】
  王氏【過  拙齋幼觀 番昜】
  范氏【念徳伯崇】
  楊氏【道夫仲思】
  童氏【伯羽蜚卿】
  呉氏【雉和仲】
  劉氏【砥用之 并建安】
  李氏【閎祖守約】
  何氏【鎬叔京 并昭武】
  林氏【學?正卿】
  林氏【夔孫子武 并三山】
  黃氏【士毅子洪】
  鄭氏【可學子上】
  方氏【士繇伯謨 并莆田】
  楊氏【至至之 溫陵】
  鄭氏【南升文振 潮陽】
  葉氏【賀孫味道】
  沈氏【澗莊仲】
  周氏【僴伯莊】
  徐氏【防居父 并永嘉】
  潘氏【時舉子善 天臺】
  潘氏【履孫坦翁 金華】
  輔氏【廣漢卿 嘉興】
  竇氏【從周文卿】
  林氏【礪用之】
  湯氏【泳敬叔 并鎮(zhèn)江】
  郭氏【友仁徳元 淮安】
  余氏【大雅公晦】
  陳氏【文蔚才卿 并廣信】
  滕氏【璘徳粹 新安】
  孫氏【自修敬夫 宣城】
  包氏【?顯道 盱江】
  黃氏【義剛毅然】
  甘氏【節(jié)吉父】
  呉氏【琮仲方 并臨川】
  黃氏【?子耕 豫章】
  張氏【洽元徳】
  呉氏【必大伯豐 并臨江】
  楊氏【長孺伯子 廬陵】
  胡氏【泳伯量】
  呂氏【燾徳昭】
  周氏【謨舜弼 并南康】
  萬氏【人杰正淳 興國】
  李氏【儒用仲秉 岳陽】
  龔氏【蓋卿夢錫 衡陽】
  蔡氏【防行父】
  林氏【賜聞一】
  黃氏【卓先之】
  符氏【敘舜功】
  曾氏【祖道】
  李氏【處謙】
  陳氏【仲蔚】
  胡氏【叔器】
  李氏【庚】
  朱氏【任道】
  纂注引用諸書
  爾雅
  周禮
  家語
  老子
  春秋左氏傳
  國語
  公羊傳
  谷梁傳
  詩疏
  禮記
  史記
  漢書
  南史
  地志
  說文
  釋文
  玉篇
  廣韻
  纂注引用諸家姓氏
  孔氏【安國子國】    古注
  孔氏【穎逹仲逹】    注疏
  伏生【勝】     五行傳
  賈氏【?】
  劉氏【向子政】
  夏侯氏【勝長公】
  孔氏【光子夏】
  ?氏【雄 子云】    法言
  馬氏【融 季長】    訓解
  鄭氏【? 康成】    訓解
  髙堂氏【隆升平】
  賈氏【逵梁道】
  王氏【弼 輔嗣】    易解
  王氏【肅 元雍】    訓解
  皇甫氏【謐士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