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之節(jié)(上)
《易》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頤曰:“履,禮也。禮,人之所履也,為卦天上澤下。天而在上,澤而處下,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理之當(dāng)也。禮之本也,常履之道也?!?
朱熹曰:“履,禮也。上天下澤,定分不易,必謹(jǐn)乎此,然后其德有以為基而立也,故曰‘履德之基’?!眳巫嬷t曰:“《履》為《易》中之禮?!?
臣按:此六經(jīng)言禮之始,然經(jīng)但言履而已,而說者乃以之為禮,何哉?朱熹曰:“辨上下、定民志也,是禮的意思。蓋莫高于天而地最卑之處為澤,澤下而天上,上下之分如此懸絕,茍無辨焉,則澤上于天矣,澤上于天則是上下易位,上下易位則反常而僭分,而民志不知所向而無定守矣。是以君子為治莫先于定天下之志,欲定其志莫先于辨上下之分,辨上下之分而不見于踐履之間,徒有其言不可也,是以定為品級、制為節(jié)文,截然有威而不可犯,秩然有儀而不可紊?!贝寺乃詾槎Y歟?
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程頤曰:“雷震于天上,大而壯也。君子觀《大壯》之象以行其壯,君子之大壯者莫若克己復(fù)禮,古人云自勝之謂強(qiáng),《中庸》于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皆曰強(qiáng)哉。矯赴湯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至于克己復(fù)禮則非君子之大壯不能也,故云君子以非禮弗履。”
朱熹曰:“雷在天上,則威嚴(yán)果決以去其惡,而必為善須是如雷在天上,方能克去非禮?!?
臣按:《易》卦言禮始于《干》,備于《履》,而所以履而為禮則在于《大壯》。蓋以嘉會所合者本于乾道之亨,乾,天也,天行以健,震以動之,壯莫大焉。既壯而大,是以發(fā)強(qiáng)剛毅,足以有執(zhí)齊莊中正,足以有立非禮弗履,而所履者動容周旋無不中禮,嘉其所會而合于乾道之亨矣。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主也)朕三禮?”僉曰:“伯夷(臣名)?!钡墼唬骸坝?,咨伯,汝作秩(序也)宗(祖廟也)。夙(早也)夜惟寅(敬畏也),直(心無私曲之謂)哉惟清(潔也)?!?
朱熹曰:“三禮,祀天神、享人鬼、祭地祇之禮也。秩宗,主敘次百神之官,專以秩宗名之者,蓋以宗廟為主也。人能敬以直內(nèi),不使少有私曲,則其心潔清而無物欲之污,可以交于神明矣。”
臣按:禮之大者莫大于祭祀,祭祀之禮凡有三焉,所謂祀天神、享人鬼、祭地祇是也。帝舜命九官,惟于百揆、秩宗咨于四岳,蓋百揆后世宰相之職,而秩宗則后世禮部尚書、太常寺卿之職也。禮官所以交神明,非他官比,不可輕授,輕其官守則是輕神明矣。是以帝舜于他官皆直命之,獨(dú)于秩宗之職必咨訪于四岳而后任焉,其重之亞于百揆,意可見矣。后世人主往往重治人之職而輕事神之官,甚者乃以畀小人非類,失古意矣。
皋陶曰:“天敘有典,敕(正也)我五典五惇(厚也)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常也)哉。同寅協(xié)恭和衷哉?!?
蔡沈曰:“敘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倫序也,秩者尊卑、貴賤、等級隆殺之品秩也。衷,降衷之衷,即所謂典禮也。典禮雖天所敘秩,然正之使敘倫而益厚用之,使品秩而有常,則在我而已。故君臣當(dāng)同其寅畏,協(xié)其恭敬,誠一無間,融會流通,而民彝物則各得其正,所謂和衷也?!?
臣按:所謂五典,即所謂“慎徽五典”之典也;所謂五禮,即“巡守修五禮”之禮也。天之倫序有不易之典而正之在我者,必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者之倫而各有義、有親與夫有序、有別、有信,咸惇厚而不薄焉;天之品秩有自然之理而出之自我者,必使吉、兇、軍、賓、嘉五者之禮而各有尊卑、貴賤等級,隆殺咸有常而不變焉。而是之典禮固自天子出,而所以輔相而推行之者,則不能無待于其臣焉,此所以必待于君臣上下同寅協(xié)恭而后民彝物則各得其正,而典禮出于上天之所降者無過不及而罔有乖戾焉,是則所謂和衷也。
《周官》:宗(尊也)伯(長也)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
鄭玄曰:“宗伯,主禮之官。宗伯不言司者,以其祭祀鬼神,鬼神非人所主也?!?
呂祖謙曰:“治,理也。壇坎、昭穆之等,聘享、射御之節(jié),貫本末而等文質(zhì),所謂禮也,神人所以治、上下所以和者也。一失其禮,則僭亂諂妄而瀆乎神陵,犯乖爭而悖乎人,上下皆失其分,安得而和乎?”
蔡沈曰:“春官卿主邦禮,治天神、地祇、人鬼之事,和上下尊卑等列?!?
《周禮》: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tǒng)百官,以諧萬民。
呂祖謙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禮有自然條目,幽而神、明而人秩然有序,燦然有經(jīng),便是和。若無禮則乖爭陵犯,上陵下替,豈能一日和?”
臣按:《周書》宗伯掌邦禮固曰和上下,而《周禮》禮典亦以和邦國為言,蓋以禮之用,和為貴,成周合樂于禮官謂之和者,蓋以樂言也。吁,虞廷分禮樂為二,周室合禮樂為一,時世所尚,輕重可見。若夫后世所以為治者,專意于簿書、期會之末,所謂禮樂者皆非古之所謂禮樂,間有一二僅存,亦名同而已,實(shí)則非焉,可慨也夫!
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禮以佐王建保(安也)邦國。
王昭禹曰:“謂之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則禮當(dāng)自王出也?!?
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烝祀祀昊天上帝,以實(shí)柴祀日、月、星、辰,以禋燎祀司中、司命、風(fēng)伯、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獻(xiàn)、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槱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詳見“秩祭祀”)
臣按:大宗伯所掌之禮有五,曰吉、兇、軍、賓、嘉,而《周官春官》首言大宗伯之職以佐王建保邦國者,則專以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為言,蓋禮莫重于祭也。
以兇禮哀(謂救患分災(zāi))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謂歲歉)札(謂民?。?,以吊禮哀禍災(zāi),以褵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吳澂曰:“哀謂救患分災(zāi)也。喪禮謂親者為之服、疏者有含襚?;恼?,人物有害也。兇以天災(zāi)言,札以民病言。吊者,慰吊之也。禍災(zāi)如水、火之類。褵者,會財貨以補(bǔ)其亡失也。圍謂國被圍,敗謂師敗績。恤,相為憂之也。兵于外為寇,于內(nèi)為亂。”
臣按:兇禮凡六條,《曲禮》曰:“歲兇年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馳道不除,祭祀不縣,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庇^古人于荒禮如此,則其他可知矣??梢姵芍苁r,于國有兇荒,其君臣上下相與哀恤如此,蓋其與民同患,故雖遇兇而不兇也歟。
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眾也)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吳澂曰:“親謂使之親附也,朝如日出于寅之朝而朝于天,宗如萬物相見于南方而其類皆有所宗,覲謂物成之時各勤其實(shí)以報乎上,遇謂閉藏之時其相見若邂逅之遇,會謂非時會集以謀征伐之時,同謂王不巡狩而眾見諸侯以命政,問謂諸侯遣卿非時致問于天子,視謂諸侯遣卿以大禮而眾見于天子?!?
臣按:賓禮凡八條,朝、覲、遇、宗之名以別一時耳,其禮一也?!稌吩弧傲晡宸怀?,以二者參之,諸侯六年之內(nèi)惟一朝耳,來以春則曰朝、以夏則曰宗,秋、冬亦然,初無四方之別,猶漢春曰朝、秋曰請也。
以軍禮同邦國,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
吳澂曰:“同謂威其不協(xié)及僭差者也。大師謂天子六軍,用眾者出師之法也。大均謂因地以令賦、因家以起役,地有肥磽而賦有輕重,家有上下而役有多少,是所以優(yōu)恤其眾也。大田謂四時之田而因以習(xí)兵,簡閱其眾之能與否也。大役謂徒役,若筑作之類,所以任用眾力也。大封謂正封疆、溝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也。于此見圣人公平廣大之心矣?!?
臣按:王安石謂用眾者用其命,恤眾者恤其事,簡眾者簡其能,任眾者任其力。用其命而不知恤其事,恤其事而不知簡其能,簡其能而不知任其力,任其力而不知合其志,非所以謂軍禮。軍禮以用其命為主,以合其志為終。嗟乎,古人用兵而必為之禮如此,后人惟知用法而已,驅(qū)之如牛羊,視之如艾蒿,豈復(fù)有所謂禮也哉?
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吳澂曰:“嘉,善也。因人之心善而為之制也。飲食謂族食族宴也。昏兼姻言,冠兼笄言。賓射謂王與賓友射也。饗以訓(xùn)共儉,燕以示慈惠,凡朝聘之賓客皆一饗而燕則無數(shù)。脤膰謂祭祀之肉。兄弟之國,同姓諸侯也。贊其喜曰慶,加物曰賀。異姓之國,王之昏姻甥舅也?!?
臣按:先儒有言,觀乎《大雅》《小雅》正變之所存,則周之所以興莫不由于五禮也,周家之所以亡亦莫不由于五禮也。邦國之根本安危之所系,其有大于此乎?臣觀周人設(shè)官,大宗伯所以佐王建保邦國者,首以五禮為事,非徒有其典,凡其所以詠于《詩》與夫散見于傳記者莫不備見其事。吁,此成周所以為有道之長而異于后世也歟?
小宗伯掌五禮之禁令與其用等,辨廟祧之昭穆、吉兇之五服車旗宮室之禁,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其正室皆謂之門子,掌其政令。
吳澂曰:“五禮,吉、兇、軍、賓、嘉也。大宗伯掌其本數(shù),小宗伯又掌其末度。禁者禁其所不得用,令者令其所得用。用等者,器幣尊卑之差也。廟祧之昭穆者,天子七廟三昭三穆之外又有二祧。祧者,遠(yuǎn)廟之主遷而藏之也。吉兇之五服,吉服五則九章也、七章也、五章也、三章也、一章也,兇服五則斬衰也、齊衰也、錫衰也、緦衰也、疑衰也。三族者父、子、孫,人屬之正名也。辨親疏者,重服則親,輕服則疏。正室,適子將代父當(dāng)門者也,疏曰:‘據(jù)九族之內(nèi),凡適子正體皆為正室,皆謂之門子?!∽诓破湔钫?,治其昭穆、明其嫡庶,使不得以卑代尊、孽代宗?!?
臣按:禮之大者有五,而五者之中其所用者各有等則焉。大宗伯既總其綱,而小宗伯又掌其禁令與其用等。所謂等者,尊卑、貴賤、親疏三者而已。辨昭穆與其章服則尊卑之等嚴(yán),禁車旗與其宮室則貴賤之等別,別三族與其衰服則親疏之等明。然又于等則之間特申明宗子之制而總結(jié)之曰掌其政令,以見凡行禮者皆以是為重焉。由是觀之,古人重宗之意可見矣。
《禮記曲禮》曰:毋不敬。范祖禹曰:“經(jīng)禮三百、曲禮三千,可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臣按:治國平天下之本在乎修身,而修身必以禮,禮者敬而已矣。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呂大臨曰:“為祖父母齊衰期,為曾祖父母齊衰五月,此所以定親疏也。嫂叔不通問,嫂叔無服,燕不以公卿為賓以大夫?yàn)橘e,此所以決嫌疑也。大夫?yàn)槭栏改?、叔父母、眾子昆弟、昆弟之子降服,大功尊同則不降,所以別同異也。禮之所尊,尊其義也,其文是也其義非也,君子不行也;其義是也,其文非也,君子行也,此所以明是非也?!?
臣按:天下之事各有兩端,混然而不可辨別者,君子必以禮辨之,親疏以禮而定、嫌疑以禮而決、同異以禮而別、是非以禮而明。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xùn)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xué)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yán)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jié)、退讓以明禮。
呂大臨曰:“禮者敬而已矣,君子恭敬所以明禮之實(shí)也;禮,節(jié)文乎仁義者也,君子撙節(jié)所以明禮之文也;辭遜之心,禮之端也,君子退讓所以明禮之用也。”
臣按:《曲禮》此言則天下之事無一而不本于禮者,而后世為治者顧以禮為虛文,而一以法令從事,豈知本者哉?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
呂大臨曰:“人之血?dú)?、嗜欲、視聽、食息與禽獸異者幾希,特禽獸之言與人異耳,然猩猩、鸚鵡亦或能之,是則所以貴于物者,蓋有理義存焉。圣人因理義之同然而制為之禮,然后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男女有別,人道所以立而與天地參也??v欲怠敖,滅天理而窮人欲,將與馬牛犬彘之無辨,是果于自棄而不欲齒于人類者乎?”
臣按:呂氏之言儆切,可以為世之無禮者戒。
太上貴德,其次務(wù)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劉彝曰:“太上者至極之稱,猶言全德也?!?
臣按:禮者稱而已矣。禮固以德為貴,而施與于人與報人之賜乃人道之不能無者,是以位雖有貴賤、尊卑之殊,而往來、來往之禮,所以相為施報者斷然不可闕也。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xué)也。
呂祖謙曰:“人生天地之間,強(qiáng)足以陵弱,眾足以暴寡,然其群而不亂或守死而不變者,畏禮而不敢犯也。人君居百姓之上,惟所令而莫之違者,恃有禮以為治也。一人有禮,眾思敬之,有不安乎?一人無禮,眾思伐之,有不危乎?此所以系人之安危而不可不學(xué)者?!?
臣按:人道之所以立者以其有此禮也,茍無禮焉,則強(qiáng)將恃其力以陵弱、眾將恃其勢以暴寡、富將恃其財以吞貧、智將恃其能以欺愚,則是天下之人皆將惟其勢力財能之是恃而不復(fù)知有尊卑、上下之分矣,人何由而安哉?圣人知其然,故制為秩然之禮以立為當(dāng)然之法,頒之學(xué)宮之中,設(shè)為師儒之教,講明其理,推行其道,使其有所畏而不敢犯,有所敬而不敢忽,此君位所以高而不危,而民用亦以之而平康也。然則天下其可以一日無禮而斯人其可以一日不學(xué)禮乎?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戴溪曰:“禮以卑為主,以恭為本,故禮者所以柔伏,伏其侈大之意而習(xí)為退遜謙下之道。故有禮之人,其容肅然以正,其氣粹然以和,望其顏色而知其人之可親也。其容狠,其氣暴,望其顏色而生易慢之心者,必其無禮之人也。富貴之失禮以驕,貧賤之失禮以諂,驕者失于亢,諂者失于卑,其為失禮一也?!?
臣按:禮之為禮,大中至正之界限也。富貴者不可過于是,貧賤者必求至于是,過于是則氣盈,氣盈則驕而淫,不至于是則氣,歉氣歉則懼而屈。是何也?不知禮之為禮也。誠以禮之為禮,是乃吾心大中至正之界限,人有禮則中有定見、外有定守而不為外物所動矣。
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呂大臨曰:“君子之于禮,不責(zé)人之所不能備,貧不以貨財為禮是也;不責(zé)人之所不能行,老者不以筋力為禮是也?!?
臣按:無財不可以為禮,非強(qiáng)有力不可以行禮,是以操有余之勢力者恒以是而恕諸不足之人,不恃吾之富與強(qiáng)而強(qiáng)人之所不能備,而求其如吾志焉。
《檀弓》:子思曰:“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背及矗鹤铀即搜噪m為喪禮而言,然凡為禮者莫不皆然。
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余也。”
吳澂曰:“哀敬言其心,禮之本也;禮言其物,禮之文也。禮有本、有文,本固為重,然謂之與其、謂之不若,此矯世救弊之辭爾,蓋本與文兩相稱者為盡善也?!?
臣按:此子路聞孔子之言亦寧儉、寧戚之意。
以上禮儀之節(ji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