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
廟堂之上,以養(yǎng)正氣為先;海字之內(nèi),以養(yǎng)元氣為本。能使賢人君子無郁心之言,則正氣培矣;能使群黎百姓無腹誹之語,則元氣固矣。此萬世帝王保天下之要道也。
六合之內(nèi),有一事一物相凌奪假借,而不各居其正位,不成清世界;有匹夫匹婦冤抑憤懣,而不得其分愿,不成平世界。
天下萬事萬物皆要求個實用。實用者,與吾身心關(guān)損益者也。凡一切不急之物,供耳目之玩好,皆非實用也,愚者甚至喪其實用以求無用。悲夫!是故明君治天下,必先盡革靡文,而嚴(yán)誅淫巧。
當(dāng)事者若執(zhí)一簿書,尋故事,循弊規(guī),只用積年書手也得。
興利無太急,要左視右盼;革弊無太驟,要長慮卻顧。
茍可以柔道理,不必悻直也;茍可以無為理,不必多事也。
經(jīng)濟之士,一居言官便一建白,此是上等人,去緘默保位者遠,只是治不古。若非前人議論不精,乃今人推行不力。試稽舊讀,今日我所言,昔人曾道否?若只一篇文章了事,雖牘如山,只為紙筆作孽障,架閣上添鼠食耳。夫土君子建白,豈欲文章奕世哉?冀諫行而民受其福也。今詔令刊布遏中外,而民間疾苦自若,當(dāng)求其故。故在實政不行而虛文搪塞耳。綜核不力,罪將誰歸?
為政之道,以不擾為安,以不取為與,以不害為利,以行所無事為興廢起敝。
從政自有個大體。大體既立,則小節(jié)雖抵[?吾],當(dāng)別作張弛,以輔吾大體之所未備,不可便改弦易轍。譬如待民貴有恩,此大體也,即有頑暴不化者,重刑之,而待民之大體不變。待士有禮,此大體也,即有淫肆不檢者,嚴(yán)治之,而待士之大嚴(yán)不變。彼始之寬也,既養(yǎng)士民之惡,終之猛也,概及士民之善,非政也,不立大體故也。
為政先以扶持世教為主。在上者一舉措間,而世教之隆污、風(fēng)俗之美惡系焉。若不管大體何如,而執(zhí)一時之偏見,雖一事未為不得,而風(fēng)化所傷甚大,是謂亂常之政。先王慎之。
人情之所易忽,莫如漸;天下之大可畏,莫如漸。漸之始也,雖君子不以為意。有謂其當(dāng)防者,雖君子亦以為迂。不知其極重不反之勢,天地圣人亦無如之奈何,其所由來者漸也。
周、鄭交質(zhì),若出于驟然,天
廟堂之上,以養(yǎng)正氣為先;海字之內(nèi),以養(yǎng)元氣為本。能使賢人君子無郁心之言,則正氣培矣;能使群黎百姓無腹誹之語,則元氣固矣。此萬世帝王保天下之要道也。
六合之內(nèi),有一事一物相凌奪假借,而不各居其正位,不成清世界;有匹夫匹婦冤抑憤懣,而不得其分愿,不成平世界。
天下萬事萬物皆要求個實用。實用者,與吾身心關(guān)損益者也。凡一切不急之物,供耳目之玩好,皆非實用也,愚者甚至喪其實用以求無用。悲夫!是故明君治天下,必先盡革靡文,而嚴(yán)誅淫巧。
當(dāng)事者若執(zhí)一簿書,尋故事,循弊規(guī),只用積年書手也得。
興利無太急,要左視右盼;革弊無太驟,要長慮卻顧。
茍可以柔道理,不必悻直也;茍可以無為理,不必多事也。
經(jīng)濟之士,一居言官便一建白,此是上等人,去緘默保位者遠,只是治不古。若非前人議論不精,乃今人推行不力。試稽舊讀,今日我所言,昔人曾道否?若只一篇文章了事,雖牘如山,只為紙筆作孽障,架閣上添鼠食耳。夫土君子建白,豈欲文章奕世哉?冀諫行而民受其福也。今詔令刊布遏中外,而民間疾苦自若,當(dāng)求其故。故在實政不行而虛文搪塞耳。綜核不力,罪將誰歸?
為政之道,以不擾為安,以不取為與,以不害為利,以行所無事為興廢起敝。
從政自有個大體。大體既立,則小節(jié)雖抵[?吾],當(dāng)別作張弛,以輔吾大體之所未備,不可便改弦易轍。譬如待民貴有恩,此大體也,即有頑暴不化者,重刑之,而待民之大體不變。待士有禮,此大體也,即有淫肆不檢者,嚴(yán)治之,而待士之大嚴(yán)不變。彼始之寬也,既養(yǎng)士民之惡,終之猛也,概及士民之善,非政也,不立大體故也。
為政先以扶持世教為主。在上者一舉措間,而世教之隆污、風(fēng)俗之美惡系焉。若不管大體何如,而執(zhí)一時之偏見,雖一事未為不得,而風(fēng)化所傷甚大,是謂亂常之政。先王慎之。
人情之所易忽,莫如漸;天下之大可畏,莫如漸。漸之始也,雖君子不以為意。有謂其當(dāng)防者,雖君子亦以為迂。不知其極重不反之勢,天地圣人亦無如之奈何,其所由來者漸也。
周、鄭交質(zhì),若出于驟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