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 倚數(shù)。
案參兩之說。先儒不同。馬融王肅。并云天數(shù)五。地數(shù) 五。五位相合。以陰從陽。天得三合。謂一三與五也。地得 兩合。謂二與四也。鄭玄云。天地之?dāng)?shù)。備于十。乃參之以 天。兩之以地。而倚乇(左言)大衍之?dāng)?shù)五十也。必三之以天。兩之 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載。必極于數(shù)。庶得吉兇之審。虞翻 云。謂分天象為三才。以地兩之。立六畫之?dāng)?shù)。倚。馬融訓(xùn) 依。虞王訓(xùn)立。按參兩者乃數(shù)之本原。馬王謂一三五為參 天。二四為兩地。夫一二三四五乃生數(shù)。故數(shù)止于五。五數(shù)既立。以此為本。加一為六。二為七。三為八。四為九。而 蓍數(shù)乃出。然則六七八九之成數(shù)。皆原于一二三四之生數(shù)。 故曰倚數(shù)。言數(shù)皆依此立也。馬王之說是也。天奇地耦。大 行五十。兩地也。用四十有九。參天也。分二。兩地。掛一 參天。揲四兩地。歸奇參天。三變得三奇。三三而九。參天 也。三變得三耦。二三得六。兩地也。三變而兩奇一耦。則 為人。兩地也。兩耦一奇則為七。參天也。蓋欲知來。必先 極數(shù)。而極數(shù)之法。必參兩回互。以此為本也。 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和順于?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 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 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 故易六位而成章。一三五陽。二四六陰。柔交居陰位。剛爻居陽位。則當(dāng) 位。否則失位。以此為用。虞翻曰。和順謂坤。道德謂乾。 以乾通坤。謂之理義。以乾推坤。謂之窮理。以坤變乾。謂 之盡性。性盡理窮。故至于命。巽為命也。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fēng)相薄。水火不相射。八 卦相錯。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運(yùn)。是故易逆數(shù)也。
此先天卦位也。天地定位。言乾位南坤位北也。薄人 也。射厭也。錯妗也。交也。言八卦方位。陽錯陰。陰錯 陽。無一卦不相對。無一爻不相交也。此純指先天八卦之方 位形式。故特申之曰八卦相錯。太玄玄告準(zhǔn)說卦者也。玄告 云天地相對。日月相劌。山川相流。輕重相浮。又曰南北定位。東西通氣。萬物錯處于其中。按天地相對。南北定位。即謂乾南坤北也。日日月相會。東西通氣。謂離東坎西也。天地水火。四正卦也。曰山川相流。輕重相浮。萬物鍺處于其中。即謂四隅卦也。正釋此也。又乾鑿度曰。其位也天在 上。地在下。君南臣北。父坐子伏。易若以坤西南乾西北為定位。尚得謂天在上。地在下乎。尚得謂君南臣北乎。當(dāng)然 別有所指。乾鑿度又云。天地之道立。山澤雷風(fēng)水火之象定矣。其散布用事也。震生物于東方。離長之于南方。兌收之 于西方??膊刂诒狈?。與下帝出乎震之方位同。夫曰散布用事。則震東兌西。離南坎北。未用事之先。不在此也明矣。乾鑿度于乾南坤北。變?yōu)殡x南坎北之故。言之可謂悉。數(shù)往者順。謂四陽卦。知來者逆。謂四陰卦。陽性強(qiáng)健其動 直。自內(nèi)往外。順行。放日數(shù)往者順。陰性斂嗇閉藏。自外 來內(nèi)。逆行。故曰知來者逆。逆迎也。陽往陰來。自然相遇。相遇然后相交。易道乃成。故曰易逆數(shù)也。言陽逆陰。陰逆陽。故能定位通氣相薄不相射也。此仍言八卦相錯之理。相錯故陰陽能相逆。不相錯則陰自陰陽自陽。胡能相值而相交哉。
雷以動之。風(fēng)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匹耦對舉。與前節(jié)位同。不過先六子后父母耳。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又。
馬國翰曰。此連山易文。見乾寶周禮注引。按此言后天卦位。周易用之。恐人不知。故下節(jié)即連山易文。逐字逐句。而詳釋其義。并明指其方位。以見與上文所言方位。絕不同也。帝神也。即主宰萬物者也。舊解皆忽略下節(jié)乃解釋此節(jié)。致此節(jié)皆成贅文。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晌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yǎng)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舱咚?。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平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 曰成言乎艮。
歸藏也。至冬則萬物皆歸命于坎。故曰勞卦。坤象傳云。乃終有慶。終謂亥。萬物終于亥。艮先天居之。故曰成終。萬物生于寅。艮后天居之。故曰成始。其以丑為歲終。寅為歲始。說此者雖巧合。然違易理。易之計歲。以冬至為界。過冬至兩月。而猶曰終萬物可乎。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手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fēng)。燥萬物者。莫嘆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fēng)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來知德曰。此專明六子之功用。然孤陽孤陰。不能生物。必依先天卦位。使六子相錯相交。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蚕菀?。離麗也。艮上也。兌說也。此言八卦之性情。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矠轷埂kx為雞。艮為狗。兌為羊。
此所謂遠(yuǎn)取諸物。巽為難。九家云。應(yīng)八風(fēng)也。風(fēng)應(yīng)節(jié)而變,變不失時。難時至而鳴。與風(fēng)相應(yīng)。杭辛齊曰。雞善伏。按巽為伏。然上兩解皆未必協(xié)。則謂其義至今未明可也。兌為羊。純?nèi)∑湫嗡?。舊解謂羊性狠者非也。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矠槎?。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此近取諸身。坎窖也。故為耳。經(jīng)以兌為耳。皆取其形。舊解謂坎北方屬腎。腎主耳。又謂坎北方主聰。故為耳。皆非。以上二十四象。昔人謂之本象。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索求也。陰與陽互相求。文言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是也。陽求陰得三男。陰求陽得三女。而以初中上三爻為次序。實(shí)經(jīng)之所用。不與盡同。如隨以震為小子。艮為丈夫。大過以巽為女妻。以兌為老婦。與此正相反。蓋以二人言。先生者為長。次為幼。而以一人言。則初爻為幼。至上而老矣。此其理除焦氏易林外。余無知者。易林以兌為老婦。巽為少齊。初讀之皆莫明其義。后乃恍然知其悉本于易也。朱子謂說卦之象。求之于經(jīng)。亦不盡合。讀哉其有不合。蓋說卦乃自古相傳之象。至周易愈演愈精。故經(jīng)所用象。不盡與說卦同。虞翻等必執(zhí)說卦以解經(jīng)。至大過創(chuàng)為二應(yīng)上。初應(yīng)五之惡例。以求其合。其誤遂不可言矣。
乾為天。為圜。 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為龍。為直。為衣。為言。依九家本增。下同。
金玉象其純粹。西北不同風(fēng)。陰寒之地。故為寒冰。乾舍于離。南方火。故為大赤。乾健故為馬。凡物皆有初壯究。故由良馬而老而瘠而駁。木果形皆圜。無他義。其以駁為食虎豹之獸?;蛴直娟憴C(jī)詩疏。謂駁為木皆非。乾上放為衣。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于地也為黑。為牝。為迷。為方。為囊。為棠。為黃。為帛。為漿。
坤德偏布萬物以致養(yǎng)。故為布。外府注云。布泉也。凡錢藏者曰泉。行者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偏。按本為水。故象泉布。萬物資地成熟。故為釜。坤閉故吝嗇。不擇而生故為均。坤為牛。地生生不已。今之童牛。不日又生子而為母矣。故為子母牛。萬物依之為本故為柄。坤文故為帛。坤為水。故為漿。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涂。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茛竹。為萑葦。其于馬也為善嗚。為弓(左下?)足。為作足。為的顙。其于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為玉。為鵠。為鼓。
龍馬(右龍)通。而馬(右龍)與龍通。說文龍多毛犬也。鄭作龍。云取日出色。虞作馬(右龍)。云蒼色。案周禮秋官犬人。掌犬牲。凡幾珥沈辜用馬(右龍)。注。故書馬(右龍)作龍。疏雜色牲。即雜色犬牲也。又春官牧人職。用馬(右龍)。御史職馬(右龍)車。注皆云。故書馬(有龍)作龍。是馬(右龍)古作龍。清儒依虞說。多從馬(右龍)。豈知龍馬(右龍)音同通用。龍即馬(右龍)。非誤字也。特詁為龍或只詁為雜色。不詁為犬牲則誤耳。又易林決(左無)之屯云。龍吠有威。行者留止。巽寡發(fā)。震多毛。震為威。為鳴。故為龍。是鄭讀與焦同。敷乾寶。敷為花貌。易林亦以震為花。此象卦形。余說皆誤。九家云蒼茛青也。震為周為虛。歸妹上六承虛筐也竹與崔葦皆有節(jié)。下陽象之。上二陰象其圓而中空。馬足白為馬(?)。陽在下故足白。的顙白顛也。初陽生。故曰反生。宋衷曰。陰在上。陽在下。故為反生。謂集豆之類。皆戴甲而生。按來注最為精切。格物微。取象之妙人微。而經(jīng)生知之者寡。陽息至三。乾健。反復(fù)成巽。龔為垣庸。故為蕃。蕃藩通。詩小雅營營青蠅。止于蕃。是也。巽為寡。故為鮮。詩終鮮兄弟。傳鮮寡也。玉色白或青。故為玉。有謂為王之訛者。證以易林象。非也。鵠鶴古通。為聲音故為鼓。
巽為木。為風(fēng)。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jìn)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發(fā)。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為楊。為鸛。
陸績云。風(fēng)。士氣也。巽坤之所生。故為風(fēng)。故易林亦以坤為風(fēng)巽柔故為繩。巽風(fēng)故直。工。說文巧飾也。象人有規(guī) 。徐楷(左金)曰。為巧必遵規(guī) 法度。然后為工。按巽為順。能順規(guī) 。遵循法度。故為工。風(fēng)可進(jìn)可退。故不果。經(jīng)屢以巽為疑。同此也。臭。氣也。風(fēng)散則氣至。故為臭。巽隕落。故寡發(fā)。震為發(fā)。反巽故寡發(fā)。廣顙取上二陽象。多白眼。按離為目。中爻陰。黑睛。上下陽目中之白。今二陽皆在上。睛伏在下。故多白眼。利市三倍。似取流通。或取人義。究為震。故曰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為弓輪。其于人也。為加優(yōu)。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于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于輿也。為多青。為通。為月。為盜。其于木也。為堅多心。為宮。為律。為可。為棟。為叢棘。為狐。為蒺藜。為桎梏。
為隱伏。為憂。為心病。為美脊。為亟心。為通。為堅多心。皆以陽在陰中而取象。以乾辟坤。故為溝讀。曲者使直為矯。直者使曲為。水性可曲可直也??汕士蔀楣啞K诘?。猶人之有血。乾大赤。坎得乾之中爻。故亦為赤。月者水之精。故坎為月。為憂故下首。下首猶低頭也。坎隱伏。故為盜。坎為屋極。故為宮。為棟。坎陽在中。健而直。故為棘。為蒺藜。坎陽陷朋中。不能移動。如法律之固定。如桎梏之在手足。故為法律。為桎梏。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于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贏。為蚌。為龜。其于木也。為科上槁。為牝牛。
取火之明。故為日為電。中虛故為大腹。余象皆取外堅。離中拓故科上槁。經(jīng)皆以艮為龜。變外堅故。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瓜(雙瓜上草)。為閣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于木也為堅多節(jié)。為養(yǎng)。為虎。為狐。
震為大涂。反之則為徑路。為山。故為石。外堅故也。門闕閽寺皆象形。指能屈伸制物。與手同義。故為指。狗。虞翻云。上已有狗。當(dāng)為拘字之誤。按構(gòu)變音句(左金)。禮曲禮若仆者降等則自下拘之。注拘取之也。釋文。拘古侯反。是拘與狗音同。故通用。而其義為取。仍由手取象。狗拘亦猶龍馬(右龍)羊陽之通用。不可謂龍羊之為誤字也。凡經(jīng)書字如此者。必有其故。詳細(xì)推考。自能得其故。不必遽為改字。艮為穴。鼠穴居。故為鼠。黔喙。易林作黔啄。說反喙耶。啄家食也。馬卻皆謂為虎象之屬,實(shí)虎約無黔者。茗啄則專屬之鳥。鳥之剛在啄。鳥艮剛在上。故為黔喙。凡鳥之鷙者。無不黔啄。易林以艮為鷹檀(右鳥)雕隼。本此也。剛在外故堅多節(jié)。鼻者面之山。故又為鼻。乾為虎。艮得乾上爻。故亦為虎。狐穴居故亦為狐。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jīng)Q。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為常。為輔頰。
巫以口舌用事。故為巫。上缺故為毀折。陰下附于陽。故為附。爻絕于上故為決。兌之附?jīng)Q。猶巽之進(jìn)退也。朱仰之云。地不生物曰剛鹵。按釋名地不生物曰鹵。左傳襄三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注淳鹵蛹(左土)薄之地。蓋剛者地不柔和。鹵者撓(左石)確。故不生物。與毀折義合。許慎謂鹵為西方鹵地。非也。兌為少女故為妾。兌為羊。鄭謂羊養(yǎng)青同通用。養(yǎng)炊婦。更賤于妾。似較虞作羔為近。輔頰取卦形。常九。家云西方神也。右所增象。依九家本。漢人注經(jīng)。十八九皆用之。何逸之有。先儒以他本皆無。獨(dú)九家有之。不敢列人。乃謹(jǐn)慎之意。豈知經(jīng)若本無。九家何敢擅增。況證以易林及漢魏人注。幾人人知之。為說經(jīng)者所不可離。不得名曰逸象。經(jīng)文之字。各本多寡異同者多矣。茲何足異。故揀擇而從則可。謂為逸象。則名不副實(shí)。
序卦上經(jīng)始乾坤。終坎離。而以否泰為樞紐。下經(jīng)始咸恒。終既未濟(jì)。而以損益為樞。其間次序。皆有深意。圣人慮后世妄人?;蛴衼y其卦序者。故為此以綰轂之。其意義可不深求也。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犀(左禾)也。物釋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捎^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fù)。復(fù)則不妄矣。故受之以天妄。有元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養(yǎng)。故受之以頤。頤者養(yǎng)也。不養(yǎng)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舱呦菀?。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離麗者。言一陰麗于二陽之間。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指咸卦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豚(左之)。豚(左之)者退也。物不可以終豚(左之)。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jìn)也。進(jìn)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巳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決(左無)。決(左無)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左女)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苯。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并。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jìn)也。進(jìn)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放而天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人也。入而后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jié)。節(jié)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jì)。故受之以既濟(jì)。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jì)終焉。
伏羲未定婚禮以前。人皆知有母。不知有父。故曰有夫婦然后有父子。節(jié)者符也。以竹為之。各持其一。合之以為信。周禮地官掌節(jié)是也。物不可終離。故受之以節(jié)。節(jié)之用在合。故與離對文。合而符則信。故曰節(jié)而信之。全指符節(jié)言。舊解皆誤。
雜 卦十翼以雜卦終。與山六十四卦以未濟(jì)終義同也。蓋六十四卦卦序皆文王所定。其起訖皆有深義不可動搖。然易道以不窮為義。六十四卦至既濟(jì)而六爻定。定則窮矣。故殿以未濟(jì)。使之復(fù)通。六十四卦。上經(jīng)始天地。下經(jīng)始夫婦。此不易者也。故雜卦仍之。而以井困居上經(jīng)之末。以損益為樞紐。以未濟(jì)決(左無)居下經(jīng)之末。以否泰為樞紐。損益否泰。后先互易。明文王之意。先天道。后人事。孔子之意。先人事后天道也。先人事。并取其不窮。困而不失其亨。故以為上經(jīng)之殿。聽天道。則事之濟(jì)不濟(jì)命也。剛健果決。自強(qiáng)不息。終焉以赴之耳。故以未濟(jì)決(左無)終。仍窮變通久之義也。謂之為雜者。言雜柔(左未)各卦。使上下經(jīng)互易。不與文王卦序同。非孔子不敢有此改作。亦非孔子無此神化之筆也。彼七十二賢固不敢創(chuàng)制如斯也。以上所言。雜卦殿十翼之義也。至其所言。必錯綜對舉者何也。以見卦象正則如此。反則如彼也。正象說卦舉其端。說卦所未言者??深愅埔病V粮蚕髣t無言者。然如大過九五枯楊。人尚知為反巽。獨(dú)正覆象相雜。如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讀。讀則不告。則以二至上。正反震也。如左傳以謙為敗言。則以謙下艮。與震相反也。如困曰有言不信。則以三至上。正覆兌也。如震曰婚媾有言。則以二至上正覆震相背也。如中孚曰鶴鳴子和。則以二至五正反震相對。如相應(yīng)也。鳴鶴在陰者。則以二至五正反民。正則為山陽。反則為山陰也。又六三云。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則以二至五正反艮震。震則或鼓或歌。艮則或泣或罷也。如此之類。經(jīng)內(nèi)甚多。除焦氏易林外。二千年說者無不誤。夫子蓋預(yù)知之。故于最后之雜卦申其義。
乾剛坤柔。比藥師憂。比五雖坎。然當(dāng)位居尊。故樂。師二人淵。故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臨二陽撫臨萬民。有施惠之意。震往。故曰與。反之為觀。則萬民仰五。有乞求之意。故曰求。艮為求也。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屯二陽皆當(dāng)位。故不失其居。蒙二陽皆失位。故曰雜。物相雜則文生。故曰著。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震動故起。反則止矣。泰損上一陽以益上。故損為衰之始。再三損則成否否移上一陽以益下。故益為盛之始。再三益則成泰。
大畜時也。無妄災(zāi)也。王引之云。古時與待通??痔鞛?zāi)至。畜以待饑。人本坤靈圖。無妄互艮。艮為火。故災(zāi)。焦京皆以無妄為大旱卦。自艮火象失傳。虞氏即不知其義。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陽上升。故不來。廉不自滿。故輕。豫自足。故怠。怠虞作怡。按怠怡皆從心。本一字。故古常通用。史記始皇本紀(jì)。視聽不怠。劉歆烈女贊。言行不怠。注并作怡。怡則自足。與謙輕反。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頤中有物。故曰食?;鹪谏较隆Ec明夷同。故曰元色。兌陰在上故曰見。巽陰在下故曰伏。故巽亦為盜賊。為寇戎。為豕。與坎同象。
隨元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fù)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志在隨時。不執(zhí)其故。廣韻。飭整備也。蠱則飭者。亂極思治也。爛自垢(左女)始。至剝而極。復(fù)則陽反。曰在上故晝。誅傷也。明傷則夜矣。
并通而因相遇也。并養(yǎng)而不窮故通。困剛掩。陽陷陰中。不通。自乾坤至此仍三十卦。合上經(jīng)數(shù)。自咸恒至決(左無)。仍三十四卦。合下經(jīng)數(shù)。
咸速也。恒久也。渙離也。節(jié)止也。感則無遠(yuǎn)近。無弗屆。故事莫速于感。反之為恒。則不速而久。渙者散也。故曰離。反之為節(jié)。則合而不離。故曰止。
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nèi)也。緩則和矣。和則易矣。反之則難。睽離女在上卦。故曰外。反之在內(nèi)。故曰內(nèi)也。
否泰反其類也。陰陽交為類。否陰交陽。泰陽交陰。故曰反。
大壯則止。豚(左之)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止則不退。反之則退。眾則不親。反之則親。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革更改舊有。故曰去故。鼎亨飪待熟。故曰取新。過失也。失刖不信。反之則信。
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多與寡相反。上與下相反。豐雷電皆至故多。旅互巽為寡。艮為鰥。故親寡?;鹧咨?。水潤下。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jìn)也。訟不親也。小畜巽為寡。履者行也。故不處。需險在前。故不進(jìn)。訟天水違行。故不親。寡則獨(dú)處。反之則不處矣。不親則異行。與需之不行。亦正相反。
大過顛也。垢(左女)遇也。柔遇剛也。顛隕也。下巽隕落。頂滅澤中。故顛。垢(左女)坤遇乾。乾剛坤柔。
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yǎng)正也。既濟(jì)定也。漸陰皆居陽后。故待男行。頤求口食。得養(yǎng)之正。既濟(jì)山六爻當(dāng)位而止其所。故曰定。
歸妹女之終也。未濟(jì)男之窮也。女終夫家。故以嫁為終。既濟(jì)三陽皆比陰。內(nèi)剛外柔。與泰理同。故不窮。未濟(jì)三陽皆居陰前。內(nèi)柔外剛。與否理同。故窮。程子謂三陽不當(dāng)位故窮。豈知三女亦不當(dāng)位。豈獨(dú)三男。然而不窮者。以三女皆承陽也。程子謂來之多年。不得其義。后得之于成都箍桶者。蓋托辭也。
決(左無)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沈善登云。雜卦以乾剛坤柔始。以決(左無)剛決柔。還復(fù)為乾終。是舉全易渾成一乾。按此說最得決(左無)卦居終之義。自大過以下。不兩卦反對。宋儒頗疑為錯簡。然曰女之終。男之窮。上下對文。似非錯簡。惟義仍反對。大過死。反之則得養(yǎng)。垢(左女)柔遇剛。反之則剛決柔。漸女有待而行。反之則不待而嫁矣。既濟(jì)定。窮則不定。雖不對舉。而義仍反對。虞翻謂大過死。大過下垢(左女)。故次以后。上夾故以決終。亦可參考。
案參兩之說。先儒不同。馬融王肅。并云天數(shù)五。地數(shù) 五。五位相合。以陰從陽。天得三合。謂一三與五也。地得 兩合。謂二與四也。鄭玄云。天地之?dāng)?shù)。備于十。乃參之以 天。兩之以地。而倚乇(左言)大衍之?dāng)?shù)五十也。必三之以天。兩之 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載。必極于數(shù)。庶得吉兇之審。虞翻 云。謂分天象為三才。以地兩之。立六畫之?dāng)?shù)。倚。馬融訓(xùn) 依。虞王訓(xùn)立。按參兩者乃數(shù)之本原。馬王謂一三五為參 天。二四為兩地。夫一二三四五乃生數(shù)。故數(shù)止于五。五數(shù)既立。以此為本。加一為六。二為七。三為八。四為九。而 蓍數(shù)乃出。然則六七八九之成數(shù)。皆原于一二三四之生數(shù)。 故曰倚數(shù)。言數(shù)皆依此立也。馬王之說是也。天奇地耦。大 行五十。兩地也。用四十有九。參天也。分二。兩地。掛一 參天。揲四兩地。歸奇參天。三變得三奇。三三而九。參天 也。三變得三耦。二三得六。兩地也。三變而兩奇一耦。則 為人。兩地也。兩耦一奇則為七。參天也。蓋欲知來。必先 極數(shù)。而極數(shù)之法。必參兩回互。以此為本也。 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和順于?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 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 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 故易六位而成章。一三五陽。二四六陰。柔交居陰位。剛爻居陽位。則當(dāng) 位。否則失位。以此為用。虞翻曰。和順謂坤。道德謂乾。 以乾通坤。謂之理義。以乾推坤。謂之窮理。以坤變乾。謂 之盡性。性盡理窮。故至于命。巽為命也。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fēng)相薄。水火不相射。八 卦相錯。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運(yùn)。是故易逆數(shù)也。
此先天卦位也。天地定位。言乾位南坤位北也。薄人 也。射厭也。錯妗也。交也。言八卦方位。陽錯陰。陰錯 陽。無一卦不相對。無一爻不相交也。此純指先天八卦之方 位形式。故特申之曰八卦相錯。太玄玄告準(zhǔn)說卦者也。玄告 云天地相對。日月相劌。山川相流。輕重相浮。又曰南北定位。東西通氣。萬物錯處于其中。按天地相對。南北定位。即謂乾南坤北也。日日月相會。東西通氣。謂離東坎西也。天地水火。四正卦也。曰山川相流。輕重相浮。萬物鍺處于其中。即謂四隅卦也。正釋此也。又乾鑿度曰。其位也天在 上。地在下。君南臣北。父坐子伏。易若以坤西南乾西北為定位。尚得謂天在上。地在下乎。尚得謂君南臣北乎。當(dāng)然 別有所指。乾鑿度又云。天地之道立。山澤雷風(fēng)水火之象定矣。其散布用事也。震生物于東方。離長之于南方。兌收之 于西方??膊刂诒狈?。與下帝出乎震之方位同。夫曰散布用事。則震東兌西。離南坎北。未用事之先。不在此也明矣。乾鑿度于乾南坤北。變?yōu)殡x南坎北之故。言之可謂悉。數(shù)往者順。謂四陽卦。知來者逆。謂四陰卦。陽性強(qiáng)健其動 直。自內(nèi)往外。順行。放日數(shù)往者順。陰性斂嗇閉藏。自外 來內(nèi)。逆行。故曰知來者逆。逆迎也。陽往陰來。自然相遇。相遇然后相交。易道乃成。故曰易逆數(shù)也。言陽逆陰。陰逆陽。故能定位通氣相薄不相射也。此仍言八卦相錯之理。相錯故陰陽能相逆。不相錯則陰自陰陽自陽。胡能相值而相交哉。
雷以動之。風(fēng)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匹耦對舉。與前節(jié)位同。不過先六子后父母耳。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又。
馬國翰曰。此連山易文。見乾寶周禮注引。按此言后天卦位。周易用之。恐人不知。故下節(jié)即連山易文。逐字逐句。而詳釋其義。并明指其方位。以見與上文所言方位。絕不同也。帝神也。即主宰萬物者也。舊解皆忽略下節(jié)乃解釋此節(jié)。致此節(jié)皆成贅文。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晌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yǎng)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舱咚?。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平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 曰成言乎艮。
歸藏也。至冬則萬物皆歸命于坎。故曰勞卦。坤象傳云。乃終有慶。終謂亥。萬物終于亥。艮先天居之。故曰成終。萬物生于寅。艮后天居之。故曰成始。其以丑為歲終。寅為歲始。說此者雖巧合。然違易理。易之計歲。以冬至為界。過冬至兩月。而猶曰終萬物可乎。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手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fēng)。燥萬物者。莫嘆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fēng)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來知德曰。此專明六子之功用。然孤陽孤陰。不能生物。必依先天卦位。使六子相錯相交。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蚕菀?。離麗也。艮上也。兌說也。此言八卦之性情。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矠轷埂kx為雞。艮為狗。兌為羊。
此所謂遠(yuǎn)取諸物。巽為難。九家云。應(yīng)八風(fēng)也。風(fēng)應(yīng)節(jié)而變,變不失時。難時至而鳴。與風(fēng)相應(yīng)。杭辛齊曰。雞善伏。按巽為伏。然上兩解皆未必協(xié)。則謂其義至今未明可也。兌為羊。純?nèi)∑湫嗡?。舊解謂羊性狠者非也。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矠槎?。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此近取諸身。坎窖也。故為耳。經(jīng)以兌為耳。皆取其形。舊解謂坎北方屬腎。腎主耳。又謂坎北方主聰。故為耳。皆非。以上二十四象。昔人謂之本象。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索求也。陰與陽互相求。文言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是也。陽求陰得三男。陰求陽得三女。而以初中上三爻為次序。實(shí)經(jīng)之所用。不與盡同。如隨以震為小子。艮為丈夫。大過以巽為女妻。以兌為老婦。與此正相反。蓋以二人言。先生者為長。次為幼。而以一人言。則初爻為幼。至上而老矣。此其理除焦氏易林外。余無知者。易林以兌為老婦。巽為少齊。初讀之皆莫明其義。后乃恍然知其悉本于易也。朱子謂說卦之象。求之于經(jīng)。亦不盡合。讀哉其有不合。蓋說卦乃自古相傳之象。至周易愈演愈精。故經(jīng)所用象。不盡與說卦同。虞翻等必執(zhí)說卦以解經(jīng)。至大過創(chuàng)為二應(yīng)上。初應(yīng)五之惡例。以求其合。其誤遂不可言矣。
乾為天。為圜。 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為龍。為直。為衣。為言。依九家本增。下同。
金玉象其純粹。西北不同風(fēng)。陰寒之地。故為寒冰。乾舍于離。南方火。故為大赤。乾健故為馬。凡物皆有初壯究。故由良馬而老而瘠而駁。木果形皆圜。無他義。其以駁為食虎豹之獸?;蛴直娟憴C(jī)詩疏。謂駁為木皆非。乾上放為衣。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于地也為黑。為牝。為迷。為方。為囊。為棠。為黃。為帛。為漿。
坤德偏布萬物以致養(yǎng)。故為布。外府注云。布泉也。凡錢藏者曰泉。行者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偏。按本為水。故象泉布。萬物資地成熟。故為釜。坤閉故吝嗇。不擇而生故為均。坤為牛。地生生不已。今之童牛。不日又生子而為母矣。故為子母牛。萬物依之為本故為柄。坤文故為帛。坤為水。故為漿。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涂。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茛竹。為萑葦。其于馬也為善嗚。為弓(左下?)足。為作足。為的顙。其于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為玉。為鵠。為鼓。
龍馬(右龍)通。而馬(右龍)與龍通。說文龍多毛犬也。鄭作龍。云取日出色。虞作馬(右龍)。云蒼色。案周禮秋官犬人。掌犬牲。凡幾珥沈辜用馬(右龍)。注。故書馬(右龍)作龍。疏雜色牲。即雜色犬牲也。又春官牧人職。用馬(右龍)。御史職馬(右龍)車。注皆云。故書馬(有龍)作龍。是馬(右龍)古作龍。清儒依虞說。多從馬(右龍)。豈知龍馬(右龍)音同通用。龍即馬(右龍)。非誤字也。特詁為龍或只詁為雜色。不詁為犬牲則誤耳。又易林決(左無)之屯云。龍吠有威。行者留止。巽寡發(fā)。震多毛。震為威。為鳴。故為龍。是鄭讀與焦同。敷乾寶。敷為花貌。易林亦以震為花。此象卦形。余說皆誤。九家云蒼茛青也。震為周為虛。歸妹上六承虛筐也竹與崔葦皆有節(jié)。下陽象之。上二陰象其圓而中空。馬足白為馬(?)。陽在下故足白。的顙白顛也。初陽生。故曰反生。宋衷曰。陰在上。陽在下。故為反生。謂集豆之類。皆戴甲而生。按來注最為精切。格物微。取象之妙人微。而經(jīng)生知之者寡。陽息至三。乾健。反復(fù)成巽。龔為垣庸。故為蕃。蕃藩通。詩小雅營營青蠅。止于蕃。是也。巽為寡。故為鮮。詩終鮮兄弟。傳鮮寡也。玉色白或青。故為玉。有謂為王之訛者。證以易林象。非也。鵠鶴古通。為聲音故為鼓。
巽為木。為風(fēng)。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jìn)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發(fā)。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為楊。為鸛。
陸績云。風(fēng)。士氣也。巽坤之所生。故為風(fēng)。故易林亦以坤為風(fēng)巽柔故為繩。巽風(fēng)故直。工。說文巧飾也。象人有規(guī) 。徐楷(左金)曰。為巧必遵規(guī) 法度。然后為工。按巽為順。能順規(guī) 。遵循法度。故為工。風(fēng)可進(jìn)可退。故不果。經(jīng)屢以巽為疑。同此也。臭。氣也。風(fēng)散則氣至。故為臭。巽隕落。故寡發(fā)。震為發(fā)。反巽故寡發(fā)。廣顙取上二陽象。多白眼。按離為目。中爻陰。黑睛。上下陽目中之白。今二陽皆在上。睛伏在下。故多白眼。利市三倍。似取流通。或取人義。究為震。故曰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為弓輪。其于人也。為加優(yōu)。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于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于輿也。為多青。為通。為月。為盜。其于木也。為堅多心。為宮。為律。為可。為棟。為叢棘。為狐。為蒺藜。為桎梏。
為隱伏。為憂。為心病。為美脊。為亟心。為通。為堅多心。皆以陽在陰中而取象。以乾辟坤。故為溝讀。曲者使直為矯。直者使曲為。水性可曲可直也??汕士蔀楣啞K诘?。猶人之有血。乾大赤。坎得乾之中爻。故亦為赤。月者水之精。故坎為月。為憂故下首。下首猶低頭也。坎隱伏。故為盜。坎為屋極。故為宮。為棟。坎陽在中。健而直。故為棘。為蒺藜。坎陽陷朋中。不能移動。如法律之固定。如桎梏之在手足。故為法律。為桎梏。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于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贏。為蚌。為龜。其于木也。為科上槁。為牝牛。
取火之明。故為日為電。中虛故為大腹。余象皆取外堅。離中拓故科上槁。經(jīng)皆以艮為龜。變外堅故。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瓜(雙瓜上草)。為閣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于木也為堅多節(jié)。為養(yǎng)。為虎。為狐。
震為大涂。反之則為徑路。為山。故為石。外堅故也。門闕閽寺皆象形。指能屈伸制物。與手同義。故為指。狗。虞翻云。上已有狗。當(dāng)為拘字之誤。按構(gòu)變音句(左金)。禮曲禮若仆者降等則自下拘之。注拘取之也。釋文。拘古侯反。是拘與狗音同。故通用。而其義為取。仍由手取象。狗拘亦猶龍馬(右龍)羊陽之通用。不可謂龍羊之為誤字也。凡經(jīng)書字如此者。必有其故。詳細(xì)推考。自能得其故。不必遽為改字。艮為穴。鼠穴居。故為鼠。黔喙。易林作黔啄。說反喙耶。啄家食也。馬卻皆謂為虎象之屬,實(shí)虎約無黔者。茗啄則專屬之鳥。鳥之剛在啄。鳥艮剛在上。故為黔喙。凡鳥之鷙者。無不黔啄。易林以艮為鷹檀(右鳥)雕隼。本此也。剛在外故堅多節(jié)。鼻者面之山。故又為鼻。乾為虎。艮得乾上爻。故亦為虎。狐穴居故亦為狐。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jīng)Q。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為常。為輔頰。
巫以口舌用事。故為巫。上缺故為毀折。陰下附于陽。故為附。爻絕于上故為決。兌之附?jīng)Q。猶巽之進(jìn)退也。朱仰之云。地不生物曰剛鹵。按釋名地不生物曰鹵。左傳襄三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注淳鹵蛹(左土)薄之地。蓋剛者地不柔和。鹵者撓(左石)確。故不生物。與毀折義合。許慎謂鹵為西方鹵地。非也。兌為少女故為妾。兌為羊。鄭謂羊養(yǎng)青同通用。養(yǎng)炊婦。更賤于妾。似較虞作羔為近。輔頰取卦形。常九。家云西方神也。右所增象。依九家本。漢人注經(jīng)。十八九皆用之。何逸之有。先儒以他本皆無。獨(dú)九家有之。不敢列人。乃謹(jǐn)慎之意。豈知經(jīng)若本無。九家何敢擅增。況證以易林及漢魏人注。幾人人知之。為說經(jīng)者所不可離。不得名曰逸象。經(jīng)文之字。各本多寡異同者多矣。茲何足異。故揀擇而從則可。謂為逸象。則名不副實(shí)。
序卦上經(jīng)始乾坤。終坎離。而以否泰為樞紐。下經(jīng)始咸恒。終既未濟(jì)。而以損益為樞。其間次序。皆有深意。圣人慮后世妄人?;蛴衼y其卦序者。故為此以綰轂之。其意義可不深求也。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犀(左禾)也。物釋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捎^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fù)。復(fù)則不妄矣。故受之以天妄。有元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養(yǎng)。故受之以頤。頤者養(yǎng)也。不養(yǎng)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舱呦菀?。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離麗者。言一陰麗于二陽之間。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指咸卦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豚(左之)。豚(左之)者退也。物不可以終豚(左之)。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jìn)也。進(jìn)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巳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決(左無)。決(左無)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左女)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苯。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并。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jìn)也。進(jìn)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放而天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人也。入而后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jié)。節(jié)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jì)。故受之以既濟(jì)。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jì)終焉。
伏羲未定婚禮以前。人皆知有母。不知有父。故曰有夫婦然后有父子。節(jié)者符也。以竹為之。各持其一。合之以為信。周禮地官掌節(jié)是也。物不可終離。故受之以節(jié)。節(jié)之用在合。故與離對文。合而符則信。故曰節(jié)而信之。全指符節(jié)言。舊解皆誤。
雜 卦十翼以雜卦終。與山六十四卦以未濟(jì)終義同也。蓋六十四卦卦序皆文王所定。其起訖皆有深義不可動搖。然易道以不窮為義。六十四卦至既濟(jì)而六爻定。定則窮矣。故殿以未濟(jì)。使之復(fù)通。六十四卦。上經(jīng)始天地。下經(jīng)始夫婦。此不易者也。故雜卦仍之。而以井困居上經(jīng)之末。以損益為樞紐。以未濟(jì)決(左無)居下經(jīng)之末。以否泰為樞紐。損益否泰。后先互易。明文王之意。先天道。后人事。孔子之意。先人事后天道也。先人事。并取其不窮。困而不失其亨。故以為上經(jīng)之殿。聽天道。則事之濟(jì)不濟(jì)命也。剛健果決。自強(qiáng)不息。終焉以赴之耳。故以未濟(jì)決(左無)終。仍窮變通久之義也。謂之為雜者。言雜柔(左未)各卦。使上下經(jīng)互易。不與文王卦序同。非孔子不敢有此改作。亦非孔子無此神化之筆也。彼七十二賢固不敢創(chuàng)制如斯也。以上所言。雜卦殿十翼之義也。至其所言。必錯綜對舉者何也。以見卦象正則如此。反則如彼也。正象說卦舉其端。說卦所未言者??深愅埔病V粮蚕髣t無言者。然如大過九五枯楊。人尚知為反巽。獨(dú)正覆象相雜。如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讀。讀則不告。則以二至上。正反震也。如左傳以謙為敗言。則以謙下艮。與震相反也。如困曰有言不信。則以三至上。正覆兌也。如震曰婚媾有言。則以二至上正覆震相背也。如中孚曰鶴鳴子和。則以二至五正反震相對。如相應(yīng)也。鳴鶴在陰者。則以二至五正反民。正則為山陽。反則為山陰也。又六三云。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則以二至五正反艮震。震則或鼓或歌。艮則或泣或罷也。如此之類。經(jīng)內(nèi)甚多。除焦氏易林外。二千年說者無不誤。夫子蓋預(yù)知之。故于最后之雜卦申其義。
乾剛坤柔。比藥師憂。比五雖坎。然當(dāng)位居尊。故樂。師二人淵。故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臨二陽撫臨萬民。有施惠之意。震往。故曰與。反之為觀。則萬民仰五。有乞求之意。故曰求。艮為求也。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屯二陽皆當(dāng)位。故不失其居。蒙二陽皆失位。故曰雜。物相雜則文生。故曰著。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震動故起。反則止矣。泰損上一陽以益上。故損為衰之始。再三損則成否否移上一陽以益下。故益為盛之始。再三益則成泰。
大畜時也。無妄災(zāi)也。王引之云。古時與待通??痔鞛?zāi)至。畜以待饑。人本坤靈圖。無妄互艮。艮為火。故災(zāi)。焦京皆以無妄為大旱卦。自艮火象失傳。虞氏即不知其義。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陽上升。故不來。廉不自滿。故輕。豫自足。故怠。怠虞作怡。按怠怡皆從心。本一字。故古常通用。史記始皇本紀(jì)。視聽不怠。劉歆烈女贊。言行不怠。注并作怡。怡則自足。與謙輕反。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頤中有物。故曰食?;鹪谏较隆Ec明夷同。故曰元色。兌陰在上故曰見。巽陰在下故曰伏。故巽亦為盜賊。為寇戎。為豕。與坎同象。
隨元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fù)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志在隨時。不執(zhí)其故。廣韻。飭整備也。蠱則飭者。亂極思治也。爛自垢(左女)始。至剝而極。復(fù)則陽反。曰在上故晝。誅傷也。明傷則夜矣。
并通而因相遇也。并養(yǎng)而不窮故通。困剛掩。陽陷陰中。不通。自乾坤至此仍三十卦。合上經(jīng)數(shù)。自咸恒至決(左無)。仍三十四卦。合下經(jīng)數(shù)。
咸速也。恒久也。渙離也。節(jié)止也。感則無遠(yuǎn)近。無弗屆。故事莫速于感。反之為恒。則不速而久。渙者散也。故曰離。反之為節(jié)。則合而不離。故曰止。
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nèi)也。緩則和矣。和則易矣。反之則難。睽離女在上卦。故曰外。反之在內(nèi)。故曰內(nèi)也。
否泰反其類也。陰陽交為類。否陰交陽。泰陽交陰。故曰反。
大壯則止。豚(左之)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止則不退。反之則退。眾則不親。反之則親。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革更改舊有。故曰去故。鼎亨飪待熟。故曰取新。過失也。失刖不信。反之則信。
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多與寡相反。上與下相反。豐雷電皆至故多。旅互巽為寡。艮為鰥。故親寡?;鹧咨?。水潤下。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jìn)也。訟不親也。小畜巽為寡。履者行也。故不處。需險在前。故不進(jìn)。訟天水違行。故不親。寡則獨(dú)處。反之則不處矣。不親則異行。與需之不行。亦正相反。
大過顛也。垢(左女)遇也。柔遇剛也。顛隕也。下巽隕落。頂滅澤中。故顛。垢(左女)坤遇乾。乾剛坤柔。
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yǎng)正也。既濟(jì)定也。漸陰皆居陽后。故待男行。頤求口食。得養(yǎng)之正。既濟(jì)山六爻當(dāng)位而止其所。故曰定。
歸妹女之終也。未濟(jì)男之窮也。女終夫家。故以嫁為終。既濟(jì)三陽皆比陰。內(nèi)剛外柔。與泰理同。故不窮。未濟(jì)三陽皆居陰前。內(nèi)柔外剛。與否理同。故窮。程子謂三陽不當(dāng)位故窮。豈知三女亦不當(dāng)位。豈獨(dú)三男。然而不窮者。以三女皆承陽也。程子謂來之多年。不得其義。后得之于成都箍桶者。蓋托辭也。
決(左無)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沈善登云。雜卦以乾剛坤柔始。以決(左無)剛決柔。還復(fù)為乾終。是舉全易渾成一乾。按此說最得決(左無)卦居終之義。自大過以下。不兩卦反對。宋儒頗疑為錯簡。然曰女之終。男之窮。上下對文。似非錯簡。惟義仍反對。大過死。反之則得養(yǎng)。垢(左女)柔遇剛。反之則剛決柔。漸女有待而行。反之則不待而嫁矣。既濟(jì)定。窮則不定。雖不對舉。而義仍反對。虞翻謂大過死。大過下垢(左女)。故次以后。上夾故以決終。亦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