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之象數(shù)
象者。易辭之所本。數(shù)者。易道所由成也。故自春秋以迄東漢。靡不重之。自王弼解縛去滯。避難就易。掃象不言。專演空理。是終日期菽粟豆麥之佳善。而不知其生于地也。象且不言。何有于數(shù)。
凡數(shù)有十。而實盡于五。參天兩地也。五合一為六。合二為七。合三作八。合四為九。合五為十。十不能變。仍與一同。故易祗用六七八九。以六七八九包一二三四五于其中也。此大玄所由以第一首當水。第二首當火。第三首當木。四首當金。五首當土。至六七八九。復為水火木金也。可見一二三四與六七八九同。祗以五為樞紐耳。故卽此六七八九之數(shù)。參伍之。錯綜之。而策數(shù)之變化以見。而易道之根本以成。
茲卽易林所用者分晰言之。一曰卦數(shù)。二曰爻數(shù)。三曰五行數(shù)。四曰十日數(shù)。五曰九宮數(shù)。六曰策數(shù)。七曰十二辰數(shù)。
先天八卦圖。略。
朱漢上以九宮為卦數(shù)者。非也。卦數(shù)者。八卦之次第。故數(shù)祗有八。不及九。然相對者皆九也。亦猶十日數(shù)。卽以其次為數(shù)也。周易定位首乾。乾始坤終。乾作坤成。系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次。皆出于自然。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擦t奁?。坤八。凡易林所用之數(shù)。卦數(shù)幾居其半。乃至東漢卽失傳。及邵子揭出此數(shù)。后人拘于河洛之數(shù)。謂與法象不合。豈知爻尚有數(shù)。卦之次又何不可為數(shù)哉。其詳已見卷一。
爻數(shù)圖。略。
右圖爻數(shù)。自初數(shù)之?;蛞砸回碁橐粴q一年。同人九三三歲不興。既濟九三三年克之?;蛞砸回碁橐辉?。臨至于八月有兇?;蛞砸回碁橐蝗?。復七日來復。或以一爻為一人。損六三三人行則得其友。皆爻數(shù)也。
若易林所用。如乾之晉云。三癡俱走。坤為癡。三則用爻數(shù)。故曰三癡。恒之節(jié)云。一華千葉。節(jié)震一。兌為華。故曰一華。用爻數(shù)也。又恒之小過云。一息十子。一仍震之爻數(shù)也。又易林或以巽為七。疑與復七日同例。自姤而復七日。自復而姤亦七日。所謂反復也。姤則下巽。亦爻數(shù)也。
五行數(shù)圖。略。
上圖。朱漢上謂之洛書數(shù)。朱子則謂為河圖數(shù)。郭璞洞林云??矓?shù)六。木數(shù)三。是也。易林晉之節(jié)云。四壁無戶。三步一止。節(jié)震木數(shù)三。坎水數(shù)一。皆用五行數(shù)也。又按。易震六二曰九陵。虞仲翔以初九當之。易無如此用數(shù)者。而易林遇震亦往往本易。言九震納庚。疑用金數(shù)也。
十日數(shù)圖。略。
上卽納甲數(shù)。乾納甲壬配一九。坤納乙癸配二十。震納庚配七。巽納辛配八??布{戊配五。離納己丁六。艮納丙配三。兌納丁配四。易林解之謙云。三火起明。謙下艮納丙。數(shù)三。用日數(shù)也。又易林及虞翻等。往往以兌為十。則以后天兌位當癸十之終。仍用日數(shù)。而非納甲也。祗兌如此用。他卦則未見。
九宮數(shù)圖。略。
上圖。劉牧朱震等謂之河圖。朱子謂之洛書。于古皆無確徵。故其名無定??即蟠鞫Y明堂篇曰。明堂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與茲數(shù)正同。九室者。九宮也。是以乾鑿度張衡鄭康成等皆謂為九宮。故名曰九宮數(shù)。
惟九宮之數(shù)。皆以后天八卦配之。易林蠱之師云。二人共路。后天坤位值二。師上坤?;フ稹U鹑?。故曰二人。又大壯之否云。三癡六狂。否下坤。為癡。三用爻數(shù)。乾位值六。故曰六狂。二與六。皆用九宮數(shù)也。
其見于別書者。朱漢上云。郭璞謂巽別數(shù)四。兌數(shù)七。又曰??矠橐荒辍R妆O(jiān)所謂震三艮八也。惟朱漢上謂此為卦數(shù)。殊非。卦數(shù)須從定位起。此入用位。故以配九宮。
大衍數(shù) 卽策數(shù)
漢上易云。四因九。得三十六。
四因六。得二十四。
太極不用。所用者四象。故以四因九六。九者陽數(shù)。六者陰數(shù)也。陽用極數(shù)。故九。陰用中數(shù)。故六。九而四之。得三十六。為乾一爻之策。六而四之。得二十四。為坤一爻之策。
六因三十六。得二百一十有六。
六者。一卦有六爻。乾一爻之策三十有六。以三十六而六之。則二百一十有六。為乾一卦之策。
六因二十四。得百四十有四。
六者。一卦有六爻。坤一爻之策二十有四。以二十四而六之。則百四十有四。為坤一卦之策也。
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
二百一十有六。合百四十有四。則三百六十也。
按九六策數(shù)六因之。共得三百六十。當期之日。若二十八。三十二。七八之數(shù)。各以六因之。亦共得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也。
三十二因二百一十有六。得六千九百一十二。陽卦有三十二卦。以二百一十有六而三十二之。則六千九百一十二。為三十二陽卦之策數(shù)也。
三十二因百四十有四。得四千六百八。陰卦有三十二卦。以百四十有四而三十二之。則四千六百八。三十二陰卦之策數(shù)也。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三十二陽卦之策六千九百一十二。三十二陰卦之策四千六百八。合而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所謂二篇之策也。按全易三百八十四爻。陰陽爻各一百九十二。以九六策數(shù)因之。仍合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右大衍數(shù)。邵康節(jié)傳其子伯溫。按此必傳其用。若數(shù)則人共知。
按易林萃之夬云。千歡萬悅。用乾策也。噬嗑之損云。遠望千里。用坤策也。萃之大畜云。大樹百根。用震策也。惟祗遇乾坤震三卦言之。他卦則不見也。
十二辰數(shù)圖。略。
朱震云。十二辰卽月數(shù)。月數(shù)卽消息數(shù)?;蛴弥疄槿諗?shù)。則京房之積算也。
易林大壯之離云。丑寅不徙。辰巳有咎。則以坎互艮震。先后天皆居丑寅。離互兌巽。先后天皆居辰巳。又革之賁云。亥午相錯。則以艮居亥。丑居午。皆論十二辰也。
焦氏易林集象學之大成
由左氏證之。象至東漢卽失傳。西漢失傳與否。無從證明。然由易林考之。凡左氏所謂者。易林皆有也。其他各逸象所有者。易林無不有。若各逸象所無。為易林所獨有者。則象之失傳者也。其實此象皆在易辭中。易象失傳。后人遂瞠目莫觛矣。如坤魚兌月。其著者也。故易林實集象學之大成。由斯推西漢時。象似未失傳也。
茲分別述之于下。
甲。六十四卦所用之象。
凡卦爻辭皆從象生。其見于說卦及各家逸象者。人能解。其不見者。則不能解。如乾日兌月坤魚乾南坤北離東坎西等是也。而易林則無不知之。
乙。說卦之百五十象。
乾健坤順。言八卦性情者八象。乾馬坤牛。遠取諸物者八象。乾首坤腹。近取諸身者八象。共二十四象。及下所廣之百十有四家。后天八卦象。中男少男二象。共百五十象。易林無不用也。
丙。荀九家逸象。
共三十有一象。此本非逸象。徒以傳流之本字多寡不同。后儒慎之。命為逸象。此亦唯易林知之。若東漢人則不盡知。
丁。左傳所用之象。其普通皆知之象不録。
除十翼外。詁易者莫先于左傳。其說易。無一字不從象生。惟其所用之象。為說卦及各逸象所有者。杜注孔疏能解。無者遂不能解。杜孔之時。賈逵服虔之注皆在??梢娰Z服卽不知。象至東漢而失傳。此最明確矣。茲將左傳失傳之象。分述如左。
一。閔元年。畢萬筮仕于晉。遇屯之比。震變坤也。而曰車從馬。以震為車。又晉語。震。車也。車有震武。是以震為武。而漢魏人解易履巽之武人。無以震為武者。若易林則遇震卽言武。又震殺之象??资枘芙?。漢人解易亦無用者。而易林每用之。
二。閔二年筮季友生。遇大有之乾。卽離變乾。而曰同復于父。敬如君所。言離所在南與乾南同也。而杜注不能解。若易林則每以乾為南。
三。莊二十二年筮敬仲生。遇觀之否。曰。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因遇卦之卦皆有巽。巽為齊。姜者齊姓。故巽為姜。而漢魏人皆不知此象。若易林遇巽卽言姜。初讀之不知其所指。后乃知其本于左氏。
四。僖十五年晉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卽震變離。曰。為嬴敗姬。車說其輹?;鸱倨淦?。姬輹旗皆震象。震形毀。故曰敗曰脫曰焚。詳見卷七。乃杜注不知。解之皆誤。若易林則以震為姬為旗。皆與左氏合。又曰。敗于宗丘。震為主。故為宗。為反艮。故曰丘。震形毀。幫敗。兼用覆象。尤與周易易林合。而杜注不解。
五。襄二十五年筮娶棠姜。遇困之大過。卽坎變巽。曰。夫從風。風隕。不可娶也。巽為隕。東漢人不知。故虞仲翔鼎初六鼎顛趾。不知其故在巽。而以大過顛為說。又秦筮伐晉。遇蠱。曰。歲云秋矣。我落其實。以艮為果實。巽為落也。而杜注不詳。若易林。則遇巽言隕落者。不可勝數(shù)也。至坎夫象。亦失傳。
六。昭五年筮穆子生。遇明夷之謙。卽離變艮。曰。日之謙當鳥。艮為鳥。故曰當鳥。乃杜注不知艮鳥象。以離鳥當之。是離當離矣。于之謙何涉。是不通也。若易林。則以艮為鳥。故讀黔喙為黔啄。
又曰。于人為言。敗言為讒。于人為言者。謂三至五互震也。震為人為言。乃震覆為艮。則言敗矣。謙正覆雨震言相背。則讒言矣。全用覆也。乃杜注不知。若易林。則遇謙卽曰讒也。
七。成十六年晉筮與楚戰(zhàn)。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復下震為南。坤為國。故曰南國。震為射。故射其元。震南震射之象。解易者皆不知。又乾為元。首也。為王。乾位南。故自北射中元王。而杜注不知。若易林則均知之。
戊。孟氏逸象。
孟氏逸象。傳者多寡不同。一三百余象。一四百余象。杬氏云。以兩漢經(jīng)師各守師說。故多寡不同。惟先儒謂此象傳自焦氏。今以易林考之。焦氏所用極要之象。此皆無之。傳自焦氏。似不然也。又此象采自本經(jīng)。頗有誤者。推其解。皆虞義。如焦以艮為虎。與九家合。此以坤為虎。焦以震為鶴。此以離為鶴。焦以震為孕。此以離為孕。顯皆虞氏詁經(jīng)之誤解。故吾疑此象純?yōu)橛葜傧杷嫛7駝t后儒采自虞注中。而未必為孟氏也。焦氏易傳自孟氏。如此象為孟氏所輯。豈有左傳之象。焦氏皆知。孟氏反不知哉。此其證也。茲從其多者録之。至其義有可疑。或與易林異者。則隨文注出。以資參考。
乾為王。先王。明君。人。大人。圣人。賢人。君子。武人。行人。物。易。立。直九家。敬。畏。威。嚴。剛堅。道。德。盛德。行。性卽乾元。精。言九家。信。揚善。善。積善。良。仁。愛。忿。生。祥。慶。天休。嘉。福。介福。祿。先。始。知。大。盈。蔑。肥此與上武人。皆虞氏誤象。好施。利。清。治。大謀。高。揚。宗。族。高宗。甲。老。舊。古。大明乾。日也。兼月言者非。遠。郊。野。門。道門。百歲。頂。朱。衣九家。圭。蓍。瓜。龍九家。
坤為臣。順臣。民。萬民。姓。小人。邑人誤。鬼。形。身。牝。母。躬。我。自。至。安。康。富。財。積。聚。萃。重。致。用。包。寡。徐。營。下。容。裕。虛。書。邇。近。疆。無疆。思。惡。理。體。禮。義。事。業(yè)。大業(yè)。庶政。俗。度。類誤象。閑。藏。密。默。恥。欲。過。丑。積惡。迷九家。弒。亂。怨。害。遏惡。終。永終。敝。死。喪。冥?;?。夕。莫夜。暑。乙。年。十年。戶。義門。闔戶。閉關(guān)。盍。土。階。積。土田。邑。國。邦。大邦。萬國。異邦。方九家。鬼方。裳九家。紱。車。器。缶。輹誤象。囊?;⒂菔险`象。兕。黃牛。牝牛九家帛漿象。此無。
震為帝。主。諸侯。人。士。兄。夫。元夫。趾。出。行。征。作。遂。驚走。警衛(wèi)。定。百。言。講議。問。語。告。響。聲。音。鳴。夜。交疑。徵。反。后。后世。從。守。左。生。嘗。緩。寬仁。樂。笑。喜笑。笑言。道。際。祭。鬯。禾稼。草莽。鼓九家???。馬。麋鹿。
九家有玉鵠此無
巽為命。命令。號令。教令。誥。號。號唃。處女。婦。妻。商旅。隨。入。處。伏。列。齊。同。交。進。退。舞。谷。長木。苞。楊。果木。芽。白芽。蘭。草木。草莽。杞。葛藟。薪。庸卽墉。牀。繩。帛。腰帶。繘。蛇。魚。鮒。
九家有鸛象。此無。
坎為圣鄭玄周禮注。圣。通也。洪范。睿作圣。睿。明也。水明而無不通。故為圣。張惠言謂得乾二。非。云。玄云。川。大川紀磊謂此象非。河。心。志。思。慮。憂。謀。惕。疑。艱。蹇。恤?;凇e汛艘藻褳閼n。顯為虞義。忘。勞。濡。涕。洟。眚。病。疾病。疑疾。災。破。罪。悖。欲。淫??鼙I。暴。毒。瀆說卦。孚。平。法。罰。獄。則。經(jīng)。習。入。內(nèi)。聚。脊。要。臀。膏。陰夜。歲。三歲。尸。酒。木。叢木。叢棘九家。棘匕。穿木。校?;?。弓彈。車。馬。
九家有為宮為律為可為棟為狐為桎梏。此無。
離為女子。為婦。孕易林以震為孕。此似誤。惡人。見。飛。爵。日。明。光。甲。黃。戎。折首。刀。斧。易林以兌為斧詁易。義長。資斧。矢。飛矢。黃矢。綱。罟。甕易林以震為甕。鳥。飛鳥。鶴此誤解中孚而取。隼此誤解解上六而取。鴻此誤解漸鴻而取。
九家有牝牛象。此無。虞翻注離彖。謂以離為牝牛為俗說。豈知左氏明曰純離為牛。左氏亦俗說乎。由此證虞翻未見左傳。又以證孟氏逸象純?yōu)橛菔弦菹蟆?br />
艮為弟。小子。君子。賢人。童。童蒙。僮仆。官。友。閽。時。豐。星。沫。霆。果。慎。節(jié)。待。制。執(zhí)。小。多。厚。取。舍。求。篤實。道。門庭。宗廟。社稷。鼻九家。肱。背。腓。皮。膚。小木。碩果。豹。狼。小狐。尾。
九家有為虎為狐二象。此無。虞氏以坤為虎。訖不知艮虎象。豈知易林及九家皆以艮為虎。后郭璞又以兌為虎。兌西方虎宿。又兌為剛魯。為毀折。義亦勝于坤。
兌為妹。妙。妻。朋友此虞氏不知朋友真詁誤取。與類同。講習。小。少。刑人。密。通。見。右。下。少知。契。
九家有為常為輔頰二象。此無。
除說卦外。凡左氏所用之象。九家逸象。易林無不知之。無不用之。至孟氏逸象。則易林不與盡同。然較其義于經(jīng)。則易林無滯義。而孟氏逸象。則用于此而合者。用于彼常不合如以離為斧。旅斧可解。巽斧遂不合。于是虞翻命卦再三變。以就其象。夫一卦可變?yōu)榱呢?。尚何求而不得乎。?jīng)義之不明。此等曲說障之也。
焦氏易傳自孟氏。以西漢時之重師承。豈有焦氏故背其說。而立異如此哉。故夫孟氏逸象。純?yōu)橛菔弦患抑f。可斷言也。乃先儒又有謂此逸象傳自焦氏者。今以易林考之。重要之象迥不相同。傳自焦氏之說。似尤無稽。茲將易林失傳之象。標出如左。
乾
為日。河。海。山。陵。南。順。
坤
為水。江?;础:?。海。魚。淵。云。虛同墟。薪。逆。北。
震
為武。旗。鴻。隼。鳥。箕子。南。射。爵。樽食。鶴。君。伐。姬周姓。甕。胎卽孕。舟船。飛。翼。老夫。商旅。公父同???。神。襦。缶。瓶。辰。簋。登。狩。乘。華。羽。東北。萌芽。翰。髪。袂。
巽
為母。齊。姜。少姜。寡。隕。落。羸。蠱。石。隙。裮。
坎
為大首。肉。土。眾。胏。楫。西。脯。鬼。矢。夫。
離
為枯。星。東。
艮
為火。鳥。鴂。隼。面。簪。須。祖。臣。臣妾。角。啄。豚。負。何。壽。貴。邑。邦。牀。西北。斯析。貝。金。觀。光。明。龜。視。
兌
為月。華。老婦。魯。資斧。牙。
右從易林尋得失傳之象。共百廿一。又有為易林所無。祗見于左傳者一象。
震為輹詳卷七
共百廿二象。至漢魏皆失傳。除姬旗姜數(shù)象可釋左傳外。余無一字不與易有關(guān)。可據(jù)以更正昔儒誤解誤象。如撥云霧而見青天。如闇夜之逢華燭也。至其所推廣之象。奇詭百出。如一一列舉。雖數(shù)倍于孟氏逸象而不能盡也。而尤要者。易林視本象與對象不分。由是易用旁通之處始明。易林以覆象與正象雜用。妙不可階。由是易用覆象之處。其神妙亦漸解。推之半象大象。無不皆然。初觀其辭。妙義環(huán)生。玲瓏剔透。不可端倪。若焦氏用象。獨擅天機。及推求其例。無不源本于經(jīng)。無絲毫之逾越規(guī)矩也。昔人知太玄擬易。故往往卽玄首以解經(jīng)。而不知焦氏易林之亦擬易也。嗚呼。后之人有究心易數(shù)者乎。愚以為太玄其階。有究心易象者乎。易林其數(sh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