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講 元代的易圖:李簡的《先天則河圖》

易圖講座 作者:


  李簡,里貫未詳?!秾W(xué)易記·原序》:“壬寅春三月,予自泰山之萊蕪,挈家遷東平?!何礆q承乏倅泰安,山城事少,遂取向之所集學(xué)易記觀之,重加去取焉……它日必有能辨之者。中統(tǒng)建元庚申秋七月望日信都李簡序?!?br />
  “中統(tǒng)建元”乃忽必烈改元1260年,前之“壬寅”為蒙古乃馬真后元年(1242)。完顏氏金朝亡于1234年,其時(shí)山東已在蒙古統(tǒng)治之下。據(jù)“之萊蕪挈家遷東平”語考之,李簡似為山東萊蕪人。又“己未”(1259年)當(dāng)蒙古憲宗蒙哥執(zhí)政末年,而清代四庫館臣謂“己未為延佑六年,蓋仁宗時(shí)人也”,將李簡退后六十年,本誤。

  《學(xué)易記》九卷,采《子夏易傳》逮劉肅易學(xué)著作凡六十四家之說,仿李鼎祚《周易集解》和房蕃權(quán)《周易義?!分梢粫F渲芯硎住皩W(xué)易記圖說”本劉牧《易數(shù)鉤隱圖》、《道藏.周易圖》和朱熹《易學(xué)啟蒙》、《周易本義》之圖列有本圖或衍圖。有九數(shù)《河圖》、十?dāng)?shù)《洛書》等多幅易圖。曰:“朱文公曰,近世說易者,于象數(shù)全然闊略,其不然者,又太拘滯支離,不可究詰……文公此說甚愜愚意,然仆所取之圖,則亦不能盡同也?!?br />
  李簡的《先天則河圖》(見下圖),是一幅與前人不同之圖。

  朱熹本邵雍“乾坤縱而六子橫”說所出《伏羲八卦方位》圖,是“天地定位”的乾南坤北,東南方之兌與西北方之艮相對(duì)為“山澤通氣”,東方之離與西方之坎相對(duì)為“水火不相射”,東北方之震與西南方之巽相對(duì)為“雷風(fēng)相薄”。而李簡則就圖而曰:“先天乾一位在南方,兌二位在東南,離三位在東方,震四位在東北,巽五位在北方,坎六位在西北,艮七位在西方,坤八位在西南。《系辭》自‘天地定位’至‘坤以藏之’,明先天也?!?br />
  李簡此圖所配八卦數(shù)與朱熹相同,然而由于變更了巽、坎、艮、坤四卦的方位,李簡圖數(shù)為一○形,就與朱熹圖數(shù)為∽形不同。

  《學(xué)易記》又列《后天則洛書》圖,曰:“后天八卦出于洛書,以震代離,蓋取木之生數(shù)也,故‘萬物出乎震’,東方又有木之成數(shù),故巽得次震而代兌也,以離代乾,火之成數(shù)七也,以兌代艮、以乾代坎,取四、九金生成數(shù)也,以坎代巽者,水生成之?dāng)?shù)在北也,以艮代震,取土生成之?dāng)?shù),位乎東北,終始萬物也。六子從乾變易方所,獨(dú)坤居西南不動(dòng)者,亦陽動(dòng)陰靜之意也?!边€列有《易有太極圖》(為采《道藏·周易圖》之《太極圖》,即楊甲所謂的“舊有此圖”)、《伏羲八卦圖次序圖》(為采朱熹《伏羲八卦次序》黑白塊圖),圖說:“其法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其敘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首乾尾坤,以陰陽先后為數(shù)也?!保ⅰ吨刎詧D》(為將朱熹《伏羲六十四卦次序》黑白塊圖分為八宮之衍圖)、《洪紫微邁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圖說:“八卦之中分列五十六卦,亦皆首尾相錯(cuò)。夬與復(fù)相錯(cuò),睽與革相錯(cuò),其余相次至于謙、剝,皆相錯(cuò)。又非只此也,乾與坤相伏故相對(duì),夬于剝相伏又相對(duì),其余相次至于復(fù)、姤,悉皆兩兩相伏。陽根與陰,陰根于陽,陰陽之精,互藏其宅。洪紫微此圖,其自然之理蓋出于伏羲八卦次序圖,因而重之而為六十四也。此圖傳世始于洪邁邪?其亦有所受也邪?是因見堯夫乾南坤北之先天,遂更而為此圖邪?)、《六十四卦方圖》(此圖本前《先天則河圖》之八卦方位,又“八卦之中分列五十六卦”,用以說“相錯(cuò)”與“相伏相對(duì)”之意。

  李簡所出衍化易圖,有其本身的特點(diǎn),即其所謂的八卦“先天卦位”是本朱熹的《伏羲八卦次序》小橫圖直接首尾相連圍成圓圖,所調(diào)的六十四卦“先天方位”亦是本朱熹《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大橫圖直接首尾相連圍成圓圖,而不是中分‘‘拗轉(zhuǎn)’’后圍成大小二圓圖。他又把邵雍《先天圖》中的六十四卦方圖“取出放外”,謂“六十四卦方圖蓋因推廣河圖而得之也”。李簡如此作為,皆是本朱熹之說而來。朱熹有“先天圖曲折”、“方圖則一向皆逆,若以圓圖看,又只一半逆,不知如何”、“圓圖自有些子造作模樣,如方圖只是據(jù)現(xiàn)在底畫便是,就這中間拗作兩截,恁地轉(zhuǎn)來底是奇,恁地轉(zhuǎn)去底是偶,便有些不甚依他當(dāng)初畫底”等說(見《文公易說》),又曰:“若論他太極,中間虛者便是,他亦自說圖從中起。今不合被

  橫圖在中間塞卻,待取出放外。”(見《朱子語類》卷六十五)。時(shí)至元初,李簡完成了朱熹未竟的事業(yè)。特別是“拿出放外”的六十四卦方圖,由李簡從“河圖”中找到了出圖的“根據(jù)”。這一六十四卦方圖是絕無僅有的,雖稱為“六十四卦方圖”,但其中卻寓有八卦圓圖,

  與邵雍《先天圖》中的六十四卦方圖不同。

  李簡《學(xué)易記》集有六十四家之說。今天,其中許多家之原本著述已不可見,能得賴于《易圖說》而了解這些家原說的本義,應(yīng)該說這是李簡的功勞。其“學(xué)易記圖說”歸納劉牧、邵雍、朱熹之說,又有取于漢代易學(xué)家京房的飛伏說,從而演繹出有自己獨(dú)立見解的易圖和圖說,由此可見其獨(dú)立思考的學(xué)風(fēng)。他不取《周子太極圖》,而采出于《道藏》的《太極圖》和洪邁《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可見其主朱熹“子在母外”以圖中虛處為太極的觀點(diǎn)。

  李簡生活于金、元相接的歷史時(shí)期里,從其所引江南鄭東卿、袁樞、朱熹、張栻、楊萬里、王宗傳、真德秀、魏了翁、鄭汝諧等諸家之說來看,當(dāng)金、宋和談相安之際,大江兩岸還是有文化交流的。李簡的易圖大體上是宋代易圖(特別是朱熹的易圖)的繼承和演變,只是他的演變并不新奇,又有后來朱熹易學(xué)立于學(xué)官的形勢的限制,所以對(duì)后世的易圖學(xué)發(fā)展并沒有產(chǎn)生大的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