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曰∶癰疽皆因陰陽相滯而生。蓋氣、陽也,血、陰也,血行脈中,氣行脈外,相并周郁,滯,《為解
[癰瘍之劑第二十] 真人活命飲
治一切癰疽腫毒初起未消者。
金銀花(三錢)陳皮(去白)當歸(酒洗,錢半)防風(七分)白芷甘草節(jié)貝母天大片,銼,蛤忌酸物、鐵器酸性收斂,凡藥多忌鐵此足陽明、厥陰藥也。金銀花散熱解毒,癰疽圣藥,故以為君;花粉清痰降火,白芷除濕祛甘草化毒和中,故以為臣;乳香調氣,托里護心(能使毒瓦斯外出,不致內攻),沒藥散瘀消腫定痛,故以為佐;穿山甲善走能散,皂角刺辛散剽銳,皆厥陰陽明正藥,能貫穿經絡,直達病所,而潰壅破堅,故以為使。加酒者,欲其通行周身,使無邪不散也(此藥當服于未潰之先,未
[癰瘍之劑第二十] 金銀花酒
治一切癰疽惡瘡,不問發(fā)在何處,或肺癰、腸癰,初起便服,奇效(癰疽之生,始于喜怒營衛(wèi)者為臍等眉而金銀花(五兩,干者亦可,不及生者力速)甘草(一兩)。水二碗,煎一碗,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服盡,重者日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外以生者搗爛,酒調,此足太陰、陽明藥也。金銀花寒能清熱解毒,甘能養(yǎng)血補虛,為癰瘡圣藥;甘草亦扶胃解毒之上劑也。
本方用金銀花(二兩)甘草(一兩),加黃四兩,酒一升,重湯煮服,名回毒金銀花湯∶治附∶忍冬膏(金銀花,一名忍冬藤)∶四月采鮮花,搗汁熬膏,茶酒任點服。養(yǎng)陰退陽,補
[癰瘍之劑第二十] 蠟礬丸
?。ɡ钛福┲我磺携彴b惡毒,先服此丸,護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為毒蟲蛇犬所傷,并宜服之。
黃蠟(二兩)白礬(一兩。)先將蠟溶化,候少冷,入礬,和勻為丸。酒下,每服十丸、毒。
此手少陰藥也。心為君主,不易受邪,凡患癰疽及蛇犬所傷,毒上攻心,則命立傾矣。
黃蠟甘溫,白礬酸澀,并能固膜護心,解毒定痛,托里排膿,使毒瓦斯不致內攻,故為患諸證者所
[癰瘍之劑第二十] 托里散
治一切惡瘡、發(fā)背、疔疽、便毒始發(fā),脈弦洪實數,腫甚欲作膿者(脈弦洪實數,乃實熱金銀花當歸(一兩)大黃樸硝花粉連翹牡蠣皂角刺(三錢)黃芩赤芍(一此足陽明、厥陰藥也。金銀花清熱解毒,瘡癰主藥;當歸、赤芍調營血,大黃、芒硝蕩胃熱;黃芩清肺火,牡蠣軟堅痰;連翹花粉散結排膿,角刺鋒銳,直達病所而潰散之也(李東垣曰故曰脈風瘡大
[癰瘍之劑第二十] 救苦勝靈丹
(一名救苦化堅湯。東垣)治瘰馬刀挾癭,從耳下或耳后下頸至肩,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陽經分;其瘰在頸下或至頰車,乃足陽明經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將三證合而治之(一切雜病,皆有六經所見之證黃(護皮毛,實元氣,活血生血,瘡家圣藥)連翹(能散諸經血凝氣聚,十二經瘡藥中不可無也)漏蘆升麻(各一錢)葛根(五分,此三味足陽明本經藥也)丹皮(去腸胃中留滯宿血)當歸生地熟地(此三味和血涼血生血)白芍藥各三分(酸寒能補中益肺,治腹痛必用之,夏月倍之,冬寒則不可用)防風(五分)羌活獨活(一錢,此三味必關手足太陽證,脊痛、項強、腰似折、頂似拔者用之。防風辛溫,若瘡在膈以上,雖無太陽證亦當用之,為能散上部風邪,去病患拘急也柴胡八分,功同連翹,如瘡不在少陽經,去之)鼠粘子(解毒,無腫不用)人參(三分,補肺氣,如氣短不調反喘者,加之)甘草(炙,五分,能調中,和諸藥,瀉火,益胃氣,亦去瘡邪),肉桂(二分,能散結積,陰證瘡瘍當少用之,此寒因熱用之意;又為陰寒覆蓋其瘡,用大辛熱以消浮凍之氣。煩燥者去之)黃連(以治煩悶)黃柏(炒,三分,如有熱或腿腳無力,加之,如煩躁欲去衣者,腎中伏火也,更宜加之,無此不用)昆布(二分,咸能軟堅,瘡堅硬者宜用)三棱煨,(二分)莪術(煨,三分,此二味瘡堅甚者用之,不堅不用)益智(二分,唾多者,胃不和也,病患吐沫吐食、胃寒者加之)麥芽(一錢,治腹中縮急,兼消食補胃)神曲(炒,能化食)濃樸(一錢二分,腹脹加之,否則勿用)。蒸餅為丸。每服三錢。如氣不順,加陳皮、木香;大便不通,加酒制大黃;血燥加桃仁、大黃;風燥加麻仁、大黃、秦艽、皂角子此足陽明、手足少陽藥也。解照東垣注各藥下。東垣立此法,以聽用者之進退,倘能隨證加減,實能統(tǒng)治諸瘍,亦嘉惠后人無窮之心也。
[癰瘍之劑第二十] 散腫潰堅湯
(東垣)治同前證。
黃芩(八錢,半酒炒,半生用)知母黃柏(酒炒)龍膽草(酒炒)花粉(酒洗)桔梗洗炒,三錢)煎。食后熱服,此手足少陽、足陽明藥也。柴胡、連翹清熱散結,升麻、葛根解毒升陽,花粉、桔梗清肺排膿,歸尾、芍藥潤肝活血,甘草和中化毒,昆布散痰潰堅,三棱、莪術破血行氣(三棱破血中之氣),廣術破氣中之血,黃芩、柏、連、龍膽、知母大瀉三焦之火,而桔梗又能載諸藥而上行也。
[癰瘍之劑第二十] 飛龍奪命丹
治一切疔腫、癰疽、惡瘡初發(fā);或發(fā)而黑隱,毒瓦斯內攻者。
天南星雄黃巴豆(去油,一錢)黃丹乳香砂信石(五分)斑蝥(十六個,去頭足,炒)麝香(少許)。為末,蟾酥和為丸,如麥米大。每服十丸或十四五丸,量人虛此十二經通行之藥也。毒瓦斯內攻,瘡瘍黑陷,非平劑所能勝。南星、雄黃、黃丹味辛性燥,惡物(斑蝥能瀉毒從小便出;巴豆能瀉毒從大便出);信石燥烈(劫痰);麝香香竄通竅;乳香能使毒瓦斯外出,不致內攻。引之以酒,使行經絡,無毒不瀉也。此乃厲劑,所謂藥不瞑眩,厥疾不瘳,此類是也(《玉機微義》曰∶此方世俗多用之。然香竄燥毒之劑,蓋無經不至者,備汗吐下三法。病因食一切禽獸毒發(fā)及瘡,脈沉細緊數,毒蘊在里,并濕毒,用之神效;若大熱大渴,毒瓦斯發(fā),脈浮洪在表,及膏粱積熱之人,不宜輕用;世人多不分此。又有以半夏代雄
[癰瘍之劑第二十] 雄黃解毒丸
?。ǖは┲卫p喉急痹(咽在后主食,喉在前主氣。十二經中,唯足太陽主表,別下項,余經皆內循咽喉,盡得以病之,而統(tǒng)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氣,屬肺金,變動為燥,燥則澀而閉;咽主地氣,屬脾土,變動為濕,濕則腫而脹;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氣血結聚于咽喉。腫達于外,麻癢且雄黃(一兩)郁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皮、油。)醋糊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或用巴豆油蘸紙捻上,燃火吹熄,帶煙刺入喉中,出紫血惡涎,即寬;此以熱攻熱,熱則流通此手足少陰、少陽藥也。吳鶴皋曰∶纏喉急痹,緩治則死。雄黃能破結氣,郁金能散惡血,巴豆能下稠涎。丹溪生平不用厲劑,此蓋不得已而用者乎(單蛾、雙蛾、木舌、子舌脹、纏喉出血
[癰瘍之劑第二十] 皂角丸
?。ā督饏T》)治肺癰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眠(肺者,五臟之華蓋也,處于胸中,主氣,候在皮毛。勞傷血氣,腠理虛而風邪乘之,內感于肺,汗出惡風,咳嗽短氣,鼻塞項強,胸膈脹滿,久久不瘥,則成肺痿;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熱相搏,氣血稽留,蘊結于肺,則成肺癰。多唾涎沫而無膿者,肺痿也;口干喘滿,咽燥而渴,甚則四肢微腫,咳吐膿血,胸中隱痛者皂角(刮去皮弦,酥炙)。為末,蜜丸。以棗膏和湯,服三丸。
此手太陰藥也。喻嘉言曰∶火熱之毒,結聚于肺,表之里之,溫之清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幾無堅不入,聿成洗蕩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少之也。
《千金方》用桂枝湯去芍芍,加皂角,名桂枝去芍藥加皂角湯∶治肺痿吐沫。本方加蛤粉等分,為末,名皂蛤丸;治婦人風邪客于乳房,而成乳癰。每服二錢,酒下(此藥能導其汗,散
[癰瘍之劑第二十] 托里十補散
(《局方》。即《外科精要》十宣散)治癰瘡初發(fā)或已發(fā),邪高痛下,瘡盛形羸,脈無力者(若癰疽不因膏粱、丹毒、火熱、胃黃人參當歸(二錢)川芎桂心白芷防風濃樸桔梗甘草(一錢。)每服發(fā)背疔瘡。
此手足太陰、足厥陰、陽明藥也。參補氣,芎歸活血,甘草解毒,桂心、白芷、桔梗排膿,濃樸瀉實滿,防風散風邪,為表里氣血之藥,共成助陽內托之功也朱(丹溪曰∶若冬月腫瘍用之,可轉重就輕;若潰瘍夏月用之,以桂樸之溫散,佐以防風、白芷,吾恐雖有參,難為倚仗,世人不分冬夏,無論經絡,不能無誤也?!稒C要》曰∶治瘡須用托里、疏通臟腑、調和營衛(wèi)三法。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fā)熱煩躁,外無赤,痛深于內,其邪深矣,當疏通臟腑,以絕其源;外之內者,其脈浮數,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極而內行,當先托里;內外之中者,外無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營衛(wèi);用此三者,雖未即瘥,必無變證)。
[癰瘍之劑第二十] 托里黃湯
?。ā犊備洝罚┲沃T瘡潰后,膿多內虛(潰后膿血出多,陰陽兩竭,宜大補氣血)。
黃人參當歸桂心茯苓遠志麥冬五味子(炒),等分。每服五錢,食遠服。
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人參、黃補氣固衛(wèi),當歸、桂心活血生肌,茯苓滲濕健脾,麥丹溪也。
[癰瘍之劑第二十] 托里溫中湯
(孫彥和)治瘡瘍?yōu)楹兌鴥认?,膿出清稀,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逆,氣短呃逆,不得安臥,時發(fā)昏憒(此孫彥和治王伯祿臂瘍方也。六脈沉微,色變膚涼,加以呃附子(炮,四錢)干姜(炮)羌活(三錢)木香(錢半)茴香丁香沉香益智仁一錢。)加生姜五片,煎。
此足陽明、三陰藥也?!缎l(wèi)生寶鑒》曰∶經曰∶寒淫于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干胃,邪,
[癰瘍之劑第二十] 止痛當歸湯
?。ā犊備洝罚┲文X疽背疽,穿潰疼痛。
當歸生地黃芍藥黃人參甘草(炙)官桂(各一兩。)此足陽明、厥陰藥也。當歸、生地活血涼血,人參、黃益氣補中,官桂解毒化膿毒化成膿,則痛漸止,芍藥和脾,酸以斂之,甘草扶胃,甘以緩之,則痛自減矣(齊德之曰∶世人皆謂乳沒珍貴之藥,可住疼痛;不知臨病制宜,殊非一端。熱痛涼之,寒痛溫之,風痛除其風,濕痛導其濕,燥痛潤之,塞痛通之,虛痛補之,實痛瀉之,膿郁而閉者開之,惡肉敗潰者引
[癰瘍之劑第二十] 生肌散
斂瘡長肉(瘡初起者禁用)。
寒水石()滑石(二兩)龍骨海螵蛸(一兩)密陀僧枯礬定粉(即鉛粉)干胭脂(五錢。)共為細末,摻瘡口上。
此陽明藥也(陽明主肌肉)。瘡口不斂,蓋因膿水散溢而潰爛也。石膏(亦名寒水石。
李時珍曰∶唐宋諸方,寒水石即石膏)、滑石解肌熱,龍骨、枯礬善收澀,胭脂活血解毒,螵蛸、陀僧、又方∶檳榔枯礬(各一兩)陀僧黃丹血竭(一錢)輕粉(五分),亦名生肌散。張子和方∶黃連(三錢)密陀僧(五錢)胭脂綠豆粉(二錢)雄黃輕粉(一錢),亦名生肌散∶治同。
[癰瘍之劑第二十] 灸法
治一切癰疽惡瘡。
凡人初覺發(fā)背,欲結未結,赤腫痛,以濕紙覆其上,先干處即癰頭也。取獨頭大蒜切片,安于頭上,用艾灸之。三壯換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佳。最要早覺早灸為上。若有十數頭者,即用蒜研作餅,鋪頭上,聚艾于餅上燒之。若初發(fā)赤腫一片,中間有黃粟米頭子,便用獨蒜片安于頭上,著艾灸十四壯,或四十九壯,使毒瓦斯外出則易愈(李迅曰∶癰疽用灸,勝于用藥,三壯一易,百壯為率,但頭項以上,切不可用,恐引氣上,更生大禍也。史源曰∶有灸至八百壯者,約艾一篩,初壞肉不痛,直灸至好肉方痛,至夜火滿背、高阜頭孔百數,則毒外出,否則內逼五臟而危矣?!毒V目》曰∶《精要》謂頭上發(fā)毒,不得灸,此言過矣!頭為諸陽所聚,艾柱宜小,壯數宜少;小者如椒粒,少者三五壯而已。
按發(fā)
[癰瘍之劑第二十] 芙蓉外敷法
——切癰疽腫毒。用芙蓉花,或葉、或根皮,搗爛,或干研末。蜜調涂四周,中間留頭,干則涼膏、清露散、鐵箍散,皆此物也?;蚣映嘈《鼓蛏n耳燒存性為末,加入亦妙(芙蓉辛平,性
釋意:
◎方名:真人活命飲(癰瘍之劑)
總結:消癰散毒
編號:001
組成:白芷、貝母、天花粉、甘草節(jié)、當歸、防風、陳皮去白、沒藥、乳香、皂角刺、穿山甲、金銀花
主治:治一切癰疽腫毒初起未消者。
歸經:此足陽明厥陰藥也(胃肝)。
方義:(1)金銀花散熱解毒,癰疽圣藥,故以為君。(2)白芷除濕袪風,花粉清痰降火;并能排膿消腫。當歸和陰而活血。陳皮燥濕而行氣。防風瀉肺疏肝。貝母利痰散結。甘草化毒和中。故以為臣。(3)乳香調氣,托里護心。沒藥散瘀消腫定痛。故以為佐。(4)穿山甲善走能散。皂角刺辛散剽銳。皆厥陰陽明正藥,能貫穿經絡,直達病所,而潰壅破堅。故以為使。(5)加酒者,欲其通行周身,使無邪不散也。
煎服法:用好酒煎。毒在上飽服,在下饑服,喜飲者多飲酒以行藥勢。
禁忌:忌酸物、鐵器。
◎方名:金銀花酒(癰瘍之劑)
總結:癰疽初起
編號:002
組成:金銀花、甘草
主治:治一切癰疽惡瘡,不問發(fā)在何處,或肺癰腸癰,初起便服奇效。
歸經: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脾胃)。
方義:(1)金銀花:寒能清熱解毒,甘能養(yǎng)血補虛,為癰瘡圣藥。(2)甘草:亦扶胃解毒之上劑也。
變化方:本方用金銀花、甘草,加黃耆、酒,重湯煮服,名回毒金銀花湯,治痛瘍色變紫黑者。
又附方:忍冬膏:四月采鮮花,搗汁熬膏,茶酒任點服。養(yǎng)陰退陽,補虛療風,尤宜于火熱熾盛之人,永無疔疽之患。窨酒亦佳,花葉同功,而花香尤勝。
煎服法:水二碗,煎一碗,再入酒一踠,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服盡。重者日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外以生者搗爛,酒調敷毒四圍。
◎方名:蠟礬丸(癰瘍之劑)
總結:托里護心
編號:003
組成:黃蠟、白礬
主治:治一切瘡癰惡毒,先服此丸,護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為毒蟲蛇犬所傷,并宜服之。
歸經:此手少陰藥也(心)。
方義:(1)心為君主,不易受邪,凡患癰疽及蛇犬所傷,毒上攻心,則命立傾矣。(2)黃蠟甘溫,白礬酸澀,并能固膜護心,解毒定痛,托里排膿,使毒氣不致內攻,故為患諸證者所必用也。
變化方:加雄黃,名雄黃礬丸,治蠱毒蛇犬蟲咬毒。
煎服法:先將蠟溶化,候少冷,入礬和勻,為丸,酒下。每服十丸,二十丸,漸加至百丸,則有力。瘡愈后服之亦佳。
來源:李迅
◎方名:托里散(癰瘍之劑)
總結:托里內消
編號:004
組成:金銀花、赤芍、當歸、大黃、樸硝、黃芩、牡蠣、連翹、花粉、皂角刺
主治:治一切惡瘡,發(fā)背疔疽便毒,始發(fā)脈弦洪實數,腫甚欲作膿者。
歸經:此足陽明厥陰藥也(胃肝)。
方義:(1)金銀花:清熱解毒,瘡癰主藥。(2)當歸、赤芍:調榮血。(3)大黃、芒硝:蕩胃熱。(4)黃芩:瀉清火。(5)牡蠣:?堅痰。(6)連翹、花粉:散結排膿。(7)角刺:鋒銳。直達病所而潰散之也。
煎服法:每五錢,半酒半水煎。
◎方名:救苦勝靈丹方(癰瘍之劑)
總結:少陽陽明經毒
編號:005
組成:黃耆、連翹、漏蘆、升麻、葛根、丹皮、當歸、生地、熟地、白芍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鼠粘子、人參、甘草、肉桂、黃連、黃蘺、昆布、三棱、莪、?益智、麥芽、神曲、厚樸
主治:治瘰?馬刀挾癭,從耳下或耳后下頸至肩,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陽經分;其瘰?在頸下或至頰車,乃足陽明經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將三證合而治之。
加減:(1)如氣不順,加陳皮、木香。(2)大便不通,加酒制大黃。(3)血燥,加桃仁、大黃。(4)風燥加麻仁、大黃、秦艽、皂角子。
歸經:此足陽明手足少陽藥也(胃?三焦)。
方義:解照東垣注各藥下。東垣立此法,以聽用者之進退,倘能隨證加減,實能統(tǒng)治諸瘍,亦喜惠后人無窮之心也。
煎服法:蒸餅為丸,每服三錢。
備注:一名救苦化堅湯
來源:東垣
◎方名:散腫潰堅湯(癰瘍之劑)
總結:消堅散腫
編號:006
組成:柴胡、連翹、升麻、葛根、炙甘草、天花粉、桔梗、當歸尾、芍藥、昆布、三棱、廣?、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龍膽草
主治:治同前證。(治瘰?馬刀挾癭,從耳下或耳后下頸至肩,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陽經分;其瘰?在頸下或至頰車,乃足陽明經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將三證合而治之。)
歸經:此手足少陽足陽明藥也(三焦?胃)。
方義:(1)柴胡、連翹:清熱散結。(2)升麻、葛根:解毒升陽。(3)花粉、桔梗:清肺排膿。(4)歸尾、芍藥:潤肝活血。(5)甘草:和中化毒。(6)昆布:散痰潰堅。(7)三棱、莪?:破血行氣。(8)黃芩、蘺、連、龍膽、知母:大瀉三焦之火。(9)而桔梗又能載諸藥而上行也。
煎服法:每服六、七錢。洗浸半日,煎。食后熱服,服后仰臥,取藥在上膈。另將半料蜜丸,留藥湯吞之。量虛實服。
來源:東垣
◎方名:飛龍奪命丹(癰瘍之劑)
總結:以毒攻毒
編號:007
組成:巴豆、?砂、天南星、黃丹、雄黃、斑蝥、信石、麝香、乳香
主治:治一切疔腫癰疽,惡瘡初發(fā),或發(fā)而黑陷,毒氣內攻者。
歸經:此十二經通行之藥也。
方義:毒氣內攻,瘡瘍黑陷,非平劑所能勝。(1)巴豆、?砂:大毒大熱,能祛寒化積。(2)南星、雄黃、黃丹:味辛性燥,能殺毒破痰。(3)斑蝥、蟾酥:辛寒至毒,能拔疔腫,下惡物。(4)信石:燥烈劫痰。(5)麝香:香竄通竅。(6)乳香:能使毒氣外出,不致內攻。(7)引之以酒,使行經絡,無毒不瀉也。此乃厲劑。所謂:“藥不瞑眩,厥疾不瘳”此類是也。
煎服法:為末,蟾酥和為丸,如麥米大。每服十丸,或十四、五丸,量人虛實,好酒送下。瘡在上者,食后服。瘡在下者,食前服。
禁忌:忌油膩、魚肉、葷辛之物。
◎方名:雄黃解毒丸(癰瘍之劑)
總結:纏喉風痹
編號:008
組成:雄黃、巴豆、郁金
主治:治纏喉急痹。
歸經:此手足少陰少陽藥也。
方義:吳鶴皋:“纏喉急痹,緩治則死。雄黃能破結氣。郁金能散惡血。巴豆能下稠涎。丹溪生平不用厲劑,此蓋不得已而用者乎?!?br />
煎服法:醋糊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
來源:丹溪
◎方名:皂角丸(癰瘍之劑)
編號:009
組成:皂角
主治:治肺癰欬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眠。
歸經:此手太陰藥也(肺)
方義:喻喜言曰:“火熱之毒,結聚于肺,表之里之,溫之清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幾無堅不入,聿成洗蕩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少之也。”
變化方:(1)千金方用桂枝湯,去芍藥,加皂角,名桂枝去芍藥加皂角湯,治肺痿吐沫。(2)本方加蛤粉等分為末,名皂蛤丸,治婦人風邪客于乳房,而成乳癰。每服二錢,酒下。
煎服法:為末,蜜丸,以棗膏和湯服三丸。
來源:金匱
◎方名:托里十補散(癰瘍之劑)
總結:解表托里
編號:010
組成:川芎、人參、白芷、桔梗、黃耆、甘草、防風、當歸、厚樸、桂心
主治:治癰瘡初發(fā),或已發(fā),邪高痛下,瘡盛形羸,脈無力者。
歸經:此手足太陰足厥陰陽明藥也。
方義:(1)參、耆補氣。芎、歸活血。甘草解毒。桂枝、白芷、桔梗排膿。厚樸瀉實滿。防風散風邪。(2)為表里氣血之藥,共成助陽內托之功也。
變化方:本方加芍藥、連翹、木香、乳香、沒藥,亦名托里散,治發(fā)背疔瘡。
煎服法:每服二錢,加至六錢,熱酒調下。
備注:即外科精要“十宣散”
來源:局方
◎方名:托里黃耆湯(癰瘍之劑)
總結:潰后補虛
編號:011
組成:黃耆、茯苓、人參、桂心、當歸、麥冬、五味子、遠志
主治:治諸瘡潰后,膿多內虛。
歸經: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
方義:(1)人參、黃耆:補氣固?。(2)當歸、桂心:活血生肌。(3)茯苓:滲濕健脾。(4)麥冬:清熱補肺。(5)遠志:辛散,專理癰疽。(6)五味:酸溫,善收腫大。丹溪曰:“癰疽潰后,補氣血,理脾胃,實為切要。否則數月半年之后,虛證仍見,轉成他病也?!?br />
煎服法:等分,每服五錢,食遠服。
來源:總錄
◎方名:托里溫中湯(癰瘍之劑)
總結:瘡瘍內陷
編號:012
組成:丁香、羌活、益智仁、附子、干姜、陳皮、沉香、炙甘草、茴香、木香
主治:1.治瘡瘍?yōu)楹?,變而內陷,膿出清稀,皮膚涼。2.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3.食則嘔逆,氣短呃逆,不得安臥,時發(fā)昏憒。
歸經:此足陽明三陰藥也。
方義:?生寶鑒曰:『經曰:“寒淫于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1)附子、干姜:大辛熱溫中,外發(fā)陽氣,自里之表,為君。(2)羌活:味苦辛溫,透關節(jié)。(3)炙甘草:溫補脾胃,行經絡,通血脈。(4)胃寒則嘔吐呃逆,不下食,益智、沈香、丁香,大熱以散寒邪,為佐。(5)瘡氣內攻,聚而為滿,木香、茴香、陳皮,辛苦溫,治痞散滿,為使?!?br />
煎服法:加生姜五片煎。
來源:孫彥
◎方名:止痛當歸湯(癰瘍之劑)
總結:止痛
編號:013
組成:當歸、生地黃、黃耆、人參、炙甘草、官桂、芍藥
主治:治腦疽背疽,穿潰疼痛。
歸經:此足陽明厥陰藥也。
方義:(1)當歸、生地:活血涼血。(2)人參、黃耆:益氣補中。(3)官桂:解毒化膿。(4)芍藥:和脾,酸以斂之。(5)甘草:扶胃,甘以緩之。則痛自減矣。
來源:總錄
◎方名:生肌散(癰瘍之劑)
總結:斂瘡長肉
編號:014
組成:寒水石、滑石、密陀僧、海螵蛸、定粉、枯礬、龍骨、干胭脂
主治:斂瘡長肉。
歸經:此陽明藥也。
方義:瘡口不斂,蓋因膿水散溢而潰爛也。(1)石膏、滑石:解肌熱。(2)螵蛸、陀僧、定粉:收濕燥膿。(3)龍骨、枯礬:善收濇。(4)胭脂活血解毒。故能斂瘡而生肉也。
又附方:(1)檳榔、枯礬、陀僧、黃丹、血竭、輕粉、亦名生肌散。(2)張子和方:黃連、密陀僧、胭脂、菉豆粉、雄黃、輕粉亦名生肌散,治同。
煎服法:共為細末,摻瘡口上。
◎方名:灸法(癰瘍之劑)
編號:015
主治:治一切癰疽惡瘡。
煎服法:(1)凡人初覺發(fā)背,欲結未結,赤腫焮痛,以濕紙覆其上,先干處即癰頭也。(2)取獨頭大蒜切片,安于頭上,用艾灸之,三壯換一蒜片。(3)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最要早覺早灸為上。(4)若有十數頭者,即用蒜研作餅,鋪頭上,聚艾于頭上燒之。(5)若初發(fā)赤腫,一片中間,有黃粟米頭子,便用獨蒜安于頭上,著艾灸十四壯,或四十九壯,使毒氣外出則易愈。
◎方名:芙蓉外敷法(癰瘍之劑)
編號:016
主治:一切癰疽腫毒。
加減:或加赤小豆末,或蒼耳燒存性為末加入亦妙。
煎服法:(1)用芙蓉花或葉或根皮搗爛,或干研末,蜜調磨四圍,中間留頭,干則頻換。(2)初起者即覺清涼,痛止腫消;已成者即膿出;已潰者則易斂。
備注:別名:瘍醫(yī)秘之,名為清涼膏、清露散、鐵箍散,皆此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