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

內(nèi)經(jīng)評文 作者:


  [卷五] 五邪第二十
  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葎蛹绫场H≈咧型?。背三節(jié)五臟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

  取之缺盆中以越之。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nèi)行。善掣節(jié)。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

  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余。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diào)于三里。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涌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視有余不足而調(diào)之其輸也。(以一也字退出五項)五項直起直結(jié)。經(jīng)文常格。妙在每項中間皆有曲筆。遂覺行間字字皆有生氣。

  [卷五] 寒熱病第二十一

  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發(fā)焦。鼻槁。臘不得汗。(臘皮膚干燥也)取三陽之絡(luò)。以補手太陰。肌寒熱者。肌痛。毛發(fā)焦。而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于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于陰股之絡(luò)。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痹骨。舉節(jié)不用而痛。汗注。煩心。取三陰之經(jīng)補之。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下三結(jié)交。三結(jié)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guān)元也。厥痹者。厥氣上及腹。取陰陽之絡(luò)。視主病者。瀉陽補陰也。頸側(cè)之動脈人迎。人迎。足陽明也。在嬰筋之前。嬰筋之后。手陽明也。名曰扶突。次脈。足少陽脈也。名曰天牖。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腋下動脈。臂太陰也。名曰天府。陽迎(迎當作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暴喑。氣。取扶突與舌本。出血。暴聾。氣蒙。耳目不明。

  取天牖。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ht癉。內(nèi)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為天牖五部。(以上從寒熱搭到骨厥即接敘骨痹體惰厥痹之證治各不相顧之中自有草蛇灰線之妙其筆致之順逆向背亦無情而有情也以下諸篇皆當以此意讀之看似平鋪直敘其中自具開合斷續(xù)之體)臂陽明有入遍齒者。名曰大迎。下齒齲。取之臂。惡寒。補之。不惡寒。

  瀉之。足太陽有入遍齒者。名曰角孫。上齒齲。取之在鼻與前。方病之時。其脈盛。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一曰取之出鼻外。足陽明有挾鼻入于面者。名曰懸顱。屬口。對入。系目本。視有過者取之。損有余。益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陽有通項入于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

  陰出陽。交于目銳。陽氣盛則目。陰氣盛則瞑目。(以上敘陽明太陽二經(jīng)齒痛目痛之證治而末條又帶敘二蹺偏勝有關(guān)于目之事是板中有活也)熱厥。取足太陰少陽。皆留之。寒厥。取足陽明少陰于足。皆留之。舌縱涎下。煩。取足少陰。振寒灑灑。鼓頷。不得汗出。腹脹。煩。取手太陰。刺虛者刺其去也。刺實者刺其來也。春取絡(luò)脈。夏取分腠。

  秋取氣口。冬取經(jīng)輸。凡此四時。各以其時為齊絡(luò)脈治皮膚。分腠治肌肉氣口。治筋脈經(jīng)輸。治骨髓五臟。(以上敘熱厥寒厥證治也收句整肅與上節(jié)同)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臟之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陽明太陰而汗出。病始頭首者。先取項太陽而汗出。病始足脛?wù)摺O热∽汴柮鞫钩?。臂太陰。可汗出。足陽明。可汗出。故取陰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陽。取陽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陰。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不中而去。則致氣精泄。則病甚。而致氣。則生為癰疽也。(以上敘癰疽之證治筆力爽健非常曰汗出者所謂汗之則瘡已是治瘡疽之例也其論陰陽止汗之義尤精以藥則桂枝湯生脈散之辨也)自此以下四篇及雜病篇皆敘事文體。須玩其整散斷續(xù)。錯綜變化之妙各項毫不相顧。而自然不形支節(jié)。其故由于筆勢順逆向背。相承相激。行間勃有生氣也。

  [卷五] 癲狂第二十二

  目外決于面者為銳。在內(nèi)近鼻者為內(nèi)。上為外。下為內(nèi)。(經(jīng)中凡敘癲狂皆關(guān)于目故特提唱之第嫌篇中少連綴少發(fā)明耳)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候之于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

  (作極蓋言身之躁動不安非有所作為而令疲極也)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陽明太陽。左強者攻其右。

  右強者攻其左。血變而止。癲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陰。血變而止。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瀉之。置其血于瓠壺之中。至其發(fā)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

  窮骨者骨也。骨癲疾者。齒諸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筋癲疾者。身倦攣急。

  大刺項大經(jīng)之大杼脈。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脈癲疾者。暴仆。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血。不滿。

  灸之。挾項太陽。灸帶脈于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輸。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癲疾者疾發(fā)如狂者。死不治??袷忌茸员病O餐嗯瓶终?。得之憂饑。治之取手太陰陽明。血變而止。及取足太陰陽明??袷及l(fā)少臥。不饑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舌下少陰。視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釋之也??裱泽@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衲客姸勆坪粽?。少氣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頭兩??裾摺6嗍成埔姽砩?。善笑。而不發(fā)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陰太陽陽明。后取手太陰太陽陽明??穸掳l(fā)未應(yīng)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動脈及盛者。見血。有頃。巳不已。以法取之。灸骨二十壯。風逆ht。四肢腫。身漯漯。唏然時寒。饑則煩。飽則善變。取手太陰表里。足少陰陽明之經(jīng)。肉清取滎骨清取井經(jīng)也。厥逆為病也。足ht清。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暖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

  清則補之。溫則瀉之。厥逆腹脹滿。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肋咳而動手者。與背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內(nèi)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上。以長針。氣逆。則取其太陰陽明厥陰。甚取少陰陽明動者之經(jīng)也。少氣。身漯漯也。

  言吸吸也。骨體重。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短氣。息短不屬。動作氣索。補足少陰。去血絡(luò)也。

  后半帶敘厥逆。亦如前篇之帶敘癰疽也。二篇乃紀事文中之極有聲色有氣焰者。

  [卷五] 熱病第二十三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余。乃可復也。痱之為病也。

  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芍?。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陽。后入于陰者。先取其陽。后取其陰。浮而取之。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泄。所謂勿刺者。有死征也。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淺刺手大指間。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死。熱病七日八日。脈不躁。躁不散數(shù)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凛F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熱病。先身澀。倚而熱。煩。干唇口嗌。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膚脹??诟?。寒(寒字疑誤衍然熱病實有時噤栗者此文簡意晦矣)汗出。索脈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熱病。嗌干。多飲。善驚。臥不能起。取之膚肉。以第六針五十九。目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

  以第四針。四逆。筋。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熱病數(shù)驚。螈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急瀉有余者。癲疾。毛發(fā)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針。五十九刺。骨痛。不食。嚙齒。耳青。索骨于腎。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诟?。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可治。熱病頭痛。顳目ht。脈痛。善衄。厥熱病也。取之以第三針。視有余不足。

  寒熱。痔熱。病體重。腸中熱。取之以第四針。于其及下諸指間。索氣于胃絡(luò)得氣也。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取之涌泉與陰陵泉。以第四針。針嗌里。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太白。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內(nèi)踝。上橫脈以止之。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熱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fā)赤。噦者死。二曰泄而腹?jié)M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jié)M者死。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螈齒噤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外內(nèi)側(cè)各三。凡十二。五指間各一。凡八。足亦如是。頭入發(fā)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

  更入發(fā)三寸邊各五。凡十。耳前后口下者各一。凡六。(凡六三字移置項中一之上方合五十九之數(shù)且耳前后左右各二口兩角下各一正凡六也)項中一巔。上一。囟會一。發(fā)際一。廉泉一。風池二。天柱二。氣滿。胸中喘息。取足太陰大趾之端。去爪甲如薤葉。寒則留之。熱則疾之。氣下乃止。心疝。ht痛。取足太陰厥陰。盡刺去其血絡(luò)。喉痹。舌卷??谥懈?。煩心。心痛。臂內(nèi)廉痛。不可及頭。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葉。目中赤痛。從內(nèi)始。取之陰蹺。

  風痙。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中及血絡(luò)。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陰蹺及三毛上及血絡(luò)。出血。男子如蠱。

  女子如阻。(甲乙作阻脈經(jīng)令人嗜甘如阻婦狀阻即懷娠之稱謂其經(jīng)阻不行也作誤考字書無字。按此濕熱內(nèi)壅之病也)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飲食。先取涌泉。見血。視跗上盛者。盡見血也。

  此篇前后文意不續(xù)。當有錯簡。

  [卷五] 厥病第二十四

  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之足陽明太陰。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及盛者。刺盡去血。后調(diào)足厥陰。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陰。后取足少陰。厥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后取足太陰。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yīng)。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陽。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后脈涌。有熱。瀉出其血。后取足少陽。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jié)。死不治。頭痛不可取于者。有所擊墮。惡血在于內(nèi)。

  若肉傷。痛未已。可則刺。不可遠取也。頭痛不可刺者。大痹為惡。日作者??闪钌儆?。不可已。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后取足少陽陽明。厥心痛。與背相控。善螈。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侖。發(fā)針。不已。

  取然谷。厥心痛。腹脹。胸滿。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痛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間太沖。厥心痛。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言但可臥或無事自坐也若痛時動作其痛益甚矣)色不變。肺心痛也。取之魚際太淵。真心痛。手足清至節(jié)。

  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腸中有蟲瘕及蛟。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作痛。(當是心腹懊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也。以手聚按而堅持之。

  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也。腹痛。形中上者。(謂滿腹痛必正刺其腫聚往來之形上也)耳聾無聞。取耳中。耳鳴。取耳前動脈。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膿。若有干耵聹。耳無聞也。耳聾。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鳴。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足髀不可舉。側(cè)而取之。

  在樞合中。以員利針。大針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風痹淫濼。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時如入涿中。股脛淫濼。

  煩心。頭痛。時嘔。時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恐。短氣。不出三年。死也。(淫濼洗洗然疼而無力也)以頭痛心痛為主。耳痛各病附之氣焰。不及前篇。而亦有風檣陣馬之勢。敘事文能見氣勢。即馬班亦難之。

  [卷五] 病本第二十五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diào)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滿者治其標。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滿而后煩心者治其本。有客氣有同氣。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病發(fā)而有余。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標。病發(fā)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后治其本。詳察間甚。以意調(diào)之。間者并。行甚者獨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

  治其本也。

  文本無奇。義亦甚淺。而造句堅潔??上部蜌馔瑲獠⑿?。獨行。真比精金百煉。

  [卷五] 雜病第二十六

  厥挾脊而痛者。至頂。頭沉沉然。目然。腰脊強。取足太陽中血絡(luò)。厥胸滿。面腫。唇漯漯。ht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氣。腹中htht。

  便溲難。取足太陰。嗌干??谥袩帷H缒z。取足少陰。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利針。發(fā)而間之。針大如。刺膝無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瘧。不渴。間日而作。取足陽明??识兆?。取手陽明。齒痛。不惡清飲。

  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聾而不痛者。取足少陽。聾而痛者。取手陽明。衄而不止。血流。取足太陽。血。(有脫字疑脫不流二字)取手太陽。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中。出血。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中熱而喘。取足少陰中血絡(luò)。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陰。怒而多言。刺足少陽。痛。刺手陽明與之盛脈。出血。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小腹?jié)M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腹?jié)M。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腹?jié)M。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陰。心痛引腰脊。欲嘔。取足少陰。心痛。腹脹嗇嗇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心痛。

  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手少陽。心痛。引小腹?jié)M。上下無常處。便溲難刺足厥陰。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

  刺手太陰。心痛當九節(jié)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痛。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經(jīng)。立已。氣逆上。刺膺中陷者與下胸動脈。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已。刺。按之。立已。痿厥。為四末束。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止。噦以草刺鼻嚏。

  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噦呃也下所敘皆尋常止呃之法原作歲誤)此篇條目極繁。獨以老干無枝之筆行之。字字堅實紀事文正宗也。數(shù)篇刺法多系繆刺。今猶有傳之者。

  [卷五] 周痹第二十七

  黃帝問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yīng)。間不容空。愿聞此痛。在血脈之中邪。將在分肉之間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間不及下針。其痛之時。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聞其故。(以上是總冒上下左右并提周眾不分下乃以左右上下分周眾發(fā)之)岐伯答曰。此眾痹也。非周痹也。黃帝曰。愿聞眾痹。岐伯對曰。此各在其處更發(fā)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yīng)左。以左應(yīng)右。非能周也。更發(fā)更休也。黃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對曰。

  刺此者。痛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令復起。帝曰。善。愿聞周痹何如。岐伯對曰。周痹者。在于血脈之中。隨脈以上。

  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對曰。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后刺其上以脫之。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后刺其下以脫之。黃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對曰。風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

  厥則他痹發(fā)。發(fā)則如是。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當有未得其事也愿卒聞之岐伯對曰十三字)此內(nèi)不在臟而外未發(fā)于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jīng)。視其虛實。及大絡(luò)之血結(jié)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diào)之。熨而通之。其螈堅轉(zhuǎn)引而行之。黃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

  筆氣清暢。一往無前。左縈右拂。自饒情致。

  [卷五] 口問第二十八

  黃帝閑居。辟左右而問于岐伯曰。余已聞九針之經(jīng)。論陰陽逆順。六經(jīng)已畢。愿得口問。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黃帝曰。愿聞口傳。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jīng)絡(luò)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wèi)氣稽留。經(jīng)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論不在經(jīng)者。請道其方。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衛(wèi)氣晝?nèi)招杏陉?。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于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shù)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瀉足少陰補足太陽。黃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于胃。故為噦。補手太陰。瀉足少陰。黃帝曰。

  人之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為唏。補足太陽。瀉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于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補諸陽。黃帝曰。人之噫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于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于胃。故為噫。補足太陰陽明。一曰補眉本也。黃帝曰。

  人之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陽氣和利。滿于心。出于鼻。故為嚏。補足太陽榮眉本。一曰眉上也。黃帝曰。人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因其所在補分肉間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诒钦?。氣之門戶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故命曰奪精。補天柱經(jīng)俠頸。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黃帝曰。人之自嚙舌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嚙舌。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矣。視主病者。則補之。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

  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乃為痿厥心。補足外踝下留之。黃帝曰。

  治之奈何。岐伯曰。腎主為欠。取足少陰。肺主為噦。取手太陰足少陰。唏者。陰與陽絕。故補足太陽。瀉足少陰。振寒者。補諸陽。噫者。補足太陰陽明。嚏者。補足太陽眉本。因其所在。補分肉間。泣出。補天柱經(jīng)俠頸。俠頸者。

  頭中分也。太息。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涎下。補足少陰。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自嚙舌。視主病者則補之。目眩頭傾。補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刺足大趾間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前提后束中間十二排。平鋪直敘之中自有浩氣流行之概。其論人身氣機相引之理。勝于近日西醫(yī)之說萬萬矣。乃圣人僅以為余事耳?;蛑^西醫(yī)詳于形而味于氣固矣。即形亦正未能詳也。洗冤錄尚非圣人之所作也。而能辨骨之制命。不制命此亦形之事也。西人知之乎。西醫(yī)之圣者僅勝于今醫(yī)之庸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