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屈原賈生列傳

白話史記 作者:漢·史馬遷


  屈原名平,和楚國王室是同姓一族。

  他擔(dān)任楚懷王的左徒,學(xué)識淵博,記憶力很強(qiáng),了解國家存亡興衰的道理,熟悉外交往來,待人接物的辭令。

  他入朝就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制定政令;對外就接待各國使節(jié),處理對各諸侯國的外交事物。

  楚懷王對他非常信任。

  上官大夫和屈原職位相同,他為了能博得懷王的寵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

  有一次,懷王命屈原制定國家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還沒最后修定完成。

  上官大夫見到之后想奪為己有,但屈原不肯給他。

  他就對楚懷王說壞話“:大王您讓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沒有人不知道這件事。

  每頒布一條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說是‘除了我之外,誰也做不出來’?!睉淹趼犃?,非常生氣,因此就對屈原疏遠(yuǎn)了。

  屈原痛感懷王不能分辨是非,讒佞謅媚蒙蔽圣明,邪惡之徒傷害公道,正直史記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沉郁深思而寫成《離騷》。

  所謂“離騷”,就是遭遇憂患之意。

  上天是人的源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在處境窘迫的時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勞累困苦到極點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無法忍受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堅持公正,行為耿直,對君王一片忠心,竭盡才智,但是卻受到小人挑撥離間,其處境可以說是極端困窘了。

  因誠心為國而被君王懷疑,因忠心侍主而被小人誹謗,怎能沒有悲憤之情呢?屈原寫作《離騷》,正是為了抒發(fā)這種悲憤之情。

  《詩經(jīng)·國風(fēng)》雖然有許多描寫男女戀情之作,但卻不淫亂;《詩經(jīng)·小雅》雖然表露了百姓對朝政的誹謗憤怨之情,但卻不主張公開反叛。

  而像屈原的《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以上兩者的優(yōu)點。

  屈原在《離騷》中,往上追述到帝嚳的事跡,近世贊揚齊桓的偉業(yè),中間敘述商湯、周武的德政,以此來批評時政。

  闡明道德內(nèi)容的廣博深遠(yuǎn),治亂興衰的因果必然,這些都講得非常詳盡。

  其語言簡約精練,其內(nèi)容卻托意深微,情志高潔,品行廉正,他的文句雖寫的是細(xì)小事物,而其意旨卻極其宏大博深,所舉的雖然都是眼前習(xí)見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義卻極其深遠(yuǎn)。

  因情志高潔,所以喜歡用香草作譬喻。

  因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身處污泥濁水之中而能洗滌干凈,就像蟬脫殼一樣從混濁污穢中解脫出來,在塵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濁所玷污,清白高潔,出污泥而不染。

  推論其高尚情志,即使說與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被貶退之后,秦國想發(fā)兵攻打齊國,可是齊國與楚國有合縱的盟約,秦惠王對此很是擔(dān)憂,于是就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帶著豐厚的禮品來到楚國表示和好,說:“秦國非常痛恨齊國,但齊國和楚國有合縱的盟約,若是楚國能和齊國斷交,那么秦國愿意獻(xiàn)出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貪圖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張儀,就和齊國斷絕了關(guān)系,并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

  張儀對使者說“:我和楚王約定的是六里,沒聽說過有什么六百里。”楚國使者非常生氣地離去,回到楚國把這事告訴了懷王。

  懷王勃然大怒,大規(guī)模起兵攻打秦國。

  秦國也派兵迎擊,在丹水、淅水一帶大破楚軍,并斬殺八萬人,俘虜了楚將屈丐,接著又攻取了楚國漢中一帶的地域。

  于是楚懷王動員了全國的軍隊,深入進(jìn)軍,攻打秦國,在藍(lán)田大戰(zhàn)。

  魏國得知此事,派兵偷襲楚國,到達(dá)鄧地。

  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從秦國撤軍回國。

  而齊國很痛恨懷王背棄盟約,不肯派兵救助楚國,楚國的處境非常艱難。

  第二年,秦國提出割讓漢中一帶土地和楚國講和,但楚王說:“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張儀就甘心了?!睆垉x聽到這話,就說:“用我一個張儀來抵漢中之地,請大王答應(yīng)我去楚國。”張儀到楚國之后,又給楚國掌權(quán)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禮,并用花言巧語欺騙懷王的寵姬鄭袖,懷王竟然聽信了鄭袖的話,把張儀又給放跑了。

  這時屈原已被疏遠(yuǎn),不再擔(dān)任重要官職,剛被派到齊國出使,回來之后,向懷王進(jìn)諫說:“大王您為什么不殺了張儀呢?”懷王感到很后悔,派人去追趕,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在此之后,各諸侯國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死了楚國大將唐..。

  當(dāng)時秦昭王和楚國結(jié)為姻親,想和楚懷王見見面,楚懷王想要前往,屈原勸諫說“:秦國是虎狼一般的國家,是不能信任的,還是不去為好。”可是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前去,他說:“為什么要斷絕了秦王的好意呢?”懷王最終還是去了。

  但他剛一進(jìn)武關(guān),秦國的伏兵就斷了他的歸路,把懷王扣留,為的是讓他答應(yīng)割讓土地。

  懷王大怒,不肯應(yīng)允。

  逃到趙國,但趙國拒絕接納。

  然后又來到秦國,最終死在秦國,尸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位,任命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

  因子蘭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死在秦國,楚國人都把此事的責(zé)任歸罪于子蘭。

  屈原對子蘭的所作所為,也非常痛恨。

  雖然身遭放逐,卻依然眷戀楚國,懷念懷王,時刻惦記著能重返朝廷,總是希望國王能突然覺悟,不良習(xí)俗也為之改變。

  他總是不忘懷念君王,復(fù)興國家,扭轉(zhuǎn)局勢,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種心情。

  然而終究無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可見懷王最終也沒有醒悟。

  作為國君,無論聰明還是愚蠢,有才還是無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賢士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然而亡國破家之事卻不斷發(fā)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國卻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賢士并不賢。

  懷王因不知曉忠臣之職分,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yuǎn)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

  結(jié)果使軍隊?wèi)K敗,國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盤,自己還流落他鄉(xiāng),客死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

  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災(zāi)禍。

  《易經(jīng)》上說:“井已經(jīng)疏浚干凈,卻沒人來喝水,這是令人難過的事。

  國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而懷王是如此不明,哪里配得到幸福啊!令尹子蘭聽到以上情況勃然大怒,于是讓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生氣,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發(fā)在荒野草澤上一邊走,一邊悲憤長吟。

  臉色憔悴,形體干瘦。

  一位漁翁看到他,就問道:“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到這里來呢?”屈原說“:世上的人都污濁而只有我是干凈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睗O翁說:“一個道德修養(yǎng)達(dá)到最高境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能隨著世俗風(fēng)氣而轉(zhuǎn)移,世上的人都污濁,你為什么不在其中隨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為什么不在其中吃點殘羹剩酒呢?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討了個被流放的下場呢?”屈原回答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身軀的人一定把衣服上的塵土抖干凈,又有誰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寧愿跳入江水長流之內(nèi),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于是,屈原寫下了作品《懷沙》,其中這樣寫道:陽光強(qiáng)烈的初夏呀,草木茂盛地生長。

  悲傷總是充滿胸膛啊,我急匆匆來到南方。

  眼前是一片茫茫啊,沉寂得毫無聲響。

  我的心情沉郁悲慨啊,這令人傷心的日子又實在太長。

  撫心反省而無史記錯啊,蒙冤自抑而無懼。

  想把方木削成圓木啊,但正常法度不可改易。

  拋開正路而走斜徑啊,那將為君子所鄙棄。

  明確規(guī)范,牢記法度啊,往日的初衷決不反悔。

  品性忠厚,心地端正,為君子所贊美。

  巧匠不揮動斧頭砍削啊,誰能看出是否合乎標(biāo)準(zhǔn)。

  黑色的花紋放在幽暗之處啊,盲人會說花紋不鮮明;離婁稍微一瞥就看得非常清楚啊,盲人反說他是失明之光。

  事情竟是如此的黑白混淆啊,上下顛倒。

  鳳凰被關(guān)進(jìn)籠子里啊,雞和野雉卻在那里飛跳。

  美玉和粗石被摻雜在一起啊,竟有人認(rèn)為二者也差不多少。

  那些幫派小人卑鄙嫉妒啊,全然不了解我的高尚情操。

  任重道遠(yuǎn)負(fù)載太多啊,沉陷阻滯不能向前。

  身懷美玉品德高啊,處境困窘向誰獻(xiàn)?城中群狗胡亂叫啊,以為少見為怪就叫喚。

  誹謗英俊疑豪杰啊,這本來就是小人的丑態(tài)。

  外表粗疏內(nèi)心樸實啊,眾人不知我的異彩。

  未雕飾的材料被丟棄啊,沒人知道我所具有的智慧和品德。

  我注重仁與義的修養(yǎng)啊,并把恭謹(jǐn)忠厚來加強(qiáng)。

  虞舜已不可再遇啊,又有誰知道我從容堅持自己的志向。

  古代的圣賢也難得同世而生啊,又有誰能了解其中緣由?商湯夏禹距今是何其久遠(yuǎn)啊,渺茫無際難以追攀。

  強(qiáng)壓住悲憤不平啊,抑制內(nèi)心而使自己更加堅強(qiáng)。

  遭受憂患而不改變初衷啊,只希望我的志向成為后人效法的榜樣。

  我又順路北行啊,迎著昏暗將盡的陽光。

  含憂郁而強(qiáng)作歡顏啊,死亡就在前面不遠(yuǎn)的地方。

  尾聲:浩蕩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涌著波浪。

  道路漫長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

  我懷著長久的悲傷歌吟啊,慨然嘆息終此世。

  世人沒人了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情操高尚品質(zhì)美啊,芬芳潔白世無雙。

  伯樂早已死去啊,千里馬誰能識別它是駿良?人生一世秉承命運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

  內(nèi)心堅定心胸廣啊,別的還有什么值得畏懼!重重憂傷長感慨啊,永世長嘆無盡哀。

  世道混濁知音少啊,人心叵測實難猜。

  人生在世終須死啊,對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愛。

  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將永為人???br />
  于是,屈原就懷抱石頭,投入汩羅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們都愛好文辭而以擅長作賦著名。

  但他們都只學(xué)習(xí)了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終沒人敢像屈原那樣直言勸諫。

  此后楚國一天比一天弱小,幾十年之后終于被秦國消滅。

  自從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后,漢朝有個賈生,在擔(dān)任長沙王太傅時,經(jīng)過湘水,寫了一篇辭賦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

  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于郡中。

  吳廷尉擔(dān)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xué)優(yōu)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

  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xiāng),又曾向李斯學(xué)習(xí)過,于是就征召他擔(dān)任廷尉。

  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精通諸子百家的學(xué)問。

  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dān)任博士之職。

  當(dāng)時賈誼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

  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

  博士們都認(rèn)為賈生才能杰出,無與倫比。

  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nèi)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rèn)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yīng)該改換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chuàng)設(shè)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

  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

  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上去就任等事,都是賈誼的主張。

  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任公卿之職。

  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jì)輕而學(xué)識淺,只想獨攬大權(quán),把政事弄得一團(tuán)糟?!睗h文帝于是逐漸疏遠(yuǎn)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后,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氣候潮濕,自認(rèn)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內(nèi)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賦來憑吊屈原,賦文這樣說:我恭奉天子詔命,戴罪來到長沙任職。

  曾聽說過屈原啊,是自沉汩羅江而長逝。

  今天我來到湘江邊上,托江水來敬吊先生的英靈。

  遭遇上紛亂無常的世道,才逼得您自殺失去生命。

  啊呀,太令人悲傷啦!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

  鸞鳳潛伏隱藏,鴟梟卻自在翱翔。

  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諛奉承之輩得志猖狂;圣賢被迫順應(yīng)世俗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

  世人竟稱伯夷貪婪,盜跖廉潔;莫邪寶劍太鈍,鉛刀反而是利刃。

  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橫禍!丟棄了周代傳國的無價鼎,反把破瓠當(dāng)奇貨。

  駕著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著兩耳拉鹽車。

  好端端的禮帽當(dāng)鞋墊,這樣的日子怎能長?唉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這飛來禍!尾聲:算了吧!既然國人不了解我,抑郁不快又和誰訴說?鳳凰高飛遠(yuǎn)離去,本應(yīng)如此自引退。

  效法神龍陷淵底,深藏避禍自愛惜。

  韜光晦跡來隱處,豈能與螞蟻、水蛭、蚯蚓為鄰居?圣人品德最可貴,遠(yuǎn)離濁世而自隱匿。

  若是良馬可拴系,怎說異于犬羊類!世態(tài)紛亂遭此禍,先生自己也有責(zé)。

  游歷九州任擇君,何必對故都戀戀不舍?鳳凰飛翔千仞上,看到有德之君才下來棲止。

  一旦發(fā)現(xiàn)危險兆,振翅高飛遠(yuǎn)離去。

  狹小污濁的小水坑,怎能容得下吞舟大魚?橫絕江湖的大魚,最終還要受制于螻蟻。

  賈誼在擔(dān)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號鳥鳥飛進(jìn)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

  楚國人把號鳥鳥叫做“服鳥”。

  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洼,氣候潮濕,所以自認(rèn)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就寫下一篇賦來自我安慰。

  賦文寫道:丁卯年四月初夏,庚子日太陽西斜的時分,有一只貓頭鷹飛進(jìn)我的住所,它在座位旁邊停下,樣子是那樣的自在安閑。

  怪鳥進(jìn)我家,私下疑怪是為啥。

  打開卦書來占卜,上面載有這樣的話,“野鳥飛入住舍呀,主人將會離開家”。

  請問服鳥鳥?。骸拔译x開這里將去何方?是吉,就請告訴我;是兇,也請告訴我是什么禍殃。

  生死遲速有定數(shù)啊,請把期限對我史記說端詳?!狈B鳥聽罷長嘆息,抬頭振翅已會意。

  服鳥鳥嘴巴不能說話,敬示意向自推度。

  天地萬物長變化,本來無有終止時。

  如渦流旋轉(zhuǎn),反復(fù)循環(huán)。

  外形內(nèi)氣轉(zhuǎn)化相續(xù),演變?nèi)缦s蛻化一般。

  其道理深微無窮,言語哪能說得周遍。

  禍當(dāng)中傍著福,福當(dāng)中也埋藏著禍。

  憂和喜同聚一起,吉和兇同在一個領(lǐng)域。

  當(dāng)年吳國是何等的強(qiáng)大,但吳王夫差卻以此而敗亡。

  越國敗處會稽,勾踐以此稱霸于世。

  李斯游秦順利成功,卻終于遭受五刑。

  傅說原為一刑徒,后來卻成武丁相。

  禍對于福來說,與繩索互相纏繞有什么不同?天命無法詳解說,誰能預(yù)知它的究竟?水成激流來勢猛,箭遇強(qiáng)力射得遠(yuǎn)。

  萬物循環(huán)往復(fù),激蕩變化不停。

  云升雨降多反復(fù),錯綜變幻何紛繁。

  天地運轉(zhuǎn)造萬物,漫無邊際何浩瀚。

  天道高深不可預(yù)測,凡人思慮難以謀算。

  生死的遲早都由命,誰能知其到來時?何況天地為巨爐,自然本為司爐工。

  陰陽運轉(zhuǎn)是爐炭,世間萬物皆為銅。

  其中聚散與生滅,哪有常規(guī)可尋蹤?錯綜復(fù)雜多變化,未曾見過有極終。

  成人亦為偶然事,不足珍愛慕長生。

  縱然死去化異物,又何足憂慮心膽驚!小智之人顧自己,鄙薄外物重己身。

  通達(dá)的人真大度,死生禍福無不宜。

  貪夫為得財而死,壯士為成名獻(xiàn)身。

  喜虛名的人為權(quán)勢而死,平民百姓又怕死貪生。

  而被名利所誘惑、被貧賤所逼迫的人,為了鉆營而奔走西東。

  而道德修養(yǎng)極高的人,不被物欲所屈服,對千變?nèi)f化的事物等量齊觀。

  愚夫被俗累羈絆,拘束得如囚徒一般。

  有至德的人能遺世棄俗,只與大道同存在。

  天下眾人迷惑不解,愛憎之情積滿胸臆。

  有真德的人恬淡無為,獨和大道同生息。

  舍棄智慧忘形骸,超然物外不知有己。

  在那空曠恍惚的境界里,和大道一起共翱翔。

  乘著流水任意行,碰上小洲就停止。

  將身軀托付給命運,不把它看作私有之體。

  活著如同寄于世,死了就是長休息。

  內(nèi)心寧靜就如無波的深淵,浮游就如不系纜繩的小舟。

  不因活著重己命,修養(yǎng)空靈之性不拘泥。

  至德之人無俗累,樂天知命復(fù)何憂!雞毛蒜皮區(qū)區(qū)小事,哪里值得憂慮生疑!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

  當(dāng)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

  賈誼也就乘機(jī)周詳?shù)刂v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

  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

  聽完之后,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rèn)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不如他?!边^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dāng)他的老師。

  漢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

  賈誼勸諫,認(rèn)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里開始了。

  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達(dá)幾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應(yīng)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

  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

  幾年之后,梁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

  賈誼認(rèn)為這是自己作太傅沒有盡到責(zé)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

  后來漢文帝去世,漢武帝即位,提拔賈誼的兩個孫子任郡守。

  其中賈嘉最為好學(xué),繼承了賈誼的家業(yè),曾和我有過書信往來。

  到漢昭帝時,他擔(dān)任九卿之職。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深受屈原情志的感染,悲傷不已。

  當(dāng)我到長沙時,特意去看了屈原沉江自殺的地方,不禁掉下眼淚,由此更加想見他的為人。

  后來讀了賈誼的《吊屈原賦》,又責(zé)怪屈原以自己超人的才華,若是游事諸侯的話,哪個國家不能容納他呢?而把自己弄到這種地步。

  讀過《服鳥鳥賦》之后,把生死同等看待,把官場上的去留升降看得很輕,又不禁默然若失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