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俠列傳

白話史記 作者:漢·史馬遷


  韓非子說“:儒生以儒家經(jīng)典破壞法度,而俠士以強(qiáng)力違犯法令?!睂@兩種人都加以譏諷。

  但儒生卻多被世人所頌揚,至于以權(quán)術(shù)取得宰相卿大夫的職位,輔助當(dāng)代天子,功名都記載在史書之中,這本無可非議;至于像季次、原憲是平民百姓,雖用功讀書,獨懷君子的德操,不茍合世俗而堅守道義,世俗之人亦嘲笑他們,所以他們一生住在空蕩蕩的草舍,粗衣素食,尚不得果腹。

  他們已死四百多年了,而他們的世傳弟子們,卻不倦怠地懷念他們。

  當(dāng)代的游俠者,有的行為雖不符合道德法律準(zhǔn)則,但他們言必守信,行必有結(jié)果。

  已允諾的,必誠心做到,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生命去救助別人于危難之中,經(jīng)歷了生死考驗,卻不炫耀自己功德與本領(lǐng)。

  那也值得贊美吧!況且,危難之事是人們常能遇到的。

  太史公說:從前虞舜在掏井和修倉時遇到危難,伊尹背負(fù)鍋案當(dāng)廚師,傅說曾在傅巖隱居做泥工,呂尚曾在棘津遭困厄,管仲曾經(jīng)戴過手銬腳鐐,百里奚曾經(jīng)當(dāng)奴喂牛,孔子曾經(jīng)在匡被拘囚,在陳、蔡受饑餓。

  這些都是儒生所稱道的仁人志士,尚且遭些災(zāi)難,何況是中等才能而又遇到亂世的普通人呢?他們可能遇到的災(zāi)害怎么可能說得完呢?世俗人有這樣的說法“:何必區(qū)別仁義與否,受誰祿誰就有德?!彼圆膼u食周粟,竟餓死在首陽山,而文王與武王并不因此而損害王者的聲譽(yù)。

  盜跖和莊..兇暴殘忍,而他們的黨徒卻歌頌他們的道義無窮。

  由此可見“,偷盜衣帶鉤的要殺頭,竊取政權(quán)的卻被封侯,封侯的人家就有仁義了。”這話并非空話。

  現(xiàn)在拘泥偏見的學(xué)者,有的死守著狹隘的道理,長久孤立于世外,哪能比得上以庸俗的觀點遷就世俗,隨世俗的沉浮而獵取榮耀和名聲的人呢?而平民百姓之人,看重取予皆符合道義,許諾一定實現(xiàn)的美德,千里之遠(yuǎn)追隨道義。

  為道義而死卻不顧世俗的責(zé)難,這也是他們的長處,并非隨便就可做到的。

  所以讀書人處在貧困窘迫的情況下,愿意托身于他,這難道不就是人們所說的賢能豪俠嗎?如果真能讓民間游俠者與季次、原憲比較權(quán)勢和力量,比對當(dāng)今社會的貢獻(xiàn),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總之,從事情的顯現(xiàn)和言必有信的角度來看,俠客的正義行為又怎么可以缺少呢!古代的平民俠客,沒有聽說過。

  近代延陵季子、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這些人,都因為是君王的親屬,倚仗封國及卿相的雄厚財富,招攬?zhí)煜沦t才,在各諸侯國中名聲顯赫,不能不說他們是賢才。

  這就好比順風(fēng)呼喊,可以憑借風(fēng)勢的傳遞,使聲音顯得更加宏亮,聽得更加清楚。

  至于閭巷的布衣俠客,修行品性,磨礪名節(jié),好名聲傳遍天下,無人不稱道他的賢德,這是難以做到的。

  而儒家、墨家排斥他們,不在他們的文獻(xiàn)中記載。

  從秦以前,平民俠客的事跡,已經(jīng)被埋沒而不能見到,我很感遺憾。

  據(jù)我所聞,漢朝建國以來,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這些人,他們雖然時常違犯漢朝的法律禁令,但他們個人的行為符合道義,廉潔而有退讓的精神,有值得稱贊的地方。

  他們的名聲并非虛假地樹立起來的,讀書人也不是無根據(jù)地附和他們的。

  至于那些結(jié)成幫派的豪強(qiáng)互相勾結(jié),依仗財勢奴役窮人,憑借豪強(qiáng)暴力欺凌孤獨勢弱的人,放縱欲望,自己滿足取樂,這也是游俠之士認(rèn)為可恥的。

  我悲嘆世俗之人不能明察這其中真意,卻錯誤地把朱家和郭解等人與暴虐豪強(qiáng)之流視為同類,加以嘲笑。

  魯國的朱家與高祖是同時代人。

  魯國人都喜歡進(jìn)行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卻以俠士而聞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幾百個,其余普通人被救的多不勝數(shù)。

  但他始終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欣賞他對別人的恩德,他唯恐再見到那些他曾經(jīng)給予過施舍的人。

  他救濟(jì)別人的困難,首先從貧賤者開始。

  他自己家沒有多余的錢財,衣服破舊,沒有完整的花紋與顏色,每頓飯只吃一樣菜,乘坐的是小牛拉的車子。

  他一心救助別人的危難超過辦自己的私事。

  他曾經(jīng)暗中幫助季布將軍擺脫被殺的厄運,待到季布將軍地位尊貴之后,他卻終生不肯與季布相見。

  從函谷關(guān)往東,人們莫不伸長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楚地的田仲,因是俠客而聞名,他喜歡劍術(shù),他像服侍父親一樣對待朱家,他認(rèn)為自己操行不及朱家。

  田仲死后,洛陽出了個劇孟。

  洛陽人靠經(jīng)商為生,而劇孟因行俠顯名于諸侯。

  吳、楚等七國叛亂時,條侯周亞夫當(dāng)太尉,乘坐著驛站的車子,將到洛陽時得到劇孟,高興地說“:吳楚七國發(fā)動叛亂而不求劇孟相助,是無所作為的?!碧煜聞觼y,太尉得到他就像得到了一個相當(dāng)?shù)暮顕粯印?br />
  劇孟的行為大致類似朱家,卻喜歡博棋,他所做的多半是少年人的游戲。

  但他母親死了,從遠(yuǎn)方來送喪的,大約有一千輛車子。

  到劇孟死時,家中連十金的錢財都沒有。

  符離人王孟也因為行俠聞名于長江和淮河之間。

  這時濟(jì)南姓目閑的人家,陳地的周庸也因是豪俠而聞名。

  漢景帝聽說后,派使者把這類人都?xì)⑺懒?,這以后代郡姓白的,梁地的韓無辟,陽翟的薛兄、郟地的韓孺,又紛紛出現(xiàn)了。

  郭解是軹縣人,字翁伯。

  他是善于給人相面的許負(fù)的外孫子。

  郭解的父親因為行俠,在漢文帝時被殺。

  郭解個子矮小,精明強(qiáng)悍,不喝酒。

  他小時候殘忍狠毒,心中憤慨不快時,親手殺了很多人。

  他為朋友報仇不惜犧牲生命,藏匿亡命之徒犯法搶劫。

  有時間就私鑄錢幣,盜墓,進(jìn)行很多不法活動,但卻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時常常脫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齡大了,就改變行為,檢點自己,用恩惠報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別人,而且對別人怨恨很少。

  但他自己喜歡行俠的思想越來越強(qiáng)烈。

  已經(jīng)救了別人的生命,卻不自夸史記功勞,但其內(nèi)心仍然殘忍狠毒,為小事突然怨怒行兇的事依然如故。

  當(dāng)時的少年仰慕他的行為,也常常為他報仇,卻不讓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兒子倚仗郭解的勢力,同別人喝酒,讓人家干杯,那人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卻強(qiáng)行灌酒。

  那人發(fā)怒拔刀刺死了他就逃跑了。

  郭解姐姐說道“:以弟弟的義氣,人家殺了我的兒子,兇手竟捉不到。”于是她把兒子的尸體丟棄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來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兇手的去處。

  兇手窘迫,自動回來把真實情況告訴了郭解。

  郭解說:“你殺了他應(yīng)當(dāng),我的孩子無理?!庇谑欠抛吡四莻€兇手,把罪責(zé)歸于姐姐的兒子,并且收尸埋葬了他。

  人們聽到這消息,都稱贊郭解的道義行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歸來,人們都回避他,只有一個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著他。

  郭解派人去問他的姓名。

  門客中有人要殺那個人,郭解說:“居住在鄉(xiāng)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這是我自己道德修養(yǎng)的還不夠,他有什么罪過。”于是他就暗中囑托尉史說:“這個人是我最關(guān)心的,輪到他服役時,請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時,縣中官吏都沒找這位對郭解不禮貌的人。

  他感到奇怪,問其中原因,原來是郭解讓人免除了他的差役。

  于是他就袒露身體,去向郭解謝罪。

  少年們聽到這消息,越發(fā)仰慕郭解的行為。

  洛陽有人相互結(jié)仇的,城中有數(shù)以十計的賢人豪杰從中調(diào)解,雙方都不聽勸解。

  門客們就來拜見郭解,說明情況,郭解晚上去會見結(jié)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對郭解的尊重,違心地聽從了勸告,準(zhǔn)備和好。

  郭解就對仇家說“:我聽說洛陽諸公為你們調(diào)解,你們大都不肯接受。

  如今你們幸而聽從了我的勸告,郭解怎能從別的縣跑來侵奪你們城中賢人豪杰大夫們的調(diào)解權(quán)呢?!庇谑枪鈬诔鸺译p方說“:暫不要聽從我的調(diào)解,等我離開后,讓洛陽豪杰從中調(diào)解,你們就聽他們的?!庇谑枪猱?dāng)夜離去,不讓人知道。

  郭解保持恭敬待人的態(tài)度,不敢乘車走進(jìn)縣衙門。

  他到旁的郡國去替人辦事,事能辦成的,一定把它辦成;辦不成的,也要使有關(guān)方面都滿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飯。

  因此大家都特別尊重他,爭著為他效力。

  城中少年及附近縣城的賢人豪杰,半夜上門拜訪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輛車子,請求將郭解家的門客接回供養(yǎng)。

  后來要將郡國的的豪富人家遷往茂陵居住。

  郭解家貧,不符合資財三百萬的遷轉(zhuǎn)標(biāo)準(zhǔn),但遷移名單中有郭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讓郭解遷移。

  當(dāng)時衛(wèi)青將軍替郭解向皇上說“:郭解家貧,不符合遷移的標(biāo)準(zhǔn)?!钡腔噬险f:“一個百姓的權(quán)勢竟能使將軍替他說話,這可見他家不窮?!惫庥谑潜贿w徙到茂陵。

  人們?yōu)楣馑托泄渤鲥X一千余萬。

  軹人楊季主的兒子當(dāng)縣椽,是他提名遷徙郭解的。

  郭解哥哥的兒子砍掉楊縣掾的頭。

  從此楊家與郭家結(jié)了仇。

  郭解遷移到關(guān)中,關(guān)中的賢人豪杰無論從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聽到他的名聲,都爭著與郭解結(jié)為好朋友。

  郭解個子矮,不喝酒,出門沒有馬坐。

  后來又殺死楊季主。

  楊季主的家人上書告狀,有人又把告狀的在官門前給殺了。

  皇上聽到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把母親安置在夏陽,自己逃到臨晉。

  臨晉籍少公平素不認(rèn)識郭解,郭冒昧?xí)娝槺阋笏麕椭鲫P(guān)。

  籍少公把郭解送出關(guān)后,郭解轉(zhuǎn)移到太原,他所到之處,常常把自己的情況告訴留他食宿的人家。

  追逐郭解的官吏,追蹤到籍少公家里。

  籍少公自殺,口供斷絕了。

  過好久,官府才捕到郭解。

  并徹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發(fā)現(xiàn)一些人被郭解所殺的事,都發(fā)生在赦令公布之前。

  一次,軹縣有個儒生陪同前來查辦郭解案件的使者閑坐,郭解門客稱贊郭解,儒生說“:郭解專愛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說他是賢人呢?”門客聽到這話就殺了這個儒生,割下他的舌頭。

  官吏以此責(zé)問郭解,令他交出兇手,而郭解確實不知道殺人的是誰。

  兇手始終沒查出來,官吏向皇上報告,說郭解無罪。

  御史大夫公孫弘議論道“: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俠,玩弄權(quán)詐之術(shù),因小事而殺人;郭解自己雖然不知道,這個罪過比他自己殺人還嚴(yán)重。

  判處郭解大逆不道的罪?!庇谑蔷驼D殺了郭解及其翁伯的家族。

  從此以后,行俠的人特別多,但都傲慢無禮,沒有值得稱道的。

  但是關(guān)中長安的樊仲子、槐里趙王孫,長陵高公子,西河的郭公仲,太原的魯公孺,臨淮的兒長卿,東陽的田君孺,雖然行俠卻能有謙虛退讓的君子風(fēng)度。

  至于像北道的姚氏,西道的一些姓杜的,南道的仇景,東道的趙他、羽公子,南陽趙調(diào)之流,這些都是處在民間的盜跖罷了,哪里值得一提呢!這都是從前朱家那樣的人引以為恥的。

  太史公說:我看郭解,狀貌趕不上中等人材,語言也無可取的地方。

  但是天下的人們,無論是賢人還是不肖之人,無論是認(rèn)識他的還是不認(rèn)識他的,都仰慕他的名聲,談?wù)撚蝹b的都標(biāo)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聲。

  諺語說“:人可以用光榮的名聲作容貌,難道會有窮盡的時候嗎?”唉,可惜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