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建立之初,與秦朝弊政相反,與民休息,凡事簡易,法網(wǎng)寬疏,而丞相蕭何、曹參開創(chuàng)以寬厚清靜治理天下的先河,因而百姓創(chuàng)作了“畫一”的歌訣。
漢惠帝沿襲,高后主政,不出房門,而天下太平,百姓致力農(nóng)事,衣食豐足。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便移風易俗。
當時的循吏如河南郡守吳公、蜀郡守文翁這些人,都率先自身謹慎,在儉約平安中過生活,不用嚴刑進行治理,而百姓卻順從歸化。
漢武帝年間,外卻四夷,內(nèi)改法度,百姓財用凋敝,為非作歹的人不能禁絕。
當時稍微能與用教化來進行治理相符的人,只有江都相董仲舒、內(nèi)史公孫弘、兒寬,他們在位可以記載。
這三人都是儒生,通曉時務,熟諳法制,用經(jīng)術點綴修飾政事,皇上器重他們。
董仲舒多次稱病離職,公孫弘、兒寬官至三公。
漢昭帝年幼,霍光秉政,因承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之后,國內(nèi)空虛,而霍光因循守舊,無所改變。
到了元始、元鳳年間,匈奴向往教化,百姓更加富裕,漢昭帝推崇賢良文學,察問民間疾苦,于是停止酒稅而討論鹽鐵稅了。
到宣帝即位,從身經(jīng)微賤登上皇帝寶座,因從里巷而即大位,故知道民事的艱難。
自霍光死后他開始親自處理政事,厲精圖治,每五天處理一回大事,自丞相以下官員各自忠于職守而進言獻策。
升任刺史守相時,總是親自過問,考察他過去的歷史,考察他的所作所為來對證他所說過的話,發(fā)現(xiàn)有名實不副的,一定要弄清楚他這樣做的原因。
漢宣帝常聲稱說“:百姓之所以安心在家而沒有嘆息愁恨之心,是因為政治公平,所訟見理而無冤滯。
和我共同擁有這些的,大概只有賢能的郡守、各侯相了!”他認為太守,是小吏百姓的根本,如果多次變動那么下面將不安寧,百姓如果知道他將長久在那里為官,不能被欺騙,那就聽從他的教化。
所以郡國守相治理有成效的,孝宣帝就用有印章封記的文書勉勵他,增加俸祿賞賜黃金,有的封爵到關內(nèi)侯,公卿空缺就挑選增加了俸祿、被賞賜過黃金爵位的郡守依次起用。
因此漢朝的賢良官吏,在這時特別多,號稱為中興。
像趙廣漢、韓延壽、尹翁歸、嚴延年、張敞這些人,都忠于職守,但任意使用刑罰,有的達到犯罪被殺。
王成、黃霸、朱邑、龔遂、鄭弘、召信臣等,他們所任職的地方百姓富有,所離開的地方百姓想念他們,活著的時候有著光榮的稱號,死后被敬奉祭祀,這廩廩風采差不多就是德讓君子的遺風吧。
漢惠帝沿襲,高后主政,不出房門,而天下太平,百姓致力農(nóng)事,衣食豐足。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便移風易俗。
當時的循吏如河南郡守吳公、蜀郡守文翁這些人,都率先自身謹慎,在儉約平安中過生活,不用嚴刑進行治理,而百姓卻順從歸化。
漢武帝年間,外卻四夷,內(nèi)改法度,百姓財用凋敝,為非作歹的人不能禁絕。
當時稍微能與用教化來進行治理相符的人,只有江都相董仲舒、內(nèi)史公孫弘、兒寬,他們在位可以記載。
這三人都是儒生,通曉時務,熟諳法制,用經(jīng)術點綴修飾政事,皇上器重他們。
董仲舒多次稱病離職,公孫弘、兒寬官至三公。
漢昭帝年幼,霍光秉政,因承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之后,國內(nèi)空虛,而霍光因循守舊,無所改變。
到了元始、元鳳年間,匈奴向往教化,百姓更加富裕,漢昭帝推崇賢良文學,察問民間疾苦,于是停止酒稅而討論鹽鐵稅了。
到宣帝即位,從身經(jīng)微賤登上皇帝寶座,因從里巷而即大位,故知道民事的艱難。
自霍光死后他開始親自處理政事,厲精圖治,每五天處理一回大事,自丞相以下官員各自忠于職守而進言獻策。
升任刺史守相時,總是親自過問,考察他過去的歷史,考察他的所作所為來對證他所說過的話,發(fā)現(xiàn)有名實不副的,一定要弄清楚他這樣做的原因。
漢宣帝常聲稱說“:百姓之所以安心在家而沒有嘆息愁恨之心,是因為政治公平,所訟見理而無冤滯。
和我共同擁有這些的,大概只有賢能的郡守、各侯相了!”他認為太守,是小吏百姓的根本,如果多次變動那么下面將不安寧,百姓如果知道他將長久在那里為官,不能被欺騙,那就聽從他的教化。
所以郡國守相治理有成效的,孝宣帝就用有印章封記的文書勉勵他,增加俸祿賞賜黃金,有的封爵到關內(nèi)侯,公卿空缺就挑選增加了俸祿、被賞賜過黃金爵位的郡守依次起用。
因此漢朝的賢良官吏,在這時特別多,號稱為中興。
像趙廣漢、韓延壽、尹翁歸、嚴延年、張敞這些人,都忠于職守,但任意使用刑罰,有的達到犯罪被殺。
王成、黃霸、朱邑、龔遂、鄭弘、召信臣等,他們所任職的地方百姓富有,所離開的地方百姓想念他們,活著的時候有著光榮的稱號,死后被敬奉祭祀,這廩廩風采差不多就是德讓君子的遺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