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歷字茂世,濟陽考城人。其祖父蔡點,為梁尚書左民侍郎。父親蔡大同,輕車岳陽王記室參軍,掌管京師行選。
景歷年少時英姿俊爽,特別孝敬父母。他家貧好學,善于寫文章,長于寫草隸。景歷初任諸王府佐,出任海陽縣令,治政賢能。侯景之亂時,梁簡文帝被侯景幽禁,蔡景歷與南康嗣王蕭會理商量,想挾帶簡文帝出逃,事情被發(fā)覺后被捉,后因得到賊黨王偉的保護,才得以免禍。以后寓居京口。侯景之亂平,高祖鎮(zhèn)守朱方,素聞其名,便寫信請他。景歷給使者答信,一氣呵成,不曾有涂改。曰:
承蒙寄來書信,屈意垂愛引進,伏案反復閱讀,深感欣慰。我以為世上廣求名馬,必求能一日行千里者,時人喜愛奇珍異寶,必求能光照車輛前后之寶物。既然奏起《云》、《咸》之舞樂,《巴渝》舞樂就廢止了,既然有杞梓般可以造就的優(yōu)秀人才,何必冀望我這種樗櫪般的庸才。
仰惟明將軍使君侯節(jié)下,才能卓越秀異杰出,超凡脫俗英秀出眾,命逢時世艱辛,志在匡正時亂,振拔衡岳,撫平五嶺,涂蕩氵贛源,澄清九派,有十萬甲士,數(shù)千輕弩,盟誓勤王之師,集結勇夫之力,未經(jīng)一個時辰的戰(zhàn)役,就翦除了兇逆之人,兵不血刃就澄清妖氛邪霧。盡管漢代誅滅呂祿、呂產(chǎn),朝廷上下實際上仰賴的只是絳侯周勃,晉朝討伐祖約、蘇峻,內外全靠的是刺史陶侃,依事論功,他們哪里算得上是君侯一流的人物?加以與齊國分庭抗禮,使者車乘得以順利通行北方,出兵征伐徐方,歌舞之聲遍布東道,能使邊境偃旗息鼓,行旅之人可以露宿于外,在路巷中不拾他人的遺失之物,市場上沒有不同的價格,真是功德無量,教化廣遠,曠古無雙,想必不是我膚淺之人所能說的。所以天下之人,向往您的風范,仰慕您的大義,接踵而至誠心歸附者,絡繹不絕。其中有出身帝室的英賢之才,名門望族的在野之人,有齊國、楚國的優(yōu)異人才,荊地、吳地的聰穎少年。武夫往往是富有威猛之氣,雄心勃勃仿佛要籠蓋天下,在陸上力拔山岳,在水中斬斷蛟龍,六鈞之弩,左右開弓,萬人莫敵之劍,可當作短兵器交戰(zhàn),像文鴦那樣善于攻壘,像黃蓋那樣火燒敵軍戰(zhàn)艦,百戰(zhàn)百勝,勝似群聚的貔貅一樣勇猛善戰(zhàn)。文人往往是通曉古今博學多識,才能卓越氣宇非凡,金雕玉琢文采渙然,洋洋灑灑絢麗無比,揚子云的文采不能與之匹敵,元瑜的文章也不比之更高妙,一封書信寄到就讓聊城不攻自破,魯仲連憑三寸不爛之舌游說使秦軍退回。又有三河善辯之客,須臾之間就更定了哀樂,像陳平那樣六出奇計,瞬息之間就判斷出謀反之人。像子賤那樣治理天下百姓,讓老百姓都獲得好收成,像子路那樣判案,三言兩語便道出其中內情。像毛遂那樣直言自薦,能宣揚主人之威德,像藺相如那樣奉命出使,做到不辱使命。懷抱忠義,感恩戴德以至于以身相殉,至誠所至能使黃金自斷,精氣所凝使白虹貫日,海內雄杰,全為君所籠絡。明將軍禮賢下士,同甘共苦,加官晉爵讓他們得到榮顯,建筑館舍讓他們安居,陳書輕錢財重義氣,卑躬屈節(jié)厚待士子,真是盛德無比??!
又曾聽說,戰(zhàn)國將相,全都推薦引進賢士與他們作賓客之游,漢晉仕宦,都是廣泛接納幕僚好友,人才濟濟,所以能成就公卿之貴顯。只是考量其才能,因才施用,各施所長,各盡其宜,受委任就要有所成就,誰能不盡心盡力。至于托大之人,只不過是狂妄無知而已。寒窗苦讀,終究還是比有專長之人稍遜一籌,長時間為刀筆吏,終竟未能特異出眾。出身于寒門微族,不曾名聲遠揚,職位低下家產(chǎn)微薄,怎能想望遠大前程?自從劫亂發(fā)生,國遠艱難,我跟顯貴子弟一樣,陷溺于賊寇之手,身處危險之境,如履薄冰?,F(xiàn)下王室中興,多亂興邦,我得以保存微芥之性命,實在是幸運之至,正該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日子,好比得到重生的喜悅一般。然而皇上未能返都,京師之地荒蕪,宮墻四壁已是戰(zhàn)后余灰,漫漫長夏顆粒無收,奔走于故人之間,暫且以借貸度日,身臨如此樂土,樂而忘返。我欽服您的高尚德義,權且投靠門下,明將軍對我另眼相待,諸位朋友言詞中也有褒美之意,像我這種微賤之人蒙您不棄,賜信挽留,將要以雞鶩之身置于鴛鴻成群的池沼之中,將要以瓦礫之才分沾琉璃之身價。從前張儀屈身游說秦國,忽然間就被重用了,虞卿躡睞檐笠游說趙孝成王,也被留用了,我今日雖是寄居在外,與他們不能相提并論,我已是人到中年,哪里還堪重任。只是細小之纖蘿,憑借高大喬松以出人頭地,以我這樣微小之蚊蚋,依托驂駕之尾而得以四處奔馳。我自不量力,愿效犬馬之勞,且為您身邊的小卒,權且濫竽充數(shù),這已使我平添榮耀身價倍增,已是夠幸運了。大海不滿足自己的深度,高山不謙讓自己的高度,斗膽說出我心里的話,請將軍展讀。
高祖得信,大為嘆賞。旋即又賜信酬答,當日以板授任征北府中記室參軍,不久總領記室。
衡陽獻王陳昌當時治吳興郡,昌年紀尚小,吳興為高祖之故里,父老鄉(xiāng)親親戚朋友,尊卑高下有序,高祖擔心昌年紀輕,接人待物悖禮,便派景歷輔佐昌。承圣年間,授官通直散騎侍郎,還掌府記室。高祖打算征討王僧辯,只同侯安都等數(shù)人謀劃,景歷不知道。待部分準備完畢,高祖詔令景歷草擬聲討檄文,景歷一揮而就,文辭情真意切甚為感人,當事者都很滿意。僧辯被殺,高祖輔佐朝政,任景歷為從事中郎,掌記室職務不變。紹泰元年(555),升任給事黃門侍郎,兼掌相府記室。高祖受禪稱帝,蔡景歷升任秘書監(jiān),中書通事舍人,掌管詔誥。永定二年(558),蔡景歷因妻弟劉淹騙取周寶安饋贈的馬匹一事受牽連,被御史中丞沈炯彈劾,降為中書侍郎,中書通事舍人職務不變。
永定三年(559),高祖崩,當時外敵壓境,世祖鎮(zhèn)守南皖,朝內無重臣,宣后召見景歷、江大權和杜棱商定,密不發(fā)喪,速召世祖回京,景歷親自與宦官宮女一起,密制殮服。當時天氣酷熱,必須制梓棺,又擔心斧鑿之聲被人聽見,便以蠟制棺材。文書詔誥,依舊頒行。世祖即位,景歷再任秘書監(jiān),舍人職務不變。因景歷擁立世祖有功,封為新封縣子,食邑四百戶。多次遷任散騎常侍,世祖誅殺侯安都,蔡景歷促成此事。天嘉三年(562),因殺侯安都有功升任太子左衛(wèi)率,晉子爵為侯爵,增加食邑一百戶,常侍、舍人職務不變。六年,景歷妻兄劉洽倚仗他的權勢,多次奸詐,并接受歐陽武威賄賂的一百匹絹,蔡景歷因受牽連免官。
廢帝即位,起用蔡景歷任鎮(zhèn)東鄱陽王諮議參軍,兼太舟卿。華皎謀反,以景歷為武勝將軍、吳明徹軍司。華皎之亂平,吳明徹在軍中擅自戮殺安成內史楊文通,又受降人馬兵器數(shù)目不清,景歷又因不能扶正,被收治罪,過了很久,他才獲得寬恕,起用為鎮(zhèn)東鄱陽王諮議參軍。
高宗即位,升任宣惠豫章王長史、兼會稽太守,代理東揚州府事務。服官任滿后,升任戎昭將軍、宣毅長沙王長史、尋陽太守,代理江州府事務,因病推辭,便沒成行。入京任通直散騎常侍、中書通事舍人,掌管詔誥,接著恢復封爵食邑。升任太子左衛(wèi)率,常侍、舍人職稱不變。
太建五年(573),都督吳明徹北伐,所向披靡,與北周將領梁士彥戰(zhàn)于呂梁,大破之,斬殺俘獲人數(shù)以萬計,正想進攻彭城。那時高宗一心一意收復黃河以南的土地,認為進攻彭城可行,蔡景歷勸諫高宗,說士氣低落將帥驕慢,不宜過急圖求遠征之略。高宗不喜歡他瓦解眾心,大怒,因他是朝廷舊臣,未深究罪責,詔令他出京任宣遠將軍、豫章內史。還未成行,蔡景歷被急報的奏章彈劾,稱他在朝廷期間,受賄貪污行為不檢,高宗詔令主管部門審理,蔡景歷只承認一部分。于是御史中丞宗元饒上奏說:“臣知道做官者所作所為,以侍奉上司忠心耿耿為準則,要求自己廉潔奉公,如果違背此道,治罪不赦。慎查宣遠將軍、豫章內史新豐縣開國侯蔡景歷,因得皇上恩寵,參與興奉王業(yè),王朝基業(yè)初創(chuàng)時,他多參與權謀。天嘉之時,他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圣上施恩起用他,他許諾改過自新,便封土賜邑,加官晉爵,沒過多久又重犯。蔡景歷不能陳書改過自勉,以回報大家,仍然獨斷專行貪污受賄,影響很大,犯一次已夠嚴重,怎么能一犯再犯呢?應該按刑律處理,以昭明國法。臣等商議,按現(xiàn)存的事實免除蔡景歷所有的官職,下詔鴻臚削除爵位和封土。謹承奉彈劾簡相告?!痹t曰:“照辦。”于是蔡景歷遷居會稽,吳明徹敗北,皇上想起景歷以前的勸諫之言,當日詔命返京,起用他為征南鄱陽王諮議參軍。數(shù)日后,升任員外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恢復原封爵,兼任度支尚書。按舊禮授官在午后,景歷拜官之日,恰逢皇上親臨玄武觀,在位文武百官一律陪宴,皇上擔心景歷不能參加,特詔令上午拜官,可見景歷多么受器重。
同年,蔡景歷病死于任上,時年六十歲。追贈為太常卿,謚號敬。十三年,遷葬,又追贈為中領軍。禎明元年,配祀高祖廟庭。二年,皇上親臨其故宅,又追贈景歷為侍中、中撫將軍,謚號忠敬,賜給鼓吹一部,并在墓地立碑。
景歷寫文章,不喜歡堆砌華麗的文辭,而擅長于敘述事物,他才思敏捷,為當時的人們稱道,撰有文集三十卷。
景歷年少時英姿俊爽,特別孝敬父母。他家貧好學,善于寫文章,長于寫草隸。景歷初任諸王府佐,出任海陽縣令,治政賢能。侯景之亂時,梁簡文帝被侯景幽禁,蔡景歷與南康嗣王蕭會理商量,想挾帶簡文帝出逃,事情被發(fā)覺后被捉,后因得到賊黨王偉的保護,才得以免禍。以后寓居京口。侯景之亂平,高祖鎮(zhèn)守朱方,素聞其名,便寫信請他。景歷給使者答信,一氣呵成,不曾有涂改。曰:
承蒙寄來書信,屈意垂愛引進,伏案反復閱讀,深感欣慰。我以為世上廣求名馬,必求能一日行千里者,時人喜愛奇珍異寶,必求能光照車輛前后之寶物。既然奏起《云》、《咸》之舞樂,《巴渝》舞樂就廢止了,既然有杞梓般可以造就的優(yōu)秀人才,何必冀望我這種樗櫪般的庸才。
仰惟明將軍使君侯節(jié)下,才能卓越秀異杰出,超凡脫俗英秀出眾,命逢時世艱辛,志在匡正時亂,振拔衡岳,撫平五嶺,涂蕩氵贛源,澄清九派,有十萬甲士,數(shù)千輕弩,盟誓勤王之師,集結勇夫之力,未經(jīng)一個時辰的戰(zhàn)役,就翦除了兇逆之人,兵不血刃就澄清妖氛邪霧。盡管漢代誅滅呂祿、呂產(chǎn),朝廷上下實際上仰賴的只是絳侯周勃,晉朝討伐祖約、蘇峻,內外全靠的是刺史陶侃,依事論功,他們哪里算得上是君侯一流的人物?加以與齊國分庭抗禮,使者車乘得以順利通行北方,出兵征伐徐方,歌舞之聲遍布東道,能使邊境偃旗息鼓,行旅之人可以露宿于外,在路巷中不拾他人的遺失之物,市場上沒有不同的價格,真是功德無量,教化廣遠,曠古無雙,想必不是我膚淺之人所能說的。所以天下之人,向往您的風范,仰慕您的大義,接踵而至誠心歸附者,絡繹不絕。其中有出身帝室的英賢之才,名門望族的在野之人,有齊國、楚國的優(yōu)異人才,荊地、吳地的聰穎少年。武夫往往是富有威猛之氣,雄心勃勃仿佛要籠蓋天下,在陸上力拔山岳,在水中斬斷蛟龍,六鈞之弩,左右開弓,萬人莫敵之劍,可當作短兵器交戰(zhàn),像文鴦那樣善于攻壘,像黃蓋那樣火燒敵軍戰(zhàn)艦,百戰(zhàn)百勝,勝似群聚的貔貅一樣勇猛善戰(zhàn)。文人往往是通曉古今博學多識,才能卓越氣宇非凡,金雕玉琢文采渙然,洋洋灑灑絢麗無比,揚子云的文采不能與之匹敵,元瑜的文章也不比之更高妙,一封書信寄到就讓聊城不攻自破,魯仲連憑三寸不爛之舌游說使秦軍退回。又有三河善辯之客,須臾之間就更定了哀樂,像陳平那樣六出奇計,瞬息之間就判斷出謀反之人。像子賤那樣治理天下百姓,讓老百姓都獲得好收成,像子路那樣判案,三言兩語便道出其中內情。像毛遂那樣直言自薦,能宣揚主人之威德,像藺相如那樣奉命出使,做到不辱使命。懷抱忠義,感恩戴德以至于以身相殉,至誠所至能使黃金自斷,精氣所凝使白虹貫日,海內雄杰,全為君所籠絡。明將軍禮賢下士,同甘共苦,加官晉爵讓他們得到榮顯,建筑館舍讓他們安居,陳書輕錢財重義氣,卑躬屈節(jié)厚待士子,真是盛德無比??!
又曾聽說,戰(zhàn)國將相,全都推薦引進賢士與他們作賓客之游,漢晉仕宦,都是廣泛接納幕僚好友,人才濟濟,所以能成就公卿之貴顯。只是考量其才能,因才施用,各施所長,各盡其宜,受委任就要有所成就,誰能不盡心盡力。至于托大之人,只不過是狂妄無知而已。寒窗苦讀,終究還是比有專長之人稍遜一籌,長時間為刀筆吏,終竟未能特異出眾。出身于寒門微族,不曾名聲遠揚,職位低下家產(chǎn)微薄,怎能想望遠大前程?自從劫亂發(fā)生,國遠艱難,我跟顯貴子弟一樣,陷溺于賊寇之手,身處危險之境,如履薄冰?,F(xiàn)下王室中興,多亂興邦,我得以保存微芥之性命,實在是幸運之至,正該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日子,好比得到重生的喜悅一般。然而皇上未能返都,京師之地荒蕪,宮墻四壁已是戰(zhàn)后余灰,漫漫長夏顆粒無收,奔走于故人之間,暫且以借貸度日,身臨如此樂土,樂而忘返。我欽服您的高尚德義,權且投靠門下,明將軍對我另眼相待,諸位朋友言詞中也有褒美之意,像我這種微賤之人蒙您不棄,賜信挽留,將要以雞鶩之身置于鴛鴻成群的池沼之中,將要以瓦礫之才分沾琉璃之身價。從前張儀屈身游說秦國,忽然間就被重用了,虞卿躡睞檐笠游說趙孝成王,也被留用了,我今日雖是寄居在外,與他們不能相提并論,我已是人到中年,哪里還堪重任。只是細小之纖蘿,憑借高大喬松以出人頭地,以我這樣微小之蚊蚋,依托驂駕之尾而得以四處奔馳。我自不量力,愿效犬馬之勞,且為您身邊的小卒,權且濫竽充數(shù),這已使我平添榮耀身價倍增,已是夠幸運了。大海不滿足自己的深度,高山不謙讓自己的高度,斗膽說出我心里的話,請將軍展讀。
高祖得信,大為嘆賞。旋即又賜信酬答,當日以板授任征北府中記室參軍,不久總領記室。
衡陽獻王陳昌當時治吳興郡,昌年紀尚小,吳興為高祖之故里,父老鄉(xiāng)親親戚朋友,尊卑高下有序,高祖擔心昌年紀輕,接人待物悖禮,便派景歷輔佐昌。承圣年間,授官通直散騎侍郎,還掌府記室。高祖打算征討王僧辯,只同侯安都等數(shù)人謀劃,景歷不知道。待部分準備完畢,高祖詔令景歷草擬聲討檄文,景歷一揮而就,文辭情真意切甚為感人,當事者都很滿意。僧辯被殺,高祖輔佐朝政,任景歷為從事中郎,掌記室職務不變。紹泰元年(555),升任給事黃門侍郎,兼掌相府記室。高祖受禪稱帝,蔡景歷升任秘書監(jiān),中書通事舍人,掌管詔誥。永定二年(558),蔡景歷因妻弟劉淹騙取周寶安饋贈的馬匹一事受牽連,被御史中丞沈炯彈劾,降為中書侍郎,中書通事舍人職務不變。
永定三年(559),高祖崩,當時外敵壓境,世祖鎮(zhèn)守南皖,朝內無重臣,宣后召見景歷、江大權和杜棱商定,密不發(fā)喪,速召世祖回京,景歷親自與宦官宮女一起,密制殮服。當時天氣酷熱,必須制梓棺,又擔心斧鑿之聲被人聽見,便以蠟制棺材。文書詔誥,依舊頒行。世祖即位,景歷再任秘書監(jiān),舍人職務不變。因景歷擁立世祖有功,封為新封縣子,食邑四百戶。多次遷任散騎常侍,世祖誅殺侯安都,蔡景歷促成此事。天嘉三年(562),因殺侯安都有功升任太子左衛(wèi)率,晉子爵為侯爵,增加食邑一百戶,常侍、舍人職務不變。六年,景歷妻兄劉洽倚仗他的權勢,多次奸詐,并接受歐陽武威賄賂的一百匹絹,蔡景歷因受牽連免官。
廢帝即位,起用蔡景歷任鎮(zhèn)東鄱陽王諮議參軍,兼太舟卿。華皎謀反,以景歷為武勝將軍、吳明徹軍司。華皎之亂平,吳明徹在軍中擅自戮殺安成內史楊文通,又受降人馬兵器數(shù)目不清,景歷又因不能扶正,被收治罪,過了很久,他才獲得寬恕,起用為鎮(zhèn)東鄱陽王諮議參軍。
高宗即位,升任宣惠豫章王長史、兼會稽太守,代理東揚州府事務。服官任滿后,升任戎昭將軍、宣毅長沙王長史、尋陽太守,代理江州府事務,因病推辭,便沒成行。入京任通直散騎常侍、中書通事舍人,掌管詔誥,接著恢復封爵食邑。升任太子左衛(wèi)率,常侍、舍人職稱不變。
太建五年(573),都督吳明徹北伐,所向披靡,與北周將領梁士彥戰(zhàn)于呂梁,大破之,斬殺俘獲人數(shù)以萬計,正想進攻彭城。那時高宗一心一意收復黃河以南的土地,認為進攻彭城可行,蔡景歷勸諫高宗,說士氣低落將帥驕慢,不宜過急圖求遠征之略。高宗不喜歡他瓦解眾心,大怒,因他是朝廷舊臣,未深究罪責,詔令他出京任宣遠將軍、豫章內史。還未成行,蔡景歷被急報的奏章彈劾,稱他在朝廷期間,受賄貪污行為不檢,高宗詔令主管部門審理,蔡景歷只承認一部分。于是御史中丞宗元饒上奏說:“臣知道做官者所作所為,以侍奉上司忠心耿耿為準則,要求自己廉潔奉公,如果違背此道,治罪不赦。慎查宣遠將軍、豫章內史新豐縣開國侯蔡景歷,因得皇上恩寵,參與興奉王業(yè),王朝基業(yè)初創(chuàng)時,他多參與權謀。天嘉之時,他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圣上施恩起用他,他許諾改過自新,便封土賜邑,加官晉爵,沒過多久又重犯。蔡景歷不能陳書改過自勉,以回報大家,仍然獨斷專行貪污受賄,影響很大,犯一次已夠嚴重,怎么能一犯再犯呢?應該按刑律處理,以昭明國法。臣等商議,按現(xiàn)存的事實免除蔡景歷所有的官職,下詔鴻臚削除爵位和封土。謹承奉彈劾簡相告?!痹t曰:“照辦。”于是蔡景歷遷居會稽,吳明徹敗北,皇上想起景歷以前的勸諫之言,當日詔命返京,起用他為征南鄱陽王諮議參軍。數(shù)日后,升任員外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恢復原封爵,兼任度支尚書。按舊禮授官在午后,景歷拜官之日,恰逢皇上親臨玄武觀,在位文武百官一律陪宴,皇上擔心景歷不能參加,特詔令上午拜官,可見景歷多么受器重。
同年,蔡景歷病死于任上,時年六十歲。追贈為太常卿,謚號敬。十三年,遷葬,又追贈為中領軍。禎明元年,配祀高祖廟庭。二年,皇上親臨其故宅,又追贈景歷為侍中、中撫將軍,謚號忠敬,賜給鼓吹一部,并在墓地立碑。
景歷寫文章,不喜歡堆砌華麗的文辭,而擅長于敘述事物,他才思敏捷,為當時的人們稱道,撰有文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