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溫為楊難當司馬。當初,苻氏叛亂,趙琰被奶媽帶著奔逃到壽春,長到十四歲才回到老家。精心奉養(yǎng)父母,茶水飯食,必親自調弄?;逝d年間(467~471),京城缺糧,奴婢碾粟篩出癟谷,趙琰看見狠狠把她教訓了一頓,責令她留下輕谷。曾送兒子趙應到冀州訂親,隨從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趙琰知道了,責令仆人送還原處。又在經過的路邊,主人準備了羊肉湯,趙琰查知這是偷殺的羊,始終不愿就餐。派人購買耒呂刀,發(fā)現(xiàn)多了六把,立即讓人送還主人。刀主為他所感動,堅決不收,趙琰命人把刀放下就走。開始趙琰任兗州司馬,轉任團城鎮(zhèn)的副將。歸還京城,任淮南王元他幕府長史。當時禁制很嚴,不讓大臣越關葬于故鄉(xiāng)。趙琰不能歸葬雙親達三十年之久。到祭祀拜獻的時候,總是不能不想歸葬雙親的事。每每逢年過節(jié),總不接受子孫的慶賀。隨著年紀漸高,孝順之情越來越深厚。他感嘆歲月推移,而遷墳無期,于是不吃鹽粟,斷除眾味,只吃麥食。八十多歲時去世。后魏遷都洛陽,兒子趙應等還鄉(xiāng)葬祖與趙琰。
趙琰弟趙煦,字賓育。愛好音律,以擅長歌唱著稱于世。官至秦州刺史。
趙琰弟趙煦,字賓育。愛好音律,以擅長歌唱著稱于世。官至秦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