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元澄傳

白話北史 作者:唐·李延壽


  元澄是任城王拓跋云的長子,字道鏡,從小好學(xué),鬢發(fā)很美,舉止進退有節(jié),言語清晰明辯,聲音有如洪鐘。他的父親康王去世后,居喪期間,他以守孝道而聞名。他承襲了父親的封爵,并被加封為征北大將軍。因氐羌反叛,朝廷任命他為征南大將軍、梁州刺史。文明太后接見了他并加以告誡和勉勵,她看著元澄,對中書令李沖說:“這個孩子的風采神韻煥然迸發(fā),自當成為皇族宗室的領(lǐng)袖,這次出行應(yīng)當不辱使命,我不會亂說的?!痹蔚搅褐菀院?,耐心誘導(dǎo)氐羌人歸附朝廷,西南一帶都歸順了。朝廷加封他為侍中,賞賜一套衣物,讓他乘上一匹黃馬,以表彰他的功績和才能。

  改為開府、徐州刺史,很有名聲和政績。朝拜京城時,被引到皇信堂。孝文帝問元澄:“過去鄭國子產(chǎn)鑄刑書,而晉國的叔向不以為然。這兩人都是賢士,究竟誰是誰非?”元澄回答說“:鄭國弱小寡助,懾于強大的鄰國壓力,人心容易反復(fù),不用刑律難以管理,所以鑄刑書向他們表示威嚴。雖然有背于古制,卻適合于今天權(quán)變之道。”孝文帝正在進行變革,十分欣賞元澄的回答,便笑著說“:任城王應(yīng)當成為魏國的子產(chǎn)?。∥艺趧?chuàng)改朝中制度,自當和任城王共建萬世之功?!焙髞肀阏髡偎氤斨袝睿指娜紊袝?。齊國的庾蓽前來朝見,見元澄言辭文雅,風度秀逸超群,便對主客郎張彝說:“以前魏國的任城王以勇武著稱,如今魏國任城王卻以文采見美了!”

  這時,皇帝下詔大集四廟的子孫,下至玄孫的兒子,在皇信堂舉辦宴會共敘宗室之親,不按爵位排列順序,全按昭穆的次序排位,用家人的禮節(jié)相見?;实壅f“:行禮已畢,我要讓宗室內(nèi)各人都表達自己的志向,可一概賦詩?!彼貏e下令由元澄作七言詩句連韻。元澄和孝文帝反復(fù)打賭比賽,因而玩得十分高興,直至深夜才結(jié)束。

  后來孝文帝對外表示要南征,本意卻打算遷都,他在明堂左側(cè)齋戒,召來太常卿王諶,親自命令他占卜易卦來預(yù)測南征之事,得到了革的卦象。元澄進言說“:《易》中說,革就是改更的意思,將要革君臣之命。商湯、周武王得了這個卦象就是吉兆。陛下為天下皇帝,今日的卦象,不能說是革命,不能認為全是吉兆?!毙⑽牡蹏绤柕卣f道:“這個卦象說,大人虎變,怎么說不吉利呢!”車駕回官后,立即召見元澄。元澄還未登上臺階,孝文帝就遠遠地對他說:“剛才所說的‘革’卦,現(xiàn)在想和你再討論一下。我在明堂發(fā)怒,是擔心大家跟著說三道四,壞了我的大計,所以裝出很生氣的樣子讓文武百官感到害怕罷了?!庇谑?,他單獨對元澄說:“國家從北方興起,遷居到平城,雖然富有四海,但文化、習俗等均未合一。這里是用武之地,不是可以興起文教的地方。崤函自古為帝宅,河洛一向是王室之居,我想舉此大事,宅居中原,你意下以為如何?”元澄十分贊成這件事。孝文帝說“:任城王便是我的張子房?。 庇谑?,加封他為撫軍大將軍、太子少保,又兼尚書左仆射。當車駕到達洛陽,確定了遷都的計謀之后,皇帝詔令元澄馳回北方,詢問留在那里的百官,議論這一抉擇的可否。元澄說“:近日所說的‘革’卦,如今真是可稱為革了!”

  元澄到達代都之后,眾人聽了有關(guān)遷都的詔書,無不驚訝萬分。元澄援引古今事例,耐心地加以開導(dǎo),眾人這才明白和信服。于是,元澄南歸回報,在滑臺會見了皇帝。孝文帝大喜,說:“如果不是任城王,我的大業(yè)不能成功?。 痹胃鷱幕实鄣竭_鄴宮,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當皇帝從代都出發(fā)北巡時,留下元澄挑選舊臣。當初,魏國官員從公侯以下,動則以萬計,沉冗閑散,沒事可做。元澄將他們分為三等,確定優(yōu)劣,讓他們中有才能的盡其所能加以任用,沒有人發(fā)出怨言。車駕回到洛陽后,皇帝又讓他兼右仆射。

  孝文帝到北芒,因而前往洪池,令元澄上龍舟侍候。皇帝對他說“:昨天夜里我夢見有一位老公公,拜立在路的左側(cè),說是晉朝的侍中嵇紹,特地前來迎接,神情謙恭有些害怕的樣子,似乎有所請求?!痹握f:“陛下經(jīng)過殷墟時吊祭比干,到洛陽以后沒有祭祀嵇紹,想是他請求皇上的加恩所以托夢吧!”文帝說“:我既然有了這個夢,或許真像你所說的那樣?!庇谑?,他派人尋找嵇紹的墳?zāi)?,派使者加以祭祀?br />
  齊明帝廢了海陵王而自立為帝,南齊的雍州刺史曹武請求以襄陽城前來歸附,皇帝準備親自前去接受。他召來元澄和咸陽王禧、彭城王勰、司徒馮誕、司空穆亮、鎮(zhèn)南將軍李沖等一起商議。咸陽王禧等人主張應(yīng)當前往,也有些人認為不該去?;实壅f:“眾人的意見不一致,應(yīng)當有個主客之分,互相啟發(fā)。任城王和鎮(zhèn)南將軍主張應(yīng)當留在京城,我自當作為應(yīng)當前去的一方,大家靜坐聽我們論辯,最后都聽從獲勝的一方?!庇谑?,文帝和他們反復(fù)辯論了幾輪,車駕決定南征,不聽從元澄和李沖等人的意見。元澄跟從皇帝南征到達懸瓠,因為病重而回京。

  車駕回到洛陽后,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見王公侍臣?;实壅f“:這座殿堂建成以來,還沒有和王公們在這里舉行宴樂之禮。今天要和群賢們一起做到?jīng)]有不登的高處,沒有不入的小地方?!庇谑堑搅肆骰;实壅f:“這里的曲水,取乾道曲成之意,萬物沒有留滯的地方?!逼浯蔚搅讼礋┏?。皇帝說“:這個池內(nèi)也有嘉魚?!痹握f“:所謂‘魚在水藻,有頒其首’??!”皇帝說:“且取‘王在靈沼,于禼魚躍’之意。”又來到觀德殿。皇帝說:“射以觀德,所以叫這個名字?!庇值搅四e堂?;实壅f“:這座堂名取自夫子閑居的意思。不可以縱情奢侈而忘了勤儉,自覺安樂而忘了危險,所以在這堂的后面建了茅茨堂?!彼謱顩_說“:這座堂的東面稱為步元廡,西面稱游凱廡。這里雖然沒有唐堯這樣的明君,但你們都是無愧于當他下面的元、凱這樣的賢臣的?!崩顩_回答說“:臣下等人既然遇到了唐堯這樣的明君,又怎么敢推去元、凱之臣的稱號呢?”皇帝說:“太陽將下山,我還和同族宗親有共敘親情的慣例,你們準備出宮,怎么能不留下佳篇呢?”于是當即讓黃門侍郎崔光、郭祚、通直郎邢巒、崔休等賦詩以言志。送上燭火時,公卿們辭退,李沖再次拜辭并且?;实矍f歲壽?;实壅f“:你們在燭火送到時告辭,又獻上千萬歲壽,我當回報你們《南山》之詩?!庇谑?,他便說:“燭至辭退,庶姓之禮;在夜載考,宗族之義。你們暫且回去,我要和各宗室親王在此舉行夜飲。”后來,元澄因公事而被免職。不久,又兼任吏部尚書。

  恒州刺史穆泰在恒州謀反,朝廷授給元澄持節(jié)、銅武、竹使符,左右御杖,仍兼管恒州事。當行進到雁門時,派遣書侍御史李煥先去。到恒州后立即抓住穆泰,窮追同黨,所有罪犯都被抓獲。巨鹿公陸睿又、安樂侯元隆等一百多人都被關(guān)進獄中。將詳細情況表奏朝廷?;实劭赐曜啾?,便十分高興地說:“我的任城王真是社稷重臣,就算讓皋陶來審理,又怎能超過他?”皇帝看著咸陽王說“:你們?nèi)绻谀抢锏脑挘豢赡苻k成這件事。”皇帝不久駕幸平城,犒勞元澄,并去看了那些叛亂的黨人,那些人沒有一個說自己是被冤枉的,當時的人無不贊嘆?;实蹖ψ笥业娜苏f:“必也無訟,我今天親眼見到了?!庇谑?,任命元澄為正尚書。

  皇帝南征時,留下元澄守衛(wèi)京都,又兼右仆射。元澄上表請求以自己封國的一年的租賦和布帛資助軍隊使用,皇帝只同意接受一半?;实塾值洁挸牵姷焦鋫儽阏f:“我昨天進城時,見到車上的婦女有戴著帽子,身穿小短襖的,尚書為什么沒有注意到?”元澄說“:穿的人還很少?!被实壅f“:任城王想讓全城都穿上嗎?一句話可以使邦國喪亡,說的正是這樣??勺屖饭侔堰@件事記下來?!彼终f“:王者的輔助大臣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我用人失當,你竟聽任一群婦女穿著這樣的奇服,我自當再行挑選。任城王在官署中辦事,是讓天下人遵從綱紀法度,還是處理日常事務(wù)呢?”元澄說“:我實在是到那里辦理一下事務(wù)而已?!被实壅f“:要是這樣的話,只要任命一位令史去辦就行了,何必讓你去呢?”不久便改任元澄為尚書右仆射,隨從皇帝南征。孝文帝逝世時,受命佐政。

  宣武初年,有一位前來投降的人叫嚴叔懋的報告說,尚書令王肅派孔思達私通齊國,準備叛變。元澄相信了他的話,便上表說,王肅將要叛變,立即將他監(jiān)禁起來。而咸陽王、北海王上表說元澄擅自拘禁朝廷宰輔大臣,于是被免官回來。不久又被任命為開府、揚州刺史。他一到揚州,便加封增修孫叔敖的陵墓,搗毀蔣子文的神廟,同時上表請求修建和恢復(fù)皇室宗族的學(xué)堂,開設(shè)四科教學(xué)。皇帝下詔同意這一建議。

  起先,朝廷中商議南征的計劃,任命蕭寶夤為東揚州刺史,駐守東城;陳伯之為江州刺史,戍守于陽石。任命元澄總督二鎮(zhèn),給予管轄指揮權(quán)。元澄便派遣統(tǒng)軍傅豎眼、王神念等進軍前往大峴、東關(guān)、九山、淮陵,分派諸將,日夜兼程占領(lǐng)這些地方。元澄統(tǒng)率大軍,絡(luò)繹不絕,首尾相接,所到之處,捷報頻傳,朝廷下詔書予以表彰。不久遇到大雨,淮河水暴漲,元澄領(lǐng)軍回歸壽春。回兵時十分狼狽,損失兵士四千多人。元澄連續(xù)上表請求免去揚州刺史的職務(wù),皇帝不答應(yīng)。有關(guān)方面上奏,請求免去其開府名號,又降了三級。

  轉(zhuǎn)任鎮(zhèn)北大將軍、定州刺史。起先,這里的百姓常常被征收各種額外的賦稅,他們都覺得煩惱愁苦。前任的州官未能免除。元澄把這些負擔大多減免了,又明訂了各種獎罰升降的條令,上表請示朝廷,減少園林所占土地,分給無業(yè)的貧民,布絹不能當做衣服用的不讓再織造,百姓們十分高興和仰賴他。他的母親孟太妃去世,元澄在居喪期間,十分傷心,世人都稱贊他的孝行。守喪期滿,被任命為太子太保。

  這時,高肇當政,猜忌有才能的皇親國戚。元澄受到高肇的誣陷,經(jīng)常害怕難以保全自身,便整天喝得醉醺醺地,以表示自己荒廢頹唐。他的行為奇特,被時人看作是狂蕩不經(jīng)。宣武帝在夜間去世,事情發(fā)生得十分突然,高肇在外面手握重兵,明帝年幼,朝野人心惶惶不安。元澄雖然受到疏遠罷斥,可是在朝中仍是眾望所歸。領(lǐng)軍于忠、侍中崔光等奏請任命元澄為尚書令,于是眾人才感到欣慰和信服。不久又改任司空、加侍中,隨著又下詔兼領(lǐng)尚書令。

  元澄向朝廷進上《皇誥宗制》和《訓(xùn)詁》各一卷,想讓太后讀后,多想想勸誡的益處。又上奏有關(guān)利國利民所應(yīng)注意去做的十條:一是度量衡應(yīng)當一致,公家和私人目前不同,應(yīng)當統(tǒng)一起來;二是應(yīng)興辦學(xué)校,以明示提升和罷免的法規(guī);三是應(yīng)當興滅國、繼絕世,各舉薦所了解的人才;四是在征收了五種賦調(diào)之外,一樣也不再干擾民眾,需使用民力的,不要超過三天;五是治理民眾的官員,都應(yīng)加以晉升或罷免,以示有賞有罰;六是逃亡戶代繳租稅的,離開原地時間已久的,如果不是工匠,應(yīng)當允許他們居住下來;七是邊境上的兵士已經(jīng)逃跑的,或者確實已死于戰(zhàn)場的,都應(yīng)認真檢查確實,三長和他們的近親,如果確實加以隱藏,向他們征收應(yīng)代繳的賦稅,沒有隱藏的就不要找他們的事;八是世代從事工商的人家,又向他們征收租調(diào),他們就難以維持下去,請求從現(xiàn)在起免去他們的租調(diào),讓他們安心從事本業(yè);九是嚴禁三長欺詐瞞騙,不得隔層相兼任職,戶數(shù)不足的,就近合并;十是羽林軍和武賁兵士,當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時,可以暫時出征作戰(zhàn)。正常時期的守邊任務(wù),應(yīng)當派軍隊輪換駐守。靈太后把他的奏章批下來交百官們審議,這些條條有的被采納有的被否決。

  當時四方中郎將兵少勢弱,不足以防守京城。元澄上奏說,應(yīng)當由東中郎將兼管滎陽郡,南中郎將兼管魯陽郡,西中郎將兼管恒農(nóng)郡,北中郎將兼管河內(nèi)郡。挑選二品、三品中比較親近和賢能的兩者兼具的官員們擔任,減少不急之務(wù),給四中郎將配置強兵。這樣就能夠作到深根固本,主干強勁而枝葉減弱。靈太后打算聽從他的建議,可是因后來在商議中有不同的意見,便沒有實行。不久,元澄因為有病,上表請求免去職務(wù),朝廷不答應(yīng)。

  元澄又覺得北方邊境挑選任用鎮(zhèn)將時過于輕率,恐怕敵人入侵邊境時,危及山陵,因此上奏朝廷請求認真選用北部的鎮(zhèn)將,以嚴密防守警戒。朝廷不肯聽從。后來敵寇入侵,直到舊都城,而鎮(zhèn)將們大多不稱職,各處發(fā)生叛亂,進逼皇家陵園,確實像元澄原先擔心的那樣。

  元澄又上奏說“:如今都城中府寺都沒有建筑完備,現(xiàn)在軍事稍停,不要再征召民眾,請調(diào)用各雜務(wù)人員以及司州郡縣中犯罪應(yīng)責打十大板以上、百鞭以下之人改為收取贖罪之物,讓交納絹一匹、送磚二百塊,以便逐漸修建?!背⒃t令聽從辦理。但太傅、清河王元懌上表反對這件事,因而未能實行。

  元澄又奏說:“司州牧、高陽王雍拷打奉朝請韓元昭、前門下錄事姚敬賢致死,雖然是因公而辦案,于理卻不合。為什么呢?如果韓元昭等人罪惡昭彰,可定為死罪,就應(yīng)當在都市中用刑,當眾棄市;如果僅出于懷疑有罪,情況尚未查清,不應(yīng)讓三清九流之內(nèi)的官員,死于杖下,草菅人命,傷理敗法。往年他在州中任職時,在大集市上鞭打致死五人,可是檢查這些人的贓物,卻沒有一點證據(jù)。如今又酷刑傷人,竟至于此。朝野議論紛紛,都覺得十分驚異。如果生殺之權(quán)在下面,為臣子的可以專行暴虐,那么,國君的權(quán)力,又有什么用途?請將這件事交付廷尉追究,檢驗他們逼迫的情形,追查他們被拷打致死的理由。”朝廷下詔聽從。元澄當官,對各種事情都不加回避。他又上奏有關(guān)墾田中分配給人以及接受者之間的八條規(guī)定,很有條理。西域的口厭噠、波斯各國,都通過他們的公使們送給元澄駿馬一匹。元澄請求交給太仆,充實到國家的馬廄中。朝廷下詔:“任城王廉潔忠貞的品德,超過了楚相孫叔敖,可以讓他交付馬廄,以成就君子之大美?!?br />
  御史中尉、東平王元匡奏請朝廷,取出景明元年(500)以來朝廷內(nèi)外的考績簿籍、吏部的任命官員登記冊、中兵功勛登記簿和各種考核官吏的資料,準備從中檢查出冒升官階竊取官職的人員。靈太后應(yīng)許了他的請求。元澄上表認為:“御史的職責,根據(jù)傳聞糾察。至于冒稱功勛而得品級,各處情況不同。如果傳聞是某一處有問題,就應(yīng)當檢查這一部分的材料。如果差別很大,虛假的情形必然敗露,然后以典章刑法加以處置,誰敢不服?豈能因為某一處出現(xiàn)問題就全部追究已經(jīng)隔代所發(fā)生的差錯,這樣追究過失,誰能承擔罪責?這實在是圣朝所應(yīng)慎重處置的大事啊!”靈太后采納了他的意見,停止查辦。后來,又改任元澄為司徒公,侍中、尚書令依舊。

  神龜元年(518),朝廷下詔加賜女侍中們貂蟬,和宮廷外面的侍中服飾相同。元澄上表進諫說:“高祖、世宗時都有女侍中的官職,沒有看見把金蟬連綴在象珥上,把鼠貂豎在鬢發(fā)上。江南偽晉時,穆何皇后曾經(jīng)給女尚書的冠上加飾貂..,這是衰亂的世道,妖異的服飾。況且由婦人來穿男子的服裝,是陰盛到極點而轉(zhuǎn)化為陽,所以從穆、哀帝之后,國家很快就滅亡了。因此劉裕能夠篡權(quán)叛道。禮樂儀表,各種變化,是風化的本原,請求仍依照過去的禮儀,收回原來頒發(fā)的詔書?!被实勐爮乃囊庖姟?br />
  當時,靈太后非常喜歡大興土木,在京城建起永寧、太上公等佛家寺廟,人力金錢耗費不少,在外地各州也都修建五層佛塔。又經(jīng)常為各種齋會施舍財物,動則以萬計。老百姓因修建各種土木工程而疲憊不堪,金銀的價格扶搖直上。削減和侵奪百官們的俸祿和人力,耗費國庫中積蓄的錢財。同時,她又任意賞賜身邊的人員,每天多達數(shù)千。元澄上表極力說明這些事的得失。雖然最終沒有被采納,但靈太后經(jīng)常很客氣而有禮貌地加以答復(fù)。朝政事務(wù),不論大小,都召他參與。元澄也盡心輔佐朝廷,凡是所辦的事情于民眾不利的,元澄必定竭力勸諫,十分認真,反復(fù)不斷,朝廷內(nèi)外人都敬重他并對他有所懼怕。

  神龜二年(519)去世,追贈假黃鉞、使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lǐng)太尉公,給予特殊的禮遇,備有九錫,依照晉朝大司馬齊王攸的作法,謚號為文宣王。元澄安葬的時候,各種喪器都裝飾得非常齊全,靈太后親自送到郊外,停車悲傷地痛哭,悲哭之聲感動了左右侍從們。百官們前來參加喪禮的有一千多人,無不傷心地哭泣著,當時的人都認為這是喪禮中最為榮耀的一次了。元澄的第四位兒子彝承襲了他的爵位。

  元彝字子倫,是元澄的后妻馮氏所生的,頗有他父親的風度。被任命為通直散騎常侍。當元叉專權(quán)時,元彝恥于依附他,所以得不到顯要的職位。莊帝初年,在河陰遇害。追贈他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謚為“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