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王楊弘,字辟惡,隋文帝楊堅從祖之弟。祖父愛敬。早卒。父楊元孫,自幼便成為孤兒,隨母親郭氏寄養(yǎng)在舅族家。武元帝與周文帝在關中樹起義旗的時候,元孫在鄴城,害怕被齊人殺害,于是就借舅族家的姓氏為姓,改姓郭。元孫死后,齊國被周國消滅,弘才進入關中。與周文帝相處得很融洽,文帝哀其不幸,替他置買田地宅院。
弘生性聰明穎悟,有文韜武略。經(jīng)常跟隨文帝征伐,多次升遷至開府儀同三司。文帝任丞相時,常將弘置于左右,視為心腹。文帝到周趙王宅院,將要被害,弘此時立在門外,保護文帝,使文帝幸免于難。很快加官為上開府,賜爵永康縣公。及文帝受禪,弘官拜大將軍,晉爵郡公。不久,追贈弘父元孫為柱國、尚書令、河間郡公。這一年,立弘為河間王,官拜右衛(wèi)大將軍。不久又晉位柱國,以行軍元帥之職出兵靈州道征討突厥,大破突厥軍。官拜寧州總管,晉位上柱國。為政崇尚清靜,甚有恩惠德政。改任蒲州刺史,遇事可以不用上奏,自行決斷。其時,河東盜賊叢生,弘奏請將盜賊百余人送到邊庭,州境于是安定,都稱弘為好官。每逢晉王楊廣入朝,弘則代為揚州總管,等晉王回歸揚州,弘再回蒲州。在蒲州十多年,風俗禮教都很融洽。煬帝繼位,弘官拜太子太保。過了一年多就死去了。大業(yè)六年(610),追封郇王。子楊慶繼承爵位。
弘生性聰明穎悟,有文韜武略。經(jīng)常跟隨文帝征伐,多次升遷至開府儀同三司。文帝任丞相時,常將弘置于左右,視為心腹。文帝到周趙王宅院,將要被害,弘此時立在門外,保護文帝,使文帝幸免于難。很快加官為上開府,賜爵永康縣公。及文帝受禪,弘官拜大將軍,晉爵郡公。不久,追贈弘父元孫為柱國、尚書令、河間郡公。這一年,立弘為河間王,官拜右衛(wèi)大將軍。不久又晉位柱國,以行軍元帥之職出兵靈州道征討突厥,大破突厥軍。官拜寧州總管,晉位上柱國。為政崇尚清靜,甚有恩惠德政。改任蒲州刺史,遇事可以不用上奏,自行決斷。其時,河東盜賊叢生,弘奏請將盜賊百余人送到邊庭,州境于是安定,都稱弘為好官。每逢晉王楊廣入朝,弘則代為揚州總管,等晉王回歸揚州,弘再回蒲州。在蒲州十多年,風俗禮教都很融洽。煬帝繼位,弘官拜太子太保。過了一年多就死去了。大業(yè)六年(610),追封郇王。子楊慶繼承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