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古字義淳,宋州寧陵人,是唐朝左仆射劉仁軌十一代孫子。他的祖父劉實進,曾經(jīng)任汝陰縣令。
熙古十五歲時,精通《易》、《詩》、《書》;十九歲時精通《春秋》、諸子、歷史。避祖父的名諱,不考進士。后唐長興年間,以《三傳》受到推薦。當時翰林學士和凝掌管貢舉,熙古獻上《春秋極論》二篇,《演例》三篇,和凝大加贊賞,召他參加進士考試,被錄取,于是把他留在門下。
后唐清泰年間,猛將孫鐸因戰(zhàn)功授任金州防御使,上表推薦熙古為從事。后晉天福初年,王鐸移任到汝州,又征召他為隨從。熙古擅長騎射,一天,有些號鳥鳥棲集在營門前槐樹上,樹高百尺,王鐸厭惡號鳥鳥,用瓦石投擊樹木沒有趕走,熙古引弓一發(fā),箭射穿號鳥背把它釘在樹上。王鐸高興,命令不要去此箭,以表揚他的才能。兩年后,王鐸去世,朝廷調(diào)他補任下邑令。不久任三司戶部出使巡官,兼任永興、渭橋、華州諸倉制置發(fā)運。在后漢做官,任盧氏令。后周廣順年間,改任亳州防御推官,歷任澶州支使。秦州、鳳州被平定后,被任命為秦州觀察判官。
太祖統(tǒng)管宋州時,熙古任節(jié)度判官。太祖即皇帝位后,任命他為左諫議大夫,知青州。皇帝征伐惟揚時,他趕赴皇帝行營。建隆二年(961),受詔制置晉州榷礬,增加稅收八十多萬緡錢。乾德初年(963),升任刑部侍郎、知鳳翔府。不久,改任知秦州。州境邊界多寇患,熙古到任后,宣諭朝廷恩德和信用,取少數(shù)民族酋長的子弟為人質(zhì),邊境得以安寧。轉(zhuǎn)任兵部侍郎,改任知成都府。建隆六年,就地授任端明殿學士。遭母喪。開寶五年(972),詔令他以本官參知政事,太祖選擇名馬、銀鞍賜給他。一年后,因腳病請求解職,授任戶部尚書退休。開寶九年,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追贈右仆射。
熙古兼通陰陽象緯之術(shù),著有《續(xù)聿斯歌》一卷、《六壬卦序列》一卷,為人淳謹,雖然官位顯貴不改樸素。歷任十八個官職,在朝三十多年,從未有過錯。曾經(jīng)收集古今事跡著稱《歷代紀要》五十卷。非常精通小學,著《切韻拾玉》二篇,摹刻獻給朝廷,詔令交付國子監(jiān)頒行。兒子名蒙正、蒙叟。
熙古十五歲時,精通《易》、《詩》、《書》;十九歲時精通《春秋》、諸子、歷史。避祖父的名諱,不考進士。后唐長興年間,以《三傳》受到推薦。當時翰林學士和凝掌管貢舉,熙古獻上《春秋極論》二篇,《演例》三篇,和凝大加贊賞,召他參加進士考試,被錄取,于是把他留在門下。
后唐清泰年間,猛將孫鐸因戰(zhàn)功授任金州防御使,上表推薦熙古為從事。后晉天福初年,王鐸移任到汝州,又征召他為隨從。熙古擅長騎射,一天,有些號鳥鳥棲集在營門前槐樹上,樹高百尺,王鐸厭惡號鳥鳥,用瓦石投擊樹木沒有趕走,熙古引弓一發(fā),箭射穿號鳥背把它釘在樹上。王鐸高興,命令不要去此箭,以表揚他的才能。兩年后,王鐸去世,朝廷調(diào)他補任下邑令。不久任三司戶部出使巡官,兼任永興、渭橋、華州諸倉制置發(fā)運。在后漢做官,任盧氏令。后周廣順年間,改任亳州防御推官,歷任澶州支使。秦州、鳳州被平定后,被任命為秦州觀察判官。
太祖統(tǒng)管宋州時,熙古任節(jié)度判官。太祖即皇帝位后,任命他為左諫議大夫,知青州。皇帝征伐惟揚時,他趕赴皇帝行營。建隆二年(961),受詔制置晉州榷礬,增加稅收八十多萬緡錢。乾德初年(963),升任刑部侍郎、知鳳翔府。不久,改任知秦州。州境邊界多寇患,熙古到任后,宣諭朝廷恩德和信用,取少數(shù)民族酋長的子弟為人質(zhì),邊境得以安寧。轉(zhuǎn)任兵部侍郎,改任知成都府。建隆六年,就地授任端明殿學士。遭母喪。開寶五年(972),詔令他以本官參知政事,太祖選擇名馬、銀鞍賜給他。一年后,因腳病請求解職,授任戶部尚書退休。開寶九年,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追贈右仆射。
熙古兼通陰陽象緯之術(shù),著有《續(xù)聿斯歌》一卷、《六壬卦序列》一卷,為人淳謹,雖然官位顯貴不改樸素。歷任十八個官職,在朝三十多年,從未有過錯。曾經(jīng)收集古今事跡著稱《歷代紀要》五十卷。非常精通小學,著《切韻拾玉》二篇,摹刻獻給朝廷,詔令交付國子監(jiān)頒行。兒子名蒙正、蒙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