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他從小聰明、悟性強,讀起書來就像早已學過一般。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進士,調(diào)任安塞主簿,因為賦稅收得最多而升遷為邯鄲令,又調(diào)任唐山令。守父喪以后,又被推薦任南京路轉運司都勾判官。
明昌六年(1195),趙秉文入朝任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他上書議論宰相胥持國應當罷免,宗室守貞可以重用。章宗召見他詢問,見他說話前后不一致,于是命令知大興府事內(nèi)族完顏礸等審問他。趙秉文開始不敢說,便追問他的仆人,仆人便說出了和他們交往的一些人,趙秉文這才說:“起初打算上書皇帝時,曾與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下議論過?!蓖跬ン薜榷急徊度氇z,每人受到的判決和處罰有所差別。有關部門認為趙秉文上書狂妄,依法應當追查罪責,押送監(jiān)獄。章宗不想因人進言而判罪,所以就特別免去了對他的處罰。當時人為此而編話說:“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檻,秉文攀人?!笔看蠓驘o不恥笑他。他因此久被廢黜。后來被起用為同知岢嵐軍州事,又轉為北京路轉運司支度判官。承安五年(1200)冬十月,連日陰天,宰相張萬公上朝和皇帝談論,皇上對張萬公說:“你說白天陰暗,也像君王用人邪正不分一樣,這很有道理。就如趙秉文過去因奏事降職,但聽說這人有才華,善于寫文書,又敢說話,我不是放棄他不用,因為北方邊境戰(zhàn)爭剛起,所以先試用一下。”泰和二年(1202),趙秉文被召回任戶部主事,升為翰林修撰。十月,出任為寧邊州刺史。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聽說大赦將到,就先殺了犯人然后再接受大赦的旨令,這樣盜賊越來越多。趙秉文為政一切從寬從簡,一兩月后,盜賊全都不再出沒。遇上饑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所得的糧食,并倡導有錢人賑濟窮人,這樣,救活了許多人。
大安初年(1209),北方敵軍南下,皇上召趙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略,趙秉文說:“現(xiàn)在我軍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軍隊只好布置在城外,經(jīng)過夏天雨淋,器械會被損壞,人也會得病,等秋天敵兵來到,就對我方不利了。現(xiàn)在可派臨潢一支軍隊攻打敵軍虛處,這樣便可解山西之圍,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毙l(wèi)王不用趙秉文的計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戰(zhàn)敗。不久趙秉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又轉翰林直學士。
貞..初年,他提出可實行的三條建議:一是遷都,二是導河,三是實行封建,朝廷大略加以施行。第二年,趙秉文上書表示愿意為國家守衛(wèi)殘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體恤百姓的愿望。他說“:陛下不要認為書生不知兵,顏真卿、張巡、許遠等人都以身殉國,他們都是書生?!庇终f“: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國家,勝過做個坐吃俸祿的無用之人?!被实壅f“: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現(xiàn)在翰林苑特別難找適當?shù)娜耍闵頌樗奕?,應當在我身邊?!币虼藳]有答應。
貞..四年(1217),趙秉文拜翰林侍講學士,他說:“寶券流通不暢,是因為朝廷原先商議要改變辦法,集市上已傳言它不再使用了,因而流通受到制約,漸漸就要廢絕了。我認為應當立即回收交換,派皇上的近臣到通街大市上掌管這件事,換給銀鈔、粟麥、縑帛之類的東西,暫按其價格高低而出入。”皇帝詔令有關方面商議實行。
興定元年(1217),趙秉文轉為侍讀學士。拜任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參與修撰國史,知集賢院事。過了一年,知貢舉,因錄取的進士盧元用韻重復,被降兩級官職,他因此請求辭官。金朝自泰和、大安以來,科舉文章弊病更大,有關官員只會墨守成規(guī),所取文章卑陋陳腐,僅僅是合乎教條化的格式而已,文章稍有奇峭,便遭黜落,于是文風大大衰敗。貞..初年,趙秉文主持省試,見李獻能寫的賦,雖然格律稍有粗疏,但詞藻華麗,他便將李獻能拔擢為第一,參加科舉的人大吵大鬧,告到臺省,認為趙秉文破壞了文章的格律,而且做詩誹謗他。過了很久,這件事才平息。不久,李獻能又中宏詞科,入翰林,而趙秉文竟然因這方面的事情而獲罪。
五年,趙秉文又復任禮部尚書,入朝謝恩時,皇上說:“你的年歲大了,因為文章的原因所以再次起用你?!壁w秉文認為自己身受重恩,無以報效,希望大開忠言,使皇上集思廣議,每次進見便從容地對皇帝進言說,君王應當儉樸勤政,用兵用刑要謹慎,這樣才能使國家長久。皇帝贊許并采納了他的意見。哀宗即位,趙秉文再次請求辭官,但未獲準。后來他改任翰林學士,參與修國史,兼益政院說書官,他認為皇帝初即位,應當天天閱讀經(jīng)史,以求有所補益。于是他便獻上《無逸直解》、《貞觀政要》、《申鑒》各一部。
正大九年(1232)正月,汴京戒嚴,皇上命趙秉文撰寫赦文,以表達自己悔悟哀傷的心情。趙秉文指事陳義,文辭情采都很完美。到敵兵退后,大臣們都要來表示祝賀,讓趙秉文寫賀表。趙秉文說“:《春秋》上說‘新宮火,三日哭’,現(xiàn)在園陵這個樣子,以禮而論,應當安慰而不應當祝賀?!庇谑蔷屯V沽恕_@時趙秉文年紀已老,天天對時事感到憂愁,無論是吃飯還是休息都不能忘。每聽到一件事對百姓有好處,一個人可提拔使用,大則給皇帝上奏章,小則給主管官員去說,殷勤鄭重,不能自制。三月,起草《開興改元詔》,街巷中人都能傳誦。洛陽人拜讀了詔書后,全城人痛哭,其感人到如此程度。這年五月壬辰日,趙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歲,累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
正大年間,他和楊云翼寫了《龜鑒萬年錄》給皇上,又入宮侍講,與楊云翼一起收集了自古治國之術,名為《君臣政要》合為一編送進朝廷。趙秉文從小到老沒有一天放棄讀書,著有《易叢說》十卷,《中庸說》一卷,《揚子發(fā)微》一卷,《太玄箋贊》六卷,《文中子類說》一卷,《南華略釋》一卷,《列子補注》一卷,刪集了《論語》、《孟子解》各十卷,《資暇錄》十五卷,所著文章收在《滏水集》共三十卷。
趙秉文的文章擅長于辨析,暢所欲言,言盡便止,不受規(guī)矩的約束。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格,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為近體詩,而五言古詩則沉郁頓挫。他的字畫中,草書特別遒勁。朝廷的使者從河、湟一帶回來,常說夏人問起趙秉文及王庭筠的生活情況,可見各地人對他的尊重程度。
趙秉文為人真誠平易,和人交往不擺架子,從不以名人自居。他歷官五朝,官至六卿,自己的生活卻如同貧寒的書生。楊云翼曾與趙秉文一起代掌文柄,當時人稱他們?yōu)闂钰w。然而他晚年頗愛用禪語,因而玷污了自己的名聲,人們認為這是趙秉文的遺憾之處。
明昌六年(1195),趙秉文入朝任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他上書議論宰相胥持國應當罷免,宗室守貞可以重用。章宗召見他詢問,見他說話前后不一致,于是命令知大興府事內(nèi)族完顏礸等審問他。趙秉文開始不敢說,便追問他的仆人,仆人便說出了和他們交往的一些人,趙秉文這才說:“起初打算上書皇帝時,曾與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下議論過?!蓖跬ン薜榷急徊度氇z,每人受到的判決和處罰有所差別。有關部門認為趙秉文上書狂妄,依法應當追查罪責,押送監(jiān)獄。章宗不想因人進言而判罪,所以就特別免去了對他的處罰。當時人為此而編話說:“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檻,秉文攀人?!笔看蠓驘o不恥笑他。他因此久被廢黜。后來被起用為同知岢嵐軍州事,又轉為北京路轉運司支度判官。承安五年(1200)冬十月,連日陰天,宰相張萬公上朝和皇帝談論,皇上對張萬公說:“你說白天陰暗,也像君王用人邪正不分一樣,這很有道理。就如趙秉文過去因奏事降職,但聽說這人有才華,善于寫文書,又敢說話,我不是放棄他不用,因為北方邊境戰(zhàn)爭剛起,所以先試用一下。”泰和二年(1202),趙秉文被召回任戶部主事,升為翰林修撰。十月,出任為寧邊州刺史。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聽說大赦將到,就先殺了犯人然后再接受大赦的旨令,這樣盜賊越來越多。趙秉文為政一切從寬從簡,一兩月后,盜賊全都不再出沒。遇上饑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所得的糧食,并倡導有錢人賑濟窮人,這樣,救活了許多人。
大安初年(1209),北方敵軍南下,皇上召趙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略,趙秉文說:“現(xiàn)在我軍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軍隊只好布置在城外,經(jīng)過夏天雨淋,器械會被損壞,人也會得病,等秋天敵兵來到,就對我方不利了。現(xiàn)在可派臨潢一支軍隊攻打敵軍虛處,這樣便可解山西之圍,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毙l(wèi)王不用趙秉文的計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戰(zhàn)敗。不久趙秉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又轉翰林直學士。
貞..初年,他提出可實行的三條建議:一是遷都,二是導河,三是實行封建,朝廷大略加以施行。第二年,趙秉文上書表示愿意為國家守衛(wèi)殘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體恤百姓的愿望。他說“:陛下不要認為書生不知兵,顏真卿、張巡、許遠等人都以身殉國,他們都是書生?!庇终f“: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國家,勝過做個坐吃俸祿的無用之人?!被实壅f“: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現(xiàn)在翰林苑特別難找適當?shù)娜耍闵頌樗奕?,應當在我身邊?!币虼藳]有答應。
貞..四年(1217),趙秉文拜翰林侍講學士,他說:“寶券流通不暢,是因為朝廷原先商議要改變辦法,集市上已傳言它不再使用了,因而流通受到制約,漸漸就要廢絕了。我認為應當立即回收交換,派皇上的近臣到通街大市上掌管這件事,換給銀鈔、粟麥、縑帛之類的東西,暫按其價格高低而出入。”皇帝詔令有關方面商議實行。
興定元年(1217),趙秉文轉為侍讀學士。拜任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參與修撰國史,知集賢院事。過了一年,知貢舉,因錄取的進士盧元用韻重復,被降兩級官職,他因此請求辭官。金朝自泰和、大安以來,科舉文章弊病更大,有關官員只會墨守成規(guī),所取文章卑陋陳腐,僅僅是合乎教條化的格式而已,文章稍有奇峭,便遭黜落,于是文風大大衰敗。貞..初年,趙秉文主持省試,見李獻能寫的賦,雖然格律稍有粗疏,但詞藻華麗,他便將李獻能拔擢為第一,參加科舉的人大吵大鬧,告到臺省,認為趙秉文破壞了文章的格律,而且做詩誹謗他。過了很久,這件事才平息。不久,李獻能又中宏詞科,入翰林,而趙秉文竟然因這方面的事情而獲罪。
五年,趙秉文又復任禮部尚書,入朝謝恩時,皇上說:“你的年歲大了,因為文章的原因所以再次起用你?!壁w秉文認為自己身受重恩,無以報效,希望大開忠言,使皇上集思廣議,每次進見便從容地對皇帝進言說,君王應當儉樸勤政,用兵用刑要謹慎,這樣才能使國家長久。皇帝贊許并采納了他的意見。哀宗即位,趙秉文再次請求辭官,但未獲準。后來他改任翰林學士,參與修國史,兼益政院說書官,他認為皇帝初即位,應當天天閱讀經(jīng)史,以求有所補益。于是他便獻上《無逸直解》、《貞觀政要》、《申鑒》各一部。
正大九年(1232)正月,汴京戒嚴,皇上命趙秉文撰寫赦文,以表達自己悔悟哀傷的心情。趙秉文指事陳義,文辭情采都很完美。到敵兵退后,大臣們都要來表示祝賀,讓趙秉文寫賀表。趙秉文說“:《春秋》上說‘新宮火,三日哭’,現(xiàn)在園陵這個樣子,以禮而論,應當安慰而不應當祝賀?!庇谑蔷屯V沽恕_@時趙秉文年紀已老,天天對時事感到憂愁,無論是吃飯還是休息都不能忘。每聽到一件事對百姓有好處,一個人可提拔使用,大則給皇帝上奏章,小則給主管官員去說,殷勤鄭重,不能自制。三月,起草《開興改元詔》,街巷中人都能傳誦。洛陽人拜讀了詔書后,全城人痛哭,其感人到如此程度。這年五月壬辰日,趙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歲,累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
正大年間,他和楊云翼寫了《龜鑒萬年錄》給皇上,又入宮侍講,與楊云翼一起收集了自古治國之術,名為《君臣政要》合為一編送進朝廷。趙秉文從小到老沒有一天放棄讀書,著有《易叢說》十卷,《中庸說》一卷,《揚子發(fā)微》一卷,《太玄箋贊》六卷,《文中子類說》一卷,《南華略釋》一卷,《列子補注》一卷,刪集了《論語》、《孟子解》各十卷,《資暇錄》十五卷,所著文章收在《滏水集》共三十卷。
趙秉文的文章擅長于辨析,暢所欲言,言盡便止,不受規(guī)矩的約束。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格,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為近體詩,而五言古詩則沉郁頓挫。他的字畫中,草書特別遒勁。朝廷的使者從河、湟一帶回來,常說夏人問起趙秉文及王庭筠的生活情況,可見各地人對他的尊重程度。
趙秉文為人真誠平易,和人交往不擺架子,從不以名人自居。他歷官五朝,官至六卿,自己的生活卻如同貧寒的書生。楊云翼曾與趙秉文一起代掌文柄,當時人稱他們?yōu)闂钰w。然而他晚年頗愛用禪語,因而玷污了自己的名聲,人們認為這是趙秉文的遺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