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若虛傳

白話金史 作者:元·脫脫等


  王若虛,字從之,是藁城人。幼年聰明有悟性,就像往日是在文字之間成長的。承安二年(1197)選拔為經(jīng)義進士。調(diào)往..州任錄事,歷任管城、門山二縣的縣令,都有好的政績,任滿,老幼挽留送別,數(shù)日才得以成行。若虛被推薦任用為國史院編修官,遷升為應(yīng)奉翰林文字。被派出使夏國,回國后被授予同知泗州軍州事,留任著作佐郎。正大初年(1224),完成了《宣宗實錄》的編寫,升遷平?jīng)龈泄?。不久,奉詔做了左司諫,后來又轉(zhuǎn)任延州刺史,入朝做直學(xué)士。

  天興元年(1232),哀宗棄軍南逃歸德。第二年(1233)春天,崔立發(fā)動政變。當(dāng)時眾多小人附和,請求替崔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書省的名義召見并命令王若虛寫碑文。當(dāng)時翟奕之輩憑借勢力耍威風(fēng),誰若有一點兒違背他們的意思,就誣陷定罪立即屠殺。若虛自己考慮一定會被整死,暗中對左右司員外郎元好問說“:現(xiàn)在召見我寫碑文,不服從就得死。做碑文則名節(jié)掃地,不如為這事死了為好。雖然是這樣,我姑且和他講講道理?!庇谑菍Φ赞戎髡f“:丞相的功德碑應(yīng)寫些什么事跡?”翟奕等人大怒,說:“丞相拿汴京城投降蒙古,救活了百萬生靈,不是功德嗎?”若虛說:“學(xué)士代替王講話,功德碑叫代王言可以嗎?況且丞相已經(jīng)以汴京城投降,那么當(dāng)朝官員都出了城門,自古以來哪里有門下人為主帥歌功頌德的,而后世會認為這是可信的嗎?”翟奕等人不能定奪,于是召見太學(xué)生劉祁、麻革等人到省里,元好問、張信之拿立碑的事開導(dǎo)他們,說:“眾人討論這事交給了二君,并且已經(jīng)告訴了鄭王(即崔立),二君不要推辭?!眲⑵畹热藞詻Q推辭而離開。過了幾天,翟奕之輩催促逼迫不已,劉祁就寫了個草稿拿來交給元好問。元好問覺得不中意,就自己動手寫,寫成拿去讓若虛看,于是共同刪改一些字,然而只是直接敘事而已。后來蒙古軍入了汴京城,立碑的事也沒個結(jié)果。

  金國滅亡,王若虛脫下官服換上便衣北歸鎮(zhèn)陽,和渾源的劉郁一起東游泰山,到了黃峴峰,在萃美亭休息,看看周圍對同游的人說:“在塵土中埋沒了一生,想不到晚年才建造了仙府,真能得以在這山上終老,我的志愿就實現(xiàn)了。”于是讓他的兒子王忠先回去,讓他的另一個兒子王恕到前面去看看是平安還是危險,自己垂下雙腳坐在大石頭上,過了好久,瞑目而逝,享年七十歲。王若虛所著的文章號稱《慵夫集》,有若干卷,《滹南遺老》亦有若干卷,在世上流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