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字汝默,長洲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進士第一。授職為修撰。歷任左庶子,負責翰林院的事務(wù)。
萬歷五年(1577),由禮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職。當時申時行因為文采與書法而受張居正賞識,含蓄寬容不標新立異,張居正安撫他。六年三月,張居正準備回鄉(xiāng)安葬父親,奏請擴充內(nèi)閣大臣,他便以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要事務(wù)。此后,晉升為禮部尚書兼職文淵閣,升任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學士。張居正攬權(quán)很久,操縱部下如同擰去濕水,異己之人全部驅(qū)除。等到張居正去世,張四維、申時行相繼執(zhí)政,實行寬大政策。依次召收老練成熟之人,安排在各個職位,朝廷的議論大都稱贊此舉。然而,此時內(nèi)閣的權(quán)勢很重,六卿大都依從內(nèi)閣大臣的指向。諸位大臣由張四維、申時行起用,大臣們對他們的寬大之舉感到高興,大都與他們很友好。
張四維服喪回鄉(xiāng),申時行任首輔。余有丁、許國、王錫爵、王家屏先后同居衙門之中,彼此沒有猜疑。此前輿論被張居正控制,到此時才得舒緩。因為張居正一向親近申時行,人們不能不對他有所諷刺。申時行對外顯出胸懷博大,能夠容人,內(nèi)心卻本不善良?;实垭m然高興言官攻擊張居正的缺點,卻很厭惡別人評論時事,論事的人間或遭貶官。眾人因此都責備申時行,口語交相辱罵。諸位大臣又都袒護,申時行堵塞言官之口,言官更加憤怒,申時行因此損害了自己的威望。
萬歷十二年(1584)三月,御史張文熙曾諫言以前的內(nèi)閣大臣的四件專橫恣意的事,奏請皇帝永遠將其禁革。申時行上奏爭辯稱“:張文熙稱部院的百官不應(yīng)該設(shè)置考成簿,送交內(nèi)閣監(jiān)察、考核;吏部、兵部的解職授任,不應(yīng)該一一由內(nèi)閣裁決;督撫巡按辦事,不應(yīng)該用密揭請教閣臣;內(nèi)閣中的票擬,應(yīng)該讓同官知道。閣臣不稱職應(yīng)當罷黜,如果合并他們的職權(quán)將閣臣全部革職,這是因噎廢食。至于票擬,沒有不與同官商議的事?!被实垡采钚湃绱耍瑥U棄張文熙的提議不用。御史丁此呂稱侍郎高啟愚用試題勸張居正即王位,皇帝御批奏疏后交給申時行看。申時行回答“:丁此呂用不明不白事構(gòu)陷人以斬首之罪,恐怕讒言會接踵而來,這不是清明的王朝所應(yīng)該有的?!鄙袝鴹钗∮谑钦埱髮⒍〈藚钨H出京城,皇帝依從了楊巍的諫言。而給事御史王士性、李植等人交替上奏彈劾楊巍阿諛申時行,堵塞進諫之路?;实鄄痪靡埠蠡诖耸?,下令罷免高啟愚,將丁此呂留用。申時行、楊巍請求離去。余有丁、許國稱:“大臣是國體的維系,現(xiàn)在因為眾議而留用丁此呂,恐怕不能安撫申時行、楊巍的心?!痹S國尤其不堪憤怒,特地上奏請求離去,并攻擊那些諫官。副都御史石星、侍郎陸光祖也因此勸諫?;实鄄怕爮牧藯钗〉膭裰G,將丁此呂貶出京都,安慰、挽留申時行、許國,而輿論群起攻擊許國。申時行奏請適當處罰議論的人,議論的人更加不滿。不久李植、江東之用大峪山壽宮的事件來動搖申時行未能取勝,被貶職,內(nèi)閣大臣與言路一天天形同水火。
起初,御史魏允貞、郎中李三才因為科舉試場的事論及申時行的兒子申用懋,被貶官。給事中鄒元標彈劾并罷免了申時行的姻親徐學謨,申時行就借別的奏疏將他驅(qū)逐了。不久,他觀察眾情,稍稍提升了三個人的官職,三個人得以不被廢黜。世人因此稱頌申時行為長者。申時行想收買人心,罷除了張居正時所實行的考成法,一切從簡,也多次提出治政意見。曾經(jīng)因為災(zāi)變,極力諫稱科稅催促太急迫,征派增加,刑獄繁多,開支侈靡等諸事的禍害。又曾經(jīng)請求阻止撫按官員為支助工程亂罰款,請求減少織造的數(shù)額,催促向諸司轉(zhuǎn)發(fā)奏章。依照尚寶卿徐貞明的提議,請求在京都地區(qū)開辟水田。任用鄧子龍、劉彳廷平定隴川,推薦鄭洛為經(jīng)略,催促順義王東歸,壓制葉夢熊的奏章以便消弭楊應(yīng)龍的變亂。然而此時天下太平,上下坦然安逸,法紀逐漸松弛。申時行以遵循圣旨為要務(wù),不能有大的建樹。皇帝每每到了講筵日期大都傳令免去。申時行奏請即使免去侍講仍應(yīng)呈送講章。從此之后這就成為成例,于是講筵被永遠罷除。評事名隹于仁呈獻《酒色財氣四箴》。皇帝大為惱怒,召見申時行等人逐條分析,準備從嚴責罰。申時行請求皇帝不要向下散發(fā)他的奏章,而勸告名隹于仁自己辭職,名隹于仁由此幸免于懲罰。然而奏章留于宮中的做法由此開始。
萬歷十四年(1586)正月,光宗年滿五歲,而鄭貴妃得寵,生了皇三子常洵,頗有萌生爭奪嫡宗的心思。申時行率領(lǐng)同僚再三請求建立儲宮,皇帝不聽。朝廷大臣因為貴妃的緣故,大都指責宮闈之事,觸怒了皇帝,被嚴厲訓責。皇帝曾下詔讓臣下直言政事。郎官劉復(fù)初、李懋檜等人明顯觸犯了貴妃。申時行奏請皇帝頒布詔書,指令各部曹的建議只議論本部門職權(quán)之內(nèi)的事務(wù),聽任長官選擇性地呈送,不能直接遞交皇帝。皇帝甚感高興,眾人大都責怪申時行。
申時行連續(xù)奏請建立儲宮。萬歷十八年(1590),皇帝召見皇長子、皇三子,指令申時行等人到毓德宮覲見。申時行跪拜祝賀,請求皇帝趕緊決定大計?;实郦q豫了很久,頒布詔書稱:“我不喜歡激動、喧擾。近來諸位大臣的奏章一概被留在宮中,厭惡它們離間我父子。如果明年朝廷大臣不再輕慢滋擾,定當在后年冊立皇儲,否則就等皇長子十五歲時舉行冊封?!鄙陼r行于是就告誡朝廷大臣不要激發(fā)驚擾皇帝。
第二年八月,工部主事張有德奏請準備冊立儀式的禮節(jié)制度?;实蹛琅?,命令延期一年。而且內(nèi)閣也呈送了奏疏。申時行剛好在度假,次輔許國將申時行的姓名列在第一位。申時行秘密上奏,稱:“我正在度假,起初不知道。冊立皇儲的事,皇帝的意思已經(jīng)很明確。張有德不識大計,希望皇帝親自裁定,不要因為小臣的事而妨礙了大典?!币虼耍o事中羅大..彈劾申時行,稱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提議,請求冊立皇儲,而暗地里延緩此事與內(nèi)宮交好。中書黃正賓又論說申時行陷害同官,巧妙地避開首犯的罪責。兩人都被罷黜官職。御史鄒德泳又上奏,申時行極力請求退職。詔令他乘驛車回鄉(xiāng)。他回鄉(xiāng)三年,光宗才出宮接受講學,他回鄉(xiāng)十年光宗才被立為皇太子。
萬歷四十年(1614),申時行八十歲,皇帝派遣行人問候。詔書傳到他家門前他就去世了。先因為平定云南岳鳳,加封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令贈封他為太師,謚號文定。
萬歷五年(1577),由禮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職。當時申時行因為文采與書法而受張居正賞識,含蓄寬容不標新立異,張居正安撫他。六年三月,張居正準備回鄉(xiāng)安葬父親,奏請擴充內(nèi)閣大臣,他便以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要事務(wù)。此后,晉升為禮部尚書兼職文淵閣,升任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學士。張居正攬權(quán)很久,操縱部下如同擰去濕水,異己之人全部驅(qū)除。等到張居正去世,張四維、申時行相繼執(zhí)政,實行寬大政策。依次召收老練成熟之人,安排在各個職位,朝廷的議論大都稱贊此舉。然而,此時內(nèi)閣的權(quán)勢很重,六卿大都依從內(nèi)閣大臣的指向。諸位大臣由張四維、申時行起用,大臣們對他們的寬大之舉感到高興,大都與他們很友好。
張四維服喪回鄉(xiāng),申時行任首輔。余有丁、許國、王錫爵、王家屏先后同居衙門之中,彼此沒有猜疑。此前輿論被張居正控制,到此時才得舒緩。因為張居正一向親近申時行,人們不能不對他有所諷刺。申時行對外顯出胸懷博大,能夠容人,內(nèi)心卻本不善良?;实垭m然高興言官攻擊張居正的缺點,卻很厭惡別人評論時事,論事的人間或遭貶官。眾人因此都責備申時行,口語交相辱罵。諸位大臣又都袒護,申時行堵塞言官之口,言官更加憤怒,申時行因此損害了自己的威望。
萬歷十二年(1584)三月,御史張文熙曾諫言以前的內(nèi)閣大臣的四件專橫恣意的事,奏請皇帝永遠將其禁革。申時行上奏爭辯稱“:張文熙稱部院的百官不應(yīng)該設(shè)置考成簿,送交內(nèi)閣監(jiān)察、考核;吏部、兵部的解職授任,不應(yīng)該一一由內(nèi)閣裁決;督撫巡按辦事,不應(yīng)該用密揭請教閣臣;內(nèi)閣中的票擬,應(yīng)該讓同官知道。閣臣不稱職應(yīng)當罷黜,如果合并他們的職權(quán)將閣臣全部革職,這是因噎廢食。至于票擬,沒有不與同官商議的事?!被实垡采钚湃绱耍瑥U棄張文熙的提議不用。御史丁此呂稱侍郎高啟愚用試題勸張居正即王位,皇帝御批奏疏后交給申時行看。申時行回答“:丁此呂用不明不白事構(gòu)陷人以斬首之罪,恐怕讒言會接踵而來,這不是清明的王朝所應(yīng)該有的?!鄙袝鴹钗∮谑钦埱髮⒍〈藚钨H出京城,皇帝依從了楊巍的諫言。而給事御史王士性、李植等人交替上奏彈劾楊巍阿諛申時行,堵塞進諫之路?;实鄄痪靡埠蠡诖耸?,下令罷免高啟愚,將丁此呂留用。申時行、楊巍請求離去。余有丁、許國稱:“大臣是國體的維系,現(xiàn)在因為眾議而留用丁此呂,恐怕不能安撫申時行、楊巍的心?!痹S國尤其不堪憤怒,特地上奏請求離去,并攻擊那些諫官。副都御史石星、侍郎陸光祖也因此勸諫?;实鄄怕爮牧藯钗〉膭裰G,將丁此呂貶出京都,安慰、挽留申時行、許國,而輿論群起攻擊許國。申時行奏請適當處罰議論的人,議論的人更加不滿。不久李植、江東之用大峪山壽宮的事件來動搖申時行未能取勝,被貶職,內(nèi)閣大臣與言路一天天形同水火。
起初,御史魏允貞、郎中李三才因為科舉試場的事論及申時行的兒子申用懋,被貶官。給事中鄒元標彈劾并罷免了申時行的姻親徐學謨,申時行就借別的奏疏將他驅(qū)逐了。不久,他觀察眾情,稍稍提升了三個人的官職,三個人得以不被廢黜。世人因此稱頌申時行為長者。申時行想收買人心,罷除了張居正時所實行的考成法,一切從簡,也多次提出治政意見。曾經(jīng)因為災(zāi)變,極力諫稱科稅催促太急迫,征派增加,刑獄繁多,開支侈靡等諸事的禍害。又曾經(jīng)請求阻止撫按官員為支助工程亂罰款,請求減少織造的數(shù)額,催促向諸司轉(zhuǎn)發(fā)奏章。依照尚寶卿徐貞明的提議,請求在京都地區(qū)開辟水田。任用鄧子龍、劉彳廷平定隴川,推薦鄭洛為經(jīng)略,催促順義王東歸,壓制葉夢熊的奏章以便消弭楊應(yīng)龍的變亂。然而此時天下太平,上下坦然安逸,法紀逐漸松弛。申時行以遵循圣旨為要務(wù),不能有大的建樹。皇帝每每到了講筵日期大都傳令免去。申時行奏請即使免去侍講仍應(yīng)呈送講章。從此之后這就成為成例,于是講筵被永遠罷除。評事名隹于仁呈獻《酒色財氣四箴》。皇帝大為惱怒,召見申時行等人逐條分析,準備從嚴責罰。申時行請求皇帝不要向下散發(fā)他的奏章,而勸告名隹于仁自己辭職,名隹于仁由此幸免于懲罰。然而奏章留于宮中的做法由此開始。
萬歷十四年(1586)正月,光宗年滿五歲,而鄭貴妃得寵,生了皇三子常洵,頗有萌生爭奪嫡宗的心思。申時行率領(lǐng)同僚再三請求建立儲宮,皇帝不聽。朝廷大臣因為貴妃的緣故,大都指責宮闈之事,觸怒了皇帝,被嚴厲訓責。皇帝曾下詔讓臣下直言政事。郎官劉復(fù)初、李懋檜等人明顯觸犯了貴妃。申時行奏請皇帝頒布詔書,指令各部曹的建議只議論本部門職權(quán)之內(nèi)的事務(wù),聽任長官選擇性地呈送,不能直接遞交皇帝。皇帝甚感高興,眾人大都責怪申時行。
申時行連續(xù)奏請建立儲宮。萬歷十八年(1590),皇帝召見皇長子、皇三子,指令申時行等人到毓德宮覲見。申時行跪拜祝賀,請求皇帝趕緊決定大計?;实郦q豫了很久,頒布詔書稱:“我不喜歡激動、喧擾。近來諸位大臣的奏章一概被留在宮中,厭惡它們離間我父子。如果明年朝廷大臣不再輕慢滋擾,定當在后年冊立皇儲,否則就等皇長子十五歲時舉行冊封?!鄙陼r行于是就告誡朝廷大臣不要激發(fā)驚擾皇帝。
第二年八月,工部主事張有德奏請準備冊立儀式的禮節(jié)制度?;实蹛琅?,命令延期一年。而且內(nèi)閣也呈送了奏疏。申時行剛好在度假,次輔許國將申時行的姓名列在第一位。申時行秘密上奏,稱:“我正在度假,起初不知道。冊立皇儲的事,皇帝的意思已經(jīng)很明確。張有德不識大計,希望皇帝親自裁定,不要因為小臣的事而妨礙了大典?!币虼耍o事中羅大..彈劾申時行,稱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提議,請求冊立皇儲,而暗地里延緩此事與內(nèi)宮交好。中書黃正賓又論說申時行陷害同官,巧妙地避開首犯的罪責。兩人都被罷黜官職。御史鄒德泳又上奏,申時行極力請求退職。詔令他乘驛車回鄉(xiāng)。他回鄉(xiāng)三年,光宗才出宮接受講學,他回鄉(xiāng)十年光宗才被立為皇太子。
萬歷四十年(1614),申時行八十歲,皇帝派遣行人問候。詔書傳到他家門前他就去世了。先因為平定云南岳鳳,加封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令贈封他為太師,謚號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