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7、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什么事都無所謂

八戒說禪 作者:熊逸


  慧能說:"各位,煩惱也就是菩提。如果前一個心念是迷妄的,那他就是凡夫俗子;如果后一個心念是覺悟的,那他就是佛。"

  慧能的意思是:凡夫與佛只在一念之間。煩惱即菩提也是這個道理,心還是那顆心,煩惱和菩提也只是一念之間的差距而已。對這一點我們前邊已經(jīng)講過一些,慧能后文還會再講。

  慧能一再給大家講頓悟成佛不是夢,聽上去也很有道理,不過這樣的佛肯定距離人民群眾的向往太遠--只不過是覺悟了而已,一點神通都沒有。但原始佛教里的佛陀就是這個樣子的,所謂燒出來的舍利也不過是火化技術(shù)不發(fā)達而留下來的遺骨罷了,并不像現(xiàn)在一些高僧們的舍利那樣光芒萬丈、變化無窮?;勰苓@個革命者這回倒有點兒回歸傳統(tǒng)了。

  慧能接著作總結(jié):"各位,所謂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最尊貴的,是至高無上的,是第一位的,它的特點是無住、無去、無來,而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三世諸佛都是從這里產(chǎn)生的。為什么說它是最尊貴的、至高無上的、第一位的呢?因為運用摩訶般若波羅蜜,就能破除五蘊中的一切煩惱;如果各位能贊頌這一最上乘的佛法并依此修行,就一定能夠成佛。所謂無住、無去、無來,這就是集定與慧于一身,不為一切事物所染著。三世諸佛正是通過摩訶般若波羅蜜才把貪、嗔、癡這三毒變成了戒、定、慧三學(xué)的。"

  這段話,如果你是個修行者,應(yīng)該天天誦讀,以堅定信心;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那就別太當真。佛教各種派別盡是這樣的話,誰都說自己才是最高法門,是最尊貴的、至高無上的、第一位的。

  《壇經(jīng)》接下來的內(nèi)容很多都是車轱轆話來回說,我這里就避免重復(fù),擇其要點了。

  慧能說:"誰要想掌握終極真理,就應(yīng)該直接修習(xí)般若波羅蜜法,只要把《金剛經(jīng)》的精神領(lǐng)會好了,就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佛性,進入般若三昧的境界,功德無可限量。"--慧能在這里明確地捧出了《金剛經(jīng)》為終極經(jīng)典,和達摩以來的楞伽師風格愈行愈遠了。

  慧能接著說:"這是最高的佛法,是專為資質(zhì)極佳的人準備的,如果是資質(zhì)差的人聽了是生不出什么信仰的。這就好像龍王降雨,大雨落到城鎮(zhèn)村莊里,一切都像草葉一般飄飄搖搖,但大雨若是落到大海里,海水卻不增不減,依然固我。如果是真有大智慧的人,一聽《金剛經(jīng)》就會頓時領(lǐng)悟解脫,可見人的本性之中本來就具有般若智慧,自己只要運用這般若智慧就不必借助于語言文字。

  "般若智慧是人生而有之的,就像剛剛說過的雨水,難道它是天上所有的嗎?不是的,這些雨水原本都是大海里的水,只不過被龍王吸到天上而已,終究還是會流歸大海的。大海不加分別地容納著所有的水,成為一體,眾生本性中的般若智慧也是這樣。"

  慧能這段話非常巧妙,首先就把反對意見給拒之門外了--如果有誰反對,有誰表示不理解,那就說明他是個資質(zhì)很差的人。這和皇帝的新衣是同一種邏輯,當然慧能的新衣也許是真的。

  既然一闡提都能成佛,資質(zhì)差的人也是有佛性的,先天也具有般若智慧,和資質(zhì)好的人沒有差別。但為什么資質(zhì)差的人就開悟不了呢,因為他們貪念太重、執(zhí)著太強。我們可以想想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身邊的人,凡是那些在小學(xué)就爭當三好生的人,那些在中學(xué)立志報考名校的人,在大學(xué)忙著準備GRE的人,在求職的時候挑三揀四的人,在工作崗位上積極努力的人,全都符合資質(zhì)差的標準。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你應(yīng)該自卑一下;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心里應(yīng)該平衡了。^_^

  那應(yīng)該怎么做呢?慧能講得很清楚,要讓心念自然流轉(zhuǎn),對外界的一切事物既不貪圖、也不執(zhí)著。--這是純理論的說法,如果拿到實際操作的層面,可以歸納成這樣一句人生格言:"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什么事都無所謂。"

  這絕對不是我胡亂發(fā)揮,確實這就是禪宗真諦,只是讓我拿粗俗的話一說就失去了原先的神秘光環(huán)了。同樣的道理,我們還是聽聽禪師的解釋。馬祖道一的學(xué)生慧海有一段著名的對話錄:這一天,有個律師來找慧海,問……

  我先解釋一下,律師這個稱呼古來就有,但不是搞法律的,這個律是佛教經(jīng)、律、論三藏典籍中的律,這方面的專家就叫做律師,到現(xiàn)代社會我們就把這個詞轉(zhuǎn)義來用了。

  話說回來,這位律師來找慧海,問道:"您現(xiàn)在修行還用功嗎?"

  慧海回答說:"用功呀。"

  律師問:"那您是怎么用功的?"

  慧海說:"餓了就吃,困了就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律師被搞糊涂了,問道:"只要是個人,誰不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呢?難道他們這也叫用功修行么?"

  慧海說:"其他人吃飯睡覺和我的吃飯睡覺那是大不一樣的。"

  律師問:"怎么個不一樣法?"

  慧海說:"他們該吃飯的時候不吃,百種需索;該睡覺的時候不睡,千般計較。這就是我們的不同之處呀。"

  慧海大師說的可比我有哲理多了??矗扌芯褪沁@么簡單,成佛就是這么簡單。

  真的這么簡單嗎?如果從修行境界角度來談,慧海大師的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雖然和普通人一樣,甚至和豬一樣,但境界大有不同。普通人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這就是禪法修為里最初階段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后來一修行,事情就復(fù)雜了,于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第二階段,等修行到了慧海大師這種程度,由繁入簡,返璞歸真,似乎又回到該吃就吃、該睡就睡的第一階段了,但這只是貌似而已,境界卻已經(jīng)大不相同了。就像前邊講過孫悟空的例子,孫猴子沒有緊箍咒,斗戰(zhàn)勝佛也沒有緊箍咒,但斗戰(zhàn)勝佛和孫猴子的境界可是兩重天呀。

  但慧海大師的這個境界,如果從我們普通人的視角來看總覺得不易理解,雖然很現(xiàn)實的唯物主義也有這樣的講法--馬克思的理想人生就是: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畜牧,晚上研究哲學(xué),每一個特定的時間都在做自己自然要做的、也碰巧喜歡的事情。這是一種偉大而簡單的生活呀。

  真的這么簡單嗎?不一定哦?;酆4髱煵]有解答出一個前提問題:餓了就吃,沒吃的怎么辦?困了就睡,沒睡的地方怎么辦?(也許這就是馬克思比慧海更具進步性的地方。^_^)

  比如你已經(jīng)失業(yè)很久了,除了西北風什么也吃不著,這該怎么辦?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個月的孩兒,眼看就要餓死了,這該怎么辦?房子已經(jīng)賣掉了,全家人露宿街頭,馬上就到冬天了,這該怎么辦?

  所以慧海這兩條標準看似簡單,其實是要有前提的:一要有錢,二要有閑,總之是餓了能有東西吃,困了能有地方睡。

  現(xiàn)在,你這個拖家?guī)Э诘牧骼藵h終于找到了一份零工,老板要求早晨五點上班,晚上十點下班,遲到一分鐘就扣一天的薪水,加班很頻繁還沒有加班費。你從早晨五點干到晚上吃午飯的時候,你心里能沒有"百種需索"嗎?從早晨干到晚上,實在是困得不行了,你敢睡嗎,你心里能沒有"千般計較"嗎?

  于是,為了獲得可以"饑來吃飯、困來即眠"的先決條件,你就不得不"百種需索,千般計較"。

  時間又過了兩年,你工作得非常努力,全家人已經(jīng)可以基本過上"饑來吃飯、困來即眠"的神仙日子了,這時候你就可以不再有"百種需索,千般計較"了嗎?--還不行,你會擔心等哪天你干不動了,或者又失業(yè)了,或者家里有誰生了一場大病,那不又得回到解放前么?這種未雨綢繆的考慮使你絲毫不敢松懈,繼續(xù)早出晚歸,餓了不能吃,困了不敢睡。注意哦,這就是貪念和執(zhí)著。試問,你能克服得了嗎?

  貪婪是人的本能,甚至是生物的本能。駱駝喝一次水會喝很多,因為未來的日子里可能很多天也找不到水源;獅子一頓可以吃到肚子貼地,因為它很難保證每天都能打到獵物。人類的身體儲存脂肪的能力也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這么發(fā)展出來的,只是現(xiàn)在社會發(fā)達了,這種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大大提高了人類生存機會的重要能力反倒變成了一種負擔,人們開始減肥了。

  歸根結(jié)底,第一,貪欲是生物的本能,人類也不例外,和本能作對是困難的;第二,有飯吃、有房子住是先決條件,如果饑來沒飯、困來沒床,那就麻煩了。

  那么,佛教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呢?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時期,寺院都是很富很富的,皇室有賞賜,百姓有捐獻,寺院擁有大量的田產(chǎn)、佃農(nóng)和奴婢。神秀號稱"兩京法主,三帝國師",走得也是這個路線。后來為什么神秀這派一蹶不振,慧能南宗發(fā)揚光大,除了神會的努力和教義的差異之外,一個現(xiàn)實的因素是:唐武宗會昌滅法,斷了和尚們的生路,大多數(shù)寺院都是靠供養(yǎng)來維生的,生活一無著,也就別談什么弘法的事了,但慧能那里主張自力更生--不僅是修習(xí)佛法上要"自性自度",生活上也不大依賴供養(yǎng),而是自耕自養(yǎng),靠那么一畝三分地自己養(yǎng)活自己?;勰苓@派之所以被稱作農(nóng)民禪就有這個意思在:完全是小農(nóng)意識,無論佛法還是生活全都自給自足。于是,平時看上去這些山林里的和尚還得辛辛苦苦地種地收割,一群泥腿子而已,哪像其他教派過得風光,但一遇到大災(zāi)大難,慧能他們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

  在印度,佛教的早期,這個問題就簡單得多。熱帶地區(qū)本來就容易吃飽,那里還很有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風氣,只要討飯,就有人給,只要在玉米生長的地方,就沒有討不到飯的人。事到如今,你如果還想作這種修行,大概在歐美一些福利國家還能行得通。

  話是這么說,但如果你只是孤身一身,事情總會好辦得多,父母子女挨餓生病不能不管,自己挨餓生病倒不妨順其自然。修行者要出家,要反對結(jié)婚生子,這都是很有道理的。修道就像混黑社會,親人往往會稱為拖累,你至少要經(jīng)常擔心他們被敵對幫派抓作人質(zhì)來要挾你,被命運抓作人質(zhì)就更讓人難過了。

  如果你沒有什么拖累,又是孤身一人,解脫成佛應(yīng)該不難,只要一瞬間就可以了。慧能說:"未開悟時,佛就是凡夫俗子;開悟了之后,凡夫俗子就是佛。"

  看,要說簡單,就是這么簡單。《維摩經(jīng)》說:"即時豁然,還得本心",開悟只在一瞬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