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政在方冊,人存政舉,人亡政熄,故為政在人。然久之而不得其人者,其故何哉?一、畏言聖人;二、不畏鄉(xiāng)愿;三、生死事大、仁義事??;四、貴勢不貴自;五、不知輕利而重義;六、不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七、不知心之為聖;八、不知學(xué)之至易;九、不知學(xué)惟不已;十、不知虛名可恥。
以是十因,而草野無賢︰一、不知民為貴君為輕;二、不知政乃不忍之心之所寄;三、不知廢興存亡之系于仁政;四、不知御侮之在于自強(qiáng);五、不知時勢之易為;六、不知政外之政;七、不知巧便以行其政;八、不知王霸之辨;九、不知?dú)⑷吮鴳?zhàn)之不可用;十、不知人民、土地、政事有根本之創(chuàng)製。
以是十因,而國家無政︰一、不知事功之非極;二、不知勢祿之非泰;三、不知聖教之差別;四、不知成人之差等。
以是四因,而天下無道。無道則無人,無人則無政,無政而天下亂,乃至于亡。
反而言之,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有政,有政而國理以強(qiáng)。若是乎,教之至足重哉﹗夫教必自童蒙始,蒙以養(yǎng)正,聖功也,先入者主之。人皆可以為堯舜,植基之教,不擇而施焉。乃斷章取義于《孟子》,得八十課而課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夏歐陽漸敘于支那內(nèi)學(xué)院
?。ㄟx自《論孟課》,《歐陽競無先生內(nèi)外學(xué)》第二十七冊)
以是十因,而草野無賢︰一、不知民為貴君為輕;二、不知政乃不忍之心之所寄;三、不知廢興存亡之系于仁政;四、不知御侮之在于自強(qiáng);五、不知時勢之易為;六、不知政外之政;七、不知巧便以行其政;八、不知王霸之辨;九、不知?dú)⑷吮鴳?zhàn)之不可用;十、不知人民、土地、政事有根本之創(chuàng)製。
以是十因,而國家無政︰一、不知事功之非極;二、不知勢祿之非泰;三、不知聖教之差別;四、不知成人之差等。
以是四因,而天下無道。無道則無人,無人則無政,無政而天下亂,乃至于亡。
反而言之,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有政,有政而國理以強(qiáng)。若是乎,教之至足重哉﹗夫教必自童蒙始,蒙以養(yǎng)正,聖功也,先入者主之。人皆可以為堯舜,植基之教,不擇而施焉。乃斷章取義于《孟子》,得八十課而課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夏歐陽漸敘于支那內(nèi)學(xué)院
?。ㄟx自《論孟課》,《歐陽競無先生內(nèi)外學(xué)》第二十七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