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晚年,得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凡事多決于劉皇后.
說起這位劉皇后,那真是歷史一大傳奇式人物,典型的中國版灰姑娘遇王子,是好夢成真大美滿真人劇.不知為何,后世評書藝人和勞動人民不買帳,又有戲劇《貍貓換太子》對 她大肆"誣蔑",把她刻劃成陰險婦人,真是匪夷所思.
"章獻明肅(謚號)劉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為華陽人.祖(劉)延慶,在(后)晉、(后)漢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其)父(劉)通,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從征太原,道卒."《宋史》雖是官修正史,但上述內(nèi)容,除了"益州"兩字,沒一句是真.劉皇后就是益州人,完完全全不摻假的川妹子,她之所以編出其祖父是從太原來,無非是想冒充是北漢劉氏皇族的支屬,想抬高自己的門望.其祖其父也沒有做過什么將軍、刺史,皆是小買賣人,土得掉渣的蜀地漢人,絕非是北漢劉氏沙陀種.
《宋史》又講,劉皇后自小就父母雙亡,由姥姥養(yǎng)大,擅長"播鼓",實際上是做小買賣時搖撥浪鼓以招徠客人."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yè),攜之入京師."正史中這句更有貓膩,銀匠龔美為何把劉氏這么個少女帶入京師做買賣呢,實際上,是劉氏家窮,十二、三歲即賣給了龔銀匠做老婆,當(dāng)壚播鼓,招徠顧客.時為襄王的宋真宗微服行于街上,看見這位川妹子貌美如花,很快就勾引到手,給老實頭龔美不少金銀,把劉氏弄入自己的襄王府中藏嬌.別人沒說什么,同是勞動人民出身的宋真宗乳母王氏不干,認為劉氏出身太微賤,向宋太宗告狀.太宗不滿,時為太子的宋真宗不得不忍痛割愛,把劉氏小姑娘"斥去",其實,是把她送到與自己關(guān)系不錯的張耆家中躲避.宋真宗即位,馬上把劉氏迎入宮中立為美人,后又進為德妃,最后封為皇后.
宋真宗如此迷戀劉皇后,一方面是小姑娘貌美,另一方面估計是劉氏破瓜早,深曉云雨之事,比起宮中那些大家閨秀出身床上放不開的嬪妃,自然另有一番風(fēng)情.宋真宗待劉皇后前夫銀匠龔美也不薄,讓他改姓劉,以劉氏的兄長相稱.后來,這位"劉美"一直做皇家包工頭,還做到武勝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的大官.六十花甲之年,老劉才善終病死.宋朝皇帝就是仁德,如果放在北朝或是以后的明朝,肯定要誅殺成千上萬的人來保守這個"秘密",真宗皇帝竟如此"和平"解決了"同情兄"的問題,讓人大翹拇指!
劉皇后不僅僅是漂亮,"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真宗退朝,閱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劉皇)后皆預(yù)聞.宮闈中有事,輒傅以故實相對."可見,劉皇后雖沒受過什么系統(tǒng)教育,卻冰雪聰明,不是那種只有漂亮臉蛋子的無腦美女.
真宗皇帝多病,劉皇后當(dāng)權(quán),大臣寇準、李迪深以為憂.真宗皇帝的病時好時壞,一次,他清醒時,枕著太監(jiān)周懷政的大腿,與這位公公商議太子監(jiān)國的事情.周懷政本人就是太子宮屬,當(dāng)然希望小主人(日后的宋仁宗)秉政,就出宮與寇準等人密議.寇準酒后失言,消息泄露,周懷政頗不自安,就與幾個太監(jiān)密謀,要殺掉丁謂,以寇準為宰相,擁真宗為天上皇,讓當(dāng)時還是太子的宋仁宗為帝,并罷黜劉皇后.與周懷政共謀的太監(jiān)想立功,反而密告丁謂.丁謂連夜行動,派人逮捕周懷政等人,并把審訊結(jié)果上呈真宗皇帝和劉皇后.宋真宗聽說周公公想把自己架空,自然很惱怒,下詔殺掉了周懷政.丁謂也添油加醋,把本不預(yù)謀的寇準也外貶,并欲置之死地.想當(dāng)初,丁謂正是由于寇準的提拔才得以入朝參知政事,恩將仇報,自然是小人慣有的"品德".
真宗皇帝下詔,表示軍國大事仍舊由自己親決,"其余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等參議施行",皇太子當(dāng)時是十來歲的小孩子,真正的朝中大事是劉皇后和丁謂說了算.大臣王曾有大略遠謀,他私勸與劉皇后有姻親關(guān)系的錢惟誼說:"太子幼,非中宮(劉皇后)不能立;中宮(劉皇后)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皇)后若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則劉氏(宗族)安矣."錢惟誼乘間以王曾之言進勸劉皇后,"(皇)后深納焉".所以,這位王曾實際上比寇準和李迪有遠見.寇、李二人雖是大忠臣,但他們只想著怎樣去掉母后干政的威脅擁立太子,沒有想深一步——天下治道,以孝為先.劉皇后乃太子嫡母,總不能把媽殺了,再立一個少年為帝吧.
真宗皇帝崩,遺詔太子趙受益更名趙楨,柩前即位,是為宋仁宗,時年才十三歲.王曾奉遺詔入殿廬草擬制書,"命皇后權(quán)處分軍國事,輔太子聽政".丁謂想去掉"權(quán)"字,因為"權(quán)"是"暫時"的意思.王曾力爭,認為"權(quán)"字不可去,不得壞祖宗成法.丁謂無奈,只得依從.其實,丁謂之意,并非是給劉太后手中加權(quán)力,而是想打著劉太后的旗號,自己可以長期在朝中掌政.
丁謂大權(quán)在握,馬上結(jié)交時為"內(nèi)押班"的太監(jiān)曹允恭,密請?zhí)蠼凳謺?"帝(仁宗)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輔臣決之;非大事,則令(雷)允恭傳奏禁中畫可以下."如此,丁謂完全可以自決政事,扯虎皮做大旗,凡事以"太后"說事,同列官員則"不敢爭".另外一個惡果,則是"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雷允恭這個太監(jiān)作為宮內(nèi)外的"傳話筒",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恃勢專恣".
一朝權(quán)在手,就把令來行.丁謂馬上貶寇準于雷州,貶李迪于衡州(李迪曾上諫宋真宗不要立劉氏為皇后,故而為劉太后深恨).
但是,丁謂太輕看了劉太后,以為劉氏一婦人,皇帝一孺子,凡事皆是自己和雷允恭一人說了算,高興沒半年,這兩個人,一個死,一個貶. 其實,丁謂之貶,表面看上去,是因為太監(jiān)雷允恭以"宜先帝子孫"為名,擅自命人把真宗皇帝的陵墓改址上移,致使泉水涌出,沖毀陵址.丁謂當(dāng)時附和雷允恭,自然有連帶責(zé)任.但丁謂真正遭貶,還是因為他有二件事得罪了劉太后.其一,有一天宋仁宗小孩子愛睡覺,劉太后傳旨中書省,想一個人上朝見群臣,丁謂聞知,堅執(zhí)不可,"由是稍失太后意";其二,丁謂又算計內(nèi)宮的花費財用,"太后滋不悅".婦人之怨,易怒難消,加之劉太后又是聰明人,知道丁謂與雷太監(jiān)一里一外想架空她,盛怒之下,處死雷允恭,貶丁謂于崖州.本來,劉太后還想處死丁謂,有大臣認為仁宗皇帝剛繼位就處決大臣"影響不好",才"從輕"發(fā)落.
丁謂"機敏有智謀,險狡過人",淪落到這份兒上,仍然算計.當(dāng)時,他家屬皆在洛陽,于是,他修書一封,在信中把自己大罵一頓,稱自己"深負國恩".囑咐家人不要埋怨"國家".然后,他把這封信直接寄給洛陽的地方首長.這么一個大罪人有信來,洛陽的官員當(dāng)然不敢親自開啟,怕惹上與丁謂"交通"的罪名,就直接上呈朝廷.劉皇后與小皇帝見信后"感惻",就下令把丁謂移至更近些的雷州.機關(guān)算盡,數(shù)年后丁謂得以以"秘書監(jiān)"的身份致仕,但再也未能"東山再起".壞人下場,還算不賴.
劉太后垂簾聽政,實際上如同皇帝一樣,要說她完全沒有"想法",也不實際.一次,她問參知政事魯?shù)雷?"武則天是什么樣的帝王呢?"魯?shù)雷谡扇?當(dāng)然聽出劉太后弦外之意,直言道:"武后,乃唐朝罪人,差點毀了社稷國家!"劉太后默然.上朝時,又有小官趁機巴結(jié),要劉太后立劉氏七廟以顯尊崇,魯?shù)雷诜瘩g:"若立劉氏七廟,皇帝家該立幾廟?"還有一次,劉太后、宋仁宗一同去拜佛,劉太后想安排自己的鳳輦在小皇帝的儀仗之前,魯?shù)雷谏现G:"夫在從夫,夫死從子,婦人不能在前",劉太后頓了頓,想了想,還是依禮在宋仁宗后面禮佛.
魯?shù)雷谥敝G,但總給劉太后"面子".秘閣校理范仲淹不然,他上書認為,宋仁宗在宮內(nèi)朝拜劉太后,是行家人禮,當(dāng)然可以.但是,天子與百官同到朝上向劉太后施禮,是虧欠君主禮儀."疏入,不報."宰相晏殊嚇得夠嗆,他把范仲淹叫來訓(xùn)斥:"你這小子如此狂率邀名,這不連累我嗎,后悔當(dāng)初薦你為官."范仲淹正色言道:"我正是怕別人議論您推薦我當(dāng)官而不稱職,才直言上疏,不料今日反以忠直得罪您!"晏殊無言以對.不久,范仲淹又上書讓劉太后還政于宋仁宗,"亦不報".劉太后不喜歡這個倔直的臣子,便把他外放為河中府通判.即使身在朝外,范仲淹仍上書,請劉太后還政于皇帝.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先帝"宋真宗的一個普通嬪妃李氏病死.此人在真宗時只是個"婉儀",仁宗即位后,一群"后媽"皆進位,李氏得為"順容".病重臨死,李氏才進位"宸妃".按理講,皇帝嬪妃眾多,死一個并非什么大事.但是,宰相呂夷簡聞知此事,即刻入宮見劉太后.李氏之死之所以能驚動當(dāng)朝宰相,其中還隱藏一個天大的秘密:李氏不是平常人,她是當(dāng)今皇帝宋仁宗的生身之母!
李氏本是杭州人,入宮時作真宗劉皇后的侍女,地位卑賤.真宗皇帝一次性起,順便就把劉皇后的這個俏丫環(huán)給"幸"了,一炮成功,懷上了日后的宋仁宗.這件事,古代很普通,并非現(xiàn)代人想象得那樣男主人把小保姆睡了那么嚴重.孩子生下后,當(dāng)時還是德妃的劉皇后"攘為已子,李(氏)不敢言,中外亦不知."真宗皇帝自己不說,別人當(dāng)然更不敢張揚,而且,劉氏當(dāng)時把小孩子養(yǎng)為已子,實際上無形中也提高了這孩子的地位.當(dāng)然,劉皇后養(yǎng)仁宗為子,也不是天天喂奶換尿布什么的,只是她對外宣稱這孩子是自己所生,一切養(yǎng)護任務(wù)皆由她親如姐妹的楊淑妃進行.李氏日后又被真宗皇帝"幸過",生有一女,剛生下來就死掉.雖然與"真龍"有過數(shù)次云雨之歡,還育有龍子,但李氏地位微賤,無論真宗皇帝生前死后,她都"默然"處于一大堆嬪妃之中,"未嘗自異".其實,按當(dāng)時人的心情,李氏心中已經(jīng)非常滿足,自己一個丫環(huán)出身,能得幸于天子,能為皇帝誕下龍子,已是天大的恩寵."(時)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仁宗當(dāng)皇帝十年,已經(jīng)二十三歲,仍舊以為劉太后是其生母,對李氏一事全然不知.
宋仁宗不知道,身為宰相的呂夷簡當(dāng)然知道這個秘密.聽見劉太后在內(nèi)宮要以一般宮人的喪儀埋葬李氏,老呂趕忙入宮,入奏對李氏"禮宜從厚."
劉太后一驚,忙讓仁宗皇帝先下去,自己與呂宰相商議喪儀之事.宋仁宗不知就里,他本人對父皇的這位李妃根本沒有印象,自然樂得清閑,出殿游玩去了.
劉太后站起身,隔簾問呂夷簡:"死了一個宮人,怎么勞您宰相問此事?"
呂夷簡回答:"為臣乃宰相,事無內(nèi)外,都應(yīng)該過問."
劉太后聽出老呂話中有話,怒問道:"相公您要離間我們母子關(guān)系嗎?"意思是你想通過厚葬李氏來挑破這層窗戶紙嗎?
呂夷簡當(dāng)然是厚道人,他回答:"為臣所以勸太后您厚藏李宸妃,是想日后保全您劉氏 宗族啊."
劉太后默然,仔細思之,深覺老呂說得有道理.
宮中太監(jiān)為了討好劉太后,上下都不好好為李宸妃治喪,呂夷簡親自對主管喪事的太監(jiān)頭說:"李宸妃是當(dāng)今皇上生母,如果不以應(yīng)該的禮儀埋葬,以后必有因此獲罪的人,到時別怪我呂夷簡沒打招呼.應(yīng)該以皇后的服飾和禮儀埋葬,棺中充以水銀."太監(jiān)趕忙轉(zhuǎn)告劉太后.此時,她也完全想明白,下詔以皇后禮下葬李氏.
李宸妃死后,劉太后心中郁郁,轉(zhuǎn)年,病重其間,她服天子袞冕,到太廟行禮,平生第一次過了天下第一人的癮.不久,劉太后病重,口不能言,數(shù)次自撫其衣向侍病的仁宗皇帝示意.大臣薛奎聽宋仁宗這么說,忙解釋道:"太后身服天子儀服,怕死后在地下不好見真宗皇帝."宋仁宗大悟,下詔以皇后儀服埋葬劉太后,并以四個字"莊獻明肅"來追謚.宋朝舊制,皇后皆兩字謚,四字謚自劉太后始.
劉太后死不久,就有人告知宋仁宗他并非劉太后親生,而且其生母李宸妃是"死于非命"."帝(仁宗)號慟累日,下詔自責(zé),追尊(李氏)為皇太后,謚莊懿".為了查明真相,宋仁宗派人挖出生母棺木,親自啟視,見生母身著皇后服飾,加之水銀灌棺保護,顏色如生,沒有任何中毒等跡象.宋仁宗長嘆:"怎能輕信人言呢."轉(zhuǎn)而更厚待劉太后宗族.尋找多日,仁宗知道自己還有個舅舅李用和在世,忙召入宮中,立授節(jié)度使之職,"寵賚甚渥".
"初,(劉)太后愛帝如已出,帝亦盡孝,始終無毫發(fā)間隙.至是,帝親庶務(wù),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此時,范仲淹又被召回朝廷.此人真乃正直之士,從前雖為劉太后貶為外任,現(xiàn)在反而在仁宗面前為太后說好話:"太后受先帝遺命,調(diào)護陛下者十余年,今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仁宗也是厚道人,下詔禁止再有人追究太后垂簾時的是是非非.所以,戲曲《貍貓換太子》一事,完全是瞎掰.
劉太后此人,出身雖然低賤,"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施政方面沒有什么闕失.而且,她行事有理有節(jié),每賜劉氏宗族宮內(nèi)御食,皆易以尋常器皿,"勿使皇宮器物入吾家也."真宗皇帝二妹入見,劉太后見之親禮,賜珍珠頭帕.與太后關(guān)系不錯的潤王妃李氏也要求得一珠帕,劉太后立刻拒絕:"二公主,先帝之妹.你不過趙家老媳婦,怎能和皇姑相比."最可稱道的,三司使程琳諂媚,上獻《武后臨朝圖》,劉太后擲之于地,怒斥:"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說起這位劉皇后,那真是歷史一大傳奇式人物,典型的中國版灰姑娘遇王子,是好夢成真大美滿真人劇.不知為何,后世評書藝人和勞動人民不買帳,又有戲劇《貍貓換太子》對 她大肆"誣蔑",把她刻劃成陰險婦人,真是匪夷所思.
"章獻明肅(謚號)劉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為華陽人.祖(劉)延慶,在(后)晉、(后)漢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其)父(劉)通,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從征太原,道卒."《宋史》雖是官修正史,但上述內(nèi)容,除了"益州"兩字,沒一句是真.劉皇后就是益州人,完完全全不摻假的川妹子,她之所以編出其祖父是從太原來,無非是想冒充是北漢劉氏皇族的支屬,想抬高自己的門望.其祖其父也沒有做過什么將軍、刺史,皆是小買賣人,土得掉渣的蜀地漢人,絕非是北漢劉氏沙陀種.
《宋史》又講,劉皇后自小就父母雙亡,由姥姥養(yǎng)大,擅長"播鼓",實際上是做小買賣時搖撥浪鼓以招徠客人."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yè),攜之入京師."正史中這句更有貓膩,銀匠龔美為何把劉氏這么個少女帶入京師做買賣呢,實際上,是劉氏家窮,十二、三歲即賣給了龔銀匠做老婆,當(dāng)壚播鼓,招徠顧客.時為襄王的宋真宗微服行于街上,看見這位川妹子貌美如花,很快就勾引到手,給老實頭龔美不少金銀,把劉氏弄入自己的襄王府中藏嬌.別人沒說什么,同是勞動人民出身的宋真宗乳母王氏不干,認為劉氏出身太微賤,向宋太宗告狀.太宗不滿,時為太子的宋真宗不得不忍痛割愛,把劉氏小姑娘"斥去",其實,是把她送到與自己關(guān)系不錯的張耆家中躲避.宋真宗即位,馬上把劉氏迎入宮中立為美人,后又進為德妃,最后封為皇后.
宋真宗如此迷戀劉皇后,一方面是小姑娘貌美,另一方面估計是劉氏破瓜早,深曉云雨之事,比起宮中那些大家閨秀出身床上放不開的嬪妃,自然另有一番風(fēng)情.宋真宗待劉皇后前夫銀匠龔美也不薄,讓他改姓劉,以劉氏的兄長相稱.后來,這位"劉美"一直做皇家包工頭,還做到武勝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的大官.六十花甲之年,老劉才善終病死.宋朝皇帝就是仁德,如果放在北朝或是以后的明朝,肯定要誅殺成千上萬的人來保守這個"秘密",真宗皇帝竟如此"和平"解決了"同情兄"的問題,讓人大翹拇指!
劉皇后不僅僅是漂亮,"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真宗退朝,閱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劉皇)后皆預(yù)聞.宮闈中有事,輒傅以故實相對."可見,劉皇后雖沒受過什么系統(tǒng)教育,卻冰雪聰明,不是那種只有漂亮臉蛋子的無腦美女.
真宗皇帝多病,劉皇后當(dāng)權(quán),大臣寇準、李迪深以為憂.真宗皇帝的病時好時壞,一次,他清醒時,枕著太監(jiān)周懷政的大腿,與這位公公商議太子監(jiān)國的事情.周懷政本人就是太子宮屬,當(dāng)然希望小主人(日后的宋仁宗)秉政,就出宮與寇準等人密議.寇準酒后失言,消息泄露,周懷政頗不自安,就與幾個太監(jiān)密謀,要殺掉丁謂,以寇準為宰相,擁真宗為天上皇,讓當(dāng)時還是太子的宋仁宗為帝,并罷黜劉皇后.與周懷政共謀的太監(jiān)想立功,反而密告丁謂.丁謂連夜行動,派人逮捕周懷政等人,并把審訊結(jié)果上呈真宗皇帝和劉皇后.宋真宗聽說周公公想把自己架空,自然很惱怒,下詔殺掉了周懷政.丁謂也添油加醋,把本不預(yù)謀的寇準也外貶,并欲置之死地.想當(dāng)初,丁謂正是由于寇準的提拔才得以入朝參知政事,恩將仇報,自然是小人慣有的"品德".
真宗皇帝下詔,表示軍國大事仍舊由自己親決,"其余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等參議施行",皇太子當(dāng)時是十來歲的小孩子,真正的朝中大事是劉皇后和丁謂說了算.大臣王曾有大略遠謀,他私勸與劉皇后有姻親關(guān)系的錢惟誼說:"太子幼,非中宮(劉皇后)不能立;中宮(劉皇后)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皇)后若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則劉氏(宗族)安矣."錢惟誼乘間以王曾之言進勸劉皇后,"(皇)后深納焉".所以,這位王曾實際上比寇準和李迪有遠見.寇、李二人雖是大忠臣,但他們只想著怎樣去掉母后干政的威脅擁立太子,沒有想深一步——天下治道,以孝為先.劉皇后乃太子嫡母,總不能把媽殺了,再立一個少年為帝吧.
真宗皇帝崩,遺詔太子趙受益更名趙楨,柩前即位,是為宋仁宗,時年才十三歲.王曾奉遺詔入殿廬草擬制書,"命皇后權(quán)處分軍國事,輔太子聽政".丁謂想去掉"權(quán)"字,因為"權(quán)"是"暫時"的意思.王曾力爭,認為"權(quán)"字不可去,不得壞祖宗成法.丁謂無奈,只得依從.其實,丁謂之意,并非是給劉太后手中加權(quán)力,而是想打著劉太后的旗號,自己可以長期在朝中掌政.
丁謂大權(quán)在握,馬上結(jié)交時為"內(nèi)押班"的太監(jiān)曹允恭,密請?zhí)蠼凳謺?"帝(仁宗)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輔臣決之;非大事,則令(雷)允恭傳奏禁中畫可以下."如此,丁謂完全可以自決政事,扯虎皮做大旗,凡事以"太后"說事,同列官員則"不敢爭".另外一個惡果,則是"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雷允恭這個太監(jiān)作為宮內(nèi)外的"傳話筒",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恃勢專恣".
一朝權(quán)在手,就把令來行.丁謂馬上貶寇準于雷州,貶李迪于衡州(李迪曾上諫宋真宗不要立劉氏為皇后,故而為劉太后深恨).
但是,丁謂太輕看了劉太后,以為劉氏一婦人,皇帝一孺子,凡事皆是自己和雷允恭一人說了算,高興沒半年,這兩個人,一個死,一個貶. 其實,丁謂之貶,表面看上去,是因為太監(jiān)雷允恭以"宜先帝子孫"為名,擅自命人把真宗皇帝的陵墓改址上移,致使泉水涌出,沖毀陵址.丁謂當(dāng)時附和雷允恭,自然有連帶責(zé)任.但丁謂真正遭貶,還是因為他有二件事得罪了劉太后.其一,有一天宋仁宗小孩子愛睡覺,劉太后傳旨中書省,想一個人上朝見群臣,丁謂聞知,堅執(zhí)不可,"由是稍失太后意";其二,丁謂又算計內(nèi)宮的花費財用,"太后滋不悅".婦人之怨,易怒難消,加之劉太后又是聰明人,知道丁謂與雷太監(jiān)一里一外想架空她,盛怒之下,處死雷允恭,貶丁謂于崖州.本來,劉太后還想處死丁謂,有大臣認為仁宗皇帝剛繼位就處決大臣"影響不好",才"從輕"發(fā)落.
丁謂"機敏有智謀,險狡過人",淪落到這份兒上,仍然算計.當(dāng)時,他家屬皆在洛陽,于是,他修書一封,在信中把自己大罵一頓,稱自己"深負國恩".囑咐家人不要埋怨"國家".然后,他把這封信直接寄給洛陽的地方首長.這么一個大罪人有信來,洛陽的官員當(dāng)然不敢親自開啟,怕惹上與丁謂"交通"的罪名,就直接上呈朝廷.劉皇后與小皇帝見信后"感惻",就下令把丁謂移至更近些的雷州.機關(guān)算盡,數(shù)年后丁謂得以以"秘書監(jiān)"的身份致仕,但再也未能"東山再起".壞人下場,還算不賴.
劉太后垂簾聽政,實際上如同皇帝一樣,要說她完全沒有"想法",也不實際.一次,她問參知政事魯?shù)雷?"武則天是什么樣的帝王呢?"魯?shù)雷谡扇?當(dāng)然聽出劉太后弦外之意,直言道:"武后,乃唐朝罪人,差點毀了社稷國家!"劉太后默然.上朝時,又有小官趁機巴結(jié),要劉太后立劉氏七廟以顯尊崇,魯?shù)雷诜瘩g:"若立劉氏七廟,皇帝家該立幾廟?"還有一次,劉太后、宋仁宗一同去拜佛,劉太后想安排自己的鳳輦在小皇帝的儀仗之前,魯?shù)雷谏现G:"夫在從夫,夫死從子,婦人不能在前",劉太后頓了頓,想了想,還是依禮在宋仁宗后面禮佛.
魯?shù)雷谥敝G,但總給劉太后"面子".秘閣校理范仲淹不然,他上書認為,宋仁宗在宮內(nèi)朝拜劉太后,是行家人禮,當(dāng)然可以.但是,天子與百官同到朝上向劉太后施禮,是虧欠君主禮儀."疏入,不報."宰相晏殊嚇得夠嗆,他把范仲淹叫來訓(xùn)斥:"你這小子如此狂率邀名,這不連累我嗎,后悔當(dāng)初薦你為官."范仲淹正色言道:"我正是怕別人議論您推薦我當(dāng)官而不稱職,才直言上疏,不料今日反以忠直得罪您!"晏殊無言以對.不久,范仲淹又上書讓劉太后還政于宋仁宗,"亦不報".劉太后不喜歡這個倔直的臣子,便把他外放為河中府通判.即使身在朝外,范仲淹仍上書,請劉太后還政于皇帝.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先帝"宋真宗的一個普通嬪妃李氏病死.此人在真宗時只是個"婉儀",仁宗即位后,一群"后媽"皆進位,李氏得為"順容".病重臨死,李氏才進位"宸妃".按理講,皇帝嬪妃眾多,死一個并非什么大事.但是,宰相呂夷簡聞知此事,即刻入宮見劉太后.李氏之死之所以能驚動當(dāng)朝宰相,其中還隱藏一個天大的秘密:李氏不是平常人,她是當(dāng)今皇帝宋仁宗的生身之母!
李氏本是杭州人,入宮時作真宗劉皇后的侍女,地位卑賤.真宗皇帝一次性起,順便就把劉皇后的這個俏丫環(huán)給"幸"了,一炮成功,懷上了日后的宋仁宗.這件事,古代很普通,并非現(xiàn)代人想象得那樣男主人把小保姆睡了那么嚴重.孩子生下后,當(dāng)時還是德妃的劉皇后"攘為已子,李(氏)不敢言,中外亦不知."真宗皇帝自己不說,別人當(dāng)然更不敢張揚,而且,劉氏當(dāng)時把小孩子養(yǎng)為已子,實際上無形中也提高了這孩子的地位.當(dāng)然,劉皇后養(yǎng)仁宗為子,也不是天天喂奶換尿布什么的,只是她對外宣稱這孩子是自己所生,一切養(yǎng)護任務(wù)皆由她親如姐妹的楊淑妃進行.李氏日后又被真宗皇帝"幸過",生有一女,剛生下來就死掉.雖然與"真龍"有過數(shù)次云雨之歡,還育有龍子,但李氏地位微賤,無論真宗皇帝生前死后,她都"默然"處于一大堆嬪妃之中,"未嘗自異".其實,按當(dāng)時人的心情,李氏心中已經(jīng)非常滿足,自己一個丫環(huán)出身,能得幸于天子,能為皇帝誕下龍子,已是天大的恩寵."(時)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仁宗當(dāng)皇帝十年,已經(jīng)二十三歲,仍舊以為劉太后是其生母,對李氏一事全然不知.
宋仁宗不知道,身為宰相的呂夷簡當(dāng)然知道這個秘密.聽見劉太后在內(nèi)宮要以一般宮人的喪儀埋葬李氏,老呂趕忙入宮,入奏對李氏"禮宜從厚."
劉太后一驚,忙讓仁宗皇帝先下去,自己與呂宰相商議喪儀之事.宋仁宗不知就里,他本人對父皇的這位李妃根本沒有印象,自然樂得清閑,出殿游玩去了.
劉太后站起身,隔簾問呂夷簡:"死了一個宮人,怎么勞您宰相問此事?"
呂夷簡回答:"為臣乃宰相,事無內(nèi)外,都應(yīng)該過問."
劉太后聽出老呂話中有話,怒問道:"相公您要離間我們母子關(guān)系嗎?"意思是你想通過厚葬李氏來挑破這層窗戶紙嗎?
呂夷簡當(dāng)然是厚道人,他回答:"為臣所以勸太后您厚藏李宸妃,是想日后保全您劉氏 宗族啊."
劉太后默然,仔細思之,深覺老呂說得有道理.
宮中太監(jiān)為了討好劉太后,上下都不好好為李宸妃治喪,呂夷簡親自對主管喪事的太監(jiān)頭說:"李宸妃是當(dāng)今皇上生母,如果不以應(yīng)該的禮儀埋葬,以后必有因此獲罪的人,到時別怪我呂夷簡沒打招呼.應(yīng)該以皇后的服飾和禮儀埋葬,棺中充以水銀."太監(jiān)趕忙轉(zhuǎn)告劉太后.此時,她也完全想明白,下詔以皇后禮下葬李氏.
李宸妃死后,劉太后心中郁郁,轉(zhuǎn)年,病重其間,她服天子袞冕,到太廟行禮,平生第一次過了天下第一人的癮.不久,劉太后病重,口不能言,數(shù)次自撫其衣向侍病的仁宗皇帝示意.大臣薛奎聽宋仁宗這么說,忙解釋道:"太后身服天子儀服,怕死后在地下不好見真宗皇帝."宋仁宗大悟,下詔以皇后儀服埋葬劉太后,并以四個字"莊獻明肅"來追謚.宋朝舊制,皇后皆兩字謚,四字謚自劉太后始.
劉太后死不久,就有人告知宋仁宗他并非劉太后親生,而且其生母李宸妃是"死于非命"."帝(仁宗)號慟累日,下詔自責(zé),追尊(李氏)為皇太后,謚莊懿".為了查明真相,宋仁宗派人挖出生母棺木,親自啟視,見生母身著皇后服飾,加之水銀灌棺保護,顏色如生,沒有任何中毒等跡象.宋仁宗長嘆:"怎能輕信人言呢."轉(zhuǎn)而更厚待劉太后宗族.尋找多日,仁宗知道自己還有個舅舅李用和在世,忙召入宮中,立授節(jié)度使之職,"寵賚甚渥".
"初,(劉)太后愛帝如已出,帝亦盡孝,始終無毫發(fā)間隙.至是,帝親庶務(wù),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此時,范仲淹又被召回朝廷.此人真乃正直之士,從前雖為劉太后貶為外任,現(xiàn)在反而在仁宗面前為太后說好話:"太后受先帝遺命,調(diào)護陛下者十余年,今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仁宗也是厚道人,下詔禁止再有人追究太后垂簾時的是是非非.所以,戲曲《貍貓換太子》一事,完全是瞎掰.
劉太后此人,出身雖然低賤,"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施政方面沒有什么闕失.而且,她行事有理有節(jié),每賜劉氏宗族宮內(nèi)御食,皆易以尋常器皿,"勿使皇宮器物入吾家也."真宗皇帝二妹入見,劉太后見之親禮,賜珍珠頭帕.與太后關(guān)系不錯的潤王妃李氏也要求得一珠帕,劉太后立刻拒絕:"二公主,先帝之妹.你不過趙家老媳婦,怎能和皇姑相比."最可稱道的,三司使程琳諂媚,上獻《武后臨朝圖》,劉太后擲之于地,怒斥:"吾不作此負祖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