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面各章中引用了許多對中國政治理想的發(fā)展起過重大作用的事件和決定:這種政治理想就是要求實現(xiàn)由一位公認的皇帝在中央統(tǒng)治著一個統(tǒng)一的大帝國,他的皇權(quán)的合法性不容許受到另一個敵對的政權(quán)的挑戰(zhàn)。為了達到這個政治理想并且在實踐中維護它,中國的歷代政府幾乎都認為必須求助于宗教的和文化的權(quán)威力量,這甚至在中華帝國肇始之初的秦代那些務實的政治家中已可見其大概了。
例如,這種需要可見之于他們精心地挑選“皇帝”(emperor)一詞作為其恰當?shù)姆Q號;后來又采用水德、土德或火德作為某一個朝代的當行之運。[1] 這一原則也見之于人們常常援引自然的特異事件,或者作為向當時政權(quán)所顯示的祥瑞,或者作為迫使其改弦更張的上天示警。[2] 這也表明人們何以要作出種種努力以說明,王朝必須按照上天韻律的要求進行更迭或者延續(xù)的原故。③在這一章中,我們將試圖說明所涉及的某些觀念,并把它們放在它們文化背景之下予以申論。
?。?] 見上面第1章《帝國時期的思想潮流》和《前221年水德的采用》;第2章《知識和宗教方面的支撐》;第3章《王莽的崛起》;第5章《叛亂和戰(zhàn)爭》和《王朝與形而上學》。
?。?] 見畢漢斯:《〈前漢書〉各種兇兆的解釋》,載《遠東古文物博物館通報》,23(1950),第127—143頁;前面第5章《王朝與形而上學》;第12章《董仲舒和天的警告》。
例如,這種需要可見之于他們精心地挑選“皇帝”(emperor)一詞作為其恰當?shù)姆Q號;后來又采用水德、土德或火德作為某一個朝代的當行之運。[1] 這一原則也見之于人們常常援引自然的特異事件,或者作為向當時政權(quán)所顯示的祥瑞,或者作為迫使其改弦更張的上天示警。[2] 這也表明人們何以要作出種種努力以說明,王朝必須按照上天韻律的要求進行更迭或者延續(xù)的原故。③在這一章中,我們將試圖說明所涉及的某些觀念,并把它們放在它們文化背景之下予以申論。
?。?] 見上面第1章《帝國時期的思想潮流》和《前221年水德的采用》;第2章《知識和宗教方面的支撐》;第3章《王莽的崛起》;第5章《叛亂和戰(zhàn)爭》和《王朝與形而上學》。
?。?] 見畢漢斯:《〈前漢書〉各種兇兆的解釋》,載《遠東古文物博物館通報》,23(1950),第127—143頁;前面第5章《王朝與形而上學》;第12章《董仲舒和天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