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這一段,還真得多費一些口舌。前面說了,朱熹給孟子留了面子,可有沒有人不給孟子留面子呢?有,提起這個人來更是大大的有名,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建國以后,非常重視儒學教育,而且以身作則。朱元璋自己本來沒受過什么教育,大字識不了幾個,可有點兒權(quán)力之后,便經(jīng)常請名儒給自己講書。實話說,他學得還真是不錯的,能寫寫韻文,更能從別人的文字里讀出不少含沙射影的東西來,比如,我剛才夸他"以身作則",這話要是真被他看到了,我的小命就不保了,因為他會認為"則"字是影射他做過"賊"。我一點兒不夸張,當年確實有人因為這個"則"字被他給弄死了。于是,隨著朱元璋的學問越來越大,他也就越來越能在書里發(fā)現(xiàn)問題了。
這個時候,《孟子》早已是科舉考試的教科書了,有天朱元璋翻出了《孟子》,想看看,沒想到越看越氣,終于破口大罵道:"這老小子要是活在今天,我輕饒不了他!"
這倒奇怪了,自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孔子之道后來又加上了孟子之道不一直都是官方正統(tǒng)學說么?做官考試考的就是這些,而且,內(nèi)容不都是綱紀倫常、仁義禮智什么的么,會有什么能讓朱元璋覺得不對勁的?
朱元璋就是覺得不對勁,他玩了一手狠的--他要篡改教科書!
朱元璋組織了一個孟子專案組,專案組的任務(wù)是把《孟子》里面"有問題"的內(nèi)容通通刪掉。于是,經(jīng)過這個專案組的一番努力,終于廢除了舊版教科書,推出了一個新的官方權(quán)威版本《孟子節(jié)文》,這個"節(jié)文"一共節(jié)去了原著中的八十五條,并且聲明,被節(jié)去的內(nèi)容在以后的科舉考試里一概不考。這就是在告訴大家:你們不是想讀書考試做官嗎,那八十五條已經(jīng)對你們來說無利可圖了!這一個"無利可圖",自然也就沒什么人再去追尋原版《孟子》了。這真是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孟子》一開篇就大張旗鼓地來做個義利之辨,可到頭來左右自己的卻還是這個"利"字。
我在讀明史的時候,對朱元璋篡改教科書這件事很是好奇,就特別想看看到底這八十五條都是些什么內(nèi)容(這就是很多人愛讀禁書的陰暗心態(tài))??伞睹献庸?jié)文》推行的時間并不太長,費了好一番工夫才讓我找到一個明初刻本的影印本。于是,我就拿著兩本書一一核對,這才發(fā)現(xiàn)《孟子節(jié)文》經(jīng)常大段大段地刪除原文,幾乎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被刪掉了,這不由讓我聯(lián)想起了前兩年很多人呼吁著要給小學生的書包減肥的事情,看來給學生減負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
這一番核對工作還讓我認識到,即便是學習人文學科的知識,數(shù)學基礎(chǔ)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從小數(shù)學就學得很差,結(jié)果這回把書核對完后統(tǒng)計了一下,居然發(fā)現(xiàn)被刪除的總數(shù)是八十八條--不是應(yīng)該是八十五條么?當然,影印本所影印的明初刻本里有幾頁好像是被蟲子吃掉了一部分,可能稍微有些影響吧?
《孟子節(jié)文》編寫組的頭頭,也就是孟子專案組的組長,叫做劉三吾,他在書前寫了一篇"題辭",也就是前言,講講為什么要篡改教科書,篡改教科書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的。這篇前言寫得極有水平,倒不是說他的文筆有多好,見地有多高,而是他對分寸、火候的拿捏非常老道。要知道,篡改這樣一部超級經(jīng)典可是要擔風險的,下手輕了會得罪領(lǐng)導,下手重了又會遭廣大知識分子的唾沫圍攻,而且,孟子的圣人地位早已深入人心,孟子的話那可是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真理,你要是刪,總得拿出來讓人信服的理由吧?--重要的是,對內(nèi)既要達到帝王心中真正的陰暗目的,對外又要拿出一套上得了臺面的冠冕堂皇、在情在理的根據(jù)來,要讓大家知道:其實,和原來大家的認識一樣,孟子的話一句都沒錯,都是真理,可我們刪的也沒錯,刪也有刪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孟子沒錯,我們刪的也沒錯。
這聽上去是件不可能的任務(wù),可劉三吾無疑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在前言的一開始被他拿來說事兒的,正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孟子見梁惠王的這一段。劉三吾說:"《孟子》七篇,是圣賢扶持名教之書,這個書呢,有它寫作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那時候諸侯爭雄,大家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衡,誰都把功利性擺在第一位,沒人還去理會什么仁義了。梁惠王在國際局勢里一直都交霉運,所以一見孟子便言利。梁惠王關(guān)心的這個'利'是國家利益,而不是財利之利。"
看,劉三吾挑明了孟子是在偷換概念了,但是,往下看,劉三吾接著又替孟子描了幾筆,還要維護孟子的宗師地位,他說:"孟子當然明白這點,但他為什么那么說呢,他是怕一旦拿'利'來開頭,不僅會有害于仁義,更會導致弒君之類的大大的壞事。"
劉三吾接下來的話,就要由此引申出篡改教科書的正義性的動機了,所以要批判孟子一下,他說:"孟子說的仁義雖然是正論,但是,他分明是所答非所問呀,所以梁惠王沒待見他老人家,孟老先生下邊給梁惠王出的主意那就更不著調(diào)了,那是忽悠梁惠王呢。"
刪書一事我們后面還會陸續(xù)說到,現(xiàn)在就先說到這里,看看,《孟子》這開篇的第一段有多重要,對孟子自己來講這是開宗明義,對別有用心的人來講這可就是天大的把柄了。
有人可能好奇了,也想知道這幫人到底都把圣賢書刪了什么下去,我現(xiàn)在先不扯太遠了,后面會慢慢來談。先告訴大家一點:現(xiàn)在我們正在看的這段《孟子》第一篇第一節(jié),就是被《孟子節(jié)文》刪去了的。俗語有所謂"掐頭去尾",《孟子》這個"頭"已經(jīng)被掐去了。掐這個"頭"看來還只是個幌子,后面掐的才是些真格的。
朱元璋建國以后,非常重視儒學教育,而且以身作則。朱元璋自己本來沒受過什么教育,大字識不了幾個,可有點兒權(quán)力之后,便經(jīng)常請名儒給自己講書。實話說,他學得還真是不錯的,能寫寫韻文,更能從別人的文字里讀出不少含沙射影的東西來,比如,我剛才夸他"以身作則",這話要是真被他看到了,我的小命就不保了,因為他會認為"則"字是影射他做過"賊"。我一點兒不夸張,當年確實有人因為這個"則"字被他給弄死了。于是,隨著朱元璋的學問越來越大,他也就越來越能在書里發(fā)現(xiàn)問題了。
這個時候,《孟子》早已是科舉考試的教科書了,有天朱元璋翻出了《孟子》,想看看,沒想到越看越氣,終于破口大罵道:"這老小子要是活在今天,我輕饒不了他!"
這倒奇怪了,自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孔子之道后來又加上了孟子之道不一直都是官方正統(tǒng)學說么?做官考試考的就是這些,而且,內(nèi)容不都是綱紀倫常、仁義禮智什么的么,會有什么能讓朱元璋覺得不對勁的?
朱元璋就是覺得不對勁,他玩了一手狠的--他要篡改教科書!
朱元璋組織了一個孟子專案組,專案組的任務(wù)是把《孟子》里面"有問題"的內(nèi)容通通刪掉。于是,經(jīng)過這個專案組的一番努力,終于廢除了舊版教科書,推出了一個新的官方權(quán)威版本《孟子節(jié)文》,這個"節(jié)文"一共節(jié)去了原著中的八十五條,并且聲明,被節(jié)去的內(nèi)容在以后的科舉考試里一概不考。這就是在告訴大家:你們不是想讀書考試做官嗎,那八十五條已經(jīng)對你們來說無利可圖了!這一個"無利可圖",自然也就沒什么人再去追尋原版《孟子》了。這真是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孟子》一開篇就大張旗鼓地來做個義利之辨,可到頭來左右自己的卻還是這個"利"字。
我在讀明史的時候,對朱元璋篡改教科書這件事很是好奇,就特別想看看到底這八十五條都是些什么內(nèi)容(這就是很多人愛讀禁書的陰暗心態(tài))??伞睹献庸?jié)文》推行的時間并不太長,費了好一番工夫才讓我找到一個明初刻本的影印本。于是,我就拿著兩本書一一核對,這才發(fā)現(xiàn)《孟子節(jié)文》經(jīng)常大段大段地刪除原文,幾乎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被刪掉了,這不由讓我聯(lián)想起了前兩年很多人呼吁著要給小學生的書包減肥的事情,看來給學生減負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
這一番核對工作還讓我認識到,即便是學習人文學科的知識,數(shù)學基礎(chǔ)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從小數(shù)學就學得很差,結(jié)果這回把書核對完后統(tǒng)計了一下,居然發(fā)現(xiàn)被刪除的總數(shù)是八十八條--不是應(yīng)該是八十五條么?當然,影印本所影印的明初刻本里有幾頁好像是被蟲子吃掉了一部分,可能稍微有些影響吧?
《孟子節(jié)文》編寫組的頭頭,也就是孟子專案組的組長,叫做劉三吾,他在書前寫了一篇"題辭",也就是前言,講講為什么要篡改教科書,篡改教科書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的。這篇前言寫得極有水平,倒不是說他的文筆有多好,見地有多高,而是他對分寸、火候的拿捏非常老道。要知道,篡改這樣一部超級經(jīng)典可是要擔風險的,下手輕了會得罪領(lǐng)導,下手重了又會遭廣大知識分子的唾沫圍攻,而且,孟子的圣人地位早已深入人心,孟子的話那可是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真理,你要是刪,總得拿出來讓人信服的理由吧?--重要的是,對內(nèi)既要達到帝王心中真正的陰暗目的,對外又要拿出一套上得了臺面的冠冕堂皇、在情在理的根據(jù)來,要讓大家知道:其實,和原來大家的認識一樣,孟子的話一句都沒錯,都是真理,可我們刪的也沒錯,刪也有刪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孟子沒錯,我們刪的也沒錯。
這聽上去是件不可能的任務(wù),可劉三吾無疑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在前言的一開始被他拿來說事兒的,正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孟子見梁惠王的這一段。劉三吾說:"《孟子》七篇,是圣賢扶持名教之書,這個書呢,有它寫作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那時候諸侯爭雄,大家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衡,誰都把功利性擺在第一位,沒人還去理會什么仁義了。梁惠王在國際局勢里一直都交霉運,所以一見孟子便言利。梁惠王關(guān)心的這個'利'是國家利益,而不是財利之利。"
看,劉三吾挑明了孟子是在偷換概念了,但是,往下看,劉三吾接著又替孟子描了幾筆,還要維護孟子的宗師地位,他說:"孟子當然明白這點,但他為什么那么說呢,他是怕一旦拿'利'來開頭,不僅會有害于仁義,更會導致弒君之類的大大的壞事。"
劉三吾接下來的話,就要由此引申出篡改教科書的正義性的動機了,所以要批判孟子一下,他說:"孟子說的仁義雖然是正論,但是,他分明是所答非所問呀,所以梁惠王沒待見他老人家,孟老先生下邊給梁惠王出的主意那就更不著調(diào)了,那是忽悠梁惠王呢。"
刪書一事我們后面還會陸續(xù)說到,現(xiàn)在就先說到這里,看看,《孟子》這開篇的第一段有多重要,對孟子自己來講這是開宗明義,對別有用心的人來講這可就是天大的把柄了。
有人可能好奇了,也想知道這幫人到底都把圣賢書刪了什么下去,我現(xiàn)在先不扯太遠了,后面會慢慢來談。先告訴大家一點:現(xiàn)在我們正在看的這段《孟子》第一篇第一節(jié),就是被《孟子節(jié)文》刪去了的。俗語有所謂"掐頭去尾",《孟子》這個"頭"已經(jīng)被掐去了。掐這個"頭"看來還只是個幌子,后面掐的才是些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