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推移,也隨著佛教在中土的傳播越發(fā)興盛,梁武帝也繼羅漢、菩薩們之后被后人賦予了神話色彩。明代最著名的話本"三言二拍"當(dāng)中就有一篇以梁武帝為主人公的故事,題目叫做《梁武帝累修成佛》,而時人對佛陀思想的市井化理解也在這篇故事當(dāng)中一覽無余:
梁武帝本是一條曲蟮,因得近水樓臺之便,聽了大通禪師講《法華經(jīng)》三載,頗有心得。正巧,一個小和尚不小心,鋤草的時候把曲蟮給誤殺了,曲蟮因為那三載聽經(jīng)的因緣,便轉(zhuǎn)世為人,生在了一戶范姓人家。小范長大之后進(jìn)了寺院,做了多年雜役,雖然大字不識,卻能熟練背誦《法華經(jīng)》。后來,小范聽說了大通禪師坐化的消息,心有所動,便向寺中長老"求個安身去處"。于是,長老施展神通,使他投生在了一戶黃姓財主家里。投生之后,這個小孩子天生異常,哭哭鬧鬧地不肯吃奶,黃財主沒辦法,請附近一位高僧幫忙,高僧一看便知原委,輕易就解決了孩子的問題,還說這孩子很有佛緣,應(yīng)該寄名出家。后來這孩子長大些了,果然寄名出家,被高僧取名為黃復(fù)仁。
黃復(fù)仁長大之后,長輩給他定了親事,偏巧,這個媳婦是"摩訶迦葉祖師身邊一個女侍,降生下來了道緣的"--這樣一門婚姻當(dāng)真離奇。結(jié)婚之后,兩口子是真正的相敬如賓,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過。
再后來,黃復(fù)仁竟和妻子結(jié)拜為兄妹,一起粗茶淡飯,青燈禮佛,終于雙雙坐化。
各自投胎,黃復(fù)仁投生蕭家,妻子投生支家,黃復(fù)仁終于成了蕭衍。
蕭衍自幼不凡,長大成人之后成了梁朝的開國皇帝。但他雖然做了皇帝,心中卻是向佛,做了不少的善事。
有一天,蕭衍做夢,夢到一條蟒蛇,自稱是郗皇后,只為生前嫉妒心毒,死后變成蟒身,受此業(yè)報,希望蕭衍能夠念在夫妻情分上,廣作佛事,讓自己脫離苦海。
這位郗皇后本是蕭衍的正宮皇后,生前嫉妒心很重,蕭衍但有寵愛的妃子都會遭到郗皇后的百般毒害,死于其手者不計其數(shù)。蕭衍無奈,聽說鹝鳥作羹,飲之可以治妒,就讓人按照此法作羹給郗皇后吃。果然,這辦法還真有些作用,可郗皇后沒多久就知道了此中原委,再也不吃鹝鳥羹了,于是妒性復(fù)發(fā),繼續(xù)害人。
蕭衍這回接到了郗皇后的托夢,于是寫了《梁皇寶懺》為郗皇后贖罪,又請僧侶們設(shè)盂蘭盆大齋,為無主餓鬼廣給食糧。結(jié)果,這設(shè)齋、造經(jīng)二事功德太大了,冥府罪人即得超救一切罪業(yè),地獄為之一空。蕭衍很快便又做了個夢,夢見郗皇后向自己拜謝,又夢見百萬獄囚皆來拜謝,說是因為陛下功德,使大家全都脫離了地獄。
又有一天,有位和尚奉詔來見,正趕上蕭衍在和人下棋。蕭衍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棋盤上,捏著棋子說了聲:"殺!"--這可壞了,等下完了棋想起那位和尚的時候,才知道侍衛(wèi)已經(jīng)"奉旨"把他給殺了。蕭衍大驚,問侍衛(wèi):"和尚臨刑前有何言語?"內(nèi)侍奏道:"和尚說前劫為小沙彌時,鋤草之時誤傷一曲蟮之命。陛下那時正做曲蟮,今生合他償命,乃理之當(dāng)然也。" 蕭衍嘆惜良久,更加堅信輪回報應(yīng)之理。
后來,蕭衍終于遇到一位神通極高的支長老,便拜他為師??善婀值氖?,支長老受拜之后卻要反拜蕭衍,蕭衍大驚道:"哪有師父拜弟子的道理?"支長老說:"也沒有妻子不拜丈夫的道理啊。" 蕭衍一下子明白了前生種種,也明白了眼前這位支長老正是自己前生的妻子轉(zhuǎn)世而成。于是,蕭衍耗資巨萬,修建了同泰寺,將支長老供養(yǎng)寺中。
后來侯景作亂,攻入臺城。侯景此人,"陰體弘壯,淫毒無度,夜御數(shù)十人,猶不遂其所欲",見溧陽公主國色天香,便要娶她。
溧陽公主為了保存蕭家,不惜委屈自己,應(yīng)允了侯景,"定情之夕,景雖狎毒萬端,主亦曲為忍受",待關(guān)系穩(wěn)定之后,溧陽公主便開始干擾朝政,暗中給侯景使壞了。
蕭衍死后,湘東王蕭繹討伐侯景,一名部將望見蕭衍與支公二人緩緩走來。這位部將大驚之下,連忙跪下奏道:"陛下與長老因何到此?今要往何處去?"蕭衍回答道:"朕功行已滿,與長老往西天竺極樂國去。有封書寄與湘東王,正沒人可寄,卿可仔細(xì)收好,與朕寄去。"說完,蕭衍就袖中取出書信遞了過去。這位部將剛接得書,就不見了蕭衍與支長老。
湘東王蕭繹得到書信之后,展開一看,卻是一首古風(fēng):
好虜竊神器,毒痡流四海。嗟哉蕭正德,為景所愚賣。兇逆賊君父,不復(fù)辦翊戴。惟彼湘東王,憤起忠勤在。落星霸先謀,使景臺城敗。竄身依答仁,為鴟所屠害。身首各異處,五子誅夷外。暴尸陳市中,爭食民心快。今我脫敝履,去住兩無礙。極樂為世尊,自在兜利界。篡逆安在哉?鈇鉞誅千載。
蕭衍在詩里既說了自己"今我脫敝履,去住兩無礙",也預(yù)言了不久之后侯景敗亡的事情,后來詩中種種預(yù)言果然先后一一應(yīng)驗,故事到此終了。
故事中的梁武帝,雖然多處合乎史實,卻似是而非,完全不是正史中的模樣。梁武帝的一生,被市井化的佛教觀和男權(quán)社會的佛教觀渲染得稀奇古怪,但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確實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了:
1. 有一個恒常不變之"我"在六道當(dāng)中輪回轉(zhuǎn)世(曲蟮-小范-黃復(fù)仁-蕭衍);
2. 前世的修行會有一部分被帶到今生(小范天生會背誦《法華經(jīng)》);
3. 積德行善會使自己投生到好人家(曲蟮-范家-黃家-蕭家,一家比一家富貴);
4. 因果報應(yīng)一一對應(yīng)(小和尚誤殺曲蟮,后來曲蟮投生的梁武帝誤殺小和尚投生的大和尚);
5. 人與人之間有著"緣"(黃復(fù)仁和妻子的緣,梁武帝和支長老的緣,曲蟮和小和尚的緣);
6. 自己的"業(yè)"可以由別人來消除(梁武帝寫《梁皇寶懺》、設(shè)盂蘭盆大齋為郗皇后贖罪);
7. 有一個恒常不變之"我"在功德圓滿后進(jìn)入一個具體的"極樂世界"(梁武帝的最后結(jié)局);
8. 有一個具體的"地獄"(梁武帝設(shè)盂蘭盆大齋后所看到的);
9. 人間富貴不是生活的最終目標(biāo),極樂世界才是(梁武帝累世修行,不是為了最后當(dāng)一回皇帝,而是為了升入極樂世界);
10. 女人最大的惡行是嫉妒(郗皇后的悲慘遭遇)。
--這些觀念早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佛陀思想終于抵擋不過世俗的人性,被涂改得五顏六色、面目全非。而這個"面目全非"卻并非"全非",而是"似是而非",讓人難以分辨。
梁武帝本是一條曲蟮,因得近水樓臺之便,聽了大通禪師講《法華經(jīng)》三載,頗有心得。正巧,一個小和尚不小心,鋤草的時候把曲蟮給誤殺了,曲蟮因為那三載聽經(jīng)的因緣,便轉(zhuǎn)世為人,生在了一戶范姓人家。小范長大之后進(jìn)了寺院,做了多年雜役,雖然大字不識,卻能熟練背誦《法華經(jīng)》。后來,小范聽說了大通禪師坐化的消息,心有所動,便向寺中長老"求個安身去處"。于是,長老施展神通,使他投生在了一戶黃姓財主家里。投生之后,這個小孩子天生異常,哭哭鬧鬧地不肯吃奶,黃財主沒辦法,請附近一位高僧幫忙,高僧一看便知原委,輕易就解決了孩子的問題,還說這孩子很有佛緣,應(yīng)該寄名出家。后來這孩子長大些了,果然寄名出家,被高僧取名為黃復(fù)仁。
黃復(fù)仁長大之后,長輩給他定了親事,偏巧,這個媳婦是"摩訶迦葉祖師身邊一個女侍,降生下來了道緣的"--這樣一門婚姻當(dāng)真離奇。結(jié)婚之后,兩口子是真正的相敬如賓,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過。
再后來,黃復(fù)仁竟和妻子結(jié)拜為兄妹,一起粗茶淡飯,青燈禮佛,終于雙雙坐化。
各自投胎,黃復(fù)仁投生蕭家,妻子投生支家,黃復(fù)仁終于成了蕭衍。
蕭衍自幼不凡,長大成人之后成了梁朝的開國皇帝。但他雖然做了皇帝,心中卻是向佛,做了不少的善事。
有一天,蕭衍做夢,夢到一條蟒蛇,自稱是郗皇后,只為生前嫉妒心毒,死后變成蟒身,受此業(yè)報,希望蕭衍能夠念在夫妻情分上,廣作佛事,讓自己脫離苦海。
這位郗皇后本是蕭衍的正宮皇后,生前嫉妒心很重,蕭衍但有寵愛的妃子都會遭到郗皇后的百般毒害,死于其手者不計其數(shù)。蕭衍無奈,聽說鹝鳥作羹,飲之可以治妒,就讓人按照此法作羹給郗皇后吃。果然,這辦法還真有些作用,可郗皇后沒多久就知道了此中原委,再也不吃鹝鳥羹了,于是妒性復(fù)發(fā),繼續(xù)害人。
蕭衍這回接到了郗皇后的托夢,于是寫了《梁皇寶懺》為郗皇后贖罪,又請僧侶們設(shè)盂蘭盆大齋,為無主餓鬼廣給食糧。結(jié)果,這設(shè)齋、造經(jīng)二事功德太大了,冥府罪人即得超救一切罪業(yè),地獄為之一空。蕭衍很快便又做了個夢,夢見郗皇后向自己拜謝,又夢見百萬獄囚皆來拜謝,說是因為陛下功德,使大家全都脫離了地獄。
又有一天,有位和尚奉詔來見,正趕上蕭衍在和人下棋。蕭衍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棋盤上,捏著棋子說了聲:"殺!"--這可壞了,等下完了棋想起那位和尚的時候,才知道侍衛(wèi)已經(jīng)"奉旨"把他給殺了。蕭衍大驚,問侍衛(wèi):"和尚臨刑前有何言語?"內(nèi)侍奏道:"和尚說前劫為小沙彌時,鋤草之時誤傷一曲蟮之命。陛下那時正做曲蟮,今生合他償命,乃理之當(dāng)然也。" 蕭衍嘆惜良久,更加堅信輪回報應(yīng)之理。
后來,蕭衍終于遇到一位神通極高的支長老,便拜他為師??善婀值氖?,支長老受拜之后卻要反拜蕭衍,蕭衍大驚道:"哪有師父拜弟子的道理?"支長老說:"也沒有妻子不拜丈夫的道理啊。" 蕭衍一下子明白了前生種種,也明白了眼前這位支長老正是自己前生的妻子轉(zhuǎn)世而成。于是,蕭衍耗資巨萬,修建了同泰寺,將支長老供養(yǎng)寺中。
后來侯景作亂,攻入臺城。侯景此人,"陰體弘壯,淫毒無度,夜御數(shù)十人,猶不遂其所欲",見溧陽公主國色天香,便要娶她。
溧陽公主為了保存蕭家,不惜委屈自己,應(yīng)允了侯景,"定情之夕,景雖狎毒萬端,主亦曲為忍受",待關(guān)系穩(wěn)定之后,溧陽公主便開始干擾朝政,暗中給侯景使壞了。
蕭衍死后,湘東王蕭繹討伐侯景,一名部將望見蕭衍與支公二人緩緩走來。這位部將大驚之下,連忙跪下奏道:"陛下與長老因何到此?今要往何處去?"蕭衍回答道:"朕功行已滿,與長老往西天竺極樂國去。有封書寄與湘東王,正沒人可寄,卿可仔細(xì)收好,與朕寄去。"說完,蕭衍就袖中取出書信遞了過去。這位部將剛接得書,就不見了蕭衍與支長老。
湘東王蕭繹得到書信之后,展開一看,卻是一首古風(fēng):
好虜竊神器,毒痡流四海。嗟哉蕭正德,為景所愚賣。兇逆賊君父,不復(fù)辦翊戴。惟彼湘東王,憤起忠勤在。落星霸先謀,使景臺城敗。竄身依答仁,為鴟所屠害。身首各異處,五子誅夷外。暴尸陳市中,爭食民心快。今我脫敝履,去住兩無礙。極樂為世尊,自在兜利界。篡逆安在哉?鈇鉞誅千載。
蕭衍在詩里既說了自己"今我脫敝履,去住兩無礙",也預(yù)言了不久之后侯景敗亡的事情,后來詩中種種預(yù)言果然先后一一應(yīng)驗,故事到此終了。
故事中的梁武帝,雖然多處合乎史實,卻似是而非,完全不是正史中的模樣。梁武帝的一生,被市井化的佛教觀和男權(quán)社會的佛教觀渲染得稀奇古怪,但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確實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了:
1. 有一個恒常不變之"我"在六道當(dāng)中輪回轉(zhuǎn)世(曲蟮-小范-黃復(fù)仁-蕭衍);
2. 前世的修行會有一部分被帶到今生(小范天生會背誦《法華經(jīng)》);
3. 積德行善會使自己投生到好人家(曲蟮-范家-黃家-蕭家,一家比一家富貴);
4. 因果報應(yīng)一一對應(yīng)(小和尚誤殺曲蟮,后來曲蟮投生的梁武帝誤殺小和尚投生的大和尚);
5. 人與人之間有著"緣"(黃復(fù)仁和妻子的緣,梁武帝和支長老的緣,曲蟮和小和尚的緣);
6. 自己的"業(yè)"可以由別人來消除(梁武帝寫《梁皇寶懺》、設(shè)盂蘭盆大齋為郗皇后贖罪);
7. 有一個恒常不變之"我"在功德圓滿后進(jìn)入一個具體的"極樂世界"(梁武帝的最后結(jié)局);
8. 有一個具體的"地獄"(梁武帝設(shè)盂蘭盆大齋后所看到的);
9. 人間富貴不是生活的最終目標(biāo),極樂世界才是(梁武帝累世修行,不是為了最后當(dāng)一回皇帝,而是為了升入極樂世界);
10. 女人最大的惡行是嫉妒(郗皇后的悲慘遭遇)。
--這些觀念早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佛陀思想終于抵擋不過世俗的人性,被涂改得五顏六色、面目全非。而這個"面目全非"卻并非"全非",而是"似是而非",讓人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