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作者:(清)劉良璧 纂輯


  山川

  聖人御宇,河嶽效靈。山川之徵應(yīng),於臺為昭焉。而渺言臺者,且曰海中一島耳。夫木岡聳翠、玉案呈輝,虎尾分雄、鹿耳據(jù)險;三十六嶼抵峙中流,四十五溪岐支引灌:已足澤潤生民,鍾英毓秀矣。而況重洋作帶,洪濤約億萬頃;列岫為屏,綿亙約千餘里。一入版章,皆吾封內(nèi)。懷柔之道,可或略歟?志山川。

  臺灣府山,自福省之五虎門蜿蜒渡海;東至大洋中二山曰關(guān)同、白畎者,是臺灣諸山腦龍?zhí)幰?。隱伏波濤,穿海渡洋至臺之雞籠山,始結(jié)一腦。扶輿磅礴,或山谷、或平地,繚繞千餘里。諸山屹峙,不可紀(jì)極。

  大約臺灣之山,背東溟、面西海,而郡邑居其中。自木岡山(在府治東北約百三十餘里。巍峨特聳。其頂每罩雲(yún)霧,天氣清則方見山形。臺灣之山,面出三十餘里為臺灣縣治(?)。此最高大,為郡山之祖)南至大岡山(在府治東南三十餘里。山上大石聳秀,形如冠帽,中有大湖石洞),層巒僻要(?)(大岡山北為臺灣縣界)。自大岡山南至沙馬磯頭山(在鳳山縣治西南,離府治四百四十里。其山西盡大海,高峻之極,山頂常帶雲(yún)霧。俗傳有仙人衣紅、衣黑者降遊於上;今石磴、石碁盤猶存。凡呂宋往來洋船,皆以此山為指南。西南之山,至此極焉),包裹絡(luò)繹,環(huán)抱鞏固,則為鳳山縣治(大岡山南為鳳山縣界)。自木岡山北至奇冷岸山(在諸羅縣治虎尾西南),諸峰錯秀,迆包羅,則為諸羅縣治(木岡山南為臺灣縣界、木岡山北為諸羅縣界)。自奇冷岸山又北而至雞籠鼻頭山(臺灣之山,自此發(fā)源。凡日本往來洋船,皆以此山為指南),疊嶂回環(huán),而送青排闥,則又彰化之縣治也。蓋臺、鳳、諸、彰雖分列縣界,而遠(yuǎn)峰近岫,皆於郡治相拱向焉。

  至若深山邃谷、奇形異類出沒之區(qū),人跡罕到,莫從指名;則又不可紀(jì)極矣(「舊志」)。

  海,臺郡環(huán)島皆海。「舊志」云:茫茫大海,何處問其道途?然往來有遠(yuǎn)近、有平險,不可不知也。臺灣為閩省外障,其山皆向內(nèi)地,所謂障百川而回狂瀾者也。北路之後壠港,與興化南日對峙;後壟而上,有竹塹社與海壇對峙;竹塹而上,有南崁社與福州閩安鎮(zhèn)關(guān)潼對峙;自南崁至上淡水,與北茭相照;淡水至雞籠城,與沙埕烽火門相照。是以開拓時,諸當(dāng)?shù)烙斜甭诽肀?,以通北方海道之詳議也。今之往來船隻,必以澎湖為關(guān)津。從西嶼頭入,或寄泊峙內(nèi)、或媽宮、或八罩、或鎮(zhèn)海嶼,然後渡東吉洋,凡四更船至臺灣,入鹿耳門。則澎湖乃臺灣之門戶,而鹿耳門又臺灣之咽喉也。行船者,皆以北極星為準(zhǔn);黑夜無星可憑,則以指南車按定子午格巽向而行,是以天門測海道也。倘或子午稍錯,南犯呂宋、或暹羅、或交趾,北則飄蕩無復(fù)人境,甚至無力水而莫知所之。此入臺者平險遠(yuǎn)近之海道也。

  至若臺灣郡治之海道,自鹿耳門北至雞籠十九更船,自鹿耳門南至沙馬磯頭十一更船。茍遇颶風(fēng),北則墜於南風(fēng)氣,一去不可復(fù)返;南則入於萬水朝東,皆險也。此又居臺者之不可不知也。

  第舟船往來,又當(dāng)候潮汐、視風(fēng)信以為便。茲將潮汐風(fēng)信具列:月臨卯酉,潮漲東西;月臨子午,潮平南北。潮漲,多在春、夏之中;濤大,每居朔、望之後。各處皆然,臺亦無異。但臺北屬東南,月常早上:十七、八之夜,月值初昏,即臨卯西。故潮長退,視同安金、廈亦較早:同安金、廈初一、十六,潮滿子午而退卯西;初八、二十三,潮滿卯酉而退子午。臺則初一、十六,潮滿巳亥而退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滿寅申而退巳亥:所差竟至一時。半線以下,潮流過北、汐流過南,與澎湖同;半線以上,潮流過南、汐流過北?;蛟谱月苟T至打狗港,潮汐較內(nèi)地早四刻,水長五、六尺;打狗至瑯■〈王喬〉潮汐較內(nèi)地早一時,水只三、四尺;自三林港北至淡水,潮汐與內(nèi)地同,水丈餘。蓋臺潮每月初一、十六日,巳初四、亥初四;初二、十七日,巳正三、亥正三;初三、十八日,午初三、子初三;初四、十九日,午正一、子正一;初五、二十日,午正四、子正四;初六、二十一日,未初三、丑初三;初七、二十二日,未正三、丑正三;初八、二十三日,申初二、寅初二;初九、二十四日,申初四、寅初四;初十、二十五日,申正三、寅正三;十一、二十六日,酉正一、卯正一;十二、二十七日,酉正四、卯正四;十三、二十八日,戌初三、辰初三;十四、二十九日,戌正二、辰正二;十五、三十日,戌正四、辰正四。此潮信之候也。

  至於風(fēng)信,則又與他海迥異。風(fēng)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臺。颶倏發(fā)倏止,颱常連日夜。正、二、三、四月發(fā)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fā)者,為颱;九月初北風(fēng)初烈,或至連日,為九降。過洋以四、八、十月為穩(wěn),以四月少颱、八月秋中、十月小春,天氣多晴煖故也。六月多颱、九月多九降,最忌。臺颶俱多挾雨,九降多無雨而風(fēng)。凡颶將至,則天邊斷虹先見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鱟尾者,曰「屈鱟」。土番識「風(fēng)草」,草生無節(jié),則一年無颱;一節(jié)則颱一次,多節(jié)則多次。颶之名,以時而異:正月初四日,曰接神颶。初九日,曰玉皇颶。九日有颶,則各颶皆驗;否則,至期或有颶、或無颶,靡所準(zhǔn)也。十三日,曰關(guān)帝颶。十五日,曰上元颶。二十九日,曰烏狗颶。二月二日,曰白鬚颶。三月三日,曰上帝颶。十五日,曰真人颶。二十三日,曰媽祖颶。真人多風(fēng),媽祖多雨。三春共三十六颶,此其大者。四月八日,曰佛子颶。五月五日,曰屈原颶。十三日,曰關(guān)帝颶。六月十二日,曰彭祖颶。十八日,曰彭婆颶。二十四日,曰洗炊籠颶。二十九日,曰文丞相颶。七月十五日,曰中元颶。八月初一日,曰灶君颶。十五日,曰魁星颶。九月十六日,曰張良颶。十九日,曰觀音颶。十月初十日,曰水仙王颶。二十六日,曰翁爹颶。十一月二十九日,曰普庵颶。十二月二十四日,曰送神颶。二十九日,曰火盆颶。自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凡有南風(fēng),則應(yīng)來年有颱;如二十四則應(yīng)四月、二十五則應(yīng)五月,以至二十九則應(yīng)九月,俱不爽。又內(nèi)地之風(fēng),早西晚東;惟臺地早東風(fēng)、午西風(fēng),名曰發(fā)海西,四時皆然。船出鹿耳門,必得東風(fēng)方可揚(yáng)帆;澎湖來船,必俟西風(fēng)纔可進(jìn)港。設(shè)早西晚東,則去船過日中始能放洋,來船昏暮不能進(jìn)口。此風(fēng)信有天造地設(shè)之奇者。又五、六、七月間風(fēng)雨驟至,俗謂「西北雨」、「風(fēng)時雨」。舟人視天色有點(diǎn)黑雲(yún),則收帆嚴(yán)舵以待,瞬息即到,隨時即止;若預(yù)待少遲,則收帆不及而有覆舟之患焉。凡北風(fēng)颱,必轉(zhuǎn)而東、東而南、南又轉(zhuǎn)西,或一、二日或三、五、七日不四面?zhèn)鞅椴恢?。又風(fēng)颶前後,波浪衝擊,鯤身、北線聲如雷殷,俗云「海吼」。海邊灣船之澳,有南風(fēng)、北風(fēng)之別;時當(dāng)南風(fēng)誤灣北風(fēng)澳、時當(dāng)北風(fēng)誤灣南風(fēng)澳,則舟必壞。

  四邑海道可通大舟者,鹿耳門外,尚有鳳山之打狗及東港、彰化之上淡水,然皆不及臺之鹿耳門;其餘若南路之蟯港、北路之鹽水港、笨港、海豐港、鹿仔港、大甲西、二林、三林、中港、竹塹、蓬山,凡十二處。而笨港並有小港可通鹿耳門內(nèi),即名馬沙溝。然皆窄狹,僅可通小舟而已。

  臺灣縣

 ?。ǜ剑┡旌鶐Z

  (附)澎湖三十澳

  鳳山縣

  諸羅縣

  彰化縣

  ·臺灣縣

  木岡山:在縣治東北,橫亙?nèi)N里。蒼翠蜿蜒,聳峙雲(yún)端。為邑少祖山。

  番仔湖大山:在木岡山南。拔地而起;與木岡山相聯(lián)屬。

  柳仔林山:在番仔湖南。列阜如屏,延亙綿邈。

  豬母耳山:在柳仔林西南。低小若邱陵然。

  湖仔內(nèi)山:在柳仔林南。其勢與豬母耳若遠(yuǎn)、若近,若合、若離。

  香洋仔山:在湖仔內(nèi)山南?!觥瓷絽稹祶饨j(luò)繹,挹擁平疇。

  角帶圍山:在香洋仔山南。過此則岡山;屬鳳山縣。

  安平鎮(zhèn)七鯤身:一鯤身,與安平鎮(zhèn)接壤。自七鯤身至此,山勢相聯(lián)貫珠,不疏不密。雖在海中,泉甘勝於他處,多居民。距里許,為二鯤身;有居民。再里許,為三鯤身。又里許,為四鯤身。又里許,為五鯤身。又里許,為六鯤身。又里許,為七鯤身。自打狗山脫下,共結(jié)七峰,沙土。風(fēng)濤鼓盪,不崩不蝕;多生荊棘,望之鬱然蒼翠。外為大海、內(nèi)為大港,採捕之人多居之。

  ·(附)澎湖三十六嶼

  大山嶼:總名澎湖??v橫各三十里,居民稠密。副將轄兩營,同通判守之。其餘各嶼,四面環(huán)繞。

  西嶼:在大山嶼西,為入臺標(biāo)準(zhǔn)。其東有牛心嶼、西公礁二小嶼。

  小門頭嶼:在西嶼西北。

  姑婆嶼:在小門頭嶼北。

  大烈?guī)Z:在西嶼東。

  小烈?guī)Z:在大烈?guī)Z西。

  花嶼:在西嶼南。

  貓嶼:在花嶼東南。

  鳥嶼:在貓嶼東南。

  目嶼:在西嶼北。

  空殼嶼:在西嶼東北。

 ?。陨鲜畮Z,皆在大山嶼之西。

  員背嶼:在小嶼北。

  藍(lán)笨嶼:在大山嶼東北。

  南白沙嶼:在員背嶼東。

  北白沙嶼:在南白沙嶼北。

  鴈淨(jìng)嶼:在大山嶼北。

  中墩嶼:在大山嶼北。

  吉貝嶼:在中墩嶼北。

  險礁嶼:在吉貝嶼東。

  大倉嶼:在大山嶼西北。

  -以上九嶼,皆在大山嶼之北。

  椗鉤齒嶼:在大山嶼東。

  香爐嶼:在碇鉤嶼南。

  陽嶼:在香爐嶼東。

  陰嶼:在陽嶼東南。

  船篷嶼:在東、西二吉之中。

  東吉嶼:在船篷嶼東,去大山嶼極遠(yuǎn)。

  西吉嶼:在船篷嶼西。東吉、西吉在為過廈指南。

  -以上七嶼,皆在大山嶼之東。

  四角嶼:在大山嶼西南。

  虎井嶼:在大山嶼南。

  桶盤嶼:在四角嶼西南。

  鐵砧嶼:在目嶼東。

  馬鞍嶼:在大山嶼東北。

  半坪嶼:在馬鞍嶼南。

  雞籠嶼:在西嶼後。

  鐘子嶼:在半坪嶼北。

  頭巾嶼:在馬鞍嶼東北。

 ?。陨暇艓Z,皆在大山嶼之南。

  考通澎之嶼,計四十有五。相傳為三十六,或無天塹之險,故不入數(shù),特記其名之著者。

  新港溪:通木岡山溪。南出大目降,西過廣儲西里,又西至武定里洲仔尾,匯新港西入海。臺、諸分界處;溪南屬臺灣、溪北屬諸羅。

  大目降溪:有南溪、中溪二名。合咬狗溪、鯽仔潭,通蔦松溪入海。

  深坑仔:源出角帶圍內(nèi)山。其水淺而流長。

  紅毛寮溪:水源出深坑仔。

  岡山溪:水源出大岡山後。臺、鳳二邑交界。

  二層行溪:合岡山、紅毛寮二溪,由喜樹仔港入海。臺、鳳分界處;溪北屬臺灣、溪南屬鳳山。

  喜樹仔港:在二層行溪下流。

  石頭坑:在郡治東北三里許。無水源,受眾流經(jīng)海會寺過大橋,由柴頭港入海。

  大橋港:在郡治北三里里許。

  小橋港:在大橋北,二港合流。

  安平鎮(zhèn)港:在府治西。潮汐與鹿耳門、七鯤身相聯(lián)。北至州仔尾,受新港溪流;西至瀨口,受岡山溪流。港內(nèi)寬衍,可泊千艘。

  鹿耳門:在府治港口。水中浮沙突起,若隱若現(xiàn),形如鹿耳,鎮(zhèn)鎖水口。港道窄隘,行船者以竹插標(biāo)誌之,俗呼「盪纓」。

  北線尾:在鹿耳門南,與鹿耳門接壤。其南即安平鎮(zhèn);中一港,名大港。紅毛時,水深,夾板可入;今淤淺。

  海翁線:在府治西北。海洋中浮沙線一條,其南有一港。港口大澳甚深,號海翁窟;洋船多泊此候潮。

  加老灣港:在府治西鹿耳門北。沙線一條,灣曲;不堪泊巨舟。其西南為大洋。

  隙仔港:在鹿耳門外之北。北風(fēng)時,可泊巨舟百餘艘;南風(fēng)不可泊。外為大洋。

  ·(附)澎湖三十澳

  媽宮澳:在大山嶼南。北風(fēng)盛作,可泊戈船二十餘隻。

  外塹澳:在西嶼南??刹幢憋L(fēng)船。

  內(nèi)塹澳:去外塹三里許??刹幢憋L(fēng)船。凡自廈來澎者,泊此二澳甚穩(wěn)。

  暗澳:在大山嶼東。

  將軍澳:在八罩東。

  八罩澳:與將軍嶼相連。澳上地方頗寬,居民數(shù)十家。

  西垵仔澳:在媽宮澳外。北風(fēng)可泊戈船三、四只。

  裏澳:在鎖管澳南,相距五里許??刹幢憋L(fēng)船。

  良文港澳:在紅羅罩東??刹茨巷L(fēng)船。

  雙頭掛澳:媽宮對面。有山,名曰案山。港入盡處,即北澳;潮退,盡爛泥。凡遇颶風(fēng),官商船皆入避焉。

  鎮(zhèn)海澳:在大赤崁澳東。有潭,名萬丈潭。凡官商船遇颶風(fēng),入此避之。

  東衛(wèi)澳:在暗澳東五里許。

  西衛(wèi)澳:在暗澳西一里許。

  鼎灣澳:在東衛(wèi)澳西。

  紅羅罩澳:在東衛(wèi)澳東。

  湖東澳:在紅羅罩東。有一大湖,湖東西俱有民家。

  湖西澳:在湖東澳西。

  圭璧澳:在大山嶼東北龜鼊山前。

  小果葉澳:在湖東澳東。

  林投仔澳:在良文港西南。

  瓦銅澳:在桶盤嶼。紅毛曾築砲城。

  通樑澳:在瓦銅澳西。

  大赤崁澳:在鎮(zhèn)海澳西三里許。

  小赤崁澳:去大赤崁三里許,距吉貝嶼不遠(yuǎn)。

  竹篙灣澳:去內(nèi)塹五里許。

  緝馬灣澳:去竹篙灣五里許。

  煙墩澳:在東衛(wèi)澳西。

  鎖管澳:去煙墩澳八里許。

  大嶼澳:在八罩南。

  花嶼澳:在虎井南。僅泊漁艇。

  按澎之嶼、澳,有前後異名者,有語音不同者。今以折衷於是為準(zhǔn)。

  ·鳳山縣

  半屏山:自岡山迆■〈糸索〉而南,近附邑治為半屏山。形如列障畫屏,故名。

  龜山:在邑治左,近接半屏山。中多喬木,繁陰密蔭。

  打鼓山:俗呼為打狗山。秀起海邊,勢若長蛇,為蛇山。在邑治右。至隔海參差遠(yuǎn)近浮沉而列於打鼓山左右者,西有石佛。石佛之北有石墖,石佛之南有涼傘礁,皆屹立海中。舟人經(jīng)此,必鳴金獻(xiàn)紙。

  鳳山:橫列於邑治東南,形若飛鳳,旁有二小峰如翅,故名。東北有數(shù)小峰錯落如鳳卵,曰鳳彈山;文廟案山也。西南小崙形如鳳鼻,曰鳳鼻山;又邑治之拱對案山也。

  旗後山:在打狗山西南。

  漯底山:在半屏山西北。平原曠野中浮一邱,頂寬平,有小竅出水,霖雨泥淖深無底。

  觀音山:在阿猴林西北。起伏盤曲,中一峰屹立,若菩薩端坐,眾小峰拱峙於側(cè),故名。

  七星山:聯(lián)絡(luò)於觀音山之北。七峰上石圓密如星。

  大滾水山、小滾水山:山無甚高,兩山相聯(lián),離十里許。上有濁泥水滾出。

  尖山:孤峰秀削,勢若玉筍、瑤琴,故名。

  小岡山、大岡山:兩山相聯(lián),不甚高。大岡在北、小岡在南,兩相對峙。小岡山頭有巨石,圓秀如冠,為紗帽石。內(nèi)地舟來臺,過澎湖東吉,即見大岡山。是與臺灣猴洞諸山、諸羅南馬仙山相界處也。

  赤山:由鳳山過淡水溪,陂陁平衍。時有火出其上。又有自鳳彈而聯(lián)於東北者,亦名曰赤山。以土色赤,故名。

  傀儡山:在縣治東。聳出重霄,常帶雲(yún)霧。上為野番所居,人跡罕到。內(nèi)地舟至澎湖,即見此山。南為蜈蜞嶺;過嶺盡為山後焉。

  嫏嬌山:綿亙蜈蜞嶺左。山高而險,下有土番。

  沙馬磯頭山:巃嵷磅礴,直抵海中。呂宋往來船,皆以此山為指南。

  小琉球山:在西南大海中突起一峰,蒼鬱蔥翠,周圍三十餘里。中無人居,多產(chǎn)竹、木、椰仔。下多巉巖巨石,船灣泊甚難,為鳳山水口。

  網(wǎng)翠山、老佛山:兩峰並峙。皆自沙馬磯回轉(zhuǎn)而東。

  朝華離山、大柴高山、霄馬干山、大烏萬山:以上數(shù)山,皆背立於傀儡山後,與網(wǎng)翠、老佛山連絡(luò)。

  卑南覓山:與諸羅崇爻山連界。

  岡山溪:源出大岡山北。西流過嘉祥里、依仁里為二層行溪;經(jīng)長治里,合喜樹仔港入於海。

  濁水溪:源出大滾水山。水出常濁,故溪流亦濁。南合小岡山之水,受鯽仔潭流,會彌陀港入海。

  萬丹港:在彌陀港南。其北為竹仔港。再竹仔港北為蟯港,屬臺灣。

  打鼓仔港:在邑治西南。港口有巨石,劈分水門,成南北二支:南入為前鎮(zhèn)港,又入為鳳山港,至鳳山莊;北入為硫磺港,至興隆莊。

  淡水溪:源發(fā)於東北之大山。過大澤機(jī)社、搭樓社、阿猴社受巴六溪之水,西出而為西溪;瀠迴數(shù)十里,與赤山仔之冷水坑合入海。

  大澤機(jī)北溪:源從大澤機(jī)內(nèi)山,北出羅漢門社南,西流至搭樓社東轉(zhuǎn)而西北,與阿猴溪合。西為淡水溪,會於東港入海。

  大澤機(jī)西溪:源從大澤機(jī)西內(nèi)山出,北過搭樓社東與北溪合;轉(zhuǎn)而西北流入阿猴溪。西為淡水溪,會於東港入海。

  中港:潮過赤山仔北,轉(zhuǎn)而東過上淡水南,受下淡水雜流入海。

  力力溪:在淡水溪南。其源發(fā)於東南大山,會東港入海。

  放■〈糸索〉溪:在力力溪南。源發(fā)於東南大山,經(jīng)放■〈糸索〉社會關(guān)帝港、茄藤港,西出為鱉興港,入海。

  ·諸羅縣

  大武巒山:在縣治後。為邑主山。

  玉山:在大武巒山後;邑治主山之後障也。三峰並列,奇幻瑩徹。終歲雪封,如紗籠香篆。有時晴明,乃得見;頃則,雲(yún)霧復(fù)合矣。見時非風(fēng)即雨,甚驗。

  牛椆山:近貼邑治之背,作護(hù)砂。其下復(fù)自右旋左,蛇伏於草地尾,有小山逆於水口;為邑治鎖鑰。

  大福興山(一名大目根山)、覆鼎金山:俱為邑治右肩。

  枋仔岸山:在玉山北。

  鹿楮山:在大武巒東北。

  打利山:在鹿楮山北。

  鹿仔埔山。

 ?。銥橐刂斡壹缤廨o。

  阿里山:極遼闊,內(nèi)有八社。

  大龜佛山:在阿里山東南。為邑治左肩。

  肚武膋山:在玉山南。

  畬米基山:在大龜佛東北。亦邑治左肩外輔。

  葉仔林山:與大武巒相接,自東旋北。為邑治右臂。

  鼎蓋樑山。

  梅仔坑山。

  奇冷岸山:在邑治北。

  尖山仔山。

  玉案山:山勢東折而南,繚曲向北;亦邑治左臂。位踞離明,方幅蒼翠(?)為學(xué)宮對山。

  火山:在玉案山後。山谷多石,石隙泉湧,火出水中。南仔仙之東畔石窟中,亦火出不息。

  嵌頭山:在玉案山東北。

  唣囉婆山。

  筆架山:在玉案山西南。

  翁仔上天山:山極峻險。豎脊挺步,如老翁扶笻天際。

  半月嶺:高聳天際,形似上弦之月,故名。

  -皆為邑左外障。

  馬椆山:在半月嶺南。

  糞箕湖山。

  小龜佛山:在糞箕湖南。

  赤山:在小龜佛山東南。

  新港溪:源出木岡山,流於洲仔尾入海。溪南為臺灣界、溪北為諸羅界。

  洋仔港:新港之南,東入為洋仔港;新港之北,東入為灣港、竿寮港、直加弄港、西港仔、含西港。含西之支分,為卓加港。西南入於海。

  灣港。

  竿寮港。

  直加弄港。

  竿寮港東入。

  西港仔港。

  含西港。

 ?。陨衔甯?,俱新港之北。

  卓加港:含西港之支分。西南為大海。

  青鯤身:西臨大海。

  馬沙溝:西臨大海。

  青峰闕:西臨大海。

  灣裏溪:在麻豆南。源出噍吧哖社內(nèi)山,南過大武壟山,合卓猴山之流於石仔瀨,過赤山,出歐汪溪入海。

  歐汪溪。

  嘓溪:源發(fā)大武壠山十八重溪。北匯於蚊港入海。

  倒風(fēng)港:在井水港南。水分三支:北為鐵線橋港、南為茅港尾港、西南為麻豆港;麻豆南曰灣裏溪。

  麻豆港:倒風(fēng)港分入。

  鐵線橋港:倒風(fēng)港分入。有橋。

  上、下急水溪:源發(fā)關(guān)仔嶺山,由內(nèi)連桁入海。

  蚊港:西面臨海。從青鯤身歷南北鯤身,東旋青峰闕為蚊港。

  鹽水港:由冬港東入。

  井水港:鹽水港支分於北為是港。

  八掌溪:在邑治南。源發(fā)玉山,西入冬港南,由青峰闕入海。

  冬港:八掌溪入。

  白水溪:源發(fā)玉案山。

  猴樹港:牛椆溪入,南出青峰闕入海。

  龜仔港:猴樹港東入。

  土地公港:在猴樹港南。

  牛椆溪:在邑治北。發(fā)源大武巒山,歷大福興山等莊為龜仔港。又西至猴樹港,南出青峰闕入海。

  山疊溪:在牛椆溪北。發(fā)源阿裏山南,歷雙溪口等莊之南為笨港;由楫仔寮莊入海。

  笨港:山疊溪入。

  石龜溪:發(fā)源奇冷岸山,歷他里霧數(shù)莊,至雙溪口與山疊溪合。

  阿拔泉溪:出阿里山。過竹腳寮山,為阿拔泉渡;西合虎尾溪入於海。

  虎尾溪:源出水沙連內(nèi)山。過水沙連社,合貓丹社、巒巒社之濁流,西過黃地崙、布嶼稟出白沙墩之北,至於臺仔挖入海。溪南屬諸羅界、溪北屬彰化界。水濁而迅,泥沙滾滾。人馬牛車渡此,須疾行;稍緩,則有沒腹埋輪之患。夏、秋水漲,有竟月不能渡者。

  ·彰化縣

  大武郡山:由牛相觸分支右出,橫亙二十餘里,結(jié)縣治。

  牛相觸山:南北兩峰由水沙連分支,如牛奮角相觸。中隔一溪,溪南為諸羅斗六門界、溪北為彰化大武郡山界。

  南、北投山:內(nèi)二社:溪南為南投社、溪北為北投社。

  阿拔泉山:山麓之水,發(fā)源阿里山西北,經(jīng)竹腳寮山西轉(zhuǎn),即為諸羅之阿拔泉渡。

  竹腳寮山:內(nèi)有埔,漢人耕種其中。

  筊荖山:方言「筊荖」,竹器也。因山圓頂肖形,以名。

  大吼山:在九十九尖峰下。

  九十九尖峰:峰頭秀銳,蒼翠插天。

  水沙連山:內(nèi)有大湖,四面皆山,番社隔湖負(fù)山而居。路極峻險。

  樸仔籬山:在半線保西南。

  寮望山:在大武郡北。廣漠平沙,孤峰秀出。其下為半線營壘,北為貓羅社。

  貓霧捒山:在邑東北。有曠埔,漢人耕種其中。

  貓羅山:在貓霧捒東南。與諸羅玉案山南北斜照。

  火山:夾貓羅、貓霧捒二山之東。

  大肚山:與寮望山對峙。山後為貓霧捒社,護(hù)彰化縣治。

  沙轆山:在大肚山北,為沙轆社。

  牛罵山:在大肚山北,為牛罵社。

  蓬山:在大肚山北。舊名崩山,今改名。

  銀錠山:山頂圓平。舊名鐵砧山,今改名。

  宛里山。自沙轆以下,五山皆大路所必經(jīng)。

  岸里山:山險深峻。內(nèi)有新附五社。

  南日山:在銀錠山東北。

  貓盂山:在貓盂社東北。

  倒旗山:山形如旗。在吞霄社內(nèi)。

  礁荖叭山:小峰錯落,近海。在宛裏山北。

  南山:在後壟、竹塹二社之北。

  小鳳山:俗名鳳山崎。路多崎嶇,為竹塹右臂。

  南崁山:在小鳳山東北。

  太平山:在吞霄社東。

  貓里山:在後壟社東。

  椰里曆山:在荖衢山南。

  加至閣山:在荖衢山南。

  荖衢山:在中港社北。

  陣仔叭山:在南山東。

  鄰仔叭荖山:在小鳳山東。

  交眉山:在祐武乃山西。

  眩眩山:蹲舉崚嶒,煙霞飄渺;與小鳳山、太平山形勢相屬。下為竹塹埔,漢人耕種其中。

  小龜崙山:在眩眩山北。內(nèi)有三社:山下為龜崙社、西為坑仔社、南為霄裏社。

  祐武乃山:在小鳳山、交眉山東。山極高大,並合歡山障南日諸山之後。巃嵷盤礴,遙接關(guān)杜門諸社及查內(nèi)山。

  合歡山:在祐武乃山北。

  查內(nèi)山:山麓有查內(nèi)社。

  大雞籠山:在雞籠港東。一望巍然,日本洋船以為指南。

  金包裏山:在大雞籠西。有金包裏社。往大雞籠路,在山之麓。沿路巨石巉巖,澗水縱橫。其下山背有二石對峙,名為旗桿石。

  小雞籠鼻頭山:在金包裏山西。山下有石,中空如門,為石門。

  大遯山:小雞籠蜿蜒而南,矗起屹立於淡水港東北,即奇獨(dú)、龜崙。山勢趨內(nèi)山。煙霏霧靄,峰巒不可枚舉。諸山起祖於此。

  磺山:在大遯山東。其土可煮硫,故名。內(nèi)有雞柔山,外為北投社。西極港口,循港而東為關(guān)杜門。

  八里坌山:自關(guān)杜門穿港而西,雄偉傑出於淡水港東南。是為東南之鎮(zhèn)山。

  山朝山:自雞籠山分支,東渡八尺門港,雙峰遙峙,高不可極。山南為蛤仔難三十六社;未入教化,人跡罕到。

  買豬末山:在山朝山南?!材蠟椤扯邍訚M社,北為山朝山社,相去百餘里。

  蛤仔難山:在買豬末山東南。

  黑沙晃山:極高大,在蛤仔難山內(nèi)。其山東南,有直加宣五社。

  大雞籠嶼:在淡水東北大海中。昔荷蘭設(shè)埠頭賣市,通內(nèi)地漢人貿(mào)易。上建石城,現(xiàn)在屯兵防守。土番於此捕魚取藤,賣以充餉。欲到此處,必從獅毬嶼舉火號,社丁撥兵駛艋舺而渡;或從八里簡山舉火號,亦得渡。

  獅毬嶼:在雞籠南。其嶼似獅戲球之象,孤峙水中。時或風(fēng)大,浪聲如雷。與內(nèi)港蜂仔峙嶺北連界。

  桶盤嶼:在大雞籠西南。形似桶盤。此處可泊巨艦。

  燭臺嶼。

  香爐嶼。

  花矸嶼:在大雞籠嶼東北。形似花矸。閩粵洋船往日本,從此經(jīng)過。

  雞心嶼。

  □門。

  旗門桿嶼:在大雞籠嶼西、金包裏社西北大海中。

  東螺溪:分自虎尾溪,北折而西,過打馬辰、樹仔腳、貓兒干,匯於海豐港入海。遵海而北,為三林港;港水入至二林社。

  海豐港:?!觥淬吡x〉。商船到此,載脂麻、粟豆。港水入至汛防前而止。

  三林港:?!觥淬吡x〉。港口有網(wǎng)寮捕魚。商船到此,載脂麻、粟豆。港水入至二林社止。

  大武郡溪:發(fā)源大武郡山西。出馬芝遴社西為鹿仔港,入海。

  鹿仔港:港口有水棚,可容六、七十人,冬日捕取烏魚。商船到此,載脂麻、粟豆。

  大肚溪:溪闊水險,源發(fā)南投山。過北投、貓羅社、柴坑仔社,北合水沙連九十九尖之流;北為草港入海。草港之北,為水裏港。

  草港:港口有水棚捕魚如鹿仔港。

  水裏港:?!觥淬吡x〉。商船到此,載脂麻。港水入至一里而止。

  大甲溪:溪面甚闊,險於大肚。源發(fā)岸裏社內(nèi)山。過樸仔籬山南,分於牛罵溪西入海。

  蓬山溪:分自大甲溪。西北過蓬山,又西為港入海。

  蓬山港:即蓬山溪西北至海者。港口多石。商船到此,載脂麻。

  大安溪:險如大甲溪,面較狹。夏、秋水漲,必待水落,邊海而行。源發(fā)水沙連內(nèi)山。北過岸裏、南日二山,支分於南日山之後者,曰房裏溪;支分於銀錠山之北者,曰貓盂溪:而匯於雙寮??诙腱逗?。

  吞霄溪:源發(fā)南日山西。出倒旗山之前入海。

  礁荖叭溪:源發(fā)祐武乃山。出南日、礁荖叭二山之南為礁荖叭港;西入於海。

  礁荖叭港。

  後壠溪:源發(fā)貓裏山。過加至閣社之西為後壠港;入海。

  後壠港:在後壠社前。港面甚闊。商船到此,載脂麻。

  中港溪:在後壠之北。源發(fā)合歡大山。流於加至閣之北,出中港社西入於海。

  中港:?!觥淬吡x〉。有小澳。商船到此,載脂麻。港水入至社後止。

  眩眩溪:在中港之北。源發(fā)眩眩內(nèi)山,合鄰仔叭荖山之流為竹塹溪;西出為港,入於海。

  竹塹港:在中港北。港闊水深。商船到此,載脂麻、五穀。潮過竹塹社,受眩眩山水;又東行,受查內(nèi)山水,西入海。

  鳳山溪:源發(fā)查內(nèi)山西。流於小鳳山埔,入於海。

  造船港。

  大溪:源發(fā)自查內(nèi)山北。又源發(fā)於合歡山者,咬吧里溪、田厝溪、加冬溪,合北內(nèi)山之流為霄裏溪;過小龜崙山,彙於南嵌社為南嵌港,西入於海。自大溪以下,五溪水底皆石。

  南嵌港:自竹塹至南嵌,俗云九十九溪;內(nèi)多一溪而十?dāng)?shù)彎折者。潮過小鳳山至南

  嵌社,南受查內(nèi)山水、東受關(guān)杜門水,西入海。

  長豆溪:源發(fā)八里坌山南,西入於海。八里坌山之北,為淡水港???;至關(guān)杜門,水程十里。內(nèi)有大灣,分為二港,可泊大船數(shù)百。

  淡水港:在八里坌之北。??谒淌镏陵P(guān)杜門。內(nèi)有大澳,分為二港:西南至擺接社止,東北至峰仔峙止。番民往來,俱用蟒甲者,刳獨(dú)木以為舟也。澳內(nèi)可泊數(shù)百;到此載五穀、鹿脯貨物。內(nèi)地商船,間亦到此。

  磺溪:源發(fā)磺山西。過內(nèi)北投,出關(guān)杜門,入於海。東北為雞籠港,港以東為八尺門港。

  山朝溪:在八尺門之南。東為大海。

  八尺門港:在雞籠港之東。隔港為山朝、黑沙晃諸山。

  蛤仔難港:在八尺門之南。港有三,合諸山灘流與海潮彙。蛤仔難三十六社,散處於港之左右。

  雞籠港:三面皆山,獨(dú)北面瀚海。港口又有雞籠、桶盤二嶼,包裹周密,可泊商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