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十三

元和郡縣圖志 作者:唐·李吉甫


◎河?xùn)|道二河?xùn)|節(jié)度使太原府汾州沁州儀州太原府,并州。開元戶十二萬六千八百四十。鄉(xiāng)二百四十五。元和戶十二萬四千。鄉(xiāng)二百四十九。今為河?xùn)|節(jié)度使理所。
管州十一:太原府,汾州,沁州,儀州,嵐州,石州,忻州,代州,蔚州,朔州,州??h四十七。都管戶一十五萬一千六百八十三。
《禹貢》冀州之域。《禹貢》曰“既修太原”,注曰“高平曰原”,今以為郡名?!端吹洹吩弧罢厥卸荨保趺C注曰:“舜為冀州之北太廣,分置并州,至夏復(fù)為九州,省并州合於冀州。周之九州,復(fù)置并州?!薄堵毞健吩唬骸罢痹徊⒅荩渖芥?zhèn)曰恒山,藪曰昭馀祁,川曰滹沱、漚夷,浸曰淶、易?!薄夺屆吩唬骸安?,兼也,言其州或并或設(shè),因以為名?!薄洞呵铩窌x荀吳敗狄於大鹵,即太原晉陽縣也。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按晉,太原、大鹵、大夏、夏墟、平陽、晉陽六名,其實(shí)一也。《太康地記》曰“并州不以衛(wèi)水為號,又不以恒山為名,而言并者,蓋以其在兩谷之乎?”按今州本高辛氏之子實(shí)沈,又金天氏之子臺駘之所居也,《左傳》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shí)沈,居於大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后帝不臧,遷實(shí)沈於大夏主參。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元冥師,生允格、臺駘,以處太原?!睍x陽縣也。太原,臺駘之所居。按今州又為唐國,帝堯?yàn)樘坪钏?,又為夏禹之所都也?!兜弁跏兰o(jì)》曰:“帝堯始封於唐,又徙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逼疥柤唇駮x州,晉陽即今太原也。又曰:“禹自安邑都晉陽,至桀徙都安邑,至周成王以封弟叔虞,是為晉侯?!?br> 《史記》曰:“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曰:‘以是封汝。’周公請封之於唐,成王曰:‘吾戲耳?!芄唬骸熳訜o戲言?!煲苑庵??!苯裰荩呵飼r來晉國,戰(zhàn)國時為趙地,《左傳》曰:“晉趙鞅入晉陽以叛。”潁容曰:“趙簡子居晉陽,至成公居邯鄲?!薄妒酚洝吩唬骸爸遣薯n魏攻趙,襄子奔保晉陽?!?br> 晉為韓、魏、趙所滅,故其地屬趙。《地理志》曰:“趙西有太原。”《秦本紀(jì)》曰:“莊襄王二年,蒙驁攻趙,定太原。四年,初置太原郡?!笔蓟手萌ぃ詾樘?。漢二年,魏豹反為楚,盡有太原、上黨之地。九月,韓信虜魏豹,定魏地,置河?xùn)|、上黨、太原郡。六年,以太原二十一縣為韓國,徙封韓王信,都太原。七年,信反,走入兇奴。十一年,封皇子為代王,都晉陽。文帝元年,立皇子參為太原王,都晉陽?!兜乩碇尽吩铺ゎI(lǐng)二十一縣,屬并州。後漢末,省并州入冀州。魏文帝黃初元年,復(fù)置并州,改太原郡為太原國。初,曹公圍袁尚於鄴,時袁紹外甥高為并州刺史,沮授說曰:“并州左有恒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強(qiáng)胡,宜速迎尚,并力觀變?!饼徊荒苡?,故敗。晉惠帝時,并州之地盡為劉元海所有。其後劉曜徙都長安,自平陽已東盡入石勒。至苻堅、姚興、赫連勃勃并於河?xùn)|郡置并州。後苻丕為慕容垂所迫,奔於晉陽,稱帝一年,為慕容永所滅。後魏復(fù)為太原郡。周武帝建德六年,平齊,置六府於并州,後省六府,置并州總管。隋開皇二年廢總管,置河北道行臺尚書省,今州理是也。九年,廢行臺,復(fù)置并州總管。大業(yè)元年廢總管,三年罷州為太原郡。隋季延遲,寇盜充斥,煬帝以高祖為山西河?xùn)|道撫慰大使、太原郡留守,仍遣武賁郎將王威、高君雅為副。時賊帥歷山飛眾號十萬,來寇郡境,劉武周又殺太守王仁恭舉兵馬邑,俄又攻破汾陽。宮監(jiān)裴寂、晉陽令劉文靜勸高祖舉兵,旬日眾至數(shù)萬,威、君雅有疑心,高祖斬之以徇,時大業(yè)十三年也。其年入關(guān),克定京邑,高祖輔政。
義寧元年,太原郡仍舊不改。武德九年罷郡為并州總管,三年廢總管,四年又置,其年又改為上總管,五年又改為大總管,七年又改為大都督。天授元年罷都督府,置北都,神龍元年依舊為并州大都督府。開元十一年,玄宗行幸至此州,以王業(yè)所興,又建北都,改并州為太原府,立起義堂碑以紀(jì)其事。二十一年,分天下州郡為十五道,置采訪使以檢察非法,太原為河?xùn)|道。又於邊境置節(jié)度使以式遏四夷,河?xùn)|最為天下雄鎮(zhèn),河?xùn)|節(jié)度理太原府,管兵五萬五千人馬一萬四千匹,衣賜一百二十六萬疋段,軍糧五十萬石。掎角朔方天兵軍,太原府城內(nèi)。圣歷二年置,管兵二萬人,馬五千五百匹。中郡守捉,東南去單于府二百七十里。調(diào)露中裴行儉破突厥置管兵七千七百人,馬一千二百匹。東南去理所八百馀里。大同軍,雁門郡北三百里,調(diào)露中突厥南侵,裴行儉開置,管兵九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匹。東南去理所八百馀里。雁門,今代州。橫野軍安邊郡東北百四十里,開元中河?xùn)|公張嘉貞移置,管兵七千八百人,馬一千八百匹。西南去理所九百馀里。
安邊郡,今蔚州地界。定襄郡去理所百八十里。管兵三千人。定襄郡,今忻州。
雁門郡去理所五百里。管兵四千人。樓煩郡東南去理所二百五十里。管兵三千人。
樓煩郡,今嵐州。岢嵐軍。樓煩郡北百里。長安中李迥秀置,管兵千人。東南去理所三百五十里。岢,音哿。天寶元年,改北都為北京。今太原有三城,府及晉陽縣在西城,太原縣在東城,汾水貫中城南流。
府境:東西南北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六十里。南至東都八百九十里。東南至儀州三百四十五里。西南至沁州三百四十里。東至趙州五百六十里。北至忻州一百八十里。
正南微東至潞州四百五十里。東北至恒州五百里。
貢、賦:開元貢:人參,黃石钅,柏子仁,蒲萄,甘草,龍骨,特生草,銅鏡。賦:布,麻。
管縣十三:太原,晉陽,榆次,清源,壽陽,太谷,祁,文水,交城,廣陽,陽曲,盂,樂平。
太原縣,赤,郭下。開元戶二萬一千六百五十六。鄉(xiāng)四十。元和戶墾田本漢晉陽縣地,高齊河清四年,自今州城中移晉陽縣於汾水東。隋文帝開皇十年,移晉陽縣於州城中,仍於其處置太原縣,屬并州。大業(yè)三年罷州,置太原郡,縣仍屬焉。隋末移入州城,貞觀十二年還遷於舊理,在州東二百六十步。
牢山,一名看山,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夺嵛簳吩唬骸皠⒙斍沧郁右u晉陽,猗盧救之,遂獵牢山,陳閱皮肉,山為之赤?!逼渖匠鼋痤凝?。
潛丘,在縣南三里。《爾雅》曰:“晉有潛丘。”隋開皇二年於其上置大興國觀。
洞過水,東自榆次縣界流入,西去縣三十里入晉陽縣界。
陽曲故城,在縣東北四十五里。
陽直故城,在縣東北二十里。隋開皇十六年改陽曲縣,理此。
晉渠,在縣西一里。西自晉陽縣界流入。汾東地多咸鹵,井不堪食,貞觀十三年,長史英國公李乃於汾河之上引決晉渠歷縣經(jīng)ㄩ,又西流入汾水。
晉陽縣,赤。郭下。開元戶一萬二千八百八十一。鄉(xiāng)二十五。元和戶本漢舊縣也,屬太原郡,至後魏并不改。按此前晉陽縣理州城中,高齊武成帝河清四年,移晉陽縣於汾水東,今太原縣理是也。武平六年,於今理置龍山縣,屬太原郡,因縣西龍山為名也。隋開皇三年,罷郡,置并州。十年,廢龍山縣,移晉陽縣理之。大業(yè)三年,罷州,為太原郡,縣仍屬焉?;食蛑?。在州南二里。
懸甕山,一名龍山,在縣西南十二里?!渡胶=?jīng)》曰:“懸甕之山,晉水出焉,其上多玉,其下多銅?!?br> 蒙山,在縣西北十里?!妒鶉呵铩吩弧扒摆w劉征劉琨不克,略晉陽之人,逾蒙山而歸”,即謂此也。今山上有楊忠碑,為周將討齊戰(zhàn)勝,隋開皇二年,追紀(jì)功烈,始建此碑。忠即文帝之考,謚曰武元皇帝。
汾水,北自陽曲縣界流入,經(jīng)縣東二里,又西南入清源縣界。
晉水,源出縣西南懸甕山?!端?jīng)注》曰:“晉水出懸甕山,東過其縣南。
昔智伯遏晉水灌晉陽,城不沒者三版,後人踵其遺跡,蓋以為沼。沼水分為二派,其北瀆即智氏故渠也,其瀆乘高東北注入晉陽城,以周灌溉,東南出城注入汾水。
其南瀆,於石塘下伏流,東南出晉陽城南,又東南入於汾?!苯癜磿x水初泉出處,砌石為塘,自塘東分為三派:其北一派名智伯渠,東北流入州城中,出城入汾水;其次派東流經(jīng)晉澤南,又東流入汾水,此二派即酈道元所言分為二派者也,其南派,隋開皇四年開,東南流入汾水。
洞過水,東自太原縣界流入,西入於汾,晉水下口也?!端?jīng)注》曰“劉琨之為并州也,劉元海引兵邀擊之,合戰(zhàn)於洞過”,即是水也。今按此水出沾縣北山,沾即今樂平縣也,水經(jīng)縣西南二十五里入汾水。
晉澤,在縣西南六里。隋開皇六年,引晉水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
府城,故老傳晉并州刺史劉琨筑。今按城高四丈,周回二十七里。城中又有三城,其一曰大明城,即古晉陽城也,《左傳》言董安于所筑?!妒酚洝吩疲骸爸遣ハ遄屿稌x陽,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薄洞呵镝嵴Z》云:“智伯攻晉陽,決晉水灌之,城中懸釜而炊。”今按城東有汾水南流,城西又有晉水入城,而《史記》云引汾水,《後語》云決晉水,二家不同,未詳孰是。高齊後帝於此置大明宮,因名大明城。姚最《序行記》曰“晉陽宮西南有小城,內(nèi)有殿,號大明宮”,即此也。城高四丈,周回四里。又一城南面因大明城,西面連倉城,北面因州城,東魏孝靜帝於此置晉陽宮,隋文帝更名新城,煬帝更置晉陽宮,城高四丈,周回七里。又一城東面連新城;西面北面因州城,開皇十六年筑,今名倉城,高四丈,周回八里。
故唐城,在縣北二里。堯所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都之所也。
三角城,在縣西北十九里,一名徙人城。
捍胡城,一名看胡城,在縣北二十三里。
受瑞壇,在州理倉城中。義旗初,高祖神堯皇帝受瑞石於此壇,文曰“李理萬吉”。
晉陽故宮,一名大明宮,在州城內(nèi),今名大明城是也。昔智伯攻趙襄子,襄子謂張孟談曰:“無箭奈何?”對曰:“臣聞,董安于,簡主之才臣也,理晉陽,公宮之垣,皆以藝蒿苦墻之,蒿至於丈?!膘妒前l(fā)而試之,其堅則之勁不能過也。公曰:“矢足矣,吾銅少?!睂υ唬骸俺悸?,董安于之理晉陽,公宮之室,皆以煉銅為柱質(zhì),請發(fā)而用之,則有馀銅矣?!备啐R文宣帝又於城中置大明宮。
竹馬府,在州城中。
汾橋,架汾水,在縣東一里,即豫讓欲刺趙襄子,伏於橋下,襄子解衣之處。
橋長七十五步,廣六丈四尺。
晉祠,一名王祠,周唐叔虞祠也,在縣西南十二里?!端?jīng)注》曰:“昔智伯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A12M],後人蓄以為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cè)有涼堂,結(jié)飛梁於水上,晉川之中,最為勝處。”《序行記》曰:“高洋天保中,大起樓觀,穿筑池塘,自洋以下,皆游集焉?!敝两駷楸倍贾畡?。
介之推祠,在縣東五十里。
唐叔虞墓,在縣西南十六里。
高齊相國咸陽王斛律金墓,在縣西南十七里。
起義堂碑,在乾陽門街。開元十一年,玄宗幸太原所立,御制并書。
晉祠碑,在乾陽門街。貞觀二十年,太宗幸并州所置,御制并書。
講武臺,在縣西北十五里。顯慶五年置。
榆次縣,畿。西去府五十六里。開元戶一萬五千四百三十七。鄉(xiāng)三十。本漢舊縣,即春秋時晉魏榆地。《左傳》曰“石言於晉魏榆”,注曰:“魏,晉邑。
榆,即州理名也。”《史記》曰:“莊襄王二年,使蒙驁攻趙魏榆。”漢以為縣,屬太原郡。後魏太武帝并入晉陽縣,宣武帝復(fù)置榆次縣。高齊文宣帝省,自今縣東十里移中都縣理之,屬太原郡。十年改中都縣又為榆次縣,三年罷州為郡,縣仍屬焉?;食蛑?。
麓臺山,俗名鑿臺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洞過水,東自壽陽縣界流入,經(jīng)縣南四里,又西南入太原縣界。
中都故城,縣東十里。高齊移於廢榆次城,即今縣理是也。
鑿臺,在縣南四里。《水經(jīng)注》曰:“洞過水西過榆次縣南,水側(cè)有鑿臺,智伯瑤刳腹絕腸,折頸摺頤之處?!薄妒酚洝吩唬骸爸鞘闲彭n、魏從而伐趙,攻晉陽,韓、魏殺之於鑿臺之下?!薄墩f苑》曰:“智氏見伐趙之利,不知榆次之禍。”皆謂此也。今按其臺為洞過水所侵,無復(fù)遺跡。
原過祠,俗名原公祠,在縣東九里?!妒酚洝吩唬骸爸遣薯n、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原過從,後,至於王澤,見三人,自帶以上可見,自帶以下不可見。與原過竹二節(jié),莫通。曰:‘為我遣趙毋┰。’原過既至,以告襄子。
襄子齋三日,親自剖竹,有朱書曰:‘趙毋┰,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將使汝反滅智氏。汝亦立我百邑?!遄釉侔荩苋裰?。既滅智氏,遂祠三神於百邑,使原過主之?!?br> 麓臺山祠,俗名智伯祠,在麓臺山上。
清源縣,畿。東北至府三十九里。開元戶八千五百四十一。鄉(xiāng)十七。元和戶本漢榆次縣地,《地理志》曰“榆次有梗陽鄉(xiāng),魏戊邑?!卑垂j栐诮窨h南百二十步梗陽故城是也,自漢、晉皆為榆次縣地。後魏省榆次縣,地屬晉陽。隋開皇十六年,於梗陽故城置清源縣,屬并州,因縣西清源水為名。大業(yè)二年省,又為晉陽縣地,武德元年重置。
汾水,經(jīng)縣東,去縣九里,又江南入文水縣界。
梗陽故縣城,春秋晉大夫祁氏邑也,在縣南百二十步?!蹲髠鳌吩弧皶x殺祁盈,遂滅祁氏,分為七縣,魏戊為梗陽大夫”,是也。隋開皇十六年,於其城內(nèi)置清源縣。
鵝城,在縣東南二十二里?!稌x陽春秋》曰:“永嘉元年,洛陽步廣里地陷,有二鵝,色典蒼者飛沖天,白者不能飛。蒼雜色,故夷之象,劉曜以為己瑞,筑此城以應(yīng)之?!?br> 閻沒墓,在縣西南三里?!蹲髠鳌吩唬骸肮j柸擞歇z,魏戊不能斷,以獄上。
其大宗賂以女樂,魏子將受之。魏戊謂閻沒必諫,許諾退朝,待於庭。饋入,召之。比置,三嘆,魏子問之,對曰:‘或賜小人酒,不夕食,饋始至,恐不足?!兄茫跃淘唬骸M將軍食之而有不足。及饋之畢,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饜而已?!鹤愚o梗陽人?!?br> 壽陽縣,畿。西南至府一百五十里。開元戶五千一百六十七。鄉(xiāng)十。元和戶本漢榆次縣地,西晉於此置受陽壽,屬樂平郡,永嘉後省。晉末山戎內(nèi)侵,後魏太武帝遷戎外出,徙受陽之戶於太陵城南,置受陽縣,屬太原郡。受陽縣,即今文水縣是也,隋開皇十年改受陽為文水縣,又於受陽故城別置受陽縣,屬并州,即今縣是也。大業(yè)三年,罷州為太原郡,縣仍屬焉。武德三年置受州,縣改屬焉。
貞觀八年廢受州,縣屬并州,十一年更名壽陽。
方山,在縣北四十里。
洞過水,東自樂平縣界流入,在縣南五十里,又西南入榆次縣界。
馬首故城,在縣東南十五里?!蹲髠鳌吩弧皶x分祁氏之田為七縣,韓固為馬首大夫”,即其地也。
神武故城,後魏神武郡也,在縣北三十里。周廢。
太谷縣,畿。西北至府七十五里。開元戶一萬五百九十。鄉(xiāng)二十。元和戶本漢陽邑縣地,屬太原郡,今縣東十五里陽邑故城是也。後漢明帝以馮魴為陽邑侯。
後魏太武帝省,景明二年復(fù)置陽邑縣,屬太原郡,即今縣是也。高齊及周同。隋開皇三年罷郡,屬并州,十八年改陽邑為太谷縣,因縣西太谷為名。大業(yè)三年,罷州為太原郡,縣仍屬焉。武德三年,分并州之太谷、祁二縣於此置太州,六年省太州,復(fù)以太谷、祁縣屬并州。
白璧嶺,在縣北七十五里。
蔣谷水,今名象谷水,源出縣東南象谷,經(jīng)縣北四里,北入清源縣界。
陽邑故城,在縣東南十五里。
咸陽故城,在縣西南十里。秦伐趙筑之,以咸陽兵戍之,因名。
蘿蘼亭,俗名落漠城,在縣西北十九里。
祁縣,畿。北至府一百里。開元戶一萬五千七百八十二。鄉(xiāng)三十。元和戶本漢舊縣,即春秋時晉大夫祁奚之邑也,《左傳》曰:“晉殺祁盈,遂滅祁氏,分為七縣,以賈辛為祁大夫。”注曰“太原祁縣也。按漢祁縣在東南五里故祁城是也,後漢迄後魏并不改。高齊天保七年省,隋開皇十年重置,屬并州。武德二年改屬太州,六年省太州,還屬并州。
幘山,在縣東南六十里。
胡甲水,一名太谷水,東南自潞州武鄉(xiāng)縣界流入,又南入汾州平遙縣界。
故祁城,漢祁縣城也,在縣東南五里。晉大夫賈辛邑?!端?jīng)注》曰:“賈辛以貌丑,妻不為言,與之如皋射雉,中之妻乃笑?!卑础蹲髠鳌肺韩I(xiàn)子謂賈辛曰:“昔賈大夫惡,取妻而美,三年不言,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注曰:“賈國之大夫?!币源硕?,則辛非射雉者,酈道元所引為謬。
趙襄子城,在縣西六里。
州故城,後魏州城也,在縣西二十里。孝武帝永熙中寄理并州界,謂此也。
祁奚墓,在縣東南七里。
後漢溫序墓,在縣西北十四里。序本祁人,死葬洛陽,其子夢序云:“久客思故鄉(xiāng)。”乃反葬焉。
後漢周黨墓,在縣東南十四里。黨,廣武人,世祖引見,伏而不謁。
高齊唐邕墓,在縣東南七十里。碑云“齊尚書令晉昌王?!?br> 文水縣,畿。東北至府百一十里。開元戶一萬二千六百六。鄉(xiāng)二十三。元和戶本漢大陵縣地,屬太原郡,今縣東北十三里大陵故城是也。後魏省,仍於今理置受陽縣,屬太原郡。隋開皇十年,改受陽縣為文水縣,因縣西文谷水為名。
皇朝因之。天授元年改為武興縣,神龍元年復(fù)為文水縣。城甚寬大,約三十里,百姓於城中種水田。
汾水,東北自清源縣界流入,經(jīng)縣東十五里,又西南入汾州隰城縣界。
文水,西北自交城縣界流入,經(jīng)縣西,又南入隰城縣界。
大陵城,漢大陵縣也,在縣東北十里。《史記》曰,趙武靈王游大陵,夢處女鼓琴而歌。異日,數(shù)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進(jìn)孟姚焉。
平陶城,漢平陶縣城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屬太原郡。後魏改為平遙縣,後西胡內(nèi)侵,遷居京陵塞,在今汾州界。
大于城,在縣西南十一里。本劉元海筑,令兄延年鎮(zhèn)之,胡語長兄為大于,因以為名。
交城縣,畿。東北至府八十里。開元戶五千四百十三。鄉(xiāng)十二。元和戶本漢晉陽縣地,開皇十六年分晉陽縣置交城縣,取迸交城為名,屬并州?;食蛑?br> 天授二年,長史王及善自山北故交城縣移就波村置。
少陽山,在縣西南九十五里。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銀。高二百丈,周回二十里。
羊腸山,在縣東南五十三里。石磴縈委若羊腸,後魏於此立倉,今嶺上有故石墟,俗云太武帝避暑之所。《地理志》上黨,壺關(guān)亦有羊腸陂,在今潞州界,不謂此也。
狐突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出鐵钅。
汾水,西北自嵐州靜樂縣界流入。
文谷水,出縣西南文谷?!端?jīng)》曰文水出大陵縣西山文谷。按大陵縣,在今文水縣北十三里大陵故城是也。文水發(fā)源此城西北,東南流入文水縣界,行八十里。
廣陽縣,畿。西南至府三百六十里。開元戶二千六百七十三。鄉(xiāng)五。元和戶本漢上艾縣地,屬太原郡。後漢屬常山國,晉屬樂平郡,後魏改石艾縣,屬樂平郡不改。隋開皇三年罷郡,改屬遼州。大業(yè)三年,省遼州後屬并州。武德三年,又屬遼州。遼州,今太原府樂平縣理是也。六年,改屬受州,貞觀八年廢受州後屬并州。天寶元年改為廣陽縣,因縣西南八十里廣陽故城為名也。
浮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澤發(fā)水,一名阜漿水,亦名妒女泉,源出縣東北董卓壘東。今其泉初出,大如車輪,水色青碧。泉傍有祠,土人祀之,婦人ㄚ服靚妝,必興雷電,故曰妒女。
故老傳此泉中有神似鱉,晝伏夜游。神出,水隨神而涌。其水東北流入井陘縣界。
廢受州城,在縣西北三十里。舊名塞魚城,武德八年因故跡筑,移受州理此,貞觀八年廢。
井陘故關(guān),在縣東北八十里?!妒酚洝吩唬骸皾h二年,韓信與張耳欲東下井陘擊趙王,成安君陳馀聚兵井陘口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井陘道狹,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假臣奇兵三萬,從道絕其輜重,不至十日,兩將之頭,可致戲下?!扁挪粡模蕯?。今按井陘亦名土門。
盤石故關(guān),在縣東北七十里。
葦澤故關(guān),在縣東北八十里。
董卓壘,在縣東北八十里?!端?jīng)注》曰:“澤發(fā)水出董卓壘東。”
妒女祠,在縣東北九十里,澤發(fā)水源。
陽曲縣,畿。南至府七十里。開元戶八千一百二十二。鄉(xiāng)十六。元和戶。本漢舊縣也,屬太原郡。黃河千里一曲,曲當(dāng)其陽,故曰陽曲。按此前陽曲縣,今忻州定襄縣是也,後漢末移於太原縣北四十五里陽曲故城是也。後魏又移於今縣南四里陽直故城。隋開皇三年改為陽直縣,十年又移於今縣東北四十里汾陽故縣,十六年改陽直縣為汾陽縣,因漢舊名也。煬帝又改為陽直縣,移理木井城,即今縣理是也。武德三年,又於今縣西十五里分置汾陽縣,屬并州。七年省陽直縣,改汾陽為陽曲縣,因漢舊縣也。
方山,在縣東六十里。
汾水,西自交城縣流入,經(jīng)縣西南,去縣三十里,又東南入太原縣界。
縣城,故木井城也,東魏孝靜帝筑。城中有井,以木為,因名之。
狼孟故城,在縣東北三十六里?!妒酚洝吩弧笆蓟适迥辏笈d兵,至太原,取狼孟”,是也。漢以為縣,屬太原郡,晉末省。按城左右狹澗幽深,南面大壑,俗謂之狼馬澗。舊斷澗為城,今馀壁猶存。
故盂城,漢盂縣也,本春秋時晉大夫祁氏邑,在縣東北八十里?!蹲髠鳌吩唬骸皶x殺祁盈,遂滅祁氏,分為七縣,以盂景為孟大夫?!睗h以為縣。
石嶺鎮(zhèn),在縣東北七十里。
盂縣,畿。西南至府二百二十里。開元戶五千二百七十六。鄉(xiāng)十。本漢舊縣,屬太原郡,後漢及晉不改。按此前盂縣,在今縣西南陽曲縣東北八十里,故盂縣城是也。後魏省,地屬石艾縣。隋開皇十六年分石艾縣置原仇縣,屬遼州,因原仇故城為名,即今縣是也。大業(yè)二年,改原仇為盂縣,因漢舊名,屬并州?;食蛑?。武德三年,割并州之盂、壽陽二縣於此置受州,貞觀八年省受州,盂縣復(fù)屬并州。
白馬山,在縣東北六十里?!渡胶=?jīng)》曰:“白馬之山,其陽多玉石,其陰多鐵及赤銅,木馬之水出焉?!鄙缴嫌邪遵R關(guān),後魏所置。
原仇山,在縣北三十里。出人參、鐵钅??h取此山為名。
滹沱水,西自代州五臺縣界流入,南去縣百里。
縣城,本名原仇城,亦名仇由城。按《韓子》曰“智伯欲伐仇由國,道難不通,鑄大鐘遺之。仇由大悅,除涂將內(nèi)之,赤章曼支諫不聽,斷轂而馳,仇由以亡”,蓋其地也。
樂平縣,畿。西南至府三百里。開元戶二千六百八十九。鄉(xiāng)五。元和戶本漢沾縣,屬上黨郡。沾音丁念反。晉於此置樂平郡,沾縣屬焉,又別置樂平縣。
後魏太武帝省樂平郡及縣。(晉)孝明帝於今儀州和順縣重置樂平郡及縣,高齊移理沾城,即今縣是也。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遼州,縣屬焉。大業(yè)二年,省遼州,以樂平屬并州?;食蛑?。武德六年屬受州,貞觀八年省受州,縣改屬并州。
少山,一名河逄山,在縣西南三十里?!陡5赜洝吩唬骸昂渝躺?,在樂平沾縣,高八百丈,可避兵水,此即恒山之佐命也”。
沾嶺,在縣西三十里。
清漳水,出縣西南少山?!渡胶=?jīng)》曰:“少山,清漳水出焉?!苯癜辞逭某鰳菲剑瑵嵴某雎褐蓍L子縣界。
縣城,即漢沾縣城也,隋文帝更加修筑。
昔陽故城,一名夕陽城,在縣東五十里?!蹲髠鳌吩唬骸皶x荀吳假道於鮮虞,遂入昔陽,滅肥子綿皋歸?!逼邍鴷r,趙戍於此。
汾州,西河。望。開元戶五萬三千七十六。鄉(xiāng)一百一十四。元和戶八千三百四。鄉(xiāng)一百一十八。
《禹貢》冀州之域。其在虞舜十二州及周,皆屬并州。春秋時為晉地,後屬魏,謂之西河,子夏居西河,吳起為西河守,皆謂此也。秦屬太原郡。漢武帝元朔四年置西河郡,領(lǐng)縣三十六,理富昌縣是也。後漢徙理離石,即今石州離石縣也。獻(xiàn)帝末荒廢,魏黃初二年,乃於漢茲氏縣置西河郡,即今州理是也。晉惠帝時,為劉元海所攻破,郡遂廢。後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復(fù)於茲氏舊城置西河郡,屬吐京鎮(zhèn)。按吐京鎮(zhèn),今隰州西北九十里石樓縣是也,十二年改吐京鎮(zhèn)為汾州,西河郡仍屬焉。明帝時為胡賊所破,因北移西河郡理平陽界,高齊又於此城置南朔州。周武帝廢南朔州,宣帝於此置汾州。隋大業(yè)三年廢汾州,還於隰城縣置西河郡,皇明初改為浩州,武德三年又改浩州為汾州。
州境:東西一百六十四里。南北二百八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九十里。東南至東都九百三十里。東北至太原府一百七十里。東南至沁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石州一百六十里。東南至潞州四百四十里。西南至隰州二百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龍須席,石膏。賦:布,麻,菽,粟。
管縣五:西河,孝義,介休,靈石,平遙。
西河縣,望,郭下。開元戶一萬二千三百七十五。鄉(xiāng)二十五。本漢茲氏縣也,曹魏於此置西河郡,晉改為國,仍改茲氏縣為隰城縣,上元元年改為西河縣。今城內(nèi)有晉西河王斌碑,文字殘缺。
謁泉山,在縣東北四十里,一名隱泉山,上有石室,去地五十馀丈,頂上平地可十頃,相傳以為子夏石室。
比干山,在縣北一百一十里。
文湖,一名西河泊,在縣東十里。多蒲魚之利。
八門城,在縣北十五里。劉元海遣將喬嵩攻西河,筑營自固,營有八門,因名。
卜商祠,在縣北四十里。
孝義縣,緊。西北至州三十五里。開元戶一萬六百八十五。本漢茲氏縣地,曹魏移西河郡中陽縣於今理,永嘉後省入隰城。後魏又分隰城於今靈石縣界三十里置永安縣,貞觀元年以縣名與涪州縣名同,改為孝義,因縣人郭興有孝義,故以名焉。
勝水,在縣南一里。
團(tuán)城,在縣西北十八里。後魏筑以防稽胡,其城紆曲,故名團(tuán)城。
魏文侯墳,在縣西五里。
段干木墓,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介休縣,望。西北至州六十五里。開元戶一萬一千三百八十三。鄉(xiāng)二十二。
本秦、漢之舊邑,在介山西,因名之。後魏明帝時為胡賊所破,至孝靜帝更修筑,遷朔州軍人鎮(zhèn)之,因立為南朔州,但領(lǐng)軍人不領(lǐng)郡縣,其介休縣仍屬汾州。高齊省介休入永安縣。周武帝省南朔州,復(fù)置介休縣,宣帝改介休為平昌縣,隋開皇末又改平昌為介休縣。義寧元年於縣置介休郡,武德元年改郡為介州。貞觀元年廢介州,以縣屬汾州。
介山,在縣西南二十里。
雀鼠谷,在縣西十二里。
汾水,在縣北十二里。
鄔城泊,在縣東北二十六里。《周禮》“并州之藪曰昭馀祁”,即鄔城泊也。
郭林宗墳,在縣東三里。周武帝時,除天下碑,唯林宗碑詔特留。
靈石縣,上。北至州一百二十里。開元戶三千七百三十一。鄉(xiāng)八。本漢介休縣地,隋開皇十年,因巡幸開道得瑞石,遂於谷口置縣,因名靈石。皇朝因之。
介山,在縣東四十二里。
汾河,在縣北十步,深一丈,闊三丈。
賈胡堡,在縣南三十五里。義寧元年,義師次於霍邑,隋將宋金剛拒不得進(jìn),屯軍此堡,有霍山神見靈,事已具於霍邑縣敘事。
平遙縣,望。西北至州八十里。開元戶一萬八千九百七。鄉(xiāng)三十八。本漢平陶縣地,屬太原郡,後漢隸西河郡。魏以太武帝名燾,改平陶為平遙。隋屬西河郡,義寧元年於介休縣置介休郡,以平遙縣屬焉。武德元年,於此置介州,縣屬不改。貞觀元年省州,縣屬汾州。
麓臺山,在縣東南五十二里。
京陵故城,在縣東七里。漢京陵縣,晉九原地也,《禮記》注云“九原,晉卿大夫之墓地也”。
中都故城,在縣西十二里,屬太原郡,漢文帝為代王都於此。
沁州,陽城。中下。開元戶六千五百八十。鄉(xiāng)一十三。元和戶二千二百二十。
鄉(xiāng)一十三。
《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其地屬晉,戰(zhàn)國時屬韓,在秦為上黨郡地。今州即漢上黨郡之遠(yuǎn)縣地也,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沁州,因州東沁水為名。大業(yè)二年省沁州,武德元年重置。
州境:東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二百六十四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十里。東南至東都六百三十里。西南至?xí)x州二百九十里。西北至汾州二百六十里。東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里。西至?xí)x州霍邑縣一百五十里。東南至潞州三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龍須席。賦:麻布。
管縣三:沁源,和川,綿上。
沁源縣,中。郭下。開元戶二千二百五十四。鄉(xiāng)五。本漢遠(yuǎn)縣地,舊在今縣南百五十里孤遠(yuǎn)故城是也,語音訛轉(zhuǎn),故以“”為“孤”耳。後魏莊帝於今理置沁源縣,因沁水為名也,屬義寧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晉州。十六年置沁州,縣屬焉。
霍山,一名太岳,在縣西七十八里。
沁水,自綿上縣界流入,在縣東一里。
和川縣,中下。北至州七十里。開元戶二千八十。鄉(xiāng)四。本漢遠(yuǎn)縣地,後魏莊帝於今縣南九里置義寧縣,屬義寧郡。隋開皇三年罷郡,改屬晉州。十六年置沁州,縣屬焉。十八年改為和川縣。大業(yè)三年省,武德元年重置。
烏嶺,在縣西十六里。
沁水,在縣東十里。
棄波水,在縣東八十步。
冀缺墓,在縣南三十六里。
綿上縣,中下。西南至州七十六里。開元戶一千八百一十五。鄉(xiāng)四。本漢遠(yuǎn)縣地,隋開皇十六年置綿上縣,屬沁州,以縣西界有綿上地,因以為名。
羊頭山,一名謁戾山,在縣東北五十里。沁水所出。
沁水,一名少水,出縣東南二十四里覆甑山?!蹲髠鳌吩弧褒R侯伐晉,封少水為京觀”也。
霍山,在縣西南八十里。
儀州,樂平。下。開元戶七千九百七十五。鄉(xiāng)一十九。元和戶一千六百五十一。鄉(xiāng)二十。
《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其地屬晉,戰(zhàn)國屬韓,秦為上黨郡地。今州理即漢上黨郡之涅氏縣地也,後漢於此置陽阿縣,屬上黨郡。晉改為陽,屬樂平郡。後魏明帝改陽為遼陽,隋開皇十六年,於陽故城置遼山縣,屬并州,即今州理是也。武德三年,於此置遼州,八年改為箕州,因遼山縣界箕山為名。
先天元年,以與玄宗諱同聲,改為儀州,因州東夷儀嶺為名也。
州境:東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九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四十里。西南至東都七百八十里。西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五里。西至太原府祁縣三百里。正東微南至州三百六十里。南至潞州三百一十里。北至太原府樂平縣一百十里。
貢、賦:開元貢:人參三十兩。
管縣四:遼山,榆社,平城,和順。
遼山縣,中,郭下。開元戶二千一百九十。鄉(xiāng)五。本漢涅氏縣地,後漢於此置陽阿縣,屬上黨郡。晉改為陽縣,屬樂平郡。後魏明帝改為遼陽。隋開皇十六年改置遼山縣,因縣西北遼山為名?;食蛑?。
箕山,在縣東四十五里。上有許由冢。按《司馬遷傳》曰“余登箕山,上有許由冢”,則在今洛州陽城縣,不當(dāng)在此。
(玉)〔五〕指山,在縣東五十里。
祝融祠,在縣北二里。
榆社縣,中。東至州一百一十里。開元戶二千七百一十。鄉(xiāng)六。本漢涅氏縣地,晉於今縣西北三十五里置武鄉(xiāng)縣,屬上黨郡。石趙時,改屬武鄉(xiāng)郡。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榆社縣,屬韓州,今潞州襄垣縣是也。因縣西北榆社故城為名。
大業(yè)二年省,義寧二年又置。武德三年,於縣置榆州,縣屬焉。六年廢榆州,以縣屬遼州,後屬儀州。縣城,故武鄉(xiāng)城也,石勒時筑?!肚摆w錄》曰:“石勒上黨武鄉(xiāng)人,僭號後還,令曰:‘武鄉(xiāng)吾之豐、沛,其復(fù)之三世?!?br> 石勒漚麻池,在縣北三十里。即勒微時與李陽所爭處,今枯涸才有處所。
平城縣,下。東南至州六十里。開元戶九百五十四。鄉(xiāng)三。本漢涅氏縣也,晉置武鄉(xiāng)縣,地屬焉。隋開皇十六年,於趙簡子所立平都故城置平城縣,屬遼州。
大業(yè)三年改屬并州。下德三年改屬榆州,六年省榆州,改屬遼州,貞觀八年改屬箕州,先天元年改屬儀州。
八賦嶺,在縣西南三十里。武鄉(xiāng)水所出。
和順縣,中。南至州八十五里。開元戶二千一百二十九。鄉(xiāng)五。本漢沾縣地,即韓之閼與邑也?!妒酚洝吩弧扒胤ロn閼與,趙惠文王使趙奢救之,大破秦師”,即此地也。隋開皇十年,於今理置和順縣,屬并州,因縣東北和順故城以為名。
九京山,在縣西十里。
清漳水,在縣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