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朔方曰幽都,幽都,山名也。都者,京也。禹貢九州島之首,冀州是也。世祖皇帝混一華夏,定鼎于茲。自今宋亡后,迨且百年,故家遺民而入國朝,仕為美官,樹勛業(yè),貽厥子孫者,班班可見。蓋由天地英爽之氣賦于人,而輔翼元化。是以教化之所被,炳煥垂遠(yuǎn)者,豈可不紀(jì)述,以詔方來。乃作名宦志。
趙汲古,汲古,自號也。名亨,字吉甫。父仕金朝,官至燕京留守掌判,迄今有呼趙留判。家居城南周橋之西,即祖第也。有園名種德。一時翰苑元老,咸有詩題詠。有齋曰汲古,蓋先生隱居之讀書處也。有三世孫曰由忠,嘗仕三河尹。
王百一,自號慎獨老人,名鶚,世居大名之東明。仕金至翰林學(xué)士應(yīng)奉。至元朝,定宗聞其賢,而召之至,乃授資德大夫,翰林學(xué)士。元朝有翰林國史院,公為開府也。有孫,見居清夷門?!荆ㄓ心怪?,見藝文類門,自刻百一帖是也。)】
楊朝匚炎舛,世皇特旨書大明殿碑與翰林院碑,余皆李雪庵所書。居城南,即采亭之父也。趙江漢,名復(fù),字仁甫。北方經(jīng)學(xué)自公始,有文集行于世。【(燕間見藝文類。)】
趙禹卿,先世宋之汴梁人,靖康之亂始徙于燕。禹卿名鼎,奉宣命蔭父職,為員外郎。升斷事府參謀。于城東村有別墅,構(gòu)亭曰瓠瓜,故人稱曰趙參謀瓠瓜亭。有王鶚記文,王盤敘文。一時大老之什,咸贊德云。
郭彥高,首舉元遺山于本朝參政。
楊采亭,玉田人,號慵齋,字春卿。中統(tǒng)建元之初,辟衛(wèi)輝勸農(nóng)撫使,道不行,謝去。至元四年起興文署丞校讎。得疾,卒于家,年六十四。先生仕我朝,官至奉訓(xùn)大夫,集賢待制,終于薊州知州。子名述祖,字孝達(dá),號涇溪。循理博學(xué),能詩,今居薊州。
宋子玉,居周橋之西,是其故居,與種園主趙慎獨為鄰。亦有田園,甚幽邃。薊州楊庸齋有詩題詠之。號海印居士。
王子端,名華,金朝字學(xué)稱第一。王澹游,名萬慶,華之侄。
楊西庵,名果,字正卿。于本朝至元七年,為參知政事。王鹿庵為墓志,商左山書。
高僉省,字逢辰,時與龍門中書。當(dāng)國肇興之際,輔翼助贊,深有力焉。有孫,嘗任飛狐主簿。居白馬神堂之后。
劉便宜,名仲祿。其先馬邑人,天兵南下,建策于上,因而獲寵用。有孫,為名宦,有祠。在白馬神祠之東,有公之故宅也。
韓云卿,號漁莊,又號損齋,由都省掾仕至平章政事。乃祖題其詩曰:一釣西風(fēng)渭水濱,一辭東漢富江春,大賢出處吾何敢,不作仕途僥幸人。又:湖海誰能量淺深,名雖廊廟跡山林,鶴書驚破漁莊夢,白石清泉識此心。
高正卿,國朝至元七年,由中書省掾仕至宣尉使。子文本。
劉仲簡,字居敬,大興人。師于王澹游,曾寄詩云:別后輕肥入仕途,云無過雁水無魚,英雄不在一夫劍,富貴雖勤萬卷書。私事豈妨公事畢,交情莫學(xué)世情疏,寒窗已下陳蕃榻,文斾何時至敝廬。
史秉直,武清人。當(dāng)國朝草創(chuàng)之時,集議出仕。今為真定人,仕宦者甚多。天倪、天安、天澤、杜格者,皆子孫也。
關(guān)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xué)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fēng)流,為一時之冠。是時文翰晦盲,不能獨振,淹于辭章者久矣。
劉正臣,名貞,仕至翰林學(xué)士。有子名肅,承蔭累官至中順大夫,廣平路總管府同知,卒于任。無子,有侄景初,見居燕。
粘合中書,有名合達(dá)者,仕至榮祿大夫。金亡歸我朝。我朝以前金故宦之子孫,而累朝寵任之,以迄于今。有墳在卿園東。
耶律中書令,諱楚材,字晉卿,遼東丹王九世孫,前金丞相文獻(xiàn)公耶律履之子。公有祠在南城閣東北。
耶律柳溪、耶律希逸,仕至總管。系七夫人家,仕至御史中丞。號柳溪。
單徒公履,至元二年拜尚書。
申屠大用,吏部尚書,士常夾谷之系。
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佑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
姚雪齋,字公茂,名樞。仕至翰林大學(xué)士。
姜靜淵,時人以處士稱。孫仕國朝,官監(jiān)納。重孫大川,居燕。
盧安,耶律中書薦為翰林編修。
邸西嚴(yán),有孫,見居潭水院東。
程雪樓,西穎川人,諱文海,字巨夫。入國朝作質(zhì),仕至平章。
韓御史,先世禹城人,因亂及此,城南風(fēng)臺為之別墅。諸老有詩。
劉詳議,有孫貞,居城南。
廉訪使閑齋崔瑄。
趙子明,有孫,見居敬客坊。
中書參政可與張斯立。
韓曜卿,仕至尚書。子思忠,為益州尹。
韓秋堂,仲晦之子。孫子叔,見居京中。
宋仲杰,諸色府總管。
吏部尚書如圃梁曾。
牛雪軒,無子,有女,適高總管。
禮部尚書夢符張孔孫。
劉清甫,有孫,居燕之敬客坊。
行省左丞中齋楊鎮(zhèn)。
劉廷玉,有孫三人,居燕中,與上同作總管。
劉嗣宗,名胤,平江路總管。
平章政事子有張九思。
賈孝祖,字子敬,燕織染總管。
吏部尚書劉好禮。
張壽月,名琪,字廷玉。壽月自號。以八月望日降,故號壽月。有子文禮,承公蔭至內(nèi)黃尉兵部職官令史。卒無子。居陽春門內(nèi)。
鄭安卿,燕人。仕御史。少先祖廿歲,為忘年交,愛其才德也。先祖詩曰:十年書劍苦窮途,一日高陽說酒徒。桃戶曉風(fēng)歌白雪,糟床春雨滴紅珠。興來休負(fù)花前約,醉后從交月下扶。欲挽天池澆宿渴,青旗門外喚人沽?!荆ù四肆壕潘技?,故云先祖者,皆九思稱其上世也。)】
張仲和,燕之孝義者。昆仲八人,五世不異居。事親至孝。家有柏溪亭,范陽盧疏齋作亭記,時彥等咸有贊詠。先祖如園有詩:桃李東城酒一杯,轉(zhuǎn)頭紅雨掃莓苔。麻衣醉臥溪亭月,不管東風(fēng)來不來。
梁暗都,本漢人梁斗南之孫。奉國朝旨,學(xué)西域法,因名是。授平章。有孫,見仕,居北城。南城有故宅,在閣西南針條巷內(nèi)。
池水安先生,隱者也。世居燕之池水里,今為清夷關(guān),即此地。有子伯康,讀書不替父風(fēng),蓋詩禮名家也。
劉仲明,有別墅在新都文明之南。商左山匾曰:野春。一時大老咸有題跋。仲明排序十二,今此城有劉十二角頭是也。
焦景山,字義甫。其先林【原本缺。】 徙于燕六百五十年。讀書作詩,有古人句法,甚類陶意味,父明于縱橫,云仙有臺,乃先生之父所傳。無子。
李忠宣公,名德輝,字仲實,通州潞縣人。幼仕世祖潛邸。中統(tǒng)元年,授燕京宣撫使,歷山西宣慰使,太原路總管。至元五年,召為右三部尚書。八年拜北京行省參政。十一年遷安西王相。明年,以王相撫蜀,又明年,拜西川樞密副使。十七年,拜安西行省左丞。命下而薨,年六十二。贈光祿大夫、中書右丞。子頗,嘉議大夫、安西路總管。有子,居通州。
劉仲和,名致,乃五代劉仁恭之云礽也。有侄繼先,由中書掾授嘉興路推官,升單州知州。兄允道,見居燕中。
李霽峰,燕人,首作大都賦。
王蘭軒,名旭,字景初,東平人。作黃金臺賦。
宋誠甫,諱本,世為燕人,住為美坊。至元二十年,父為杭州錄事判官,不受,句讀于杭何石崖。大德三年隨父江陵,傳性命義理之學(xué)于慎獨先生王奎文昌父,后以補江陵傳學(xué),為憲使郝采麟文征所知,將擢為掾,會父卒,不果。延佑三年,西臺中丞張文忠公希孟薦之省,不果。是時英宗即位,大都鄉(xiāng)試。至正元年,廷對為第一,賜進(jìn)士及第,授承務(wù)郎,翰林修撰,知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泰定元年,拜監(jiān)察御史。二年,轉(zhuǎn)中書左司都事官,奉政大夫。天歷元年,升吏部侍郎,官中憲。明年,改禮部侍郎,官中議。不旬日,又拜藝文大監(jiān),兼檢校書籍事。三年,改元至順,進(jìn)奎章閣學(xué)士院供奉學(xué)士,官亞中。二年,奏為河?xùn)|山西廉訪副使,中大夫,改禮部尚書。元統(tǒng)改元,拜陜西行臺治書侍御史,以疾未赴。復(fù)以為奎章閣學(xué)士院承旨,仍兼經(jīng)筵。二年夏,改集賢直學(xué)士、太中大夫經(jīng)筵官,兼國子祭酒。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年五十四歲。墳在宛平縣。
高顯卿,名興,薊州人。至元十二年,從忠武王伐宋,以功最,授懷遠(yuǎn)大將軍。后揚歷中外,為顯官。大德八年,授樞密副使,十年,河南平章,官榮祿。皇慶二年薨,贈梁國武定公太師上柱國。子德基,貴顯?!荆ㄒ焉瞎始叶嘞涤芯屯鈧髦畷r,屢嘗竊聽父師所言,燕籍居之戶百四十家。向時亦嘗過其家,雖不能全言,三十年后,或仕宦于外,或貧乏不能存,物故者甚多。姑識此。)】
陳寧道居士,字時可。
魏秀玉,字邦彥。
李御史,自稱浩然逸老。
吳定庵,夕章,字德明。
馮景山,不仕,教授鄉(xiāng)里。
趙景溫。
抑庵宋渤。
梁平叔子,名秉秀。孫為名宦。
集賢學(xué)士正平周砥。
翰林學(xué)士子靜閻復(fù)。
東軒徐世隆。
幸軒李盤。
野齋李盤。
秋澗王惲。
紫微王之綱。
豫章程文海雪樓。
翰林承旨鹿庵王盤。
野莊董文用。
應(yīng)奉汲郡李穉實。
昭文館學(xué)士雪庵溥光。
御史中丞西溪王博文。
太子賓客弘道宋道。
中書參政容齋徐琰。
淛西察使胡紫山祗遹。
中書左丞性齋馬紹。
制碑銘薊國貞愍公?!荆ú换W陽玄文。)】 巙巙書。代國忠遂公?!荆ㄎ映嗤鯓?gòu)文。)】 秦國忠穆公。【(斡脫赤元明善文,子昂書。)】 薊國安穆公?!荆麓淘魃莆?,郭貫篆書額,劉賡書丹。)】 酸齋文靖公?!荆W陽玄文。)】
董□,恩州人,名□,字□□。為羊市牙儈。頗游俠好義,士人多折節(jié)與之交。仁宗建儲,士論未平,董排云上仁宗書,大忤上意,收付刑官,已而不加罪。至正間,危公為御史,疏白其心。上命作傳,頒付史館。
吳清,字伯澄,朔州人。由國子助教,有萬言策行于世?!荆ㄓ斜娝囄?。)】
伯顏,字道,蒙古氏,開州人。心傳正學(xué),素有名望。本朝召為翰林待制,修遼、金、宋三史。還,又召為江西僉事。還,再三召,不起。至正十九年,遇兵不屈而死。從學(xué)者甚眾。有語錄。
梁貢父,即天賜夫人之后,天京人。以儒業(yè)仕至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名曾,號如圃,又靜勝翁。能詩文?!荆ㄒ娝囄念?。)】
王秋澗,名惲。翰林學(xué)士承旨,作義俠行?!荆ㄒ娝囄念悺#?br />
趙閑閑,述御史箴。
閻靜軒,名復(fù),仕至翰林學(xué)士。
劉唯齋,名賡。
張易平章,字仲一。
宋渤,元貞二年集賢學(xué)士,字齊彥。
魏青崖中丞,名初,字太初。
焦景山,字義甫。
陳剛中,安南副使,名孚。
陳畸亭參議。
闞彥舉。
馬定齋。
劉無黨。
楊陶然?!緰|平人】
劉京父,渾源人,名祁。
李源道,字仲淵。
張子素,號夢山。
梁抑庵。
劉時齋。
杜止軒,字善夫。
陳勿齋。
徐景山。
張玉巖。
張抑庵,字遂初。
張二。
史匚炎舛元。
冀天錫。
吳德明。
李克敬。
梁叔能同知。
梁柏庵提舉。
何聰山平章。
韓成樂祭酒。
梁彥中宣慰。
金景磾學(xué)士。
王章甫郎中。
王博文中丞,字子勉。
姜文卿中丞。
雷若齋,名膺。
陳天佑,名佑、字慶甫,趙州晉寧人,起家穆王府尚書。是時國家諸事草創(chuàng),官無定名,職無定分故也。后仕至中奉大夫,浙東道宣慰使?!疽娝囄??!?號節(jié)齋。緱山親兄弟,與苦齋內(nèi)戚。
陳天祥,號緱山。劾桑哥,用盧世榮?!疽娝囄??!?br />
楊宋道,號素庵。
陳慶甫提刑。
李野齋、名謙。翰林學(xué)士承旨。制撰安童丞相神道碑。御賜墨一笏,刻鏤云龍,仍填以金。其墨謝質(zhì)上,重一斤。上有銘,為墨之冠。
曹通甫【(謚文貞公。)】
白寓齋,金名士。
李嘉盧龍。
劉可齋,名遜。
王鹿庵?!荆ㄓ形募?。李野齋作墓志。)】
劉鵬舉總管。
孟德卿,名祺。
張希孟中丞,名養(yǎng)浩。
李道復(fù)平章,號秋谷,名孟。有御賜畫像贊。子伯貞,右丞。
李天輔御史。
胡祗遹,字紹聞,號紫山。
王構(gòu),至元十五年翰林學(xué)士,字肯堂,號瓠山。
孟攀鱗,至元七年翰林待制。
李庭直,中統(tǒng)甲子春,作興貞觀記。
葉李,宋景定甲子補太學(xué)持正齋生員。入國朝,仕至平章。歐陽元功文集內(nèi)敘其本末?!荆ㄒ娝囄念?。)】
王德澗,大德三年翰林直學(xué)士。
王之繼,至元三十年學(xué)士。
郭貫,字西野,作篆書為本朝冠。集賢學(xué)士。
高西漢,名鳴。
呂元卿。
陳頤山,集賢大學(xué)士。
李鑒。
李敬齋,字仁卿,名冶。
李鶴,字用章。
竇向叔。
姚云。
張疇齋。
李兩山。
張野夫治書。
李自牧,名巨源。
鄭春谷,仕為翰林應(yīng)奉。仁宗立英廟為儲,嘗抗疏,以先皇帝舍嫡傳弟,今宜以先皇之心為心,意在立明考,不報,去官。【(江西人。)】
趙文敏公,名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荆ㄒ娝囄念悺#?br />
龍鱗州,字仁夫,廬陵人。
姚牧庵,名燧,翰林學(xué)士承旨。
吳草廬,名澄,字幼清,翰林學(xué)士,謚文正公。居撫州崇仁縣崇仁鄉(xiāng)。
虞伯生,雍國公裔,名集,號邵庵。汲井齋子,川人。仕至中奉大夫,翰林侍講學(xué)士。
居撫州崇仁縣。謚文靖公。
孛朮魯子翚,名翀。仕至翰林學(xué)士。居南陽。
王繼學(xué),名士熙,東平人,參政。
趙子敬,名世延,平章,涼國公。
劉致,字時中,湘人。
呂仲實左丞。
黃縉卿,婺州人。翰林學(xué)士,名溍。
歐陽玄,字符功,號圭齋。榮祿大夫,翰林丞旨。又號平心老人。
揭曼碩,名溪斯,豫章豐城人。翰林學(xué)士,謚文安公。
袁伯常,名桷。
姚南榿,名櫈孫。
楊仲弘,名載。
范德機。
張起巖,字夢臣。
黃清老,字子肅。
龔子敬。
白廷玉,名珽,字湛園。
滕玉霄,名斌。
宋梅洞。
蘇伯修,名天爵。
李伯貞。
元明善,字復(fù)初。【(有清河文集。)】
成遵,字彛叔,左丞。
趙本。
馬舜卿,名肩龍,以字行,宛平人。先世遼大族,有知興中府者,故又號興中馬氏。祖大中,國初登科,節(jié)度全、錦兩州。父成誼,字宜之。張楫榜登科,京兆路統(tǒng)軍司判官。舜卿少在太學(xué),亦有賦聲。宣宗初,人有告宗室從坦殺人。從坦子履道,一時賢將帥,處嫌疑之地,人以為必死而不敢言其冤。舜卿以太學(xué)生上書,大略謂:從坦有將相才,方今人物無有出其右者。臣一介書生,無用于世,愿代從坦死,留為天子將兵。書奏。詔問:汝與從坦交分厚耶?舜卿曰:臣知有從坦,而從坦未識臣。從坦冤,人不敢言,臣以死保之。宣宗感悟,赦從坦。授舜卿東平錄事委行臺試驗,宰相侯莘與之語,不契,留數(shù)月罷歸。將渡河,與排官紛競,篋中搜得軍馬糧料名數(shù)及利害事,因疑其奸人之偵伺者,系歸德獄根勘。適從坦至,命出之。
正大四年冬,薄游鳳翔。德順州將申愛以書召舜卿,舜卿欲往。鳳翔總管以敵兵勢盛張,吾城可恃,德順不可守,勸勿往。舜卿曰:申愛生平未嘗識我,一見為知己,我知德順不可守,我往必死。然以知己故,不得不死也。乃舉行橐付族父明德為死別,冒險而去。既至,不數(shù)日受圍。城中義兵七、八千而已,州將假舜卿鳳翔總管府判官,守御一一委之。凡受攻百日,食盡乃陷,軍中募生致之,不知所終,時年五十三。詔贈太師,配食褒忠廟。舜卿少時,過襄垣題酒家一詩,詞氣豪放,時輩少有及者。又如云:玉鞭再過長安道,人面依前似花好。殷勤勸我梨花春,要看尊前玉山倒。舜卿詩句類此者多?!荆樚旄疽鼋蛑?。)】
太師魯國忠武王,名木華黎,扎剌兒氏。以戚里從討漠北諸郡,有功。歲丙寅,拜左萬戶。進(jìn)兵討金。丁丑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癸未薨,年五十四。
王生于阿難水之東,生時白氣充帳,有神巫見而異之曰:此非常兒也。及長,身長七尺,虎形虬須,黑面。多謀畧,雄勇冠一時。與博爾朮、博爾忽、赤老溫,俱以忠勇佐太祖。時號為掇里班曲律,猶言四杰也?!荆ㄌT?。)】 太祖軍常失利,會天大雪,失牙帳所在,臥草澤中。王與博爾朮,濕氈蔽之,自暮及曉,竟不移足。是歲丙寅,太祖即皇帝位。是歲開禧二年,金太和六年也。
癸未春三月,王至聞喜縣,疾篤。召弟帶孫謂之曰:我為國家助成大業(yè),事干戈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fù)遺恨。所恨者,汴京未下耳。汝等勉之。言訖薨?!荆ǔ鍪兰?。)】 丞相東平章憲王,名安童,太師忠武王四世孫。至元二年,由宿衛(wèi)官拜中書左丞相。十二年從皇子行邊,二十一年還朝,復(fù)拜中書右丞相。二十六年罷相。三十年薨,年四十九。
世祖皇帝追錄元勛,召入宿衛(wèi)官,置位在百僚上。時太夫人帖木倫,以椒房之故,嘗入宮中。一日,上從容問及公,夫人對曰:安童年雖幼,公輔器也。上曰:何以知其然?夫人曰:每朝退與前輩老成人語,未嘗一親年少輕浮子,是以知之。上默然?!荆ǔ鍪兰?。)】 二十五年見天下大務(wù),一入尚書省,屢上中書印,不許。明年罷相,上掌環(huán)衛(wèi)?!荆▌椎卤?。)】 三十年正月十九日,以疾薨于京師樂安里第。既殯,樹介者三月,上震悼曰:人言丞相病,朕固不信,今果喪我賢弼。詔大臣監(jiān)護(hù)喪事。
公生十八登庸,在朝位前后二十年。視事之初,勵精圖治。除前日苛政,待以寬平。抑奢淫,薄稅斂。舉賢任能,常若不及。如丞相史天澤、左丞許衡、姚樞、參政商挺,皆引置左右,同輔庶政。由是至元之初,朝廷無事,物日以繁息,倉廩之積,盈衍于外,海內(nèi)翕然,號為極治。天子嘉之,嘗曰:安童在,朕得高枕而臥,無所事矣?!荆ㄊ兰摇#?br />
丞相淮安忠武王,名伯顏,八鄰氏。其父從宗王居西域。至元初,王奉使于朝,遂拜中書左丞相。七年改同知樞密院事。十一年復(fù)拜中書左丞相??偙ニ?。十二年秋入覲,拜右丞相。明年春,宋亡。第功增食邑六千戶,復(fù)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六年進(jìn)知樞密院事。三十一年知太傅,錄軍國重事。是歲薨,年五十九。至大四年,敕建廟于臨安。
至元初年,王奉使,世祖見其貌偉,聽其言勵,曰:非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遣介還報。建謀發(fā)令,才恒出廷臣上,由是愈賢之。敕中書右丞相安童女弟,昭睿順皇后之姊之女。王若曰:為伯顏婦,不慚爾氏矣。拜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一時君相慶明,朝野晏清,號為極治?!荆ㄇ搴釉珓椎卤?。)】 十一年復(fù)拜右丞相,總襄陽兵伐宋。上曰:曹彬不嗜殺人,一舉而定江南。汝其體朕心,毋使吾赤子橫罹鋒刃。王受命,馳至襄陽,諸軍纂嚴(yán),禡師啟行。薄郢州,漂水溢涂,人病于涉。王曰:吾且飛渡大江,而憚此潢潦耶!度使一騎前導(dǎo),諸軍畢濟?!荆▌椎卤?。)】 阿朮公使左丞阿里海牙來,期渡江,不答。明日又來,又不答。阿朮自來,王曰:此大事也,主上委吾二人,余可知吾實乎?潛刻期而去。將自沙蕪口入江,宋制置使夏貴將精兵守之。乃陽言明日圍漢陽,夏貴來援,我遣奇兵襲奪沙蕪口,大兵咸會江北岸。宋戰(zhàn)艦屬江中,余三十里,我以白鷂千艘,爭陽邏堡。夏貴分兵扼戰(zhàn),命阿朮公挽舟逆上,載死士三千夜渡。是年十二月也。明旦,王戰(zhàn)夏貴,江上兵奪陽邏堡,逸夏貴,諸將請曰:貴大將而逸之,可乎?王曰:陽邏之捷,吾將遣使前告宋人,而貴走,代吾使也,貴今來矣。未幾,果以廬州歸?!荆▌椎卤?。)】 師既渡江,將佐咸賀。王曰:天子威靈,阿朮武勇,將校用命,吾何力焉!王師陳鄂城下,時漢陽將戰(zhàn),焚其蒙沖,火照城中。明日鄂人及漢陽人皆下。留阿里海涯守之,規(guī)取荊湖。王與阿朮等,東兵興國、蘄黃、南康、江州,望旗輒靡。殿帥范文虎以安慶,張都統(tǒng)以池州來?!荆▌椎卤#?二月,都督賈似道將師十萬,陳丁家洲。我士賈勇索戰(zhàn),軍容甚盛。似道聞皷聲先遁,其師遂潰。獲都督府符印,斬賊無算。太平、寧國、建康、無為、鎮(zhèn)巢皆送筦鑰請城主。行省駐建康,時江東大疫,居民乏食,乃開倉賑饑,發(fā)醫(yī)起病,人大喜曰:此王者之師也。四月獻(xiàn)宋主趙顯、謝后、全后于上都。上御大安殿,降封顯瀛國公,遣大臣告成功于太廟。上勞王,王曰:奉陛下成算,阿朮効力,臣何有功能!詔以陵州、藤州增食戶為六千。四月成宗即位于上都大安殿。時親王有違言,王陳祖宗寶訓(xùn),述所立成宗之意,辭色俱厲。諸王股栗,趨殿下拜。五月加太傅,錄軍國重事,依前知樞密院事。
天以正統(tǒng)命帝元,太祖皇帝奮起朔方,博爾朮、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四杰輔之。滅克烈、滅乃蠻、滅夏、滅金,乃有天下三分之二。宋承中華之運,西距蜀楚,東際吳越,盡有荊揚益三州之野。世祖皇帝紹運撫圖,肆容大略,發(fā)兵二十萬,授丞相伯顏,不三年而滅宋。圣文神武,固勞造化,雋功偉烈,寔由折沖。四杰開之于其前,一相擴之于其后。國家接五帝三王之緒,保無疆歷服至于億萬維年。而功臣生分爵國,死配朝廷有以也夫?!荆▌椎卤?。)】
丞相河南武定王,名阿朮,兀良合氏。初,從父都帥公征西南夷,有功。中統(tǒng)三年拜征南都元帥,將兵伐宋。至元六年加同平章事。十一年春入覲,拜平章政事。十二年留守?fù)P州,拜中書左丞相。十三年秋,兩淮平,還朝,第功加食邑二千戶。二十四年薨,年五十四。
公沈幾有智謀,臨陣對敵,英毅果決,氣蓋萬人。癸丑歲,從父都元帥征西南夷,率精兵為候騎,所向摧陷,莫敢攖其鋒。至平大理,收諸部,降交趾,踐宋境,無不在焉。其破水寨,掀闡城,奪戰(zhàn)艦于馬湖,舟指可鞠,索盜馬于山堞,賊將生擒。而又鏖戰(zhàn)三湘,褰旗五陳,是皆樹立之俊偉者也。嘗蒙憲宗賞諭:有阿朮未有名位,挺身奉國。特
- 168 -
賜黃金三百兩,以勉將來。其降大任于公,兆開于先者,誠不偶然也。六年七月,大霖雨,漢水溢,宋將夏貴、范文虎,相繼以兵來爭。又遣兵出沒東岸林谷間。公按觀兵勢,謂諸將曰:此虛形,不可與戰(zhàn)。宜整舟師,以備征。眾從之。明日,南船果趣新堡,大破之,殺、溺、生擒者五千,獲戰(zhàn)艦百余艘。于是治戰(zhàn)艦,教水軍,筑圜城,以逼襄陽。文虎率舟師來救,某知府以百艦泊百丈山掣肘城役,皆邀擊于灌灘,敗走之。裨將矮張,以軍襖百舫躍入襄州。尋乘輪船,順流東走。公與都帥劉整分艤戰(zhàn)艦以待,然薪照江兩岸如晝。公追戰(zhàn)至匱門關(guān),擒張,余眾盡殪。【(廟碑。)】 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重圍逼之。襄、樊兩城,漢水出其間,宋人植木江中,鎮(zhèn)以鐵絙,中造浮梁,樊恃此為固。我以機鋸斷木、斧絙、燔其橋。襄援既絕,公率猛士攻而拔之,襄守將呂文煥懼而出降。十二年正月,黃、蘄、江州降。公率舟師趨安慶,范文虎出降。繼下池州,賈似道統(tǒng)兵扼蕪湖,遣宋京來請和。二月,似道師次丁家洲,公與丞相議之曰:且和議未定間,昨我船出,己亂射,又執(zhí)我邏騎四人。宋人無信,惟當(dāng)進(jìn)之以兵。若避似道不擊,恐已降州郡,今夏難守。若欲實和,俟渠自來。遂與前鋒孫虎臣對陣。夏貴以戰(zhàn)艦二千五百艘橫亙江中,似道將后軍殿。時我已令諸將,順江兩岸樹炮,擊其中堅。南軍陳動,趣我船急進(jìn)。公挺身登艦,手拕衡船,雷皷大震,喊聲動天地。我?guī)熉颖酥?,大呼曰:宋人敗矣!似道倉皇失措,舳艫簸蕩,乍分乍合。公以小旗麾將校,率輕銳橫擊深入,宋軍大敗,即回棹前走。丞相以步騎夾岸掎之,追犇百五十里,殺、溺死者,蔽江而下。獲戰(zhàn)艦二百余艘,都督府圖籍、印符,悉為我有。軍資器仗狼籍不勝計。是日,似道以輕舸東走揚州;夏貴走廬州。朝廷以宋重兵皆駐江都、臨安,倚之為重。四月,命公圍守?fù)P州。公次真州,與南舟戰(zhàn)朱金沙,殲其千人,獲盬艘三千艘。既抵維揚,視揚子橋河路,漕真粟,以助揚乏。即樹柵,以斷其餉道。宋都統(tǒng)姜才,領(lǐng)馬步二萬來爭,期于必取。南軍夾河為陣,公麾騎士踰河直斫姜才陣,所將多亡命叛降。余皆淮卒勁勇,養(yǎng)銳日久,戰(zhàn)數(shù)合,堅不能卻。我佯北,才軍果逐之。我奮而回戈,萬矢雨集,彼不能進(jìn),騎先遁去。我隨以鐵騎蹂之,追奔斬截萬千余級。
兩淮鎮(zhèn)將張世杰、孫虎臣,以兵萬艘駐焦山東。七月,公登石公山萆而望之,舳艫連接,旌旗蔽江。公曰:可燒而走也。遂摘抗健善彀者千人,載以巨纜,分兩翼夾射。公居中,合勢進(jìn)擊。繼以火矢著其篷檣,煙焰赫赫,窘無所出。先是,虎臣命前船悉沉鐵纜于江,示以必死。至是,欲走不能,前軍爭赴水死,后軍哄走。追至圌山,獲白鷂子七百艘。是故淮東諸軍不敢出矣。七月,朱煥以揚州降。泰州守將開北門,納我?guī)煟瑘?zhí)庭芝等出,繼奉命戮揚州市。揚、泰既下,公申嚴(yán)士卒,不得入城,致毫發(fā)犯。有武衛(wèi)軍校掠民二馬,即斬徇眾。其號令肅賞罰信,有古名將風(fēng)。
九月,兩淮悉平。冬,北勤見世祖于大明殿。庭陳宋俘,設(shè)大宴賀。因上奏曰:是皆陛下威德所致,臣何與焉!第功行賞,實封泰興縣二千戶。二十三年,奉命北伐叛王昔剌木等。明年凱還,繼西征至哈剌霍州。以疾薨。
公貴而不有其位,難而克任其責(zé)。料敵明,臨機果,聞敵所在,忠勇奮發(fā),不俟嚴(yán)辨,躍馬挺槊,陷陣深入。故士卒咸服,爭出死力。南征北討,四十年間,大小百五十戰(zhàn),未嘗敗衂。其追降生擒者,皆釋而不問。及處間暇,恂恂似不能言。論者謂公智、信、仁、勇四者兼?zhèn)?,與孫吳合云?!荆úR碑。)】
丞相楚國武定公,名阿里海涯,畏吾氏。幼事潛邸,至元元年,由中書省郎中參議省事,出兼河南行省,轉(zhuǎn)廉訪使。五年治兵于汴,復(fù)僉行中書省。七年,拜參知政事,兼漢軍都元帥。十一年拜中書右丞。宋亡,拜平章政事。十五年拜湖廣行省左丞,未行薨,年六十。
公幼聰穎而辯,長躬農(nóng)耕,喟然曰:大丈夫當(dāng)立功國家,何至與細(xì)民勤本畎畝!釋耒去,求讀北庭書,一月而盡其師學(xué),甚為舅氏習(xí)拉帶達(dá)剌罕所異。嘆曰:兒家門戶,其由子大。及從事大將卜鄰吉乃,俾其子故中書右丞相呼魯不花,從受北庭書,又薦其忠謹(jǐn),得宿衛(wèi)潛藩。己未,從濟江。帝射虎未殪,公舍馬徒步,挺矛舂殺之。攻鄂,先眾而登,擒一人還,流矢貫喉出項,帝勇之,賜銀為兩半百。先是,吐蕃有貯甘露寶函石室藏山穴者,凡再使求之,皆為大蛇奇獸所據(jù),莫敢前。最后遣公至,無所見,竟與俱歸?!荆菱肿竦辣?。)】 幼主面縛,公入覲賀,始庭拜平章政事。還,移兵靖江,破嚴(yán)關(guān),敗馬都統(tǒng)于臨川,陳、張兩總管小客江。諭經(jīng)略馬暨不下,凡攻四十余日而拔。公以靖江遠(yuǎn)中土,非長沙匹,民性鷙囂,易叛難服,不重典刑之,廣西他州不可言以綏徠。其坑之,市斬暨。傳檄下柳、郁林、橫、邕、廉、象、潯、藤、梧、貴、昭、融、賓、宜、賀、化、高、容、欽、雷,為州二十;廣、肇慶、德、慶、封,為州三十六,以通遞舟。承制以萬戶史格行宣慰司靖江。特磨農(nóng)士貴,南州牧莫大秀,皆請內(nèi)屬。乃開全之湘水三十六。燧嘗讀諸君書,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未嘗不興慨嘆于武敏。聞用兵端,視南國為奇貨,思圖形丹青垂譽竹帛于今日,后者如取諸懷。及襄陽下,方戍淮西,功已不出乎己。大師南伐,復(fù)分兵淮東,渡江捷聞,一失聲而死。豈先福始禍者,誠如道家所忌耶!公皷其軍留戍所余不能倍萬,名城通都,身至力取,利畫海表,圖地籍,民半宋疆理。最所下州,荊之南十四,淮西四,湖南九,江之西二,廣西二十有一,廣東、海南各四,凡五十八。自余洞夷山獠,苛氈被毳,大主小酋,棋錯輻裂連數(shù)千里,聽令者猶不與存。其依日月之末光,張雷霆這余威,以會其成功者,亦一世之雄哉!今列其由省幕戎麾與所受降,登宰相者有二:蒙古帶、阿剌韓。平章十二:奧魯赤、虎突、帖木兒、阿力史格、呂文煥、帖木兒、李庭、李恒、張弘范、劉國杰、程鵬飛、史弼。右丞四:咬突、完顏、那懷、阘出落也訥。左丞四:塔海、唐兀帶、劉徐、趙修已。參政十三:賈文備、鄭也可、何瑋、張鼎、樊楫、朱國寶、張學(xué)賓、家?guī)?、烏馬兒、孛羅合達(dá)耳、高達(dá)、馬應(yīng)云、從漢龍,都元帥宣慰使總管萬夫千夫之長又什伯,是觀出其門者眾多。又足征公蓋推勞人也?!荆ú⒊錾竦辣?。)】
太師廣平貞憲王,名玉昔,阿兒刺氏,賜號月呂祿那演。初襲父職,為右萬戶。至元十二年拜御史大夫。二十四年將兵平乃顏,以功加伏傅。二十九年加錄軍國重事,知樞密院事。三十一年進(jìn)太師。元貞元年薨,年五十四。
公小字玉昔,迨至貴顯,寵以不名,賜號月呂祿那演?!荆ㄗg云能也。)】 國初,官至簡古,置左右萬戶,位諸將之上首。以公之祖博爾朮居右。公弱歲襲爵,統(tǒng)按臺部眾,器量宏達(dá),襟度淵深,莫測其際。世祖聞其賢,驛召赴闕,見其風(fēng)骨龐厚,解御衣銀貂以賜。國朝重天官內(nèi)饍之選,特命公領(lǐng)其事,侍宴內(nèi)殿,公起行酒。詔諸王妃,皆執(zhí)婦道。上即位,進(jìn)秩太師,佩以上方玉帶、寶服,還鎮(zhèn)北邊。元貞元年冬,議邊事入朝,兩宮錫宴酬酢,盡歡如家人父子。然還鎮(zhèn)有期,不幸遘疾,以十一月某日薨。【(并出高唐閻公撰勛德碑。)】
太師淇陽忠武王,名月赤察兒,許慎氏。至元十八年由宿衛(wèi)官拜宣徽使。三十年拜知樞密院事。明年加太保,錄軍國重事,樞密院、宣徽使如故。大德四年進(jìn)太師。至大元年拜和林行省右丞相,封淇陽王。四年朝京師,薨,年六十五。
王性仁厚儉勤,事母備諸孝敬。資貌奇?zhèn)?,望之如神。世祖雅聞其賢,復(fù)憫其父之死事也,年十六召見。容貌端重,奏對詳明。上驚喜曰:失列門有子矣!則命領(lǐng)四怯薛者。國制分宿衛(wèi)供奉之士為四番,番三晝夜。凡上之起居飲食、諸服御之政令,怯薛之長皆總焉。二十七年桑哥既主尚書省,簧皷上聽,殺異己者,箝天下口,以刑爵為貨而販之,咸走其門入貴價以買所欲。貴價入則當(dāng)刑者脫,求爵者貴。不四年,紀(jì)綱大紊,人心駭愕。尚書平章政事也速答兒,王之太官屬也。潛以其事告王,王奮然奏劾,桑哥伏誅。上曰:月赤察兒伐人奸發(fā)其蒙蔽。乃以沒入桑哥黃金四百兩,白金五千五百兩,及水田、水硙、別墅賞其清疆。上詔王曰:公之先佐我祖宗,常為大將,攻城戰(zhàn)野,勛烈甚著。公之國元老宣忠底績,清謐中外。朕昔入繼大統(tǒng),公之謀猷又多。今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以公為右丞相。依前太師錄軍國重事,特封淇陽王。佩黃金印,宗藩將領(lǐng)實瞻公麾進(jìn)退,其益懋乃德,悉乃心力,毋替所服。【(并出清河元公撰勛德碑。)】 四年王入朝仁宗于大明殿,眷禮優(yōu)重。九月六日疾,敕御醫(yī)診療,勿克,三日薨。
樞密句容武毅王,名土土哈,欽察氏。世為欽察國主,國亡,率其種人入宿衛(wèi)。至元十四年,王將兵北伐,有功,升同知太仆院事,領(lǐng)羣牧司事。二十二年拜樞密副使,欽察親軍都指揮事。大德元年遷同知樞密院事。是歲薨,年六十一。
公欽察人,其先系武平北連川按答罕山部族,后徙西北絕域。有山曰玉理伯里,襟帶二河。左曰押赤,右曰也的里,遂定居焉。自號欽察,其地去中國三萬余里,夏夜極短,日暫沒輒出。川原平衍,草木盛茂。土產(chǎn)宜馬,富者馬至萬計。俗袵金革,勇猛剛烈,風(fēng)土使然。公之始祖曲年、高祖唆末納、曾祖亦納思,世為欽察國王。公為將鷙猛,先期制敵,應(yīng)變?nèi)缟?。尤善激昂士氣,臨陣誓師,人百其勇。至若出司閫鉞,入贊機樞、忠國大計,知無不言。古之所謂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于公見之?!荆o(jì)績碑。)】
丞相興元忠憲王,名完澤,土別燕氏。中統(tǒng)三年,以大臣子選侍東宮,遂拜詹事。至元二十八年尚書省罷,拜中書右丞相,加太傅,錄軍國重事。居相位十三年。大德七年薨,壽五十八。
中統(tǒng)三年,封皇子為王,領(lǐng)中書省。是為裕宗。詔選王府僚屬,聞公之賢,有以應(yīng)選。久之,署東宮詹事長。入籌帷幄,出掌環(huán)衛(wèi),小心畏慎,夙夜在公。?;噬跗髦刂R蝗諘嘧谑?,指公語眾曰:先正有言,為人上者當(dāng)務(wù)親善遠(yuǎn)惡。若善人如完澤,豈易得哉?天佑皇元,宗臣碩輔、稟靈河岳者,不為不眾。若夫忠藎傳家,薦履上臺,績用著于累朝,處中書十有二考,惟公一人。當(dāng)其四罪咸服,治底雍熙,既彰世祖知人之明;至于運佐重光,元貞載造,偃革以宅,南交睦族,以協(xié)萬邦,拯災(zāi)救患,博施濟眾,克廣圣朝安民之惠,致君唐虞之效,昭然在人耳目矣。【(并出勛德碑。)】
丞相順德忠獻(xiàn)王,名哈剌哈孫,斡羅那氏。至元元年,朝廷錄勛臣,后拜宿衛(wèi)官,襲號答剌罕。二十二年拜大宗正。二十八年,拜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是年,入拜中書右丞相。七年拜右丞相。十一年夏,升和林宣慰司為行省,王以太傅行省事。至大元年薨,年五十二。丁未春正月,宸御晚駕,時武宗撫兵居北,王封府庫,稱疾臥闕下,理機務(wù)如故。中闈以奸臣謀,絕北道驛,欲行祔廟禮。王格其事,密記授使間走,踰兩驛,始得傳馳報武宗。諸懷詐者,數(shù)欲害王,王不為動,內(nèi)外栗栗,視王以安。會仁宗擒滅其黨,發(fā)使迎武宗。四月,仁宗及皇太后如上都,王繼往。五月,武宗即位,加太保錄軍國重事?!荆ㄒ焉喜椎卤?。)】
平章魯國文貞公,名不灰木,康里氏。由國學(xué)生擢利用少監(jiān),出為燕南提刑按察使。召為參議中書省事,歷吏、工、刑三部尚書,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至元二十八年,拜平章政事。三十一年出為陜西行省平章政事。將行,留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平章軍國事。大德二年加行御史臺中丞,領(lǐng)侍儀司事。薨年四十六。
公于二十四年桑哥憤中書,殺盧世榮,奏立尚書省,盡統(tǒng)中書六曹。誣殺參政楊居寬、郭佑,中外為之不寒而栗。大為句考無遺利矣。勢焰熏天,求及門者如輻輳轂,自平章而下,省退則歸其第。一旦,獨延公至堂,貌敬而忌忮日深,諷巨商偽為訟冤,入大珠貨,公拒不受。伺其退食,必其不坐刑曹,闔省叩請而免,遂疢。帝還上都,輦載其弟野禮失班,謂之曰:而兄必以某日來迎。果以其日公立道周,見其孱瘠,曰卿耽苦于書致者。顧當(dāng)國臣,問祿幾何,對以滿病告者,卒不給。帝曰:其父童丱事朕,恪勤至死,是又朕所教育,貧不能家,何以告為?其盡以給,且厚賜之?!荆ú⑸竦辣?。)】
平章武寧王憲王,名徹理,衍只吉氏。由宿衛(wèi)擢利用監(jiān)卿。至元二十八年,拜御史中丞。明年,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大德元年,拜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大夫。七年,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九年,入拜中書平章政事。是歲薨,年四十七。
中書耶律文正公,名楚材,字晉卿。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金尚書右丞文獻(xiàn)公履之子,為燕京行省員外郎。歲乙亥,城降,遂屬國朝,扈從征伐諸國。辛卯拜中書令。癸卯薨,年五十五。公以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生。文獻(xiàn)公通術(shù)數(shù),尤邃于太玄,私謂所親曰: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dāng)為異國用。取左氏之楚雖有材,晉實用之,以為名字?!荆ㄆ秸滤喂竦辣嘁娦袪?。)】
中書楊忠肅公,名惟中,字彥誠,弘州人。國初,奉使西域。歲乙未,用兵漢上,領(lǐng)軍前行中書省。癸卯,拜中書令。壬子,出為河南經(jīng)畧使,遷陜右四川宣撫使。己未,王師伐宋,拜江淮宣撫使。是歲薨,年五十五。
總帥汪義武王,名世顯,字仲明,鞏昌人。金季以戰(zhàn)功擢千夫長,累遷鞏昌府便宜總帥。金亡踰年,始屬國朝,職仍舊。尋賜金符,伐蜀有功。癸卯歲卒,年四十九。萬戶嚴(yán)武惠公,名實,字武叔,泰安長清人。金季據(jù)東土,歲庚辰,籍所部州民來歸。太師國王承制,授金紫光祿大夫,行尚書省事。甲午朝于和林,授東平行軍萬戶。庚子薨,年五十九。
萬戶張忠武王,名柔,字德剛,易州定興人。金季累遷中都留守,行元帥府事。國兵至,被執(zhí),授河北東西等路都元帥。金亡入覲,遂遷萬戶。將兵伐宋。中統(tǒng)三年,以年老乞致仕,封安肅公。至元三年,城大都,起判行工部事。進(jìn)封蔡國公。五年薨,年七十九。
元帥張獻(xiàn)武王,名弘范,字仲疇,萬戶忠武王第九子。初,代其兄?jǐn)z順天府事。中統(tǒng)三年,授行軍總管,從征李璮。至元改元,授順天路總管,移守大名。六年兵圍襄陽,授益都行軍萬戶,改亳州萬戶。宋亡,拜江東道宣慰使,請逐益、衛(wèi)兩王,遂拜蒙古漢軍都元帥。十六年冬,嶺海平,入覲。十七年卒,年四十三。
太保劉文正公,名秉忠,字仲晦,號藏春,順德邢臺人。少隱武安山,因祝發(fā)從釋氏游,法名聰,為五臺山書記。后居云中,從海云師應(yīng)召北上,留侍潛邸,凡征伐謀議皆與焉。至元初,翰林王鶚請公改正衣冠,詔從之。遂拜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十一年薨,年五十九?!荆ㄒ陨享樚旄疽鼋蛑尽#?br />
丞相史忠武王,名天澤,大都永清人。乙酉,嗣其兄職為元帥。乙丑,授真定、大名、河間、濟南、東平五路萬戶。壬子,授河南經(jīng)畧使。中統(tǒng)元年,授河南宣撫使,尋授討淮軍馬經(jīng)畧使。二年入拜中書右丞相。至元三年,皇子王領(lǐng)中書省兼樞密使,遂拜中書右丞相兼樞密副使。八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十一年,與丞相伯顏總兵伐宋,至郢,以疾還。十二年薨,年七十四。
平章廉文正王,名希憲,字善甫,畏吾氏,由父官廉訪使,氏焉。初,事上潛邸。歲癸丑,授京兆宣撫使。丁巳,宣撫司罷。中統(tǒng)元年,復(fù)為京兆宣撫使。未幾,拜中書右丞,行秦蜀省事,就拜平章政事。四年召入朝,拜中書平章政事。至元二年,分省山東,踰月召還。七年罷相。十一年行省事北京。明年行省江陵。十四年以疾召還,十七年薨,年五十。
左丞相張忠宣公,名文謙,字仲謙,順德沙河人。歲丁巳,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中書左丞,行大名宣撫司事。至元改元,行省事于中興。七年拜大司農(nóng)卿。十三年拜御史中丞。明年,拜昭文館大學(xué)士,領(lǐng)太史院事。十九年拜樞密副使,是歲薨,年六十七。
內(nèi)翰竇文正公,名默,字子聲。初名杰,字翰卿,廣平肥鄉(xiāng)人。歲己酉,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太子太傅,辭不受,改翰林侍講學(xué)士。未幾,以疾辭歸。三年復(fù)召入朝,職如故。至元十七年,拜昭文館大學(xué)士,是年卒,年八十五。
右丞姚文獻(xiàn)公,名樞,字公茂,號雪齋,營州柳城人,復(fù)遷洛陽。初,為燕京行臺郎中。未幾,辭去。歲庚戌,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東平宣撫使。明年,召拜太子師,辭不受,改大司農(nóng)。四年拜中書左丞。至元五年,出僉河南省。十年拜昭文館大學(xué)士,詳定禮儀事。十三年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十七年薨,年七十八。太宗世,詔孔子五十一代孫元措,仍襲封衍圣公。卒,其子與族爭求嗣為訟。及事潛藩,帝時曰:第往力學(xué),俟有成德達(dá)才,我則官之。又聞曲阜有大雅樂,命東平守臣員,闕充補,無輟隸習(xí)。以宣撫東平,嘗閔先圣之后,詩書不通,義理不究,與凡庶等。版洛士楊庸選孔、顏、孟三族諸孫俊秀者,授之經(jīng)而學(xué)夫禮,授庸教官,以成國家育材待聘、風(fēng)動四方之美。又詳議王鏞煉習(xí)故實,宜令提舉禮樂,庶其歲久不致崩壞,皆從之?!荆ㄉ竦辣?。)】
右丞許文正公、太史王文肅公、太史郭公?!荆ú⒁娞吩鹤?。)】
尚書劉文獻(xiàn)公,名肅,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興中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東平嚴(yán)侯幕官。歲壬子,應(yīng)召北上,授邢州安撫使。中統(tǒng)元年,拜真定宣撫使。明年召右三部尚書,兼議中書省事。四年致仕,仍議中書省事。是歲卒,年七十六。
平章宋公,名子貞,字周臣,潞州長子人。國初為東平行臺幕官。中統(tǒng)元年拜益都宣撫使,召為右三部尚書。王師圍濟南,參議行中書省事。至元二年拜翰林學(xué)士,參議中書省事。未幾,拜平章政事。三年以年老辭位,詔中書大事即其家議之。五年薨,年八十。
參政楊文獻(xiàn)公,名果,字正卿,祁州蒲陰人。金正大初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河南課稅及經(jīng)畧司幕官。中統(tǒng)元年,拜北京宣撫使,明年入拜參知政事。至元六年出為懷孟路總管,其年薨,年七十三。
宣慰張公,名德輝,字耀卿,冀寧交城人。國初,為丞相史忠武王幕官,尋召居潛邸。中統(tǒng)五年拜河?xùn)|宣慰使,入拜翰林學(xué)士,參議中書省事。出為東平宣慰使,就僉山東行省。復(fù)召參議中書省事,表乞致仕。未幾,起為侍御史,遂致仕歸。至元十一年卒,年八十。
上在潛邸,歲丁未,遣使來召。既見,王從容問曰:孔子沒后,其性安在?對曰:圣人與天地終始,無所往而不在。王能行圣人之道,即為圣人。性固在此帳殿中矣。
左丞李忠宣公,名德輝,字仲貫,通州潞縣人。初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授燕京宣撫使,歷山西宣撫使,太原路總管。至元五年,召為右三部尚書,八年拜北京行省參知政事,十一年遷安西王相。明年以安西王相撫蜀,又明年拜西川樞密副使。十七年拜安西行省左丞,命未下而薨,年六十三。
參政商文定公,名挺,字孟卿,曹州濟陰人。其先本姓殷氏,避宋諱改焉。國初為東平行臺幕官,入事潛邸。為京兆宣撫司郎中,就遷副使。中統(tǒng)元年,改宣慰司為行中書省,遂僉行省事,明年進(jìn)參知政事。坐言者罷。起為四川行樞密院事。至元元年,入拜參知政事,六年同僉樞密院事,累遷副使。十年出為安西王相,十五年王薨,十七年王相府罷,坐事得免。二十年復(fù)為樞密副使,尋以疾辭。二十五年薨,年八十。正奉大夫中書參知政事,贈推誠協(xié)謀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魯國文定公。
自號左山,蓋取曹南山名也。至元二十五年上問公何在?左右對曰:居京城南。問公年?中丞董文用對曰:八十矣。上曰:惜乎老矣!是年十二月薨。延佑二年,其子琦,能畫山水,時為集賢侍講學(xué)士,仁宗皇帝詔曰:在昔漢臣若姚公茂實、竇漢卿、張仲謙、商孟卿,實佐佑我世祖光啟大業(yè)。而商孟卿爵謙未加,朕甚憫焉。遂有前謚,命琦歸,焚黃致祭于其墓。復(fù)詔立公神道碑,先命翰林學(xué)士承旨程巨夫撰文,后更命元明善。以翰林承旨趙孟俯書丹篆額。有詩文,號左山集。五子,琥、璘、瑭、瓛、琦。
琥字召符,至元二十七年兩拜監(jiān)察御史,三十年遷國子司業(yè),自號獨照。有文集曰彝齋。
瑭,字體符,為太子中書舍人,年五十掛冠。初江南既平,欲引水通舟楫于京師。與大府掾馬之貞友善,薦于丞相伯顏曰:此人知水利,家故有書。言宋人都汴時,僧應(yīng)言錢塘范金佛舟載以歸,東河其跡故在,是知復(fù)泗水,可南達(dá)于河、于淮海、于江、北入漳濟,引而可通于白溆入海之渠。沂而至于潞縣,達(dá)于京師,則輪販漕運之利,不待車輦矣。丞相以聞,即命之貞由通州而南,相其原隰,集量穿渠。二十六年成,便利甚大,賜名會通河,召實始之。
琦,字德符,大德八年,成宗皇帝以勛臣子召入,備宿衛(wèi)。仁宗皇帝在春宮,復(fù)以充近侍。大德十一年,以春宮旨奏于武宗皇帝,擢于集賢學(xué)士朝列大夫。調(diào)大名路總管府治中,不就?;蕬c元年,授中奉大夫集賢侍講學(xué)士。延佑四年,詔命以通奉大夫升為侍讀。仁宗皇帝眷渥特厚,既敕賜立其父神道碑,復(fù)賜楮幣五百疋。英宗在儲位時,一日侍,上頤指而示之曰:商德符,世祖舊臣。商孟卿子,當(dāng)優(yōu)遇之。泰定元年,除秘書卿,卒。
樞密趙文正公,名良弼,字輔之,趙州贊皇人。國初舉進(jìn)士,教授趙州。歲辛亥,召居王邸。歷邢州、陜西幕官。己未,王師伐宋,參議元帥府事。中統(tǒng)元年,拜陜西、四川宣撫使。至元七年,授高麗經(jīng)畧使,奉使日本。還朝,改四川經(jīng)畧使。十年拜同僉樞密院事。居官九年,以疾辭歸。二十二年薨,年七十二。
參政賈文正公,名居貞,字仲明,真定獲鹿人。初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授中書左右司郎中,參議中書省事給事中。至元十年襄陽降,授襄陽路總管。十二年僉行中書省事。十四年遷湖北道宣慰使。明年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十七年薨,年六十三。
內(nèi)翰王文康公,名鄂,字百一,開州東明人。金正大初,中進(jìn)士第,累擢尚書省右司員外郎。金亡,居保定。歲甲辰,召居王邸。中統(tǒng)元年,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奏立翰林院,詔從其請。至元五年致仕,十年卒,年八十四。【(有行狀及碑銘詳在藝文門。公初仕不受,葬金主而后仕。)】
內(nèi)翰王文忠公,名盤,字文炳,廣平永年人,金正統(tǒng)中,登進(jìn)士第。中統(tǒng)初,擢益都等路宣撫副使。王師圍濟南,參議行中書省事,遷翰林直學(xué)士,出為真定宣慰使。至元元年,復(fù)召入翰林,尋兼太常卿,進(jìn)拜承旨,居翰林。二十年累乞致仕,不許。年八十二,始遂所請。三十年卒,壽九十二。
尚書李公,名昶,字士都,東平須成人。金興定中,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東平嚴(yán)侯幕官,中統(tǒng)元年,召至京邸,明年以翰林侍講學(xué)士,行東平路總管同議官。至元五年召拜吏部尚書。七年除南京路總管,不赴。八年起為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遂致仕歸。二十六年卒,年八十七。
太常徐公,名世隆,字威卿,陳州西華人。金正大中,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東平行臺幕官。中統(tǒng)元年,拜燕京宣撫使,三年除太常卿。至元元年,遷翰林侍講學(xué)士,兼太常卿,又兼戶部侍郎。七年拜吏部尚書,出為東昌路總管,擢山東道提刑按察使。十五年移江北淮東道。十七年召為翰林學(xué)士,又召為集賢學(xué)士,皆以疾辭不行。二十二年卒,壽八十。
二年移治順天,歲饑,民乏食,公發(fā)粟貸之,所活者甚眾。三年宣撫司罷,公還東平。總管嚴(yán)公奏:太常登歌樂句,圣上觀于日月山,既而發(fā)還,今十余年矣。乞增宮懸大樂、文舞、武舞、令舊工教習(xí),以備大祀。上可其請,就除公太常卿以主之,兼提舉本路學(xué)校事。四年上問堯、舜、禹、湯為君之道。公娶書所載帝王事以對。上喜曰:汝為朕直解進(jìn)讀,我將聽之。書成,上命翰林承旨安藏譯寫以進(jìn)。至元元年,除翰林侍講學(xué)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諮訪而后行。詔命典冊,多出公手。公選前賢內(nèi)外制可備館閣用者,丹百卷,曰瀛洲集,至今用之?!荆ú⒊瞿怪尽#?br />
皇元受天命,肇造區(qū)夏,列圣相承,未遑文治。上在潛邸,獨喜儒士,凡天下鴻才碩學(xué),往往延聘以備顧問。壬子歲,自漠北遣使來征公,見于日月山之帳殿。上方治兵征云南,因問:此行如何?公對曰:昔梁襄王問孟子,天下烏乎定?孟子對曰:定于一。襄王曰:誰能一之?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殺人,天下可定,況蕞爾西南夷乎!曰:誠如威卿言,吾事濟矣。是歲,云南諸國降。上既登極,每有征伐,必諭以不殺,于是四方未稟正朔之國,愿來臣屬者,踵相躡于道。十余年間,際天所覆,咸為一家。土宇之廣,開辟以來未有也。不嗜殺之效,其捷如此。然一言寤意,皆自公發(fā)之。
六年作新大都于燕,宗廟之制未有議者,公奏曰:陛下帝中國,當(dāng)行中國事,事之大者,首推祭祀。祭祀必有清廟。因以圖上,乞敕有司以時興建。從之。踰年而廟成,公以所教太常禮樂亦備,遂迎祖宗神御入藏太室,因奉安而大饗焉。禮成,上悅,賞賜良渥。
公明習(xí)前代典故,尤精律令。事有至難,獄有大疑,使公決之,不暇閱成案,立談之間,引援區(qū)別,氷釋理順,載法之文,法外之意,無不包舉。雖專門名家者,亦不如是之審。至論事,口悱悱然若訥者。及秉筆而書,頃刻千百言,言盡意到,燦然成文。人謂尚書說事,手敏于口。公之奏議,典贍詳悉,無迂疏之累;古文傳正明白,無奇澀之偏;歌詩則坦夷瀏亮,無雕琢晦深之??;四六則駢儷親切,無牽就支離之弊。雖然,在公悉為余事。惟愛君憂國之心,堅如金石。不以仕宦為污,不以辭退為高,不以衰老疾病為憊。茍聞時政有所可否,論思獻(xiàn)納,常若言責(zé)之在己。倦倦不替,至死乃已。合于古人畎畝不忘君之義也?!荆ú⒊瞿怪尽#?br />
廉訪使楊文憲公,名奐,字煥然,奉天人。國初舉進(jìn)士第,授河南路征收稅課所長官,廉訪使。歲壬子,參議京兆宣撫司事。乙卯卒,年七十。
君母程氏,嘗夢東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筆授之,已而君生。父蕭軒翁,以為文明之象,就為制名。年十一,丁內(nèi)艱,哀毀如成人。日蔬食,誦孝經(jīng)為課,人以天性稱焉。又五年,師鄉(xiāng)先生吳榮叔。未幾,賦策成,有聲場屋間。年三十三赴廷試,興定辛巳,以遺誤下第。同舍盧長卿、李欽若惜君連蹇,勸試補臺掾。臺掾要津,士子慕而不得者。君答書曰:先夫人每以作掾為諱,仆無所以肖不能顯親揚名,敢貽泉下之憂乎!正大初,君草萬言策,將詣闕上之。所親謂其指陳時病,辭旨剴切,他人所不敢言。保為當(dāng)國者所沮,忠信獲罪,君何得焉?君知直道不容,即日出國門而西,教授鄉(xiāng)里?!荆ㄔz山撰墓碑。)】
君著述有還山集六十卷,始于古賦,次之以古律、詩文,又次之碑志、記說、銘贊、雜文,概數(shù)十卷。隱而天道性命之說,微而五經(jīng)百氏之言,明圣賢之出處,辨理欲之消長,可謂極乎精義入神之妙。天興近鑒三卷,自壬辰正月至甲午六月絕筆,其書法如古之史臣,其議論如胡氏之春秋也。正統(tǒng)書六十卷,自唐虞至于五代,一年一月一日各有所書事。三代以上存而不議,秦漢而后附之以論。其敘曰:正統(tǒng)之說其所以禍天下后世者,凡以不出于孔孟之前故也。且夫湯武之應(yīng)天順人,后世莫可企及。猶曰:予有慚德,武未盡善后世僻王乃復(fù)賴前哲,概以正統(tǒng)之傳,非私言乎!今八例,曰得、曰傳、曰衰、曰復(fù)、曰與、曰陷、曰絕、曰歸。始皇十年貶絕、陷者何?懲任相之失也!太宗傳之而曰得者何?志奪宗之惡也!責(zé)景帝者何?短通喪也!責(zé)明帝者何?啟異端也!與明宗者何?有君人之言也!與周世宗者何?世宗而在禮樂可興也!如是八例,其說累數(shù)十萬言,以謂不如是,則是非不白,治亂不分,勸戒不明,雖歷百千萬世,正統(tǒng)之為正統(tǒng),昭昭矣?!荆ㄒ婔攪鴸|游錄。)】
內(nèi)翰李文正公,名冶,字仁卿,真定藁城人。金正大末,登進(jìn)士第。壬辰北渡,居太原藩府,交辟皆不就。至元二年,詔拜翰林學(xué)士,明年以疾辭歸,居元氏之封龍山。十六年卒,年八十八。
翰林視草,惟天子命之,史館秉筆,以宰相監(jiān)之,特書佐之。派有司之事爾,非作者所敢自專,而非非是是也。今者猶以史館為高選,是工諛譽而善緣飭者為高選也。吾恐識者羞之。【(敬齋泛說。)】 吾聞文章有不當(dāng)為者五:茍作一也;徇物二也;欺心三也;蠱俗四也;不可以示子孫五也。今之作者,異乎吾所聞矣,不以為所不當(dāng)者之為患,惟無是五者為患。【(泛說。)】
太史楊文康公,名恭懿,字符甫,奉元人。隱居不仕。至元十二年,召至京師,未幾辭歸。十六年以修歷召,歷成,授集賢學(xué)士兼太史院事。二十九年以議中書省事召,皆以疾辭不行。三十年卒,年七十。
十六年詔安南王相敦遣赴都,九月入見,詔于太史院改歷。十七年二月副樞領(lǐng)太史易教、領(lǐng)太史衡及公等上改歷。奏曰:臣等編考自漢以來歷書四十余家,精思推算,晝夜測驗,舊儀難用,而新者未備。故日行盈縮,月行疾遲,五行周天,其詳皆未精察,四方亦未測驗參考。臣等共議,權(quán)以新儀木表與舊儀所測相較,得今歲冬至晷景及日躔所在,與所舍分度之差,大都北極之高下,晝夜刻長短,參以古制,創(chuàng)立新法推算,成辛巳歷。雖或未精,然比之前改歷者,附會歷元,更立日法,令踵故習(xí),顧亦無媿。然立每歲測驗,修改歷二三十年,庶盡其法??墒谷缛展伲仄渎?,測驗恒久,無改歲之事矣!又合朔歷日,日行歷四時一周,謂之一歲。日踰一周,復(fù)與日合,謂之一月。一月之始,日月相合,故謂合朔。自秦廢歷,紀(jì)漢太初止,用平朔法,大小相間或有二大者,故曰食多在晦日或二日,測驗時刻亦鮮中。宋何承天測驗四十余年,進(jìn)元嘉歷。始以月行遲速定小余,以正朔望,使食必在朔,名定朔法,有三大二小。時以異舊罷之。梁虞■〈廣刂〉造大同歷,隋劉孝孫造皇極歷,皆用定朔,為時所沮。唐傅仁均造戊寅歷,定朔始得行。貞觀十九年四月頻大,人皆異之,竟改從平朔。李淳風(fēng)造麟德歷,雖用平朔,遇四大則避。又言以平朔間之,又希合當(dāng)世,為進(jìn)朔法,使無元日之時。至一行造大衍歷,謂天事誠密,四大二小何傷?誠為確論,然亦循常不改。臣等更造新歷,一依前賢定論,推算皆改從實。今十九年歷,自八月后,四月并大,實日月合朔之?dāng)?shù)也。是日,方列跪未讀奏,詔賜魯齋及公坐,論曰:卿二老毋自勞,謹(jǐn)教示諸人耳。四月授集賢學(xué)士兼太史院事?!荆ǔ瞿怪尽#?br />
左丞董忠獻(xiàn)公,名文炳,字彥明,真定藁城人。少為藁城令,入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宣慰燕南諸道。二年授山東東路宣撫使,未至,召為侍御親軍都指揮使。三年授山東經(jīng)畧使。至元二年授鄧州光化行軍萬戶、河南統(tǒng)軍副使。七年改山東統(tǒng)軍副使。九年遷樞密院判官行院淮西。十一年拜參知政事,遂與丞相伯顏合兵伐宋,宋亡,拜中書左丞。十四年還朝,拜僉書樞密院事,是年薨,年六十二。
王師大舉入宋,丞相伯顏行中書省,自襄陽東下,及宋人戰(zhàn)于陽邏洑。公以九月發(fā)正陽,十一年正月會丞相于安慶。安慶守將范文虎以城降,公請于丞相曰:行省兵既勞于陽邏洑,行院兵當(dāng)前行均勞。宋都督賈似道御師陳于蕪湖,似道棄師走次當(dāng)涂。公言丞相曰:采石當(dāng)江之南,和州對峙,不取慮有后顧,請先取和州。許之。遂降知州。王喜。三月有詔,時向暑,師宜持重,行中書省駐札建康,行樞密院駐札鎮(zhèn)江,時真州、揚州堅守不下,常州、蘇州既降復(fù)叛。久之,張世杰、孫虎臣約真、揚兵致死于我,真揚兵先期敗,不敢出。世杰等陳大艦萬艘碇之焦山下江中勁卒前左公身犯前左,載士選別船,而弟子士表請從之。公顧曰:吾弟僅汝一息,吾與士選返,士元、士秀猶足殺敵,吾不汝忍也。士表固請,乃請公乘輪船,建大將旗鼓,翼二子船,大呼突陣,諸將之飛矢蔽日。戰(zhàn)酣,短兵相接,宋人亦殊死戰(zhàn)。聲震天地,橫尸委伏,江水為之不流。自寅至午,宋師大敗,世杰走,公追及夾灘。世杰收潰卒復(fù)戰(zhàn),又破之。世杰走海,公船小,不可海,夜乃還。俘甲士萬余人,悉縱不殺,應(yīng)獲戰(zhàn)艦七百艘,宋力自此窮矣。
內(nèi)翰董忠穆公,名文用,字彥材,忠獻(xiàn)公之弟也。初事潛邸。中統(tǒng)初,大名宣撫司奏為左右郎中,歷兵部及西夏行省郎中。至元七年,除山東道勸農(nóng)使,改工部侍郎,出為衛(wèi)輝總管。十九年召為兵部尚書,明年除禮部尚書,遷翰林集賢學(xué)士知秘書監(jiān)。二十二年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二十五年拜御史中丞,明年除大司農(nóng),又明年除翰林學(xué)士承旨。大德元年歸老于家,薨,年七十四。
初遷大司農(nóng)時,欲奪民田為屯田,公固執(zhí)不可,則又遷公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東宮,以公耆舊,欲使公授皇孫經(jīng),具奏上,以上命命之。公每講說經(jīng)旨,必傳以國朝故實,丁寧譬喻,反復(fù)開悟,故皇孫亦特加崇禮焉?!荆ㄐ袪睿?三十一年上命公以其諸子入見,公曰:臣蒙國厚恩,死無以報,臣之子何能為命?至再三,終不以見。是歲世祖升遐,成宗將即位于上都,太后命公從行。既即位,巡狩三不刺,公奏曰:先帝新棄天下,陛下遠(yuǎn)狩,不以時還,無以慰元元之望,宜趣還京師。且臣聞人君猶北辰,居□□□□□□□,□□□□□也。上悟,即日可其奏。是行也,上每召入帳中,問先朝故事,公即盛言先帝虛心納賢,開國經(jīng)世之務(wù),談?wù)f或至夜半。公自先帝時,每侍燕,與蒙古大臣同列。裕宗嘗就榻上使賜酒,使毋下拜跪飲,皆異數(shù)也。上在東宮時,正旦受賀于眾中,見公召使前曰:吾鄉(xiāng)見至尊甚憐汝,趣親取酒飲之。至是眷賚至渥,賜鈔三百錠。是年詔修世祖實錄。公于祖宗世系功德,戚近將相,世家勛績,皆記憶貫穿。史館有所考訂、質(zhì)問,公應(yīng)之無所遺失?!荆ㄐ袪?。)】
樞密董正獻(xiàn)公,名文忠,字彥誠,忠穆公之弟也。初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置符寶局,除符寶郎。至元十八年,升局為典瑞監(jiān),遂除典瑞監(jiān)卿。未幾,拜僉書樞密院事,是歲薨,年五十二。
國信使郝文忠公,名經(jīng),字伯常,澤州陵川人。召居潛邸。歲己未扈從濟江,授江淮宣慰司副使。中統(tǒng)元年,拜翰林侍讀學(xué)士,充國信使,奉使于宋。宋人館于真州,凡十六年始得歸,卒年五十三。公幼不好弄,沉厚寡言。金季亂離,父母挈之河南,偕眾避兵,潛匿窟室。兵士偵知,燎煙于穴,■〈火欝〉死者百余人。母許氏亦預(yù)其禍。公甫九歲,暗中索得寒葅一瓿,扶以飲母,良久乃蘇。其卓異于見童稚若此?!荆ǜ咛崎惞怪尽#?金亡北渡,僑寓保定。亂后生理狼狽,晨給薪水,晝理家務(wù),小隙則執(zhí)書讀之。父母欲成其志,假館于鐵佛精舍,俾專業(yè)于迦氏,坐達(dá)旦者凡五年。蔡國張公聞其名,延之家塾,教授諸子。蔡國儲書萬卷,付公管鑰,恣其披覽。公才識超邁,務(wù)為有用之學(xué),上溯洙泗,下迨伊洛諸書,經(jīng)史子集,靡不洞究。掇其英華,發(fā)為議論,高視千古,慨然為羽翼斯文為己任,自是聲名藉甚。藩帥交辟皆不屑就。初公之使宋也,內(nèi)則峕相王文統(tǒng)忌公害公,外則宋權(quán)臣似道,竊以卻敵為功取宰相,畏公露其丐盟幸免之跡,遂主議羈留。舉國皆知其非,似道不恤也。公拘儀真館十有六年,去國未幾,而文統(tǒng)伏誅。甫歸國,宋探誤國之罪,似道殛,宋隨以滅。然則懷奸怙寵,傾陷善良,雖暫若得計,議發(fā)禍敗曾不旋踵,抑宋有亡征,公與阨會,其患難不渝,始終名節(jié),僒一時而享萬世者,初非不幸也?!灸贡?。】 公幼至孝,撫諸弟極厚,待宗族疏近如一。篤友樂施如己者,雖細(xì)惠必報。然偉持方嚴(yán),風(fēng)岸峭立,眾不可攀。熏良蕕奸,題帖無貸,故用世之志,適際可為,己墮奇擯,既處幽所,日以立言載道為務(wù)。撰續(xù)后漢書,絀丕儕權(quán),還統(tǒng)章武,以正壽史之失。著春秋外傳、易外傳、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玉衡貞觀、刪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各數(shù)十卷。公于辭以理為主,雄渾有氣,文集若干卷行于世?!荆贡?。)】
靜修劉先生文靖公,名因,字夢吉,雄州容城人。隱居不仕。至元二十年,召為右贊善大夫,未幾辭歸。又召為集賢學(xué)士,以疾辭。三十年卒,四十五歲壽。延佑中賜謚文靖公?!荆ㄓ徐籼茫瑲W陽玄有記。)】 君天資卓軼,早歲讀書,屬文落筆驚人。既久,涵浸義理,充廣問學(xué),故名益大以肆。裕宗方毓德青宮,聞其賢,以贊善大夫召至京師。未幾辭以疾,親老歸養(yǎng)。居數(shù)歲,朝廷尊仰德誼,拜集賢學(xué)士,又以疾辭,踰年遂不起。春秋四十有五??N紳惜之?!荆ㄒ褒S李公撰文集序。)】 先生上宰相書曰:因幼讀書,接問大人君子之余論,至如君臣之義,自謂見之甚明,姑以日近用事言之。凡吾人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樂者,君上之賜也。是以或給力役,或出智能,各有以自効焉。此理勢之必然,亙?nèi)f古必不可不易者也。因生四十三年,未嘗効尺寸之功,以報國家養(yǎng)育生成之德,而恩命連至,尚敢偃蹇不出,貪高尚之名以自媚,而得罪于圣門中庸之為教也哉!且因自幼及長,未嘗一日敢為崖岸卓絕、甚高難繼之行。或者不察其實,止于蹤跡近似者觀之,是人有高人隱士之目,因未嘗有此自居也。向者,先儲皇以贊善之命來召,即與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學(xué),亦實時應(yīng)命。后以母老中風(fēng),請還家省視,不幸彌留,竟遭憂制,遂不復(fù)出,初豈有意不仕耶?今天子一新時政,雖前日隱晦之人亦將出矣!況因非隱者耶?因素有羸疾,自去年喪子,憂患之余,繼以痁瘧。今歲五月瘧疾復(fù)作,至七月蒸發(fā)舊積,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自念旁無期功之親,家無紀(jì)綱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墓側(cè)營一舍,倘病勢不退,當(dāng)居處其中以待盡。遣人之際,未免感傷,由是病勢日增,飲食極減。至八月,使者持恩命至,因初聞之,惶怖無地,又累若稍涉遲疑,則不惟人臣之心有所不安,而蹤跡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待仆病勢稍退與之俱行,遷延至今,服療百至,畧無一効,乃請使者先行,惟閣下俯如矜憫,曲賜保全,始終成就之。【(靜修文集中。)】 嗚呼!金蹂宋踰南,兩帝廢德性之說,以辨博長雄為詞章。發(fā)揚稱述,率皆誕漫叢雜,理偏而氣,南北崇尚,幾無所分別。當(dāng)是時伊洛之學(xué)傳南劍,至干道、淳熙,士知尊其說闡明之。朱文公統(tǒng)宗據(jù)會,纖巨畢備,正學(xué)始崇。又未幾,偽學(xué)造謗,咸諱其以售仕于時。金將亡,各各流離自保,烏睹所謂經(jīng)說哉?有明其說者,獨江漢趙氏,私相筆錄,尊聞傳信,稍自異于流俗?;试浇希鋾d以來。保定劉先生因,篤志獨行,取公文書,會粹而甄別之。其文精而深,其識專以正。蓋隆平之興,使夫道德同而風(fēng)俗厚,亦不在于目接耳受而有明也?!荆〞L表公文集。)】 伏見保定處士劉因,隱居教授,不求聞達(dá),屬裕宗在東宮,由布衣起為贊善大夫授,以母老辭去。又以集賢大學(xué)士召而不復(fù)起,是其志趣高尚,有非時輩所敢望?;蛘咧^,因矜已傲物索隱之流。臣謂不然,夫風(fēng)俗之薄也久矣!世之處士不自貴重,聞一人之譽,一章之薦,喜見顏色,惟恐或失,不復(fù)知有廉恥等事。何則?私欲動于中,利祿奪于外也。而斯人也,授以三品清要之官,辭而不顧,非操守有素,能如是乎?當(dāng)風(fēng)俗澆薄之中,忽得斯文,庶幾息犇競厚風(fēng)俗,而士類亦知懲勸矣!【(助教吳明進(jìn)策。)】 翰林承旨?xì)W陽玄,贊先生像曰:微點之狂,而有沂上風(fēng)雩之樂;資由之勇,而無北鄙鼓瑟之聲。于?;手剩姴豢闪糁酿?;以世祖之畧,而遇不能致之兩生,嗚乎!麒麟、鳳凰,圜宇內(nèi)之不常有也。然而,一鳴而六典作,一出而春秋成。則其志不欲遺世而獨逞也明矣。亦將從孔子周公之后,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來世開太平者耶!【(順天府志引析津志)】
趙汲古,汲古,自號也。名亨,字吉甫。父仕金朝,官至燕京留守掌判,迄今有呼趙留判。家居城南周橋之西,即祖第也。有園名種德。一時翰苑元老,咸有詩題詠。有齋曰汲古,蓋先生隱居之讀書處也。有三世孫曰由忠,嘗仕三河尹。
王百一,自號慎獨老人,名鶚,世居大名之東明。仕金至翰林學(xué)士應(yīng)奉。至元朝,定宗聞其賢,而召之至,乃授資德大夫,翰林學(xué)士。元朝有翰林國史院,公為開府也。有孫,見居清夷門?!荆ㄓ心怪?,見藝文類門,自刻百一帖是也。)】
楊朝匚炎舛,世皇特旨書大明殿碑與翰林院碑,余皆李雪庵所書。居城南,即采亭之父也。趙江漢,名復(fù),字仁甫。北方經(jīng)學(xué)自公始,有文集行于世。【(燕間見藝文類。)】
趙禹卿,先世宋之汴梁人,靖康之亂始徙于燕。禹卿名鼎,奉宣命蔭父職,為員外郎。升斷事府參謀。于城東村有別墅,構(gòu)亭曰瓠瓜,故人稱曰趙參謀瓠瓜亭。有王鶚記文,王盤敘文。一時大老之什,咸贊德云。
郭彥高,首舉元遺山于本朝參政。
楊采亭,玉田人,號慵齋,字春卿。中統(tǒng)建元之初,辟衛(wèi)輝勸農(nóng)撫使,道不行,謝去。至元四年起興文署丞校讎。得疾,卒于家,年六十四。先生仕我朝,官至奉訓(xùn)大夫,集賢待制,終于薊州知州。子名述祖,字孝達(dá),號涇溪。循理博學(xué),能詩,今居薊州。
宋子玉,居周橋之西,是其故居,與種園主趙慎獨為鄰。亦有田園,甚幽邃。薊州楊庸齋有詩題詠之。號海印居士。
王子端,名華,金朝字學(xué)稱第一。王澹游,名萬慶,華之侄。
楊西庵,名果,字正卿。于本朝至元七年,為參知政事。王鹿庵為墓志,商左山書。
高僉省,字逢辰,時與龍門中書。當(dāng)國肇興之際,輔翼助贊,深有力焉。有孫,嘗任飛狐主簿。居白馬神堂之后。
劉便宜,名仲祿。其先馬邑人,天兵南下,建策于上,因而獲寵用。有孫,為名宦,有祠。在白馬神祠之東,有公之故宅也。
韓云卿,號漁莊,又號損齋,由都省掾仕至平章政事。乃祖題其詩曰:一釣西風(fēng)渭水濱,一辭東漢富江春,大賢出處吾何敢,不作仕途僥幸人。又:湖海誰能量淺深,名雖廊廟跡山林,鶴書驚破漁莊夢,白石清泉識此心。
高正卿,國朝至元七年,由中書省掾仕至宣尉使。子文本。
劉仲簡,字居敬,大興人。師于王澹游,曾寄詩云:別后輕肥入仕途,云無過雁水無魚,英雄不在一夫劍,富貴雖勤萬卷書。私事豈妨公事畢,交情莫學(xué)世情疏,寒窗已下陳蕃榻,文斾何時至敝廬。
史秉直,武清人。當(dāng)國朝草創(chuàng)之時,集議出仕。今為真定人,仕宦者甚多。天倪、天安、天澤、杜格者,皆子孫也。
關(guān)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xué)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fēng)流,為一時之冠。是時文翰晦盲,不能獨振,淹于辭章者久矣。
劉正臣,名貞,仕至翰林學(xué)士。有子名肅,承蔭累官至中順大夫,廣平路總管府同知,卒于任。無子,有侄景初,見居燕。
粘合中書,有名合達(dá)者,仕至榮祿大夫。金亡歸我朝。我朝以前金故宦之子孫,而累朝寵任之,以迄于今。有墳在卿園東。
耶律中書令,諱楚材,字晉卿,遼東丹王九世孫,前金丞相文獻(xiàn)公耶律履之子。公有祠在南城閣東北。
耶律柳溪、耶律希逸,仕至總管。系七夫人家,仕至御史中丞。號柳溪。
單徒公履,至元二年拜尚書。
申屠大用,吏部尚書,士常夾谷之系。
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佑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
姚雪齋,字公茂,名樞。仕至翰林大學(xué)士。
姜靜淵,時人以處士稱。孫仕國朝,官監(jiān)納。重孫大川,居燕。
盧安,耶律中書薦為翰林編修。
邸西嚴(yán),有孫,見居潭水院東。
程雪樓,西穎川人,諱文海,字巨夫。入國朝作質(zhì),仕至平章。
韓御史,先世禹城人,因亂及此,城南風(fēng)臺為之別墅。諸老有詩。
劉詳議,有孫貞,居城南。
廉訪使閑齋崔瑄。
趙子明,有孫,見居敬客坊。
中書參政可與張斯立。
韓曜卿,仕至尚書。子思忠,為益州尹。
韓秋堂,仲晦之子。孫子叔,見居京中。
宋仲杰,諸色府總管。
吏部尚書如圃梁曾。
牛雪軒,無子,有女,適高總管。
禮部尚書夢符張孔孫。
劉清甫,有孫,居燕之敬客坊。
行省左丞中齋楊鎮(zhèn)。
劉廷玉,有孫三人,居燕中,與上同作總管。
劉嗣宗,名胤,平江路總管。
平章政事子有張九思。
賈孝祖,字子敬,燕織染總管。
吏部尚書劉好禮。
張壽月,名琪,字廷玉。壽月自號。以八月望日降,故號壽月。有子文禮,承公蔭至內(nèi)黃尉兵部職官令史。卒無子。居陽春門內(nèi)。
鄭安卿,燕人。仕御史。少先祖廿歲,為忘年交,愛其才德也。先祖詩曰:十年書劍苦窮途,一日高陽說酒徒。桃戶曉風(fēng)歌白雪,糟床春雨滴紅珠。興來休負(fù)花前約,醉后從交月下扶。欲挽天池澆宿渴,青旗門外喚人沽?!荆ù四肆壕潘技?,故云先祖者,皆九思稱其上世也。)】
張仲和,燕之孝義者。昆仲八人,五世不異居。事親至孝。家有柏溪亭,范陽盧疏齋作亭記,時彥等咸有贊詠。先祖如園有詩:桃李東城酒一杯,轉(zhuǎn)頭紅雨掃莓苔。麻衣醉臥溪亭月,不管東風(fēng)來不來。
梁暗都,本漢人梁斗南之孫。奉國朝旨,學(xué)西域法,因名是。授平章。有孫,見仕,居北城。南城有故宅,在閣西南針條巷內(nèi)。
池水安先生,隱者也。世居燕之池水里,今為清夷關(guān),即此地。有子伯康,讀書不替父風(fēng),蓋詩禮名家也。
劉仲明,有別墅在新都文明之南。商左山匾曰:野春。一時大老咸有題跋。仲明排序十二,今此城有劉十二角頭是也。
焦景山,字義甫。其先林【原本缺。】 徙于燕六百五十年。讀書作詩,有古人句法,甚類陶意味,父明于縱橫,云仙有臺,乃先生之父所傳。無子。
李忠宣公,名德輝,字仲實,通州潞縣人。幼仕世祖潛邸。中統(tǒng)元年,授燕京宣撫使,歷山西宣慰使,太原路總管。至元五年,召為右三部尚書。八年拜北京行省參政。十一年遷安西王相。明年,以王相撫蜀,又明年,拜西川樞密副使。十七年,拜安西行省左丞。命下而薨,年六十二。贈光祿大夫、中書右丞。子頗,嘉議大夫、安西路總管。有子,居通州。
劉仲和,名致,乃五代劉仁恭之云礽也。有侄繼先,由中書掾授嘉興路推官,升單州知州。兄允道,見居燕中。
李霽峰,燕人,首作大都賦。
王蘭軒,名旭,字景初,東平人。作黃金臺賦。
宋誠甫,諱本,世為燕人,住為美坊。至元二十年,父為杭州錄事判官,不受,句讀于杭何石崖。大德三年隨父江陵,傳性命義理之學(xué)于慎獨先生王奎文昌父,后以補江陵傳學(xué),為憲使郝采麟文征所知,將擢為掾,會父卒,不果。延佑三年,西臺中丞張文忠公希孟薦之省,不果。是時英宗即位,大都鄉(xiāng)試。至正元年,廷對為第一,賜進(jìn)士及第,授承務(wù)郎,翰林修撰,知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泰定元年,拜監(jiān)察御史。二年,轉(zhuǎn)中書左司都事官,奉政大夫。天歷元年,升吏部侍郎,官中憲。明年,改禮部侍郎,官中議。不旬日,又拜藝文大監(jiān),兼檢校書籍事。三年,改元至順,進(jìn)奎章閣學(xué)士院供奉學(xué)士,官亞中。二年,奏為河?xùn)|山西廉訪副使,中大夫,改禮部尚書。元統(tǒng)改元,拜陜西行臺治書侍御史,以疾未赴。復(fù)以為奎章閣學(xué)士院承旨,仍兼經(jīng)筵。二年夏,改集賢直學(xué)士、太中大夫經(jīng)筵官,兼國子祭酒。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年五十四歲。墳在宛平縣。
高顯卿,名興,薊州人。至元十二年,從忠武王伐宋,以功最,授懷遠(yuǎn)大將軍。后揚歷中外,為顯官。大德八年,授樞密副使,十年,河南平章,官榮祿。皇慶二年薨,贈梁國武定公太師上柱國。子德基,貴顯?!荆ㄒ焉瞎始叶嘞涤芯屯鈧髦畷r,屢嘗竊聽父師所言,燕籍居之戶百四十家。向時亦嘗過其家,雖不能全言,三十年后,或仕宦于外,或貧乏不能存,物故者甚多。姑識此。)】
陳寧道居士,字時可。
魏秀玉,字邦彥。
李御史,自稱浩然逸老。
吳定庵,夕章,字德明。
馮景山,不仕,教授鄉(xiāng)里。
趙景溫。
抑庵宋渤。
梁平叔子,名秉秀。孫為名宦。
集賢學(xué)士正平周砥。
翰林學(xué)士子靜閻復(fù)。
東軒徐世隆。
幸軒李盤。
野齋李盤。
秋澗王惲。
紫微王之綱。
豫章程文海雪樓。
翰林承旨鹿庵王盤。
野莊董文用。
應(yīng)奉汲郡李穉實。
昭文館學(xué)士雪庵溥光。
御史中丞西溪王博文。
太子賓客弘道宋道。
中書參政容齋徐琰。
淛西察使胡紫山祗遹。
中書左丞性齋馬紹。
制碑銘薊國貞愍公?!荆ú换W陽玄文。)】 巙巙書。代國忠遂公?!荆ㄎ映嗤鯓?gòu)文。)】 秦國忠穆公。【(斡脫赤元明善文,子昂書。)】 薊國安穆公?!荆麓淘魃莆?,郭貫篆書額,劉賡書丹。)】 酸齋文靖公?!荆W陽玄文。)】
董□,恩州人,名□,字□□。為羊市牙儈。頗游俠好義,士人多折節(jié)與之交。仁宗建儲,士論未平,董排云上仁宗書,大忤上意,收付刑官,已而不加罪。至正間,危公為御史,疏白其心。上命作傳,頒付史館。
吳清,字伯澄,朔州人。由國子助教,有萬言策行于世?!荆ㄓ斜娝囄?。)】
伯顏,字道,蒙古氏,開州人。心傳正學(xué),素有名望。本朝召為翰林待制,修遼、金、宋三史。還,又召為江西僉事。還,再三召,不起。至正十九年,遇兵不屈而死。從學(xué)者甚眾。有語錄。
梁貢父,即天賜夫人之后,天京人。以儒業(yè)仕至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名曾,號如圃,又靜勝翁。能詩文?!荆ㄒ娝囄念?。)】
王秋澗,名惲。翰林學(xué)士承旨,作義俠行?!荆ㄒ娝囄念悺#?br />
趙閑閑,述御史箴。
閻靜軒,名復(fù),仕至翰林學(xué)士。
劉唯齋,名賡。
張易平章,字仲一。
宋渤,元貞二年集賢學(xué)士,字齊彥。
魏青崖中丞,名初,字太初。
焦景山,字義甫。
陳剛中,安南副使,名孚。
陳畸亭參議。
闞彥舉。
馬定齋。
劉無黨。
楊陶然?!緰|平人】
劉京父,渾源人,名祁。
李源道,字仲淵。
張子素,號夢山。
梁抑庵。
劉時齋。
杜止軒,字善夫。
陳勿齋。
徐景山。
張玉巖。
張抑庵,字遂初。
張二。
史匚炎舛元。
冀天錫。
吳德明。
李克敬。
梁叔能同知。
梁柏庵提舉。
何聰山平章。
韓成樂祭酒。
梁彥中宣慰。
金景磾學(xué)士。
王章甫郎中。
王博文中丞,字子勉。
姜文卿中丞。
雷若齋,名膺。
陳天佑,名佑、字慶甫,趙州晉寧人,起家穆王府尚書。是時國家諸事草創(chuàng),官無定名,職無定分故也。后仕至中奉大夫,浙東道宣慰使?!疽娝囄??!?號節(jié)齋。緱山親兄弟,與苦齋內(nèi)戚。
陳天祥,號緱山。劾桑哥,用盧世榮?!疽娝囄??!?br />
楊宋道,號素庵。
陳慶甫提刑。
李野齋、名謙。翰林學(xué)士承旨。制撰安童丞相神道碑。御賜墨一笏,刻鏤云龍,仍填以金。其墨謝質(zhì)上,重一斤。上有銘,為墨之冠。
曹通甫【(謚文貞公。)】
白寓齋,金名士。
李嘉盧龍。
劉可齋,名遜。
王鹿庵?!荆ㄓ形募?。李野齋作墓志。)】
劉鵬舉總管。
孟德卿,名祺。
張希孟中丞,名養(yǎng)浩。
李道復(fù)平章,號秋谷,名孟。有御賜畫像贊。子伯貞,右丞。
李天輔御史。
胡祗遹,字紹聞,號紫山。
王構(gòu),至元十五年翰林學(xué)士,字肯堂,號瓠山。
孟攀鱗,至元七年翰林待制。
李庭直,中統(tǒng)甲子春,作興貞觀記。
葉李,宋景定甲子補太學(xué)持正齋生員。入國朝,仕至平章。歐陽元功文集內(nèi)敘其本末?!荆ㄒ娝囄念?。)】
王德澗,大德三年翰林直學(xué)士。
王之繼,至元三十年學(xué)士。
郭貫,字西野,作篆書為本朝冠。集賢學(xué)士。
高西漢,名鳴。
呂元卿。
陳頤山,集賢大學(xué)士。
李鑒。
李敬齋,字仁卿,名冶。
李鶴,字用章。
竇向叔。
姚云。
張疇齋。
李兩山。
張野夫治書。
李自牧,名巨源。
鄭春谷,仕為翰林應(yīng)奉。仁宗立英廟為儲,嘗抗疏,以先皇帝舍嫡傳弟,今宜以先皇之心為心,意在立明考,不報,去官。【(江西人。)】
趙文敏公,名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荆ㄒ娝囄念悺#?br />
龍鱗州,字仁夫,廬陵人。
姚牧庵,名燧,翰林學(xué)士承旨。
吳草廬,名澄,字幼清,翰林學(xué)士,謚文正公。居撫州崇仁縣崇仁鄉(xiāng)。
虞伯生,雍國公裔,名集,號邵庵。汲井齋子,川人。仕至中奉大夫,翰林侍講學(xué)士。
居撫州崇仁縣。謚文靖公。
孛朮魯子翚,名翀。仕至翰林學(xué)士。居南陽。
王繼學(xué),名士熙,東平人,參政。
趙子敬,名世延,平章,涼國公。
劉致,字時中,湘人。
呂仲實左丞。
黃縉卿,婺州人。翰林學(xué)士,名溍。
歐陽玄,字符功,號圭齋。榮祿大夫,翰林丞旨。又號平心老人。
揭曼碩,名溪斯,豫章豐城人。翰林學(xué)士,謚文安公。
袁伯常,名桷。
姚南榿,名櫈孫。
楊仲弘,名載。
范德機。
張起巖,字夢臣。
黃清老,字子肅。
龔子敬。
白廷玉,名珽,字湛園。
滕玉霄,名斌。
宋梅洞。
蘇伯修,名天爵。
李伯貞。
元明善,字復(fù)初。【(有清河文集。)】
成遵,字彛叔,左丞。
趙本。
馬舜卿,名肩龍,以字行,宛平人。先世遼大族,有知興中府者,故又號興中馬氏。祖大中,國初登科,節(jié)度全、錦兩州。父成誼,字宜之。張楫榜登科,京兆路統(tǒng)軍司判官。舜卿少在太學(xué),亦有賦聲。宣宗初,人有告宗室從坦殺人。從坦子履道,一時賢將帥,處嫌疑之地,人以為必死而不敢言其冤。舜卿以太學(xué)生上書,大略謂:從坦有將相才,方今人物無有出其右者。臣一介書生,無用于世,愿代從坦死,留為天子將兵。書奏。詔問:汝與從坦交分厚耶?舜卿曰:臣知有從坦,而從坦未識臣。從坦冤,人不敢言,臣以死保之。宣宗感悟,赦從坦。授舜卿東平錄事委行臺試驗,宰相侯莘與之語,不契,留數(shù)月罷歸。將渡河,與排官紛競,篋中搜得軍馬糧料名數(shù)及利害事,因疑其奸人之偵伺者,系歸德獄根勘。適從坦至,命出之。
正大四年冬,薄游鳳翔。德順州將申愛以書召舜卿,舜卿欲往。鳳翔總管以敵兵勢盛張,吾城可恃,德順不可守,勸勿往。舜卿曰:申愛生平未嘗識我,一見為知己,我知德順不可守,我往必死。然以知己故,不得不死也。乃舉行橐付族父明德為死別,冒險而去。既至,不數(shù)日受圍。城中義兵七、八千而已,州將假舜卿鳳翔總管府判官,守御一一委之。凡受攻百日,食盡乃陷,軍中募生致之,不知所終,時年五十三。詔贈太師,配食褒忠廟。舜卿少時,過襄垣題酒家一詩,詞氣豪放,時輩少有及者。又如云:玉鞭再過長安道,人面依前似花好。殷勤勸我梨花春,要看尊前玉山倒。舜卿詩句類此者多?!荆樚旄疽鼋蛑?。)】
太師魯國忠武王,名木華黎,扎剌兒氏。以戚里從討漠北諸郡,有功。歲丙寅,拜左萬戶。進(jìn)兵討金。丁丑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癸未薨,年五十四。
王生于阿難水之東,生時白氣充帳,有神巫見而異之曰:此非常兒也。及長,身長七尺,虎形虬須,黑面。多謀畧,雄勇冠一時。與博爾朮、博爾忽、赤老溫,俱以忠勇佐太祖。時號為掇里班曲律,猶言四杰也?!荆ㄌT?。)】 太祖軍常失利,會天大雪,失牙帳所在,臥草澤中。王與博爾朮,濕氈蔽之,自暮及曉,竟不移足。是歲丙寅,太祖即皇帝位。是歲開禧二年,金太和六年也。
癸未春三月,王至聞喜縣,疾篤。召弟帶孫謂之曰:我為國家助成大業(yè),事干戈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fù)遺恨。所恨者,汴京未下耳。汝等勉之。言訖薨?!荆ǔ鍪兰?。)】 丞相東平章憲王,名安童,太師忠武王四世孫。至元二年,由宿衛(wèi)官拜中書左丞相。十二年從皇子行邊,二十一年還朝,復(fù)拜中書右丞相。二十六年罷相。三十年薨,年四十九。
世祖皇帝追錄元勛,召入宿衛(wèi)官,置位在百僚上。時太夫人帖木倫,以椒房之故,嘗入宮中。一日,上從容問及公,夫人對曰:安童年雖幼,公輔器也。上曰:何以知其然?夫人曰:每朝退與前輩老成人語,未嘗一親年少輕浮子,是以知之。上默然?!荆ǔ鍪兰?。)】 二十五年見天下大務(wù),一入尚書省,屢上中書印,不許。明年罷相,上掌環(huán)衛(wèi)?!荆▌椎卤?。)】 三十年正月十九日,以疾薨于京師樂安里第。既殯,樹介者三月,上震悼曰:人言丞相病,朕固不信,今果喪我賢弼。詔大臣監(jiān)護(hù)喪事。
公生十八登庸,在朝位前后二十年。視事之初,勵精圖治。除前日苛政,待以寬平。抑奢淫,薄稅斂。舉賢任能,常若不及。如丞相史天澤、左丞許衡、姚樞、參政商挺,皆引置左右,同輔庶政。由是至元之初,朝廷無事,物日以繁息,倉廩之積,盈衍于外,海內(nèi)翕然,號為極治。天子嘉之,嘗曰:安童在,朕得高枕而臥,無所事矣?!荆ㄊ兰摇#?br />
丞相淮安忠武王,名伯顏,八鄰氏。其父從宗王居西域。至元初,王奉使于朝,遂拜中書左丞相。七年改同知樞密院事。十一年復(fù)拜中書左丞相??偙ニ?。十二年秋入覲,拜右丞相。明年春,宋亡。第功增食邑六千戶,復(fù)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六年進(jìn)知樞密院事。三十一年知太傅,錄軍國重事。是歲薨,年五十九。至大四年,敕建廟于臨安。
至元初年,王奉使,世祖見其貌偉,聽其言勵,曰:非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遣介還報。建謀發(fā)令,才恒出廷臣上,由是愈賢之。敕中書右丞相安童女弟,昭睿順皇后之姊之女。王若曰:為伯顏婦,不慚爾氏矣。拜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一時君相慶明,朝野晏清,號為極治?!荆ㄇ搴釉珓椎卤?。)】 十一年復(fù)拜右丞相,總襄陽兵伐宋。上曰:曹彬不嗜殺人,一舉而定江南。汝其體朕心,毋使吾赤子橫罹鋒刃。王受命,馳至襄陽,諸軍纂嚴(yán),禡師啟行。薄郢州,漂水溢涂,人病于涉。王曰:吾且飛渡大江,而憚此潢潦耶!度使一騎前導(dǎo),諸軍畢濟?!荆▌椎卤?。)】 阿朮公使左丞阿里海牙來,期渡江,不答。明日又來,又不答。阿朮自來,王曰:此大事也,主上委吾二人,余可知吾實乎?潛刻期而去。將自沙蕪口入江,宋制置使夏貴將精兵守之。乃陽言明日圍漢陽,夏貴來援,我遣奇兵襲奪沙蕪口,大兵咸會江北岸。宋戰(zhàn)艦屬江中,余三十里,我以白鷂千艘,爭陽邏堡。夏貴分兵扼戰(zhàn),命阿朮公挽舟逆上,載死士三千夜渡。是年十二月也。明旦,王戰(zhàn)夏貴,江上兵奪陽邏堡,逸夏貴,諸將請曰:貴大將而逸之,可乎?王曰:陽邏之捷,吾將遣使前告宋人,而貴走,代吾使也,貴今來矣。未幾,果以廬州歸?!荆▌椎卤?。)】 師既渡江,將佐咸賀。王曰:天子威靈,阿朮武勇,將校用命,吾何力焉!王師陳鄂城下,時漢陽將戰(zhàn),焚其蒙沖,火照城中。明日鄂人及漢陽人皆下。留阿里海涯守之,規(guī)取荊湖。王與阿朮等,東兵興國、蘄黃、南康、江州,望旗輒靡。殿帥范文虎以安慶,張都統(tǒng)以池州來?!荆▌椎卤#?二月,都督賈似道將師十萬,陳丁家洲。我士賈勇索戰(zhàn),軍容甚盛。似道聞皷聲先遁,其師遂潰。獲都督府符印,斬賊無算。太平、寧國、建康、無為、鎮(zhèn)巢皆送筦鑰請城主。行省駐建康,時江東大疫,居民乏食,乃開倉賑饑,發(fā)醫(yī)起病,人大喜曰:此王者之師也。四月獻(xiàn)宋主趙顯、謝后、全后于上都。上御大安殿,降封顯瀛國公,遣大臣告成功于太廟。上勞王,王曰:奉陛下成算,阿朮効力,臣何有功能!詔以陵州、藤州增食戶為六千。四月成宗即位于上都大安殿。時親王有違言,王陳祖宗寶訓(xùn),述所立成宗之意,辭色俱厲。諸王股栗,趨殿下拜。五月加太傅,錄軍國重事,依前知樞密院事。
天以正統(tǒng)命帝元,太祖皇帝奮起朔方,博爾朮、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四杰輔之。滅克烈、滅乃蠻、滅夏、滅金,乃有天下三分之二。宋承中華之運,西距蜀楚,東際吳越,盡有荊揚益三州之野。世祖皇帝紹運撫圖,肆容大略,發(fā)兵二十萬,授丞相伯顏,不三年而滅宋。圣文神武,固勞造化,雋功偉烈,寔由折沖。四杰開之于其前,一相擴之于其后。國家接五帝三王之緒,保無疆歷服至于億萬維年。而功臣生分爵國,死配朝廷有以也夫?!荆▌椎卤?。)】
丞相河南武定王,名阿朮,兀良合氏。初,從父都帥公征西南夷,有功。中統(tǒng)三年拜征南都元帥,將兵伐宋。至元六年加同平章事。十一年春入覲,拜平章政事。十二年留守?fù)P州,拜中書左丞相。十三年秋,兩淮平,還朝,第功加食邑二千戶。二十四年薨,年五十四。
公沈幾有智謀,臨陣對敵,英毅果決,氣蓋萬人。癸丑歲,從父都元帥征西南夷,率精兵為候騎,所向摧陷,莫敢攖其鋒。至平大理,收諸部,降交趾,踐宋境,無不在焉。其破水寨,掀闡城,奪戰(zhàn)艦于馬湖,舟指可鞠,索盜馬于山堞,賊將生擒。而又鏖戰(zhàn)三湘,褰旗五陳,是皆樹立之俊偉者也。嘗蒙憲宗賞諭:有阿朮未有名位,挺身奉國。特
- 168 -
賜黃金三百兩,以勉將來。其降大任于公,兆開于先者,誠不偶然也。六年七月,大霖雨,漢水溢,宋將夏貴、范文虎,相繼以兵來爭。又遣兵出沒東岸林谷間。公按觀兵勢,謂諸將曰:此虛形,不可與戰(zhàn)。宜整舟師,以備征。眾從之。明日,南船果趣新堡,大破之,殺、溺、生擒者五千,獲戰(zhàn)艦百余艘。于是治戰(zhàn)艦,教水軍,筑圜城,以逼襄陽。文虎率舟師來救,某知府以百艦泊百丈山掣肘城役,皆邀擊于灌灘,敗走之。裨將矮張,以軍襖百舫躍入襄州。尋乘輪船,順流東走。公與都帥劉整分艤戰(zhàn)艦以待,然薪照江兩岸如晝。公追戰(zhàn)至匱門關(guān),擒張,余眾盡殪。【(廟碑。)】 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重圍逼之。襄、樊兩城,漢水出其間,宋人植木江中,鎮(zhèn)以鐵絙,中造浮梁,樊恃此為固。我以機鋸斷木、斧絙、燔其橋。襄援既絕,公率猛士攻而拔之,襄守將呂文煥懼而出降。十二年正月,黃、蘄、江州降。公率舟師趨安慶,范文虎出降。繼下池州,賈似道統(tǒng)兵扼蕪湖,遣宋京來請和。二月,似道師次丁家洲,公與丞相議之曰:且和議未定間,昨我船出,己亂射,又執(zhí)我邏騎四人。宋人無信,惟當(dāng)進(jìn)之以兵。若避似道不擊,恐已降州郡,今夏難守。若欲實和,俟渠自來。遂與前鋒孫虎臣對陣。夏貴以戰(zhàn)艦二千五百艘橫亙江中,似道將后軍殿。時我已令諸將,順江兩岸樹炮,擊其中堅。南軍陳動,趣我船急進(jìn)。公挺身登艦,手拕衡船,雷皷大震,喊聲動天地。我?guī)熉颖酥?,大呼曰:宋人敗矣!似道倉皇失措,舳艫簸蕩,乍分乍合。公以小旗麾將校,率輕銳橫擊深入,宋軍大敗,即回棹前走。丞相以步騎夾岸掎之,追犇百五十里,殺、溺死者,蔽江而下。獲戰(zhàn)艦二百余艘,都督府圖籍、印符,悉為我有。軍資器仗狼籍不勝計。是日,似道以輕舸東走揚州;夏貴走廬州。朝廷以宋重兵皆駐江都、臨安,倚之為重。四月,命公圍守?fù)P州。公次真州,與南舟戰(zhàn)朱金沙,殲其千人,獲盬艘三千艘。既抵維揚,視揚子橋河路,漕真粟,以助揚乏。即樹柵,以斷其餉道。宋都統(tǒng)姜才,領(lǐng)馬步二萬來爭,期于必取。南軍夾河為陣,公麾騎士踰河直斫姜才陣,所將多亡命叛降。余皆淮卒勁勇,養(yǎng)銳日久,戰(zhàn)數(shù)合,堅不能卻。我佯北,才軍果逐之。我奮而回戈,萬矢雨集,彼不能進(jìn),騎先遁去。我隨以鐵騎蹂之,追奔斬截萬千余級。
兩淮鎮(zhèn)將張世杰、孫虎臣,以兵萬艘駐焦山東。七月,公登石公山萆而望之,舳艫連接,旌旗蔽江。公曰:可燒而走也。遂摘抗健善彀者千人,載以巨纜,分兩翼夾射。公居中,合勢進(jìn)擊。繼以火矢著其篷檣,煙焰赫赫,窘無所出。先是,虎臣命前船悉沉鐵纜于江,示以必死。至是,欲走不能,前軍爭赴水死,后軍哄走。追至圌山,獲白鷂子七百艘。是故淮東諸軍不敢出矣。七月,朱煥以揚州降。泰州守將開北門,納我?guī)煟瑘?zhí)庭芝等出,繼奉命戮揚州市。揚、泰既下,公申嚴(yán)士卒,不得入城,致毫發(fā)犯。有武衛(wèi)軍校掠民二馬,即斬徇眾。其號令肅賞罰信,有古名將風(fēng)。
九月,兩淮悉平。冬,北勤見世祖于大明殿。庭陳宋俘,設(shè)大宴賀。因上奏曰:是皆陛下威德所致,臣何與焉!第功行賞,實封泰興縣二千戶。二十三年,奉命北伐叛王昔剌木等。明年凱還,繼西征至哈剌霍州。以疾薨。
公貴而不有其位,難而克任其責(zé)。料敵明,臨機果,聞敵所在,忠勇奮發(fā),不俟嚴(yán)辨,躍馬挺槊,陷陣深入。故士卒咸服,爭出死力。南征北討,四十年間,大小百五十戰(zhàn),未嘗敗衂。其追降生擒者,皆釋而不問。及處間暇,恂恂似不能言。論者謂公智、信、仁、勇四者兼?zhèn)?,與孫吳合云?!荆úR碑。)】
丞相楚國武定公,名阿里海涯,畏吾氏。幼事潛邸,至元元年,由中書省郎中參議省事,出兼河南行省,轉(zhuǎn)廉訪使。五年治兵于汴,復(fù)僉行中書省。七年,拜參知政事,兼漢軍都元帥。十一年拜中書右丞。宋亡,拜平章政事。十五年拜湖廣行省左丞,未行薨,年六十。
公幼聰穎而辯,長躬農(nóng)耕,喟然曰:大丈夫當(dāng)立功國家,何至與細(xì)民勤本畎畝!釋耒去,求讀北庭書,一月而盡其師學(xué),甚為舅氏習(xí)拉帶達(dá)剌罕所異。嘆曰:兒家門戶,其由子大。及從事大將卜鄰吉乃,俾其子故中書右丞相呼魯不花,從受北庭書,又薦其忠謹(jǐn),得宿衛(wèi)潛藩。己未,從濟江。帝射虎未殪,公舍馬徒步,挺矛舂殺之。攻鄂,先眾而登,擒一人還,流矢貫喉出項,帝勇之,賜銀為兩半百。先是,吐蕃有貯甘露寶函石室藏山穴者,凡再使求之,皆為大蛇奇獸所據(jù),莫敢前。最后遣公至,無所見,竟與俱歸?!荆菱肿竦辣?。)】 幼主面縛,公入覲賀,始庭拜平章政事。還,移兵靖江,破嚴(yán)關(guān),敗馬都統(tǒng)于臨川,陳、張兩總管小客江。諭經(jīng)略馬暨不下,凡攻四十余日而拔。公以靖江遠(yuǎn)中土,非長沙匹,民性鷙囂,易叛難服,不重典刑之,廣西他州不可言以綏徠。其坑之,市斬暨。傳檄下柳、郁林、橫、邕、廉、象、潯、藤、梧、貴、昭、融、賓、宜、賀、化、高、容、欽、雷,為州二十;廣、肇慶、德、慶、封,為州三十六,以通遞舟。承制以萬戶史格行宣慰司靖江。特磨農(nóng)士貴,南州牧莫大秀,皆請內(nèi)屬。乃開全之湘水三十六。燧嘗讀諸君書,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未嘗不興慨嘆于武敏。聞用兵端,視南國為奇貨,思圖形丹青垂譽竹帛于今日,后者如取諸懷。及襄陽下,方戍淮西,功已不出乎己。大師南伐,復(fù)分兵淮東,渡江捷聞,一失聲而死。豈先福始禍者,誠如道家所忌耶!公皷其軍留戍所余不能倍萬,名城通都,身至力取,利畫海表,圖地籍,民半宋疆理。最所下州,荊之南十四,淮西四,湖南九,江之西二,廣西二十有一,廣東、海南各四,凡五十八。自余洞夷山獠,苛氈被毳,大主小酋,棋錯輻裂連數(shù)千里,聽令者猶不與存。其依日月之末光,張雷霆這余威,以會其成功者,亦一世之雄哉!今列其由省幕戎麾與所受降,登宰相者有二:蒙古帶、阿剌韓。平章十二:奧魯赤、虎突、帖木兒、阿力史格、呂文煥、帖木兒、李庭、李恒、張弘范、劉國杰、程鵬飛、史弼。右丞四:咬突、完顏、那懷、阘出落也訥。左丞四:塔海、唐兀帶、劉徐、趙修已。參政十三:賈文備、鄭也可、何瑋、張鼎、樊楫、朱國寶、張學(xué)賓、家?guī)?、烏馬兒、孛羅合達(dá)耳、高達(dá)、馬應(yīng)云、從漢龍,都元帥宣慰使總管萬夫千夫之長又什伯,是觀出其門者眾多。又足征公蓋推勞人也?!荆ú⒊錾竦辣?。)】
太師廣平貞憲王,名玉昔,阿兒刺氏,賜號月呂祿那演。初襲父職,為右萬戶。至元十二年拜御史大夫。二十四年將兵平乃顏,以功加伏傅。二十九年加錄軍國重事,知樞密院事。三十一年進(jìn)太師。元貞元年薨,年五十四。
公小字玉昔,迨至貴顯,寵以不名,賜號月呂祿那演?!荆ㄗg云能也。)】 國初,官至簡古,置左右萬戶,位諸將之上首。以公之祖博爾朮居右。公弱歲襲爵,統(tǒng)按臺部眾,器量宏達(dá),襟度淵深,莫測其際。世祖聞其賢,驛召赴闕,見其風(fēng)骨龐厚,解御衣銀貂以賜。國朝重天官內(nèi)饍之選,特命公領(lǐng)其事,侍宴內(nèi)殿,公起行酒。詔諸王妃,皆執(zhí)婦道。上即位,進(jìn)秩太師,佩以上方玉帶、寶服,還鎮(zhèn)北邊。元貞元年冬,議邊事入朝,兩宮錫宴酬酢,盡歡如家人父子。然還鎮(zhèn)有期,不幸遘疾,以十一月某日薨。【(并出高唐閻公撰勛德碑。)】
太師淇陽忠武王,名月赤察兒,許慎氏。至元十八年由宿衛(wèi)官拜宣徽使。三十年拜知樞密院事。明年加太保,錄軍國重事,樞密院、宣徽使如故。大德四年進(jìn)太師。至大元年拜和林行省右丞相,封淇陽王。四年朝京師,薨,年六十五。
王性仁厚儉勤,事母備諸孝敬。資貌奇?zhèn)?,望之如神。世祖雅聞其賢,復(fù)憫其父之死事也,年十六召見。容貌端重,奏對詳明。上驚喜曰:失列門有子矣!則命領(lǐng)四怯薛者。國制分宿衛(wèi)供奉之士為四番,番三晝夜。凡上之起居飲食、諸服御之政令,怯薛之長皆總焉。二十七年桑哥既主尚書省,簧皷上聽,殺異己者,箝天下口,以刑爵為貨而販之,咸走其門入貴價以買所欲。貴價入則當(dāng)刑者脫,求爵者貴。不四年,紀(jì)綱大紊,人心駭愕。尚書平章政事也速答兒,王之太官屬也。潛以其事告王,王奮然奏劾,桑哥伏誅。上曰:月赤察兒伐人奸發(fā)其蒙蔽。乃以沒入桑哥黃金四百兩,白金五千五百兩,及水田、水硙、別墅賞其清疆。上詔王曰:公之先佐我祖宗,常為大將,攻城戰(zhàn)野,勛烈甚著。公之國元老宣忠底績,清謐中外。朕昔入繼大統(tǒng),公之謀猷又多。今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以公為右丞相。依前太師錄軍國重事,特封淇陽王。佩黃金印,宗藩將領(lǐng)實瞻公麾進(jìn)退,其益懋乃德,悉乃心力,毋替所服。【(并出清河元公撰勛德碑。)】 四年王入朝仁宗于大明殿,眷禮優(yōu)重。九月六日疾,敕御醫(yī)診療,勿克,三日薨。
樞密句容武毅王,名土土哈,欽察氏。世為欽察國主,國亡,率其種人入宿衛(wèi)。至元十四年,王將兵北伐,有功,升同知太仆院事,領(lǐng)羣牧司事。二十二年拜樞密副使,欽察親軍都指揮事。大德元年遷同知樞密院事。是歲薨,年六十一。
公欽察人,其先系武平北連川按答罕山部族,后徙西北絕域。有山曰玉理伯里,襟帶二河。左曰押赤,右曰也的里,遂定居焉。自號欽察,其地去中國三萬余里,夏夜極短,日暫沒輒出。川原平衍,草木盛茂。土產(chǎn)宜馬,富者馬至萬計。俗袵金革,勇猛剛烈,風(fēng)土使然。公之始祖曲年、高祖唆末納、曾祖亦納思,世為欽察國王。公為將鷙猛,先期制敵,應(yīng)變?nèi)缟?。尤善激昂士氣,臨陣誓師,人百其勇。至若出司閫鉞,入贊機樞、忠國大計,知無不言。古之所謂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于公見之?!荆o(jì)績碑。)】
丞相興元忠憲王,名完澤,土別燕氏。中統(tǒng)三年,以大臣子選侍東宮,遂拜詹事。至元二十八年尚書省罷,拜中書右丞相,加太傅,錄軍國重事。居相位十三年。大德七年薨,壽五十八。
中統(tǒng)三年,封皇子為王,領(lǐng)中書省。是為裕宗。詔選王府僚屬,聞公之賢,有以應(yīng)選。久之,署東宮詹事長。入籌帷幄,出掌環(huán)衛(wèi),小心畏慎,夙夜在公。?;噬跗髦刂R蝗諘嘧谑?,指公語眾曰:先正有言,為人上者當(dāng)務(wù)親善遠(yuǎn)惡。若善人如完澤,豈易得哉?天佑皇元,宗臣碩輔、稟靈河岳者,不為不眾。若夫忠藎傳家,薦履上臺,績用著于累朝,處中書十有二考,惟公一人。當(dāng)其四罪咸服,治底雍熙,既彰世祖知人之明;至于運佐重光,元貞載造,偃革以宅,南交睦族,以協(xié)萬邦,拯災(zāi)救患,博施濟眾,克廣圣朝安民之惠,致君唐虞之效,昭然在人耳目矣。【(并出勛德碑。)】
丞相順德忠獻(xiàn)王,名哈剌哈孫,斡羅那氏。至元元年,朝廷錄勛臣,后拜宿衛(wèi)官,襲號答剌罕。二十二年拜大宗正。二十八年,拜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是年,入拜中書右丞相。七年拜右丞相。十一年夏,升和林宣慰司為行省,王以太傅行省事。至大元年薨,年五十二。丁未春正月,宸御晚駕,時武宗撫兵居北,王封府庫,稱疾臥闕下,理機務(wù)如故。中闈以奸臣謀,絕北道驛,欲行祔廟禮。王格其事,密記授使間走,踰兩驛,始得傳馳報武宗。諸懷詐者,數(shù)欲害王,王不為動,內(nèi)外栗栗,視王以安。會仁宗擒滅其黨,發(fā)使迎武宗。四月,仁宗及皇太后如上都,王繼往。五月,武宗即位,加太保錄軍國重事?!荆ㄒ焉喜椎卤?。)】
平章魯國文貞公,名不灰木,康里氏。由國學(xué)生擢利用少監(jiān),出為燕南提刑按察使。召為參議中書省事,歷吏、工、刑三部尚書,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至元二十八年,拜平章政事。三十一年出為陜西行省平章政事。將行,留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平章軍國事。大德二年加行御史臺中丞,領(lǐng)侍儀司事。薨年四十六。
公于二十四年桑哥憤中書,殺盧世榮,奏立尚書省,盡統(tǒng)中書六曹。誣殺參政楊居寬、郭佑,中外為之不寒而栗。大為句考無遺利矣。勢焰熏天,求及門者如輻輳轂,自平章而下,省退則歸其第。一旦,獨延公至堂,貌敬而忌忮日深,諷巨商偽為訟冤,入大珠貨,公拒不受。伺其退食,必其不坐刑曹,闔省叩請而免,遂疢。帝還上都,輦載其弟野禮失班,謂之曰:而兄必以某日來迎。果以其日公立道周,見其孱瘠,曰卿耽苦于書致者。顧當(dāng)國臣,問祿幾何,對以滿病告者,卒不給。帝曰:其父童丱事朕,恪勤至死,是又朕所教育,貧不能家,何以告為?其盡以給,且厚賜之?!荆ú⑸竦辣?。)】
平章武寧王憲王,名徹理,衍只吉氏。由宿衛(wèi)擢利用監(jiān)卿。至元二十八年,拜御史中丞。明年,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大德元年,拜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大夫。七年,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九年,入拜中書平章政事。是歲薨,年四十七。
中書耶律文正公,名楚材,字晉卿。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金尚書右丞文獻(xiàn)公履之子,為燕京行省員外郎。歲乙亥,城降,遂屬國朝,扈從征伐諸國。辛卯拜中書令。癸卯薨,年五十五。公以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生。文獻(xiàn)公通術(shù)數(shù),尤邃于太玄,私謂所親曰: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dāng)為異國用。取左氏之楚雖有材,晉實用之,以為名字?!荆ㄆ秸滤喂竦辣嘁娦袪?。)】
中書楊忠肅公,名惟中,字彥誠,弘州人。國初,奉使西域。歲乙未,用兵漢上,領(lǐng)軍前行中書省。癸卯,拜中書令。壬子,出為河南經(jīng)畧使,遷陜右四川宣撫使。己未,王師伐宋,拜江淮宣撫使。是歲薨,年五十五。
總帥汪義武王,名世顯,字仲明,鞏昌人。金季以戰(zhàn)功擢千夫長,累遷鞏昌府便宜總帥。金亡踰年,始屬國朝,職仍舊。尋賜金符,伐蜀有功。癸卯歲卒,年四十九。萬戶嚴(yán)武惠公,名實,字武叔,泰安長清人。金季據(jù)東土,歲庚辰,籍所部州民來歸。太師國王承制,授金紫光祿大夫,行尚書省事。甲午朝于和林,授東平行軍萬戶。庚子薨,年五十九。
萬戶張忠武王,名柔,字德剛,易州定興人。金季累遷中都留守,行元帥府事。國兵至,被執(zhí),授河北東西等路都元帥。金亡入覲,遂遷萬戶。將兵伐宋。中統(tǒng)三年,以年老乞致仕,封安肅公。至元三年,城大都,起判行工部事。進(jìn)封蔡國公。五年薨,年七十九。
元帥張獻(xiàn)武王,名弘范,字仲疇,萬戶忠武王第九子。初,代其兄?jǐn)z順天府事。中統(tǒng)三年,授行軍總管,從征李璮。至元改元,授順天路總管,移守大名。六年兵圍襄陽,授益都行軍萬戶,改亳州萬戶。宋亡,拜江東道宣慰使,請逐益、衛(wèi)兩王,遂拜蒙古漢軍都元帥。十六年冬,嶺海平,入覲。十七年卒,年四十三。
太保劉文正公,名秉忠,字仲晦,號藏春,順德邢臺人。少隱武安山,因祝發(fā)從釋氏游,法名聰,為五臺山書記。后居云中,從海云師應(yīng)召北上,留侍潛邸,凡征伐謀議皆與焉。至元初,翰林王鶚請公改正衣冠,詔從之。遂拜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十一年薨,年五十九?!荆ㄒ陨享樚旄疽鼋蛑尽#?br />
丞相史忠武王,名天澤,大都永清人。乙酉,嗣其兄職為元帥。乙丑,授真定、大名、河間、濟南、東平五路萬戶。壬子,授河南經(jīng)畧使。中統(tǒng)元年,授河南宣撫使,尋授討淮軍馬經(jīng)畧使。二年入拜中書右丞相。至元三年,皇子王領(lǐng)中書省兼樞密使,遂拜中書右丞相兼樞密副使。八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十一年,與丞相伯顏總兵伐宋,至郢,以疾還。十二年薨,年七十四。
平章廉文正王,名希憲,字善甫,畏吾氏,由父官廉訪使,氏焉。初,事上潛邸。歲癸丑,授京兆宣撫使。丁巳,宣撫司罷。中統(tǒng)元年,復(fù)為京兆宣撫使。未幾,拜中書右丞,行秦蜀省事,就拜平章政事。四年召入朝,拜中書平章政事。至元二年,分省山東,踰月召還。七年罷相。十一年行省事北京。明年行省江陵。十四年以疾召還,十七年薨,年五十。
左丞相張忠宣公,名文謙,字仲謙,順德沙河人。歲丁巳,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中書左丞,行大名宣撫司事。至元改元,行省事于中興。七年拜大司農(nóng)卿。十三年拜御史中丞。明年,拜昭文館大學(xué)士,領(lǐng)太史院事。十九年拜樞密副使,是歲薨,年六十七。
內(nèi)翰竇文正公,名默,字子聲。初名杰,字翰卿,廣平肥鄉(xiāng)人。歲己酉,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太子太傅,辭不受,改翰林侍講學(xué)士。未幾,以疾辭歸。三年復(fù)召入朝,職如故。至元十七年,拜昭文館大學(xué)士,是年卒,年八十五。
右丞姚文獻(xiàn)公,名樞,字公茂,號雪齋,營州柳城人,復(fù)遷洛陽。初,為燕京行臺郎中。未幾,辭去。歲庚戌,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東平宣撫使。明年,召拜太子師,辭不受,改大司農(nóng)。四年拜中書左丞。至元五年,出僉河南省。十年拜昭文館大學(xué)士,詳定禮儀事。十三年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十七年薨,年七十八。太宗世,詔孔子五十一代孫元措,仍襲封衍圣公。卒,其子與族爭求嗣為訟。及事潛藩,帝時曰:第往力學(xué),俟有成德達(dá)才,我則官之。又聞曲阜有大雅樂,命東平守臣員,闕充補,無輟隸習(xí)。以宣撫東平,嘗閔先圣之后,詩書不通,義理不究,與凡庶等。版洛士楊庸選孔、顏、孟三族諸孫俊秀者,授之經(jīng)而學(xué)夫禮,授庸教官,以成國家育材待聘、風(fēng)動四方之美。又詳議王鏞煉習(xí)故實,宜令提舉禮樂,庶其歲久不致崩壞,皆從之?!荆ㄉ竦辣?。)】
右丞許文正公、太史王文肅公、太史郭公?!荆ú⒁娞吩鹤?。)】
尚書劉文獻(xiàn)公,名肅,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興中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東平嚴(yán)侯幕官。歲壬子,應(yīng)召北上,授邢州安撫使。中統(tǒng)元年,拜真定宣撫使。明年召右三部尚書,兼議中書省事。四年致仕,仍議中書省事。是歲卒,年七十六。
平章宋公,名子貞,字周臣,潞州長子人。國初為東平行臺幕官。中統(tǒng)元年拜益都宣撫使,召為右三部尚書。王師圍濟南,參議行中書省事。至元二年拜翰林學(xué)士,參議中書省事。未幾,拜平章政事。三年以年老辭位,詔中書大事即其家議之。五年薨,年八十。
參政楊文獻(xiàn)公,名果,字正卿,祁州蒲陰人。金正大初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河南課稅及經(jīng)畧司幕官。中統(tǒng)元年,拜北京宣撫使,明年入拜參知政事。至元六年出為懷孟路總管,其年薨,年七十三。
宣慰張公,名德輝,字耀卿,冀寧交城人。國初,為丞相史忠武王幕官,尋召居潛邸。中統(tǒng)五年拜河?xùn)|宣慰使,入拜翰林學(xué)士,參議中書省事。出為東平宣慰使,就僉山東行省。復(fù)召參議中書省事,表乞致仕。未幾,起為侍御史,遂致仕歸。至元十一年卒,年八十。
上在潛邸,歲丁未,遣使來召。既見,王從容問曰:孔子沒后,其性安在?對曰:圣人與天地終始,無所往而不在。王能行圣人之道,即為圣人。性固在此帳殿中矣。
左丞李忠宣公,名德輝,字仲貫,通州潞縣人。初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授燕京宣撫使,歷山西宣撫使,太原路總管。至元五年,召為右三部尚書,八年拜北京行省參知政事,十一年遷安西王相。明年以安西王相撫蜀,又明年拜西川樞密副使。十七年拜安西行省左丞,命未下而薨,年六十三。
參政商文定公,名挺,字孟卿,曹州濟陰人。其先本姓殷氏,避宋諱改焉。國初為東平行臺幕官,入事潛邸。為京兆宣撫司郎中,就遷副使。中統(tǒng)元年,改宣慰司為行中書省,遂僉行省事,明年進(jìn)參知政事。坐言者罷。起為四川行樞密院事。至元元年,入拜參知政事,六年同僉樞密院事,累遷副使。十年出為安西王相,十五年王薨,十七年王相府罷,坐事得免。二十年復(fù)為樞密副使,尋以疾辭。二十五年薨,年八十。正奉大夫中書參知政事,贈推誠協(xié)謀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魯國文定公。
自號左山,蓋取曹南山名也。至元二十五年上問公何在?左右對曰:居京城南。問公年?中丞董文用對曰:八十矣。上曰:惜乎老矣!是年十二月薨。延佑二年,其子琦,能畫山水,時為集賢侍講學(xué)士,仁宗皇帝詔曰:在昔漢臣若姚公茂實、竇漢卿、張仲謙、商孟卿,實佐佑我世祖光啟大業(yè)。而商孟卿爵謙未加,朕甚憫焉。遂有前謚,命琦歸,焚黃致祭于其墓。復(fù)詔立公神道碑,先命翰林學(xué)士承旨程巨夫撰文,后更命元明善。以翰林承旨趙孟俯書丹篆額。有詩文,號左山集。五子,琥、璘、瑭、瓛、琦。
琥字召符,至元二十七年兩拜監(jiān)察御史,三十年遷國子司業(yè),自號獨照。有文集曰彝齋。
瑭,字體符,為太子中書舍人,年五十掛冠。初江南既平,欲引水通舟楫于京師。與大府掾馬之貞友善,薦于丞相伯顏曰:此人知水利,家故有書。言宋人都汴時,僧應(yīng)言錢塘范金佛舟載以歸,東河其跡故在,是知復(fù)泗水,可南達(dá)于河、于淮海、于江、北入漳濟,引而可通于白溆入海之渠。沂而至于潞縣,達(dá)于京師,則輪販漕運之利,不待車輦矣。丞相以聞,即命之貞由通州而南,相其原隰,集量穿渠。二十六年成,便利甚大,賜名會通河,召實始之。
琦,字德符,大德八年,成宗皇帝以勛臣子召入,備宿衛(wèi)。仁宗皇帝在春宮,復(fù)以充近侍。大德十一年,以春宮旨奏于武宗皇帝,擢于集賢學(xué)士朝列大夫。調(diào)大名路總管府治中,不就?;蕬c元年,授中奉大夫集賢侍講學(xué)士。延佑四年,詔命以通奉大夫升為侍讀。仁宗皇帝眷渥特厚,既敕賜立其父神道碑,復(fù)賜楮幣五百疋。英宗在儲位時,一日侍,上頤指而示之曰:商德符,世祖舊臣。商孟卿子,當(dāng)優(yōu)遇之。泰定元年,除秘書卿,卒。
樞密趙文正公,名良弼,字輔之,趙州贊皇人。國初舉進(jìn)士,教授趙州。歲辛亥,召居王邸。歷邢州、陜西幕官。己未,王師伐宋,參議元帥府事。中統(tǒng)元年,拜陜西、四川宣撫使。至元七年,授高麗經(jīng)畧使,奉使日本。還朝,改四川經(jīng)畧使。十年拜同僉樞密院事。居官九年,以疾辭歸。二十二年薨,年七十二。
參政賈文正公,名居貞,字仲明,真定獲鹿人。初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授中書左右司郎中,參議中書省事給事中。至元十年襄陽降,授襄陽路總管。十二年僉行中書省事。十四年遷湖北道宣慰使。明年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十七年薨,年六十三。
內(nèi)翰王文康公,名鄂,字百一,開州東明人。金正大初,中進(jìn)士第,累擢尚書省右司員外郎。金亡,居保定。歲甲辰,召居王邸。中統(tǒng)元年,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奏立翰林院,詔從其請。至元五年致仕,十年卒,年八十四。【(有行狀及碑銘詳在藝文門。公初仕不受,葬金主而后仕。)】
內(nèi)翰王文忠公,名盤,字文炳,廣平永年人,金正統(tǒng)中,登進(jìn)士第。中統(tǒng)初,擢益都等路宣撫副使。王師圍濟南,參議行中書省事,遷翰林直學(xué)士,出為真定宣慰使。至元元年,復(fù)召入翰林,尋兼太常卿,進(jìn)拜承旨,居翰林。二十年累乞致仕,不許。年八十二,始遂所請。三十年卒,壽九十二。
尚書李公,名昶,字士都,東平須成人。金興定中,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東平嚴(yán)侯幕官,中統(tǒng)元年,召至京邸,明年以翰林侍講學(xué)士,行東平路總管同議官。至元五年召拜吏部尚書。七年除南京路總管,不赴。八年起為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遂致仕歸。二十六年卒,年八十七。
太常徐公,名世隆,字威卿,陳州西華人。金正大中,登進(jìn)士第。國初為東平行臺幕官。中統(tǒng)元年,拜燕京宣撫使,三年除太常卿。至元元年,遷翰林侍講學(xué)士,兼太常卿,又兼戶部侍郎。七年拜吏部尚書,出為東昌路總管,擢山東道提刑按察使。十五年移江北淮東道。十七年召為翰林學(xué)士,又召為集賢學(xué)士,皆以疾辭不行。二十二年卒,壽八十。
二年移治順天,歲饑,民乏食,公發(fā)粟貸之,所活者甚眾。三年宣撫司罷,公還東平。總管嚴(yán)公奏:太常登歌樂句,圣上觀于日月山,既而發(fā)還,今十余年矣。乞增宮懸大樂、文舞、武舞、令舊工教習(xí),以備大祀。上可其請,就除公太常卿以主之,兼提舉本路學(xué)校事。四年上問堯、舜、禹、湯為君之道。公娶書所載帝王事以對。上喜曰:汝為朕直解進(jìn)讀,我將聽之。書成,上命翰林承旨安藏譯寫以進(jìn)。至元元年,除翰林侍講學(xué)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諮訪而后行。詔命典冊,多出公手。公選前賢內(nèi)外制可備館閣用者,丹百卷,曰瀛洲集,至今用之?!荆ú⒊瞿怪尽#?br />
皇元受天命,肇造區(qū)夏,列圣相承,未遑文治。上在潛邸,獨喜儒士,凡天下鴻才碩學(xué),往往延聘以備顧問。壬子歲,自漠北遣使來征公,見于日月山之帳殿。上方治兵征云南,因問:此行如何?公對曰:昔梁襄王問孟子,天下烏乎定?孟子對曰:定于一。襄王曰:誰能一之?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殺人,天下可定,況蕞爾西南夷乎!曰:誠如威卿言,吾事濟矣。是歲,云南諸國降。上既登極,每有征伐,必諭以不殺,于是四方未稟正朔之國,愿來臣屬者,踵相躡于道。十余年間,際天所覆,咸為一家。土宇之廣,開辟以來未有也。不嗜殺之效,其捷如此。然一言寤意,皆自公發(fā)之。
六年作新大都于燕,宗廟之制未有議者,公奏曰:陛下帝中國,當(dāng)行中國事,事之大者,首推祭祀。祭祀必有清廟。因以圖上,乞敕有司以時興建。從之。踰年而廟成,公以所教太常禮樂亦備,遂迎祖宗神御入藏太室,因奉安而大饗焉。禮成,上悅,賞賜良渥。
公明習(xí)前代典故,尤精律令。事有至難,獄有大疑,使公決之,不暇閱成案,立談之間,引援區(qū)別,氷釋理順,載法之文,法外之意,無不包舉。雖專門名家者,亦不如是之審。至論事,口悱悱然若訥者。及秉筆而書,頃刻千百言,言盡意到,燦然成文。人謂尚書說事,手敏于口。公之奏議,典贍詳悉,無迂疏之累;古文傳正明白,無奇澀之偏;歌詩則坦夷瀏亮,無雕琢晦深之??;四六則駢儷親切,無牽就支離之弊。雖然,在公悉為余事。惟愛君憂國之心,堅如金石。不以仕宦為污,不以辭退為高,不以衰老疾病為憊。茍聞時政有所可否,論思獻(xiàn)納,常若言責(zé)之在己。倦倦不替,至死乃已。合于古人畎畝不忘君之義也?!荆ú⒊瞿怪尽#?br />
廉訪使楊文憲公,名奐,字煥然,奉天人。國初舉進(jìn)士第,授河南路征收稅課所長官,廉訪使。歲壬子,參議京兆宣撫司事。乙卯卒,年七十。
君母程氏,嘗夢東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筆授之,已而君生。父蕭軒翁,以為文明之象,就為制名。年十一,丁內(nèi)艱,哀毀如成人。日蔬食,誦孝經(jīng)為課,人以天性稱焉。又五年,師鄉(xiāng)先生吳榮叔。未幾,賦策成,有聲場屋間。年三十三赴廷試,興定辛巳,以遺誤下第。同舍盧長卿、李欽若惜君連蹇,勸試補臺掾。臺掾要津,士子慕而不得者。君答書曰:先夫人每以作掾為諱,仆無所以肖不能顯親揚名,敢貽泉下之憂乎!正大初,君草萬言策,將詣闕上之。所親謂其指陳時病,辭旨剴切,他人所不敢言。保為當(dāng)國者所沮,忠信獲罪,君何得焉?君知直道不容,即日出國門而西,教授鄉(xiāng)里?!荆ㄔz山撰墓碑。)】
君著述有還山集六十卷,始于古賦,次之以古律、詩文,又次之碑志、記說、銘贊、雜文,概數(shù)十卷。隱而天道性命之說,微而五經(jīng)百氏之言,明圣賢之出處,辨理欲之消長,可謂極乎精義入神之妙。天興近鑒三卷,自壬辰正月至甲午六月絕筆,其書法如古之史臣,其議論如胡氏之春秋也。正統(tǒng)書六十卷,自唐虞至于五代,一年一月一日各有所書事。三代以上存而不議,秦漢而后附之以論。其敘曰:正統(tǒng)之說其所以禍天下后世者,凡以不出于孔孟之前故也。且夫湯武之應(yīng)天順人,后世莫可企及。猶曰:予有慚德,武未盡善后世僻王乃復(fù)賴前哲,概以正統(tǒng)之傳,非私言乎!今八例,曰得、曰傳、曰衰、曰復(fù)、曰與、曰陷、曰絕、曰歸。始皇十年貶絕、陷者何?懲任相之失也!太宗傳之而曰得者何?志奪宗之惡也!責(zé)景帝者何?短通喪也!責(zé)明帝者何?啟異端也!與明宗者何?有君人之言也!與周世宗者何?世宗而在禮樂可興也!如是八例,其說累數(shù)十萬言,以謂不如是,則是非不白,治亂不分,勸戒不明,雖歷百千萬世,正統(tǒng)之為正統(tǒng),昭昭矣?!荆ㄒ婔攪鴸|游錄。)】
內(nèi)翰李文正公,名冶,字仁卿,真定藁城人。金正大末,登進(jìn)士第。壬辰北渡,居太原藩府,交辟皆不就。至元二年,詔拜翰林學(xué)士,明年以疾辭歸,居元氏之封龍山。十六年卒,年八十八。
翰林視草,惟天子命之,史館秉筆,以宰相監(jiān)之,特書佐之。派有司之事爾,非作者所敢自專,而非非是是也。今者猶以史館為高選,是工諛譽而善緣飭者為高選也。吾恐識者羞之。【(敬齋泛說。)】 吾聞文章有不當(dāng)為者五:茍作一也;徇物二也;欺心三也;蠱俗四也;不可以示子孫五也。今之作者,異乎吾所聞矣,不以為所不當(dāng)者之為患,惟無是五者為患。【(泛說。)】
太史楊文康公,名恭懿,字符甫,奉元人。隱居不仕。至元十二年,召至京師,未幾辭歸。十六年以修歷召,歷成,授集賢學(xué)士兼太史院事。二十九年以議中書省事召,皆以疾辭不行。三十年卒,年七十。
十六年詔安南王相敦遣赴都,九月入見,詔于太史院改歷。十七年二月副樞領(lǐng)太史易教、領(lǐng)太史衡及公等上改歷。奏曰:臣等編考自漢以來歷書四十余家,精思推算,晝夜測驗,舊儀難用,而新者未備。故日行盈縮,月行疾遲,五行周天,其詳皆未精察,四方亦未測驗參考。臣等共議,權(quán)以新儀木表與舊儀所測相較,得今歲冬至晷景及日躔所在,與所舍分度之差,大都北極之高下,晝夜刻長短,參以古制,創(chuàng)立新法推算,成辛巳歷。雖或未精,然比之前改歷者,附會歷元,更立日法,令踵故習(xí),顧亦無媿。然立每歲測驗,修改歷二三十年,庶盡其法??墒谷缛展伲仄渎?,測驗恒久,無改歲之事矣!又合朔歷日,日行歷四時一周,謂之一歲。日踰一周,復(fù)與日合,謂之一月。一月之始,日月相合,故謂合朔。自秦廢歷,紀(jì)漢太初止,用平朔法,大小相間或有二大者,故曰食多在晦日或二日,測驗時刻亦鮮中。宋何承天測驗四十余年,進(jìn)元嘉歷。始以月行遲速定小余,以正朔望,使食必在朔,名定朔法,有三大二小。時以異舊罷之。梁虞■〈廣刂〉造大同歷,隋劉孝孫造皇極歷,皆用定朔,為時所沮。唐傅仁均造戊寅歷,定朔始得行。貞觀十九年四月頻大,人皆異之,竟改從平朔。李淳風(fēng)造麟德歷,雖用平朔,遇四大則避。又言以平朔間之,又希合當(dāng)世,為進(jìn)朔法,使無元日之時。至一行造大衍歷,謂天事誠密,四大二小何傷?誠為確論,然亦循常不改。臣等更造新歷,一依前賢定論,推算皆改從實。今十九年歷,自八月后,四月并大,實日月合朔之?dāng)?shù)也。是日,方列跪未讀奏,詔賜魯齋及公坐,論曰:卿二老毋自勞,謹(jǐn)教示諸人耳。四月授集賢學(xué)士兼太史院事?!荆ǔ瞿怪尽#?br />
左丞董忠獻(xiàn)公,名文炳,字彥明,真定藁城人。少為藁城令,入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宣慰燕南諸道。二年授山東東路宣撫使,未至,召為侍御親軍都指揮使。三年授山東經(jīng)畧使。至元二年授鄧州光化行軍萬戶、河南統(tǒng)軍副使。七年改山東統(tǒng)軍副使。九年遷樞密院判官行院淮西。十一年拜參知政事,遂與丞相伯顏合兵伐宋,宋亡,拜中書左丞。十四年還朝,拜僉書樞密院事,是年薨,年六十二。
王師大舉入宋,丞相伯顏行中書省,自襄陽東下,及宋人戰(zhàn)于陽邏洑。公以九月發(fā)正陽,十一年正月會丞相于安慶。安慶守將范文虎以城降,公請于丞相曰:行省兵既勞于陽邏洑,行院兵當(dāng)前行均勞。宋都督賈似道御師陳于蕪湖,似道棄師走次當(dāng)涂。公言丞相曰:采石當(dāng)江之南,和州對峙,不取慮有后顧,請先取和州。許之。遂降知州。王喜。三月有詔,時向暑,師宜持重,行中書省駐札建康,行樞密院駐札鎮(zhèn)江,時真州、揚州堅守不下,常州、蘇州既降復(fù)叛。久之,張世杰、孫虎臣約真、揚兵致死于我,真揚兵先期敗,不敢出。世杰等陳大艦萬艘碇之焦山下江中勁卒前左公身犯前左,載士選別船,而弟子士表請從之。公顧曰:吾弟僅汝一息,吾與士選返,士元、士秀猶足殺敵,吾不汝忍也。士表固請,乃請公乘輪船,建大將旗鼓,翼二子船,大呼突陣,諸將之飛矢蔽日。戰(zhàn)酣,短兵相接,宋人亦殊死戰(zhàn)。聲震天地,橫尸委伏,江水為之不流。自寅至午,宋師大敗,世杰走,公追及夾灘。世杰收潰卒復(fù)戰(zhàn),又破之。世杰走海,公船小,不可海,夜乃還。俘甲士萬余人,悉縱不殺,應(yīng)獲戰(zhàn)艦七百艘,宋力自此窮矣。
內(nèi)翰董忠穆公,名文用,字彥材,忠獻(xiàn)公之弟也。初事潛邸。中統(tǒng)初,大名宣撫司奏為左右郎中,歷兵部及西夏行省郎中。至元七年,除山東道勸農(nóng)使,改工部侍郎,出為衛(wèi)輝總管。十九年召為兵部尚書,明年除禮部尚書,遷翰林集賢學(xué)士知秘書監(jiān)。二十二年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二十五年拜御史中丞,明年除大司農(nóng),又明年除翰林學(xué)士承旨。大德元年歸老于家,薨,年七十四。
初遷大司農(nóng)時,欲奪民田為屯田,公固執(zhí)不可,則又遷公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東宮,以公耆舊,欲使公授皇孫經(jīng),具奏上,以上命命之。公每講說經(jīng)旨,必傳以國朝故實,丁寧譬喻,反復(fù)開悟,故皇孫亦特加崇禮焉?!荆ㄐ袪睿?三十一年上命公以其諸子入見,公曰:臣蒙國厚恩,死無以報,臣之子何能為命?至再三,終不以見。是歲世祖升遐,成宗將即位于上都,太后命公從行。既即位,巡狩三不刺,公奏曰:先帝新棄天下,陛下遠(yuǎn)狩,不以時還,無以慰元元之望,宜趣還京師。且臣聞人君猶北辰,居□□□□□□□,□□□□□也。上悟,即日可其奏。是行也,上每召入帳中,問先朝故事,公即盛言先帝虛心納賢,開國經(jīng)世之務(wù),談?wù)f或至夜半。公自先帝時,每侍燕,與蒙古大臣同列。裕宗嘗就榻上使賜酒,使毋下拜跪飲,皆異數(shù)也。上在東宮時,正旦受賀于眾中,見公召使前曰:吾鄉(xiāng)見至尊甚憐汝,趣親取酒飲之。至是眷賚至渥,賜鈔三百錠。是年詔修世祖實錄。公于祖宗世系功德,戚近將相,世家勛績,皆記憶貫穿。史館有所考訂、質(zhì)問,公應(yīng)之無所遺失?!荆ㄐ袪?。)】
樞密董正獻(xiàn)公,名文忠,字彥誠,忠穆公之弟也。初事潛邸。中統(tǒng)元年。置符寶局,除符寶郎。至元十八年,升局為典瑞監(jiān),遂除典瑞監(jiān)卿。未幾,拜僉書樞密院事,是歲薨,年五十二。
國信使郝文忠公,名經(jīng),字伯常,澤州陵川人。召居潛邸。歲己未扈從濟江,授江淮宣慰司副使。中統(tǒng)元年,拜翰林侍讀學(xué)士,充國信使,奉使于宋。宋人館于真州,凡十六年始得歸,卒年五十三。公幼不好弄,沉厚寡言。金季亂離,父母挈之河南,偕眾避兵,潛匿窟室。兵士偵知,燎煙于穴,■〈火欝〉死者百余人。母許氏亦預(yù)其禍。公甫九歲,暗中索得寒葅一瓿,扶以飲母,良久乃蘇。其卓異于見童稚若此?!荆ǜ咛崎惞怪尽#?金亡北渡,僑寓保定。亂后生理狼狽,晨給薪水,晝理家務(wù),小隙則執(zhí)書讀之。父母欲成其志,假館于鐵佛精舍,俾專業(yè)于迦氏,坐達(dá)旦者凡五年。蔡國張公聞其名,延之家塾,教授諸子。蔡國儲書萬卷,付公管鑰,恣其披覽。公才識超邁,務(wù)為有用之學(xué),上溯洙泗,下迨伊洛諸書,經(jīng)史子集,靡不洞究。掇其英華,發(fā)為議論,高視千古,慨然為羽翼斯文為己任,自是聲名藉甚。藩帥交辟皆不屑就。初公之使宋也,內(nèi)則峕相王文統(tǒng)忌公害公,外則宋權(quán)臣似道,竊以卻敵為功取宰相,畏公露其丐盟幸免之跡,遂主議羈留。舉國皆知其非,似道不恤也。公拘儀真館十有六年,去國未幾,而文統(tǒng)伏誅。甫歸國,宋探誤國之罪,似道殛,宋隨以滅。然則懷奸怙寵,傾陷善良,雖暫若得計,議發(fā)禍敗曾不旋踵,抑宋有亡征,公與阨會,其患難不渝,始終名節(jié),僒一時而享萬世者,初非不幸也?!灸贡?。】 公幼至孝,撫諸弟極厚,待宗族疏近如一。篤友樂施如己者,雖細(xì)惠必報。然偉持方嚴(yán),風(fēng)岸峭立,眾不可攀。熏良蕕奸,題帖無貸,故用世之志,適際可為,己墮奇擯,既處幽所,日以立言載道為務(wù)。撰續(xù)后漢書,絀丕儕權(quán),還統(tǒng)章武,以正壽史之失。著春秋外傳、易外傳、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玉衡貞觀、刪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各數(shù)十卷。公于辭以理為主,雄渾有氣,文集若干卷行于世?!荆贡?。)】
靜修劉先生文靖公,名因,字夢吉,雄州容城人。隱居不仕。至元二十年,召為右贊善大夫,未幾辭歸。又召為集賢學(xué)士,以疾辭。三十年卒,四十五歲壽。延佑中賜謚文靖公?!荆ㄓ徐籼茫瑲W陽玄有記。)】 君天資卓軼,早歲讀書,屬文落筆驚人。既久,涵浸義理,充廣問學(xué),故名益大以肆。裕宗方毓德青宮,聞其賢,以贊善大夫召至京師。未幾辭以疾,親老歸養(yǎng)。居數(shù)歲,朝廷尊仰德誼,拜集賢學(xué)士,又以疾辭,踰年遂不起。春秋四十有五??N紳惜之?!荆ㄒ褒S李公撰文集序。)】 先生上宰相書曰:因幼讀書,接問大人君子之余論,至如君臣之義,自謂見之甚明,姑以日近用事言之。凡吾人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樂者,君上之賜也。是以或給力役,或出智能,各有以自効焉。此理勢之必然,亙?nèi)f古必不可不易者也。因生四十三年,未嘗効尺寸之功,以報國家養(yǎng)育生成之德,而恩命連至,尚敢偃蹇不出,貪高尚之名以自媚,而得罪于圣門中庸之為教也哉!且因自幼及長,未嘗一日敢為崖岸卓絕、甚高難繼之行。或者不察其實,止于蹤跡近似者觀之,是人有高人隱士之目,因未嘗有此自居也。向者,先儲皇以贊善之命來召,即與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學(xué),亦實時應(yīng)命。后以母老中風(fēng),請還家省視,不幸彌留,竟遭憂制,遂不復(fù)出,初豈有意不仕耶?今天子一新時政,雖前日隱晦之人亦將出矣!況因非隱者耶?因素有羸疾,自去年喪子,憂患之余,繼以痁瘧。今歲五月瘧疾復(fù)作,至七月蒸發(fā)舊積,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自念旁無期功之親,家無紀(jì)綱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墓側(cè)營一舍,倘病勢不退,當(dāng)居處其中以待盡。遣人之際,未免感傷,由是病勢日增,飲食極減。至八月,使者持恩命至,因初聞之,惶怖無地,又累若稍涉遲疑,則不惟人臣之心有所不安,而蹤跡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待仆病勢稍退與之俱行,遷延至今,服療百至,畧無一効,乃請使者先行,惟閣下俯如矜憫,曲賜保全,始終成就之。【(靜修文集中。)】 嗚呼!金蹂宋踰南,兩帝廢德性之說,以辨博長雄為詞章。發(fā)揚稱述,率皆誕漫叢雜,理偏而氣,南北崇尚,幾無所分別。當(dāng)是時伊洛之學(xué)傳南劍,至干道、淳熙,士知尊其說闡明之。朱文公統(tǒng)宗據(jù)會,纖巨畢備,正學(xué)始崇。又未幾,偽學(xué)造謗,咸諱其以售仕于時。金將亡,各各流離自保,烏睹所謂經(jīng)說哉?有明其說者,獨江漢趙氏,私相筆錄,尊聞傳信,稍自異于流俗?;试浇希鋾d以來。保定劉先生因,篤志獨行,取公文書,會粹而甄別之。其文精而深,其識專以正。蓋隆平之興,使夫道德同而風(fēng)俗厚,亦不在于目接耳受而有明也?!荆〞L表公文集。)】 伏見保定處士劉因,隱居教授,不求聞達(dá),屬裕宗在東宮,由布衣起為贊善大夫授,以母老辭去。又以集賢大學(xué)士召而不復(fù)起,是其志趣高尚,有非時輩所敢望?;蛘咧^,因矜已傲物索隱之流。臣謂不然,夫風(fēng)俗之薄也久矣!世之處士不自貴重,聞一人之譽,一章之薦,喜見顏色,惟恐或失,不復(fù)知有廉恥等事。何則?私欲動于中,利祿奪于外也。而斯人也,授以三品清要之官,辭而不顧,非操守有素,能如是乎?當(dāng)風(fēng)俗澆薄之中,忽得斯文,庶幾息犇競厚風(fēng)俗,而士類亦知懲勸矣!【(助教吳明進(jìn)策。)】 翰林承旨?xì)W陽玄,贊先生像曰:微點之狂,而有沂上風(fēng)雩之樂;資由之勇,而無北鄙鼓瑟之聲。于?;手剩姴豢闪糁酿?;以世祖之畧,而遇不能致之兩生,嗚乎!麒麟、鳳凰,圜宇內(nèi)之不常有也。然而,一鳴而六典作,一出而春秋成。則其志不欲遺世而獨逞也明矣。亦將從孔子周公之后,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來世開太平者耶!【(順天府志引析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