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著


  老營大門外的一陣白刃混戰(zhàn)完全出官軍將領(lǐng)們意料之外。按照左良玉和劉國能事前估計,官軍一旦大隊擁進瑪瑙山寨,義軍驚恐失措,縱有抵抗,也必定是零零星星,一觸即潰,四散逃命。沒有料到,正要殺進張獻忠老營時候,突然從左邊附近院落中沖出的一小股人竟是那樣勇猛頑強,寧死不退。劉國能親自指揮眾人圍攻這一小股人,不期看見張定國正在狂呼奮戰(zhàn),左沖右突。他隔著一些人,向定國大聲招呼:“寧宇侄,不認(rèn)識你劉叔么?趕快投降,愚叔保你不死!”

  張定國連劈死撲到身邊的兩個敵人,才有機會看是誰向他呼喚。一看見是劉國能,對于山寨如何被劫的事,心中恍然清楚。他沖到劉國能面前,罵了一句:“叛賊休逃!”猛向國能刺去。劉國能用刀格開他的寶劍,轉(zhuǎn)身便走,卻由他的將士們將定國等幾個人圍住廝殺。

  當(dāng)張能奇率領(lǐng)一起人奔出老營大門時,定國身邊的弟兄們已經(jīng)傷亡殆盡,他自己也帶了兩處輕傷,退到老營大門的臺階下,但是他仍舊鼓勵左右奮力殺賊,不使敵人順利地殺進老營。一看見能奇出來,他格外勇氣百倍,隨在這一起生力軍中向敵人猛烈沖殺,同時對能奇大聲說:“三哥,劉國能在這里,莫饒他!”

  轉(zhuǎn)眼之間,張獻忠也率領(lǐng)一起人殺奔出來,同兩個養(yǎng)子會合,竟將多于他們幾倍的敵人趕出了打谷場,還救出了定國手下的幾十名弟兄,那是駐扎在另外兩座院落中的三百名經(jīng)過混戰(zhàn)僅存的勇士,大半都掛了輕重不同的彩。

  天已經(jīng)大亮了。擁進瑪瑙山寨的官軍已經(jīng)占據(jù)了各個路口、各處寨墻和重要宅院。徐以顯的宅子已經(jīng)被官軍點著,火光與濃煙沖向天空。老營的后門已被攻破,雙方繼續(xù)在院中混戰(zhàn),一部分人從大門奔出,一部分人爬上房去向院中的敵人射箭和投擲磚瓦。敵人從四面向獻忠圍了上來,大呼要“捉活的”。徐以顯已經(jīng)帶傷,身邊只剩下五六個人,殺開一條血路奔到獻忠身邊,大聲說:“大帥快走!不可遲誤!”

  獻忠說:“走,殺出去!”

  張定國在前開路,獻忠和徐以顯在中間,能奇在后,一邊同敵人廝殺一邊向西撤退。西寨上已有官軍占領(lǐng),人數(shù)雖不很多,卻是左良玉的精銳部隊,奉命等在這里。他們中間沒有劉國能的士兵,所以不認(rèn)識張獻忠。他們攔住了登城的路,為首的軍官大聲威脅說:“快投降!你們已經(jīng)跑不脫了。倘若有獻賊混在你們里邊,趕快交出投降!”

  張獻忠將定國向旁一推,昂然上前,舉刀大叫:“八大王來了!”那軍官猛一驚駭,同時舉刀一擋。只見兩道白光同時一閃,碰在一起,鏗然一聲。獻忠因見手中的大刀折斷,虛砍一刀,一躍上寨,迅速飛起一腳向敵將襠中踢去。敵將向旁一閃,隨手一刀砍來。獻忠剛用半截刀格開,敵將就被張定國一劍刺死。寨上的官兵在片刻間大部分被殺死,剩下的驚慌逃散。張獻忠看看半截斷刀,見刃上帶著幾處缺口和血跡,說聲:“去你媽的!”拋到寨下;彎腰拾起來敵將的寶刀,拿眼一看,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又解下敵將的刀鞘掛在自己腰間。這時差不多有七八百官軍從三個方面包圍上來,距離在一箭之外,呼叫著活捉獻忠。獻忠向敵人掃了一眼,嘴角閃出一絲嘲諷的微笑。

  三天以后,張獻忠輾轉(zhuǎn)到了名叫水右壩的小鎮(zhèn)上駐下來,身邊有一千六七百人,大部分是從瑪瑙山潰散出來的,陸續(xù)集合到他的身邊,只有五百人是張可旺派來為他護駕的。雖然瑪瑙山老營被劫,但西營的主力由獻忠的兩個養(yǎng)子張可旺和張文秀率領(lǐng),駐軍距瑪瑙山有二十里以上,未受損失。獻忠的重要軍需、金銀珍寶也多在可旺和文秀營中。他們當(dāng)時因隔著大山,不知老營被劫;等天明以后很久,才得消息,已經(jīng)來不及出兵援救。第二天,左良玉、劉國能、賀人龍和李國奇的人馬在瑪瑙山附近集結(jié)的很多,使張可旺和張文秀無力向官軍進攻,而官軍也無力消滅他們。

  雙方在緊張的局面中保持著停戰(zhàn)狀態(tài)。

  mpanel(1);張獻忠在水右壩駐軍兩天,對于他在瑪瑙山的損失才大體清楚。偏稗將領(lǐng)有曹威等十六人陣亡,另有偏將掃地王張一川和小校三百多人被俘或投降。騾馬損失一千多頭。他的九個妻妾,隨老營守衛(wèi)將士突圍逃出的只有二人,高氏和敖氏等五人被俘,其余一個姓張的被殺于亂軍之中,還有一個是新野丁舉人的妹妹,抱著不滿兩周歲的、曾被王又天稱為“貴不可言”的嬰兒,在逃上寨墻后因被追兵包圍而投崖自盡。張大經(jīng)在突圍時被官軍殺死。潘獨鰲突圍后不知下落。獻忠當(dāng)時只帶著二百多將士翻過瑪瑙山寨,趁著晨霧未散,潛行于崖谷密林之中,脫險出圍。官軍搜山三天,沒有搜到他,反以為他已經(jīng)死了。

  為要安定軍心、鼓舞士氣,并決定今后去向,張獻忠在水右壩小鎮(zhèn)上召開軍事會議。張可旺、張文秀、白文選、馬元利等重要將領(lǐng)都從駐地趕來參加。他不許將領(lǐng)們多談瑪瑙山的失敗,特別是不愿聽到有誰提到他的幾個妻妾的被俘和死亡。雖然他心中為這次挫敗感到痛苦,但是他用滿不在乎的口氣說:“他媽的,這點損失算得雞巴大事!別說是這點損失,就是全部打光了,老子也要從頭再來!”他隨即換成了嘲笑的口吻接著說:“哼哼,我以為左良玉王八蛋有多大本領(lǐng),原來是用叛賊劉國能賺開寨門!老子在山下設(shè)的那道關(guān),派三百人把守,也是上了劉國能的當(dāng),沒有動一刀一槍給王八蛋龜兒子們吃掉啦。咱這一回虧吃得好,有意思。咱老子一向慣使人扮作官軍賺城劫寨,這一回卻叫別人學(xué)咱的拳路搗咱的心窩。吃過這回虧,下回就學(xué)乖啦。這次輸,下次贏,勝敗兵家之常嘛。”

  正在商議時候,細(xì)作回營稟報:左良玉和劉國能的人馬進到瑪瑙山寨之后,除全部殺死因負(fù)傷不能逃出的西營將土外,寨中原來留下的百姓,十二歲以上和五十歲以下的婦女都被輪奸,有的因輪奸致死,有的奸淫后被擄人營中帶走,有的被殺,青壯年男子都被殺光。山中本來人煙稀疏,未逃走的百姓幾乎被殺光了。左良玉上報“斬賊”三千三百多級,請監(jiān)軍道檢驗。有的首級下頦溜光,耳垂上帶有小孔,明是婦女首級,但無人敢說破。張獻忠聽到這里,罵道:“哼,明朝將軍們都有一個傳家本領(lǐng):拿老百姓的首級邀功!”

  細(xì)作又接著稟報說:“聽說左良玉和劉國能兩家將士為搶奪瑪瑙山老營婦女和財物,互相打架,殺傷了二十幾個人。劉國能及時趕到,把自己的將士喝退,將搶到的一顆金印、八面令旗和八支令箭、兩個卜卦金錢和一根鏤金纏龍棒,還有大帥常用的那口‘天賜飛刀’都獻給左良玉,才算沒事。要不的,左良玉還要怪罪他哩!”

  獻忠罵道:“操他娘,闖塌天投降以后的日子也不好過。奴才不是好當(dāng)?shù)?!?br/>
  他轉(zhuǎn)望著徐以顯笑著說:“老徐,這個劉國能你不認(rèn)識,他王八蛋替自家起個渾名叫闖塌天,卻總想受朝廷招撫。我當(dāng)面罵過他:‘老劉,咱老張看你不會闖塌天,遲早會闖進人家的褲襠里!’瞧瞧,老子的話應(yīng)驗了吧!”

  徐以顯向細(xì)作問:“你探聽出潘先生的下落么?究竟是被俘了還是死了?”

  細(xì)作回答:“回稟軍師,潘先生的下落仍然不明。人們都猜他并沒有死但不知他逃出后藏匿到什么地方?!?br/>
  命細(xì)作退出以后,張獻忠繼續(xù)同眾將商議軍事。這時明朝的湖廣軍張應(yīng)元和汪之風(fēng)兩部正在向水右壩靠近,川軍老將張令的部隊在川、楚交界處把守隘口。獻忠的西營將士陸續(xù)集結(jié)在水右壩一帶的約有兩萬人,力量仍然雄厚。獻忠想著倘若打張應(yīng)元和汪之鳳兩軍,左良玉必然會前來相救,不如專力殺敗張令,打開一條人川之路。他命令張可旺和張文秀先走,白文選和馬元利護衛(wèi)老營后行。徐以顯。.張能奇和張定國都在瑪瑙山負(fù)傷未愈,隨著老營醫(yī)治。

  十七日,明軍到水右壩時,獻忠已經(jīng)退走,殿后部隊與明軍發(fā)生戰(zhàn)斗,小有損失。十九日,獻忠的前鋒部隊在川、楚交界處的岔溪和千江河一帶與川軍張令的部隊相遇,小有接觸。時天色已晚,互相不知虛實,各自后退。張令一面發(fā)塘馬向督師輔臣和四川巡撫報捷,一面退守靠近四川的重要市鎮(zhèn)柯家坪。

  閏二月二十七日,西營大軍突然向柯家坪發(fā)起猛攻,彌山漫野,將張令全軍包圍。另一個川軍將領(lǐng)方國安在張令的后邊,一看義軍勢盛,沒法抵御,便扔下張令,從艱險的小路逃脫。七十多歲的張令在當(dāng)時是一位有名的焊將,手下的五千川軍也很能打仗,沒路可逃,戰(zhàn)斗得非常頑強??录移喝鄙偃?,也缺乏溪流,恰巧下了一場大雨,解決了被圍川軍的吃水問題,并使義軍的進攻增加了困難。獻忠將張令圍困了十二天,到了三月初八,眼看就要攻破柯家坪,官軍數(shù)路援軍齊到,只好解圍而去。第二天,獻忠的一部分人馬同官軍在寒溪寺相遇,雙方都略有傷亡。初十日,獻忠在鹽井打個敗仗,損失了一千多人。跟著,獻忠又向木瓜口和黃墩進攻,都未得手,白折了一些人馬。他怕受秦、楚官軍合力包圍和追擊,打算轉(zhuǎn)移到興歸山中①度夏,休息士馬,收集散亡,補充軍需,和駐扎在巫山和大昌境內(nèi)的曹營靠近。

 ?、倥d歸山中——漫指湖北省興山和秭歸一帶山中。

  秦、楚川咯路明軍集結(jié)在三省交界處的雖然有六七萬人,但經(jīng)過瑪瑙山戰(zhàn)后,被獻忠放在眼中的只有左良玉一軍人馬。他知道川軍以保境為主,不會遠(yuǎn)出川境以外;秦軍也只想保境,不肯人湖廣作戰(zhàn);至于楚軍,只有左良玉是真正戰(zhàn)將,實力也比較雄厚。聽說楊嗣昌正在催促良玉進兵,而左營人馬也確實在日夜向平利集中。

  他擔(dān)心左良玉奉楊嗣昌之命追趕不放,使他在興歸山中休息士馬的打算落空。于是他在竹溪縣境內(nèi)同徐以顯、張可旺和馬元利密商之后,把一個離間敵人的計策決定了。

  當(dāng)晚,獻忠叫徐以顯替他寫一封給左良玉的信。寫成之后,獻忠仔細(xì)聽聽,搖搖頭說:“老徐,這樣寫不行。咱老張沒學(xué)問,他老左不識幾個字,更不如咱。給他的書子,不要太文,也不要太長。太文啦他聽不懂,還得旁人講解;太長啦他不耐心聽,反而會漏掉要緊的話。咱們把書子寫得簡短一些,沒有閑話,不繞彎子,槌槌打在鼓點上,句句話的意思都很明白,叫他龜兒子把咱的話細(xì)細(xì)嚼,品出滋味?;镉?,你說對么?”

  徐以顯笑著點頭說:“甚是,甚是。還是大帥所見英明?!?br/>
  “來,老徐,我的好軍師,你雖然是秀才出身,可是這封書信的大意你得聽我說。我說出來的話,你把字句稍微弄順就行啦。書信的頭尾都用你剛才寫的那個套套子,中間的話用我的。來,咱倆寫吧?!?br/>
  徐以顯挑大燈亮,把紙攤好,膏好羊毛筆,按照獻忠口授的大意將書子寫成,略加潤色,自己先看一遍,忍不住微笑,頻頻點頭,心中越發(fā)佩服獻忠的聰明過人。

  他添了一個漏字,抬起頭來問道:“我念給大帥聽聽?”

  “念吧,念吧。連你那前后套套子都念出來!”

  徐以顯隨即念出了書信,全文如下:

  西營義軍主帥張獻忠再拜于昆山將軍麾下:瑪瑙山將軍得勝,已足以雪羅猴山之恥,塞疑忌將軍者之口。不惟暫消楊閣部奪印之心,且可邀朝廷之厚賞。將軍目前可謂躊躇滿志矣。然有獻忠在,將軍方可擁兵自重,長保富貴;獻忠今日亡,則將軍明日隨之??v將軍十載汗馬功高,亦難免逮入京師,斬首西市,為一貫驕玩跋扈、縱兵殃民者戒。故獻忠與將軍,貌為敵國,實為唇齒。唇亡齒寒,此理至明,敬望將軍三思,勿逼獻忠太甚。且勝敗兵家之常,僥幸豈可再得?倘將軍再戰(zhàn)失利,能保富貴與首領(lǐng)乎?不盡之意,統(tǒng)由馬元利代為面陳。謹(jǐn)備菲儀數(shù)事①,伏乞哂吶。

  倚馬北望,不勝惶恐待命之至!張獻忠頓首。

 ?、贁?shù)事——數(shù)件。

  獻忠聽過之后,又自己看了一遍。看到那句“不勝惶恐待命之至”,笑了笑,心中說:“咱老子惶恐個屌!”但是他懂得這是文人書信中的一句“成套”,沒有叫軍師改掉。

  當(dāng)下,馬元利趕快將隨行士兵和一應(yīng)需要帶的東西和偽造的文書準(zhǔn)備好,四更以后,同隨行將士們飽餐一頓,悄悄地出發(fā)了。同一天,張獻忠將人馬分成數(shù)股,倡旗息鼓,向興歸山中開去。盡管他斷定馬元利去見左良玉無危險,但有時仍不免在心中自問:“老左這龜兒子會不會對他下毒手?”

  張獻忠在谷城屯兵時候,曾仿刻了湖廣巡撫衙門的關(guān)防、印信、箋紙、封套,以備使用。這些東西同另外一些重要文件和貴重軍需都放在張可旺營中,尚未運往瑪瑞山,所以未曾損失。如今馬元利喬扮做官軍偏種將官,隨帶一名親信小校和二十幾名弟兄,一色穿著湖廣巡撫標(biāo)營的號衣,騎的馬也烙有“湖廣”二字。這些戰(zhàn)馬和號衣,都是過去在戰(zhàn)爭中獲得的。馬元利的身上帶著偽造的湖廣新任巡撫宋一鶴致左良玉的一封緊急文書,一封致巴東守將的文書,還有一個文件是證明他去左良玉軍前和巴東、荊州一帶軍前“公干”,類似近代的所謂護照。前兩封文書所用的封套都有一尺二寸長,六寸寬。由于他們的裝扮和文件都十分逼真,加上馬元利儀表堂堂,遇事機警、沉著,應(yīng)對如流,所以在路上穿城過卡,常遇官軍盤查,都沒有露出馬腳。

  在瑪瑙山勝利之后,左良玉把人馬駐扎在興安州和平利、紫陽兩縣境內(nèi),對張獻忠并不追趕,一則由于張可旺和張文秀、白文選等所率領(lǐng)的義軍精銳并未損失,使他不敢窮追,二則他同楊嗣昌有矛盾,不愿意為朝廷和楊嗣昌多賣力氣?,F(xiàn)在楊嗣昌一再催促進軍,他只好趕快集中人馬,并把自己的老營移到平利城內(nèi),以便隨時前進。馬元利是在一天下午到達了平利縣城,把帶來的弟兄們安頓一個地方,便帶著親隨小校尋找左良玉的承啟官。當(dāng)張獻忠屯兵谷城時,馬元利曾奉差去左良玉軍中一次,給左良玉本人和他的左右親信送過賄賂,所以知道在左良玉的老營中什么人能夠幫忙。因為他假充是湖廣巡撫衙門來的急差,又是一位將軍,所以很快就見到了承啟官。承啟官一見他,嚇了一跳,帶他到一個僻靜地方,小聲問道:“你如何來到此地?”

  馬元利神色自若地笑一笑,回答說:“無事不登三寶殿,……”

  承啟官截住他的話,低聲警告說:“這里不是三寶殿,是龍?zhí)痘⒀?,不是隨便可以來的。你真大膽!”

  “謝謝閣下關(guān)心。在下是奉張帥之命,前來晉謁鎮(zhèn)臺大人,商議投降之事。敬懇鼎力相助,設(shè)法引見。小弟帶有些許薄禮,清閣下笑納。”隨即取出兩錠元寶和兩個金錁子塞進對方手里,接著說:“這只是聊表微意,請閣下莫嫌禮薄。一俟大事告成,另當(dāng)重謝。事情很急,成與不成,我都不能在此多停,務(wù)乞費心通融,就在今晚引見?!?br/>
  承啟官想了想,說:“馬將軍,我勸老兄趕快回去,不要在此停留。閣部大人嚴(yán)令,如曹操等一切頭領(lǐng)都可招撫,惟獨不許招撫你家八大王。我家鎮(zhèn)臺大人受閣部大人節(jié)制,如何敢違命受降?”

  馬元利又笑了一笑,說:“老兄所見差了。第一,官府做事,向來是虎頭蛇尾,變化不定。楊閣部說惟獨對我們張帥不赦,我看也不過是那么說說罷了,何必對這句話看得認(rèn)真?第二,左帥大人只是朝廷一個總兵,我們張帥如果投降,也只能向朝廷投降,由楊閣部代朝廷受降。我們只是想請求左帥大人探探閣部口氣,并非徑向左帥大人投降。此事倘若不成,對左帥大人無損;倘若成了,也可說是左帥大人瑪瑙山一戰(zhàn)之功。況且我家張帥差我給左帥大人帶了些貴重禮物,不管左帥肯不肯在楊閣部前探探口氣,我都須將禮物當(dāng)面呈上,方好回去銷差。”

  “你們給鎮(zhèn)臺大人帶來些什么禮物?”

  元利從懷中取出一張紅紙禮單,請承啟官看看。承啟官不看則已,看罷之后,臉上露出笑容,將禮單藏在自己懷中,說:“老馬,咱們是熟人,請不必瞞我。你們張帥行事十分詭詐,這是否是一個緩兵之計?”

  “我們張帥行事該誠則誠,該詐則詐?!?br/>
  “此話怎講?”

  “倘若他沒有一片誠心待人,為什么幾萬將士肯生死相隨?至于打仗,自古‘兵不厭詐’,哪有那么老實的。倘若你們也老老實實打仗,就襲不破我們瑪瑙山老營了。小弟這次奉命來見左帥大人,確實十分誠意,不惟為我們自己,也為使左帥長保富貴?!?br/>
  “老馬,你別胡扯啦。你們想投降,怎么說也為著我們鎮(zhèn)臺大人長保富貴?”

  “朝廷上的事你我都很清楚。有些機密話須要見了鎮(zhèn)臺大人時方能面陳?!?br/>
  “好吧,我替你傳稟傳稟。只是如今朝廷耳目甚多,我們行轅中也有不少人認(rèn)識你的,萬一被人識破,諸多不便。我馬上替你找個地方住下,千萬不可隨便露面?!?br/>
  “多謝老兄。隨小弟來的還有二十幾名弟兄,請仁兄安置在一個地方。另外,還有什么事在下該注意的,什么人小弟該見的,請仁兄指示?!?br/>
  “你同我們中軍大人劉將軍不是認(rèn)識么?”

  “認(rèn)識。小弟此來,也給劉將軍帶了一點薄禮,請仁兄費心引見?!?br/>
  承啟官一聽說有禮物帶給劉將軍,馬上點頭說:“好,這容易。應(yīng)該請他幫忙。

  我只能替你傳稟上去,倘若鎮(zhèn)臺大人不肯見你,我也沒有辦法。劉將軍是鎮(zhèn)臺大人面前紅人,只要他說話,鎮(zhèn)臺大人沒有不聽從的。像這樣機密大事,非要他……”

  承啟官話未說完,他手下的一個傳事小校匆匆地找了來,告他說由督師輔臣衙門來了緊急機密文書,要他立即呈到鎮(zhèn)臺大人面前,不能遲誤。承啟官略微有點吃驚,擔(dān)心這個小校會認(rèn)出馬元利來,趕快說:“我馬上就去。請他們吃茶休息?!钡葌魇滦⌒W吆螅袉⒐傧蝰R元利說:“如今風(fēng)聲正緊,老兄此來,真是太冒風(fēng)險!楊閣部已經(jīng)來了幾道火急文書,催促我們鎮(zhèn)臺大人進兵。方才來的,準(zhǔn)定又是催促進兵的文書。在目前這樣節(jié)骨眼上,鎮(zhèn)臺大人未必肯傳見老兄。在這平利城中,楊閣部大人的耳目不少,可不是好玩的!”

  馬元利微微笑著,神色安閑地說:“小弟急欲拜見中軍參將劉大人,請老兄早一點費心引見。另外,為著避免眾人耳目,請老兄替我安排一個僻靜下處,停留一晚?!?br/>
  “我馬上就去找劉中軍,將你帶來的禮物送上。似此大事,你非仰仗他在鎮(zhèn)臺大人面前說話不可。請你在此稍候片時,我馬上吩咐一個可靠人帶你去找一個僻靜下處休息。你的隨從們也都要萬分小心,不可上街走動?!?br/>
  馬元利連聲稱謝,同時心里說:“只要你不出賣我就好了?!?br/>
  當(dāng)時平利城里城外,駐滿軍隊,一片亂糟糟的。左良玉的承啟官命自己的手下心腹人在城角一個僻靜地方替馬元利等人找一個落腳地方。他又在黃昏以后,請左良玉的中軍劉參將同馬元利見了面。這位劉將軍受了重禮,答應(yīng)盡力幫忙,囑咐馬元利安心等候消息。

  一更過后,承啟官見左良玉的身邊沒有別人,只有他的中軍參將侍立身旁,便趁機將張獻忠差馬元利前來乞降的事悄悄稟明,并將禮物單呈上。左良玉因為楊嗣昌不斷催促進兵,今日黃昏前又接到火急檄文,正在不知如何應(yīng)付。他不想接見張獻忠的秘密使者,但看承啟官擺在他面前案上的禮單,又不免有點猶豫,輕輕罵道:

  “操他娘,不知八賊又搗的什么鬼!”

  劉中軍躬身小聲說:“不管八賊搗的什么鬼,這一份重禮不妨收下,馬元利不妨許他來叩見大人??喜豢鲜芙担浅⒑蜅铋w部大人的事。大人是否可以探一探閣部大人的口氣,等見過馬元利再作決定?!?br/>
  左良玉點點頭,對承啟官說:“把禮單念給我聽聽?!?br/>
  張獻忠的禮單上開著紋銀三千兩,黃金一百兩,另有珍珠、瑪瑙、古玩、玉器等寶物十件。左良玉聽畢,又輕輕點點頭,問道:“馬元利來到這里可有外人知道么?”

  承啟官說:“回大人,并無外人知道?!?br/>
  “好吧,你們先把禮物抬進來,隨后引他來見。今夜天不明就叫他離開此地,不可大意?!?br/>
  當(dāng)禮物抬進來時,左良玉親自看了一遍,拿起來一個一尺多長的碧玉如意看了又看,不忍放手。他因為自己名良玉,所以每得到一件美玉就認(rèn)為是吉利之兆,何況這又是一個如意,象征事事如意。過了一陣,他吩咐將禮物收起來,問道:“馬元利來了么?”

  承啟官回答說:“現(xiàn)在外邊等候。”

  “帶他進來?!?br/>
  不過片刻,馬元利被悄悄地帶了進來。平時鎮(zhèn)臺行轅中的威風(fēng),儀注,一切不用,更無大聲稟報和傳呼。承啟官只小聲向左良玉稟道:“馬元利叩見大人!”跟著,馬元利小聲說道:“末將馬元利叩見鎮(zhèn)臺大人!”便跪下行禮。左良玉聽馬元利自稱“末將”感到刺耳。馬元利既不是朝廷將領(lǐng),又不是敵國武官,而是一個“流賊”頭目,怎么能在堂堂“平賊將軍”面前自己謙稱“末將”?但是他已經(jīng)接受了對方重禮,加之馬元利氣宇軒昂,舉止大方,左良玉心上的不舒服感覺只一剎那就過去了。他略為欠身還禮,并叫元利坐下。元利表示謙遜,謝坐之后,側(cè)著身子就座。左良玉態(tài)度傲慢地問:“是張獻忠差你來乞降么?”

  馬元利恭敬地欠身回答說:“回大人,末將并非前來乞降。敝軍全軍上下深恨朝廷無道,政治敗壞,弄得天怒人怨,百姓如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誓為救民起義,絕無乞降之意。”

  左良玉不禁愕然。承啟官已經(jīng)退出,站在簾外竊聽。中軍劉將軍侍立在左良玉身邊。簾內(nèi)簾外同時嚇了一跳。左良玉一臉怒意,瞪著馬元利問道:“你不是對本鎮(zhèn)的中軍參將和承啟官說過你是奉張獻忠之命,要見本鎮(zhèn)乞降么?”

  “請恕末將托辭請降之罪。倘非末將這樣托辭,未必能謁見大人。況如今朝廷耳目眾多,萬一風(fēng)聲傳出,有人知道我奉命前來乞降,大人不允,朝廷也不會怪罪大人。倘若末將隨便吐露真實來意,對大人實有不便。”

  中軍和承啟官聽了這幾句話放下心來。左良玉的圓瞪著的眼睛恢復(fù)常態(tài),怒意消失,又問:“不是乞降,來見本鎮(zhèn)做甚?”

  “末將特來面呈張帥書信一封,敬請鈞覽?!?br/>
  馬元利從懷中取出張獻忠的書信,雙手呈上。劉中軍替左良玉接住,拆開封套,對著左良玉小聲讀了一遍。左良玉在片刻中沒有做聲,思索著書中意思。這封書子因?qū)懙煤芏?,字句淺顯,所以他一聽就完全明白,而且覺得有幾句話正好說中了他的心思。但是,那“唇亡則齒寒”一句話又有點刺傷了他,使他惱怒不是,忍受也不是,只好心中苦笑,同時暗暗罵道:“哼,我是朝廷大帥,拜封平賊將軍,會同你賊首張獻忠‘唇亡齒寒’,什么話!”由于他養(yǎng)成了一種大將的威嚴(yán),這心中的苦笑流露到臉上就化成了一股嚴(yán)峻的冷笑。馬元利注意到左良玉臉上的冷笑,略微有點擔(dān)心。他不等左良玉開口,欠身賠笑說:“大人,這封書信的意思不僅是為著敝軍,也是為著大人的富貴前程。楊閣部一方面看來很倚重大人,請求皇上拜封大人為‘平賊將軍’,一方面卻對大人心懷不滿。今年閏正月,楊閣部曾想奪大人的‘平賊將軍’印交給賀瘋子,此事想大人已經(jīng)聽說。倘若大人沒有瑪瑙山之捷,此‘平賊將軍’印怕已經(jīng)保不住了。所以張帥書子中的話,務(wù)請大人三思?!?br/>
  左良玉陰沉著臉色說:“你這些話都不用再說,本鎮(zhèn)胸中自有主見。十天以來,督師大人不斷羽檄飛來,督催本鎮(zhèn)進兵。今日黃昏,又有檄文前來,督催進兵火急。

  本鎮(zhèn)為朝廷大將,惟知剿賊報國,一切傳聞的話,都不放在心上。你是前來替張獻忠這狡賊做說客的,休要挑撥離間,順嘴胡說。你走吧,不然我一旦動怒,或者立刻將你斬首,或者將你綁送襄陽督師行轅?!?br/>
  馬元利不亢不卑地賠笑說:“末將來到平利,好比是闖一闖龍?zhí)痘⒀?,本來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既然大人不許末將多言,末將自當(dāng)敬謹(jǐn)?shù)烂?,此刻只得告辭?!?br/>
  他從椅子上站起來,微微流露一絲冷笑,跟著又恭敬地說:“可惜末將有一句十分要緊的話,就只好裝在肚里帶回去了?!?br/>
  左良玉問:“有什么要緊的話?”

  馬元利說:“常言道,當(dāng)事者迷,旁觀者清。就旁人看來,大人或是長保富貴,以后封伯封侯,或是功名不保,身敗名裂,都將決定于近一兩月內(nèi)。就末將看來,不是決定于兩月之內(nèi),而是決定于今天晚上?!?br/>
  左良玉心中一驚,故作冷笑,問:“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馬元利問:“大人允許末將直言不諱么?”

  左良玉用眼色示意叫元利坐下,雖然不再說話,卻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元利的臉孔。

  元利坐下,恭敬地欠著身子說:“今晚大人如能聽畢末將率直陳言,仔細(xì)一想,就可以趨吉避兇,常保富貴,不日還會封伯封侯,蔭①及子孫,否則前程難保。請大人不要怪罪,末將方好盡言?!?br/>
  ①蔭——由于立了功勛,子孫被朝廷恩賜官職或功名,叫做“蔭”。有的萌官是世襲的。

  “你說下去。說錯了我不罪你?!?br/>
  馬元利接著說:“目前我們張帥已入興歸山中,與曹操大軍會師。此去興山、秭歸一帶,數(shù)百里盡是大山,山路崎嶇險惡,處處可以設(shè)伏,也處處可以堅守。敝軍將士人人思報瑪瑙山之仇,士氣十分旺盛。大人向興歸山中進兵,倘若受了挫折或勞師無功,那一顆‘平賊將軍’印還能夠保得住么?大人今日的大帥高位和威名能夠保得住么?反過來看,今日大人暫時按兵不動,在此地休養(yǎng)士馬,既不會稍受挫折,也不會被楊嗣昌加以逗留不進之罪。十余年來,朝廷對于巡撫、總督、督師、總理等統(tǒng)兵大臣,說撤就撤,說逮就逮,說下獄就下獄,說殺就殺,但對于各地鎮(zhèn)將卻盡量隱忍寬容,這情形不用末將細(xì)說,大人知之甚悉。那些倒霉的統(tǒng)兵大臣,不管地位和名望多高,畢竟都是文臣,朝廷深知他們自己不敢造反,他們的手下沒有眾多親信將士會鼓噪嘩變,所以用他們的時候恩禮優(yōu)渥,惹朝廷不滿意時就毫不容情。當(dāng)今皇上就是這么一個十分寡恩的人!他對于各地鎮(zhèn)將寬容,并非他真心寬容,而是因為他勢不得已,害怕激起兵變。去年羅猴山官軍戰(zhàn)敗,大人貶了三級,戴罪任職,但朝廷不敢將大人從嚴(yán)治罪,過了三個月反而將大人拜封為‘平賊將軍’。

  為什么?因為大人有重兵在手,朝廷害怕激變。官軍羅猴山之?dāng)?,河南?zhèn)總兵張任學(xué)責(zé)任不大,卻削籍為民,一生前程斷送。為什么?因為張任學(xué)是個文官做總兵,蒞事不久,對手下將士并無恩信,朝廷不害怕對他嚴(yán)厲處分會激起兵變。在當(dāng)前這種世道,做大將的,誰手中兵多,誰就可以不聽朝廷的話,長保富貴;誰的兵少,無力量要挾朝廷,誰就得聽朝廷任意擺布,吉兇難保?!?br/>
  左良玉輕聲說:“你不必兜圈子,朝廷上的事我比你清楚。你還有什么話,簡短直說吧?!?br/>
  馬元利接著說:“打仗的事,勝敗無常。大人用劉國能賺人瑪瑙山寨,只能有一,不會有二。目前倘若大人進兵過急,貿(mào)然趕到興歸山中,敝軍與曹營以逸待勞,在戰(zhàn)場上不肯相讓,使貴軍不能全師而退,使大人手下的親兵愛將死傷眾多,朝廷還能對大人稍稍寬容么?我想恐怕到了那時,輕則奪去‘平賊將軍’印交給賀瘋子,成為大人終身之恥,重則……那就不好說了。末將今晚言語爽直,不知忌諱,懇乞大人三思,并懇恕罪!”

  左良玉沉默一陣,問:“你還有別的話要說么?”

  馬元利立刻又接著說:“目前朝廷的心腹大患是我們張帥;皇上最害怕的也是我們張帥。正是因為這樣,皇上才欽差楊悶老來到襄陽督師。在朝廷看來,只要將敝軍剿滅,將張帥擒獲或殺死,其他各股義軍不足為慮,天下也大致可以太平了。

  不知大人是否知道朝廷的這種看法?”

  左良玉輕輕地點頭,但不做聲。

  馬元利笑一笑,接著說:“請恕末將直言。按今日大勢,敝軍絕無被輕易剿滅之理。退一萬步說,倘若敝軍一旦被剿滅,大人馬上就會有大禍臨頭。因為有張帥在,朝廷才需要大人。何況當(dāng)今皇上疑忌多端,大人在他的眼中另有看法,所以說,有張帥在,大人可以擁兵自重,長保富貴,封伯封侯;張帥今日亡,大人明日就變成朝廷罪人,大禍跟著臨頭?!?br/>
  左良玉微微一笑,說:“你很會說話,不怪在谷城時張敬軒差你幾次到襄陽辦事,還差你到北京一趟。目下閣部大人催戰(zhàn)甚急,日內(nèi)大概就會有皇上催促進兵的圣旨到來。你回去稟告你家張帥,本鎮(zhèn)對進兵事自有主張,不煩你們替本鎮(zhèn)操心。

  你在此不可久留,今夜就離開吧?!?br/>
  “多謝大人。末將告辭,今夜就出城上路?!?br/>
  馬元利行禮退出,一塊心事放下了。當(dāng)他到前院向承啟官告辭時,承啟官拉著他的手小聲問道:“你們那里有一位管文案的潘秀才,可知道他的下落?”

  元利問:“老兄可曉得什么消息?”

  承啟官說:“他呀,聽說他從瑪政務(wù)院瑙山逃出以后到了大坪溪,隨身帶的貴重東西都丟光了,只腰里系著一個錦囊,裝著詩稿,餓得走不動路,藏在樹林中不敢出來,被秦將鄭嘉棟手下人搜了出來?!?br/>
  元利忙問:“他如今死活?”

  承啟官笑著說:“眼下沒事,在襄陽獄中。他被捉到后假稱是黃岡劉若愚,愿見督師言事,請莫殺他。有人認(rèn)出他是潘獨螯,就將他解到襄陽。聽說他進到督師行轅,很是沉著,還擺著八字步哩。他對閣部大人說:‘難生懷抱經(jīng)世之學(xué),有治平天下之策,不幸陷入賊中。逃出瑪瑙山后,故意向西北方向走去,費了多日才走到大坪溪附近,原是存心自拔歸來,愿為朝廷使用。區(qū)區(qū)苦衷,實望大人諒鑒?!?br/>
  元利心中罵道:“不是東西!”隨即又問:“楊閣部如何說?”

  “閣部大人說:‘爾之才學(xué)已為張獻忠用盡,尚有剩下的供朝廷用么?況且張獻忠識字不多,你替他草飛檄辱罵朝廷,直斥皇上,實系死有余罪!’閣部左右都勸早日殺他。閣部不肯,將他暫且押在獄中?!?br/>
  “為什么不肯殺他?”

  “聽說閣部大人想等到捉獲你們西營主帥,連同高氏、敖氏、潘獨鰲與其他人等,送往京城獻俘。這姓潘的,近一年來也算是你們那里的紅人兒,如何會輕易就殺?”

  馬元利用鼻冷笑一聲說:“他算個屁!”

  辭別了承啟官,馬元利次日五更就率領(lǐng)從人離開平利城,向興山的方向奔去。

  張獻忠把老營駐扎在興山縣城西六十里遠(yuǎn)的白羊山,大半精兵都駐扎在白羊山下,拱衛(wèi)老營,其余人馬分駐在興山和秭歸兩州、縣的重要市鎮(zhèn)。明朝在巴東、夷陵(今宜昌)、當(dāng)陽、安遠(yuǎn)、南漳、房縣等地都駐有人馬,歸州和興山兩城池也在官軍手中,對張獻忠形成包圍形勢。但因為左良玉在陜西境的興安和平利一帶按兵不動,別處官軍也就不敢貿(mào)然進攻。

  在瑪瑙山被打散的西營將士又陸續(xù)回來一些。有一兩個同羅汝才聯(lián)合的義軍首領(lǐng)投降朝廷,他們的部下不肯投降,也跑來獻忠麾下。獻忠嚴(yán)禁部下擾害百姓,向山中百姓購買糧食、草料、油、鹽等一應(yīng)必需物資,平買平賣,這就和官軍的擾民害民恰好相反。興歸山中的老百姓同西營義軍安然相處,遠(yuǎn)近官軍只要有一點動靜,他們就立刻自動地報給義軍。有些山寨財主,一則恨官軍素?zé)o紀(jì)律,二則受了張獻忠的收買,身披兩張皮,時常斬一些零星土匪的首級向官府報功,卻把官軍的動靜密告義軍。到了四月中旬以后,獻忠的兵力又振作起來了。

  有一天,獻忠想著應(yīng)該趁現(xiàn)在不打仗,將谷城起義以來的陣亡將士祭一祭,怕一旦有了戰(zhàn)事,就沒有工夫做這件事了。祭奠陣亡將士,獻忠起義以來搞過多次,供物都用整豬整羊,有時還用幾顆官軍人頭。他在祭奠的時候常常嚎陶痛哭,感動全軍。因為死的將士多不識字,從來不用祭文,他說那種文謅謅的東西死的弟兄們沒法聽懂。但是今年的祭奠略有不同。今年陣亡的有張大經(jīng),原是明朝的文官,應(yīng)該單另給他寫個祭文才是,要不,那些跟著張大經(jīng)起義的人們會心中不舒服。如今雖然潘獨鰲沒有了,可是獻忠的身邊并不缺少能夠動筆的讀書人。張大經(jīng)帶來的就有幾個。他叫兩個人共同斟酌寫了一篇祭文,聽了聽很不滿意:第一把張大經(jīng)的被迫起義捧得過火;第二廢話太多;第三太文,好像故意要寫得叫人聽起來半懂不懂才算文章好。他對軍師徐以顯說:“老徐,你勞神動動筆,寫短一點,對死人也說老實話,別奉承得叫人聽了肉麻。你寫,我等著。唉,可惜王秉真這個不識抬舉的王八蛋半路逃走了!”

  徐以顯是比較懂得獻忠的心思和喜愛的,提筆寫了篇措詞簡單而通俗的祭文,讀給獻忠聽聽。獻忠的臉上露出喜色,頻頻點頭。他接過去看了一遍,推敲推敲,仍然覺得不很滿意。這篇祭文雖不似別人寫的長,但約略估計也有七八十句,替死人戴高帽子的話仍有一些。他口中不說,心中卻想:“給張大經(jīng)寫祭文用這么長,那么給我的有汗馬功勞的將士寫祭文豈不得用幾千句,幾萬句?”徐以顯看見他仍不滿意,問道:“大帥,你說應(yīng)該怎么寫?”

  獻忠笑著說:“你們搖慣了筆桿子,咱老張耍慣了刀把子,各人的路數(shù)不同。

  打仗不是繡花,同敵相遇,二馬相交,三兩下子就要結(jié)果敵人,沒有讓你搖頭晃腦細(xì)細(xì)端詳?shù)墓し?。老徐,莫見怪,咱老張是在?zhàn)場上滾出來的,看不慣你們這樣像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的文章。打仗,一刀子砍出去就得見紅,可不能拖泥帶水,耽誤時間。拿筆來,讓咱親自動手改改。改不好,你們這班喝慣墨汁兒的朋友們不要見笑?!?br/>
  一聽說獻忠要親自動筆改祭文,徐以顯和帳下文武都感到十分新鮮,都圍在附近看他怎么改。盡管他們熟知獻忠粗通文墨又極其聰明,但是不相信他能把祭文改好。有些從谷城參加起義的讀書人,盡管在旁邊垂手恭立,實際上暗中抱著幾分看笑話的心理。獻忠把徐以顯的稿子大筆涂抹,越改越所剩無幾,后來連他自己也覺得看不清楚,干脆不改了,要了一張白紙,用核桃大的字體寫出來自己編的祭文。

  這祭文的開頭仍用眾人用的老套子,但不用“大明崇禎”紀(jì)年,而是這樣寫的:“維庚辰四月某日,西營義軍主帥張獻忠謹(jǐn)具豬羊醴酒,致祭于張先生之靈前而告以文日?!闭粘诉@個套子,他抬起頭來向頭一次起稿的兩個人問道:“醴酒是什么酒?”

  這兩位隨著張大經(jīng)起義的師爺平日讀書不求甚解,只見別人寫祭文用“醴酒”

  二字,實際不明白醴酒是什么東西,人云亦云地胡亂搬用。經(jīng)獻忠這一問,二人瞠目相望,臉色發(fā)紅,吶吶回答不出。到底還是徐以顯根底較深,見二人發(fā)窘,從旁答道:“醴酒是一種甜酒,也就是如今人們常喝的糯米酒,老糟酒?!?br/>
  獻忠笑了,說:“幸而我問了一句!咱們張先生原是海量,好汾酒兩斤不醉。

  像這樣給婆婆媽媽和小孩子們喝的糯米甜酒,怎么好用來祭奠張先生?”他向一旁問:“總管,明天用什么好酒祭奠?”

  “稟大帥,前天買到幾壇子滬州大曲,明天可以拿大曲祭奠。”

  “好!滬州大曲也算得是美酒,陣亡將士們和張先生一定高興?!?br/>
  他隨即將“醴酒”改為“美酒”,接著寫道:

  我困谷城,得識先生。義旗西征,先生相從。風(fēng)塵崎嶇,先生與同。大功未就,竟失先生。嗚呼哀哉!

  獻忠寫畢,重看一遍,想起來許多陣亡將士,覺得心中凄楚。他放下筆,向左右問道:“咱老張的祭文就寫得這么長,像兔子尾巴一樣短。你們說行么?”

  那幾個讀書人和那些認(rèn)識字的親將們紛紛贊不絕口。將領(lǐng)們都是真心稱贊,徐以顯也是真心佩服獻忠聰明過人,這祭文簡而有味,措詞得體,但也有個別讀書人覺得這不像祭文,心中暗笑。獻忠見左右一味稱贊,罵道:“老子同張先生肝膽相照,所以祭文上有啥說啥,不說一句假話,哪像你們讀書人一動筆就說假話。管它行不行,就用這個老實祭文吧。你們休再說好,老子可不高興戴高帽子!難道白土關(guān)酬神唱戲那件事你們忘了?”

  那個暗笑的人趕快賠笑說:“大帥放心。我們的稱贊都是出自肺腑,實無一字面諛。大帥天縱英明,洞照一切。自白土關(guān)被大帥責(zé)罵之后,誰也不敢再給大帥戴高帽子了?!?br/>
  獻忠一時沒解開這也是一頂高帽子,聽了后心中舒服,笑了一笑,說:“老子就知道你們不敢再給老子戴高帽子!”一語方了,忽見白文選匆匆走來,獻忠忙問:“文選,打探清楚了么?”

  “回大帥,已經(jīng)派人打探清楚,確實是李闖王的人馬向咱們這邊來了?!?br/>
  “好家伙,果然是來投奔咱的!離這兒還有多遠(yuǎn)?”

  “還有七八十里?!?br/>
  “他帶了多少人馬?”

  “連眷屬不過一千多人?!?br/>
  “趕快派人再探!”

  “是!”

  獻忠把李自成的前來看做是一件大事,他把徐以顯的肩膀一拍,說:“老徐,同我出去騎馬走走!”便同以顯走出老營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