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七章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著


  八月二十二日黃昏以后,月亮還沒有出來,松山堡周圍一片昏黑,只有明軍的營壘中有著燈火。炮聲停止了。喊殺聲沒有了。偶爾有幾匹戰(zhàn)馬在遠處發(fā)出單調(diào)的嘶鳴。一切都顯得很沉寂,好像戰(zhàn)事已經(jīng)過去。

  洪承疇自從送走白廣恩后,一直忙于部署松山堡的防務(wù),打算長期堅守下去。

  他表面仍然很平靜,說話很溫和,但內(nèi)心十分苦悶,感到前途茫茫。就在這種心境中,他忽然得到一個消息,使他的眼前一亮,登時生出來不小希望。原來將近黃昏時候,有人向他稟報,說虜酋四王子剛剛移營到松山堡附近,離城不過四五里路。

  他的御營在中間,兩邊又各扎了兩營人馬,一個營是鑲黃旗,另一個營是正黃旗。

  都是剛剛安下營寨,還來不及挖壕筑壘。

  現(xiàn)在天色越來越暗。洪承疇想,馬上派人去清營劫寨,倘能得手,將虜酋活捉或殺死,整個戰(zhàn)局就會大大改觀。于是他馬上派人將邱民仰、曹變蛟、王廷臣找來,商議劫營之事。大家認為,自從喪師以來,又經(jīng)過第一次劫營失敗,老憨絕對料不到明軍以現(xiàn)在的殘師會去幼營。如果現(xiàn)在迅速出兵,乘其不備,很可能得手。這是出奇制勝的一著棋,但要膽大心細,準備劫營不成能夠全師而回。當下王廷臣要求派他前去,曹變蛟也要求前去。

  洪承疇考慮了一陣,決定讓王廷臣留守松山堡,而派隨他轉(zhuǎn)戰(zhàn)多年,富有經(jīng)驗的曹變蛟前去劫營。但是目前松山堡的人馬實在太少,那天從松山和大架山兩處撤退時,留下了幾千人馬和十幾門紅衣大炮在幾座營寨中,以便與松山堡互為犄角,抗擊清兵?,F(xiàn)在如果不把這兩支人馬調(diào)回,則劫營的兵力太單??;如果調(diào)回,紅衣大炮又一時來不及撤運。

  洪承疇又同大家略一商量,決定還是立即將大架山的人馬撤回,速去劫營,以求必勝,紅衣大炮來不及撤運就扔掉算了。

  大架山的人馬撤回后,曹變蛟讓大家飽餐一頓,立即出發(fā)。他自己率領(lǐng)精兵居中,一個參將帶著人馬在左邊,一個參將帶著人馬在右邊,另外一個游擊率領(lǐng)一支人馬在后,準備接應(yīng)。曹變蛟命令大家不準舉火,不準喧嘩,在秋夜的星光下悄無聲息地迅速向敵營奔去。

  清兵營中正在休息,中間御營還在為勝利跳神。曹變蛟命兩個參將各率人馬去劫鑲黃旗和正黃旗兩座營寨,他自己率著精兵直往御營沖來。等到清兵發(fā)覺,大喊“明軍劫寨!”曹變蛟早已揮動大刀,在喊殺聲中沖進敵營。明軍見人就殺,距離稍遠的就用箭射。清兵一時驚恐失措,紛亂已極,有的進行沒有組織的抵抗,有的大呼奔跑,有的拼命奔往老憨的御帳外邊“保駕”。

  皇太極正在御帳觀看跳神,一聽到明軍劫寨,趕緊指揮他的御前侍衛(wèi),守住御帳前邊,拼死抵抗??墒遣茏凃缘娜笋R來勢極猛,皇太極的侍衛(wèi)紛紛死傷。左右一些清兵將領(lǐng)看見御帳遭到猛烈沖擊,趕快來救,但都被曹變蛟的人馬殺敗。眼看御帳已經(jīng)無法守住,皇太極只得由侍衛(wèi)們保護著,且戰(zhàn)且退,等待兩邊的營寨前來救援。但這時鑲黃旗和正黃旗的營寨也正受到明軍兩個參將的沖殺,特別是距離最近的正黃旗,受到的襲擊格外猛烈,陷于一片混亂,無法分出兵力去援救御營。

  皇太極周圍的侍衛(wèi)死傷越來越多,處境越來越危急,有時明兵沖到他的面前,逼得他自己也不得不揮劍砍殺,將突來的明兵殺退。正在抵擋不住之時,他忽然看見一個大漢,騎在馬上,大呼著向他沖來。他知道這就是明軍的主將,立刻吩咐左右侍衛(wèi),一齊向這個大漢射箭。

  這個大漢正是曹變蛟,已經(jīng)負傷,正在流血。他忽然發(fā)現(xiàn)了皇太極,不覺眼睛一亮,罵了句:“休想逃走!”便不顧一切地直往前沖,要將“敵酋”生擒或殺死。

  當他沖到離皇太極只有三四丈遠的時候,被一支箭射中右肩,落下馬來。

  明軍趕緊救起曹變蛟,停止了沖擊,迅即向外撤退,昏暗中只聽見短促而緊急的口令:“出水!快出水!”這時曹變蛟因兩次負傷流血過多,已經(jīng)昏迷不醒。明軍沖出皇太極御營,進攻鑲黃旗和正黃旗的兩支人馬也先后來到,匯合一起,向著松山堡退去。

  mpanel(1);皇太極因事出意外,驚惶初定,又不知明軍究竟有多少,不敢派兵追擊。他下令連夜整頓御營,同時調(diào)集人馬在御營前駐扎,加強戒備,以防明軍再一次前來劫營。

  曹變蛟被抬回松山后,經(jīng)過急救,慢慢醒來。他的傷勢很重,但性命還不要緊。

  經(jīng)此劫營不成,洪承疇已經(jīng)不再幻想改變局面。他吩咐把曹變蛟送到松山堡內(nèi),好好醫(yī)療。過了幾天,他為著避免損失,將大部分人馬移駐到城內(nèi),一部分留駐城外的堡壘里邊,準備從此受清軍的圍困,拼死固守,等待朝廷援兵。

  經(jīng)過一夜整頓,皇太極的御營前面又扎了一個營壘,在營壘前挖了兩道壕溝,布置了不少火器,又為御營修筑了簡單的土圍墻和堡壘。由于昨夜清兵損失并不很大,而明軍倒是大將曹變蛟身負重傷,所以第二天皇太極就斷定供承疇在松山不再會有所作為,他繼續(xù)派騎兵到杏山周圍,到處搜剿逃出來的明軍,并繼續(xù)派人在塔山、高橋一帶埋伏,準備隨時堵截明軍。對于松山的敵人,他暫時不去進攻,只派大軍四面包圍,監(jiān)視起來,還在重要的道路上掘了很深很寬的壕溝,使明軍不能夠再向清兵襲擊。同時,明軍在大架山的空寨和沒有運走的紅衣大炮也都落到清兵的手中。

  皇太極十分得意,連著幾天在松、杏和高橋之間一面打獵,一面搜剿逃匿的明軍,在山野中又獲得許多明軍遺棄的甲胄、軍器和馬匹。到二十九日,這一次戰(zhàn)役基本上結(jié)束了。

  皇太極命內(nèi)院學士替他草擬一份告捷敕諭,然后命學士羅碩、筆帖式石圖等拿到盛京宣布。這敕諭是用滿文寫的,同時譯成蒙文和漢文各謄寫了一份。原來起草的稿子中,寫道明軍損失甚重,死傷一萬余人,潰敗十萬人;清兵死傷兩三千人;另外還寫了他們獲得的馬匹、騾子、駱駝、甲胄、大炮和兵器的數(shù)目?;侍珮O看后十分不滿,就親自在滿文的敕諭上重新寫定,并要學士們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重新謄抄一遍。經(jīng)過他的改定,就變成了明軍十三萬人馬全部被擊潰,殺死五萬余人,只剩下萬余人退守松山堡中,清兵則僅僅在一夜間誤傷了八人。因為他要炫耀自己的武功,因此就把戰(zhàn)果盡量地夸大,而不管這樣的夸大是否合理。就這樣,敕諭發(fā)到了盛京,通報整個大清國,包括蒙古在內(nèi)。他又命人把敕諭用漢文再謄一份,送給朝鮮國王。在發(fā)出敕諭的同時,他又命人在御帳前面的東南角上立起神桿,他親率諸王、貝勒、貝子和滿洲大臣們對著神桿祭天,感謝皇天保佑他獲得了大捷。

  又過了幾天,他把御營移到了松山堡北面的一座小山上,離松山堡不過數(shù)里路,從那里可以俯看城內(nèi)的動靜。他命令每天向松山堡內(nèi)開炮,松山也照樣向他這邊打炮。他想進攻松山,又怕一時難以得手,因為松山堡的守衛(wèi)很嚴密,城外還有幾營明軍。他終于放棄了立即攻破城池的想法,而準備將洪承疇長期圍困下去。

  他的心情始終很不正常。一方面由于勝利來得太快、太大,使他忽然覺得進入關(guān)內(nèi)、占領(lǐng)北京、恢復金太宗的事業(yè)的抱負即將實現(xiàn),因而激動不已。另一方面,也許是曹變蛟劫營給他造成的驚恐太大,事隔多日,回想起來還感到可怕。這兩種感覺混合在一起,就使他的心緒煩亂,夜晚常常要做些奇怪的夢。

  一天夜間,他夢見自己正在指揮軍隊列陣,突然有一只坐山雕從天上飛下來,飛下地后就一直向著他面前走來,他連發(fā)兩箭都沒有射中。旁邊一個大將又遞給他一支箭,他才射中。他正要命人將死雕取過來看個究竟,低頭一看,忽又發(fā)現(xiàn)一條青蛇正從馬蹄旁經(jīng)過,跑得非???,于是他趕緊策馬去追,卻怎么也追不上。仔細看去,才發(fā)現(xiàn)那條蛇還長著許多腳,所以跑得那么快。他正在著急,忽見天上飛下一只鸛來,猛地一嘴啄在蛇頭上,蛇才動得慢了。鸛又繼續(xù)一嘴一嘴地啄蛇,蛇一動也不動了。他感到很奇怪,因想這大概是專門吃蛇的鳥,所以蛇看見它就害怕,不敢抗拒。正在胡思亂想,忽然驚醒。

  第二天,他就把內(nèi)院①大學士范文程、希福、剛林召進御帳,將自己的夢說給他們,然后問道:

 ?、賰?nèi)院——清初因國家草創(chuàng),未設(shè)內(nèi)閣,將內(nèi)閣和翰林院的政務(wù)合在一起,稱為內(nèi)院,又稱內(nèi)三院,包括內(nèi)國史院、內(nèi)秘書院、內(nèi)宏文院,各設(shè)大學士一人掌管。

  “你們看,這是吉兆呀還是兇兆?”

  大家紛紛說,這是吉兆,是大吉之兆。

  皇太極問:“吉在何處?”特別望著范文程加問一句:“你要好生替我圓夢,不要故意將好的話說給我聽!”

  在漢人的文臣中,范文程最被信任,許多極重要的軍國大計都同他秘密商議,聽從他的意見。范是沈陽人,是宋朝范仲淹的后裔,相傳他的祖先在明武宗時曾做過兵部尚書。他為人穎敏機警,沉著剛毅,少年時喜歡讀書,愛好所謂“王霸大略”

  ①。清太祖于天命三年②占領(lǐng)撫順時候,范文程二十二歲,是沈陽縣的秀才,到撫順謁見努爾哈赤,愿意效忠。努爾哈赤因見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談話頗有識見,又知道他是明朝的大臣之后,遂將他留下,并對諸貝勒說:“他是有名望的大臣后代,你們要好生待他!”范文程看清楚明朝的政治腐敗,軍力不振,努爾哈赤必將蠶食遼東和蒙古各地,興國建業(yè),所以他不像當時一般漢族讀書人一樣存著民族觀念,而是考慮他自己如何能夠保全他的家族和建立富貴功名。他竭智盡忠,為愛新覺羅家族馳驅(qū)疆場,運籌帷幄,比有些滿洲貴族還要賣力,還要有用?;侍珮O繼位后對他極其信任,言聽計從。每次商議政事,皇太極總是向大臣們問:“范章京③知道么?”倘若他感到王、公、大臣們商議的結(jié)果不能使他滿意或尚不能使他拿定主意,便問道:“為什么不同范章京商議?”如果大家說范章京也是這樣意見,他便點頭同意。以清國皇帝名義下的重要文件,如給朝鮮和蒙古各國④的敕諭,都交給范文程視草⑤。起初皇太極還將稿子看一遍,后來不再看稿,對范說:“你一定不會有錯。”現(xiàn)在皇太極很擔心他的夢不吉利,所以希望有學問又忠誠的范文程如實地替他圓夢。

 ?、偻醢源舐浴P(guān)于建立王業(yè)和霸業(yè)的重大問題。略是方略、計謀。

  ②天命三年——公歷1618年,明萬歷四十六年。

 ?、壅戮獫M洲語的音譯,各級負責的官員都可以稱做章京。

 ?、芨鲊宄▏跗?,對“國家”的概念很寬泛,常常將散居東北的小部落和蒙古各部落也看成是國。

  ⑤視草——唐宋以來,皇帝所下詔、敕,交翰林院官員審定草稿,稱做視草,后來也包括代皇帝起草。

  范文程在乍然間也沒法回答,但是他轉(zhuǎn)著眼珠略想一下,儼然很有把握地回答說:“啊,陛下此夢確實做得非常好。雕為猛禽之首,顯然指的就是明軍統(tǒng)帥。陛下兩箭不中而第三箭射中,說明洪承疇在這次戰(zhàn)役中雖然僥幸不死,困守松山,將來必定難逃羅網(wǎng),不是被我軍所殺,就是被我軍所俘?!?br/>
  皇太極聽了高興,說道:“我寧愿他被捉住,可不愿他死掉。”忽然想起這夢還只圓了一半,便又問道:“可是那條青蛇又是什么意思呢?”

  “那條青蛇即指倉皇逃竄的明軍,雖然跑得快,但因陛下早在要道埋下伏兵,所以仍被截住,一舉殲滅。那只鸛便是陛下的伏兵。”

  皇太極又問:“可是蛇為什么有腳呢?”

  希福趕快解釋說:“明軍嚇破了膽,沒命地逃,都恨不得多生幾只腳出來??!”

  眾人聽了都笑起來?;侍珮O更加高興,隨即命薩滿跳神,感謝皇天賜此吉祥之夢。

  就在當天夜里,他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命四個人捧著玉璽給他,他雙手接住。玉璽很重,剛一接住,他便醒了。

  于是他又將大學士范文程、希福、剛林等叫進御帳,要他們圓夢。他們都說,這個夢再明白不過。玉璽乃天子之寶,太祖皇爺把玉璽授給皇上,皇上將來必然進入關(guān)內(nèi),建立大清朝一統(tǒng)江山無疑。

  皇太極越發(fā)高興。連著兩天,他不斷地賞賜這一個,賞賜那一個,連朝鮮國來的總兵官和一些武將也受到他的特別賞賜。然而萬萬沒有料到,就在他萬分高興之時,九月十二日那一天,從盛京來了兩個滿洲官員,一個叫滿篤里,一個叫穆成格,向他稟告說關(guān)雎宮宸妃患病,病勢不輕?;侍珮O一聽,非常焦急,立刻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等前來,告訴他們,宸妃得病,他自己要馬上回盛京探視。隨即布置一部分人在多羅安平貝勒杜度、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固山額真譚泰等的率領(lǐng)下繼續(xù)圍困錦州,一部分人在多羅貝勒多鐸、多羅郡王阿達禮、多羅貝勒羅洛宏等的率領(lǐng)下圍困松山,還有一部分人分別駐守杏山、高橋等地。布置一畢,他就讓大家退去,自己獨坐御帳,想著宸妃的病情,感到無限憂慮。當天晚上,他展轉(zhuǎn)反側(cè),一夜沒有睡好。

  十三日一早,他就動身奔赴盛京。一連走了四天,來到一個地方住下。當夜一更時候,盛京又有使者來到,報說宸妃病危?;侍珮O無心再睡,立即吩咐啟程。他一面心急如焚地往盛京趕路,一面遣大學士希福、剛林、梅勒章京①冷僧機、啟心郎②索尼等先飛馳趕回盛京問候,一有消息,立即回報。將近五更時,希福等從盛京返回,說是宸妃已死?;侍珮O一聞噩耗,登時從馬上滾下來,哭倒在地。隨行的諸王、貝勒趕忙上前解勸?;侍珮O哭了一陣,在左右的攙扶下又騎上馬向盛京奔去。

 ?、倜防照戮獫M洲八旗封爵名號,約等于副將或副都統(tǒng)一級的武將。順治年間定為世職。

  ②啟心郎——清初因滿洲諸王、貝勒掌管部、院事,設(shè)啟心郎掌校理漢文冊籍并備咨詢。

  到了盛京,進入關(guān)雎宮,一見宸妃的遺體,他又放聲痛哭,幾乎哭暈過去。王、公、大臣們都勸他節(jié)哀,說:“國家事重,請陛下愛惜圣體?!笨蘖撕芫?,他才慢慢地勉強止住哭泣,籌備埋葬之事。又過了幾天,宸妃已經(jīng)埋畢。他親到墳上哭了一場,奠了三杯酒。

  從此他心情郁悶,時常想著宸妃生前的種種好處。想到這么一個溫柔體貼的妃子,又是那樣美貌,竟然只活了三十三歲,便已死別,這損失對他說來簡直是無法補償。雖然不久前他剛剛在對明朝作戰(zhàn)中獲得大勝,但也不足以消釋他內(nèi)心的悲哀。

  同時他覺得自己的身體仿佛也沒有先前那么好,心口有時隱隱作痛。

  王、公、大臣們看到皇太極這樣郁郁寡歡,都非常擔心,聯(lián)名上了一個滿文奏折,大意說:

  陛下萬乘之尊,中外仰賴,臣庶歸依。今日陛下過于悲痛,大小臣工皆不能自安。以臣等愚見,皇上蒙天眷佑,底定天下,撫育兆民,皇上一身關(guān)系重大。況今天威所臨,大功屢捷;松山、錦州之克服,只是指顧間事。此正國家興隆,明國敗壞之時也?;噬弦搜鲶w天意,善保圣躬;無國情牽,珍重自愛。……

  這是存檔的漢文譯本,文縐縐的,有些刪節(jié)?;侍珮O當時看的是滿文本,比這啰嗦,也比這質(zhì)樸得多,所以更容易打動他的心。他把奏折看了幾遍,雖然覺得很有道理,但他心中的痛苦仍然一時不能消除。于是他決定出去打獵,借以排遣愁悶。

  誰知出了沈陽城后,無意間又經(jīng)過宸妃墓前,登時觸動他的心弦,又哭了一陣,哭聲直傳到陵園外邊??蕻?,奠了酒,才率領(lǐng)打獵的隊伍繼續(xù)前進。自從宸妃死后,她的音容始終索繞在他的心頭,不能淡忘,直到一年后他死的時候,那“悼亡”的悲痛依然伴隨著他。

  劉子政帶著洪承疇給皇帝的一封奏疏和給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一封密書,離開了松山營地后,一路上風餐露宿,十分辛苦。到了山海關(guān)后,他就因勞累和感冒病了起來。雖然病勢不重,但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又加上心情憂悶,所以纏磨幾天,吃了幾劑湯藥,才完全退燒。他正要趕往北京,忽然聽到風傳,說洪總督率領(lǐng)的援錦大軍在松山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這傳聞使他不勝震驚和憂慮,不能不停下來聽候確訊。連著三四天,每天都有新的傳聞,盡是兵敗消息。到了第五天,山海關(guān)守將派出去的塘馬自寧遠回來,才證實了兵敗的消息是真。除關(guān)于洪承疇的下落還傳說紛紜外,對大軍潰敗的情況也大致清楚了。劉子政決定不去北京,只派人將洪承疇給皇帝的奏疏和給陳新甲的書信送往京城,他自己也給一位在朝中做官的朋友寫了一封信,痛陳總監(jiān)軍張若麒狂躁喜功,一味促戰(zhàn),致有此敗。

  他想,既然援錦大軍已潰,他趕回北京去就沒有必要了。為著探清洪承疇的生死下落,他繼續(xù)留在山海關(guān)。山海關(guān)的守將和總督行轅在山海關(guān)的留守處將吏,都對他十分尊敬。他仍然住在澄海樓,受到優(yōu)厚款待。山海關(guān)守將和留守處的將吏們每日得到松錦戰(zhàn)事消息都趕快告訴他,每一個消息都刺痛他的心,增添他的憤慨和傷心,也增添他對國事的憂慮和絕望。白天,他有時在澄海樓等候消息,或倚著欄桿,凝望著大海沉思,長嘯,嘆息。有時他到山海關(guān)的城樓上向北瞭望。有時出關(guān),立馬在歡喜嶺上,停留很久。有時他到城中古寺,同和尚了悟閑話,一談就是半天。

  但每天晚上,他仍然在燈下注釋《孫子兵法》,希望能早一點將這一凝結(jié)著多年心血的工作搞完。

  又過了十天,許多情況更清楚了。他知道洪承疇并沒有死,也不肯突圍出來,退守松山堡中待援,被清兵四面圍困。八位總兵有六位突圍而歸,只有曹變蛟和王廷臣留在洪的身邊。他心中稱贊洪的死守松山,說道:“這才是大臣臨危處變之道。

  到處黃土埋忠骨,何必自陷國法,死于西市!”后來他聽說有塘馬從寧遠來到,急急地趕赴北京,并聽說是寧遠總兵吳三桂向兵部衙門送遞塘報,還帶有吳三桂和張若麒的兩封急奏。對于吳三桂的奏本他不大去想,而對于張若麒的奏本想得較多,忿忿地說:“皇上就相信這樣的人,所以才是非不明,如坐鼓中!”

  一連數(shù)日,都是陰云低垂,霜風凄厲。劉子政心中痛苦,命仆人替他置辦了簡單的祭品,準備到歡喜嶺上威遠堡的城頭上向北遙祭在松、錦一帶陣亡的將士。主管總督行轅留守事宜的李嵩,就是春天到紅瓦店迎接他的那位進士出身的文官,洪承疇的親信幕僚,知道劉子政有遙祭陣亡將士之意,正合他的心愿,就同劉子政商量,改為公祭,交給行轅留守處的司務(wù)官立即準備。劉子政原想他私自望北方祭奠之后,了卻一件心事,再逗留一二日便離開山海關(guān)往別處去,如今既然改為公祭,隆重舉行,他也滿意。在威遠堡城中高處,臨時搭起祭棚,掛起挽聯(lián),哀幛,布置了靈牌,樹起了白幡,準備了兩班奏哀樂的吹鼓手。除留守處備辦了三牲①醴酒等祭品之外,劉子政自己也備了一份祭品,另外山海關(guān)鎮(zhèn)衙門、榆關(guān)縣衙門、還有其他設(shè)在山海關(guān)的大小文武衙門都送來了祭品。商定由李嵩主祭,劉子政讀祭文。劉子政連夜趕寫好祭文,將稿子交李嵩和兩三位較有才學的同僚們看了看,都很贊賞,只是李嵩指著祭文中的有些字句說:

 ?、偃!⒀?、豬。

  “政老,這些話有違礙么?”

  劉子政說:“鎮(zhèn)中先生,數(shù)萬人之命白白斷送,誰負其咎?難道連這些委屈申訴的話也不敢說,將何以慰死者于地下?我看不用刪去。祭文讀畢,也就焚化,稍有一些膽大的話,只讓死者知道,并不傳于人間,有何可怕?”

  李鎮(zhèn)中一則深知劉子政的脾氣很倔,二則他自己也對援錦大軍之潰深懷憤慨,而且他的留守職務(wù)即將結(jié)束,前程暗淡,所以不再勸劉子政刪改祭文,只是苦笑說:

  “請政老自己斟酌。如今朝廷舉措失當?shù)氖潞芏?,確實令志士扼腕!”

  臨祭奠的時候,各衙門到場的大小文武官員和地方士紳共有二三百人,其余隨從兵丁很多,都站在祭棚外邊。當祭文讀到沉痛的地方,與會的文武官員和士紳們一齊低下頭去,泣不成聲。讀畢,隨即將祭文燒掉?;仃P(guān)時候,有些文官和本地士紳要求將這篇打動人心的祭文抄錄傳誦,劉子政回答說祭文已經(jīng)焚化,并未另留底稿。大家知道他說的是實話,也諒解他焚稿的苦衷,但沒人不感到遺憾。

  山海衛(wèi)城內(nèi)的士紳們,近來都知道劉子政這個人,對他頗有仰慕之意。但因為他除了同了悟和尚來往之外,不喜交游,所以只是仰望風采,無緣拜識。經(jīng)過這次在威遠堡遙祭國殤,才使大家得到了同他晤面的機會。雖然大家不曾同他多談話,但是都看出來他是一個慷慨仗義、風骨凜然的老人。

  三天以后的一個上午,有本地舉人佘一元等三個士紳步行往澄海樓去拜望這位老人。他們正在走著,忽然前邊不遠處有人用悲憤的低聲朗誦:

  趙括①虛驕而臨戎兮,長平一夕而卒坑。

  宋帝②慷慨而授圖兮,靈州千里而血腥。

  悲浮尸之散亂兮,月冷波靜而無聲。

  恨胡騎之縱橫兮,日慘風咽而……

 ?、仝w括——戰(zhàn)國時秦攻趙,相持于長平(今山西省晉城縣西北)。趙王以趙括代廉頗為將,大敗。趙兵四十萬,投降后為秦兵活埋。

  ②宋帝——北宋皇帝遣將出征,常從宮中授給陣圖,要將帥依圖作戰(zhàn),借以遙控。靈州即今寧夏靈武縣,為宋朝西北軍事重鎮(zhèn)。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

  為西夏攻陷。

  這聲音忽然停住,似乎一時想不起來以下的詞句。佘一元等的視線被一道短墻隔斷,認為這墻那邊行走的人必是劉子政在回憶燒掉的祭文稿子。迨過了短墻,兩路相交,佘一元等才看見原來是山海關(guān)鎮(zhèn)臺衙門的李贊畫在此閑步,背后跟著一個仆人。大家同李贊畫都是熟人,且素知李贊畫記性過人,喜讀雜書①,對劉子政亦頗仰慕?;ハ嗍┒Y之后,佘一元笑著問道:

 ?、匐s書——明、清科舉盛行時代,讀書人將“五經(jīng)”、“四書”等直接與考試有關(guān)的書籍之外的一切書籍視為雜書,各種學問稱為雜學。

  “李老爺適才背誦的不是劉老爺?shù)哪瞧牢拿???br/>
  李贊畫說:“是呀,可惜記不全啦。我為要將這篇祭文回憶起來,兩天來總在用心思索。剛才衙門無事,躲出城外,在這個清靜地方走走,看能不能回憶齊全。

  不行,到底不是少年時候,記性大不如前,有大半想不起來。如此佳文,感人肺腑,不得傳世,真真可惜!諸位駕往何處?”

  佘一元說:“弟等要去澄海樓拜望政老,一則想得見祭文原稿,二則想聽他談一談援錦大軍何以潰敗如此之速,今后關(guān)外局勢是否仍有一線指望?!?br/>
  李贊畫說:“啊呀,我也正有意去拜望政老請教。他說底稿已經(jīng)燒掉,我總不信。既然你們?nèi)磺叭グ菰L,我隨你們同去如何?”

  佘一元等三個人一齊說:“很好,很好?!?br/>
  他們一起步行到了寧海城,先拜見主管留守事務(wù)的李鎮(zhèn)中。李鎮(zhèn)中同他們原是熟人,看了名刺,趕快將他們請進客廳坐下。當李鎮(zhèn)中知道他們的來意之后,不勝感慨地說:“真不湊巧,諸公來遲一步!政老因援錦大軍潰敗,多年收復遼左之夢已經(jīng)全破,于昨日上午先將他的仆人打發(fā)走,昨晚在了悟和尚處剃了發(fā),將袍子換為袈裟,來向我們辭行并處置一些什物。我們一見大驚,但事已無可挽回。大家留他在澄海樓又住了一夜,準備今日治素席為他餞行。政老談起國事,慷慨悲歌,老淚縱橫。

  今日清早,不辭而別,不知往哪里去了??上銈儊磉t一步!”

  大家十分吃驚,一時相顧無言。李鎮(zhèn)中接著說:“近幾天來,政老常說他今日既然不能為朝廷效力疆場,他年也不愿做亡國之臣?!?br/>
  大家都明白他對國事灰心,但沒有料到他竟會毅然遁入空門,飄然而去。

  佘一元說:“世人出家為僧,也有種種。常言道,有因家貧無以為生而幼年送到寺中為僧的叫做餓僧,有因幼年多病而送入寺中為僧的叫做病僧,另外還有憤僧、悲僧、情僧、逃僧等等,各種原因不同。真正生有慧根,了然徹悟,一心想做阿羅漢的,并不很多。政老大概算是憤僧了。請問李老爺,傳聞?wù)嫌小秾O子新注》一稿,倘能傳之人間,必有裨于戎事。此稿現(xiàn)在何處?”

  李鎮(zhèn)中搖頭說:“可惜!可惜!此稿已經(jīng)被政老暗中撕毀,投入大海了!”

  “投入大海?!……鎮(zhèn)老何不勸阻?”

  “不知他什么時候就已經(jīng)投進大海。今早有人從海灘上拾到半頁,顯然是漲潮時偶然漂回岸邊。弟已命賤仆將此半頁稿子晾干,珍藏勿失。另外頗值珍視的是,今早政老走后,同僚們在澄海樓上看見他新填《賀新郎》一闕,留題柱上,旁邊掛著他多年佩在腰間的那把寶劍。”

  佘一元等一聽說劉子政臨走時在柱上留詞一首,都要去親眼看看,抄錄下來。

  李鎮(zhèn)中帶他們下到海邊,過了浮橋,登上高樓。他們經(jīng)李鎮(zhèn)中一指,果然看見一根柱子上題有一首《賀新郎》,墨色甚新。佘一元搶前一步,趕快念道:

  海樓空揮淚。

  嘆三番雄師北伐①,虎頭蛇尾。

  試問封疆何日復,怕是而今已矣!

  念往事思如潮水。

  數(shù)萬兒郎成新鬼,決天河莫洗神州恥。

  戎幕策,剩追悔。

  殘秋嶺上曾遙祭。

  霧沉沉風號雁唳,此情誰會?

  塞外雙城②猶死守,望斷天涯日暮。

  欲解救睢陽③無計。

  休論前朝興亡事,最傷心弱宋和金史。

  千古恨,《黍離》④耳!

 ?、偃蹘煴狈ァ@是指明對清作戰(zhàn)較重大的三次潰?。阂淮问侨f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楊鎬出師大敗。第二次是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袁應(yīng)泰正議三路出師,清兵先進攻,攻陷沈陽、遼陽。第三次即崇禎十四年(公元1640年)洪承疇援錦之役。

 ?、陔p城——指錦州和松山。

 ?、垲£枴窈幽仙糖鹂h南。唐朝安史亂時,張巡在此死守,不獲救援,城破被殺。

  ④《黍離》——《詩經(jīng)》中一個篇名,寫周大夫看見西周故宮長滿莊稼,興起亡國之痛。

  佘一元讀時,大家跟著他讀,反復讀了幾遍,琢磨著每句含義,每個人都對“戎幕策,剩追悔”六個字暗中猜解。李鎮(zhèn)中明白這六字所指何事,卻不肯說出。

  大家正在議論,忽然起了狂風,天地陡暗,海濤洶涌,沖擊著澄海樓的根基。大家停止談話,奔出屋子,抓緊欄桿,向翻滾著白浪的茫茫大海張望,都覺得這座建筑在礁石上并以大石為根基的澄海樓在風浪中不住搖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