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向各黨派、國民黨內的民主派和文化界、新聞界、產業(yè)界、婦女界等,說明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的真相,贏得他們的同情,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已做到仁至義盡,為共產黨鳴不平。
蔣介石一面邀請毛澤東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一方面以武力進犯解放區(qū),形成國共兩黨邊談邊打的局面。
蔣介石在重慶談判的第二天,即密令大量印發(fā)反動的《剿匪手本》。9月初,蔣介石令綏遠的傅作義部沿平綏路進攻察哈爾解放區(qū),迫近張家口;命令閻錫山部隊沿同蒲路侵入晉東南解放區(qū)的上黨地區(qū)。9月中旬,我軍起而自衛(wèi),擊退了傅作義軍,俘虜了大批官兵。10月初,劉伯承、鄧小平根據毛澤東的部署,指揮部隊一舉殲滅了閻錫山的3.5萬人。這兩次戰(zhàn)役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和談掩護下的軍事冒險陰謀,加強了中共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
蔣介石也看到,高壓是無法使中國共產黨屈服的,而這次談判為舉世所矚目,如果談判破裂或無結果而散,向國內外難以交代學領域產生過積極影響。當前物理學的許多領域又取得了巨,且國民黨軍隊在前線又吃了敗仗。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蔣介石不得不取緩和態(tài)度。
國民黨代表不得不在談判中斷的第三天,找周恩來表示要重開談判。中共方面再次表示,在公平合理整編全國軍隊的條件下,中共軍隊縮編到24個師,至少20個師的數目,國民黨方面表示可以考慮中共軍隊縮編為20個師的意見。至于軍隊駐地問題,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討論決定。雙方商定:為具體計劃解決軍隊整編有關問題起見,組成3人小組,中共方面代表為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國民黨方面代表為軍政部長林蔚和軍令部次長劉斐。在解放區(qū)和國民大會問題上,雙方申述了各自的立場。
中共建議將1個月來的談話記錄整理出來,以解人民之渴望。國民黨代表同意由周恩來起草《會談紀要》并提交討論。
周恩來在10月5日起草了《會談紀要》,不僅把雙方已一致同意的內容在文字上確定下來,而且對沒有取得一致的問題也分別說明雙方各自的看法,寫得很有特色。
雙方就《會談紀要》進行了兩次討論,并作了修改。終于在10月10日下午由雙方代表簽字,稱為《雙十協定》,并且公開公布。
《雙十協定》共12項。它承認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即國共雙方“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zhàn),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雙方一致認為“應迅速結束訓政,實施憲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協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及召開國民大會各項問題。在此前提下,中共承認蔣介石的領導地位。
10月11日,毛澤東返回延安。周恩來、王若飛留在重慶,繼續(xù)同國民黨政府談判關于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問題。
毛澤東在返回延安的當天,就向政治局報告了重慶談判的情況和雙十協定的內容。毛澤東說:《雙十協定》這個東西,第一個好處是采取平等的方式,雙方正式簽訂協定,這是歷史上未有過的;第二,有成議的6條,都是有益于人民的,有了這些很好,國民黨再發(fā)動內戰(zhàn),他們就在全國和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們就更有理由采取自衛(wèi)戰(zhàn)爭,粉碎他們的進攻。
幾天后,毛澤東又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關于重慶談判》的演講。他說,我們的基本方針是:人民的武裝,一支槍,一粒子彈,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已經達成的協議,還只是紙上的東西。紙上的東西并不等于現實的東西。我們的任務是堅持這個協定,要國民黨兌現,繼續(xù)爭取和平,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把他消滅,他就舒服了。
早在毛澤東在重慶談判的時候,即9月19日,中共中央確定“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并調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率領分局和軍區(qū)領導機關及山東部隊5個主力師、18個基干團,約9萬人馬進入東北,同時又調已經到達冀魯豫平原的林彪、肖勁光轉向東北,調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率主力3萬余人進入東北。又從各解放區(qū)調集2萬名干部進入東北。政治局委員陳云、高崗、張聞天以及李富春、林楓等1A4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同時入東北,去東北的部隊從鄰近的冀熱遼邊區(qū)和山東,由水陸兩路兼程進入東北。開入東北的部隊和東北抗日聯軍一起,解除敵偽武裝,組織人民政權。進入東北的部隊和抗日聯軍統一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司令員,彭真為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為第二政治委員。不久,東北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雙十協定》墨跡未干,蔣介石于10月13日密令國民黨軍隊將領,遵照他手訂的《剿匪手本》,努力進剿。胡宗南、孫連仲部20余萬人沿著平漢、同蒲、正太、平綏、津浦5條鐵路,氣勢洶洶地向解放區(qū)推進,進攻的目標,是要割裂華北解放區(qū),搶占北平、天津。
國民黨部隊又在美國幫助下,調動各種運輸工具。美軍駐華總司令魏德邁集中在中國與印度境內所有美國軍用和民用飛機,在幫助蔣介石將駐湖南芷江的新六軍運到南京、駐柳州的第九十四軍和湯恩伯總部空運到上海、將第九十二軍空運到北平之后,又以飛機幫助蔣介石將第五十二軍、第十三軍運到山海關,蔣的這兩個軍長驅進入東北,第一步躍至錦州,再躍至沈陽。美國又從海上運送新六軍,由廣東運送新一軍經秦皇島登陸竄入東北。爾后又從越南海防把第五十三軍和云南第六十軍、第93軍海運至東北,還有第七十一軍和幾個交警總隊也從海上經秦皇島運入東北。
美軍當時占領了津沽至秦皇島一帶的灘頭陣地,等待蔣介石的軍隊前來接收。蔣介石派杜聿明去負責打開自北平至沈陽的交通線。杜聿明至天津時,美軍先遣部隊正在塘沽登陸。杜聿明同美軍第三軍團司令駱基中將會面時,便同駱基一起研究占領北平至山海關的鐵路線的軍事行動問題。蔣介石為集中力量搶占東北,派熊式輝為東北行營主任,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第一戰(zhàn)區(qū)胡宗南的兩個軍,經同蒲鐵路、正太鐵路開抵石家莊;第十一戰(zhàn)區(qū)孫連仲的3個軍,在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馬法五、高樹勛率領下,從豫北的新鄉(xiāng)沿平漢鐵路北犯,企圖奪占邯鄲,北上同石家莊的胡宗南部會師。蔣軍所到之處,實行“清剿”,摧毀民選政府,屠殺抗日干部及抗日軍人家屬,搶掠財物,奸淫婦女,人民慘遭荼毒,憤不能忍。
八路軍為和平團結大計,仍一忍再忍,一讓再讓,最后退至漳河以北。蔣介石猶以各軍進軍太慢,命胡宗南秘密飛赴鄭州,頒發(fā)《剿匪手本》,堅決進剿;又強迫第十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孫連仲所屬各部,限期進攻。高樹勛的新8軍、馬法五的第40軍、魯崇義的第30軍,在蔣介石嚴令督責下,渡過漳河,分路北進。10月23日占領磁縣,24日占領馬頭鎮(zhèn),并向武安、邯鄲進犯。
是時,解放區(qū)軍民開始自衛(wèi)反攻。25日收復磁縣,將進攻各部隊予以包圍,同時向進攻各部官兵實行勸告,要他們共體國內和平、民主、團結之重要,立即拒絕內戰(zhàn)命令。
10月30日,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高樹勛深明大義,率其直屬之新8軍的暫編29師、新6師全體官兵起義。但第40軍和第30軍一部將領尚不覺悟,繼續(xù)向解放區(qū)進攻。八路軍被迫反攻,激戰(zhàn)1晝夜,將第30軍和第40軍擊敗。該兩軍多數官兵愿意放下武器,僅少數部隊向南逃去,被八路軍預伏部隊擊潰,大部被殲滅。時由安陽、石家莊出援之敵,聞風而逃。此戰(zhàn)役,八路軍獲全勝,除爭取萬余人起義外,共俘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馬法五以下官兵2.3萬余人。
高樹勛率部隊起義后,被任命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他向記者發(fā)表談話說:“這次起義,只有一個原因,這就是遵照全國人民的意志,反對內戰(zhàn)??箲?zhàn)8年中,我和官兵先在敵后奮斗了5年,生活上雖然受到千辛萬苦,但精神上是興奮的;以后在大后方3年,目睹行政機構的腐敗情形,國家危機的嚴重,心中感到十分失望。我在敵后艱苦奮斗了5年,不料到了大后方不到2個月,我的第69軍,即被湯恩伯奪去了。我領導的原三十九集團軍的2個軍,現在還剩下一個新8軍。將士的死亡,中央一概不管,器械損失也不給補充,想起來是很使人痛心的。國家統一是需要的,但先決條件是要真正開誠布公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解放區(qū)是八路軍解放七八年的地方,如果國民黨在不改變政策的情況下,北上進軍,且進一步占兩步,這勢必造成內戰(zhàn)局面。國民黨當局對外宣傳是叫我們北上受降,實際給我們的命令是北上‘剿共’。中央還頒發(fā)了一個《剿共手本》。這些行動,與我們全體將士的意志是完全違背的,就以過去的歷史而言,國民黨打了10年的內戰(zhàn),仍未把共產黨消滅,現在共產黨的力量,百倍千倍于昔日。即使允許國民黨再打10年內戰(zhàn),也絕對不能消滅共產黨,何況全國人民今天都反對國民黨再打內戰(zhàn)。如果國民黨不能改變現行的政策,倘仍執(zhí)迷不悟,國民黨自己會斷送自己的前途,會遭到清朝同樣的悲慘命運?!?br/>
高樹勛對記者的談話發(fā)表后,又有國民黨第30軍92團團長周敬之等300余名中下級軍隊聯名發(fā)表通電,號召在各地進攻解放區(qū)的國民黨官兵,立即放下武器,拒絕內戰(zhàn),勿為內戰(zhàn)挑撥者所利用。
在地方,反對蔣介石內戰(zhàn)和獨裁的又有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云南大學、中法大學等校的6000余名師生。11月25日,他們在西南聯合大學圖書館的草坪上召開時事晚會,由費孝通、錢端升等4位著名教授演講。國民黨立即鎮(zhèn)壓,派特務混入場內搗亂。大批軍警包圍會場,并鳴槍放炮,子彈擦著與會師生的頭頂呼嘯而過。
次日,昆明3萬學生罷課抗議,并提出停止內戰(zhàn),撤退駐華美軍,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等要求。
12月1日,國民黨特務、軍人數百人拿著扁擔、石頭,扛著木棍、鋤頭,到西南聯大新校舍,打進校園里,1顆手榴彈將1名教師炸成重傷,搶救無效身亡。幾十名便衣武裝沖進西南聯大師范學院,扔了3顆手榴彈,炸死3人,重傷十幾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一二·一”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宋慶齡和柳亞子、馬敘倫、鄭振鐸、許廣平、沙千里等人在上海為“一二·一”慘案中犧牲的烈士舉行了追悼大會,并以大會名義致電政治協商會議,提出保障人民自由,保障各黨合法地位,實行普選,釋放政治犯,及懲辦屠殺學生的兇手等要求。會后,舉行了有1萬多人參加的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
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的情況下,美國不得不改換其干涉中國內政的手法,召回臭名昭著的駐華大使赫爾利,另派陸軍參謀長、五星上將馬歇爾以特使名義來華“調?!?。12月,美國在莫斯科舉行的蘇、美、英3國外長會議上,同意蘇聯提出的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但是,馬歇爾在中國以“調停”為名,仍助蔣介石打內戰(zhàn)。由于蔣介石的大部分軍隊還在西南,華北的兵力仍然不足。要將大軍調往華北或東北打內戰(zhàn),還需要時間,于是,他便重新高唱起“和平”來,美蔣勾結玩弄新的陰謀。
12月27日,國民黨代表王世杰、張群、邵力子同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王若飛恢復了國共談判。1946年1月,成立了由馬歇爾、張群、周恩來組成的3人軍事小組,共商各項軍事問題的辦法。經過10多天的反復磋商,周恩來和張群正式簽署了《國共雙方關于停止沖突、恢復交通的命令和聲明》,雙方統限于1月13日24時,完全停戰(zhàn)。
中共中央于1月10日即發(fā)出通告,命令部隊切實嚴格執(zhí)行停戰(zhàn)命令,不得有誤。然而,蔣介石卻先向他的軍隊發(fā)出“搶占戰(zhàn)略要點”的密令,并催促部隊星夜前進。孫連仲部迅速行動,企圖于停戰(zhàn)命令生效前占領承德,或占領古北口、建平、陵源等地。在停戰(zhàn)令生效后,國民黨部隊仍繼續(xù)向解放區(qū)進攻。
3人軍事小組決定在北平設立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執(zhí)行部成員3人:共產黨代表是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國民黨代表是軍統局副局長、國防部二廳廳長鄭介民,美國代表是美國駐華使館代辦羅伯遜,羅伯遜為主席。一切事宜,均須3人一致通過方能生效。執(zhí)行部除3人小組外,尚有3方參謀長。國民黨方面蔡文治,共產黨方面羅瑞卿,美國方面海斯克。執(zhí)行部下設36個小組,分赴各地進行工作。執(zhí)行部連續(xù)發(fā)出第一、第二、第三號公報,要求各地停止一切軍事沖突。2個多月后,全國各地才實現了停戰(zhàn)。
遣返日俘日僑的工作也在逐步進行,滯留各地的日俘日僑,都由鐵路運往沿海港口。由美國海軍送運回國。在近10個月內,共遣返日俘日僑29.864萬余人。
軍事3人小組就“軍隊整編和統編基本方案”達成協議。規(guī)定,第一期為整編:國共雙方在執(zhí)行部監(jiān)督下,將軍隊集中于執(zhí)行部指定的地區(qū)改編。政府將其所有陸軍縮編為120個師,中共將其全部軍隊縮編為30個師;第二期為統編:將國共軍隊合編為國防軍,全國保持國防軍共20個軍,每軍3個師,共60個師,其余一律解散退役。整編、統編簽字后,國共雙方曾對整軍方案的實施多次進行商談,因為防區(qū)和統帥權兩個關鍵問題沒有達成協議,和談破裂。
1946年1月10日到31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共38人。國民黨代表8人,孫科、吳鐵城、陳布雷、陳立夫、張厲生、王世杰、邵力子、張群。共產黨代表7人: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民主同盟代表9人:張瀾、羅隆基、張君勱、張東蓀、沈鈞儒、張申府、黃炎培、梁漱溟、章伯鈞。青年黨代表5人:曾琦、陳啟天、楊永浚、余家菊、常乃惠。無黨無派代表9人:莫德惠、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邵從恩、錢永銘、繆嘉銘、李燭塵、郭沫若。
5個方面代表了3種政治力量。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堅持一黨專政;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利益,希望建立一個舉國一致的民主聯合政府;民主同盟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主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青年黨已從民盟中分化出來,在政治上追隨國民黨;無黨無派大多屬于中間派,但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在實現和平、民主方面,與共產黨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政治協商會議上,3種力量,3種主張,3條道路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和復雜的較量。斗爭的焦點仍然是軍隊與政權問題。最后,大會通過了改組國民政府、施政綱領、軍隊問題、憲法草案、國民大會5項協議。
——改組國民政府問題:國民政府委員會為最高國務機關,對方針、大計有決策權,對高級官員有任免權;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40人,國民黨和非國民黨人士各占半數;提案性質及涉及施政綱領之變更者,須有2A3的國府委員通過;國民政府主席對某一決議的否決,須有3A5以上的國府委員贊同。
——軍隊問題:確定軍隊屬于國家,軍黨分立,軍民分治等原則。
——施政綱領問題: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規(guī)定全國團結一致,建設統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實行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法,用政治方法解決政治糾紛,以保持國家之和平發(fā)展;確保人民享有身體、思想、宗教、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居住、遷徒、通訊自由。
——憲法草案問題:確定了國會制、內閣制、省自治的根本原則。
——國民大會問題:由上屆大會已選出的代表1200名,再另增加臺灣、東北等地區(qū)的代表150名,黨派及社會賢達代表700名,總計2050名,憲法的通過,須經3A4代表同意。
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不利于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決議。國民黨一面在政協決議上簽字,一面隨時打算撕毀決議,挑起全面內戰(zhàn)。
政協決議公布后,全國人民,特別是國民黨統治區(qū)的人民歡欣鼓舞。其實蔣介石并不準備實施這些協議,只不過是利用政協來進行和平欺騙,玩弄政治陰謀,以掩蓋他正在進行的大規(guī)模的內戰(zhàn)準備。蔣幫特務們對慶祝政協會議成功的活動進行破壞,蓄意制造流血事件。
1946年2月10日上午9時,重慶各界人士和人民群眾1萬多人,在校場口廣場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大會公推出李公樸、郭沫若、馬寅初、施復亮、章乃器等為主席團成員。參加慶祝大會的群眾,滿懷著勝利喜悅的心情,從四面八方趕來,陸續(xù)地步入會場。國民黨派出特務五六百人混入會場。
大會尚未開始,大會總指揮李公樸邀請公推出來的大會主席團成員,上主席臺入坐。不料,臺下跳出六七個漢子來,冒充大會主席,宣布開會。他們是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宣傳科長龐儀山、重慶農會常務理事劉野樵、市教育會理事長吳人初、市總工會理事長潭澤森、李森榮、李克愚等人,這些人在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驅使下登臺冒充大會主席,宣布開會。
李公樸見此情況,忙出來勸阻。是時,藏在會場群眾中的一伙特務暴徒,竄上主席臺,一擁而上,把李公樸推倒在地,并拳腳交加,把李公樸打得頭破血流。郭沫若、施復亮、陶行知、馬寅初以及新聞記者60余人,也遭到特務暴徒的毒打,制造成震驚中外的“校場口事件”。
2月21日,國民黨北平特務機構糾合流氓地痞,組織“還鄉(xiāng)請愿團”,在東四大街舉行反共示威,并沖擊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侮辱毆打中共辦事人員,制造搗毀軍調處事件。
接著在22日,國民黨特務操縱部分學生,在重慶舉行反蘇游行,特務暴徒乘機搗毀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營業(yè)部,把工作人員楊黎原等打得遍體鱗傷。民盟機關報《民主報》營業(yè)部也被特務暴徒搗毀。
蔣介石曾在政治協商會議閉慕式上致閉幕詞時說:“今后中正無論在朝在野,均必本著公民應盡的責任,忠實地堅決地遵守本會議的一切決議?!钡珓傔^1個月時間,蔣介石便召開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他在會上覆手為雨,宣布說:“政協代表不是人民推選出來的,政協的協議是沒有法律效力的?!?br/>
蔣介石要求六屆二中全會對政協“就其犖犖大端,妥籌補救”。于是,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公開否定了政治協商會議所制定的國會制、責任內閣制和地方自治的修改憲法草案原則,推翻了政治協商會議關于改組政府問題的協議,并決定恢復中央政治委員會,其權力置于國民政府委員會之上,國民政府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選任。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完全否定了政協協議,堅持一黨專制。
蔣介石一面邀請毛澤東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一方面以武力進犯解放區(qū),形成國共兩黨邊談邊打的局面。
蔣介石在重慶談判的第二天,即密令大量印發(fā)反動的《剿匪手本》。9月初,蔣介石令綏遠的傅作義部沿平綏路進攻察哈爾解放區(qū),迫近張家口;命令閻錫山部隊沿同蒲路侵入晉東南解放區(qū)的上黨地區(qū)。9月中旬,我軍起而自衛(wèi),擊退了傅作義軍,俘虜了大批官兵。10月初,劉伯承、鄧小平根據毛澤東的部署,指揮部隊一舉殲滅了閻錫山的3.5萬人。這兩次戰(zhàn)役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和談掩護下的軍事冒險陰謀,加強了中共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
蔣介石也看到,高壓是無法使中國共產黨屈服的,而這次談判為舉世所矚目,如果談判破裂或無結果而散,向國內外難以交代學領域產生過積極影響。當前物理學的許多領域又取得了巨,且國民黨軍隊在前線又吃了敗仗。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蔣介石不得不取緩和態(tài)度。
國民黨代表不得不在談判中斷的第三天,找周恩來表示要重開談判。中共方面再次表示,在公平合理整編全國軍隊的條件下,中共軍隊縮編到24個師,至少20個師的數目,國民黨方面表示可以考慮中共軍隊縮編為20個師的意見。至于軍隊駐地問題,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討論決定。雙方商定:為具體計劃解決軍隊整編有關問題起見,組成3人小組,中共方面代表為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國民黨方面代表為軍政部長林蔚和軍令部次長劉斐。在解放區(qū)和國民大會問題上,雙方申述了各自的立場。
中共建議將1個月來的談話記錄整理出來,以解人民之渴望。國民黨代表同意由周恩來起草《會談紀要》并提交討論。
周恩來在10月5日起草了《會談紀要》,不僅把雙方已一致同意的內容在文字上確定下來,而且對沒有取得一致的問題也分別說明雙方各自的看法,寫得很有特色。
雙方就《會談紀要》進行了兩次討論,并作了修改。終于在10月10日下午由雙方代表簽字,稱為《雙十協定》,并且公開公布。
《雙十協定》共12項。它承認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即國共雙方“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zhàn),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雙方一致認為“應迅速結束訓政,實施憲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協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及召開國民大會各項問題。在此前提下,中共承認蔣介石的領導地位。
10月11日,毛澤東返回延安。周恩來、王若飛留在重慶,繼續(xù)同國民黨政府談判關于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問題。
毛澤東在返回延安的當天,就向政治局報告了重慶談判的情況和雙十協定的內容。毛澤東說:《雙十協定》這個東西,第一個好處是采取平等的方式,雙方正式簽訂協定,這是歷史上未有過的;第二,有成議的6條,都是有益于人民的,有了這些很好,國民黨再發(fā)動內戰(zhàn),他們就在全國和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們就更有理由采取自衛(wèi)戰(zhàn)爭,粉碎他們的進攻。
幾天后,毛澤東又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關于重慶談判》的演講。他說,我們的基本方針是:人民的武裝,一支槍,一粒子彈,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已經達成的協議,還只是紙上的東西。紙上的東西并不等于現實的東西。我們的任務是堅持這個協定,要國民黨兌現,繼續(xù)爭取和平,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把他消滅,他就舒服了。
早在毛澤東在重慶談判的時候,即9月19日,中共中央確定“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并調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率領分局和軍區(qū)領導機關及山東部隊5個主力師、18個基干團,約9萬人馬進入東北,同時又調已經到達冀魯豫平原的林彪、肖勁光轉向東北,調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率主力3萬余人進入東北。又從各解放區(qū)調集2萬名干部進入東北。政治局委員陳云、高崗、張聞天以及李富春、林楓等1A4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同時入東北,去東北的部隊從鄰近的冀熱遼邊區(qū)和山東,由水陸兩路兼程進入東北。開入東北的部隊和東北抗日聯軍一起,解除敵偽武裝,組織人民政權。進入東北的部隊和抗日聯軍統一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司令員,彭真為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為第二政治委員。不久,東北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雙十協定》墨跡未干,蔣介石于10月13日密令國民黨軍隊將領,遵照他手訂的《剿匪手本》,努力進剿。胡宗南、孫連仲部20余萬人沿著平漢、同蒲、正太、平綏、津浦5條鐵路,氣勢洶洶地向解放區(qū)推進,進攻的目標,是要割裂華北解放區(qū),搶占北平、天津。
國民黨部隊又在美國幫助下,調動各種運輸工具。美軍駐華總司令魏德邁集中在中國與印度境內所有美國軍用和民用飛機,在幫助蔣介石將駐湖南芷江的新六軍運到南京、駐柳州的第九十四軍和湯恩伯總部空運到上海、將第九十二軍空運到北平之后,又以飛機幫助蔣介石將第五十二軍、第十三軍運到山海關,蔣的這兩個軍長驅進入東北,第一步躍至錦州,再躍至沈陽。美國又從海上運送新六軍,由廣東運送新一軍經秦皇島登陸竄入東北。爾后又從越南海防把第五十三軍和云南第六十軍、第93軍海運至東北,還有第七十一軍和幾個交警總隊也從海上經秦皇島運入東北。
美軍當時占領了津沽至秦皇島一帶的灘頭陣地,等待蔣介石的軍隊前來接收。蔣介石派杜聿明去負責打開自北平至沈陽的交通線。杜聿明至天津時,美軍先遣部隊正在塘沽登陸。杜聿明同美軍第三軍團司令駱基中將會面時,便同駱基一起研究占領北平至山海關的鐵路線的軍事行動問題。蔣介石為集中力量搶占東北,派熊式輝為東北行營主任,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第一戰(zhàn)區(qū)胡宗南的兩個軍,經同蒲鐵路、正太鐵路開抵石家莊;第十一戰(zhàn)區(qū)孫連仲的3個軍,在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馬法五、高樹勛率領下,從豫北的新鄉(xiāng)沿平漢鐵路北犯,企圖奪占邯鄲,北上同石家莊的胡宗南部會師。蔣軍所到之處,實行“清剿”,摧毀民選政府,屠殺抗日干部及抗日軍人家屬,搶掠財物,奸淫婦女,人民慘遭荼毒,憤不能忍。
八路軍為和平團結大計,仍一忍再忍,一讓再讓,最后退至漳河以北。蔣介石猶以各軍進軍太慢,命胡宗南秘密飛赴鄭州,頒發(fā)《剿匪手本》,堅決進剿;又強迫第十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孫連仲所屬各部,限期進攻。高樹勛的新8軍、馬法五的第40軍、魯崇義的第30軍,在蔣介石嚴令督責下,渡過漳河,分路北進。10月23日占領磁縣,24日占領馬頭鎮(zhèn),并向武安、邯鄲進犯。
是時,解放區(qū)軍民開始自衛(wèi)反攻。25日收復磁縣,將進攻各部隊予以包圍,同時向進攻各部官兵實行勸告,要他們共體國內和平、民主、團結之重要,立即拒絕內戰(zhàn)命令。
10月30日,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高樹勛深明大義,率其直屬之新8軍的暫編29師、新6師全體官兵起義。但第40軍和第30軍一部將領尚不覺悟,繼續(xù)向解放區(qū)進攻。八路軍被迫反攻,激戰(zhàn)1晝夜,將第30軍和第40軍擊敗。該兩軍多數官兵愿意放下武器,僅少數部隊向南逃去,被八路軍預伏部隊擊潰,大部被殲滅。時由安陽、石家莊出援之敵,聞風而逃。此戰(zhàn)役,八路軍獲全勝,除爭取萬余人起義外,共俘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馬法五以下官兵2.3萬余人。
高樹勛率部隊起義后,被任命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他向記者發(fā)表談話說:“這次起義,只有一個原因,這就是遵照全國人民的意志,反對內戰(zhàn)??箲?zhàn)8年中,我和官兵先在敵后奮斗了5年,生活上雖然受到千辛萬苦,但精神上是興奮的;以后在大后方3年,目睹行政機構的腐敗情形,國家危機的嚴重,心中感到十分失望。我在敵后艱苦奮斗了5年,不料到了大后方不到2個月,我的第69軍,即被湯恩伯奪去了。我領導的原三十九集團軍的2個軍,現在還剩下一個新8軍。將士的死亡,中央一概不管,器械損失也不給補充,想起來是很使人痛心的。國家統一是需要的,但先決條件是要真正開誠布公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解放區(qū)是八路軍解放七八年的地方,如果國民黨在不改變政策的情況下,北上進軍,且進一步占兩步,這勢必造成內戰(zhàn)局面。國民黨當局對外宣傳是叫我們北上受降,實際給我們的命令是北上‘剿共’。中央還頒發(fā)了一個《剿共手本》。這些行動,與我們全體將士的意志是完全違背的,就以過去的歷史而言,國民黨打了10年的內戰(zhàn),仍未把共產黨消滅,現在共產黨的力量,百倍千倍于昔日。即使允許國民黨再打10年內戰(zhàn),也絕對不能消滅共產黨,何況全國人民今天都反對國民黨再打內戰(zhàn)。如果國民黨不能改變現行的政策,倘仍執(zhí)迷不悟,國民黨自己會斷送自己的前途,會遭到清朝同樣的悲慘命運?!?br/>
高樹勛對記者的談話發(fā)表后,又有國民黨第30軍92團團長周敬之等300余名中下級軍隊聯名發(fā)表通電,號召在各地進攻解放區(qū)的國民黨官兵,立即放下武器,拒絕內戰(zhàn),勿為內戰(zhàn)挑撥者所利用。
在地方,反對蔣介石內戰(zhàn)和獨裁的又有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云南大學、中法大學等校的6000余名師生。11月25日,他們在西南聯合大學圖書館的草坪上召開時事晚會,由費孝通、錢端升等4位著名教授演講。國民黨立即鎮(zhèn)壓,派特務混入場內搗亂。大批軍警包圍會場,并鳴槍放炮,子彈擦著與會師生的頭頂呼嘯而過。
次日,昆明3萬學生罷課抗議,并提出停止內戰(zhàn),撤退駐華美軍,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等要求。
12月1日,國民黨特務、軍人數百人拿著扁擔、石頭,扛著木棍、鋤頭,到西南聯大新校舍,打進校園里,1顆手榴彈將1名教師炸成重傷,搶救無效身亡。幾十名便衣武裝沖進西南聯大師范學院,扔了3顆手榴彈,炸死3人,重傷十幾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一二·一”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宋慶齡和柳亞子、馬敘倫、鄭振鐸、許廣平、沙千里等人在上海為“一二·一”慘案中犧牲的烈士舉行了追悼大會,并以大會名義致電政治協商會議,提出保障人民自由,保障各黨合法地位,實行普選,釋放政治犯,及懲辦屠殺學生的兇手等要求。會后,舉行了有1萬多人參加的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
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的情況下,美國不得不改換其干涉中國內政的手法,召回臭名昭著的駐華大使赫爾利,另派陸軍參謀長、五星上將馬歇爾以特使名義來華“調?!?。12月,美國在莫斯科舉行的蘇、美、英3國外長會議上,同意蘇聯提出的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但是,馬歇爾在中國以“調停”為名,仍助蔣介石打內戰(zhàn)。由于蔣介石的大部分軍隊還在西南,華北的兵力仍然不足。要將大軍調往華北或東北打內戰(zhàn),還需要時間,于是,他便重新高唱起“和平”來,美蔣勾結玩弄新的陰謀。
12月27日,國民黨代表王世杰、張群、邵力子同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王若飛恢復了國共談判。1946年1月,成立了由馬歇爾、張群、周恩來組成的3人軍事小組,共商各項軍事問題的辦法。經過10多天的反復磋商,周恩來和張群正式簽署了《國共雙方關于停止沖突、恢復交通的命令和聲明》,雙方統限于1月13日24時,完全停戰(zhàn)。
中共中央于1月10日即發(fā)出通告,命令部隊切實嚴格執(zhí)行停戰(zhàn)命令,不得有誤。然而,蔣介石卻先向他的軍隊發(fā)出“搶占戰(zhàn)略要點”的密令,并催促部隊星夜前進。孫連仲部迅速行動,企圖于停戰(zhàn)命令生效前占領承德,或占領古北口、建平、陵源等地。在停戰(zhàn)令生效后,國民黨部隊仍繼續(xù)向解放區(qū)進攻。
3人軍事小組決定在北平設立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執(zhí)行部成員3人:共產黨代表是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國民黨代表是軍統局副局長、國防部二廳廳長鄭介民,美國代表是美國駐華使館代辦羅伯遜,羅伯遜為主席。一切事宜,均須3人一致通過方能生效。執(zhí)行部除3人小組外,尚有3方參謀長。國民黨方面蔡文治,共產黨方面羅瑞卿,美國方面海斯克。執(zhí)行部下設36個小組,分赴各地進行工作。執(zhí)行部連續(xù)發(fā)出第一、第二、第三號公報,要求各地停止一切軍事沖突。2個多月后,全國各地才實現了停戰(zhàn)。
遣返日俘日僑的工作也在逐步進行,滯留各地的日俘日僑,都由鐵路運往沿海港口。由美國海軍送運回國。在近10個月內,共遣返日俘日僑29.864萬余人。
軍事3人小組就“軍隊整編和統編基本方案”達成協議。規(guī)定,第一期為整編:國共雙方在執(zhí)行部監(jiān)督下,將軍隊集中于執(zhí)行部指定的地區(qū)改編。政府將其所有陸軍縮編為120個師,中共將其全部軍隊縮編為30個師;第二期為統編:將國共軍隊合編為國防軍,全國保持國防軍共20個軍,每軍3個師,共60個師,其余一律解散退役。整編、統編簽字后,國共雙方曾對整軍方案的實施多次進行商談,因為防區(qū)和統帥權兩個關鍵問題沒有達成協議,和談破裂。
1946年1月10日到31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共38人。國民黨代表8人,孫科、吳鐵城、陳布雷、陳立夫、張厲生、王世杰、邵力子、張群。共產黨代表7人: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民主同盟代表9人:張瀾、羅隆基、張君勱、張東蓀、沈鈞儒、張申府、黃炎培、梁漱溟、章伯鈞。青年黨代表5人:曾琦、陳啟天、楊永浚、余家菊、常乃惠。無黨無派代表9人:莫德惠、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邵從恩、錢永銘、繆嘉銘、李燭塵、郭沫若。
5個方面代表了3種政治力量。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堅持一黨專政;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利益,希望建立一個舉國一致的民主聯合政府;民主同盟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主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青年黨已從民盟中分化出來,在政治上追隨國民黨;無黨無派大多屬于中間派,但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在實現和平、民主方面,與共產黨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政治協商會議上,3種力量,3種主張,3條道路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和復雜的較量。斗爭的焦點仍然是軍隊與政權問題。最后,大會通過了改組國民政府、施政綱領、軍隊問題、憲法草案、國民大會5項協議。
——改組國民政府問題:國民政府委員會為最高國務機關,對方針、大計有決策權,對高級官員有任免權;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40人,國民黨和非國民黨人士各占半數;提案性質及涉及施政綱領之變更者,須有2A3的國府委員通過;國民政府主席對某一決議的否決,須有3A5以上的國府委員贊同。
——軍隊問題:確定軍隊屬于國家,軍黨分立,軍民分治等原則。
——施政綱領問題: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規(guī)定全國團結一致,建設統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實行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法,用政治方法解決政治糾紛,以保持國家之和平發(fā)展;確保人民享有身體、思想、宗教、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居住、遷徒、通訊自由。
——憲法草案問題:確定了國會制、內閣制、省自治的根本原則。
——國民大會問題:由上屆大會已選出的代表1200名,再另增加臺灣、東北等地區(qū)的代表150名,黨派及社會賢達代表700名,總計2050名,憲法的通過,須經3A4代表同意。
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不利于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決議。國民黨一面在政協決議上簽字,一面隨時打算撕毀決議,挑起全面內戰(zhàn)。
政協決議公布后,全國人民,特別是國民黨統治區(qū)的人民歡欣鼓舞。其實蔣介石并不準備實施這些協議,只不過是利用政協來進行和平欺騙,玩弄政治陰謀,以掩蓋他正在進行的大規(guī)模的內戰(zhàn)準備。蔣幫特務們對慶祝政協會議成功的活動進行破壞,蓄意制造流血事件。
1946年2月10日上午9時,重慶各界人士和人民群眾1萬多人,在校場口廣場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大會公推出李公樸、郭沫若、馬寅初、施復亮、章乃器等為主席團成員。參加慶祝大會的群眾,滿懷著勝利喜悅的心情,從四面八方趕來,陸續(xù)地步入會場。國民黨派出特務五六百人混入會場。
大會尚未開始,大會總指揮李公樸邀請公推出來的大會主席團成員,上主席臺入坐。不料,臺下跳出六七個漢子來,冒充大會主席,宣布開會。他們是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宣傳科長龐儀山、重慶農會常務理事劉野樵、市教育會理事長吳人初、市總工會理事長潭澤森、李森榮、李克愚等人,這些人在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驅使下登臺冒充大會主席,宣布開會。
李公樸見此情況,忙出來勸阻。是時,藏在會場群眾中的一伙特務暴徒,竄上主席臺,一擁而上,把李公樸推倒在地,并拳腳交加,把李公樸打得頭破血流。郭沫若、施復亮、陶行知、馬寅初以及新聞記者60余人,也遭到特務暴徒的毒打,制造成震驚中外的“校場口事件”。
2月21日,國民黨北平特務機構糾合流氓地痞,組織“還鄉(xiāng)請愿團”,在東四大街舉行反共示威,并沖擊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侮辱毆打中共辦事人員,制造搗毀軍調處事件。
接著在22日,國民黨特務操縱部分學生,在重慶舉行反蘇游行,特務暴徒乘機搗毀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營業(yè)部,把工作人員楊黎原等打得遍體鱗傷。民盟機關報《民主報》營業(yè)部也被特務暴徒搗毀。
蔣介石曾在政治協商會議閉慕式上致閉幕詞時說:“今后中正無論在朝在野,均必本著公民應盡的責任,忠實地堅決地遵守本會議的一切決議?!钡珓傔^1個月時間,蔣介石便召開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他在會上覆手為雨,宣布說:“政協代表不是人民推選出來的,政協的協議是沒有法律效力的?!?br/>
蔣介石要求六屆二中全會對政協“就其犖犖大端,妥籌補救”。于是,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公開否定了政治協商會議所制定的國會制、責任內閣制和地方自治的修改憲法草案原則,推翻了政治協商會議關于改組政府問題的協議,并決定恢復中央政治委員會,其權力置于國民政府委員會之上,國民政府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選任。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完全否定了政協協議,堅持一黨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