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二)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高潮與地主武裝的興起

中國通史 作者:范文瀾 撰


  (二)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高潮與地主武裝的興起 一、各路農(nóng)民軍的發(fā)展 高郵之戰(zhàn),元軍臨陣易帥,脫脫罷黜,改由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中書平章月闊察兒、知樞密院事雪雪(哈麻弟)一同總兵。元軍因內部傾軋而解體,農(nóng)民軍得到空前有利的時機。一三五五年初,各路農(nóng)民軍又都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

   湖北襄樊發(fā)現(xiàn)韓宋“管軍萬戶府印”印文韓宋“龍鳳通寶”錢大宋的建號劉福通、杜遵道率領的紅巾軍在一三五四年元軍主力進攻天完軍時,即乘間反攻,占據(jù)安豐、潁州,進圍廬州。一三五五年二月,劉福通等自碭山夾河迎回逃匿其地的韓林兒,擁立他稱帝,號小明王,建國大宋,年號龍鳳,建都毫州。韓山童妻楊氏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劉六(劉福通弟)知樞密院事。大宋建立后,派遣使者分別與各路紅中軍聯(lián)絡,發(fā)布號令,企圖在小明王旗幟下,重新組織作戰(zhàn)。但是,大宋軍內部,隨即出現(xiàn)了紛爭。杜遵道專權,與劉福通不和。劉福通派遣甲士殺死杜遵道,自為丞相。

  元軍主力在高郵瓦解后,分派官軍防守河南、陜西。山東、河北諸軍統(tǒng)由太不花管領。大宋軍自汴以南攻下鄧、許、嵩、洛諸州,轉而北渡盟津,進攻河北。五月間,太不花又遭彈劾削職,原領軍歸荊襄總帥答失八都魯管領。答失八都魯軍成為大宋軍的主要的勁敵。

  六月間,答失八都魯進拜河南行省平章,進兵許州長葛,被宋軍擊退。九月,大宋農(nóng)民軍三十萬,自洧川渡河,至中牟劫答失八都魯營,奪取輜重。元軍劉哈刺不花部來援,伏兵截擊,宋軍敗退。元朝命知樞密院事脫歡督師,答失八都魯整軍進討。十二月,元軍進兵太康。宋軍劫營不成,元軍乘勢追擊,攻下太康。農(nóng)民軍將領張敏、孫韓等九人被俘,丞相羅文素等犧牲。元軍進圍毫州,小明王退走安豐。

  大宋軍經(jīng)過整飭,一三五六年秋再次出兵反擊。八月,攻打河南府路。在許州、毫州、太康、嵩州、汝州連續(xù)獲勝。九月,宋軍李武、崔德部西破潼關,斬元參知政事述律杰。元同知樞密院事定住、豫王阿刺忒納失里領兵與農(nóng)民軍反復激戰(zhàn),奪去潼關。大宋農(nóng)民軍轉而攻下陜州、虢州,又被察罕帖木兒地主武裝奪回。

  無完軍再起天完軍徐壽輝部在一三五三年底遭元軍鎮(zhèn)壓,損失極重。次年,元軍集中兵力攻打張士誠部,天完軍又得以從容休整。高郵戰(zhàn)后,天完軍再振旗鼓。至正十五年(一三五五年)正月,倪文俊部一舉攻破沔陽。倪文俊部水軍用多槳船,行駛如風,晝夜并進,指向武昌。領兵北上的威順王寬徹普化急忙還鎮(zhèn)武昌,命三子及妃妾隨軍乘大船四十余艘急進,行至漢川縣雞鳴汊,水淺不能行船。倪文俊部乘勢用火筏焚元船。元軍大亂,寬徹普化的三子及妃妾都被消滅,寬徹普化逃往陜西。三月,徐壽輝部曾攻破襄陽,不久又被元軍奪回。七月,倪文俊部攻下武昌、漢陽等路。元順帝被迫再任太不花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節(jié)制湖廣、荊襄諸軍進討。但因大宋農(nóng)民軍進攻河南,太不花軍又被調駐彰德。至正十六年(一三五六年)正月,倪文俊在漢陽迎徐壽輝為帝,建都漢陽。倪文俊任丞相。天完重建后,繼續(xù)向南發(fā)展,盡有湖南諸路。

   “統(tǒng)軍元帥府印”印文朱元璋軍據(jù)集慶郭子興部將朱元璋在一三五四年攻占滁州,自成一軍。彭大、趙均用部屯盱眙,攻下泗州。郭子興等五帥逐漸失和。高郵戰(zhàn)后,郭子興也乘機自濠州發(fā)動進攻。至正十五年(一三五五年)正月,攻下和陽,命朱元璋總領諸軍。三月,郭子興病死。韓林兒、劉福通建號大宋后,派使者招各路軍將議事。五月間,發(fā)布檄文,任郭子興長子郭天敘為濠州都元帥,部將張?zhí)斓v、朱元璋分任右、左副元帥。軍中文告,統(tǒng)用龍鳳年號。

  朱元璋自一三五四年以來,曾陸續(xù)收并各地山寨的“義兵”(地主武裝),改編為起義軍。一三五五年朱元璋又合并了巢湖紅中軍的水師。早在劉福通、彭瑩玉等在潁州發(fā)動起義時,巢湖地區(qū)彭瑩玉的教徒金花小姐和李國勝、趙普勝聯(lián)絡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等紛起響應。金花小姐戰(zhàn)死。李、趙等退屯巢湖,有水軍萬余人,船只千余艘,稱彭祖水寨。一三五二年,趙普勝率部投奔彭瑩玉。一三五五年初,廖永安、俞廷玉等投依朱元璋。李國勝謀害朱元璋不成,被朱元璋處死,巢湖水軍全歸朱元璋指揮。這年六月,朱元璋用巢湖水師,乘水漲入江,由牛渚磯強渡長江,攻占采石鎮(zhèn)。朱元璋激勵將士,有進無退,乘勝攻下了集慶上游的太平,生擒元萬戶納哈出。在對元作戰(zhàn)中,朱元璋令幕僚李善長預為戒戢軍士榜,禁止剽掠,整飭了軍紀。

  早在朱元璋從江北初起時,就陸續(xù)招集了一些隨從起義的地主儒士馮國用、馮國勝、李善長等,用參幕府。馮國用勸告朱元璋:“金陵(集慶古名)龍蟠虎踞,愿定鼎金陵,倡仁義以一天下?!敝煸按蠹淤澷p。攻下太平后,又召用老儒李習為知太平府,陶安參幕府事。利用鄉(xiāng)兵修城浚濠,穩(wěn)住了太平這一灘頭陣地。方山寨民兵元帥陳野先以眾數(shù)萬來攻,被朱元璋擊敗,陳野先偽降。朱元璋取溧陽、溧水、句容、蕪湖等處。九月,郭天敘、張?zhí)斓v率軍攻集慶;陳野先復叛,與元軍福壽合兵拒成,郭天敘、張?zhí)斓v敗死。陳野先被金壇縣的地主武裝謀殺,余眾由其子兆先率領,復屯方山,與行省蠻子海牙在采石的舟師互為犄角,窺伺太平。這年冬季,朱元璋以“各為其主”為由,釋放了被俘的納哈出。一三五六年二月,朱元璋大敗蠻子海牙舟師于采石。蠻子海牙走依張士誠。元軍對長江的封鎖被打破,農(nóng)民軍為之一振。朱元璋乘勝水陸并進,進攻集慶,破陳兆先軍于江寧鎮(zhèn),陳兆先被擒投降。進而敗元兵于蔣山,于是諸軍兢進,拔柵攻城。集慶城破,元行臺御史大夫福壽被殺,水寨元帥康茂才等投降。朱元璋又得儒士夏煜、楊憲、孫炎等十余人。攻下集慶后,朱元璋改集慶為應天府,以此為中心,發(fā)展成為一支強勁的軍事力量,但在名義上仍尊奉韓林兒的大宋旗號。七月,大宋置江南行中書省和行樞密院,以朱元璋為平章兼樞密同簽。朱元璋自置官屬,逐漸獨立成軍。

  張士誠占據(jù)東南高郵戰(zhàn)后,張士誠的周軍損失慘重,余部也已饑困不堪。直到至正十六年(一三五六年)正月,周軍才又結集三、四千人,攻破常熟,進軍平江。這時,元江浙行省兵防空虛,吳江境上只有王與敬一部官軍,接戰(zhàn)即敗,死者過半。王與敬率殘部退走嘉興,轉至松江。張士誠軍輕而易舉地取得平江。元昆山、嘉定、崇明守臣相繼來降。王與敬也自松江率部來降張士誠。張士誠軍繼續(xù)攻打常州,常州土豪黃貴甫在城中作內應,常州城不戰(zhàn)而下。張士誠又分兵取得湖州。兩月之間,張士誠的周軍順利奪得蘇松地區(qū),占據(jù)東吳,并在作戰(zhàn)中擴大了隊伍。

  一三五六年二月,張士誠自高郵進駐平江,改平江為隆平郡。以承天寺為宮室,設立省院六部、百司,任陰陽術士李行素為丞相,張士誠弟張士德為平章,提調軍馬,蔣輝為右丞,理庶務。潘元明為左丞,鎮(zhèn)吳興。史文炳為樞密院同知,鎮(zhèn)松江。鍛工出身的周仁為隆平郡太守。大周政權,粗見規(guī)模。

  七月,張士誠軍攻破杭州,元江浙行省右丞相達識帖睦邇棄城走,不久,又被元苗傜軍(答刺罕軍)統(tǒng)領楊完者奪回。楊完者軍所過抄掠,造成極大的破壞。

  方國珍報海上鹽浮海為業(yè)的方國珍,自一三四八年聚眾在海上行劫,是一股被迫反抗官府的游民勢力。元朝一再招降,方國珍也一再接受元朝官職,但仍然劫掠海上,與元軍作戰(zhàn)。一三五二年,元朝因劉福通等在穎州起義,募舟師守江,方國珍又走入海。臺州路達魯花赤泰不華到海上招降,被方國珍殺死。元朝命江浙行省派兵進討。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正月,方國珍又接受招降。十月,元朝授給方國珍徽州路洽中官職,命他交出船只,遣散部眾,被方國珍拒絕。方國珍擁有海船一千三百余艘,占據(jù)海道,阻絕糧運。一三五四年四月,江浙行省再次出兵,方國珍俘獲元軍元帥也忒迷失。一三五六年三月,方國珍又降。元朝授官海道運糧漕運萬戶,兼防御運糧萬戶,弟方國璋為衢州路總管。一三五六年以前,方國珍時降時叛,但始終保持海上的獨立力量,破壞東南漕運。在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浪潮中,他仍然是威懾元朝的一支強大力量。

   二、元朝統(tǒng)治的衰落與地主武裝的興起 在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的年代,元朝統(tǒng)治集團繼續(xù)相互傾軋,統(tǒng)治日益衰朽。各地各族地主紛紛組織武裝自保,鎮(zhèn)壓起義農(nóng)民。階級斗爭的形勢和階級力量的對比,在不斷地變動。

  統(tǒng)治集團的紛爭元順帝罷黜脫脫之后,一三五五年二月,任御史大夫汪家奴為右丞相,中書平章定住為左丞相。四月,又以定住為右丞相,哈麻為左丞相,哈麻弟雪雪為御史大夫。哈麻兄弟得以操縱朝政。一三五六年二月,哈麻密謀擁立皇太子為帝,以順帝為太上皇。哈麻妹婿禿魯帖木兒密告順帝。御史大夫搠思監(jiān)(克烈部貴族)劾奏哈麻兄弟罪惡。順帝免哈麻及雪雪官,流放惠州和肇州;臨行,杖死。搠思監(jiān)曾在一三五二年隨從脫脫鎮(zhèn)壓徐州紅巾軍,一三五四年又出兵淮南,鎮(zhèn)壓起義。哈麻兄弟敗后,一三五六年四月,搠思監(jiān)進拜中書左丞相,次年,又進為右丞相;遼陽行省左丞相漢人太平(原名賀惟一)為中書左丞相。一三五八年,監(jiān)察御史劾奏搠思監(jiān)任用私人朵列,印造偽鈔。搠思監(jiān)迫令朵列自殺滅口。搠思監(jiān)也因而罷相,總兵山東,抵擋大宋農(nóng)民軍進軍。

  太不花原為蒙古弘吉刺部貴族。太平拜相時,太不花在湖廣,大為不平,說:“太平漢人,今乃居中用事,我反而在外勤苦!”太不花拜相后,上疏請派太平至軍中,陰謀害太平。太平指使御史劾奏太不花“緩師拒命”。順帝下沼削太不花官爵,安置于蓋州。太不花逃往保定劉哈刺不花部。劉哈刺不花受太平命,縛送太不花來京師,中途把他處死。山東元軍潰散。太平以漢人左丞相,殺除蒙古右丞相,一時權勢大盛。

  順帝二皇后奇氏,屢與太子謀劃奪取皇位,迫使順帝內禪。奇后召左丞相太平示意,太平不答。太子決意除太平,便令監(jiān)察御史買住等劾奏太平信用的漢人“自員成遵(中書左丞)、趙中(參政),以中傷太平。一三五九年,成遵、趙中被誣陷死獄中,太平請辭相位。一三六○年三月,順帝再起用搠思監(jiān)為右丞相。一三六三年,搠思監(jiān)彈劾太平,安置吐蕃,隨即迫令太平自殺。元朝統(tǒng)治集團的中樞,長期陷于相互傾軋之中。

  皇室的腐敗元順帝自十三歲即帝位,到一三五一年紅巾軍起義時,已在位一十九年。順帝方在壯年,已怠于政事。農(nóng)民軍興,元朝危在旦夕,順帝卻沉迷于宮廷享樂,日益昏暗。他親自設計龍舟,在內苑造作。龍舟長一百二十尺,廣二十尺,船身及船上殿宇都用五彩金妝,船行時龍首眼口爪尾皆動。順帝日與宮人乘龍舟在宮苑湖內往來游戲。哈麻及妹婿禿魯帖木兒等推薦喇嘛僧人到宮中教順帝習房中術。蕃僧對順帝說:“陛下雖尊居萬乘,富有四海,不過保有現(xiàn)世而已。人生幾何?當受此秘密大喜樂禪定”?!坝谑堑廴諒氖掠谄浞ǎ瑥V取女婦,唯淫戲是樂”。順帝與親信大臣在宮中“相與褻押,甚至男女裸處”,“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無所禁止,丑聲穢行,著聞于外”。哈麻等密謀廢立時,也已看到“上日趨于昏暗,何以治天下?”在農(nóng)民起義軍風起云涌的年代,順帝日事淫樂,不理朝政,奇后與太子朝夕密謀奪取皇位,朝中大臣無休止地相互誅殺,不待農(nóng)民軍來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已日益腐敗,難以繼續(xù)了。

  財政的崩潰元朝財政,入不敷出,原已是歷代皇帝無法解決的問題。順帝時,發(fā)展到更為嚴重的地步,農(nóng)民軍起,給予元朝統(tǒng)治以沉重的打擊。元朝的財政日益趨于崩潰。元朝每年征斂的金、銀稅收,約有半數(shù)來自江浙。糧食歲輸京師約一千三百五十萬石,其中征自江浙地區(qū)的約有十分之四,河南十分之二,湖廣、陜西、遼陽等處共約十分之二。這些地區(qū)大都是農(nóng)民軍進占的地帶。各地農(nóng)民紛紛起而反抗。張士誠占據(jù)東南,方國珍阻運海上,元朝的錢、糧歲賦,更加難以如數(shù)征斂解運。元朝中書省曾在大都和汴梁附近,設官開墾,但并不能彌補糧食之不足。一三五八年,京師大都發(fā)生饑荒,河南、山東的流民也涌入京師,疾病流行。餓死與病死的貧民,枕籍道路。大都十一座城門外,都挖掘大坑,掩埋尸體,一坑積尸萬人。元朝統(tǒng)治中心的大都,出現(xiàn)如此凄慘的景象,說明元朝的統(tǒng)治難以維持了。

  至正錢鈔頒行后,鈔法日壞。京師缺糧,鈔十錠(每錠五十貫)不能換粟一斗。各地民間也都拒不使用交鈔。一三五七年,京師立便民庫,以昏鈔倒換新鈔。立庫后,民間竟無人前來換鈔。鈔市被人們視如廢紙,元朝的經(jīng)濟崩潰了。

  地主武裝的興起元朝統(tǒng)治日久,軍兵素無訓練,逐漸衰朽。農(nóng)民軍起,各地地主土豪或聚眾結寨自保,或組織武裝,與農(nóng)民軍作戰(zhàn)。高郵戰(zhàn)后,脫脫拼集的各地各族的官軍潰散,元軍更加虛弱無力。衰敗的元朝不得不改變排漢的政策,鼓勵和倚靠漢人地主武裝去鎮(zhèn)壓起義的農(nóng)民。

  早在一三五二年三月,順帝即下詔說:“省院臺不用南人,似有偏負”,“宜依世祖時用人之法,南人有才學者皆令用之?!边@年,任用寧國人貢師泰為監(jiān)察御史、饒州人周伯琦為兵部侍郎。各地地主武裝出現(xiàn)后,稱為“義兵”。元朝又在各地設立管領“義兵”的官員,以為節(jié)制。一三五三年十一月,在江西設立義兵千戶。一三五四年二月。河南、淮南兩省并設義兵萬戶府。五月,設置南陽、鄧州等處毛葫蘆義兵萬戶府。當?shù)氐刂魑溲b自行組織,號毛葫蘆。順帝因設萬戶府,招募當?shù)厝藦能?,免除差役。脫脫軍潰散之后,一三五五年二月?br/>
  元朝又在天長縣設立淮東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統(tǒng)領濠、泗義兵萬戶府及洪澤等處義兵。并且規(guī)定:地主富戶愿出丁壯義兵五千名者為萬戶,五百名者為千戶,一百名者為百戶,授給宣敕和牌子。元順帝廉價授給地主武裝頭目以萬戶、千戶等官銜,顯然旨在鼓勵地主武裝的發(fā)展,并且承認其獨立活動的合法地位,而不再由官府另行任命義兵萬戶、千戶。當時人記載說:“當是時,豪杰角立,割土疆、擅號令者,比比而是。”“各據(jù)鄉(xiāng)土,爭為雄長,或更相攻掠”,“內援官軍,外御群盜(起義軍)”。隨著官軍的潰敗,逐漸形成農(nóng)民起義向四處發(fā)展,地主武裝在各地林立的新的斗爭局勢。

  堅決與農(nóng)民為敵的地主武裝,一類是由官府領導,編入官軍,一類是地主土豪自行率領作戰(zhàn)。前一類主要是答失八都魯率領的官軍。后一類中最強大的力量是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的軍兵。

  答失八都魯自先世為蒙古貴族,世襲萬戶。一三五一年,特除四川行省參政,率本部探馬赤軍三千,出兵荊襄。一三五二年,采納漢人宋廷杰的計策,招募襄陽官吏及逃避農(nóng)民軍的土豪,得“義丁”二萬人,編排部伍,組成一支對農(nóng)民軍極端敵視的武裝力量。一三五四年,因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有功,升任四川行省平章,總領荊襄諸軍,東討安豐。一三五五、五六年答失八都魯與子孛羅帖木兒多次與劉福通農(nóng)民軍激戰(zhàn)。

  察罕帖木兒,自祖父乃蠻臺在世祖時家居河南,世為穎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兒本漢姓李氏,字廷瑞,曾應進士考試,有時名。一三五二年,察罕帖木兒在沈丘組織地主子弟數(shù)百人,與羅山地主李思齊的武裝聯(lián)合襲擊劉福通農(nóng)民軍占據(jù)的羅山。元朝授給他汝寧府達魯花赤的官職。察罕帖木兒繼續(xù)收羅各地“義士”即地主武裝聚集在他的部下,共有萬人,自成一軍。一三五五年,察罕帖木兒軍在中牟又敗劉福通軍。察罕帖木兒、李思齊的地主武裝成為農(nóng)民軍的勁敵。

   三、大宋農(nóng)民軍北上作戰(zhàn) 一三五五年十二月,宋帝韓林兒自毫州退守安豐。元軍答失八都魯部與太不花部合圍安豐。一三五六年十月,趙均用部攻下淮安,殺鎮(zhèn)南王豐羅普化,接受大宋號令,大宋軍在淮安設立行中書省,命趙均用部將毛貴由海道攻打山東,開展外線作戰(zhàn),以解安豐之圍。一三五五年二月,毛貴攻陷膠州,殺元金樞密院事脫歡。三月,攻破萊州,占據(jù)益都,山東郡邑多為農(nóng)民軍所占有。一三五六年冬崔德、李武部,進取關中,被察罕帖木兒部戰(zhàn)敗。次年初,崔德、李武部重整軍兵,進攻商州,攻武關,直趨長安,兵逼壩上,關中大震。元廷急命察罕帖木兒、李思齊馳援關中。大宋軍盛文郁部也在此時渡河,攻占曹州。

  大宋軍東西兩路進取,打破了元軍圍攻安豐的計劃。元朝急調太不花軍駐衛(wèi)輝,分兵守山東。答失八都魯部進兵曹州。

  一三五七年六月間,大宋丞相劉福通等,面對農(nóng)民軍勝利進軍的形勢,指揮全軍,分道前進,北上作戰(zhàn)。劉福通自率主力大軍進攻汴梁。西路軍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領,攻取關中,與崔德、李武部會合。中路軍由原盛文郁部下的失擇(號關先生)、潘誠(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等率領,進攻懷慶,深入山西、河北,指向元朝的京城大都。東路軍由毛貴率領,自山東北上,向大都進軍。浩浩蕩蕩的紅巾軍幾路并進,高舉戰(zhàn)旗,上寫“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掀起了北上滅元的戰(zhàn)斗高潮。

  攻占汴梁劉福通率領大軍北進。七月間,元駐守黃河義兵萬戶田豐叛元降宋。元歸德知府林茂、萬戶時公權等也向大宋農(nóng)民軍投降。大宋軍因而打通了北渡黃河的通道。八月間,劉福通軍攻下大名,再由盛文郁部已占領的曹州和濮州,西向進攻衛(wèi)輝。衛(wèi)輝是通往大都的重鎮(zhèn),答失八都魯和子孛羅帖木兒部在此駐守。農(nóng)民軍逼進。十月間元朝又增派知樞密院事達理麻失理領兵增援。劉福通率領農(nóng)民軍與元軍激戰(zhàn),各路元軍都被擊潰,達理麻失理敗死。答失八都魯兵敗,退駐石村。元朝指責他“玩寇失機”。十二月,答失八都魯在軍中憂憤而死。答失八都魯軍是元軍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的主力。答失八都魯兵敗而死,對元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農(nóng)民軍聲威大振。

  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年)正月,元朝詔令答失八都魯子孛羅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總領其父原管軍馬。二月,田豐軍攻陷元濟寧路、東昌路。三月,劉福通軍攻衛(wèi)輝,被孛羅帖木兒擊敗。田豐部攻下益都路,四月,攻下廣平路。五月,劉福通軍攻打汴梁。元汴梁守將竹貞棄城逃跑。大宋軍進駐汴梁城。

  汴梁是北宋的首都。農(nóng)民軍打著“重開大宋之天”的旗幟,開進汴梁,影響是巨大的。劉福通攻占汴梁后,隨即自安豐迎來宋帝韓林兒,以汴梁為都城,建造宮室,并設置丞相、六部、樞密、御史等官屬,又在江南、山東設置行省,頒發(fā)符印。大宋政權以滅元復宋為號召,一時之間,巴蜀、荊楚、江淮、齊魯、遼海,以至甘肅等處,農(nóng)民起義軍四起,擁宋滅元,聲勢浩大。

  在農(nóng)民軍勝利的形勢下,元河南行省平章周全據(jù)懷慶路叛元,投附劉福通,率懷慶民眾渡河,入汴梁。劉福通命周全領兵攻打察罕帖木兒占據(jù)的洛陽城。周全在城下,追巡不進,劉福通斬周全。

  西路進軍大宋農(nóng)民軍的西路軍,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領,在一三五七年十月,攻下興元,北上鳳翔。察罕帖木兒、李思齊部由陜州、虢州來襲。宋軍退走四川。不久,又進兵秦隴,進據(jù)鞏昌。一三五八年二月,白不信部再攻鳳翔。察罕帖木兒計誘農(nóng)民軍合圍鳳翔,元軍自兩翼夾擊,城內守軍響應,白不信軍大敗。四月,察罕帖木兒、李思齊部又與陜西行省兵聯(lián)合攻打鞏昌李喜喜部宋軍。李喜喜敗退入川。

  中路進軍大宋中路軍避開屯駐彰德的元軍,繞道山西北上。一三五七年九月,自曹州攻下陵川,閏十月攻下潞州。一三五八年二月,沙劉二(掃地王)部攻下晉中重鎮(zhèn)冀寧(太原),北進大同,被察罕帖木兒部將關保截回。三月,王士誠部攻下晉寧(臨汾),又被察罕帖木兒部下奪去。

  大宋丞相劉福通命關鐸、潘誠兩軍分道出絳州、沁州,逾太行、焚上黨,進而攻大同、代州等地,縱橫數(shù)千里。四月間,李喜喜部敗退入川后,察罕帖木兒留下部分軍兵屯潼關,自率大軍東返,屯駐聞喜。關鐸部因大宋毛貴部在北方受阻(見后),被迫南撤。關鐸部與察罕帖木兒的元軍在晉南南山相遇,關鐸部中伏兵敗退。九月,關鐸部南攻保定,不下。北上大同,遠至塞外興和諸郡,成為遠離主力的孤軍。十二月,關鐸軍向元上都發(fā)起進攻,攻下元上都城,進入城內,焚毀元官室。上都是元朝兩都之一,農(nóng)民軍出其不意,攻下上都,遠近震動。

  關鐸軍在上都留駐七日,又揮兵東進。次年正月,攻全寧,焚毀魯王府宮室,進軍遼陽,攻入高麗。

  東路進軍東路毛貴軍轉戰(zhàn)山東,田豐部也在山東連續(xù)獲勝。一三五七年底,山東州邵,已大多被大宋農(nóng)民軍所占有。一三五八年二月,毛貴部攻下濟南,又乘勝北進,攻占清、滄、長蘆,斬元將董摶霄。三月,毛貴部攻下般陽,北攻薊州、漷州,至棗林。元樞密副使達國珍敗死。毛貴軍距大都僅一百二十里,元朝內外大震,朝臣在議論著遷都避禍。左丞相太平自彰德調遣劉哈刺不花軍來戰(zhàn),毛貴受挫,退守濟南。大宋軍在山東設益都等處行中書省。毛貴行省事,設置官屬,又立賓興院,選用元朝官吏,并在萊州設置屯田,進行建設。

  大宋軍的失敗一三五七年,當大宋軍北上作戰(zhàn)時,東南的張士誠卻投降了元朝。方國珍在一三五六年降元之后,元朝又加封他為行省參政、命方國珍領兵攻打張士誠。張士誠迎戰(zhàn)于昆山,七戰(zhàn)七敗。張士誠又與朱元璋軍相攻,兵敗,張士誠弟張士德被擒。元軍楊完者部也屢敗張士誠部。一三五七年八月,張士誠向江浙行省達識帖睦爾請降。元朝授給張士誠太尉的官職。張士誠降元,為元朝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成為大宋農(nóng)民軍的又一個敵人。

  一三五九年初,張士誠部向占據(jù)淮南的趙均用部進攻,趙均用北走山東,投毛貴率領的東路宋軍。趙均用與毛貴不合,四月,竟乘機將毛貴殺死。大將毛貴被殺,大宋農(nóng)民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一三五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兒率領大軍,自南北兩道,水陸并進向大宋都城汴梁大舉進攻。宋帝韓林兒、丞相劉福通等拒守汴梁。三路北上的宋軍,西路受挫,中路遠入高麗,東路毛貴被殺,汴梁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劉福通等困守三月,山東農(nóng)民軍仍在相互攻殺,而不救汴梁。八月間,元軍攻破汴梁,農(nóng)民軍官吏五千余人被俘,劉福通率數(shù)百騎擁韓林兒退走安豐。宋軍失汴梁,形勢捩轉了。

  山東戰(zhàn)場上,一三五九年七月間,毛貴部下續(xù)繼祖等自遼陽至益都,殺趙均用。兩軍部下自相仇殺。毛貴、趙均用死后,農(nóng)民軍各部陷于混亂。一三六○年,只有田豐和王士誠等部仍在繼續(xù)進攻。三月,田豐軍攻下保定路。四月,元朝派使臣至田豐軍諭降,田豐斬使拒降。王士誠部轉戰(zhàn)晉冀,七月間被孛羅帖木兒軍擊敗,走依田豐。田豐、王士誠等據(jù)東平,指揮各部。一三六一年六月,察罕帖木兒進兵山東,發(fā)山西及汴梁軍兩路并進。八月,察罕帖木兒養(yǎng)子擴廓帖木兒(漢人,原名王保保)等由東阿造浮橋渡河,田豐部二萬人奪橋抱戰(zhàn),失敗。察罕帖木兒部關保等渡河攻占長清,至東平。田豐戰(zhàn)敗投降。王士誠及棣州俞寶、東昌楊誠等部農(nóng)民軍相繼投降。察罕帖木兒進兵濟南,攻圍三月,農(nóng)民軍濟南守將劉珪降元。山東地區(qū)全被元軍奪去。只有益都一城,仍由農(nóng)民軍陳猱頭部拒守,聲援安豐的大宋。

  原在陜西的李武、崔德部未能與白不信等西路軍會合。李喜喜等敗退入川。李武、崔德成為無援的孤軍。一三六○年,曾一度向西發(fā)展,攻占寧夏、靈武等地。一三六一年五月,李思齊部向四川進兵。李武、崔德部向李思齊率領的元軍投降。

  宋軍中路關鐸、潘誠、沙劉二部轉戰(zhàn)高麗。一三六一年九月,高麗各路軍反攻開京。關鐸、沙劉二等敗死。潘誠率殘部逃回遼陽,被元軍俘擄。

  一三六一年冬,察罕帖木兒攻下濟南后,即移兵圍攻農(nóng)民軍陳揉頭部拒守的益都。元軍列營數(shù)十,百道并進。陳猱頭拒城堅守。元軍圍攻半載,不能攻下。投降察罕帖木兒軍中的田豐、王士誠見益都固守,元軍疲弊,合謀殺察罕帖木兒。一三六二年六月,田豐、王士誠請察罕帖木兒觀察營壘。察罕帖木兒至田豐營,王士誠刺死察罕帖木兒。田豐、王士誠率部入益都城,再投宋軍。察罕帖木兒自起兵以來,一直是元朝依持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的主要的地主武裝。察罕帖木兒被殺,朝中大震。順帝隨即任命擴廓帖木兒繼領父兵,攻打益都。擴廓帖木兒圍攻益都,又達五月之久,城守益固。陳猱頭遣使向安豐劉福通求援兵。劉福通自安豐領兵來援,中途被元軍擊退。一三六二年十一月,元軍掘地道入城,大宋農(nóng)民軍領袖陳揉頭等在拒守一年后被元軍擒捕,押送大都。田豐、王士誠被擴廓帖木兒殺死祭父。農(nóng)民軍在山東的最后一個據(jù)點,也丟失了。

  韓林兒、劉福通在安豐駐守抗元,到一三六二年底,已堅持三年有余。這時,北上的各路軍已先后喪失,東起淄、沂,西越關、陜,都被元軍和地主武裝奪去。安豐城中糧餉不繼,至于人相食,仍堅持拒守。一三六三年二月,降元的張士誠派部將呂珍向安豐進攻。安豐兵少糧盡,宋帝韓林兒與劉福通派遣使者向朱元璋部求援。呂珍攻破安豐,劉福通力戰(zhàn)犧牲。朱元璋領兵來援,救出韓林兒,擁至滁州。小明王韓林兒以宋帝名義,加封朱元璋為大宋中書右丞相。

  劉福通是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首先發(fā)動者,他擁戴韓林兒,建立大宋,組織農(nóng)民軍發(fā)展到數(shù)十萬人,紅巾軍咸震中原,給予垂死的元朝統(tǒng)治以沉重的打擊。在建都毫州后,內部失和,殺杜遵道。又由于戰(zhàn)略的錯誤,劉福通命各路軍匆忙北上,被元軍攔腰截斷,各個擊破,致使大宋軍由勝而敗,終于全軍覆亡。但劉福通點燃起義烈火,堅持戰(zhàn)斗十余年,英勇抗敵,至死不屈,功績是巨大的。

   四、天完的覆亡與漢、吳之爭 當大宋農(nóng)民軍三路北上作戰(zhàn)的年代,元軍的主力被吸引在北方的戰(zhàn)場,徐壽輝等的天完農(nóng)民軍和朱元璋領導的農(nóng)民軍得以在江淮地區(qū)進軍擴地,繼續(xù)發(fā)展。但農(nóng)民軍各部之間的斗爭也隨之逐漸激化,形成相互廝殺的混戰(zhàn)局面。

  漢國的建立一三五六年,天完軍在漢陽重新建都。丞相倪文俊自恃功高,迎徐壽輝稱帝,又圖謀殺徐自立。一三五七年九月,倪文俊謀殺徐壽輝不成,率部逃奔黃州。倪文俊部下領兵元帥陳友諒乘機殺倪文俊,兼并部眾,自稱平章政事。陳友諒出身沔陽漁家,父陳普才是普通的漁民,可能也是白蓮教的信奉者(白蓮教以普字排名)。一三五八年,陳友諒領兵攻下安慶,又破龍興、瑞州、分兵取邵武,自領兵入撫州。繼而又相繼攻下建昌、贛州、汀州、信州、衢州,在江西戰(zhàn)場上取得重大的勝利。

  陳友諒破龍興后,徐壽輝擬遷都龍興,陳友諒不允,徐壽輝不聽,引兵從漢陽,下江州。一三五九年十二月陳友諒在江州伏兵殺徐壽輝的部眾,只迎徐壽輝入城。一三六○年五月,陳友諒擁徐壽輝領兵攻打朱元璋占據(jù)的太平。在駐軍采石磯時,陳友諒乘機殺徐壽輝,自稱皇帝,建號漢國,改元大義。徐壽輝等創(chuàng)建的天完,由于內部相殺而覆滅。

  漢、吳之爭陳友諒建立漢國后,占有江西、湖廣地區(qū),隨即向朱元璋部占據(jù)的應天府(集慶改名)發(fā)動進攻。

  朱元璋在一三五六年三月,攻占集慶。四月取鎮(zhèn)江,七月稱吳國公。一三五六、五七兩年之間,又在江浙地區(qū)連續(xù)取得勝利,部將徐達連克常州、常熟,在常熟大敗張士誠軍,俘獲張士誠弟張士德。趙繼祖克江陰,胡大海克徽州,繆大亨克揚州。揚州地主武裝張明鑒投降。一三五八年春,部將鄧愈攻下建德路。冬十二月,朱元璋又領兵攻下婺州。一三五九年九月,常遇春攻下衢州。胡大海攻下處州。朱元璋連續(xù)占有江左、浙右諸郡,與陳友諒占據(jù)的地區(qū)鄰接。

  早自一三五七年,朱元璋部將常遇春奪取陳友諒部占據(jù)的池州,朱、陳兩軍即不斷相互攻戰(zhàn)。一三六○年春,朱元璋征聘浙東儒士劉基、宋濂等至軍中參議軍事。劉基建策,消滅陳友諒,孤立張士誠,然后北上中原,以成王業(yè)。五月,陳友諒進攻應天,謀與張士誠合兵。朱元璋計誘陳友諒領兵東來,至龍灣。朱部伏兵夾擊,陳友諒敗走。朱元璋乘勝奪回太平。九月,天完舊將歐普祥在袁州降朱元璋。

  一三六一年八月,朱元璋派遣使者與察罕帖木兒通好,以解除元軍的威脅,集中兵力去攻打陳友諒。朱部攻下安慶,陳部將丁普郎、傅友德迎降。朱部乘勝追擊陳友諒,攻下江州,陳友諒部將以龍興路降朱元璋。朱元璋改龍興為洪都府。一三六二年二月,金華降人蔣英殺朱元璋部將胡大海,叛附張士誠。洪都降人也相繼叛朱元璋,殺朱部守將。四月,朱部將孿文忠、徐達再次出兵,收復處州、洪都。

  一三六三年三月,朱元璋領兵北救安豐,四月,陳友諒大舉圍攻洪都。五月,又分兵奪得朱部的吉安、臨江。七月,朱元璋親自領兵救洪都,朱、陳展開激戰(zhàn)。陳友諒迎戰(zhàn)于鄱陽湖,聯(lián)結大船為陣。朱軍分軍十一隊,以小船輕駛御戰(zhàn)。激戰(zhàn)三日,值東北風起,朱元璋縱火攻陳軍。陳軍大亂,陳友諒弟友仁敗死。陳友諒突圍出湖口,朱元璋在涇江口邀擊,陳友諒中流矢死。余部挾陳友諒子陳理逃回武昌。

  一三六三年是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重要的一年。春季,張士誠部殺劉福通,大宋紅巾軍敗亡。秋季,朱元璋部殺陳友諒,天完及漢國一系的紅巾軍敗亡。次年正月元旦,朱元璋在應天稱吳王,建置百官。李善長為右丞相,徐達為左丞相,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但朱元璋仍沿用大宋龍鳳年號,紅色旗幟,以示繼承紅巾軍的傳統(tǒng)。

  一三六三年發(fā)生的另一事件是:張士誠在助元滅宋后,要挾元朝封予王爵,未能如愿。九月,張士誠又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稱吳王。元江浙右丞相達識帖睦邇自殺。吳國(東吳)據(jù)地南至紹興、北越徐州,至于濟寧之金溝,東至于海,西括汝、潁、濠、泗諸州。江南地區(qū)形成張士誠與朱元璋東西兩吳王并立的局面。

  徐壽輝天完部將明玉珍,一三五七年領兵入蜀,據(jù)有重慶。次年,擴地蜀中。一三五九年,陳友諒殺徐壽輝,明玉珍與陳友諒決裂,在蜀中為徐壽輝立廟祭祀。明玉珍自稱隴蜀王。一三六二年三月,明玉珍在重慶稱皇帝,建國號大夏,年號天統(tǒng),形成獨據(jù)西南的一大勢力。

   五、貴族與軍閥的混戰(zhàn) 北方和江南各路農(nóng)民軍的相互殘殺和自相殘殺,使農(nóng)民戰(zhàn)爭不可能較早地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但是,腐朽了的元朝統(tǒng)治集團也并沒能因此而挽救它的危機。貴族、軍閥、地主武裝之間依然在展開爭奪權利的混斗,加速著元朝的滅亡。

  宗王之爭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發(fā)展,再次誘發(fā)了元廷與嶺北宗王的紛爭。一三六○年五月,嶺北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起兵反。阿魯輝帖木兒是窩闊臺子滅里大王的后裔。武宗至大時,阿魯輝帖木兒曾祖禿滿受封為陽翟王,世代襲封,鎮(zhèn)守北藩。元末農(nóng)民軍起,順帝屢詔宗王發(fā)兵南討。阿魯輝帖木兒擁兵數(shù)萬,屯于木兒古兀徹之地,與宗王起兵反,派使者見順帝,說:“祖宗把天下交付給你,你何故丟失大半?何不把國璽給我,我當自為”。順帝派遣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至稱海,征兵出戰(zhàn),元軍大敗,禿堅單騎逃回上都。

  一三六一年,順帝又命知樞密院事老章領兵十萬出擊,阿魯輝帖木兒戰(zhàn)敗東逃。部下脫歡與宗王囊加等把阿魯輝帖木兒擒送京師。順帝斬阿魯輝帖木兒,封老章為和寧王,嶺北行省丞相,鎮(zhèn)駐北邊。

  皇室、軍閥之爭元朝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的兩支主力,孛羅帖木兒與察罕帖木兒統(tǒng)率的地主武裝,在與大宋軍作戰(zhàn)中,逐漸擴充各自的勢力,相互爭奪。察罕帖木兒被殺后,擴廓帖木兒繼領父軍,攻破汴梁,平定山東,勢力大增。這時,孛羅帖木兒受命屯兵大同。兩大軍閥之間為了爭奪地盤,經(jīng)常發(fā)生爭斗。

  一三六三年六月,孛羅帖木兒遣將竹貞進據(jù)陜西,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合兵來攻,竹貞投降。八月,孛羅帖木兒自大同南下,侵據(jù)擴廓帖木兒所據(jù)有的真定路境。這時,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樞密院使禿堅帖木兒得罪皇太子,逃奔大同,藏匿孛羅帖木兒營中。右丞相搠思監(jiān)與宦者樸不花依附太子,誣陷孛羅帖木兒謀為不軌。一三六四年三月,順帝下詔削去孛羅帖木兒官職,奪去兵權。孛羅帖木兒拒不奉詔,朝廷命擴廓帖木兒征討。兩大軍閥之間的爭奪又與朝廷上的黨爭糾結在一起,斗爭日益激化。

  孛羅帖木兒與禿堅帖木兒合兵進京。四月,禿堅帖木兒兵攻入居庸關,至清河列營。孛羅帖木兒揚言必得搠思監(jiān)、樸不花才能休兵。順帝將二人捕送到軍前,被孛羅帖木兒殺死。順帝又下詔恢復字羅帖木兒官職,仍舊總兵。禿堅帖木兒入京城見順帝,順帝被迫加孛羅帖木兒太保,依前駐守大同,禿堅帖木兒為中書平章政事。

  五月,禿堅帖木兒軍退。順帝又詔令擴廓領兵付孛羅帖木兒。孛羅留兵大同,親自率領大軍,與禿堅帖木兒等再次攻打京城。原御史大夫老的沙也隨同進軍。七月,孛羅帖木兒先鋒軍入居庸關,太子親自領兵抵御,軍無斗志,退回京城,逃往冀寧。孛羅帖木兒與禿堅帖木兒、老的沙入城見順帝。順帝以李羅帖木兒為中書左丞相,老的沙為中書平章,禿堅帖木兒為御史大夫。八月,又下詔以孛羅帖木兒為右丞相,節(jié)制天下軍馬。

  一三六五年,太子在太原,與擴廓帖木兒等調遣諸軍,進討孛羅帖木兒。孛羅帖木兒自京城派遣禿堅帖木兒領兵討伐上都太子黨。七月,禿堅帖木兒遣使報捷。孛羅帖木兒入奏,順帝密派勇士將學羅帖木兒砍死。老的沙逃跑。九月,順帝沼令太子還朝。以老臣伯撒里為右丞相,擴廓帖木兒為左丞相。禿堅帖木兒、老的沙等被處死。

  元順帝依靠孛羅帖木兒與擴廓帖木兒兩支兵力,鎮(zhèn)壓了大宋等農(nóng)民起義軍。貴族、軍閥相互殘殺的結果,只剩下了擴廓帖木兒一支孤軍。原屬擴廓帖木兒部下的李思齊、張良弼等地主武裝,也在關中割據(jù)拒命,不相統(tǒng)屬。擴廓帖木兒在朝任相兩月,又南還督師。順帝加封他為河南王。無相又無軍的元朝,難以茍延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