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太平天國軍師負責制的歷史淵源 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是有它的源遠流長的淵源的。
在中國古代,本來有一種限制君主權(quán)力的丞相制度。丞相是秦代后為封建官僚組織中最高官職。漢書百官公卿表記其職掌為「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應(yīng)詔注說:「丞者,承也,相者,助也」,就是說秉承皇帝命,管理全國政務(wù)。漢初丞相位尊權(quán)重,所以近人有稱為責任丞相制度的說法。自漢以后,丞相一職,廢置不常。明朝初本設(shè)中書省,置左、右丞相。明洪武十三年(一三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誅左丞相胡惟庸,遂廢丞相不設(shè),析中言政務(wù)歸六部,以六部分掌全國政務(wù),直接向皇帝負責,于是總攪權(quán)柄于皇帝一人之手。洪武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年),復下敕諭,后世子孫,不得議設(shè)丞相,臣下有請設(shè)丞相的,處以極刑〔一〕。明代暴君迭出,殘虐人民。明末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總結(jié)明朝歷史,他指出「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他在明夷待訪錄里,既痛斥「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大倡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人一家的天下的民主道理,復極力主張宰相制,以分君主權(quán)力,并主張皇帝沒有執(zhí)行的事,宰相可代皇帝執(zhí)行。黃宗義的主張,曾為近代中國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主張實行虛君共和制所取怯。暴君嫉恨丞相制,哲人則主張用丞相制以分君主的權(quán)力,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由來已久了。
在農(nóng)民階級方面說,自從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農(nóng)民為要求平等、平均,反對壓迫,打倒暴君,推翻虐政,進行過大小數(shù)百次的革命戰(zhàn)爭,更是史不絕書的。
編著於元末農(nóng)民大起義后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便反映了一種防止暴君出現(xiàn),限制君權(quán)的政治理想。這兩部書的著者都是羅貫中,是個「有志圖王者」據(jù)傳他曾參加元末張士誠起義二〔一〕。他抱負未能實現(xiàn),只得見之空言,寄托在這兩部說書講史的小說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十五記劉備進位漢中王,封「諸葛亮為軍師,總督軍馬一應(yīng)事務(wù)」。水滸傳第二十回記梁山泊英雄立晁蓋「為山寨之主」,扶他「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后,推吳用為軍師說:「學究先生在此,便請做軍師,執(zhí)掌兵權(quán),調(diào)用將校,須坐第二位」。
三國志通俗演義把歷史上劉備的謀臣諾葛亮,改造為小說上總督軍馬一應(yīng)事務(wù)的漢軍師,把他寫成智慧的化身,頂見未來的象征,著者顯有寄托。在水滸傳里,不把梁山泊權(quán)力交給那四海馳名,「智勇足備」為「山寨之主」的「托塔天王」晁蓋,而交給這個「村中學究」的「智多星吳用」執(zhí)掌,其用意更為明顯。漢軍師謁葛亮和粱山泊軍師吳用都可說是著者的化身,也可就是著者政治理想的反映。太平天因的軍師負責制,正是遠承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這種政治理想而來。我們兩相對勘:三國志通俗演義漢軍師諸葛亮「總督軍馬一應(yīng)事務(wù)」,太平天國的軍師也「總理國務(wù)」。水滸傳立晁蓋「為山寨之主」,推吳用為軍師,「執(zhí)掌兵權(quán),調(diào)用將?!梗教靽惨灾鳛閲以?。軍師為政府首腦,執(zhí)掌實權(quán)。水滸傳梁山怕英雄聚義,在聚義廳上同時推立「山寨之主」和軍師,太平天國也于建國時同時建立天王(主)和軍師。兩者完全一模一樣。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成書后約三百年,於清康熙十三年甲寅(一六七四年)創(chuàng)始的天地會〔一〕,在它的反清復明根苗第一里,就有在高溪廟起義時,拜朱洪英(一作朱洪竹)為盟主,拜陳近南先生為軍師的傳說〔二〕。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有一卷天地會人物繪像〔三〕,把這個傳說形象地繪了出來。這一卷繪像、繪的都是天地會傳說人物。第一幅是朱洪竹小主繪像。第二幅便是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先生繪像。其他人物都是單人分幅繪於后(陳近南也有一幅在白鶴洞修道繪像列於后),這表明「主」為最高領(lǐng)袖。而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合繪列第二幅,則意味著「主」和「軍師」為一體,也意味著天地會打算建立天地會寫本上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繪像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陳婉臨摹的政權(quán)是要采用以「主」和「軍師」構(gòu)成的政體。再從第二幅看,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并站在一起,明主站在右,軍師站在左,右高左下〔一〕,明主表現(xiàn)出一副至高無上的尊嚴,軍帥面向明主,表現(xiàn)出承命的表情,而令旗則執(zhí)在他的手中,這表明了「主」為元首,是第一位,「軍師」是第二位,但實權(quán)卻由「軍師」執(zhí)掌。天地會這一幅繪像,把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通過漢軍師諸葛亮和梁山泊軍師吳用而表現(xiàn)出來的以「主」和「軍師」為構(gòu)成的政體的政治理想活現(xiàn)在紙上。我們看了這幅繪像, 對太平天國軍師負責制的實質(zhì)和精神面貌都會得到深切的體會。
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是兩部著名的具有人民性的說書講史的小說,水滸傳寫的是宋代粱山泊農(nóng)民起義,著者更把他的理想寄托在其中。這雨部書,都為人民所喜愛,都反映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所以農(nóng)民起義者在組織他們的會社或建立他們的政體時,往往向這兩部書吸取養(yǎng)料。上面已經(jīng)說到天地會在傳說上就據(jù)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有軍師陳近南這個人物?,F(xiàn)在再來看它的組織和制度??继斓貢闶侨∷疂G傳「指天地作父母」的梁山泊大聚義的誓詞,以泯除家族的畛域,而合異姓為一家的意義作為會名的〔一〕。天地會力求平等主義,會員間彼此都以兄弟稱呼,入會的一體看待,便是從水滸傳不分貴賤,無問親疏,并且打破天賦的不均與教養(yǎng)的不齊的「帝子神孫,富豪將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勇,以及跟隨主仆,爭斗冤誰,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蚓`,或粗鹵,或村樸,或風流,何嘗相礙,果然識性同居;或筆舌,或刀愴,或奔馳,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的梁山泊大聚義的理想而來的〔二〕。清末哥老會(即天地會后來的名稱)重要首頒陶成章述天地會「力求平等主義」,「政體主共和」,也指出是取三國志通俗演義(桃園義氣),水滸傳(粱山泊聚義),說唐(瓦崗寨威風)三書貫通而來〔三〕。天地會的組織及其共和政體,取自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也取自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在十四世紀后半期撰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中還是一種政治理想,到十七世紀七十年代創(chuàng)始的天地會就以這種理想來組織會社,并且預期以「主」和「軍師」為構(gòu)成的體制作為將來建立政權(quán)的政體。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國,就把軍師定為制度,創(chuàng)立了軍師負責制,見之實行。從理想到預期,從預期到實現(xiàn),其歷史源流,是明如觀火,昭然若揭的。
在中國古代,本來有一種限制君主權(quán)力的丞相制度。丞相是秦代后為封建官僚組織中最高官職。漢書百官公卿表記其職掌為「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應(yīng)詔注說:「丞者,承也,相者,助也」,就是說秉承皇帝命,管理全國政務(wù)。漢初丞相位尊權(quán)重,所以近人有稱為責任丞相制度的說法。自漢以后,丞相一職,廢置不常。明朝初本設(shè)中書省,置左、右丞相。明洪武十三年(一三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誅左丞相胡惟庸,遂廢丞相不設(shè),析中言政務(wù)歸六部,以六部分掌全國政務(wù),直接向皇帝負責,于是總攪權(quán)柄于皇帝一人之手。洪武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年),復下敕諭,后世子孫,不得議設(shè)丞相,臣下有請設(shè)丞相的,處以極刑〔一〕。明代暴君迭出,殘虐人民。明末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總結(jié)明朝歷史,他指出「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他在明夷待訪錄里,既痛斥「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大倡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人一家的天下的民主道理,復極力主張宰相制,以分君主權(quán)力,并主張皇帝沒有執(zhí)行的事,宰相可代皇帝執(zhí)行。黃宗義的主張,曾為近代中國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主張實行虛君共和制所取怯。暴君嫉恨丞相制,哲人則主張用丞相制以分君主的權(quán)力,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由來已久了。
在農(nóng)民階級方面說,自從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農(nóng)民為要求平等、平均,反對壓迫,打倒暴君,推翻虐政,進行過大小數(shù)百次的革命戰(zhàn)爭,更是史不絕書的。
編著於元末農(nóng)民大起義后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便反映了一種防止暴君出現(xiàn),限制君權(quán)的政治理想。這兩部書的著者都是羅貫中,是個「有志圖王者」據(jù)傳他曾參加元末張士誠起義二〔一〕。他抱負未能實現(xiàn),只得見之空言,寄托在這兩部說書講史的小說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十五記劉備進位漢中王,封「諸葛亮為軍師,總督軍馬一應(yīng)事務(wù)」。水滸傳第二十回記梁山泊英雄立晁蓋「為山寨之主」,扶他「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后,推吳用為軍師說:「學究先生在此,便請做軍師,執(zhí)掌兵權(quán),調(diào)用將校,須坐第二位」。
三國志通俗演義把歷史上劉備的謀臣諾葛亮,改造為小說上總督軍馬一應(yīng)事務(wù)的漢軍師,把他寫成智慧的化身,頂見未來的象征,著者顯有寄托。在水滸傳里,不把梁山泊權(quán)力交給那四海馳名,「智勇足備」為「山寨之主」的「托塔天王」晁蓋,而交給這個「村中學究」的「智多星吳用」執(zhí)掌,其用意更為明顯。漢軍師謁葛亮和粱山泊軍師吳用都可說是著者的化身,也可就是著者政治理想的反映。太平天因的軍師負責制,正是遠承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這種政治理想而來。我們兩相對勘:三國志通俗演義漢軍師諸葛亮「總督軍馬一應(yīng)事務(wù)」,太平天國的軍師也「總理國務(wù)」。水滸傳立晁蓋「為山寨之主」,推吳用為軍師,「執(zhí)掌兵權(quán),調(diào)用將?!梗教靽惨灾鳛閲以?。軍師為政府首腦,執(zhí)掌實權(quán)。水滸傳梁山怕英雄聚義,在聚義廳上同時推立「山寨之主」和軍師,太平天國也于建國時同時建立天王(主)和軍師。兩者完全一模一樣。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成書后約三百年,於清康熙十三年甲寅(一六七四年)創(chuàng)始的天地會〔一〕,在它的反清復明根苗第一里,就有在高溪廟起義時,拜朱洪英(一作朱洪竹)為盟主,拜陳近南先生為軍師的傳說〔二〕。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有一卷天地會人物繪像〔三〕,把這個傳說形象地繪了出來。這一卷繪像、繪的都是天地會傳說人物。第一幅是朱洪竹小主繪像。第二幅便是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先生繪像。其他人物都是單人分幅繪於后(陳近南也有一幅在白鶴洞修道繪像列於后),這表明「主」為最高領(lǐng)袖。而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合繪列第二幅,則意味著「主」和「軍師」為一體,也意味著天地會打算建立天地會寫本上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繪像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陳婉臨摹的政權(quán)是要采用以「主」和「軍師」構(gòu)成的政體。再從第二幅看,明主朱洪竹和軍師陳近南并站在一起,明主站在右,軍師站在左,右高左下〔一〕,明主表現(xiàn)出一副至高無上的尊嚴,軍帥面向明主,表現(xiàn)出承命的表情,而令旗則執(zhí)在他的手中,這表明了「主」為元首,是第一位,「軍師」是第二位,但實權(quán)卻由「軍師」執(zhí)掌。天地會這一幅繪像,把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通過漢軍師諸葛亮和梁山泊軍師吳用而表現(xiàn)出來的以「主」和「軍師」為構(gòu)成的政體的政治理想活現(xiàn)在紙上。我們看了這幅繪像, 對太平天國軍師負責制的實質(zhì)和精神面貌都會得到深切的體會。
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是兩部著名的具有人民性的說書講史的小說,水滸傳寫的是宋代粱山泊農(nóng)民起義,著者更把他的理想寄托在其中。這雨部書,都為人民所喜愛,都反映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所以農(nóng)民起義者在組織他們的會社或建立他們的政體時,往往向這兩部書吸取養(yǎng)料。上面已經(jīng)說到天地會在傳說上就據(jù)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有軍師陳近南這個人物?,F(xiàn)在再來看它的組織和制度??继斓貢闶侨∷疂G傳「指天地作父母」的梁山泊大聚義的誓詞,以泯除家族的畛域,而合異姓為一家的意義作為會名的〔一〕。天地會力求平等主義,會員間彼此都以兄弟稱呼,入會的一體看待,便是從水滸傳不分貴賤,無問親疏,并且打破天賦的不均與教養(yǎng)的不齊的「帝子神孫,富豪將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勇,以及跟隨主仆,爭斗冤誰,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蚓`,或粗鹵,或村樸,或風流,何嘗相礙,果然識性同居;或筆舌,或刀愴,或奔馳,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的梁山泊大聚義的理想而來的〔二〕。清末哥老會(即天地會后來的名稱)重要首頒陶成章述天地會「力求平等主義」,「政體主共和」,也指出是取三國志通俗演義(桃園義氣),水滸傳(粱山泊聚義),說唐(瓦崗寨威風)三書貫通而來〔三〕。天地會的組織及其共和政體,取自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也取自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在十四世紀后半期撰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滸傳中還是一種政治理想,到十七世紀七十年代創(chuàng)始的天地會就以這種理想來組織會社,并且預期以「主」和「軍師」為構(gòu)成的體制作為將來建立政權(quán)的政體。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國,就把軍師定為制度,創(chuàng)立了軍師負責制,見之實行。從理想到預期,從預期到實現(xiàn),其歷史源流,是明如觀火,昭然若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