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二 音樂

太平天國史 作者:羅尓綱著


  二 音樂 甲 總說 太平天國重視音樂,在官制方面,天朝宮殿設典天樂三百員,典天鑼四十八員。東王府設典東樂二百四十員,典東鑼三十二員。北王府、翼王府各設典北樂、典翼樂各一百員,典北鑼、典翼鑼各二十四員。燕王府、豫王府各設典燕樂、典豫樂各一員。侯第設侯典樂一員。一九八一年,在江蘇常熟發(fā)現(xiàn)一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蘇福省水師主將楫天義正典樂」的官印〔一〕。這顆印,說明太平天國駐守地方的軍中也設有典樂的官員。

  在禮制方面,天王凡禮拜及朝夕上食,必鳴鉦六十四聲,奏樂三次。其鳴鑼的制度,侯、丞相四十八聲,檢點、指揮三十六聲,總制、監(jiān)軍二十四聲,軍帥二十聲,師帥十六聲,旅帥十二聲,卒長十聲,兩司馬八聲。自天王至指揮皆得奏樂〔二〕。

  在建筑方面,天朝宮殿前建筑有兩座宏偉富麗的鼓吹亭,高出宮墻外,上蓋琉璃瓦,四柱盤五色龍,東西相對,各王府也都建有兩座鼓吹亭,以作樂隊奏樂的場所。

  關(guān)于當時奏樂的情況,英國翻譯官富禮賜天京游記敘他參觀天朝宮殿事說:「忽然間,聲音雜起,鼓聲、鈸聲、鑼聲與炮聲交作—是天王進膳了;直到膳畢各聲始?!埂V荑翠嘌子浡杂浗K溧陽太平天國事說:「食必用樂」。俞功懋控穴紀略記浙江嘉興太平天國事說:「每餐必鼓吹」??梢娞炀┮灾粮鞯?,朝夕上食必奏樂,已成為每天的生活了。富禮賜又記天京干王府事說:「府前街上有二亭,亭內(nèi)常奏音樂不斷—樂聲有時細微至不足擾耳,但有時嘈響不堪。有一次我在干王府住了四天,但音樂之聲中斷者至多不過半小時」,那就不只朝夕上食時奏樂了。

  太平天國這樣重視音樂,在革命戰(zhàn)爭當中,必有所創(chuàng)制。而文獻蕩然,難于稽考。茲就時人所記和今天調(diào)查所得分述于下,或許可以窺見太平天國音樂的一斑吧。

  乙 鼓吹曲 鼓吹樂是中國古樂的一種,用鼓、鉦、簫、笳等樂器合奏。近世民間流行的吹打,以嗩吶、管子、笛、笙和鑼、鼓等為主要樂器,間或輔以絲弦,與古代鼓吹樂有淵源關(guān)系,為人民喜愛的一種音樂,凡婚嫁喜慶及迎神賽會都奏此樂。

  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和王府奏樂的亭叫做鼓吹亭,說明奏的是鼓吹樂。當年天朝宮殿奏的鼓吹樂,今未見??加峁窖o略記有浙江嘉興所奏的鼓吹曲說:每餐必鼓吹,掠得樂工,各置一部。即以粵西省,桂平縣,紫荊山,金田村,拜上帝,得天書,起旗倡事,以及馮云山,已被捉,天賜放回,一夜間,大順風,天助過湖等語,亦稱向大人、張軍門、陸總督編為十字令,朝夕侑食,亦不改調(diào)也。

  案俞功懋是反革命分子,他被俘擄入太平軍中,懷著階級仇恨,記敘太平天國事,所記太平天國這個鼓吹曲,已將原來詞句改變。如太平天國自稱「金田起義」〔一〕,而「起旗倡事」,乃俞功懋站在反革命立場的用語。又如太平天國叫清朝統(tǒng)治者做「妖」,叫清朝欽差大臣向榮做「向妖頭」,叫清朝江南提督張國梁做「張妖頭」,叫清朝兩江總督陸建瀛做「陸妖頭」,而「向大人」等等,乃俞功懋對向榮等的稱呼。但是,他這段記事,卻記下了太平天國鼓吹曲的有關(guān)情況。他記明「每餐必鼓吹」,又記明「不改調(diào)」,就是說朝夕都奏同一曲調(diào)。而尤其重要的是扼要地記敘了這個鼓吹曲的內(nèi)容,一方面氣勢磅礴地宣傳自己的勝利,另一方面威風凜凜地揭露敵人的慘敗。在太平天國的文獻上,作為教育課本用的天王御撰千字詔是有宣傳自己的勝利的,檄文也常有揭露敵人的慘敗的,但都不能與這個鼓吹曲相比。這是由于課本和檄文都不能起到音樂的同等作用。太平天國就利用這種為人民所喜愛的音樂,拋棄了那些舊內(nèi)容的曲目,而代之以革命歷史,把自己的艱苦奮斗,英勇向前,起義建國,戰(zhàn)勝敵人的輝煌功績,以及敵人一敗涂地,走投無路,陸建瀛的叩頭乞降,向榮的自縊,張國梁的投水等等丑態(tài),譜為鼓吹曲,每餐必奏,宣揚革命的勝利,滅敵人的威風,以鼓舞軍民對革命必勝的信心。

   丙 鑼鼓曲譜 江蘇溧陽縣戴埠鎮(zhèn)一帶,一直流傳著當?shù)厝罕娤矏鄣囊徽滋教靽鴷r期的鑼鼓譜。一九七六年七月,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進行調(diào)查和作了樂譜記錄〔一〕。

  溧陽于太平天國庚申十年三月為侍王李世賢克復,在此建立侍王府,西通安徽,南入浙江,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lián)c。當時溧陽在太平天國治理下,熙熙攘攘,同樂太平〔一〕,「食必用樂,演戲歌唱無虛日」。因此,在這兒流傳有太平天國時期的鑼鼓曲譜。茲照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記錄著錄于下。

  樂隊操著十多種不同音響的打擊樂器,其中有些樂器,獨具音色,在今天一般民族樂隊里已不常見。計有如下整套樂器:(一)鼓:板鼓—與京劇板鼓同,在大小鼓組通用。高音鼓—近似京劇堂鼓,聲音清脆柔和,在小鼓組用。大鼓—聲音洪亮,渾勁有力,在大鼓組用。

  (二)鑼:大鑼—當?shù)胤Q黑臍鑼,是大鼓組主要節(jié)奏樂器。

  月鑼—即京劇堂鑼,小鼓組用兩副,是主要樂奏樂器。

  小鑼—即民間俗稱湯鑼的一種,直徑約三寸,如小碟,置手心中敲擊,小鼓組用四副。

  (三)鈸:抓鈸—當?shù)亟凶觥哥劇?,外沿約三寸,在鈸碗上無眼穿擊,用手指抓緊鈸碗敲擊,聲音沉厚,大鼓組用四副,是主要節(jié)奏樂器。

  齊鈸—比抓鈸大,沿頁較薄,碗頂有眼穿緊,在小鼓組用。

 ?。ㄋ模┱丫寒?shù)亟凶觥搁L喇叭」,主要配在鈸音位上,用以加強節(jié)奏,有獨特效果。這是一種很古老的吹奏節(jié)拍的樂器。

 ?。ㄎ澹┢渌驌魳菲饔心爵~、云板、撞鈴等,各配在大小鼓組,忽密忽疏起點綴作用。

  整個鑼鼓譜在樂曲結(jié)構(gòu)上,有頭有尾,有段落設計。它雖仍是番式結(jié)構(gòu),但與一般民間常見的番式不同,以大鼓、大鑼、抓鈸等為基本樂器,組合成大鼓組敲奏六番點子;又以高音鼓,月鑼及小鑼、齊鈸為基本樂器,另組合成小鼓組,敲奏大鼓組六番間的稱為「雙節(jié)隔」的段落點子。此起彼落,互相呼應,在段落設計上作了精巧的安排。

  就以整個樂曲開始來說,也是講究的。高吭的昭君長鳴后,緊接著滾鼓雷動聲起,這是多么氣勢的樂曲開始,見下譜例: 這套打擊樂曲在使用樂器上,由于有獨特的組合方法,因此各段在音量上與音色上,有變化,有對比,豐富無窮。這首先是按鑼鼓聲高低的音律組成大小鼓兩個樂組,大鼓組音宏大雄壯,小鼓組音清脆嘹亮,雖輪番演奏,卻各具特色。見下譜例: 其次在原有節(jié)奏音型上,采取變換樂器的方法,便樂曲在音色上進一步得到變化,這樣使熟悉的節(jié)奏突然變換成新的音響,取得新的效果。同時為避免單調(diào),尤其是在樂曲每番結(jié)尾上,把基本鼓點子都做了統(tǒng)一規(guī)律的變化,當?shù)貥肥謧兎Q這種變化叫「雨夾雪」。這就是使這么大的打擊樂曲豐富多采,不顯得冗長的根由所在。

  總之,這個打擊樂曲,單就音樂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值得探討和研究的方面也是很多的。它可以說是在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音樂遺產(chǎn)中又添了一曲新聲。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一(據(jù)本志記述排列)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二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三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四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五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六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七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八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九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十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十一 太平天國印書封面十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