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督、縉紳和鄉(xiāng)長

洪業(yè):清朝開國史 作者:(美)魏斐德(Frederic E.Wakeman,Jr.)著


  總督、縉紳和鄉(xiāng)長 張存仁曾在明朝祖大壽手下?lián)芜^參將,1631年投降了滿洲。1640年和1641年他向滿人建議,通過攪亂駐守在錦州城內的蒙古軍心就能攻克該城。他還在清政府內竭力主張應爭取更多的漢族變節(jié)者歸順滿人,強調像洪承疇和祖大壽這樣的人對清廷所能做出的貢獻(1636年以后他任都察院承政)。張存仁事實上還是 第一個寫信給吳三桂力勸他投降的人。他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武將,1642年,任漢軍鑲藍旗梅勒額真。翌年,在濟爾哈朗的總指揮下,張存仁掌管漢軍鑲藍旗炮隊。他的炮兵部隊對都統(tǒng)葉臣征服山西,尤其是1644年攻占太原之戰(zhàn),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多鐸征服河南和江南之時,張存仁作為攻城專家,同樣也是戰(zhàn)功卓著。不過,對他的才能的最艱巨的考驗,是從1645年他被任命為浙江總督時開始的,他得負責制訂出一個全面平定浙江的方案,而浙江之難于治理,人所共知。一方面,張存仁必須擊退馬士英和方國安領導的南明軍隊對松州的進攻。另一方面,他還必須制訂一項有效地治理浙江的政策。①正是在浙江,他顯示了自己文武雙全的才能。他充分認識到推行剃發(fā)令的困難,就巧妙地利用松州士紳來“撫”民,轉過來又通過減輕賦稅,恢復科舉,以使士紳階層感到滿意。于是,就如后來在山東那樣,他宣稱平定地方的關鍵,在于確保當?shù)厥咳诵е页?。②因此,張存仁赴大名就職后,第一件事就是親往河南北部的歸德縣去拜訪侯方域。一個朝廷總督屈尊于一個32歲的浪漫詩人,也許顯得有點出格,但張存仁有充分的理由去向這位后來被《桃花扇》描寫成悲劇性主角的人物表示自己的愛慕之心。侯方域曾逃往揚州以躲避南京阮大鋮的勢力。揚州陷落后,侯方域返回河南侯家莊。照當時一位傳記作家理想化的說法,此后幾年中,侯方域過著緘默優(yōu)雅的半隱居生活,“與一二老儒論文”。③然而事實上,侯方域是熱情地介入了設法恢復縉紳控制當?shù)剞r(nóng)村的活動。在產(chǎn)生了大順政權的這個地區(qū)里,這是個顯然關系到他家的土地利益的問題。侯方域因而設計出本地對付造反的措施,它包括恢復古老的 “鄉(xiāng)約”制度,系統(tǒng)地建立一個組織,由擅長于鄉(xiāng)勇活動的當?shù)厥考澥最I參加。張存仁了解到侯方域在這方面的努力,遂來到歸德,既是為了征求侯方域的意見,又是為了與山東這個組織的成員接觸。①張存仁的造訪,使侯方域感到不勝榮幸,遂同意合作。他首先向總督提供了山東重要的鄉(xiāng)勇領袖如賈士泰等人的名單,接著他同意幫助召集鄉(xiāng)長實施鄉(xiāng)約制度。張存仁本人接著也拜訪了賈士泰,以便獲得他的支持??偠脚c這個鄉(xiāng)紳聯(lián)盟一起,把農(nóng)村分成了幾部分,由各鄉(xiāng)長個人負責,清政府向鄉(xiāng)長提供軍需物資、委任官銜,以及(也許是最重要的)保證當盜匪或反清分子來襲時,迅速而有效地從各省出兵支援。②同時,總督張存仁還采取了人們所常用的手段來偵知敵人的下落,阻止其到處活動。他在榆園軍內部安插密探,還故意拆除了橫跨黃河的橋梁以阻止叛亂分子來回躲藏,可疑分子的樓堡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將其夷平。隨著清軍加緊圍剿游匪和反徒,榆園軍開始瓦解潰散了。有些人重操舊業(yè),當了農(nóng)民;有些退進深山;還有一些,像著名的“九山匪”王俊,只身向張存仁投降了。③縉紳復明領袖葉廷秀曾向榆園軍首領提供了與南明朝廷聯(lián)系的一條重要線索,現(xiàn)在也匆匆外逃,躲到北京去了。他一度藏在已決定歸順清廷的詩人龔鼎孳家里,而其留在山東南部的家人都被官軍殺了。④這樣,正是這個三方聯(lián)盟——鄉(xiāng)長、縉紳和總督——最后為清朝“平定”了山東,結束了在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處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叛亂。1651年,侯方域參加清朝的會試,但榜上無名。此后,他對自己屈服于家庭和朋友而參加了科舉考試,懊悔不已。然而,若是他金榜題名,在京城以盡士大夫之職,比起他在農(nóng)村與張存仁的實際合作來,在對復明事業(yè)的背叛上,那倒會輕得多了。①翌年,即1652年,山東宣布平定,成了清朝版圖中一個可靠的地區(qū)。②總督張存仁以功晉封精奇尼哈番。③兩年后侯方域去世,時仍為布衣,享年僅37歲。據(jù)說詩人末年終日自責,深悔往事。④ ① 見本書第十章。 ② 《貳臣傳》第二卷,第12—13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56—57頁。 ③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附傳”,第1頁。 ① 謝國楨編:《清初農(nóng)民起義資料輯錄》,第63頁。 ② 同上。 ③ 《(光緒)費縣志》第八卷,見謝國楨編:《清初農(nóng)民起義資料輯錄》,第80—81頁。王俊于1652年降清。 ④ 謝國楨編同上書,第12頁。 ① 侯方域的弟弟侯方夏1646年考中進士。1651年,侯方域同其他幾位學者一道創(chuàng)“雪園六子社”。社友們——包括宋犖(宋權的兒子,未來的江蘇巡撫)——堅決鼓動他去參加會試。有人還告訴侯方域說,順治皇帝決定倚重文學之士,這對他的決定產(chǎn)生了有力的影響。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家人以他弟弟為例,一貫催促他應試。高陽:《明末四公子》,第57頁;蘭德彰:《中國文化》,第374—376頁。 ② 山東確實仍舊是一個難以治理的省份。逃避賦稅者繼續(xù)藏在山洞里,成為匪盜。海岸很難控制,黨社活動使那兒很不安寧,直到近代都是如此。不過,在1655年,黃河多次淹沒曹州府,許多榆樹被沖走,清軍終于攻入榆園軍最初興起的那些孤立的村莊,屠殺了最后的頑固分子。關于1655年洪水的情況,見《曹州府志》,轉引自謝國楨編:《清初農(nóng)民起義資料輯錄》,第90頁,亦見沈翼機編:《浙江通志》第一五八卷,第20頁;何紹基編:《安徽通志》第一九九卷,第8頁;景蘇、羅侖:《中華帝國后期的地主和勞動者》,第44頁。 ③ 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57頁。 ④ 高陽:《明末四公子》,第60頁;參見蘭德彰:《中國文化》,第376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