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彈劾馮銓事件

洪業(yè):清朝開國史 作者:(美)魏斐德(Frederic E.Wakeman,Jr.)著


  彈劾馮銓事件 10月6日,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吳達呈上長篇奏章,斥責大臣中腐敗現(xiàn)象故態(tài)復萌。他特別提到了魏忠賢的義子馮銓,“狐媚成奸,豺狼成性,蠹國禍民,如今日之馮銓者也”②。據(jù)吳達的奏文說,當馮銓蒙皇上特恩,列身于內院時,四海為之浩嘆,半年之中,京城淫雨雷電異常,各省冰雹水災疊告,決非偶然。而馮銓不圖收斂反省,反而視若無睹。吳達將馮銓比作宋代奸相王安石。吳達接下去說,他要求范文程和其他大臣支持他彈劾馮銓的努力,他們都欣然應諾;但是迄今為止,朝廷還沒有任何反應。因此,馮銓公然蔑視彈劾他的臣僚,時日愈久,劣跡彌彰③。當姜瓖歸順之時,他向姜瓖索饋3萬兩,大失朝廷任用之厚意;并許其兒子馮源擅入內院,大張筵宴;還與李若琳結黨營私。他的罪惡一如先為魏賊謀逆、后亡南明之國的巨奸阮大鋮④。吳達上書后,另外七人也交章彈劾馮銓,所列馮銓的罪行也越發(fā)增多了,包括向孫之獬行賄,以使其子到其標下任職。有一個上奏者李森先,再次提起了馮銓與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賢的關系問題。他將明朝的滅亡歸咎于魏忠賢的腐化殘忍,并進一步痛斥了魏 忠賢的義子馮銓為虎作倀。因此他建議新朝應將馮銓戮之于市,以彰大法。①在多爾袞看來,這一切有點兒太過份了。他自己曾發(fā)誓掃除一切明廷弊政,但他顯然并不愿意把自己的朝廷變成一種工具,去懲罰那些被東林黨的同情者認作與明朝朋黨有聯(lián)系的官僚們。一般認為,正是這些朋黨導致了朱明王朝顛覆。當刑部以所奏事讞詢后,上言說彈劾不實,攝政王于是召集諸大學士及科道各官,于中和殿廷議。眾官一到,多爾袞就直截了當?shù)貙λ麄冋f,馮銓和李若琳是首先自愿遵奉滿俗而剃發(fā)的官員,孫之獬家中男婦并改滿裝。因“三人者皆恪遵本朝法度”,彈劾他們的諸臣顯然私下形成了一個朋黨,全力攻擊改從滿俗的漢官。正是這種行為,而不是馮銓以往的舉止,真正導致了明朝的滅亡,他多爾袞將不會允許這種行為繼續(xù)下去。②眾官一時震恐無辭。之后,太常少卿龔鼎孳還竭力想把話題轉向理由充足的那些內容。他大膽應對說,關鍵的問題是馮銓曾黨附魏忠賢。然而就這一點講,龔鼎孳本人也并非無懈可擊。這位安徽詩人不僅生活不檢,而且還曾稱臣于李自成。③馮銓當然是 在場的,他立即反唇相譏,指責龔鼎孳曾降于大順流賊,接受了李自成的北城御史之職。攝政王問龔鼎孳這是否屬實,龔鼎孳承認說是,但又補充說:“豈鼎孳一人,何人不曾歸順?魏征亦曾歸順太宗?!雹俣酄栃柛纱嗑桶烟瞥俏恢恼渭移苍谝贿?,他告訴龔鼎孳說:“人果自立忠貞,然后可以責人。鼎孳自行不正,何得侈口論人?”②于是就斷然地駁回了對馮銓的指責,馮銓任職如故。③ ② 琴川居士編:《皇清奏議》第二卷;參見王先謙編:《東華錄·順治朝》第二卷,第15頁;《世祖實錄》第二十卷,第7—9頁。 ③ 清初對王安石的評價是完全否定的。1663年,詔改科場條例,康熙皇帝就批評了王安石所創(chuàng)之八股文,予以貶責(王安石改詩賦之試為經(jīng)策之試,八股文則始于明朝——譯音)。呂元驄:《清初鄉(xiāng)試條例》,第392頁。 ④ 琴川居士編:《皇清奏議》第一卷,第3—7頁。 ① 張其昀編:《清史》,第3786頁;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382頁。 ② 《東華錄·順治朝》第二卷,第15頁;參見張其昀編:《清史》,第3787頁;孫甄陶:《清史述論》,第37頁;孫克寬:《吳梅村北行前后詩》,第12頁。 ③ 龔鼎孳,安徽合肥人氏,與吳偉業(yè)、錢謙益同稱“江左三大家”。崇禎年間為兵科給事中,后臣事李自成,授直指使,巡視北城。他因迷戀于名妓顧眉生而為時論所非。顧眉生精于詩畫,后為龔鼎孳之妾。據(jù)計六奇的記載,龔鼎孳曾說,當北京失陷于大順叛軍之時,“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明季北略》,第631頁。1646年,龔父憂,請賜卹典,以“虧行滅倫”,為人所劾。盡管他在順治朝政績頗佳,但彈章對他最主要的指責在于他的行為不檢;不聞夙夜在公以答朝恩,惟飲酒醉歌,與俳優(yōu)調笑取樂。又用千金置名妓顧眉生,多為搜羅奇寶異珍以悅其心。淫縱之狀,為江南眾士所恥笑。而且更嚴重的是,龔鼎孳置其父母妻孥于度外,及聞父喪,歌飲留連,依然如故。龔鼎孳因此被降兩級調用。孫甄陶:《清史述論》,第37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431頁。 ① 孫甄陶:《清史述論》,第37頁。與唐初儒教中興有密切關系,并以對唐太宗直諫而著名的魏征,亦曾臣事過多位主人。617—618年,魏征為割據(jù)北方的兩位義軍首領(柴保昌、李密)擔任謀臣;618年,他投唐高祖,為太子李建成擔任侍臣;626年,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為李世民所殺,他又轉而投向李世民。李世民后為唐太宗。韋克斯勒:《天子之鏡》。 ② 《東華錄·順治朝》第二卷,第15頁;孫甄陶:《清史述論》,第37頁。 ③ 多爾袞由于像這樣的一些行為,在當時人中贏得了異常寬宏大量的美名。張怡:《搜聞續(xù)筆》,轉引自鄭天挺:《多爾袞》,第9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