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兩頭政治 馮銓一直堅持嚴格按照資歷來排定各大學士的班位,試圖以儒家官僚政治的規(guī)范來消除滿漢之別。早在1646年,他就上奏朝廷,說多爾袞寵命賜他與滿洲為婚,使他萬分榮幸,得以附籍于滿洲編民之末,受“敬客”之尊。現(xiàn)在,他還有一個懇求:輾轉(zhuǎn)悚懼,特懇改列范文程、剛林后。如以新舊為次,并當列祁充格、寧完我之后。④這年在排定會考官名次時,多爾袞下令范文程位于滿洲大學士剛林之下,寧完我之上。滿洲大學士祁充格則按資歷位于寧完我之 下。多爾袞宣稱:“天下一統(tǒng),滿漢自無分別。”①當然,盡管多爾袞這樣宣稱,滿漢之間還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例如,在京城各官衙,滿官的地位總是比漢官為高:滿洲大學士及各部尚書位置在前,而漢族大學士及各部尚書位置在后。②滿官還可以隨時從文職改為武職,或從武職改為文職,而漢官卻不能這樣,除非是漢軍旗人。滿官如有過失可免官,但本秩不變,漢官則沒有這種特權(quán)。當滿漢官員同時除授某職時,例如某部設(shè)尚書兩員時,官印總是由滿官掌管。并且,遣祀郊廟,亦俱用滿官。③簡單地用官僚階層的次序和等級,并不能完全取消征服者的特權(quán)。不過漢官在都察院六科那些舊機構(gòu)中正越來越占優(yōu)勢。在明朝,六科掌官吏考評之事。漢官如果不是在爭取更多的控制權(quán)和支配權(quán)的話,那么他們就是在想方設(shè)法贏得更多的平等。1646年,盡管遭到許多滿官的強烈反對,當時的吏部尚書陳名夏仍盡力恢復了三年一度的官吏考績制度。④陳名夏還力圖取得多爾袞的支持,反對滿官在上朝時貴族式的傲慢。例如,上早朝時,當滿、漢官員的馬車在宮門口碰到時,滿人馬夫總是隨便將漢人推到一邊,讓他們的主人先進門。⑤如果漢族仆人堅持自己的主人按朝禮應該先進門的話,滿人馬夫就常常會揮鞭劈頭打去,嚇退對方。當陳名夏提醒多爾袞注意 這種現(xiàn)象時,攝政王遂命滿人和漢人都必須禮讓,明確禁止?jié)M官用這種方式來濫用他們作為征服者的特權(quán)。①這樣,滿洲攝政王與他的漢族顧問都從朝廷人際關(guān)系的禮儀化中獲益匪淺,它開始以儒教的排場來取代較為平等的軍營伴侶關(guān)系,以及部落貴族對文職官員的隨意蔑視。多爾袞并不僅僅與漢人歸附者一起控制這個新型的滿漢政府。②尤其是在新政府建立的最初幾年里,這樣做雖然并不是不可能的,但卻是不明智的。1647年,他的兄弟多鐸取代濟爾哈朗輔政,成了一個重要的助手。多爾袞對努爾哈赤的三個孫子博洛、尼堪和滿達海也頗為倚重,而他們又是多爾袞本人的擁護者。1644年,這三人被晉封為親王,成為多爾袞監(jiān)視其他滿洲將領(lǐng)的代理人。事實上, 1644年以后,幾乎所有重大軍事行動,多爾袞都派其中一人隨行監(jiān)軍。③多爾袞的另一名重要軍事支持者是武拜,他對滿洲貴族的軍事陰謀也是一個牽制。武拜統(tǒng)帥四旗前衛(wèi),從1637年到1645年參加了所有重大的戰(zhàn)役。1646年以后,除范文程外,多爾袞在北京的主要私人顧問好像是譚泰,他是努爾哈赤手下殘忍的將領(lǐng)楊古利的堂兄弟。④還有兩個精通滿漢文學的滿洲貴族 剛林和祁充格,也是多爾袞的親密助手。剛林是瓜爾佳部落人氏,世居蘇完,隸滿洲正黃旗。①他起初掌翻譯漢文,直文館,1636年,授國史院大學士。那年就是剛林呈上了一篇重要奏疏,主張建立一個正規(guī)等級的官僚政治體制。清人占領(lǐng)北京后,他于1644年接待左懋第來使,多次主持會試,并受命編纂努爾哈赤及明朝后期實錄。②祁充格是滿人嫻習文史的又一個例證,所以,他在某種程序上悉心于用漢族的組織形式來加強文官政治。祁充格出身烏蘇氏,最初被努爾哈赤選令掌書記。他1631年第一個上疏,請立六部。新政府建立后,他任禮部尚書。他不僅出任文職,1634年后,還被授牛錄額真,率旗兵從多爾袞伐明。不過,清政府在北京一建立,他就成了內(nèi)三院的要員。1645年,除宏文館大學士,主持會試,并與剛林一道編纂努爾哈赤實錄。③因此,多爾袞把那些不能托付漢官的事務(wù),都委派給了他們。顯然,多爾袞認識到利用漢族歸附者十分重要,但這僅僅是在 一定程度上如此而已。①這一認識在他日常會見內(nèi)三院臣僚的記載中經(jīng)常反映出來。②多爾袞在一則論及漢官報告的準確性的口諭中說:“這用的滿洲人,予一一皆知。若是漢人,其賢不肖,予皆不曉”。③不管怎么說,多爾袞的眼光總是充滿著一種權(quán)術(shù)意識。大批被推薦授官的降清漢人的結(jié)局,都是像馮銓那樣被劾罷,受指責為腐化或濫用職權(quán)。然而,即使多爾袞在對其大學士們談到這一點時,總是很快補充說:“應選之官,未必皆好,譬如矮子里選將軍,就不好的也少不的要去”。④結(jié)果是,一旦一名官員應選除授過內(nèi)院之職,多爾袞就感到已經(jīng)了解這個人了,就寧愿選任他,而不是其他的外人?!埃罘脚d)此官做得如何?”1645年7月22日,在一次這樣的廷議中,談到一名上奏的官員,他問大學士們?!皹O好”,大學士們答道。多爾袞贊許這一回答,說:“他是從內(nèi)院出去的,予也知道他?!雹莓斎唬酄栃柨梢杂谐浞掷碛蓱岩赡承h族歸附者在政治上是否可靠。在身居高位的漢族歸附者中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太多了:他們要么像劉澤清一樣既降復叛,要么像洪承疇那樣被懷疑為與 南方的復明分子勾勾搭搭。1648年反清力量中興期間情形尤其如此,當時連錢謙益都受到懷疑,被控告暗中幫助一個名叫黃毓琪的反清分子,錢謙益因此最終被捕,在南京受審。①錢謙益那時已66歲,他在審判官前竭力為自己辯護,說自己已是風燭殘年,且深受朝廷大恩。與此同時,江南總督馬國柱為他向皇上求情,說:謙益以內(nèi)院大臣,歸老山林,子侄三人新列科目,榮幸已極,必不喪心負恩。②朝廷最后做出了有利于錢謙益的決定,宣稱沒什么證據(jù)表明他曾與黃毓琪有過接觸。1648年錢謙益出獄,回家來到愛妾柳氏身邊。柳氏后來幫助他編輯了一本明朝女詩人的詩選,并且陪伴他讀經(jīng)念佛,深究佛理。在此后的16年里,錢謙益作為評論家、散文家和歷史學家,聲望極高,著書22種,其內(nèi)容從佛教的形而上學直到唐朝的景教,五花八門。③然而,他卻一直沒法完全擺脫晚節(jié)不忠之嫌,在復明分子眼中他是卑躬屈膝的降清者,而在清人看來他又是 一名變節(jié)分子。① 1664年,錢謙益終于撒手西去,時年82歲。他的遺孀柳氏一年前就已許愿削發(fā)為尼,錢謙益死后不久,她就發(fā)現(xiàn)鎮(zhèn)上的人都試圖利用他在政治上的不清白,來霸占他的家業(yè)。②柳氏不勝羞憤,自殺身亡。據(jù)說她的陰魂不散,在錢宅出沒100多年,直到18世紀一個縣官將這所房屋改為廟宇為止。③縱然多爾袞猜疑像錢謙益這樣的歸附者,特別是如果他們與江南士紳有密切交往的話;但他也充分地認識到,不應讓這種猜疑來妨礙自己盡可能地利用這些人,以增強他自己的勢力和權(quán)威。如果其他滿洲親王對漢族歸附者表示極端的不信任,那么在大多數(shù)時間內(nèi),多爾袞總是以這些人的保護者的面目出現(xiàn)的。反過來,他也利用這些人,以及遼東舊臣和他的滿洲臣僚,越來越擺出一個真正君王的排場,而不僅僅是一個攝政王。因而,像濟爾哈朗或豪格等其他最重要的滿洲親王,一直對他們的被冷落心懷不滿,強烈反對多爾袞在北京扶植自己勢力的所作所為。1648年春,隨著先是濟爾哈朗,繼而是豪格的受劾,局勢的這種不安寧完全公開化了。 ④ 張其昀編:《清史》,第3787頁。 ① 張其昀編:《清史》,第378頁。在這段時間里,范文程常說:“我大明骨、大清肉耳?!睆堚骸端崖劺m(xù)筆》第一卷,第8頁,參見鄭天挺:《多爾袞》,第7頁。范文程此時專注于在揚州重建宋代著名哲學家范仲淹的祠堂。他稱范仲淹為自己的祖先。姚文田編:《揚州府志》第二十五卷,第26頁。 ② 凱斯勒:《康熙》,第123頁。 ③ 談遷:《北游錄》,第349頁。 ④ 談遷:《北游錄》,第355頁;查慎行:《人海記》第一卷,第1頁。 ⑤ 在明朝,百官從長安門到正午門都必須步行,年老體弱者則可乘轎。到清初,滿洲諸王、貝勒、貝子可騎馬入紫禁城,至景運門下馬步行。昭梿:《嘯亭續(xù)錄》第一卷,第6頁。 ① 談遷:《北游錄》,第355頁。 ② 1644年,六部侍郎中滿洲7人,漢軍旗人9人,蒙古1人,漢官1人,出身不明者4人。兩個職位空缺。所有這些人中有11個是從沈陽遷來的。奧克斯南:《馬背上的統(tǒng)治》,第42頁。 ③ 1644年后,多爾袞在京城的秘密代理人被稱為啟視員。他們主要是滿人。1649年這一系統(tǒng)擴展到各行省。多爾袞還派遣稱作啟心郎的滿洲官員到各巡撫和總督衙門,他們有權(quán)將滿文密奏直呈攝政王。不過應該注意的是,由于他們不能隨意接近漢人,所以啟視員和啟心郎的調(diào)查活動是受到牽制的。呂元驄:《清初的御史、攝政和皇帝》,第87頁;《清初中國的腐敗》,第50頁。 ④ 奧克斯南:《馬背上的統(tǒng)治》,第45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798、899頁。譚泰在多爾袞的親信中居于首位,1652年4月順治皇帝指出這群親信是:拜伊圖、鞏阿岱、錫翰、席納布庫和冷僧機。鴛淵一:《清朝順治初世的派閥抗爭》,第4、8—11頁。 ① 1598年,一個名叫索爾果的蘇完部酋長率所部500戶歸努爾哈赤。他的兒子是著名的費英東(1564—1620)。費英東是努爾哈赤最杰出的將領(lǐng),1618年他指揮攻打撫順;跟從努爾哈赤奪金臺石,破葉赫部。他的兒子圖賴(1600—1646)從軍多爾袞,戰(zhàn)敗李自成,后在南方多鐸和博洛部下任職,以功超授三等公。但他死后,被指責密謀支持豪格,于1648年被追貶。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247頁。 ② 鴛淵一:《清朝順治初世的派閥抗爭》,第5頁。剛林還任明天啟朝實錄總裁。李自成占領(lǐng)北京期間,大順軍士卒破壞了大量明朝中央政府的檔案,洗劫了諸王侯的藏書樓。據(jù)錢謙益說,盡管各大學士官衙及皇帝御書文件幸免于難,但內(nèi)閣藏書全部被毀了。明朝實錄中崇禎一朝事跡無可考求,1624年及1627年6月條亦缺。滿清入京后,調(diào)吏員書手100人,分類整理幸免于難的文書檔案。1651年3月26日,剛林力主下詔京師及行省諸官,尋訪各朝實錄、邸報。他還下令搜集野史。張其昀編:《清史》,第3786頁;斯特魯弗:《康熙年間許氏兄弟對學者的半官方性庇護》,第12—14頁。 ③ 張其昀編:《清史》,第3786頁。 ① 多爾袞一次甚至謹慎地問過馮銓:“亦憶舊主否?”馮銓頗為老練地答道:如果多爾袞還記得崇禎皇帝的話,那么作為崇禎的一個舊臣也會想起他來的。鄭天挺:《多爾袞》,第8頁。 ② 這些簡要記載見于《多爾袞攝政日記》。此書收錄了多爾袞與他的大學士們廷議的記錄,起于1645年6月22日,迄于同年8月29日,極有史料價值。在廷議中,多爾袞總是先讓大學士們向他大聲朗讀官員的奏文,接著詢問詳情,然后才說出自己的意見。對話是以白話形式記錄的,間注有文言的贊論。對話的內(nèi)容從建造宮殿所用橫梁的尺寸和費用,到明朝皇帝的婚姻習俗,無所不包。這份廷議記錄在宣統(tǒng)時被發(fā)現(xiàn),后由故宮博物院刊行。 ③ 《多爾袞攝政日記》,第4頁。 ④ 《多爾袞攝政日記》,第5頁。 ⑤ 《多爾袞攝政日記》,第5頁。 ① 黃毓琪是著名的反清人士,他于1648年5月18日在江蘇通州一座寺院里被捕。在被捕時,發(fā)現(xiàn)他帶有總督官印。錢謙益當時已致仕,有人認為他認識黃毓琪,一定是這次陰謀的同黨。如前所述,錢謙益暗中與南方的復明分子包括瞿式有接觸。彭國棟:《清史文獻志》,第1—2頁;傅路德:《乾隆時期的文字獄》,第100—105頁;斯特魯弗:《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史學的作用》,第79頁;葛萬里編:《錢牧齋先生軼事及年譜》,第1—2頁。 ② 傅路德:《乾隆時期的文字獄》,第101頁。 ③ 大約1624年在西安附近發(fā)現(xiàn)景教碑的時候,錢謙益正在北京。他是第一個研究唐朝景教、摩尼教和伊斯蘭教的中國人。傅路德:《乾隆時期的文字獄》,第101—102頁。錢謙益的文化成就也證明他與清廷的合作是有道理的。錢謙益認為文化具有無限的潛力,在異族統(tǒng)治下是能夠繁榮的,他甚至常常暗示異族入主之時,就是表達漢文化傳統(tǒng)的最佳時機到來之際。在這些王朝統(tǒng)治下,政治相當松弛,“法網(wǎng)寬弛,人們不必身役為官”,因而,比如在元朝,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眾多的詩社,而文化受到促進并發(fā)展了。蘭德彰:《中國的文化主義》,第370頁。 ① 例如,顧炎武拒不與錢謙益有任何交往,從不與他交換名帖。當顧炎武因舊仆陸恩告發(fā)而入獄時,他的好友歸莊去向錢謙益求情,而顧炎武并不知道此事。歸莊請錢謙益開恩,告訴說顧炎武要來拜訪他,認他為師。有鑒于此,錢謙益答應為顧炎武說情。在錢謙益插手之后,顧炎武被釋放出獄了,但他立即在大街上寫了一張揭帖,公然署名聲明:“我不是錢謙益的門生?!敝x國楨:《明清筆記談叢》,第50頁。當時,有人說錢謙益熱衷于功名,頗多欲求,朝三暮四,沒有原則。孫克寬:《吳梅村北行前后詩》,第11頁。 ② 錢謙益直到死時,才重新得到了人們對他的些許敬意。例如,1664年,黃宗羲及其兄弟黃宗炎前往錢謙益家。實際上,黃宗羲是前去料理他的喪事的。湯姆·費希爾:《清初遺民的抉擇》,第8頁。 ③ 葛萬里:《錢牧齋先生軼事及年譜》,第26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5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