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道德教育

波謝洪尼耶遺風 作者:(俄)米哈伊爾·葉符格拉福維奇·薩爾蒂科夫-謝德林(М.Е.Саптыков-Щедрин)著;斯庸譯


  概括的說,教育環(huán)境的總貌是異常嚴酷的,而最壞的是,鄙俗到了極點。但是,道德教育甚至比體質(zhì)的培育更糟。且先從我父母的相互關(guān)系講起。

  我已經(jīng)講過,我父親四十歲上娶了一個還沒有脫離孩子氣的少女。這是后來不能和睦相處的第一個主要根源。其次,父親出身于古老的貴族家庭,札特拉別茲雷家——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啊!母親呢,論出身,是商人的女兒,加上她父母嫁她時沒有完全如約拿出陪嫁。一兩夫婦無論在性格、教養(yǎng)和習慣上都沒有共同的地方,而且,因為母親是從莫斯科嫁到鄉(xiāng)間一個她完全陌生的家庭里,所以婚后最初一段時間里,她的地位極其孤立和低微。人們又以異常粗魯甚至殘酷無情的態(tài)度使她感覺到這種卑微的處境。

  最初一個時期,特別使她難堪的是幾個大姑小姑,她們住在離父親世襲莊園不遠的地方,以極其仇視的態(tài)度對待年青的女主人。由于她們?nèi)恰肮治铩?,所以她們的糾纏采取了十分荒謬而惱人的形式。比如說,她們忽然無緣無故地哈哈大笑,同時斜眼瞟著母親?;蛘撸赣H一出場,她們便竊竊私語:“做買賣的女人!做買賣的女人!”同時又笑得前仰后合?;蛘撸齻儐柛赣H:“好兄弟,您快用年輕老板娘的陪嫁錢買地了吧?”她們做得這樣過火,父親盡管性格軟弱。有時也不免大發(fā)脾氣,高聲罵道:“你們這些刻薄鬼,刻薄鬼!你們的舌頭怎么不爛掉!”至于母親,她自然懷恨這些姑子,所以后來,她以并不亞于對方的殘忍方法進行報復,證明她對這些侮辱的記憶有多么牢固。

  然而,到我開始懂事的時候,角色已經(jīng)調(diào)換了。母親成了家里發(fā)號施令的頭號人物;姑子們被整得服服帖帖,扮演著寄人籬下的角色。父親在家里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不過,他意識到自己的屈辱,一有機會便給母親一頓無補于事的咒罵和斥責,出點悶氣。他們幾乎整天不見面。父親足不出戶的待在書房里,翻閱舊報紙;母親則在自己的臥室里寫事務來往的信,清點錢財,跟村長總管之類人物商議事務,等等。只有吃午餐和喝晚茶的時候,他們才出來,可是立刻鬧得天翻地覆。不幸,這些場面孩子們也一一看在眼里。咒罵總是由父親開端,他是個性格軟弱的人,沉不住氣,往往會無緣無故地首先挑起家庭的爭吵。他謾罵,翻老賬,含沙射影說些不堪入耳的話。母親幾乎總是默默地聽著,她的上嘴唇劇烈地顫抖著。周圍立刻靜了下來:仆人們踮著腳尖走路,孩子們低著腦袋吃飯;只有家庭教師們滿不在意。她們公開站在母親一邊,仿佛自言自語似地小聲兒說(但又恰好讓母親聽見):“苦命的女人?。 ?br/>
  這種場面幾乎天天重演。我們一點也不明白個中道理,但是我們看出,實力在母親這一面,同時也看出,準是她在某方面把父親欺侮得太厲害了。不過,我們總是冷漠地聽著這種惡言相待的家庭爭吵,它實在引不起我們?nèi)魏胃星椋晃覀儗δ赣H有的是本能的恐懼,對父親也毫不同情,因為他不僅不能保護我們?nèi)魏我粋€孩子,連自己也無力保護。說得更清楚一點。我們僅僅在名義上是父母的子女,我們心里對于他們相互關(guān)系的一切事都無動于衷。

  事情不能不如此,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態(tài)度太不正常。父親也罷,母親也罷,都不照顧孩子,他們幾乎不了解自己的子女。父親是因為喪失了過問家事的權(quán)柄;母親是因為整個身心沉浸在生財之道中,無暇旁顧。她只有在家庭教師告發(fā)了我們,不得不懲罰我們的時候,才來找我們。她氣勢洶洶地跑來,咬著下嘴唇,不容哀求,惡狠狠的,舉手便打。我們不知道父母的慈愛為何物,如果不把那些賜予“可愛的孩子”的、不道德的、使“可惡的孩子”羨慕不已的小思小惠算做慈愛的話。不過,也還有這么一種值得說一說的父母的慈愛。母親辦理“正經(jīng)事”的時候,總是關(guān)在自己的臥室里。在那里,她聽取村長和總管的報告,接受代役金①,訂立售賣糧食、棉紗、麻布等等產(chǎn)品的合同舊常的現(xiàn)金結(jié)算也在那里進行。母親不喜歡有人看見她清點現(xiàn)金,不過,“可愛的孩子”不在此限。他們發(fā)現(xiàn)母親“關(guān)上了房門”,便在她的臥室外面輕輕地踱來踱去,而母親感覺出他們的畏怯的腳步聲,立刻心軟了。

  ①代役租是農(nóng)奴制剝削的主要形式之一,地主向農(nóng)民收取一定數(shù)量的實物和現(xiàn)金。有時地主讓他的有手藝的家奴到城里去干活,賺的錢繳給地主,也叫做代役金。

  “誰呀?”臥室里傳來了母親的聲音。

  “是我,好媽媽,我是格利沙……”

  “那就進來吧。進來看看你的老媽媽忙成什么樣兒啦。瞧,馬克西姆什卡(他是附近田莊上的總管)給媽媽送來了多少錢。我們把這些錢放進匣子里,以后,再湊一些錢,拿去辦點正經(jīng)事。坐下來,好乖乖,仔細看看,多學學。不過,你得老老實實坐著,別礙手得腳?!?br/>
  格利沙坐了下來,但在那里一動也不動。他感到無限的幸福,因為他明白,好媽媽的心向他敞開了,好媽媽愛他。

  不消說,這個“可愛的孩子”把他的所見所聞轉(zhuǎn)告了兄弟姐妹,孩子們中間便展開了奇特的談話。

  “她攢這么多錢預備填什么無底洞呀!”“可惡的孩子”中的一個驚叫道。

  “全是替他們,喏,替這些‘可愛的孩子’,替格利沙、替娜齊卡攢的!”另一個“可惡的孩子”回答。

  “格利沙,你去對母親說。好媽媽,您別光替我們攢錢,您還有別的孩子……”

  “哼,他才會去說呢!”

  如此等等。

  這就是能淋漓盡致地描述母愛的僅有的幾句話。

  我們孩子們對父親十分冷淡,而且總的來說,全家人都是這樣,也許只有老仆人例外,他們記得父親還在獨身時的景況。與此相反,我們卻象怕火似地害怕母親,因為她象個最高執(zhí)法官,懲辦人總是罰不當罪,只會從嚴,不會從輕。

  總之,各式各樣的體罰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雖然不常動鞭子,但是比較方便的拳打腳踢卻是家常便飯,“可惡的孩子”被揍得簡直沒法生存。我幼年時和大多數(shù)哥哥姐姐不在一起(我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我和最小的姐姐相差三歲),因此,大家都逃不脫的狂暴的毆打,我比別的孩子挨得少一些。但是,當我也長到該念書的時候,我的一個姐姐念完女子學校回到了家里,從此災難便落到了我的頭上;她打人打得十分殘酷,仿佛要為她從前的挨打受氣泄恨似的。在這種教育方法統(tǒng)治下,上課時常常傳來孩子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呻吟聲,下課后孩子們規(guī)規(guī)矩矩、一動不動地呆坐著,所以,整座宅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靜中。一句話,這是一部真正的兒童蒙難史。如今,在我寫到這些往事的時候,親子之間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兒童感受到的最微小的痛苦都會引起父母心神不安;因此,這類苦難就成了駭人聽聞的奇談了。但是,這部兒童蒙難史的創(chuàng)作者自己決不會意識到他們是惡魔,而且在旁人眼里,他們也不會得此惡名。老話說:“不打不成人?!蔽ㄒ坏南拗凭褪牵褐灰淮蛩谰统?!然而,誰能夠說出,有多少“沒打死”的生命過早地送進了墳場?誰能夠確定,在這些少年蒙難者中,有多少人的整個未來的生活被毆打和踐踏得不成樣子?

  如果說不公道的、嚴酷的懲罰會使兒童的心靈變得冷酷無情,那么,他們耳聞目睹的那些談吐和行為便會把他們引上放蕩的邪途。遺憾的是,長輩們甚至認為不必在我們面前稍加克制,常常恬不知恥地公開端出一些隱秘的內(nèi)情;那倒是理解整個生活秩序的一把鑰匙。

  當時的地主對待農(nóng)奴的通常的態(tài)度,一言以蔽之,是“發(fā)脾氣”。這倒好象是一種自然的權(quán)利,如今這權(quán)利已經(jīng)根本被人忘卻?,F(xiàn)在任何一位所謂“老爺,都很清楚,不管他發(fā)脾氣還是不發(fā)脾氣,結(jié)果都是一樣:“沒什么了不起!’但是在農(nóng)奴制度盛行的時候,“發(fā)脾氣”這句話卻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和實際的效果。主人“發(fā)脾氣”,奴仆只會“惹人生氣”。這可說是一種玄妙的循環(huán),當時一切并不復雜的關(guān)系必然地在這個循環(huán)圈里打轉(zhuǎn)。至少,我們孩子們每次碰到奴仆們,總是看到他們驚恐的面孔,聽到他們同樣的私語:“太太發(fā)脾氣啦”,“老爺發(fā)脾氣啦”……

  吃飯的時候。主人首先是對廚子發(fā)脾氣。我們的廚子是個老年人(本來還有幾個年青的,但是讓他們出門掙代役金去了),耳朵不大靈便,又相當邋遢。如果菜燒得太咸。他們叫他上來,對他說:菜里鹽少了,背上就該多放些鹽——挨打;如果湯里發(fā)現(xiàn)蟑螂,他們又叫廚子上來,強迫他把蟑螂吃掉。有時,母親找不著她早上訂午餐時親眼見過的一塊食物,便又找廚子來,說:你把那一塊弄到哪里去了?是不是送給了你的姘頭?總之,很少有一頓飯,這倒楣的老頭兒不惹老爺太太發(fā)脾氣的。

  除了廚子,他們也對伺候用餐的侍仆發(fā)脾氣。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該這樣邁步,不該這樣上萊,不該這樣看人?!澳氵€敢強頭倔腦的,前兩天剛挨過罵,你就忘記了?”——“你怎么象沒睡醒似的,悠悠忽忽,難道要象前幾天那樣讓你清醒清醒?”——這樣的問話和翻老賬是不停的。吃飯的時候,打人不方便。因此篤信上帝的父親,常常采用宗教界的懲罰辦法。他要是對那個“不該這樣邁步”的瘦高個兒生氣,就罰他跪在自己身邊,或者命令他不停地磕頭,直到主人吃完飯為止。

  不過,家人相聚時倒也并非每次都吵得不可開交,并非每次都是主人生氣而仆人惹人生氣。間或也有交戰(zhàn)雙方相安無事的日子,這時,口角便讓位給談家常。唉!那些內(nèi)容齷齪、方式卑鄙的談吐給兒童幼稚的腦子里留下的東西,幾乎比最下流的對罵還要骯臟。話題不外是生財之道及其種種騙人的伎倆,或者親朋鄰里的穢聞軼事。

  “你知道他是怎么發(fā)財?shù)膯??”他(或她)先提出問題,然后大講其勒索錢財?shù)脑斍榧毠?jié),講到得利的一方,便稱之為“騙子”或“聰明人”,而講到受害的一方,則稱之為“糊涂蟲”或“笨蛋”。

  或者:

  “你的眼睛干嗎瞪得那么大?”有時,母親對某個孩子說,“你大概是在想:爸爸媽媽快死了,等他們一死,他們累斷脊骨、流盡血汗掙來的錢財,我們馬上就花光它!放心吧,小壞蛋!我們死了,全都留給你們,什么也不會帶進棺材里去的!”

  有時又加上一段威脅話:

  “蠢貨,你要我把你送到蘇茲達爾修道院去嗎?好吧,送就送!我這樣辦,誰也不能派我不是,因為我是母親。我愛怎樣處置孩子就怎樣處置!你放心等著吧,等父母死了,他們的財產(chǎn)會留給你這個小騙子的。”

  談到親朋鄰里的行為,她的評價幾乎不超出這樣兩句話:

  “他一夜到天亮都睡在他姘頭的窩里!”

  或者:

  “象樣的野男人全不要她,她就去偷神甫……”

  他們說著這些話的時候,毫無不滿之意,而且一點也不想掩蓋話里的齷齪含意,倒象是談的最尋常的事兒?!膀_子”這個詞從他們嘴里說出來,與其說是責備,不如說是稱贊:“真有辦法!”反之,“糊涂蟲”不僅得不到任何同情,還會激起一種荒謬的幸災樂禍的心理;這種心理用一句特有的警句來表達便是:“就得這樣教訓教訓那些笨蛋!”

  然而,這種交談很少僅僅限于議論鄰里的長短。往往是談著談著便轉(zhuǎn)到家人的互相攻訐。他們從閑話鄰里開始,然后逐漸把話頭引到自己人身上??耧L暴雨的場面出現(xiàn)了,責罵之聲不絕,隱私公開地搬上了舞臺……

  說來罪過,除了這一類談話,有時(大多在節(jié)日里)竟會發(fā)生神學上的爭論。舉個例子說、我記得有一次過基督變?nèi)莨?jié)①(我們教堂的守護神節(jié)),為了祭禱歌②中的一句“向你門徒顯示你的榮耀,如囗”,他們發(fā)生了爭論:“囗”③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種特殊的光嗎?有一次,一位鄰近的地主太太,我們縣里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很想弄清楚“囗”④是什么意思?是囗⑤嗎?父親對她說:“您怎么搞的,太太,您禱告上帝,卻不明白這不是一個字,是三個字:囗……等于我們說‘囗’⑥……”他剛說到這里,她就毫不客氣地回敬道:

  ①紀念耶穌在門徒面前變?nèi)莸墓?jié)日(八月六日),參見《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诩蓝\歌是正教教會在慶祝節(jié)日或紀念圣者時唱的頌歌。

 ?、蹞?jù)說耶穌變?nèi)輹r,“臉面明亮奴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參見《馬太福音》第十七章),“如囗”即指這種“圣跡”。

  ④囗是教會斯拉夫語,意思是(為我們),與俄文(鎖鏈)一詞有點近似,但詞義不同。

 ?、萼硎墙虝估蛘Z,意思是(為我們),與俄文(鎖鏈)一詞有點近似,但詞義不同。

 ?、捺硎墙虝估蛘Z,意思是(為我們),與俄文(鎖鏈)一詞有點近似,但詞義不同。

  “你去講你的三個字吧!還不知道誰的禱告上帝更愛聽呢。我可是只用一個字禱告,我的禱告上帝能聽見,你用三個字禱告,上帝可不聽你那一套?!钡鹊?,等等。

  大人的談話,當然也成了我們孩子們談心的材料。我們最愛談的話題是媽媽添置了哪些產(chǎn)業(yè);猜測她死后,誰會得到什么遺產(chǎn)。我們不大談父親的領(lǐng)地,因為比較起來,它只是全部產(chǎn)業(yè)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已經(jīng)預定全部留給波爾菲里大哥(我小時候幾乎沒見過他,因為那時他在莫斯科讀大學,出了學校便直接進衙門做事去了);其余的孩子們不得不指望母親的恩賜。在這一點上,母親只好向父親讓步,盡管波爾菲里不是她的“可愛的孩子”。然而,在我們孩子們當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安排是公平合理的,他們并不太樂意承受母親的“恩典”。

  “紅果莊可是塊寶地,別看它只有三百六十一個農(nóng)奴!”天字第一號“可惡的孩子”斯杰班哥哥向往地說?!叭ツ?,單說糧食就賣了一萬盧布,還有,空地租出去了,又賣了牛油、雞蛋、棉紗。還有好多好多樹木!別處的田莊,給不給隨她,這兒可是我們自己的、應得的一份。祖?zhèn)鞯膽玫囊环?,非分不可。至于后沼?zhèn),大倒大,就是沒出息!”

  “不能這樣說,后沼鎮(zhèn)也不壞嘛,”“可愛的孩子”格利沙振振有辭地反駁道,“再說,爸爸想把紅果莊全部產(chǎn)業(yè)留給札特拉別茲雷家的長子。應該尊重老人?!?br/>
  “什么爸爸!掛名爸爸!他恐怕想都沒想過把紅果莊留給我,難道我不是扎特拉別茲雷家的人嗎?你們等著瞧吧,她準會把沃洛戈德那個只有一百農(nóng)奴的小村子扔給我,說:‘拿去吃喝玩樂吧!’滿熱,包爾,索爾替爾①——別再想多得一點啦!”

 ?、俜ㄕZ:吃喝玩樂,

  “扔給我的準是梅這卡那邊的一個小村莊!”薇拉姐姐憂心忡忡地說:“帶著這樣的陪嫁,誰肯娶我呢?”

  “不會,梅連卡那邊的村莊是給劉勃卡的,你呢,把維特魯日縣的四十個農(nóng)奴分給你,就算不錯啦!”

  “可是,也許她忽然大方起來,說:梅連卡和維特魯日那邊的村子一齊給劉勃卡!這可是了不起的一份呀!”

  “她會把布勃諾沃莊園和它附近的村子分給誰呢?這才是了不起的一份呢!前幾天我們坐車經(jīng)過那兒,看見到處堆著麥垛!趕車的阿連皮說:‘簡直象個烏克蘭①!’”

 ?、僖鉃橄髠€大糧倉。

  “布勃諾沃自然是給格利沙的!他替母親暗中監(jiān)視我們,總要給他好處的。會給你嗎,小密探格利沙?”

  “好媽媽賞給我什么,我都滿意,”格利沙垂下他的小眼睛,溫順地答道。

  “前幾天我和薇拉算了算她從各處田莊上得到的收入。算呀算呀,算下來有五萬……真的!”

  “她攢這么多錢,填什么無底洞呀!”

  “前兩天彼得·朵爾米頓托夫從城里來了。他們關(guān)在屋子里寫遺囑。我本想在門外偷偷聽個清楚,可是剛聽到‘至于他,因其件過不孝……’,這時傳來他們輕輕推開圈椅的響聲,我趕忙三步并作兩步逃走了。不過,不管聽完沒聽完,那個他一定是指我!她準會送我上圖騰的奇跡創(chuàng)造者①那兒去的,保險這樣!”

 ?、僦感薜涝?。

  “她會把后沼鎮(zhèn)分給誰呢?”蘇菲亞姐姐擔心地問。

  “分給你呀,蘇菲亞,分給你,聽話的小姑娘……乖乖兒等著吧!”斯杰班尖刻地說。

  “事實上,她總不能把它帶進墳墓里去呀!”

  “不,諸位!這件事不能不管!得向彼得·朵爾米頓托夫探聽個明白!”

  “我已經(jīng)問過他:誰分什么,怎么分法。那精靈鬼笑了笑,說:‘全給您,斯杰班,瓦西里依奇:兄弟姐妹一概不給,全給您!’”

  有時,蠢貨斯杰班也施展一點狡計。他向家奴們要幾個裝著毫無用處的符箓之類的護身香囊,長久帶在身上,希望能迷住好媽媽的心兒。有一回,他捉到一只青蛙,斬斷它的腳爪,把它活埋在螞蟻窩里。后來,他給大家看一塊小小的白骨頭,要人相信,這就是被螞蟻啃光了的那只青蛙身上的骨頭。

  “這個訣竅是溫卡裁縫告訴我的。他說,‘就這樣辦吧,您一定會看到您媽媽對您改變態(tài)度!’說不定她真的會……說:‘斯杰班,上我這兒來,我的可愛的兒子!現(xiàn)在我把布勃諾沃和那邊的村子給你……’她還可能分點錢給我。精靈鬼,愛怎樣就怎樣享福去吧?!?br/>
  “你等著吧!”格利沙聽著這些大話,心里難受極了,恨不得哭一場,仿佛人家真的搶走了他的布勃諾沃似的。

  因為有進讒言的人,所以這些幼稚的談話,母親全知道,雖然不是經(jīng)常(她很少有工夫過問這種事),但有時也少不了痛斥斯杰班哥哥一頓。

  “你又在罵自己的親娘吧。你這個沒情沒義的蠢貨!’她對他呵叱道,“前幾天挨的打還不夠嗎,你這個可惡的東西!”

  她說完,就又給斯杰班哥哥一頓毒打,打得感覺遲鈍的“蠢貨”也淚如泉涌。

  這里需要說說,告密和進讒言的風氣在我們家里非常盛行。仆婢,特別是掌握點實權(quán)的仆人,愛進讒言,孩子們也愛進讒言。不僅是“可愛的孩子”愛進讒言,就是那些“可惡的孩子”,為了討取一時的歡心也干這種勾當。

  “馬麗亞·安德烈耶夫娜!他管您叫母馬!”上課的時候有人告訴家庭教師。不消說,聽了這種告密,馬麗亞’安德烈耶夫娜是決不會輕饒這個“罪人”的。她兇神惡煞似地揪住他的兩只耳朵,一邊用尖利的指甲掐他的耳垂,直拍得出血,一邊說:

  “看你還叫不叫母馬!看你還叫不叫母馬!格利沙,過來,親親我,好孩子!就是這樣。以后要是有誰再說我的壞話,你就告訴我。”

  我在前面說到了主人向那些惹他們生氣的仆人發(fā)脾氣的種種方式,但是我還只講了男仆,他們遭到毒手的時候,相對說來,還是比較少的。女仆——特別是被當時的厚顏無恥之徒稱之為“姑娘”①的丫頭,她們的處境更為悲慘。

  ①這個叫法使我想起一件相當奇怪的事。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地中海一個所謂stations d'hiver(法語,冬季療養(yǎng)地——譯者)過冬。聽說城里有一家小旅館,是勃朗尼策縣(在莫斯科東南——譯者)的一個俄國老婦人開的,我當然到那里去了。當我談到雇傭人的事時,那位討人喜歡的老婦人答道:‘您叫一個姑娘吧——還不是跟傭人一樣!’聽了這話,我怎能不高興呢。這話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憶猶新。——作者

  “姑娘”不但是一種任人擺布的東西,而且是一種廉價的東西,這種低微的身價又大大地增加了她那任人擺布的特性。人們談到“姑娘”,常說:“比燜蘿卜還賤”,或者“一個小錢買兩個”,而且對她的操勞的評價也與這種話差不離。男家奴還受到一定的重視。一則因為他們大多會一點手藝,或者是個不大容易找到替身的老手。二則因為即使他們沒有手藝,但是他們深知老爺?shù)牧晳T,會遞褲子,動作熟練,對答如流,等等。三則因為男家奴可以隨時送去當兵,頂正式征兵的名額;收據(jù)賣掉,還能賺一大筆錢①。從“姑娘們”身上是弄不到這一類好處的。她們之中,只有少數(shù)人當上了女管家、太太的私房丫頭,或者在莫斯科鐵匠橋?qū)W得一手縫紉手藝的人,才有機會得到器重。其余的則是一群無足輕重的人,每一個都可以輕易地由另一個所代替。她們紡紗、繡花、織襪子、編花邊。一到成年,她們便由等著空缺的少女所接替。

 ?、俚刂魉图遗ギ敱〉檬論?jù),在正式征兵時,將收據(jù)賣給別人去頂替名額,從中漁利。

  因此,她們的飲食粗劣,衣衫襤褸,睡眠不足,干活兒卻幾乎不讓她們歇手①,累得筋疲力竭。這樣的“姑娘”,每個地主家里都有許多。

 ?、僮匀?,也有一些地主家里,婢女的日子過得很不錯,但那里卻大都帶有后宮色彩?!髡?br/>
  我們家里的“姑娘”不下三十個。她們白天從事各種縫紉和編織的活兒,天一黑又被趕進那間不大的女仆室里,在油燭頭的微光下紡紗,直到夜里十一點鐘才收工。女仆室也是她們吃午飯、晚飯,在地鋪上倒頭就睡的地方。

  由于牛馬般的工作和極壞的飲食,婢女們常常鬧病,個個沒精打采,面黃肥瘦。好看的一個也沒有。很多人具有驚人的忍耐心,她們俯首聽命,內(nèi)心熱誠地相信:她們在現(xiàn)實生活里雖然被無情地剝奪了快樂和慰藉,但死后一定能得到補償。在基督受難周的最后幾天里,因為受到每日祈禱的感染,這個信仰顯得特別堅定,整個女仆室里充滿了低沉而虔誠的嘆息聲。接著,復活節(jié)到了,唯有這一天,男女奴隸們?nèi)莨鉄òl(fā),好象農(nóng)奴制度已經(jīng)廢除了似的。

  但是,最無恥、最可恨的莫如對“姑娘”們的那種不遺余力的刺探活動。

  大多數(shù)地主家都有一條規(guī)矩。不準男仆與婢女結(jié)婚。理由很簡單:“姑娘”出了嫁,便不再是婢女;到時候她要生孩子,就不能繼續(xù)伺候主人了。有的人說得更下流:你推備的種馬再多也不夠她們這些母馬使!主人要“姑娘”們干的活兒,永遠比要求已婚女仆干的活兒多:更多的棉紗,更多的花邊……因此,保護丫頭們的童貞自有其直接的好處。

  刺探活動的花樣到了惡劣透頂?shù)某潭?。設置埋伏,夜間窺伺,搜查臟內(nèi)衣,等等。一旦發(fā)現(xiàn)了罪證,立刻采取酷烈的懲罰。有時,不等懷孕的女罪人(當時人們稱之為“抱著籃子的賤貨”)養(yǎng)下孩子,便把她送到一個遙遠的村子去,嫁給一個農(nóng)民。而且二定是個家口眾多的窮鰥夫??傊?,經(jīng)常發(fā)生這種慘不忍睹的悲劇阿是誰也沒想到這是悲劇,反而振振有辭地說,對這些“臭婆娘”非如此不可。

  我們孩子們是這些悲劇的目睹者,我們親眼看著這些悲劇,非但不感到恐懼,而且無動于衷。好象我們也認為非如此懲辦這些“臭婆娘”不可似的……

  不過,也有一些自由派地主。他們不偵察丫頭是否懷了孕,但同樣不準她們嫁人,因為“姑娘”無論失了多少孩子。仍然可以當她是“姑娘”使喚,直到她死掉為止;至于她的孩子,可以送到遙遠的鄉(xiāng)村去,算作農(nóng)民的子女。他們施展這些詭計,純粹是為了取得更多的紗線。更多的花邊。

  現(xiàn)在的人可能對我說,這全是過去的事;明日黃花,沒有太大的必要再去提它。我自己也知道,上面寫到的事實的確是明日黃花。但是,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它還非常鮮明地不時出現(xiàn)在我眼前。是不是因為除了具體的事實之外,在這悲劇性的往事中。還有某些東西遠沒有成為明日黃花,如今仍然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沉重負擔呢?具體的事實消失了,但它對人們的性格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過去某些習氣已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難道這些影響、這些習氣已經(jīng)隨著上述事實一同化為烏有了么?

  臨了,我不能不在這里再談談我們的道德教育中的一個重大缺點。我這里指的是跟大自然的完全隔絕。

  世上有些幸福的兒童,他們從襁褓時期起便親身感受到和大自然母親的接觸,大自然在每個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聽的人面前,處處慷慨地展示出它形形色色的寶藏。我看《孫子巴格羅夫的童中》①的時候,已經(jīng)三十多歲,坦白地說,我?guī)缀跏菐е刀实男那榭赐甑摹U\然,撫育過巴格羅夫童年的大自然,比我們灰暗的窮鄉(xiāng)僻壤的貧乏的大自然,要光明得多,溫暖得多,內(nèi)容豐富得多;但是,為了使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的光輝照徹兒童的心靈,他必須從很小的時候起便密切接觸自然,這種接觸一經(jīng)迷住了尚在搖籃中的孩子,便會充溢他整個身心,隨后伴著他度過一生。如果沒有這種接觸,如果在兒童和大自然之間沒有任何直接而生動的聯(lián)系(它能促使兒童首先對宇宙生命的偉大奧秘感覺興趣),那么,最鮮明、最絢麗的囹景也不能使他動心。與此相反,只要有了這種接觸,只要不把兒童關(guān)閉在不透空氣、不見陽光的環(huán)境中,那么,縱使是貧乏的大自然,也能使兒童的心靈得到歡樂,受到感染。

  ①《孫子巴格羅夫的童年》是俄羅斯作家阿克薩柯夫(1791—1859)的主要作品之一。出版于一八五八年。

  至于我們,只有在上莫斯科或由一個領(lǐng)地搬到另一個領(lǐng)地去的長途旅行時,才偶爾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其余的時間,我們完全困守在黑暗和沉寂中。我們誰也不知道打獵是怎么回事,家里好象連獵槍也沒有一支。一年中,母親只準舉行兩三次類似Partie de Plaisir①的活動,讓全家人到樹林里去采蘑菇,或者到鄰村一個大池塘里去捕鯽魚。

  ①法語:游玩、野餐。

  那里的鯽魚,味道鮮美極了,個兒也大得驚人,但是這種捕魚活動的著眼點純粹出于經(jīng)濟上的打算,跟熟悉大自然毫不相干。即使從飽口福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很少嘗到鮮魚的滋味,因為捕到的魚幾乎立刻全部用鹽腿上,曬干了儲藏起來,日子一久,便不知弄到哪里去了。因此我們家吃不到新鮮的野物和飛禽一般說,除了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一份食物外,決不許額外增加供給。我們只吃過腌過、煮過、熱過的野味。唯有黃貓瓦西卡是個例外,家里人為了讓它多捉老鼠,就有意不好好喂它。我還記得有兩條狗,普魯東卡和特列左爾卡,用鏈子掛在下人食堂旁,不讓它進屋于里去。

  總之,我們家里擯棄了一切足以引起想象力和求知欲的食糧。不許說一句多余的話,事事都要考慮利害得失。甚至于連迷信和忌諱也不講究,但這并非受自由思想的支使,而是因為講究了這些便會喪失時機,增添麻煩。舉例來說,假如村長來報告,能從下星期一起開鐮收割黑麥就好了,可惜那一天不是黃道吉日;那么,母親準回答說:“開鐮吧,開鐮吧!管它吉日不吉日,萬一下星期一麥子掉起粒兒來,誰賠償我們的損失?”人們只害怕鬼;談到鬼,他們便說:“誰知道,興許有,興許沒有——要是真有,怎么辦?!”至于家神,他們確實知道,它住在閣樓上。這兩種迷信沒有人反對,因為它們無損于任何正經(jīng)事。

  在宗教方面也只限于遵守普通宗教儀式。每逢禮拜日必定去望彌撒,大節(jié)日的前夕便在家里作晚禱,舉行技水祭,并且嚴格督促孩子們盡力劃十字、叩頭。父親每天早上關(guān)在書房里作祈禱,然后一面從書房往外走,一面分給我們每人一小塊硬梆梆的圣餅。但是這一切完全是虛應故事,絲毫也不能使人感到高呼“我們的心歸順主!”時所應有的感情。膝頭跪在地上,額角磕碰著地板,然而心卻宛如古井死水,紋絲不動。只有在復活節(jié),整個宅子寂然無聲,這才多少令人感到內(nèi)心的寧靜和恬適……

  那時候,神甫完全受地主的支配,地主對神甫抱著半鄙視的態(tài)度。教堂,跟其他事物一樣,屬于農(nóng)奴主,從而神甫也屬于農(nóng)奴主。地主高興,神甫就有口飯吃,地主不高興,神甫就餓肚子。我們教堂的神甫略通文墨,是由下級神職人員提升上來的。他是個善于持家、為人正派的老人,他跟所有的農(nóng)民一樣,下地耕田、刈草、割麥、打谷。平時,他滿酒不沾,遇到大節(jié)日卻爛醉如泥。人們對他很不客氣,甚至當面管他叫萬卡①。我記得,他宣讀福音書的時候,父親常常大聲糾正他的錯誤,使整個教堂都能聽見。我還記得每年復活節(jié)舉行晚禱時照例要發(fā)生的丑劇。神甫要關(guān)上圣障的中門,父親不讓關(guān),雙方爭得幾乎動武。祈禱結(jié)束后,神甫走上講經(jīng)臺,向父親屈膝告罪,懇求寬恕。自然,主持圣禮的收入也是和這種待遇相稱的。主持一次晚禱,付給他二十戈比,一次拔水祭,付給他十戈比。而賞給其他神職人員的則是幾枚磨損得連“斑點”都已看不出的銅幣。

  ①萬卡是伊凡的車稱。

  我雖然幾乎完全沒有受過宗教訓練,但是我記得,當我第一次讀完福音書的時候,它竟對我起了震撼心靈的作用。不過,關(guān)于這個,留待我以后講述學習情況時再談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