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結(jié)好朝中權(quán)要,并連通后宮。這件事李世民安排在長孫無忌身上。
第二是盡力網(wǎng)羅人材,充溢王府。這件事李世民交給了房玄齡。
第三是安撫士卒,分派各州縣官屬,宣揚秦王恩德。這件事李世民交由了杜如晦辦理。
欲獲大位,這三策至關(guān)重要,卻又不宜在長安城中皇上的眼皮下進行,只能在洛陽城里借 著戰(zhàn)勝之威,以勢助威。待李世民根基已厚,羽翼亦是豐滿,自當班師回朝,然后徐為圖謀 ,從容應(yīng)運天命。
但此刻三人聽李世民之意,竟是要長久留在洛陽,公然與皇上分庭抗禮。
“留鎮(zhèn)洛陽,恐怕非為萬全之策?;噬蠍琅拢糁竿鯛敒榕涯?,發(fā)兵征討,該如何應(yīng)付?”沉默了半晌后,房玄齡先開口道。
“皇上若發(fā)兵征討,當是聽信小人之言,自棄骨肉。我亦不能坐而待斃,當領(lǐng)東討雄兵, 殺回關(guān)中,清君之側(cè)?!崩钍烂窭湫χ馈?/p>
他擁兵拒回京師,就是要激怒皇上,使皇上先向他下殺手,然后他就可名正言順的起兵自衛(wèi)。關(guān)內(nèi)雖然還有數(shù)萬精兵,可又如何是他百戰(zhàn)百勝的秦王府將士的對手?只要他攻下長安 ,清了君側(cè),自然就可登上大位,順應(yīng)天命。到那時,天下又有誰敢不服?
李世民再也不愿以秦王的身份回到長安。近些時來,他一閉上眼睛,就看見元吉揮刀向他殺了過來。
他又豈能死在元吉手上?
他不僅不能死在元吉手上,還要殺了元吉,永絕后患。
可是他如果不登上大位,又怎能殺了那父皇寵愛的齊王李元吉?
原來王爺竟是這等想法。房玄齡頓時明白了一件他先前疑惑不已的事情。
李世民在查封洛陽宮殿時,除了挑選一部分宮女留在軍營中外,其余的宮女都放回了家中 。這些宮女大多是洛陽城或附近州縣的良家女子,此舉使李世民大得人心,卻使得李淵派來 的寵妃們大為惱恨。房玄齡曾讓李世民把軍營中的宮女送出一些,另多以金寶贈給那些寵妃 ,消除她們的恨意。
李世民對房玄齡這看起來極為正確的建議卻并不采納。
然而李世民又令長孫無忌多帶金寶至長安,遍贈給李淵的后宮妃嬪。
房玄齡為此私下里問過長孫無忌,秦王為何舍近求遠,作此費解之舉?當時長孫無忌也答 不出個所以然來。
看來王爺有意冷落皇上派來洛陽的寵妃,是為了使皇上更加猜疑與他,最終將發(fā)兵征討洛 陽。而遍贈皇上身邊的妃嬪,則是為了隨時能得知皇上的舉動,可以預(yù)作準備。房玄齡在心 中想著,料知李世民早已下定“留鎮(zhèn)”洛陽的主意,雖極不贊成此舉,卻也不便出言反駁, 目光不覺向杜如晦掃了過去。
平日許多他不便對李世民說出的話,都由杜如晦說了出來。
“王爺此舉,太過冒險。”杜如晦果然說出了房玄齡想說的話。
“天下事又有哪一件能容你安安穩(wěn)穩(wěn)的做得?我從晉陽起兵以來,也不知冒過多少奇險, 不都是從大險中反取得了大勝嗎?要成大事,必冒奇險,自古皆然?!崩钍烂竦馈?/p>
“可眼前這險,卻是孤注之險。成大事者,自當冒險,卻不宜冒孤注之險?!倍湃缁拚f。
“如晦兄何以說我是在冒孤注之險?”李世民不悅地問。
自從見過王遠知后,他已不再稱長孫無忌三人為先生了,都是直呼其名,以示親密之意。
“王爺此舉,成,則天命有歸。敗,則死無葬身之地。絕無回旋余地,此不為孤注之險, 又何為孤注之險?”杜如晦以少見的激烈語氣說道。
“就算是孤注之險,我也要冒他一冒。”李世民大聲道。
杜如晦話語中帶著的教訓(xùn)意味,使他有些承受不住。
“王爺若真的非要冒此孤注之險,請先斬了如晦。”杜如晦說著,撲通一聲跪倒在李世民 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