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如此忠勇,朕實(shí)不知……實(shí)不知……如何才好?!崩钍烂窦拥卣f著,從御榻上站起來,深深向李靖彎腰一拜。
李靖大驚失色,慌忙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高呼萬歲。
大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十二月,李世民下詔征伐吐谷渾,拜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tǒng)率侯君集、李道宗、李大帝、李道彥、高甑生五員總管大將,萬均、薛萬徹二員先鋒大將共計馬步軍十?dāng)?shù)萬人,出長安向西挺進(jìn)。
大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四月,唐軍大敗吐谷渾,斬其精騎數(shù)千人。慕容伏允大駭,放火焚燒野草,斷絕唐軍馬食,然后率部逃于沙漠之中。
李靖當(dāng)機(jī)立斷,留大軍于后,兵分兩路,盡遣精騎,千里追襲包抄,連連大破敵軍,斬殺數(shù)萬人,所獲牛羊牲畜達(dá)數(shù)十萬頭。
捷報傳至長安,李世民大喜,當(dāng)即召集百官會于木極殿,擺下盛宴。酣酒之際,李世民命眾朝臣賦《出塞》之詩,以贊頌李靖的武功。
眾朝臣中擅長詩賦者各逞其才,--T-~出了數(shù)十首《出塞》之詩。
李世民評論一番,將弘文館學(xué)士、秘書監(jiān)虞世南所作的《出塞》之詩列為第一,命樂女當(dāng)廷歌唱——
上將三略無,
兀戎九命尊。
緬懷古人節(jié),
思酬明主恩。
山西多勇氣,
塞北有游魂。
揚(yáng)桴上隴坂,
勒騎下平原。
誓將絕沙漠,
悠然去玉門。
輕赍不遑舍,
驚策鶩戎軒。
凜凜邊風(fēng)急,
蕭蕭征馬還。
雪暗天山道,
冰塞交河源。
霧鋒黯無色,
霜旗冰不翻。
耿介倚長劍,
日落風(fēng)塵昏。
“哈哈!好一個‘耿介倚長劍’,實(shí)為壯詞也。來,來!朕敬你一杯!”李世民大笑著,舉杯對虞世南說道。
年過七旬的虞世南忙跪倒下拜,口呼萬歲。
正當(dāng)君臣?xì)g樂之時,李安達(dá)忽然奔上大殿,口中連呼:“皇上,呈上!不好了,不好了!”
李世民一怔,忙問:“什么不好了?”
李安達(dá)跪倒在御榻之下,淚流滿面:“皇上!太上……太上皇他……他不好了!”
“什么?李世民渾身一顫,手中的酒杯不覺掉在了地上。
大唐貞觀九年(公元634年)五月,太上皇李淵崩,終年七十一歲,葬于獻(xiàn)陵。
李世民極為哀痛,退處偏殿服喪,下詔令皇太子于東宮聽政。
西方的捷報繼續(xù)傳來——窮途末路的慕容伏允眾叛親離,為左右所殺,其子慕容順率殘部投降,唐軍得勝班師回朝。
李世民下詔對諸將大加賞賜,并將李靖召入內(nèi)殿,親加慰問。
李靖遠(yuǎn)征千里,病情不僅沒有加重,反而滿臉紅光,似乎年輕了幾歲。
“愛卿之疾,看來已不治而愈,實(shí)為朕之幸也。”李世民笑道。
李靖神情謙恭,垂頭說道:“微臣暮年尚能殺敵建功,已大慰平生矣。微臣愿退居府第,安享余年,還請皇上恩準(zhǔn)?!?/p>
李世民吃了一驚:“愛卿是要辭了官職?”
“正是?!崩罹父偷卮怪^。
李世民變色問道:“莫不是嫌朕封賞太少?”
李靖略一抬頭:“臣非是貪賞之人。”
“此為何故?’’李世民不解地又問道。
“微臣精力已衰,難以報效皇上。”李靖答道。
李世民搖頭道:“愛卿尚能征戰(zhàn),何謂精力已衰?莫非愛卿是怪朕沒有大擺慶功之宴嗎?其實(shí)朕早已準(zhǔn)備好了大宴,只是上皇忽然駕崩,朕在喪期之中,不宜行宴樂之事?!?/p>
李靖連連磕頭行禮,道:‘‘微臣若有怨上之意,當(dāng)天誅地滅矣?!?/p>
“那你為何要辭了官職?”李世民追問道。
“微臣有一私心,想寫出一部兵書,能夠傳之后世。微臣來日無多,此時若不退居府第,安心撰書,則難以了卻心中之愿矣!”李靖磕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