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天氣寒冷,草枯水凍,道路難行,糧道不通,十數萬唐軍陷于絕境之中。李世民不得已,下令班師回朝。
大軍臨退走前,心高氣傲的李世民丟下一百匹素絹,置于安市城門之外,絹上留下圣旨一道——安市軍民抗拒天兵二月有余,可謂忠勇,朕特賜素絹百匹,以作獎賞!
回軍路上,李世民受風寒所襲,身上發(fā)冷發(fā)熱,痛苦不堪,性情變得十分暴躁,競連殺了侍中張洎及刑部尚書張亮等數位大臣,一時間人人自危,俱是沉默不言,無復有勸諫之臣。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李世民領太子及心腹大臣巡幸終南山翠微宮。
翠微宮建在終南山頂,地方雖有些狹小,但地勢極高,遠遠望去,萬里河山盡收眼底,使李世民十分喜歡。
翠微宮內殿名之為“含風”,李世民斜躺在殿中的臥榻上,兩眼凝視著殿外。
雖然已是初夏時節(jié),但因翠微宮地處山頂,仍是春天景象,殿外一樹桃花開得正艷,微風吹過,粉紅的花瓣紛紛飄落。
朕活不長久啦,就將似這花瓣兒一樣要歸于地下矣!李世民心中悲哀地想著。
征伐遼東的失敗,使李世民的身心大受打擊,惡疾頓生,病病齊至。
李世民大為恐慌,百般搜尋名醫(yī)良藥,甚至不惜召見方土,服食金丹。但他數年折騰下來,不僅沒有使身體恢復健康,反倒每況愈下,漸漸連行路都非常困難了。
李世民明白他沒有多少時日了,將全副精力放在了培養(yǎng)太子身上,下詔把朝中的日常事務都交由李治處理,并親作《帝范》十二篇,讓李治日夕誦讀。
唉!朕剛剛年過五十,怎么就如此不堪呢?上天啊上天,你既許朕為帝,為何又不許朕多活幾年呢?佛家說有因果報應,莫非朕當年征戰(zhàn)之時殺人太多,才會得此報應……李世民想著,眼前忽然一片模糊,出現了無數鬼魂,張牙舞爪向他猛撲過來。
“來人啦!”李世民恐懼地大叫了一聲。
太子李治慌忙奔到榻前,連聲呼道:“皇上,皇上!”
李世民定了定神,凝望著太子:“朕之萬里江山,就要交給你了。你須得……須得好自為之?!?/p>
“皇上!”李治呼喚著,淚如雨下。
“朕還未死,你哭什么?”李世民怒聲說道。
李治一怔,強忍淚水,不敢再說。
“《帝范》十二篇,你都背熟了嗎?”李世民問。
“兒臣俱已背熟?!崩钪位卮鸬馈?/p>
“如此甚好。你且將‘君體’那篇背給朕聽聽。”李世民說道。
李治挺直身子,朗聲背誦起來——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人主之體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制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
德義。此乃君之體也。
“甚好,甚好。”李世民連連點頭,“治兒能熟記《帝范》,朕心甚慰。
然自古讀書致用者,最忌死記,更須活用!治兒要切記,切記!”
“更須活用?”李治喃喃重復了一句。
“朕將下詔,貶李世勐為疊州都督,治兒以為如何?”李世民
問。
“李世勤近來并無過錯,皇上如何要貶斥于他?”李治不解地問道。
“朕如此安排,正是為了你啊。你年歲尚少,左右不可缺少良佐。無忌、褚遂良、李世勐三人或長于理政,或長于勸諫,或長于軍事,應為良佐。無忌、褚遂良一向擁戴于你,朕無所憂。唯李世勤久在外鎮(zhèn),與你素不親近,只恐不肯盡忠。朕今日貶斥李世勐,使其心懷恐懼,不得自安。他日你登大位,便可將李世勛召回,授予仆射高官。如此,李世勐勢必感激涕零,自當盡忠于你矣?!崩钍烂裾f著,渾身虛汗淋漓,濕透重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