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修養(yǎng)的途徑

登高望遠

傅佩榮《四書》心得 作者:傅佩榮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孟子·盡心上》

  孟子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從平面上看,魯國可以容納數(shù)十萬人,不能算是最小國;但是從東山往下望,眼界豁然開朗,似乎魯國的邊境也近在咫尺了。如果多費一些工夫,登上泰山的話,這個時候未必看得到山下景觀,但是隨著心胸的不斷開展,似乎可以悠游于天地之間,而世界也就顯得渺小了。

  孟子接著說:"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于海者"一詞,使我們想起莊子《秋水篇》里的故事:河神以為自己在內(nèi)陸浩浩蕩蕩,以洶涌之勢奔騰而來,真是壯觀極了;但是東入于海之時,才發(fā)現(xiàn)大海是漫無邊際的寬闊,遠非河神所能想象。一個人見多識廣之后,對于爭奇斗妍的把戲就不會太在意了,他的人生境界應該會隨之提升的。

  提升到什么地步呢?儒家以"圣人"為做人的最高典范。孟子心目中的圣人代表,是德學兼?zhèn)涞目鬃?,也就是集大成?圣之時者"。孔子在理論方面可以一以貫之,在實踐方面更是自強不息,因此弟子們心悅誠服,從之而不能去。連一百多年之后的孟子也要私淑其人,以孔子為師。但是,游于圣人之門者為什么"難為言"呢?

  原因之一是,人生最基本的道理已經(jīng)由圣人明白揭示了。譬如仁義之道,啟發(fā)我們體察內(nèi)心向善的力量,主動實現(xiàn)行善的要求,堅持原則絕不妥協(xié),甚至可以為理想而犧牲生命。對于這種道理,我們只怕學習得不夠透徹,了解得不夠深刻,哪里還有多費唇舌的余地?

  原因之二是,圣人的道理是用來實踐的,而不是用來空談的。其中許多步驟必須循序漸進,抵達一個階段之后,才能繼續(xù)往上努力。這種努力的要求是永無止境的,但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人生有如登山,必須拾級而上,如果不曾聽說山頂風景之殊勝,難免松懈斗志,半途而廢。反之,若能預先領悟圣人境界之高妙,那么再辛苦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