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告訴你未被糟蹋的孔子

“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何解(2)

解“毒”于丹 作者:徐晉如、楊昊鷗主編


  這里孔子指責(zé)冉求不應(yīng)該再為季氏聚斂錢財,還氣憤地對門徒說:“你們要鳴起鼓去聲討他?!?/p>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桑猩琊⒀?,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孔子得知仲由推薦子羔去當(dāng)費宰,指責(zé)仲由害了子羔,仲由當(dāng)然不同意他先生的批評,說了些氣話,孔子聽后對他說:“所以我說厭惡那些利口善辯的人!”

  看來在這里,孔子和他的這兩個弟子的關(guān)系也并不是像傳說中的那么完美?;氐缴厦嬲f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來仔細(xì)揣摩揣摩“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闭缟厦嬲f過的,孔老夫子的為“臣”之道并非如人們想象中的一味“知其不可而為之?!保ā墩撜Z·憲問》)

  和孔子所說的“不可則止”一樣的為臣之道,我們還能從儒家的其他經(jīng)典著作中舉出好幾處:

  “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保ā抖Y記·曲禮》下篇)

  “子曰:是君三違而不出境,則利祿也?!保ā抖Y記·表記》)

  “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孟子·萬章》下篇)

  “(曹覊)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春秋公羊傳》)

  上述說的其實和孔子的“不可則止”大抵相同,說的是為臣之道,當(dāng)看到“周公之道”難再侍奉君主時,適時變通,或退或隱也是合“道”的。我們常說“明哲保身”,并不是說要反對歷史上那許多直臣、諍臣的胸懷坦蕩、一身正氣,當(dāng)然更不是要以那些世故圓滑的佞臣為榜樣;而是正如孔子所說,行之以道、持之有度。

  關(guān)于“事君”之道,《左傳》里有個非常出名的故事,叫“晉靈公不君”。這個故事很長,我們截取一部分來說說。

  故事講的是晉靈公不以國君之正道行事。他通過大量征收賦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他從高臺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nèi)绾味惚軓椡?。有一次廚子燉熊掌沒有燉熟,他就把廚師殺了,放在筐里,讓官女們用車裝著尸體走過朝廷。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便詢問廚師被殺的原因,并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

  他們二人決定規(guī)勸晉靈公,當(dāng)時晉靈公聽了他們的諫言后無可奈何地說:“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過錯了,打算從今以后改正。”

  但我們知道,這談何容易!

  過后晉靈公仍舊不改惡習(xí)。作為大臣的趙盾便多次進(jìn)諫,這惹怒了晉靈公。他先是派殺手NB335麑去暗殺趙盾。殺手NB335麑知道趙盾是國家的砥柱,不忍心殺他,無奈只好自己撞死在槐樹上。

  但晉靈公并不甘心。又有一次,晉靈公擺下“鴻門宴”,希望借宴飲趙盾的機(jī)會,預(yù)先埋伏好身穿鎧甲的武士攻殺趙盾。幸好,趙盾的護(hù)衛(wèi)提彌明發(fā)現(xiàn)了情況,拼死護(hù)住了趙盾。最后,趙盾得到靈輒(趙盾以前在首陽山救過的餓漢)的幫助,最終逃離了虎口。

  盡管后來晉靈公還是被別人刺殺了,但就趙盾的人格,孔子還是用“古之良大夫也”來評價他。

  忠臣最終難逃一死的故事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比干遭商紂王的屠戮、伍子胥難逃自刎的故事……對于這些偉大的政治家,首先我們要說的,與之前提到的一樣,我們非常崇敬這些舍身為國的忠良,但通過這些故事,結(jié)合孔子所說的“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再回到本文開頭所引于丹文中提到的“事君數(shù),斯辱矣”,可以看出,孔子的意思是說,為臣事君,如果時勢已經(jīng)難行“周公之道”,時昏世暗,再屢諫不止,逼促君王,其結(jié)果只能是自身受辱。

  “事君數(shù)”的“數(shù)”,確是可以理解為“屢次”,這和伍子胥所數(shù)的“吾數(shù)諫王,王不用”(《史記·伍子胥列傳》)中的“數(shù)”是一個意思。但把“事君數(shù),斯辱矣”整句理解為“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lǐng)導(dǎo))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yuǎn)了。”這無疑是誤解孔老夫子的原意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