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節(jié):痛苦一生

像他們一樣生活 作者:文泉杰, 鄭國明


樣的問題。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乙說:"我現(xiàn)在拼命地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丙說:"我可沒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yǎng)活呢?"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不是理想、信念和責(zé)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zé)任的生活當(dāng)然是很疲勞、很累的了。"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zé)任,說說倒是很容易,但總不能當(dāng)飯吃吧!"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么才能快樂呢?"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丙說:"有了金錢,就能快樂。"無德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么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信徒們無言以對。無德禪師說:"理想、信念和責(zé)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xiàn)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tài)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務(wù)于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于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布施于窮人,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有些"給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回報"的,它需要時間來檢驗。不用刻意去追求,不經(jīng)意間,一抬頭,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播下的038

像僧人一樣達觀AsPhilosophicAsMonks種子已經(jīng)長成一棵樹,上面有好多鳥兒在歌唱。布施的含義不止于布施給僧人,不止于布施貴重物品,也不止于布施以金錢來衡量的東西,還包括非物質(zhì)布施。非物質(zhì)布施往往超越了物質(zhì)布施。當(dāng)我們以仁慈的心互相對待,我們就是正在布施仁慈、溫順、舒適、安寧、快樂等等。舉個例子,我們可以以同情的心情傾聽那些苦悶的人訴說心事,同時安慰和鼓勵他們。對于一個處在苦悶的人來說,我們能抽出時間傾聽他們訴苦,總比他接受物質(zhì)布施來得重要。有一段話如此說:忠言數(shù)句值千金在人生旅途的斜坡上使弱者,厭倦者更堅強,勇敢地奮斗因此,在以后的生命旅途中讓我們散布四方仁慈的語言就像黑暗中,陰天里普照的陽光當(dāng)我們把快樂帶進別人的生活中時,我們就是正在進行超越物質(zhì)的布施。人生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不公平?是誰在操縱命運?生活中的種種煩惱,滅此生彼,有沒有根本的解決方法?不懂得生命的原理,就不能掌握改造命運的方法,人生就會迷茫,因迷茫而四處探尋,因探尋而造作,因造作而廣行不善,因廣行不善而最終痛苦一生。要知道,自己與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是密切相關(guān)的。如汗毛長在身上,039

平常雖無知無覺,但要拔一根下來,就會深有知覺了。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傷別人,就是傷自己。掌握機會布施,就是給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給自己的心靈播下一顆種子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棵樹,它開始時只是一粒種子,經(jīng)過生活的澆灌才長得枝葉茂盛。生活中的澆灌就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頓悟。生活如禪,到處都可以汲取智慧的養(yǎng)料,澆灌心中的那粒種子,也許在不經(jīng)意中,那粒種子已經(jīng)生根發(fā),蔚為壯觀。唐宋時,有一些禪師,生活在青峰翠巖下,枯藤老樹間,或互斗機鋒,或棒喝交加,或指天笑月,縱情瀟灑而獨占風(fēng)流,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玄機暗藏,口吐蓮花,讓人瞬間可得大徹大悟。這就是禪。禪,不是讓你去敬畏,而是讓你拈花微笑,讓你去頓悟。頓悟,顧名思義,就是汲取瞬間的領(lǐng)悟,不用整天去什么莊嚴寶剎參禪禮佛。也許,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動靜,便可讓你妙悟,參透生命的玄機。汲取瞬間的領(lǐng)悟,是一個求真的過程,須得放下虛幻。有所貪戀,不會有所領(lǐng)悟,因為你貪戀的,便是你煩惱的根源。頓悟,就是要你擺脫羈繩,自由自在地生活,這是一種生活的哲學(xué)。妙悟,玄之又玄,渾然無跡,似乎并不容易參得。但只要明心見性,沒有羈絆,也非難做。赤子之心,無妄之念,皆可求得圓滿。如果你把名040

像僧人一樣達觀AsPhilosophicAsMonks色財利看得太重,則不得自由,整日里為其奔波勞碌,到最后竟然空夢一場,人生豈不荒誕?蘇軾曾言,"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大抵也是這個意思。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如鏡子一樣明亮,但你不去擦拭、打掃,最終還是會落滿塵埃的。但塵埃怎么會落到心里來?這說明心的本質(zhì)還是惹塵埃的,要是不惹,縱使塵埃滾滾,也染不得半點。說到底,還是一個本因的問題,心是問題的根本。而六祖慧能就不認同神秀的觀點。他亦是禪宗大家,曾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憑此一偈,蔚然成為一代宗師。相比之下,神秀的境界略遜一籌?;勰艿馁收Z點中了頓悟的妙處。他認為,心本是清凈的,談不上被塵埃污染的問題,只要明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心是純粹的,經(jīng)不起塵滓的玷污。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要隨自然得來,若用心智,便中了枷鎖。汲取瞬間的領(lǐng)悟,悠然地品味流逝的生活,在流逝中體味看似尋常實則不尋常的生活玄思。用不著拉出架勢來鉆研,鉆研是乏味的,而頓悟是美妙的。也許很多事情你很長時間一直看不透想不明,而瞬間而至的妙悟,醍醐灌頂,原來如此,從此人生一片豁朗。頓悟,猶如神來之筆,用平常之心書寫著不平常的收獲。生活不是用來過的,而是用來品的。這樣的生活的禪悟得了,便獲得了大自由,自由自在,肆意翱翔。只有這樣,那顆心靈的種子才會成長為能抵抗狂風(fēng)驟雨的大樹。04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