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信仰與文學創(chuàng)作(4)

文學種籽 作者:(臺)王鼎鈞


  于是社會主義興起。一開始,社會主義是以懺悔的姿態(tài)面世的,他們說,這社會對窮人虧欠太多,他們提供理想、謀略、技術,還有行動,全面改造這個社會。他們要把社會從資本主義的罪惡里救出來。所以說,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救贖。

  魯迅曾經憤慨地表示,中國人要看見血才知道改錯,要很粗的鞭子重重的抽在背上,才肯往前走。其實何止是中國?九十幾年前(一九一一),算起來那是資本主義知道懺悔的時代,紐約市曼哈頓區(qū)格林街一家車衣廠失火,燒死了一百四十六個女工。這場大火使全國震驚,美國第一部保障工作場所安全的法律于焉產生。這就是替死和救贖的縮影。

  這是人的救贖。人的努力,效果總是限于一時一地一人,而且,"事情總是朝相反的方向發(fā)展",形成不斷救贖循環(huán)救贖,古人說扶得東來西又倒,正是形容這種情形。道家提出一個問題:既然多做多錯,為什么還要庸人自擾?"早知道隆中高臥,省多少六出岐山!"佛家的懷抱是,我有一條船,拼上無量劫;要把有緣人渡過來再渡過去,渡過去再渡過來,總不讓他們落在水里!《圣經》設計的救贖,是一次解決全部問題。這是最后的救贖,最高的救贖,永恒的救贖,生命止于至善,所以稱為"終極救贖"。"創(chuàng)世紀"和"啟示錄"首尾呼應,其間善惡洶涌如海,高潮迭起,救恩導航,明如北斗。對作家說,這實在是極好的文學架構。

  ※救贖,淺而言之,可以由一個小偷說起。有個小偷半夜?jié)撊胍粦羧思?,經過一番搜尋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家人太窮了,鍋里沒有殘羹剩飯,缸中沒有隔宿之糧。他很意外,很失望,于是,……

  這是發(fā)生在貧窮年代、貧窮地區(qū)的故事,那時小偷有他這一行的規(guī)矩和迷信。他們最忌空手而歸,倘若實在沒有東西可拿,他們就朝飯鍋或米缸里撒一泡尿,除去當天的晦氣。……

  小偷摸一下空空的缸底,從貼身的荷包里取出錢來,放進缸中,然后離開。

  那夜,小偷可以有兩種行為:撒尿或放錢。我們作一比較,朝空缸里放錢的,他忘記了他是來干什么的,那一刻他已不是小偷。這個行為急速的拔高了他的形象,有救贖的意味。

  有人夜間出門,在山路上遇見一只狼,他和狼原地對峙,不是狼吃掉他就是他打死狼,可是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梢韵胂瘢@人后來實在要崩潰了,寂靜中忽然傳來山寺的鐘聲,狼聽見鐘聲,稍一躊躇,曳尾而去。

  關鍵在鐘聲,宗教和救贖的微妙就在其間,別的聲音,例如槍聲,就俗了。鐘聲出現(xiàn),劫波歷盡,這人所有的欲念都凈化了,比人殺死狼或狼吃掉人有意思。

  救贖決非說教。說教是硬性附加上去的尾巴,救贖頗似傳說中的浴火鳳凰。老鳳凰全身著火,新鳳凰在火中誕生,老鳳凰燒盡的那一瞬,新鳳凰也獨立成形。我們讀極等的文學作品,可以有類似的經驗,閱讀,仿佛是原著的消失,讀到最后,我們得到超乎原著的東西,而非原著的記誦。原著如蛻,它可以表現(xiàn)罪,燃燒罪,得到救贖。它不是要隱瞞罪,粉飾罪。沒有罪,不需要救贖,也無以產生救贖。

  為了和說教劃清界限,作家常用象征手法。例如,兇手殺人,用風快的刀刷的一聲砍掉了一個人的腦袋,那人屹立不倒,立刻長出新的腦袋,形象比原來更端莊更有正氣。兇手一不做,二不休,又是刷的一刀,不料那人長出第三顆腦袋,朝氣蓬勃,大義凜然,看來儼如一尊天神。兇手擲刀于地……

  "處女泉"的本事也是佳例。野外,一個處女被歹徒強暴了,而且被殺死了,這是天地間的大缺憾。當她的尸體被抱起的時候,她的置身之地冒出一座清泉。天地用清泉把她的純潔美麗還給了她,而且永遠留駐。

  法天,師造化,"救贖"是最后一課,是作家的畢業(yè)大考,也是作家的高級學位。讀文學作品,有人說是靈魂的冒險,意思是,那是一次生命的歷程。若然,作品中人物的救贖,也是讀者的救贖,作家簡直就是"參天地化育"了。有人問,作家寫出來的東西,不過悲歡離合、雞毛蒜皮,如何當此重任?這要回到本文開始說過的話:作品可以是符號,可以是高級象征的符號,常常從具體中見抽象,從有限中見無限。萬花是春,春是萬花;道在螻蟻,道也在雞毛蒜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